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模式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以晋城煤区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梦溪 刘庆昌 +1 位作者 张建国 王立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3,共4页
随着山西省晋城煤层气区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煤层气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为研究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为了分析各种构造模式对煤层气井作业的影响及其与产能的关系,将该区构造模式大致分... 随着山西省晋城煤层气区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煤层气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为研究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为了分析各种构造模式对煤层气井作业的影响及其与产能的关系,将该区构造模式大致分为断层构造、褶皱构造和陷落柱构造3类,结合煤层气井的生产数据和地质资料,对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煤层气水平井与小构造的关系,提出了水平井布井的基本原则,即水平井排采井筒应位于构造低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庄区块 构造模式 煤层气 气井产能 断层 褶皱 陷落柱 水平井 煤层水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梦溪 李仰民 +2 位作者 谷文彬 张建国 王立龙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6期17-20,共4页
本文参考含油气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对山西沁水盆地煤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首先应用沉积学的方法和原理,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域主要存在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浅海、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然后从沉积相... 本文参考含油气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对山西沁水盆地煤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首先应用沉积学的方法和原理,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域主要存在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浅海、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然后从沉积相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灰分产率与煤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指出泥炭坪形成的煤层的非均质性最弱;三角洲次之;河流相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沉积相 煤储层储集空间 煤储层物性 煤储层非均质性
下载PDF
晋城煤层气井产能的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典坤 王生维 +3 位作者 李梦溪 张建国 杨青雄 唐江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3-517,共5页
以研究煤储层物性非均质性,识别煤层气藏类型为切入点,分析产能与煤层气藏类型之间的关系,发现高产井(〉3000 m3/d)主要分布在富集高渗煤层气藏内,中产井(1500~3000 m3/d)主要分布在高饱和度低渗透煤层气藏内,而高渗透率低饱和度煤... 以研究煤储层物性非均质性,识别煤层气藏类型为切入点,分析产能与煤层气藏类型之间的关系,发现高产井(〉3000 m3/d)主要分布在富集高渗煤层气藏内,中产井(1500~3000 m3/d)主要分布在高饱和度低渗透煤层气藏内,而高渗透率低饱和度煤层气藏和低渗透率中低饱和度煤层气藏这2类气藏,受渗透率和含气量制约,其煤层气井产能一般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城煤层气区 煤层气井产能 煤层气藏类型 地质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克拉玛依油田二区克92井区火山岩储层地质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徐振永 陈福友 +3 位作者 黄继新 周国文 秦利峰 杨渔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二区克92井区块石炭系裂缝性火山岩油藏为例,探讨对于火山岩储层建模的新途径.针对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存在孔隙度、渗透率完全不同的2类储集空间,分别应用PeterlTM软件和Fraca软件建立基质模型与裂缝模型.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地质建模 储集空间 基质模型 裂缝模型
下载PDF
樊庄区块固县井区煤层气储层流体化学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聪 陈洪明 +3 位作者 李梦溪 王立龙 崔新瑞 刘国伟 《中国煤层气》 2011年第6期3-7,共5页
根据对樊庄区块固县井区HG2-16等16口排采井产出流体化学监测结果,本文分析了各种化学参数的变化特点,对不同时刻产出气组分及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甲烷碳同位素、氢同位素总体呈现"轻-重-轻"的变化规律,证实储层解吸具有阶段... 根据对樊庄区块固县井区HG2-16等16口排采井产出流体化学监测结果,本文分析了各种化学参数的变化特点,对不同时刻产出气组分及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甲烷碳同位素、氢同位素总体呈现"轻-重-轻"的变化规律,证实储层解吸具有阶段性特征,可能存在不同时刻气源变化和分馏特征;测试不同时刻产出水的PH值、离子浓度及元素含量变化动态,判别了监测区不同井开采地层水的来源,分析了流体化学参数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煤层气井网排采条件下流体场变化及井间干扰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流体化学 动态特征 井间干扰
下载PDF
郑庄区块煤层气低产井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武鹏 刘春春 +2 位作者 申兴伟 彭鹤 霍洪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1-494,共4页
山西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已初具规模。但是随着排采持续进行,部分生产井产量已经呈现明显下滑的态势。针对低产原因,从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以及工程施工(压裂液、压裂参数)2个方面对排采井低产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 山西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已初具规模。但是随着排采持续进行,部分生产井产量已经呈现明显下滑的态势。针对低产原因,从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以及工程施工(压裂液、压裂参数)2个方面对排采井低产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现场施工采用活性水压裂液以及采用变排量施工工艺,尤其针对埋深大、渗透率极低的低产井提出"大液量、大砂量、变排量"压裂工艺,确保储层改造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煤层堵塞导致生产井产量下降,建议采用解堵性二次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并且在郑庄区块首次实施微生物解堵的实验性措施,探索了该技术在郑庄区块低产井治理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庄区块 煤层气增产 地质构造 工程施工 变排量 微生物解堵
下载PDF
沁水煤层气田郑庄区块二次压裂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建国 刘忠 +1 位作者 姚红星 张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3,共5页
郑庄区块投入开发后存在部分低产井,主因是首次压裂工艺技术不适应低渗透、复杂高阶煤储层特性所致,为了提高该区块开发效果,研究了与该区块煤储层特性相适应的二次压裂增产技术。通过开展煤储层特性判别、二次压裂增产机理研究、改变... 郑庄区块投入开发后存在部分低产井,主因是首次压裂工艺技术不适应低渗透、复杂高阶煤储层特性所致,为了提高该区块开发效果,研究了与该区块煤储层特性相适应的二次压裂增产技术。通过开展煤储层特性判别、二次压裂增产机理研究、改变压裂施工思路等工作,建立了适应不同煤储层特性的4种增产技术,并进行了80口井的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低渗透煤层、构造软煤、大裂隙煤层实施二次压裂增产技术后,形成了新的人工裂缝或人工缝网,煤储层渗透率得到改善,能够提高低产井产气量,单井平均日增气650 m^3/d以上,该技术解决了郑庄区块低产井问题,对同类型煤层气田提高开发效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郑庄区块 低渗透 煤储层特性 二次压裂 人工缝网
下载PDF
无杆泵排采技术在沁水煤层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梅永贵 郭简 +6 位作者 苏雷 姚红星 张全江 崔建斌 蔡华 覃蒙扶 杜慧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7,共4页
针对有杆举升工艺在大斜度煤层气井排采中无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无杆管式泵和射流泵无杆举升工艺技术,并在沁水煤层气田进行了应用;2种工艺均采取中心管的管柱结构,通过地面设备将水变成高压动力液,以高压水代替抽油杆作为驱动介质,实... 针对有杆举升工艺在大斜度煤层气井排采中无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无杆管式泵和射流泵无杆举升工艺技术,并在沁水煤层气田进行了应用;2种工艺均采取中心管的管柱结构,通过地面设备将水变成高压动力液,以高压水代替抽油杆作为驱动介质,实现排液。现场应用无杆管式泵排采8口井,射流泵排采2口井,最大下泵深度达到1 360.4 m,最大倾角达到90.88°,2种工艺井筒均加装气锚防止窜气影响,优化了地面排采设备,降低了故障率,杜绝了杆管偏磨问题。结果表明:2种无杆排采工艺平均排采时率达到95%以上,运行平稳,实现了煤层气水平井连续稳定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排采 大斜度井 水平井 无杆泵排采 无杆管式泵 射流泵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孔-裂隙特征测井反演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文龙 梅永贵 +3 位作者 尹帅 刘忠 赵冬 刘建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7,共5页
利用微分等效介质理论方法和Biot相恰理论方法,分别对沁水盆地固县井区山西组3号原生结构煤层及其上覆煤系地层孔隙纵横比和裂隙密度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3号原生结构煤层以近球形孔隙空间系统为主;上覆致密砂岩以裂缝性孔隙空间系统为... 利用微分等效介质理论方法和Biot相恰理论方法,分别对沁水盆地固县井区山西组3号原生结构煤层及其上覆煤系地层孔隙纵横比和裂隙密度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3号原生结构煤层以近球形孔隙空间系统为主;上覆致密砂岩以裂缝性孔隙空间系统为主;上覆泥岩中存在孔隙及裂缝型多重孔隙空间系统。随着裂隙密度的增加,煤系地层裂缝孔隙度逐渐趋向于一个极大值,同时岩石体积模量发生显著降低,裂隙密度反演结果对指导煤系气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孔-裂隙 孔隙纵横比 裂隙密度 物性 测井分析
下载PDF
煤层气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彭鹏 杨兆中 +3 位作者 梅永贵 郭简 李小刚 路艳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6期68-72,共5页
我国煤层气藏具有低压、低饱和、低渗透、非均质性强、储层构造复杂、临界解吸压力低的特点。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经过常规的压裂技术改造后,依旧产量低下、产量递减速度快。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借鉴页岩气井的体积压裂技术。选用一口井... 我国煤层气藏具有低压、低饱和、低渗透、非均质性强、储层构造复杂、临界解吸压力低的特点。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经过常规的压裂技术改造后,依旧产量低下、产量递减速度快。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借鉴页岩气井的体积压裂技术。选用一口井作为模拟井采用体积压裂技术,优选出一组施工参数为:800 m3液量规模,45%的前置液比例,4.5 m3/min的前置液排量,7 m3/min的携砂液排量,8%的平均砂比并采用2个段塞。对X井进行现场施工,实际施工参数与模拟出的施工参数较符合,根据排采曲线可得日产量达900 m3,结果表明,使用体积压裂技术增大改造体积,提高单井产量,对煤层气的开采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体积压裂 施工参数
下载PDF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尹帅 丁文龙 +3 位作者 胡秋嘉 刘建军 梅永贵 刘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对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地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稳定组分(壳质组+腐泥组)的质量分数一般低于11.2%;干酪根H/C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20~0.85,O/C... 对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地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稳定组分(壳质组+腐泥组)的质量分数一般低于11.2%;干酪根H/C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20~0.85,O/C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02~0.10,属高演化Ⅲ型有机质;煤岩碳同位素普遍偏重,为-23‰^-25.6‰;沥青"A"中,饱和烃的质量分数大多数<25%,芳烃为11%~58%,饱/芳比值一般为<0.4。煤系泥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是惰质组,壳质组较低;H/C原子比主要在0.25~0.75,O/C原子比主要在0.03~0.20,属高演化Ⅲ型有机质,小部分属于Ⅱ2型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为-23.5‰^-25.9‰,饱和烃质量分数<25%,大部分<20%。太原组灰岩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碳同位素轻于山西组及太原组煤岩及泥岩,主要在-26.0‰^-30.0‰。制定了适合沁水盆地煤系地层中煤岩和泥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对烃源岩有利生烃区进行评价。综合认为,沁水盆地山西组煤岩总体上是中等-好烃源岩,以盆地两翼为好,中部和南部为中等-差烃源岩;太原组煤岩总体上为中等-好烃源岩,两翼大部分为好烃源岩,沁县-祁县-榆次-榆社一带以及南部地区为差-中等烃源岩;沁水盆地山西组泥岩总体上为中等偏差的烃源岩,只有西部部分地区为好烃源岩,盆地中部地区烃源岩生烃潜力比两翼差;太原组泥岩总体上为中等偏差的烃源岩,西部局部地区为好烃源岩,盆地边缘比盆地中央的生烃潜力稍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系地层 山西组 太原组 烃源岩 生烃有利区 评价
下载PDF
降压速率对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产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雪峰 刘岩 +3 位作者 崔周旗 张建国 余丽 王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3-620,共8页
参照山西晋城地区大宁煤矿3号煤层,设计模拟地层条件下解吸仿真实验,进行相同流体饱和状态、不同降压速率下的解吸模拟实验,对产气量及样品两端压力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部分实验现象进行机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快速降压还是慢速降压... 参照山西晋城地区大宁煤矿3号煤层,设计模拟地层条件下解吸仿真实验,进行相同流体饱和状态、不同降压速率下的解吸模拟实验,对产气量及样品两端压力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部分实验现象进行机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快速降压还是慢速降压,高阶煤吸附的甲烷均能有效解吸,解吸效率均能达到90%以上;解吸过程中产气量曲线存在明显拐点,均出现在煤块整体降至解吸压力之后;高阶煤甲烷解吸主要受压差驱动,高压差有利于快速解吸;快速降压出现解吸拐点时间更早,且快速解吸段产气速率更高。实验结论对原公认的煤层气井排采需要坚持"缓慢、长期"的原则提出了质疑,认为对于高阶煤层,快速排水降压可有效提高煤层气开采的经济效益。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和郑庄区块快速降压排采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提高排水降压速率可以显著提高气井的峰值产量并缩短气井达到经济产量的时间;相比慢速排采策略,快速降压排采的气井平均达产时间缩短一半,高峰产气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 郑庄区块 高阶煤 降压速率 产气量 模拟实验 产气能力
下载PDF
钻井/固井工艺对煤层气直井产能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世奇 桑树勋 +2 位作者 李梦溪 朱启朋 刘会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4,共6页
为了优化煤层气井钻井、固井工艺参数,依据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71口煤层气直井生产数据与钻井、固井资料,探讨了钻井液密度和黏度、固井水泥浆密度和用量、顶替液用量对产能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煤层气井在钻井液密度小于1.05 g/cm^3... 为了优化煤层气井钻井、固井工艺参数,依据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71口煤层气直井生产数据与钻井、固井资料,探讨了钻井液密度和黏度、固井水泥浆密度和用量、顶替液用量对产能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煤层气井在钻井液密度小于1.05 g/cm^3、黏度小于30s,固井水泥浆密度小于1.85g/cm^3、用量小于22.5 m^3,顶替液用量小于10.0 m^3时,可获得较高产能;较高的钻井液和固井水泥浆密度、较高的钻井液黏度,以及较大的固井水泥浆与顶替液用量,均易造成煤储层孔、裂隙中固相介质积累,渗透率降低,不利于疏水降压和煤层气产出。综合钻井、固井工艺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钻井、固井工艺参数,为钻井、固井工程实施和煤储层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固井 产能 煤层气井 沁水盆地南部
下载PDF
“双环三控法”在煤层气井智能排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秀萍 梅永贵 +4 位作者 陈勇智 郭简 刘国伟 连小华 樊梅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2,共5页
目前煤层气井的排采主要依靠人工调节控制来完成,这使得在产水、产气初期很容易对气井控制不及时,造成应力闭合、煤粉堵塞、地层气锁等伤害,从而影响气井产量。为此,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周期长、临界解吸压力不易控制、液面波动对气量... 目前煤层气井的排采主要依靠人工调节控制来完成,这使得在产水、产气初期很容易对气井控制不及时,造成应力闭合、煤粉堵塞、地层气锁等伤害,从而影响气井产量。为此,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周期长、临界解吸压力不易控制、液面波动对气量影响大等排采难点,提出了"双环三控法"排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控制动液面为核心,通过对套管压力、流动压力的双闭环控制以及控降液、控流压及控套压等3种控制策略,实现了煤层气井从降液、解吸至产气等不同阶段的智能排采控制。进而基于经典的"双环三控法"控制原理(以变频控制技术为主),采用现代ARM控制技术,研发了一套煤层气井智能排采控制装置,实现了对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和井口套压的双闭环控制。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10~8 m^3煤层气产能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运用该控制系统,排采设备能够在不同的排采阶段自动实现智能调整参数和安全生产,节约了劳动力资源,降低了煤层气井排采成本,使煤层气勘探开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安全化,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智能排采 双环三控 动液面 套压 流压 变频 ARM控制
下载PDF
沁南盆地冷冻煤储层压裂技术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碧云 樊崇建 +3 位作者 霍洪涛 李城 张忠玺 齐守金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1-477,共7页
改造煤层是煤层气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由于煤储层特有的割理系统和岩性特征,常规水力压裂技术在现场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不适用性。基于液态二氧化碳低温性、安全性、吸附分压和相变增压的特点,进行了液态二氧化碳冷冻煤储层压裂... 改造煤层是煤层气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由于煤储层特有的割理系统和岩性特征,常规水力压裂技术在现场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不适用性。基于液态二氧化碳低温性、安全性、吸附分压和相变增压的特点,进行了液态二氧化碳冷冻煤储层压裂技术探索。国内首次在沁南盆地X150-1井进行了冷冻煤层试验,现场试验表明,井下不仅形成了冰晶,还起到了明显的暂堵作用,达到了控制裂缝转向、持续扩展造缝的目的。与邻井X150-2井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从后期排采效果来看,该技术体现出改造后单井解吸时间短、产气量高的优势;从长期排采效果看,在后期液面降至煤层附近后,X150-1井日排水相对较高,具有更好的产气潜力。该技术是常规水力压裂技术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煤层 冰晶暂堵 煤层气 压裂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强变形区走滑断裂带伸展—聚敛应力效应构造解析及控气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尹帅 李爱荣 +4 位作者 陈梦娜 赵金利 丁文龙 赵靖舟 曹翔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68-1574,共7页
沁水盆地处于华北板块内部,是一个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活跃的残留型盆地。盆地内部地层普遍发生了强烈变形,发育大量走滑断裂。走滑断裂的排列组合能指示局部地层应力环境并影响储层物性。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为解剖区,详细分析了强变形... 沁水盆地处于华北板块内部,是一个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活跃的残留型盆地。盆地内部地层普遍发生了强烈变形,发育大量走滑断裂。走滑断裂的排列组合能指示局部地层应力环境并影响储层物性。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为解剖区,详细分析了强变形区走滑断裂带的伸展—聚敛应力效应及其对致密储层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喜马拉雅期以来,主要受来自于北东向的挤压应力的影响,断裂具有右行走滑的性质。在这种应力场作用下,右行右阶断裂指示伸展区,而右行左阶断裂指示聚敛区。基于该原理对伸展区和聚敛区进行了划分,从这2类区域的平面分布特征来看,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两者具有一定交互分布的特征。对于研究区东部的樊庄区块,自北向南,断裂走向呈"S型"的分布变化趋势;其中部伸展区为"S型"区域的肘部或转折端,或称"应力转折带"。应力转折带的构造应力场复杂,裂缝通常较为发育,为伸展区。具有较高产能的气井主要分布在伸展区,而聚敛区气井的产能则通常较低。气井产能分布情况与伸展—聚敛应力效应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构造解析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伸展区 聚敛区 致密储层 产能
原文传递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炜 巴玺立 王红霞 《中国煤层气》 2013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文介绍了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在山西沁水盆地所属区块开发过程中,高阶煤层气田的特点及地面工程建设所遇的难点,提出了煤层气地面工艺技术存在问题及下步攻关方向,希望能够对我国煤层气进一步大规模开发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地面工程 集输工艺 天然气处理 标准化设计
下载PDF
5S管理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晓通 崔建捷 张永琪 《油气储运》 CAS 2014年第5期553-555,共3页
5S管理是一种通过对人机料法环各方面的管理优化,提高工作环境质量、改善员工工作状态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热情。当前,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管理中引用了5S管理的理念,通过实施5S管理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作环境,并充分... 5S管理是一种通过对人机料法环各方面的管理优化,提高工作环境质量、改善员工工作状态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热情。当前,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管理中引用了5S管理的理念,通过实施5S管理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作环境,并充分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执行力度弱,控制效率低等。通过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5S管理应用的分析,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QHSE部门管理力度,明确各岗位职能,明确奖惩制度,实施活动试行等改进方法及相应细则,为5S管理方法在今后管道施工中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工程 5S管理 现场管理 改进方法
原文传递
沁南煤层气田单支水平井钻完井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立春 崔新瑞 吕宏玖 《中国煤层气》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煤层气单分支水平井是一种新的开发井型,目前主要采用三开井型,水平段煤层裸露面积相对较小,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开展井型改进、钻完井工艺优化,提出了新的二开井型设计及完井管串结构,优化了三开钻完井工艺及配套筛管设计等,并成功进... 煤层气单分支水平井是一种新的开发井型,目前主要采用三开井型,水平段煤层裸露面积相对较小,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开展井型改进、钻完井工艺优化,提出了新的二开井型设计及完井管串结构,优化了三开钻完井工艺及配套筛管设计等,并成功进行了9口井现场试验。优化改进后的钻完井工艺为单支水平井在沁南煤层气开发中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南 煤层气 水平井 钻完井
下载PDF
煤层气L型水平井抽油机举升工艺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军 何世泉 +3 位作者 李文强 杨宁 彭鹤 宗浩 《中国煤层气》 CAS 2023年第3期13-16,29,共5页
煤层气L型水平井主要采用水力管式泵、电潜螺杆泵等无杆举升工艺进行排采,但排采过程中水力管式泵地面设备故障、中心管漏失、卡泵等问题频发,电潜螺杆窜气烧泵问题严重且由于受大狗腿度的影响部分井无法下泵至合理排采井段。针对以上问... 煤层气L型水平井主要采用水力管式泵、电潜螺杆泵等无杆举升工艺进行排采,但排采过程中水力管式泵地面设备故障、中心管漏失、卡泵等问题频发,电潜螺杆窜气烧泵问题严重且由于受大狗腿度的影响部分井无法下泵至合理排采井段。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煤层气L型水平井抽油机举升工艺的研究应用,通过L型水平井水平井泵的针对性研发、抽油机举升系统设计选型、内衬油管防偏磨工艺及插接式简易气锚防窜气工艺的设计,确保了2口试验井的成功应用,为煤层气L型水平连续稳定排采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举升工艺方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L型水平井 抽油机举升 内衬油管 水平井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