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战略管理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春蕾 王柏苍 +4 位作者 辜穗 任丽梅 陈水银 周娟 何晋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满足天然气需求量增长的过程中,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具有充足的资源基础和开发技术储备。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致密气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明确了致密气产业发展的定位与目标,设计了战略... 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满足天然气需求量增长的过程中,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具有充足的资源基础和开发技术储备。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致密气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明确了致密气产业发展的定位与目标,设计了战略管理创新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管理实施路线。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四川盆地致密气发展面临资源储备与产能建设、协调发展与投资管理、项目管理与创新实践等3方面的主要挑战。②在四川盆地致密气产业发展战略管理制定过程中,需要做好战略环境要素分析、提前谋划战略规划布局、建立创新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新的管理业务流程、加强管理决策支持、实施绩效评估与激励等6个方面的工作。③提出了4条战略实施策略,包括大力优化天然气产业链资源结构,保障清洁能源安全供应;试点致密气勘探开发完全项目制,加速增储上产控本增效;强化技术与管理协同发展,加快创新体系价值转化;加强融合发展生态圈建设,推进持续企地协调发展。结论认为,四川盆地致密气资源勘探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实施战略管理对加快四川盆地致密气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致密气 挑战 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 战略管理 战略实施策略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可动性
2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8 位作者 杨长城 邓海波 蒋婵 洪海涛 唐松 谷一凡 朱讯 孙莎莎 蔡光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2-769,共18页
通过系统分析钻井取心资料,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细分为纯页岩型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等3类5种岩性组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差异,识别并评价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储层流体赋存状... 通过系统分析钻井取心资料,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细分为纯页岩型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等3类5种岩性组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差异,识别并评价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储层流体赋存状态特征及可动性,优选有利岩性组合类型。研究表明:①凉高山组页岩油分为游离油和吸附油,游离油具有易流动油和束缚油2种赋存状态,页岩孔隙中,小孔主要赋存吸附油和束缚油,中孔主要赋存束缚油和易流动油,大孔主要为易流动油;二维核磁共振T2≥0.2 ms,1≤T1/T2<10的区域为易流动油以及束缚油信号,T2<0.2 ms,10≤T1/T2<100的区域则为吸附油信号,并建立了凉高山组不同赋存状态流体二维核磁共振T1-T2识别图版;核磁共振孔径转换揭示了凉高山组页岩油游离油孔径下限为60 nm,建立了基于孔径大小和流体赋存状态的页岩油储层孔隙划分方案。②有机质含量、流体流动能力、矿物组成及孔隙结构是凉高山组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③粉砂型页岩组合大孔及微裂缝发育,易流动孔隙占比高,可动油更容易富集;粉砂纹层构造发育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储集空间,也会提高孔隙连通性,有利于页岩油聚集、赋存及流动,指示了粉砂型页岩组合为凉高山组有利岩性组合类型,其发育层段即为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段。明确粉砂型页岩组合孔-缝配置关系是未来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突破的主要攻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性 赋存状态 二维核磁共振T1-T2谱 岩性组合 页岩油 凉高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分析与管理风险应对——以油气行业为例
3
作者 任丽梅 王富平 +1 位作者 彭昱人 李炎霖 《中国总会计师》 2024年第6期39-43,共5页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国家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而提供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特别是对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研发投入强度比较低的油气行业,进一步深化认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国家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而提供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特别是对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研发投入强度比较低的油气行业,进一步深化认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加强加计扣除过程中风险类型识别及其影响因素的研判,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促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落地和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费用 加计扣除 优惠政策 传导效应 风险管控
下载PDF
企业档案完全成本体系构建及管控策略——以油气田企业为例
4
作者 张鸥 任丽梅 +1 位作者 李馥伶 林啸 《中国总会计师》 2024年第3期99-101,共3页
本文以中国石油油气田企业为例,针对企业档案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重点探讨适应档案管理自主化模式和集约化管理的档案完全成本体系的构建与管控。油气田企业应积极培育档案集约化管理机制下的成本管控意识、健全档案完全成本的管理体系... 本文以中国石油油气田企业为例,针对企业档案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重点探讨适应档案管理自主化模式和集约化管理的档案完全成本体系的构建与管控。油气田企业应积极培育档案集约化管理机制下的成本管控意识、健全档案完全成本的管理体系、加强档案成本管理考核与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档案成本管理 油气田企业 完全成本体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8
5
作者 肖富森 黄东 +4 位作者 张本健 唐大海 冉崎 唐青松 尹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8-576,586,共10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具有埋藏浅、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是目前低油价下效益开发的重要现实领域之一。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川西地区侏罗...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具有埋藏浅、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是目前低油价下效益开发的重要现实领域之一。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川西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的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川中北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的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和侏罗系湖相烃源岩。结合气源分析结果、构造背景和目前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程度,明确了侏罗系沙溪庙组浅层致密气向川西北、川中北和川东北地区进行"深化、甩开勘探开发部署"的总体方针,其中川西地区龙门山前缘北段的梓潼凹陷,川中北地区的金华、秋林、公山庙、营山地区以及川东北大巴山前缘的五宝场、渡口河地区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是下一步浅层致密气的重点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方向 气藏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 被引量:24
6
作者 辜穗 王文婧 +4 位作者 高琼 任丽梅 李佳 张文娟 周小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7,共8页
近年来,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新进展,已成为现实的规模效益开发对象和目标,即将迈入快速发展期。为破解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管理机制难题,加快推动该领域的规模增储上产和高效开发,立足我国致密砂岩气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新进展,已成为现实的规模效益开发对象和目标,即将迈入快速发展期。为破解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管理机制难题,加快推动该领域的规模增储上产和高效开发,立足我国致密砂岩气产业发展整体视域,构建了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模型,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是一个涵盖致密砂岩气产业价值创造系统和规模效益开发支撑系统的复杂综合系统,管理机制是促进系统有效平稳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目标实现提供动能;②应从致密砂岩气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机制、致密砂岩气自主开发与合资合作协调机制、致密砂岩气资源生产与销售协调发展机制、致密砂岩气效益开发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致密砂岩气企地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机制等5个方面做好具体管理机制建设。结论认为,我国致密砂岩气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完善健全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对推动中国致密砂岩气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规模效益开发 现状进展 管理机制 机制建设
下载PDF
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递进分成法的构建——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姜子昂 辜穗 +3 位作者 彭彬 江如意 任丽梅 王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55,共8页
油气科技评价改革是深入推进油气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指挥棒,如何科学合理地量化油气科技创新成果的具体价值贡献一直都是前者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解决油气技术要素内部从总体到单一技术创新成果经济价值量化的问题,基于油气科技创新... 油气科技评价改革是深入推进油气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指挥棒,如何科学合理地量化油气科技创新成果的具体价值贡献一直都是前者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解决油气技术要素内部从总体到单一技术创新成果经济价值量化的问题,基于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分享相关理论与方法,立足于油气技术价值实现机制、技术谱系基本结构功能级序、创新性技术创效特性,集成建立了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递进分成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递进分成是实现从总体技术要素到单项科技创新成果收益分成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单一技术以其具体价值贡献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科学方法;②以油气技术要素收益分成基准值、油气技术收益递进分成基数、油气技术成果创新强度系数等核心参数确定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分成率,可以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中以宏观指标评判具体油气项目、参数权重平均化和过度简单化、科技创效被高估等问题;③油气技术谱系及其一级、二级、三级分成基数是递进分成法的关键工具,创新性技术创效能力强度水平是递进分成法的杠杆。结论认为:①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评估并没有精确解,而只有相对合理值;②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递进分成法能够有效解决油气技术要素内部从总体到单一技术创新成果经济价值量化问题,多项应用结果表明其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收益 技术创新成果 递进分成法 分成基准值 递进分成基数 创效强度系数 油气勘探开发
下载PDF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产品谱系构建 被引量:20
8
作者 姜子昂 辜穗 +4 位作者 王径 任丽梅 刘维东 彭彬 马英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6,共8页
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工艺技术流程和技术体系结构复杂、数量巨大,投资风险巨大。但由于技术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技术级序与功能赋权工作已经成为单项技术价值评估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该行业技术价值化评估与科技发展战略实施。为此,基于谱... 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工艺技术流程和技术体系结构复杂、数量巨大,投资风险巨大。但由于技术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技术级序与功能赋权工作已经成为单项技术价值评估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该行业技术价值化评估与科技发展战略实施。为此,基于谱系学理论思想,以技术价值化、商业化为主导,构建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级序及数量谱系;进而以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为例,按照5n等比级数、四级序设计构建了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级序谱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技术谱系化发展将成为油气技术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②油气技术产品谱系构建是精细刻画技术体系间和技术级序的基本关系索引,是有效解决技术创新成果效益剥离的工具,也是核查技术创新成果分成率的关键工具之一;③深化探索油气技术谱系构建,将有助于拓展油气技术推广应用与市场开发、推进技术创新成果价值化。结论认为,所构建的技术产品谱系不仅能描述整个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及其技术间的基本能级关系、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资源匹配,而且还能够找到创新性技术的基本功能“位置”来解决技术创新创效能力赋权以及分成基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油气行业 勘探开发 技术资源 技术产品 谱系构建 技术级序 创新成果
下载PDF
川中-川西过渡带沙溪庙组第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18
9
作者 唐大海 谭秀成 +4 位作者 涂罗乐 曾青高 刘四兵 刘海亮 刘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0-471,共12页
探讨川中-川西过渡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第二段绿泥石相和溶蚀相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过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碳氧同位素等手段,开展了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以及溶蚀作用增加孔隙... 探讨川中-川西过渡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第二段绿泥石相和溶蚀相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过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碳氧同位素等手段,开展了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以及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度的定时-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是沙二段储层物性变差的第一重要因素,分别造成了溶蚀相和绿泥石相储层28.18%和22.18%的孔隙度损失;由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分别为8.25%和9.11%;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重要因素,由溶蚀作用所增加的次生孔隙度分别为5.64%和1.54%。绿泥石相和溶蚀相储层的孔隙演化有明显差异。绿泥石相储层抗压实能力较强,早期压实损失孔隙较少,在1 km埋深时,孔隙度下降至19.8%;而溶蚀相储层在1 km埋深时,孔隙度下降至16.5%左右。溶蚀作用对二者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绿泥石相储层增加了1.54%左右的溶蚀孔隙度,在1.7 km埋深时,孔隙度保持在18.5%左右;溶蚀相储层则增加了5.64%左右的溶蚀孔隙度,在1.7 km埋深时,孔隙度为18%左右。在晚期胶结物的作用下,储层孔隙度进一步下降,绿泥石相储层在埋深为2.48 km左右时孔隙度下降至12%,直至目前的10.25%;溶蚀相储层在埋深为2.2 km左右时孔隙度下降至12%,现今孔隙度为9.21%。储层致密化均在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物性控制因素 孔隙演化 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沙溪庙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雨 谢继容 +12 位作者 曹正林 文龙 王小娟 肖尧 杨建 唐青松 唐大海 李明秋 关旭 曾青高 陈伟华 陈康 肖红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7-932,共16页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于2019年和2021年分别在沙溪庙组二段(沙二段)和沙溪庙组一段(沙一段)发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2022年,气藏探明储量为1349×108m3,产量为15.7×108m3。基于岩心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天府气田沙溪庙组的沉积储...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于2019年和2021年分别在沙溪庙组二段(沙二段)和沙溪庙组一段(沙一段)发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2022年,气藏探明储量为1349×108m3,产量为15.7×108m3。基于岩心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天府气田沙溪庙组的沉积储层特征、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气藏类型及气藏形成条件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天府气田沙一段为浅水三角洲—湖泊相沉积,沙二段为河流相沉积;储层的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孔;天然气的气源主要来自三叠系须家河组;沙一段和沙二段1亚段6砂组、8砂组、9砂组的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少量为混合气,而沙二段1亚段7砂组具有混合气和油型气的特征;天府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整体为大型岩性气藏,具有"双源多期充注、断砂复合输导、环源规模聚集、河道差异富集"的成藏规律。通过研究天府气田沙溪庙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配套形成了一系列勘探开发关键技术:①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的精准选层技术;②以三维地震为核心的砂体精细刻画及靶体精准预测技术;③以水平井+体积压裂为核心的提速提产配套技术;④以快建快投、优化简化为目的的地面配套集输处理;⑤以规模效益开发为核心的一体化技术经济模板。天府气田的发现提升了中国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水平,丰富了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方法,有效推动了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成藏条件 勘探开发技术
原文传递
构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要素收益分成量化模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姜子昂 刘申奥艺 +4 位作者 辜穗 王径 任丽梅 刘维东 彭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7-154,共8页
油气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活动紧密围绕着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成果与生产成果融于一体、难以分离,相同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油气藏所产生贡献的差异有可能很大,并且通常是许多项科技成果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产生... 油气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活动紧密围绕着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成果与生产成果融于一体、难以分离,相同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油气藏所产生贡献的差异有可能很大,并且通常是许多项科技成果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产生效益,因而采用“有无对比法”或“增量效益法”难以直接计算出技术要素对企业收益增长的贡献,也无法量化具体技术成果的价值。针对油气技术要素收益分成率难以科学合理计算的难题,基于要素分配理论和科技价值分享理论,剖析了油气生产全要素对油气储量和产量收益的影响机制,构建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要素收益分成的量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全要素分成余值法、油气储量评价规范和油气藏核心要素特征指标,能够确定非技术要素收益分成率;②应用技术创新指标测算具体技术创新强度系数,确定技术创新成果收益分成净值,能够量化具体技术价值、实现从总体到单一技术要素收益分成。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为油气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创新并发展了规制条件下的科技评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 油气储量产量收益 收益分成 生产全要素 技术要素 量化模型 方法实证
下载PDF
我国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及其构建 被引量:17
12
作者 姜子昂 辜穗 任丽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146,共7页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的发展,遵从油气生产要素协同创造技术价值的基本特征,以及应对油气技术价值评估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分享经济、要素分配和技术创新等理论,从管理会计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的架构...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的发展,遵从油气生产要素协同创造技术价值的基本特征,以及应对油气技术价值评估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分享经济、要素分配和技术创新等理论,从管理会计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的架构,确定了分享理论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建设目标和重要内容。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为油气行业及国家有关部门准确评估油气科技绩效、提升激励水平,提供方法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②油气技术价值的分享本质、分享方式与方法、分享机制、分享管理等一系列理论构成了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的理论体系。进而根据中国油气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建设的措施:①加快油气技术价值评估制度建设;②建立支持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的管理会计体系;③强化技术价值评估的组织与人才管理;④建立油气技术价值化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技术价值评估成果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平台建设。结论认为,建设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油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可以为油气企业技术创新价值的评估和激励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行业 技术价值 分享理论 分享机制 框架构建 建设目标 策略 设计思路
下载PDF
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的河道砂体精细刻画——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藏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明 李飞 +5 位作者 杨宗恒 王锦西 梁锋 李正勇 梁菁 唐青松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2期76-83,共8页
四川盆地中部的龙岗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为一套滨浅湖—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物,河道砂体广泛发育。早期地震预测成果对该区河道砂体的识别效果不佳,河道轮廓及形态不清晰,薄层砂体识别困难。因此,开展了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的河道砂... 四川盆地中部的龙岗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为一套滨浅湖—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物,河道砂体广泛发育。早期地震预测成果对该区河道砂体的识别效果不佳,河道轮廓及形态不清晰,薄层砂体识别困难。因此,开展了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的河道砂体精细刻画:①对零相位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90°相位转化以实现地震同相轴与岩性地层的基本对应;②在目的层优势频带范围内开展分频处理,以获得代表不同调谐厚度砂体的调谐数据体;③利用地层切片和分频颜色融合技术来实现分流河道的平面刻画。结果表明:①对原始地震数据开展90°相位转化,地震同相轴与砂体中心相对应,可以更为真实反映砂体发育的空间位置;②分频解释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薄层砂体的识别能力,使砂体的纵向分辨能力达到λ/8的分辨极限;③与早期的河道刻画成果相比,地层切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平面切片的穿时效应,利用不同主频调谐体的地层切片开展分频颜色融合,提高了河道的平面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河道砂体 中侏罗世 90°相位转化 分频解释 地层切片
下载PDF
我国致密气效益开发管理创新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6
14
作者 任丽梅 王隽 +2 位作者 高卓月 夏江华 冯宇超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6期68-73,共6页
我国致密气资源基础雄厚、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致密气正逐步改变天然气生产与消费格局,在天然气能源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应对致密气效益开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采用了比对致密气与常规气开发的技术经济特征的方法,借鉴国内外致... 我国致密气资源基础雄厚、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致密气正逐步改变天然气生产与消费格局,在天然气能源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应对致密气效益开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采用了比对致密气与常规气开发的技术经济特征的方法,借鉴国内外致密油气开发的先进经验和启示,吸收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致密气开发和对外合作模式的实践经验,并借鉴页岩气及煤层气开发政策,提出致密气价格与税费、投融资和激励等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油公司管理体制下,致密气开发管控模式应和柔性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相结合;(2)进一步探索市场化条件下致密气合资合作开发模式;(3)强化致密气安全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的风险管控,推进致密气效益开发战略成本管理创新,通过优化致密气效益开发评价方法与激励方式等管理创新路径促进我国致密气开发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合资合作 清洁生产 高效利用 效益提升 管理创新
下载PDF
油气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螺旋式创新路径——基于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高级别奖励视角 被引量:13
15
作者 辜穗 马玥 +4 位作者 彭子成 任丽梅 敬代骄 李佳 杨雪松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了适应管理创新驱动油气企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加全面客观认识管理创新成果从产生形成、集成创新到优化完善的系统性过程,以油气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高级别奖励工作为契合点,结合实践对其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适应管理创新驱动油气企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加全面客观认识管理创新成果从产生形成、集成创新到优化完善的系统性过程,以油气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高级别奖励工作为契合点,结合实践对其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以软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的油气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高级别奖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创新过程,总体上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时间为轴,需要经历至少三次集成创新过程,一次创新形成软科学研究成果,二次创新形成管理创新成果,三次集成创新形成申报高级别奖励材料,呈螺旋式上升趋势;②深入推进管理创新成果高质量产出与发展,必须强化报奖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加强软科学研究项目体系性布局、更加注重团队建设与协同合作、持续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才能推动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创新成果 螺旋式创新 高级别奖励 软科学研究成果
下载PDF
油气田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分成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子昂 辜穗 +3 位作者 任丽梅 刘申奥艺 魏繁 谢敬华 《石油科技论坛》 2021年第4期40-49,共10页
管理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但现有管理创新成果收益评价或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较少,不利于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深入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与创效机制,规范设计油气田企业经... 管理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但现有管理创新成果收益评价或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较少,不利于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深入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与创效机制,规范设计油气田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要素谱系,建立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分成模型。研究认为:(1)管理创新是涵盖企业发展要素投入与产出、企业软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的综合复杂系统,管理创新成果创效本质是生产要素组合创新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2)按照管理要素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原理,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净值(净现值或净利润)等于项目收益净值与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分成率之积;(3)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分成率与管理要素收益分成基准值、递进分成基数、管理成果创新强度系数密切相关。实证结果表明,评估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促进现代油气田企业管理要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企业 管理要素 创新成果 收益分成率 模型构建 实证
下载PDF
储气库注采井水泥环破坏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舒刚 刘健 +4 位作者 冯逢 张杨 周浪 陈浩 汪传磊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7-511,520,共6页
储气库注采井的注气与采气、环空带压与泄压等情况使井筒反复承受加载卸载,水泥环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导致地层气体窜入环空。为了研究注采井水泥环的破坏机理,针对某储气库B环空上部水泥环的工况条件,开展了水泥环承受8.1 MP... 储气库注采井的注气与采气、环空带压与泄压等情况使井筒反复承受加载卸载,水泥环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导致地层气体窜入环空。为了研究注采井水泥环的破坏机理,针对某储气库B环空上部水泥环的工况条件,开展了水泥环承受8.1 MPa和13.6 MPa循环内压的实验模拟,并对水泥环进行了密封性、渗透率、SEM电镜扫描、微CT扫描分析,探究水泥环微裂缝和孔隙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8.1 MPa的内压循环30次未造成水泥环气窜,13.6 MPa的内压循环23次则导致气窜,与某储气库出现浅层气窜入B环空的情况相符;循环载荷可导致水泥环产生微裂缝,随着循环载荷压力值的增加,取样渗透率逐渐小幅度增加,微裂缝产生越多,裂缝扩展越大,甚至出现贯穿缝;微环隙由水泥环微观结构破坏持续累积造成,对于固井质量良好的环空,水泥环发生微观结构破坏是气窜的本质原因;水泥环微观结构破坏和界面产生微环隙均可直接引起气窜,主导者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化。实验结果揭示了循环载荷下注采井水泥环的破坏机理以及与气窜的关联性,对储气库运行优化和新建储气库的井筒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水泥环 破坏 循环载荷 气窜 实验 注采井
下载PDF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发现及盐下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豪飞 罗冰 +6 位作者 文龙 王锦西 周刚 文华国 霍飞 戴鑫 何昌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7,共15页
目前,对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及其沉积环境还未见报道。为此,以盆地内最新钻井、取心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判识,开展了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岩石学特征研究,分析... 目前,对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及其沉积环境还未见报道。为此,以盆地内最新钻井、取心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判识,开展了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岩石学特征研究,分析了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古环境,探讨了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指出了雷口坡组盐下领域勘探潜力。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可划分出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钙质页岩2种页岩岩相,有机碳含量为0.58%~1.08%,R_(O)值为2.36%~2.40%;②Sr/Cu、Sr/Ba、B/Ga、V/(V+Ni)、古氧相替代系数等指标指示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总体处于干热、咸水、缺氧环境;③生烃潜力评价显示,样品中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为好烃源岩,钙质页岩、灰岩为较好—好烃源岩,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是有机质富集和保存的重要条件;④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可能形成自生自储型、旁生侧储型和下生上储型3种成藏组合类型。结论认为:在综合考虑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分布、源储配置和保存条件下,眉山—南充—巴中、雅安—洪雅一带是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盐下勘探的最有利地区,遂宁—广安一带是雷口坡组盐上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雷口坡组 烃源岩 沉积环境 生烃潜力 页岩气
原文传递
川中秋林地区致密砂岩水平井多簇射孔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波涛 曾冀 +4 位作者 陈伟华 陈一鑫 王涛 刘成 冯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2期337-344,共8页
针对川中秋林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欠发育,低孔、低渗且空间非均质性强的问题,通过室内物模实验确立了“段内多簇+高强度加砂+造长缝”的改造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有效应力理论的井周应力场计算模型,并结合水平井渗流—应力耦合... 针对川中秋林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欠发育,低孔、低渗且空间非均质性强的问题,通过室内物模实验确立了“段内多簇+高强度加砂+造长缝”的改造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有效应力理论的井周应力场计算模型,并结合水平井渗流—应力耦合裂缝延伸模型,明确了簇间距对裂缝竞争扩展及缝间渗流干扰的影响机制,形成了考虑应力干扰及渗流阴影的河道砂体非均匀布缝方法,确定了秋林地区致密砂岩水平井段内多簇射孔最优簇间距为7~12 m,使射孔簇开启率高达92.3%以上,有效提高了致密气储层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致密砂岩 水平井 多簇射孔 渗流—应力耦合
下载PDF
依托数据整合应用 构建智慧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勇 葛枫 +4 位作者 王建平 何乐 王平祥 李勇 赵远刚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7期249-254,共6页
油气田生产属于高危险性作业,一旦在生产中出现安全事件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加强对油气田生产应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油气田生产应急管理以简单的纸质应急预案为主,属于战时管理模式,侧重的是事件发生后... 油气田生产属于高危险性作业,一旦在生产中出现安全事件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加强对油气田生产应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油气田生产应急管理以简单的纸质应急预案为主,属于战时管理模式,侧重的是事件发生后的控制和处理,各部门之间协调性差、信息传递受阻、应急事件处置缺乏时效性。智慧应急指挥管理平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对现场信息进行监测,通过大数据中心对监控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整合和信息集成实现对现场的日常化监测和动态处置,通过感知、分析和处置实现应急管理事前预防与准备、事中实时感知及快速响应、事后恢复生产及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整合 智慧应急指挥平台 应急管理 油气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