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 被引量:1093
1
作者 邹才能 朱如凯 +9 位作者 吴松涛 杨智 陶士振 袁选俊 侯连华 杨华 徐春春 李登华 白斌 王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87,共15页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面明显不同。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面明显不同。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油气。非常规油气主要表现在连续分布、无自然工业产量。目前,常规油气面临非常规的问题,非常规需要发展成新的"常规"。伴随技术的进步,非常规可向常规转化。常规油气聚集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以孤立的单体式或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nm,致密灰岩油储层孔径为40~500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n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nm。针对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发展纳米油气透视观测镜、纳米油气驱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换代技术,油气智能化时代将随之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页岩系统油气 纳米油气 致密油 致密气 页岩气 页岩油 连续型油气聚集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被引量:524
2
作者 邹才能 杜金虎 +12 位作者 徐春春 汪泽成 张宝民 魏国齐 王铜山 姚根顺 邓胜徽 刘静江 周慧 徐安娜 杨智 姜华 谷志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93,共16页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重新厘定了震旦系、寒武系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划分对比依据。②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继承性发育“德阳-安岳”古裂陷槽,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层分布,源岩厚20~160 m、TOC值为1.7%~3.6%、Ro值为2.0%~3.5%。③灯影组发育碳酸盐镶边台地、龙王庙组发育碳酸盐缓坡台地,靠近同沉积古隆起发育大面积颗粒滩。④大面积发育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缝洞型、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孔隙型2套主要含气储集层,准同生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相对高孔渗储集体,灯影组孔隙度3%~4%、渗透率(1~6)×10-3μm2,龙王庙组孔隙度4%~5%、渗透率(1~5)×10-3μm2。⑤古隆起核部在晚海西-印支期发育大型古油藏,分布面积超过5000 km2,石油资源量(48~63)×108 t,燕山期发生原位原油裂解成气及斜坡深部分散液态烃裂解成气,提供充足气源。⑥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和留存主要受“古裂陷槽、古台地、古油裂解气、古隆起”“四古”共同控制。⑦初步预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总量可达5×10^12 m^3左右,古隆起及其斜坡带、蜀南坳陷带、川东高陡构造带深层是该层系重点勘探区带。四川盆地深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原生原油裂解气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在全球古老地层天然气勘探中尚属首次,对开拓全球中深层下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古老地层油气领域具有重大科学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安岳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 古裂陷槽 古油藏 古隆起 碳酸盐台地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威远页岩气田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318
3
作者 董大忠 邹才能 +6 位作者 杨桦 王玉满 李新景 陈更生 王世谦 吕宗刚 黄勇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07-114,共8页
全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页岩气绿色革命",北美以外地区有20余个国家在进行页岩气前期评价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页岩气资源成为潜力较大、较重要的天然气开发目标。中国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煤系和湖相3类富含有机质页岩,... 全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页岩气绿色革命",北美以外地区有20余个国家在进行页岩气前期评价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页岩气资源成为潜力较大、较重要的天然气开发目标。中国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煤系和湖相3类富含有机质页岩,都具备页岩气形成与富集条件,页岩气资源丰富。中国在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先导性试验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正在寻求实现页岩气资源有效开发。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分析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前景,指出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在中国多处发现了页岩气资源,发展前景良好。与北美相比,中国页岩气形成与发展具明显的特殊性,许多地质与开发难题亟待解决。随着页岩气地质评价与开发理论创新及相关关键技术突破、经济条件改善和国家政策支持,未来中国页岩气资源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改变中国天然气发展乃至整个能源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勘探开发 进展 发展前景 勘探实践 中国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被引量:294
4
作者 杜金虎 邹才能 +7 位作者 徐春春 何海清 沈平 杨跃明 李亚林 魏国齐 汪泽成 杨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大型古隆起背景、大型网状供烃系统、规模化的颗粒滩储集层以及区域性的储盖组合是特大型气田形成的重要条件;针对龙王庙组超深、高温、高压等复杂地层条件,分别在测井、地震、钻井、储集层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并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成果,应用效果良好,展示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庙组 古隆起 特大型气田 战略发现 裂陷槽 川中古隆起
下载PDF
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273
5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11 位作者 周慧 张响响 何东博 周川闽 王岚 王雪松 李富恒 朱如凯 罗平 袁选俊 徐春春 杨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540,共15页
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与储集层分布的关系,探讨成岩相的形成机理、划分方案与评价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意义。针对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扩容性成岩相,提出了有机酸性水溶解作用、白云石化等8种... 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与储集层分布的关系,探讨成岩相的形成机理、划分方案与评价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意义。针对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扩容性成岩相,提出了有机酸性水溶解作用、白云石化等8种主要成岩作用机理。划分出9类扩容性成岩相和7类致密化成岩相,提出了反映岩性、成岩作用和孔渗性3个层次内容的"孔渗级别+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类型"的成岩相命名方案。在成岩相勘探评价中,强调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和岩心薄片等综合定量预测,提出了"四个步骤"、"三图叠合"的评价方法和成图方式,根据不同成岩相类型的分布预测有利储集体、"甜点"、成岩圈闭及油气成藏。指出了成岩相的发展方向及成岩学的设想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因机理 分类命名 评价方法 油气勘探 成岩学
下载PDF
川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53
6
作者 马新华 谢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基于钻井资料,对川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大面积连续稳定分布的富有机质页岩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井地质评价,认为宜宾、泸州、大足等地区的页岩储集层品质好,TOC、孔隙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与威远、自贡、长宁等建产区有相... 基于钻井资料,对川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大面积连续稳定分布的富有机质页岩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井地质评价,认为宜宾、泸州、大足等地区的页岩储集层品质好,TOC、孔隙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与威远、自贡、长宁等建产区有相似性;研究区构造整体稳定,保存条件好,资源落实程度高;埋深4 500 m以浅可工作面积超过2×10~4 km^2,地质资源量超过10×10^(12) m^3,是中国页岩气资源最丰富、开发最现实的区块。经过长宁—威远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单井产量和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大幅提高,单井成本大幅降低,经济效益好于预期,形成的本土化勘探开发主体技术和方法有效、可复制,快速上产的条件成熟。根据目前水平井的生产递减规律和未来投入的工作量,预计"十三五"末川南地区页岩气年产量将达到100×10~8 m^3以上,具备建成300×10~8 m^3年产规模并长期稳产的潜力,有望使川南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南地区 页岩气 奥陶系五峰组 志留系龙马溪组 资源潜力 发展前景
下载PDF
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初探 被引量:242
7
作者 陈更生 董大忠 +1 位作者 王世谦 王兰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21,共5页
我国存在大量富含有机质页岩地层,具有广阔的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前景。分析页岩气成藏特征,探讨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有助于为更好地评价和开发我国的页岩气资源。研究表明:页岩气藏是一种区域性连续聚集型非常规天然气藏;页岩具... 我国存在大量富含有机质页岩地层,具有广阔的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前景。分析页岩气成藏特征,探讨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有助于为更好地评价和开发我国的页岩气资源。研究表明:页岩气藏是一种区域性连续聚集型非常规天然气藏;页岩具有一定厚度、有机质含量丰富、处于生气窗演化阶段以上、天然裂缝发育、位于构造低部位或盆地中心等是页岩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自生自储、不间断供气与连续聚集、未经运移或极短距离运移等是页岩气藏形成机理的重要特征;页岩有效厚度、有机碳含量、基质孔隙与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页岩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机理 富集规律 连续聚集 关键因素 有机碳含量 裂缝
下载PDF
“连续型”油气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与评价 被引量:240
8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12 位作者 袁选俊 朱如凯 董大忠 李伟 王岚 高晓辉 公言杰 贾进华 侯连华 张光亚 李建忠 徐春春 杨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9-682,共14页
分析国内外各种油气藏勘探和研究现状,基于油气分布共性本质特征的认识,阐述"连续型"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内涵与成藏特征。"连续型"油气藏指在大范围非常规储集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的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其地质特征是:在... 分析国内外各种油气藏勘探和研究现状,基于油气分布共性本质特征的认识,阐述"连续型"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内涵与成藏特征。"连续型"油气藏指在大范围非常规储集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的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其地质特征是:在盆地中心、斜坡等大面积"连续"分布,且局部富集;以大规模非常规储集层为主;非常规圈闭,储集空间大,圈闭边界模糊;自生自储为主;多为一次运移;主要靠扩散方式聚集,浮力作用受限;非达西渗流为主;流体分异差,饱和度差异较大,油、气、水与干层易共存,无统一油气水界面与压力系统;资源丰度较低,储量主要按井控区块计算;开采工艺特殊,需针对性技术。论述了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成因及其"连续型"油藏、大型浅水三角洲低—特低孔渗及致密砂岩油气藏、煤层气以及泥页岩裂缝型油气藏等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油气藏 非常规圈闭油气藏 砂质碎屑流 致密砂岩气 页岩气
下载PDF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96
9
作者 黄金亮 邹才能 +4 位作者 李建忠 董大忠 王社教 王世谦 程克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资源前景。研究区筇竹寺...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资源前景。研究区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高(TOC值为0.55%~25.70%,平均值大于2%),页岩有效厚度大(黑色页岩厚60~30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大于40%),页岩中发育丰富的纳米—微米级孔隙和微裂缝,含气量高(页岩含气量0.27~6.02 m3/t,平均1.90 m3/t),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钻井过程中筇竹寺组气显示频繁并获得了工业性突破,是目前中国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之一,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威远、叙永—筠连地区是研究区内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最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形成条件 资源前景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资源前景与战略地位 被引量:190
10
作者 李建忠 董大忠 +2 位作者 陈更生 王世谦 程克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6,共6页
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进步和勘探投入条件的改善,页岩气的开采活动将进一步繁荣和快速扩展。在介绍国内外页岩气资源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以及页岩气资源的战略地位。研究表明:从我国油气总体发展的战略角度,积极... 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进步和勘探投入条件的改善,页岩气的开采活动将进一步繁荣和快速扩展。在介绍国内外页岩气资源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以及页岩气资源的战略地位。研究表明:从我国油气总体发展的战略角度,积极寻找天然气后备资源已是当务之急;我国地质历史时期广泛发育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地层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与富集条件,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新的天然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建议加大页岩气资源的研究力度和勘探投入,形成我国的页岩气资源储备和勘探开发特色技术;我国南方的古生界下组合泥页岩、北方中生界泥页岩等层系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建议通过老井复查优选有利井段进行试气和试采,以点带面,开创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页岩气 资源 前景 战略地位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185
11
作者 徐春春 沈平 +5 位作者 杨跃明 罗冰 黄建章 江兴福 谢继容 岑永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近期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展现出一个纵向上多产层、平面上集群式分布的特大型气藏群。研究认为,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大规模... 近期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展现出一个纵向上多产层、平面上集群式分布的特大型气藏群。研究认为,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大规模富集成藏的基础,表现为:①纵向上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古隆起高部位存在一个生烃中心,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的有利条件;②发育3套优质储层(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四段丘滩相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砂屑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储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③大型鼻状隆起背景下发育的构造、岩性及复合型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结论指出,该古隆起继承性发展及其与烃源岩演化相匹配是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油气大面积富集的关键因素,古隆起高部位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其背景上的继承性构造及地层、岩性圈闭是天然气富集的场所,近源的古今构造叠合区是天然气富集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震旦纪—早寒武世 油气藏形成 富集规律 甜点 烃源岩 构造调整
下载PDF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79
12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4 位作者 张国伟 赵路子 樊春 鲁人齐 文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9-606,共18页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克拉通盆地,在其多套沉积层序中富含天然气,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近年来连续发现了普光、龙岗、合川、新场、九龙山和元坝等多个大气田。揭示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为探讨克拉通...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克拉通盆地,在其多套沉积层序中富含天然气,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近年来连续发现了普光、龙岗、合川、新场、九龙山和元坝等多个大气田。揭示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为探讨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奠立重要基础,而且为探索强烈构造活动环境之下油气有效聚集与保存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利用盆地内部最新的地面地质调查、钻探、重磁与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将周缘板块构造演化、造山带的发展与盆地的沉积充填密切结合,探讨四川盆地及邻区的盆地发展历史及其多旋回叠加过程。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位于中上扬子克拉通之上,在显生宙期间,表现为板块构造围限下的陆内变形与盆地发育过程,即北侧为秦岭洋盆(早古生代为北秦岭洋,晚古生代—三叠纪为南秦岭洋),西南侧为昌宁—孟连洋盆、金沙江—墨江洋盆、甘孜—理塘洋盆(主要为古特提斯洋盆),东南侧为江南—雪峰陆内裂陷带(主要为早古生代裂陷)和西北侧龙门山陆内裂陷带(主要为晚古生代裂陷),这些洋盆或裂陷带的开启与关闭使得四川盆地及邻区经历了原特提斯洋(Z—S)、古特提斯洋(D—T)与新特提斯洋(J—Q)3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包括与洋盆打开有关的伸展阶段和与洋盆闭合有关的聚敛挤压阶段,这些构造作用在克拉通内部表现为伸展期(Z—O、D—P—T_3χ~3、J_(1-2))盆地与挤压期(S、T_3χ^(4-6)、J_3—K_1)盆地交替发育的特点,体现出盆地发展的旋回性。不同性质的旋回/盆地发生横向复合与垂向叠加形成多旋回盆地相叠加的"层、块"地质结构,受周缘盆—山体系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这种"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遭受了强烈改造,对油气聚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盆机制 地质结构 构造旋回 叠合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166
13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5 位作者 王铜山 鲁卫华 谷志东 徐安娜 杨雨 徐兆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共可分为3幕,均表现为区域性抬升与剥蚀,形成了3个假整合面。受其影响,在四川盆地中南部形成了近南北向展布的规模较大的德阳—泸州侵蚀谷,充填厚度较大的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成为寒武系烃源岩重要的生烃中心,与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两套风化壳岩溶储集层构成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有利于形成大气田,勘探潜力大。侵蚀谷成因机制与演化历史分析表明,震旦纪末期桐湾运动Ⅱ幕的逆冲-褶皱隆升、剥蚀作用以及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背景下的拉张作用是形成侵蚀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湾运动 侵蚀谷 古隆起 灯影组 筇竹寺组 成藏组合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大型气藏特征与聚集模式 被引量:164
14
作者 魏国齐 杜金虎 +5 位作者 徐春春 邹才能 杨威 沈平 谢增业 张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共12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层时代早、经历构造运动次数多,大型气田勘探难度增大。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大型气田后,历经49年的艰苦探索,于2013年在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单个规模最...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层时代早、经历构造运动次数多,大型气田勘探难度增大。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大型气田后,历经49年的艰苦探索,于2013年在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单个规模最大的整装特大型气田——安岳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 404×108 m^3,且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的三级储量之和超过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组分、轻烃、储层沥青丰度等证据均表明这些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型干气,甲烷含量为82.65%-97.35%,乙烷含量为0.01%-0.29%;低氮(0.44%-6.13%)、低氦(0.01%-0.06%),中—低含硫化氢为主(0.62-61.11g/m^3)。气藏压力由震旦系的常压(压力系数为1.07-1.13)逐渐增高至寒武系龙王庙组的高压(压力系数为1.53-1.70),气藏温度137.5-163.0℃;气藏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型、构造-地层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桐湾期大型继承性稳定古隆起、大面积分布的古老烃源岩、大面积孔洞型优质储层、大型古油藏裂解及良好保存条件的有效配置造就了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的规模富集。根据古油藏原油裂解之前的古构造格局、沥青丰度及现今气藏分布特点,将裂解气藏聚集类型划分为聚集型、半聚半散型和分散型3类。上述认识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大型气田 原油裂解气 成藏模式 高石梯—磨溪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地质特征 被引量:157
15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5 位作者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谢武仁 曾富英 武赛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5,共12页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分歧。由于该负向构造带与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该区震旦系—寒武系钻井资料和野外剖面观察,利用27 000 km二维地震资料和最新钻井资料(高石17井),结合该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边界与展布、地层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该裂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裂陷东边界陡,相对稳定发育,裂陷西边界缓且不同时期发育位置不同;②震旦纪灯二期末该裂陷表现为近似对称的坳陷形态特征,分布面积为3×10~4 km^2;③灯四期末其又表现为受裂陷东边界断层控制的东陡西缓的断陷形态特征,分布范围达8×10~4 km^2;④该裂陷演化分为震旦纪灯一期一灯二期坳陷雏形形成、灯三期—灯四期裂陷形成发育、早寒武世麦地坪期—筇竹寺期裂陷充填与沉降、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龙王庙期裂陷萎缩与消亡等4个阶段。结论认为:该裂陷两侧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今后的主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纪 早寒武世 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 地质特征 烃源岩 气藏形成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构造特征及对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5
16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5 位作者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谢武仁 武赛军 曾富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应用四川盆地最新地质、地震、钻井及露头等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地质结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探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高石梯—磨溪古隆起为一主要与桐湾运动有关的近南北向巨型同沉积古隆起构造,其核... 应用四川盆地最新地质、地震、钻井及露头等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地质结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探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高石梯—磨溪古隆起为一主要与桐湾运动有关的近南北向巨型同沉积古隆起构造,其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顶面及相邻层系自震旦纪至今一直处于隆起高部位,并发育独立统一的巨型圈闭构造,其发育时期、地质结构、演化历史等构造特征明显有别于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控制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与分布,主要表现为:古隆起西侧紧邻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寒武系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烃源岩中心,且自身也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控制了震旦系灯四段、灯二段和寒武系龙王庙组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与展布;发育3套储盖组合,为震旦系—寒武系大规模古油藏原位裂解形成特大型气藏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古隆起 同沉积古隆起 构造特征 古油藏原位裂解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43
17
作者 马新华 杨雨 +1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大中型气田基本特征分析,结合海相克拉通阶段主要成藏地质单元划分及其对关键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研究,探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指出勘探方向。通过周期性拉张-隆升背景的分析,提出四川海相克拉通阶段...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大中型气田基本特征分析,结合海相克拉通阶段主要成藏地质单元划分及其对关键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研究,探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指出勘探方向。通过周期性拉张-隆升背景的分析,提出四川海相克拉通阶段发育形成了5个大型古裂陷、3个大型古隆起、5个大型古侵蚀面等大型地质单元,这些地质单元控制了大中型气田的关键成藏要素:(1)大型古裂陷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生烃中心展布;(2)大型古裂陷边缘、古隆起高部位、古侵蚀面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展布;(3)大型古裂陷、古隆起、古侵蚀面和现今构造背景联合控制了多类大中型圈闭的形成;(4)大型地质单元内圈闭继承性演化控制天然气规模聚集。通过大中型气田展布特征与大型成藏地质单元的对比分析,提出单个或多个成藏地质单元与现今构造的叠合关系控制了大中型气田的分布,"三古"叠合区最为有利。德阳—安岳古裂陷周缘、龙门山古裂陷东缘、开江—梁平海槽及城口—鄂西海槽边缘带、环川中水下古隆起高部位、川东—蜀南地区茅口组顶界古侵蚀面、川中—川西雷口坡组顶界古侵蚀面等,是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勘探主要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大中型气田 地质单元 成藏要素 古裂陷 古隆起 古侵蚀面
下载PDF
上扬子克拉通内裂陷的发现及对安岳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5
18
作者 杜金虎 汪泽成 +5 位作者 邹才能 徐春春 沈平 张宝民 姜华 黄士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共16页
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在上扬子克拉通德阳—安岳地区发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受张性断裂控制,呈NNW向展布,南北长320km、东西宽50~300km。裂陷演化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消亡期3个阶段,形成有利的近源成藏组合。研究结果表... 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在上扬子克拉通德阳—安岳地区发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受张性断裂控制,呈NNW向展布,南北长320km、东西宽50~300km。裂陷演化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消亡期3个阶段,形成有利的近源成藏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晚震旦世灯影组沉积期为裂陷形成期,裂陷内发育槽盆相沉积,两侧发育台地边缘相丘滩体,控制了灯影组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2早寒武世梅树村组沉积期—筇竹寺组沉积期为裂陷发展期,充填500~1 000 m的深水陆棚相泥质岩,是优质烃源岩沉积期;3沧浪铺组沉积期为裂陷消亡期,经填平补齐,结束了克拉通内裂陷的演化历史。克拉通内裂陷是安岳特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裂陷内优质烃源岩为特大型气田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在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川中古隆起西部快速隆升过程中形成区域性侧向封堵,有利于裂陷东翼的高石梯—磨溪地区特大型气田的保存。克拉通内裂陷及其大气田成藏作用对古老克拉通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内裂陷 灯影组 古隆起 特大型 近源成藏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 被引量:131
19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9 位作者 朱如凯 袁选俊 李伟 张光亚 张响响 高晓辉 刘柳红 徐春春 宋家荣 李国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7-319,共13页
基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油气地质背景、成藏条件、运聚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须家河组天然气聚集是发育于含煤地层的"连续型"气藏、层状岩性大气区,煤系烃源岩大面积层状蒸发式排烃,盆缘造山带"幕式"冲... 基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油气地质背景、成藏条件、运聚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须家河组天然气聚集是发育于含煤地层的"连续型"气藏、层状岩性大气区,煤系烃源岩大面积层状蒸发式排烃,盆缘造山带"幕式"冲断挤压背景下多物源间断性快速注入形成大平原、小前缘的粗粒三角洲体系,平缓构造背景下低—特低渗透砂体内天然气运聚过程中浮力作用受限,达西和非达西渗流机制并存,形成气-水-干层共生的混相成藏系统等新认识。对成岩相进行了定量分类,确定了8种成岩亚相、20种成岩微相。运用压实率、胶结率、溶蚀率等指标定量表征成岩相,运用Ro值、地层水参数等定量剖析了成岩相的成因。"连续型"气藏形成的大气区主要发育于中国中部构造稳定的大型陆相坳陷、前陆平缓斜坡或海陆交互相环境,具有大面积层状展布、无明显的圈闭界限和直接盖层、连片砂体弥漫式含气并有"甜点"、资源规模大、储量丰度较低和开采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层状大气区 层状蒸发式排烃 差异分流汇聚 非常规圈闭 “连续型”油气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被引量:123
20
作者 马新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得益于勘探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四川盆地近期陆续发现了9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截至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3.69×10^(12) m^3,天然气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中石油组织的最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位居... 得益于勘探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四川盆地近期陆续发现了9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截至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3.69×10^(12) m^3,天然气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中石油组织的最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位居全国各含油气盆地首位,但探明率仅10%,故勘探潜力巨大。几十年来,该盆地已形成了先进的天然气工业技术体系、最完善的天然气区域管网、最成熟的市场,被中石油确定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故该盆地天然气大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均已成熟。为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适时推出五大天然气增储上产工程(川中地区多层系滚动勘探开发、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川西北地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与开发示范、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大型构造气藏探索与发现、蜀南地区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以助推未来国内最大气区的早日建成。上述工程是实现中石油"西南增长极"的关键,涵盖四川盆地天然气重点、热点、难点领域,平面上几乎覆盖全盆地,纵向上包含多个含气层系。上述工程2020年预计天然气产量介于250×10~8~290×10~8m^3,占西南油气田规划产量300×10~8 m^3的绝大部分;2030年西南油气田有望达产500×10~8~700×10~8 m^3。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都将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黄金时代 资源量 探明率 储量 产量 五大天然气增储上产工程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