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关键处理剂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茂功 徐显广 +3 位作者 孙金声 王立辉 杨海军 王宝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4,40,共6页
为提升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高温流变稳定性和降滤失性能,研制了在气制油中具有良好凝胶性能的有机土和天然腐植酸改性的环保型降滤失剂,并使用前期研制的主辅乳化剂,形成了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体系。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双十六烷基二... 为提升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高温流变稳定性和降滤失性能,研制了在气制油中具有良好凝胶性能的有机土和天然腐植酸改性的环保型降滤失剂,并使用前期研制的主辅乳化剂,形成了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体系。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具有功能化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对提纯钠基膨润土进行复合插层制得了有机土DR-GEL,该有机土在气制油中凝胶性强(胶体率达98%)、黏度、切力大(切力达3 Pa),高温性能稳定、抗温达220℃。利用二乙烯三胺和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对提纯黑腐植酸进行有机化改性反应制得了降滤失剂DR-FLCA,该降滤失剂具有高温高压滤失量低、辅助乳化和改善流变性等性能,抗温达230℃。利用研制的处理剂配制的密度为1.6~2.3 g/cm3的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在温度120~200℃范围内流变性好(表观黏度27~61 m Pa s,动切力6~9 Pa),电稳定性强(破乳电压在800 V以上),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2.5 m L。该套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在印尼苏门答腊岛JABUNG区块NEB Basement-1井成功地进行了应用,在高温(井底温度大于180℃)下40 d的使用过程中性能一直稳定,较好地解决了大斜度定向井钻井液悬浮性与携屑能力差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基钻井液 气制油 有机土 降滤失剂 抗高温 印尼苏门答腊岛JABUNG区块
下载PDF
火烧油层点火室内实验分析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袁士宝 孙希勇 +3 位作者 蒋海岩 宁奎 张弘韬 张庆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5,114,共3页
火烧油层是一项重要的稠油开采方式,日益成为蒸汽吞吐后稠油开发的重点接替技术之一。点火是火烧油层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为了考察油藏条件对点火燃烧的影响,提高点火的热效率和成功率,利用燃烧管实验研究了不同预热温度(210,220,230,260... 火烧油层是一项重要的稠油开采方式,日益成为蒸汽吞吐后稠油开发的重点接替技术之一。点火是火烧油层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为了考察油藏条件对点火燃烧的影响,提高点火的热效率和成功率,利用燃烧管实验研究了不同预热温度(210,220,230,260和300 ℃)、不同注气速度(3和0.188 L/min) 以及助燃剂对原油点火及燃烧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一定通风强度的基础上,高预热温度有利于油层快速点燃,助燃剂可以改善原油燃烧状态。在辽河油区杜66北块火烧油层的矿场试验中,采用注蒸汽预热地层和助燃剂2种点火助燃技术,截至2011年底,该区块空气油比达到1696m3/m3,累积增油量超过1.3×104t,创经济效益超过1000×10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实验 火烧油层 预热 助燃剂 点火 热力 采油
下载PDF
考虑应力干扰的致密油气压裂设计及实现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翁定为 严星明 +3 位作者 卢拥军 彭翔 蒙炯 郑力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9-645,共7页
为掌握应力干扰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手段,分别建立应力场变化的平面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对比模拟分析的方法,提出压裂滤失引起的孔隙压力升高与人工裂缝支撑对应力场的影响互为反作用,从而导致诱导应力场在裂缝附近存在非转向区域,且可通... 为掌握应力干扰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手段,分别建立应力场变化的平面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对比模拟分析的方法,提出压裂滤失引起的孔隙压力升高与人工裂缝支撑对应力场的影响互为反作用,从而导致诱导应力场在裂缝附近存在非转向区域,且可通过优化裂缝间距和缝内净压力来消除非转向区域的论点.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差为2MPa,单缝扩展时缝内净压力为16MPa可消除非转向区域;水平差应力为8MPa,净压力为18MPa下,两条裂缝间距为30-60m可消除裂间的非转向区域;水平差应力8MPa和缝间距为20m以下,净压力为19MPa可消除裂间的非转向区域.现场试验时通过水平井段内分簇射孔,并优化施工参数,实现了裂缝间的应力干扰,裂缝复杂程度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干扰 非转向带 净压力 缝间距 致密油气
原文传递
青西油田深井钻井提速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超 窦亮彬 +3 位作者 李振兴 康恺 周鑫 韩田兴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6-380,共5页
针对青西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倾角大、井斜难控制、可钻性差等难题,分开次、分地层制定了自上而下的钻井提速技术对策。上部推覆体地层倾角大,井斜难控制,采用预弯曲动力防斜打快技术;二开新近系牛胳套—胳塘沟组砾石层发... 针对青西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倾角大、井斜难控制、可钻性差等难题,分开次、分地层制定了自上而下的钻井提速技术对策。上部推覆体地层倾角大,井斜难控制,采用预弯曲动力防斜打快技术;二开新近系牛胳套—胳塘沟组砾石层发育,单只钻头进尺低,分段优选高效PDC钻头;三开白垩系岩性多变,研磨性强,采用New-Drill配合PDC钻头提速。对青西油田不同地层应用的提速技术试验效果进行评价,形成了提速技术模板,并在18口井上进行了现场推广应用。在平均井深增加239.7 m的情况下,平均机械钻速由1.98 m/h提高至2.44 m/h,平均钻井周期由184.4 d缩短至168.7d,提速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青西油田深井提速技术模板的建立有效解决了整体提速效果差的难题,同时可为其他油田类似地层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提速技术 防斜打快技术 New-Drill
下载PDF
酒西地区白垩系地层新型PDC钻头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超 寇明富 +4 位作者 王世永 秦宏宇 蔡东胜 白璐 马洪亮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3,共7页
酒西地区白垩系地层压实程度高,岩性变化频繁,非均质、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导致机械钻速慢,单只钻头进尺低,钻井周期长。鉴于此,在深入分析该地层岩性及岩石力学特性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尖圆齿和非平面齿新型高效PDC钻头的提速增效试... 酒西地区白垩系地层压实程度高,岩性变化频繁,非均质、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导致机械钻速慢,单只钻头进尺低,钻井周期长。鉴于此,在深入分析该地层岩性及岩石力学特性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尖圆齿和非平面齿新型高效PDC钻头的提速增效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尖圆齿PDC钻头在青2-81井白垩系上部白云质泥岩和砂岩地层平均机械钻速1. 82 m/h,比邻井同井段提高54%,单只钻头进尺317 m,比邻井同井段提高94%;非平面齿PDC钻头在窿17井白垩系下部含砾地层平均机械钻速1. 55 m/h,比邻井同井段提高49%,单只钻头进尺334 m,比邻井同井段提高234%。研究成果为酒西地区及其他油田复杂地层钻井提速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地区 PDC钻头 白垩系 砾石夹层 非平面齿 尖圆齿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T_2分布的自生气可膨胀泡沫冻胶调堵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齐宁 陈国彬 +5 位作者 李柏杨 汪洋 梁冲 高梦斐 董长银 林远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39,共8页
边底水活跃油藏常采用大剂量多段塞调堵或打人工隔板抑制底水上升。为解决传统工艺堵剂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研制在地层可自发膨胀的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以成胶强度、成胶时间、成胶体积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选最优体系,分析自生... 边底水活跃油藏常采用大剂量多段塞调堵或打人工隔板抑制底水上升。为解决传统工艺堵剂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研制在地层可自发膨胀的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以成胶强度、成胶时间、成胶体积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选最优体系,分析自生气可膨胀泡沫冻胶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具有体膨倍数高、封堵性能好的优点,可以实现边底水水侵治理、封堵封窜的目的;在温度为60℃、pH值为6.5~7.4时体系性能最佳,此时成胶时间28 h,成胶强度G级,体膨倍数超过300%;注入的泡沫冻胶对岩心大孔隙进行了有效封堵,减少了岩心的非均质性差异,泡沫冻胶具有显著的体膨调堵性能;可通过调节pH值实现对自生气可膨胀泡沫冻胶性能的调控,以满足不同储层堵剂的差异性放置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冻胶 自生气 体膨型堵剂 调堵机制 核磁共振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温防窜防腐固井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程荣超 严海兵 +2 位作者 汪海阁 张富成 王世永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81-188,共8页
针对四川龙岗气田在固井过程中面临的井漏、封固井段长、大温差"超缓凝"、高温高压及高含H2S和CO2酸性气体等难题,根据不同套管层次的固井要求提出了应对策略,通过机理分析和实验对比方法,成功研制了防漏增韧、抗盐大温差及... 针对四川龙岗气田在固井过程中面临的井漏、封固井段长、大温差"超缓凝"、高温高压及高含H2S和CO2酸性气体等难题,根据不同套管层次的固井要求提出了应对策略,通过机理分析和实验对比方法,成功研制了防漏增韧、抗盐大温差及防腐等3种水泥浆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不同弹性模量的纤维群具有阻止微裂纹扩展和搭桥成网的作用,可有效解决固井漏失问题;优选的有机酸淀粉类复合缓凝剂SD210及共聚物类抗盐降失水剂SD130可抗高温160℃,防气窜性能好,可解决177.8 mm尾管固井水泥浆超缓凝难题;通过腐蚀前后水泥石抗压强度、渗透率变化对比及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法(SEM)分析,证实了通过提高水泥石致密性能实现高效防腐的可行性。龙岗气田现场应用表明,所研制的水泥浆的固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可用于碳酸盐岩酸性气田固井,并能延长气井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性气田 固井 水泥浆 高温高压 防腐 防气窜
下载PDF
基于压裂监测的致密储层甜点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新发 李婷 +3 位作者 刘博峰 张峰 肖志明 王浩帆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甜点分布是影响致密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识别致密储层甜点区的位置和规模,通过在地面部署一定数量三分量检波器,使用微地震向量扫描监测技术,采集压裂期间微地震事件,经过向量扫描成像获取不同时刻的破裂能量分布,进行叠加后得... 甜点分布是影响致密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识别致密储层甜点区的位置和规模,通过在地面部署一定数量三分量检波器,使用微地震向量扫描监测技术,采集压裂期间微地震事件,经过向量扫描成像获取不同时刻的破裂能量分布,进行叠加后得到监测区的甜点分布图。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1口压裂水平井部署了33个检波器,采用微地震向量扫描技术,解释出3 km×3 km范围内甜点区分布位置和规模,与5口实钻井的气层钻遇情况以及测试情况均符合。同样,对另外3个井组的微地震监测结果与实际钻遇情况对比,综合符合率达到90%以上。这表明应用地面微地震向量扫描监测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致密储层的甜点分布,指导后期井位部署,且该技术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甜点识别 向量扫描 微地震 裂缝监测
下载PDF
考虑相对渗透率变化的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源流 杨兆平 +2 位作者 潘多寿 岳世俊 刘雄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6,85,共6页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动态变化的常规地层系数(KH值)法相比,考虑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的产量劈分结果比KH值劈分的小层产量更加接近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劈分结果和实际生产吻合更好,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各小层的产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量劈分 砂岩油藏 油水相对渗透率 地层系数 注水开发 多层合采
下载PDF
螺旋形岩屑床清除工具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余万顺 汪海阁 +3 位作者 纪国栋 黄洪春 陈志学 兰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岩屑床清除工具能够防止岩屑床形成,破坏已形成的岩屑床,有效解决水平井井眼清洁问题。许多学者开展了水平井岩屑清除技术研究,研制出不同类型的岩屑床清除工具,但在工具结构参数优化方面缺少深入研究,缺乏高效的岩屑床清除工具,制约了... 岩屑床清除工具能够防止岩屑床形成,破坏已形成的岩屑床,有效解决水平井井眼清洁问题。许多学者开展了水平井岩屑清除技术研究,研制出不同类型的岩屑床清除工具,但在工具结构参数优化方面缺少深入研究,缺乏高效的岩屑床清除工具,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设计了不同结构参数螺旋形岩屑床清除工具,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式,从叶片前后压降、切向速度、岩屑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叶片长度、高度和叶片数对岩屑床清除工具作用效果的影响规律,为水平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床 水平井 螺旋形叶片 多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鸭西区块异常高应力储层加砂压裂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翁定为 张庆九 +1 位作者 蒙炯 郑力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21-124,7-8,共4页
为提高酒泉盆地鸭西区块异常高应力储层开发效果,开展加砂压裂研究与实践。通过开展室内岩心试验分析和压裂液性能评价试验,结合压裂油藏数值模拟以及裂缝模拟研究,认为鸭西异常高应力储层压裂难点主要在于受构造应力影响,地面破裂压力... 为提高酒泉盆地鸭西区块异常高应力储层开发效果,开展加砂压裂研究与实践。通过开展室内岩心试验分析和压裂液性能评价试验,结合压裂油藏数值模拟以及裂缝模拟研究,认为鸭西异常高应力储层压裂难点主要在于受构造应力影响,地面破裂压力和施工压力高,岩石"硬"。优选了一套低伤害加重压裂液体系,加重后密度可达1.30g/cm3,得到了优化的水力裂缝参数和施工方案。在C井试验实现加砂15.3m3,压后初期产量24.8m3/d,是邻井3倍以上,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储层 构造应力 加砂压裂 加重压裂液
下载PDF
加强动态管理 提高井控监督管理水平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向龙 潘多寿 +2 位作者 狄多林 王岷君 穆铁奎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7年第6期18-19,共2页
井控工作是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结合玉门油田的实际情况,就钻井作业中存在的井控风险,探讨了如何做好井控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具体的井控管理措施。
关键词 井控 安全 管理
下载PDF
乍得一期油田R1区块稳油控水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进强 陈鑫 +2 位作者 朱泽昱 童守强 杨迪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1期53-60,69,共9页
乍得一期油田R1区块为常温常压的层状构造边水油藏,区块经历3个月的无水采油期后,油井普遍见水,月含水上升率2.5%,急需开展多项措施进行稳油控水综合治理,确保油田长期开发。通过精细研究及综合分析,确定了机械封堵、提液采油、井网加... 乍得一期油田R1区块为常温常压的层状构造边水油藏,区块经历3个月的无水采油期后,油井普遍见水,月含水上升率2.5%,急需开展多项措施进行稳油控水综合治理,确保油田长期开发。通过精细研究及综合分析,确定了机械封堵、提液采油、井网加密等多种适合区块的稳油控水对策,经现场采纳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油控水 机械封堵 提液采油 井网加密
下载PDF
煤岩压裂多裂缝风险识别及防治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征 杨洪锐 +4 位作者 兰丽娟 杨震 李新发 张静 杨红斌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4,共5页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压裂施工成功率,并掌握施工压力与裂缝形态之间的响应规律,基于140余口煤层气井压裂施工曲线,分析总结了煤岩压裂具有破裂压力不明显,平均施工压力较高,前置液阶段恒定排量时施工压力不断上升等特点。同时从物模实验、...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压裂施工成功率,并掌握施工压力与裂缝形态之间的响应规律,基于140余口煤层气井压裂施工曲线,分析总结了煤岩压裂具有破裂压力不明显,平均施工压力较高,前置液阶段恒定排量时施工压力不断上升等特点。同时从物模实验、G函数分析、净压力拟合3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研究,认为多裂缝起裂、延伸是上述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多裂缝延伸时破裂压力不明显或破裂后压力继续上升,平均实验压力偏高;G函数、净压力拟合分析显示煤岩压裂出现多裂缝现象。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可调式多段塞压裂工艺防治多裂缝延伸,施工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大幅提高煤层气井压裂的一次施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水力压裂 曲线特征 多裂缝 风险识别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线性回归的饱和度校正法改进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伟 毛超杰 +4 位作者 张新臣 刘灏亮 张峰 王浩帆 李赫楠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88-1893,共6页
线性回归是校正测量数据系统误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亦被学者应用在取心分析饱和度校正上.传统手段是对地面实测饱和度进行线性拟合,通过拟合线的归一化使饱和度之和为100%,实质是将测量误差用系统误差校正方式处理.但是由于两相流体挥... 线性回归是校正测量数据系统误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亦被学者应用在取心分析饱和度校正上.传统手段是对地面实测饱和度进行线性拟合,通过拟合线的归一化使饱和度之和为100%,实质是将测量误差用系统误差校正方式处理.但是由于两相流体挥发率的不同等因素影响,岩心取至地面后油、水拟合线的斜率会逐渐发生变化,因此该方法简便但不够严谨.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校正方法,首先利用相渗资料计算油、水剩余率,代替传统方法中假设的流体剩余率,将地面测量值拟合线的斜率还原成地下原始状态,然后再用经典的线性回归法进行校正.该方法不但综合考虑了两相流体的渗流特性,而且发挥了线性回归校正法的简便优势,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度 分析化验 校正 密闭取心 相渗实验
原文传递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庞琴 张建楠 胡泊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3期76-82,共7页
注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是提高有效注水、分析油藏开发开采水平和提出下步合理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是基于行业标准和矿场实际情况对某些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生产指标进行分析来评价油藏开发效果,这种方法对不同流... 注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是提高有效注水、分析油藏开发开采水平和提出下步合理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是基于行业标准和矿场实际情况对某些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生产指标进行分析来评价油藏开发效果,这种方法对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水驱开发规律的差异性和整理评价性体现不够。本文在充分考虑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的基础上,参考行业标准,结合机理模型数值模拟方法,筛选影响厚层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12种重要参数,构成水驱开发效果指标评价体系,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厚层砂岩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应用层次分析法,评判矩阵中单因素评价向量的确定采用因素评判矩阵法。利用此评价方法对B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认为该油田目前水驱效果较差,与油田实际开发动态相符,注水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细化。文中所用评价方法简单、实用,可以为油藏今后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 开发效果评价 机理模型数值模拟 厚层砂岩油藏
下载PDF
凝析气藏注CO_(2)解除反凝析伤害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宇飞 赵法军 +2 位作者 徐天晓 朱光猛 刘灏亮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217-220,224,共5页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逐渐向纵深探索,凝析气藏的开采已成为推动"非常规油气革命"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反凝析伤害评价,进而对其进行解除,已成为各大凝析气藏亟待处理的问题。本文针对吉林油田凝析气藏反凝析...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逐渐向纵深探索,凝析气藏的开采已成为推动"非常规油气革命"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反凝析伤害评价,进而对其进行解除,已成为各大凝析气藏亟待处理的问题。本文针对吉林油田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情况开展实验研究,依据吉林油田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现场岩心,进行反凝析损害程度室内评价;选择注CO2焖井方式进行伤害解除实验,对比不同焖井时间渗透率恢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吉林油田不同渗透率岩心均受到中等程度的反凝析伤害,而采用注CO2焖井对于反凝析伤害有良好的解除效果,渗透率伤害率最高可由60.04%下降到19.2%;当焖井时间为48h时,渗透率恢复效果最佳,最高可恢复为处理前的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反凝析伤害 焖井时间 伤害率
下载PDF
套管漏失封堵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雪龙 寇明富 +2 位作者 熊寿辉 贺志刚 徐开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套管漏失是套管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分析了套管漏失原因,介绍了目前套管漏失检测手段以及套管封堵方法,认为化学封堵方法是套管漏失封堵技术发展方向,并提出封堵材料的要求。介绍了T&TS热固性树脂并进行了性能评价,通过现场应... 套管漏失是套管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分析了套管漏失原因,介绍了目前套管漏失检测手段以及套管封堵方法,认为化学封堵方法是套管漏失封堵技术发展方向,并提出封堵材料的要求。介绍了T&TS热固性树脂并进行了性能评价,通过现场应用T&TS材料进行套管丝扣堵漏,验证了该材料是理想的套管漏失封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漏失 环空带压 漏失检测 T&TS热固性树脂 漏失堵漏
下载PDF
双河油田欠注井注聚堵塞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美龙 黄倩 刘传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87,共5页
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注聚井欠注和注入压力过高的状况,开展了聚合物注入特征的研究,其中包括聚驱过程中的注入速度、浓度、压力梯度、岩心渗透率和溶液黏度对注入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注聚浓度对注入性的影响最大,注入速度对注入... 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注聚井欠注和注入压力过高的状况,开展了聚合物注入特征的研究,其中包括聚驱过程中的注入速度、浓度、压力梯度、岩心渗透率和溶液黏度对注入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注聚浓度对注入性的影响最大,注入速度对注入性的影响最小。渗透率对聚合物的注入性以及在储层中的传播能力均会产生影响,当岩心渗透率<0.8μm^2时,机械捕集和吸附共同作用,岩心后部堵塞程度大于前部;当岩心渗透率>0.8μm^2,聚合物溶液会进入到岩心深部,只有吸附发生作用,导致孔喉轻微堵塞。同时在注聚实验中岩样后部的压力梯度达到了最大值,说明在后部产生了堵塞。在现场实施聚合物浓度调节后,发现油田现场欠注下降率最大达到35%,说明可以有效改善注聚井注入性,是实现提压增注的有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井 注入特征 注入参数 堵塞程度 双河油田
下载PDF
抽油杆硬质合金接箍防偏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学辉 郑雷 +3 位作者 张正平 兰芳 李宁 冯伟 《石油矿场机械》 2016年第10期62-65,共4页
抽油井中抽油杆接箍偏磨现象日益增多,造成油井维护的工作量上升、难度加大和成本增加,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通过接箍偏磨相关机理研究,总结了接箍偏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普通接箍和硬质合金接箍在实际生产中的运行状况... 抽油井中抽油杆接箍偏磨现象日益增多,造成油井维护的工作量上升、难度加大和成本增加,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通过接箍偏磨相关机理研究,总结了接箍偏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普通接箍和硬质合金接箍在实际生产中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得出2类接箍的实际磨损量,并对其抗偏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油田正常油井生产的维护费用标准,从经济性方面评价了2类接箍应用前景,为油田生产创效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抽油杆接箍 偏磨机理 硬质合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