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寒武系沉积前震旦系顶界岩溶地貌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7
1
作者 杨雨 黄先平 +6 位作者 张健 杨光 宋家荣 宋林珂 洪海涛 谭秀成 文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共6页
受桐湾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2期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岩溶识别标志明显。为探寻岩溶作用与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关系,综合应用野外剖面、新钻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通过分析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补偿关系,根据灯影... 受桐湾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2期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岩溶识别标志明显。为探寻岩溶作用与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关系,综合应用野外剖面、新钻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通过分析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补偿关系,根据灯影组"残余厚度"和下寒武统"印模厚度"的特征,依据地层厚度组合关系恢复了该区寒武系沉积前震旦系顶界的岩溶地貌,并将其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坡地、岩溶谷地和岩溶盆地4个二级地貌单元,认为寒武系沉积前四川盆地震旦系顶界具有大型近南北向侵蚀谷地和大面积分布的岩溶坡地并存的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桐湾期的表生岩溶作用对灯影组储层形成和油气成藏的重要意义:①大面积分布的岩溶坡地与灯影组丘滩体叠合形成了连片叠置发育的优质储层;②近南北向大型侵蚀谷地充填下寒武统巨厚的优质烃源岩,形成了古隆起高部位下寒武统生烃中心;③优质烃源岩与储层大面积对接有利于油气侧向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顶界 灯影期 岩溶地貌 油气藏形成 残余厚度 印模厚度 桐湾运动 早寒武世
下载PDF
四川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滩控岩溶型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4
2
作者 金民东 曾伟 +5 位作者 谭秀成 李凌 李宗银 罗冰 张静蕾 刘吉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0-660,共11页
在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钻孔、取心和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基础上,研究其储集层特征、不同类型储集层成因和控制因素,并预测有利储集区带分布。岩心上,根据储集空间类型的差异和其与"花斑"状岩溶系统的发育组合特征,... 在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钻孔、取心和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基础上,研究其储集层特征、不同类型储集层成因和控制因素,并预测有利储集区带分布。岩心上,根据储集空间类型的差异和其与"花斑"状岩溶系统的发育组合特征,可将储集岩进一步划分为针孔、"花斑"针孔、溶洞及"花斑"溶洞等4种类型,其中"花斑"溶洞型储集层质量相对较好,其次为溶洞型和"花斑"针孔型,针孔型储集层质量相对较差。龙王庙组储集层的成因与控制因素表现为:区域浅滩化沉积作用形成了大面积颗粒云岩,以粒间孔和少量粒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滩相层状孔隙层为后期岩溶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加里东期岩溶水沿先期孔渗层顺层流动溶蚀是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加里东—海西期龙王庙组构造古地貌控制了岩溶水流体势,进而控制了储集层发育。沿古地貌斜坡带(磨溪201井—磨溪9井—磨溪12井一带)岩溶最为发育,往往形成"花斑"溶洞型或溶洞型储集层,是最有利的储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云岩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成因 “花斑”状岩溶系统 龙王庙组 四川盆地 磨溪—高石梯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78
3
作者 蒋裕强 漆麟 +3 位作者 邓海波 王毓俊 蒋婵 罗明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域:①川中平缓构造区油藏分布不受构造控制,高能介屑滩、砂体叠加区及裂缝发育带是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具备大面积低渗透油藏叠加连片分布的特征;②川东褶皱带向斜区侏罗系地层保存完整,成藏条件与川中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龙门山、大巴山冲断带前缘可能发现多种类型的油藏或油气藏。建议开展老油田的挖潜工作,同时加大对川中北部及川东向斜区的勘探,寻找原油持续稳产的接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油气藏形成 条件 烃源岩 生储盖组合 圈闭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64
4
作者 刘树根 宋金民 +6 位作者 赵异华 钟勇 宋林珂 田艳红 梁锋 尹柯惟 李俊良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670,共14页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主力储层。本文基于盆地周缘露头、钻井岩心和薄片资料,通过龙王庙组地层对比、储层岩石学、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的研究,探讨了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整体上...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主力储层。本文基于盆地周缘露头、钻井岩心和薄片资料,通过龙王庙组地层对比、储层岩石学、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的研究,探讨了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整体上具有可对比性,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细晶(残余)砂屑白云岩、粉-细晶(残余)鲕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储层属于中低孔低渗型。孔隙度>2%的储层厚度多在20-60 m,川中磨溪地区较高石梯地区厚,向西北方向剥蚀,向东南方向厚度减小。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于3个因素:拉张槽继承性古地貌、同生期喀斯特作用和液态烃充注作用。拉张槽断层下盘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颗粒滩的发育;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后期成岩流体的进入和溶蚀孔洞的扩溶奠定了基础;生排烃高峰期的烃类充注作用,既能形成大量孔隙,又能对储层起到积极的保持作用。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西两侧断阶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早期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中三叠世期间拉张槽内下寒武统供烃中心与川中古隆起重叠地区是龙王庙组晚期优质储层最发育地区。四川盆地内龙王庙组优质储层最发育和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最有利地区均是绵阳-长宁拉张槽与川中古隆起相重叠区的东侧,即高石梯—磨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碳酸盐岩 下寒武统 龙王庙组 控制因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差异聚集分布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47
5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5 位作者 赵异华 王国芝 宋林珂 邓宾 梁锋 宋金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3,共14页
为了揭示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藏之间的成生联系和古今气藏的转换机理,采用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相互支撑,宏观、中观与微观研究结果相互印证的思路,利用多年来的钻探资料对该盆地灯影组天然气的差异聚集分布及其主... 为了揭示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藏之间的成生联系和古今气藏的转换机理,采用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相互支撑,宏观、中观与微观研究结果相互印证的思路,利用多年来的钻探资料对该盆地灯影组天然气的差异聚集分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距今100Ma以前灯影组古油藏的原油原位裂解形成早期超压古气藏,而在距今100~20Ma期间,四川盆地持续隆升,特别是构造高点的迁移和威远构造的初步形成,使得早期超压古气藏调整形成晚期超压古气藏;②随着距今20Ma以来隆升幅度的加大,威远构造上覆地层被快速剥蚀,盖层封盖能力大大降低,保存条件变差,致使灯影组天然气从威远构造顶部地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天窗开始泄漏和逸散,启动了四川盆地华蓥山以西地区灯影组天然气的差异聚集和逸散过程,位于资阳、金石和龙女寺-磨溪-安平店-高石梯等气藏构造圈闭溢出点以外的天然气沿灯影组顶部不整合面向威远构造运移聚集,并通过其顶部的嘉陵江组天窗向地表逸散,气藏压力系数由异常高压向正常压力过渡。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差异聚集分布模式与经典油气差异聚集理论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对该区天然气的勘探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灯影期 天然气 差异聚集 分布模式 主控因素 不整合 威远构造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5
6
作者 肖富森 黄东 +4 位作者 张本健 唐大海 冉崎 唐青松 尹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8-576,586,共10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具有埋藏浅、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是目前低油价下效益开发的重要现实领域之一。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川西地区侏罗...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具有埋藏浅、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是目前低油价下效益开发的重要现实领域之一。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川西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的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川中北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的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和侏罗系湖相烃源岩。结合气源分析结果、构造背景和目前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程度,明确了侏罗系沙溪庙组浅层致密气向川西北、川中北和川东北地区进行"深化、甩开勘探开发部署"的总体方针,其中川西地区龙门山前缘北段的梓潼凹陷,川中北地区的金华、秋林、公山庙、营山地区以及川东北大巴山前缘的五宝场、渡口河地区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是下一步浅层致密气的重点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方向 气藏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中部龙王庙组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45
7
作者 田艳红 刘树根 +13 位作者 赵异华 宋金民 宋林珂 孙玮 梁锋 张长俊 李俊良 尹柯惟 王晨霞 吴娟 林彤 白志强 彭瀚霖 陈会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1-683,共13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层位。根据钻井资料、测井数据、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稳定同位素和主元素等分析,对龙王庙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层位。根据钻井资料、测井数据、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稳定同位素和主元素等分析,对龙王庙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是龙王庙组主要的储集岩性,成岩作用主要有建设性、破坏性和保持性。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溶蚀、破裂和烃类(有机酸)充注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和压溶作用,保持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胶结、白云石化和泥晶化作用。揭示了颗粒滩微相是龙王庙组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基础条件,海水白云石化、准同生期淡水溶蚀和烃类(有机酸)充注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 龙王庙组 储层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对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六段砂岩沉积相的再认识 被引量:37
8
作者 蒋裕强 陶艳忠 +5 位作者 沈妍斐 蒋婵 王占磊 张本健 李顺 张国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9-50,134-135,共12页
学界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沉积相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观点颇多。为此,基于露头剖面观察、取心井精细描述、单井剖面分析、实验室薄片鉴定,结合大量测井资料的研究应用成果,综合研究后认为: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须二段砂体为滨... 学界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沉积相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观点颇多。为此,基于露头剖面观察、取心井精细描述、单井剖面分析、实验室薄片鉴定,结合大量测井资料的研究应用成果,综合研究后认为: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须二段砂体为滨浅湖砂体,河流相砂体分布在龙岗—旺苍以北、广安以东的区域,川中西部—川西北部地区有海侵影响,形成质纯的石英砂岩;须四段、须六段沉积期,除营山—八角场、广安—河包场地区须四段及须六段下部发育三角洲分支河道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河流入湖砂体在湖岸线不断进退、湖面总体扩张的背景下经湖流、波浪再改造、再分配形成的滨浅湖滩坝砂体。结论表明:①在川中南部地区由于受雷口坡期古凸起的影响,在该凸起区缺失须一—须二段下部地层;②受湖流运动方向影响,湖盆中的砂体在川中南部地区呈北东向展布,而在川中北部地区则呈近东西向展布;③滩坝砂体主体分布区是优质孔隙性储层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晚三叠世 沉积相 新认识 河道砂体 滨浅湖滩坝砂体 海侵 优质储集层分布
下载PDF
基于GB 17820-2018的天然气净化工艺探讨 被引量:36
9
作者 杨超越 常宏岗 +4 位作者 何金龙 易铧 刘可 赵国星 李林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越来越严格的商品天然气标准给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装置带来了工艺升级改造的严峻挑战。为此,分析了国内外天然气净化厂商品天然气标准及国内天然气现状,并对可降低天然气中H_2S及有机硫含量的3种天...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越来越严格的商品天然气标准给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装置带来了工艺升级改造的严峻挑战。为此,分析了国内外天然气净化厂商品天然气标准及国内天然气现状,并对可降低天然气中H_2S及有机硫含量的3种天然气净化工艺:溶剂脱硫、分子筛脱有机硫和羰基硫水解工艺进行了分析,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技术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等。结果表明,为达到最新标准GB 17820-2018《天然气》的技术指标要求,部分净化厂需进行技术升级或工艺改进。改进措施首先考虑溶剂升级,若原料气中有机硫含量过高,考虑引入羰基硫水解技术;若原料气中硫醇含量较高,溶剂升级后仍有超标的风险,则需引入分子筛精脱有机硫技术。通过对以上3种措施进行选择性的结合,可基本消除天然气超标的风险。但在以上3种技术的实施和配合使用方面,还需进一步研发相关产品、技术及开发软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净化厂 脱硫 GB17820 工艺探讨 有机硫 升级改造 产品气达标
下载PDF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条件 被引量:36
10
作者 车国琼 龚昌明 +2 位作者 汪楠 宋红玲 李俊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广安地区是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块之一,也是目前的重点勘探区块。2006年该区已提交天然气三级储量共计1454.75×108m3,其中探明储量近800×108m3。因此,该区的成功勘探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于整个... 广安地区是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块之一,也是目前的重点勘探区块。2006年该区已提交天然气三级储量共计1454.75×108m3,其中探明储量近800×108m3。因此,该区的成功勘探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于整个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为此,综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研究成果,对该区须家河组气藏的烃源条件、储层特征、古今构造特征、裂缝特征以及上述诸要素匹配关系等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具备以下有利条件:①丰富的烃源;②储层或裂缝发育;③有利的古今构造;④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同时指出,油气富集成藏主要受储层或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平面上高储能系数区为油气相对富集成藏区;而储层及裂缝发育区与古、今构造圈闭叠合区则为油气富集成藏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安地区 晚三叠世 气藏形成 条件 烃源岩 储集层 构造 复合圈闭 勘探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主控因素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光 黄东 +4 位作者 黄平辉 闫伟鹏 杨天泉 戴鸿鸣 林建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7-826,共10页
通过系统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川中地区)大安寨段致密油的基本地质特征,结合大量勘探开发数据,解剖致密油高产稳产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大安寨段致密油具有如下特征:资源量大,丰度低;储集层总体致密,发育相对优质储集层;源储一体(或紧... 通过系统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川中地区)大安寨段致密油的基本地质特征,结合大量勘探开发数据,解剖致密油高产稳产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大安寨段致密油具有如下特征:资源量大,丰度低;储集层总体致密,发育相对优质储集层;源储一体(或紧邻),油气运聚有利;不同类型孔隙普遍含油,连续分布。开发实践揭示,致密油高产稳产井主要分布在滨湖沉积亚相中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中,裂缝在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影响因素中至关重要,天然气在石油运聚以及油井的高产中起到了重要驱动(气驱)作用。结合高产稳产特征、勘探开发成效以及钻井投资成本等因素综合评价认为,川中南部地区的大安寨段为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大安寨段 致密油 介壳灰岩 高产稳产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洗象池组储集层的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分布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文正 周进高 +5 位作者 张建勇 郝毅 曾乙洋 倪超 王芳 唐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后备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目前其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沉积相带展布规律尚不清楚,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典型野外露头剖面、岩心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实验分析数据,研究了该盆地洗象池组的沉积...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后备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目前其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沉积相带展布规律尚不清楚,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典型野外露头剖面、岩心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实验分析数据,研究了该盆地洗象池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储集层的岩性、储集空间及物性等特征,进而探讨了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区带的分布范围。结果认为:①有效储集层多发育在洗象池组中上段,岩性以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为主,次为藻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②储集层厚度介于43.75~136 m(平均约为87 m),孔隙度多介于1.27%~11.95%,其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间孔与晶间孔;③颗粒滩亚相是储集层发育的基础,而准同生溶蚀作用则是形成主要储集空间的关键因素;④该储集层受古地理格局约束,在盆地内具双颗粒滩带特征。结论认为:宜宾—合川—广安、永安—三汇—石柱一带古地貌高部位为有利的洗象池组储集层发育区,可作为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纪 洗象池期 沉积相 准同生溶蚀 储集层 颗粒滩 颗粒白云岩 古地貌高部位
下载PDF
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型台地内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谭秀成 邹娟 +5 位作者 李凌 周彦 罗冰 刘宏 姚宴波 林建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结合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磨溪嘉二段的岩石类型组合、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分析表明,嘉二段并非普遍发育潮坪环境,而是属于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蒸发海台地相沉积,并... 结合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磨溪嘉二段的岩石类型组合、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分析表明,嘉二段并非普遍发育潮坪环境,而是属于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蒸发海台地相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坪、粒屑滩、滩间海、局限泻湖、蒸发泻湖5种亚相及20余种微相,类潮坪相仅出现在嘉二^2B层沉积期。对重点层段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嘉二沉积期沉积微相演化受沉积古地貌特征、古气候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纵向上沉积微相展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建立了适合本区嘉二段颗粒岩和粉晶云岩沉积时期的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碳酸盐岩 陆表海台地 沉积演化模式 嘉陵江组 磨溪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勘探成果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曾青高 龚昌明 +2 位作者 李俊良 车国琼 林建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8,共6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是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天然气勘探最具潜力的重要目标层系之一,目前仅在1022km2范围内就已获得须家河组天然气探明储量3049.78×108m3,初步形成了广安须六段、合川须二段、八角场须四段等规模效益气田。总结该区...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是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天然气勘探最具潜力的重要目标层系之一,目前仅在1022km2范围内就已获得须家河组天然气探明储量3049.78×108m3,初步形成了广安须六段、合川须二段、八角场须四段等规模效益气田。总结该区域勘探开发成果,优选有利勘探区块,将为该区域勘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认为:烃源条件、古今构造条件、储层和裂缝是须家河组气藏最终成藏的关键。须家河组气藏主要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烃源岩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与天然气聚集规模的关键;有利的沉积微相与成岩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分布;古今构造的规模、隆起幅度对油气的聚集及气水分异程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利的储层或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气藏的分布范围。平缓构造背景、储层广泛发育分布、大面积含气以及典型岩性气藏等特征,证明该区域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地质条件。根据有利勘探区带划分原则,评价优选出了该区须家河组气藏须二、四、六段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有利区块或有利区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部 晚三叠世 勘探成果 成藏模式 潜力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30
15
作者 蒋裕强 谷一凡 +3 位作者 李开鸿 李顺 罗明生 何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4,共9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有多口井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钻获高产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有关该盆地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则众说纷纭,一直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岩心及薄片等岩...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有多口井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钻获高产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有关该盆地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则众说纷纭,一直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岩心及薄片等岩相学特征,以及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储渗相特征研究,分析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认为:(1)茅口组、栖霞组石灰岩地层经历了构造控制热液活动,发育萤石、鞍状白云石、天青石的热液矿物组合和膨胀角砾结构;(2)较之于宿主石灰岩,细—中晶云岩和鞍状白云石均呈现出δ18O负偏移、87Sr/86Sr正偏移;(3)中二叠统形成由热液溶孔、热液白云岩晶间孔、热液溶洞、热液扩溶缝等4种储渗空间构成的热液白云岩储渗体。结论认为:(1)热液白云岩储集相发育和分布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呈"透镜状"分布在具"下凹"地震反射特征的区域;(2)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集相与下伏烃源岩和上覆封堵层的有机组合可构成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岩储集层 热液白云岩 储渗空间 储集相 锶同位素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理念的革新——立体酸压技术 被引量:30
16
作者 郭建春 苟波 +4 位作者 秦楠 赵俊生 伍林 王坤杰 任冀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74,共14页
酸化压裂是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由于其工程地质特征的特殊性,通过现有的酸化压裂技术要形成复杂裂缝网络难度大。为了实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立体开发,从我国深层... 酸化压裂是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由于其工程地质特征的特殊性,通过现有的酸化压裂技术要形成复杂裂缝网络难度大。为了实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立体开发,从我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工程地质特征出发,揭示了该类储层酸压改造的难点;然后,以实现该类油气藏高效立体开发为目标,充分借鉴体积酸压、深度酸压等技术,提出了立体酸压的技术理念,阐明了其技术内涵,并且详述了立体酸压所包含的关键技术,进而指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立体酸压技术包括3个基本内涵——根据储层类型选择相应的酸液深穿透技术,实现储层平面上的充分改造;形成在高闭合压力下具有较高导流能力的复杂酸压裂缝体;沿长井段合理部署酸压裂缝体,实现储层在井筒方向上的充分改造。(2)立体酸压包含3项关键技术——多场多尺度多流体耦合作用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预测技术;酸压复杂裂缝体导流能力优化技术;水平井/大斜度井长井段储层精细布酸技术。(3)要推动立体酸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开展3个方面的科研攻关——超深储层破裂压力预测及降低破裂压力技术;强非均质储层酸压裂缝体形态预测技术;深度超过7000 m长井段储层分段动用技术和新型耐高温、缓速、低摩阻系数液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海相碳酸盐岩 储集层 立体酸压 酸压裂缝体 酸蚀缝长 流动能力 长井段布酸
下载PDF
气井泡沫排水采气的动态实验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胡世强 刘建仪 +2 位作者 车朝山 王新裕 李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3-85,共3页
大量现场实验结论证明了泡沫动态实验对于泡沫排水采气非常重要,使地层水、凝析油均可有效地从气井中排出。在改进了Ross Mile泡沫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泡沫动态实验装置,用泡排剂LH和泡排剂UT-11C进行泡沫流动实验。利用两相流理论... 大量现场实验结论证明了泡沫动态实验对于泡沫排水采气非常重要,使地层水、凝析油均可有效地从气井中排出。在改进了Ross Mile泡沫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泡沫动态实验装置,用泡排剂LH和泡排剂UT-11C进行泡沫流动实验。利用两相流理论,开展了气流量和气流速度对气体携液量的影响研究和气液比与携液量的关系研究,定量地分析了气流量和气流速度对气体持液率的影响,对泡沫排水采气动态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从而指导气田经济、高效、合理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排液 排水采气 动态 实验室试验 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重点海相碳酸盐岩气藏产能评价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9
18
作者 蔡珺君 彭先 +4 位作者 李骞 占天慧 吴婷婷 邓庄 刘唯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5-660,共6页
产能评价是气田开发的核心工作,气井绝对无阻流量是反映气井潜在产能的重要指标。在四川盆地重点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文中综合研究了气井产能的科学内涵及产能评价核心技术,提出了以“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为技术体系... 产能评价是气田开发的核心工作,气井绝对无阻流量是反映气井潜在产能的重要指标。在四川盆地重点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文中综合研究了气井产能的科学内涵及产能评价核心技术,提出了以“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为技术体系的产能评价理念,即动态储量有没有?流动能力怎么样?流动是否稳定?而产能评价核心技术包括绝对无阻流量的计算、绝对无阻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绝对无阻流量的关键指标构成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气藏产能评价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如在水侵、井间干扰、储层低渗和强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气井压力、泄气半径及渗透率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楚。研究成果可以用于简化和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气井产能评价问题,为四川盆地重点海相碳酸盐岩气藏科学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评价 核心技术 展望 碳酸盐岩气藏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地层水成因与天然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伟 杨金利 +2 位作者 姜均伟 刘济民 刘宗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8-435,共8页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矿化度大多较高,局部地区也存在中、低矿化度的地层水;地层水中几乎不含硫酸根离子,却含有大量的钡离子。须家河组地层水具有与侏罗系地层水类似的形成环境,而与下伏海相地层水形成环境差别较大。须...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矿化度大多较高,局部地区也存在中、低矿化度的地层水;地层水中几乎不含硫酸根离子,却含有大量的钡离子。须家河组地层水具有与侏罗系地层水类似的形成环境,而与下伏海相地层水形成环境差别较大。须家河组地层水具有较低的钠(钾)氯系数和较高的变质系数,展示出高变质地层水的特征;其中不含硫酸根离子,表明具有极好的还原条件或封闭条件。须家河组地层水具有原陆相沉积地层水受后期海相高浓度地层水改造的基本特点。储集层改造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含大量硫酸根离子的地表水,更应尽量避免快速改变地层温度、压力与化学平衡,以免引起地层水中出现大量沉淀物而堵塞储集层孔隙与喉道,进而影响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地层水 成因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特征及沉积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20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6 位作者 赵异华 李智武 杨迪 孙玮 宋林珂 田艳红 尹柯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cm;风暴...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cm;风暴期次共发育5大期,且风暴岩与碎屑石英伴生,风暴期碎屑石英含量普遍高于风暴平息期;风暴岩横向连续性较好,自下而上风暴活动中心呈现出从MX202井区→GS10井区→MX21井区→MX202井区—NCH1井区的迁移特征,平面上形成了NE-SW向展布的3个厚度中心:MX202井—MX12井—MX17井区、GS10井—GS23井—GS26井区和NCH1井区。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的发现,指示着该时期研究区为风暴混积潮坪,在NE向的风暴潮流作用下,形成风暴潮汐砂脊,而后在砂脊障壁下形成潟湖;同时指示着沉积古地貌以磨溪地区为高地,分别向SW和NE缓斜,说明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北段在沧浪铺组沉积晚期至龙王庙组沉积期已经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中下寒武统 风暴岩 沧浪铺组 龙王庙组 高台组 风暴混积潮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