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井声电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元中 肖立志 +1 位作者 楚泽涵 李剑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2434-2438,共5页
在模型井中对岩石的声电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模型井不同矿化度条件下,同时记录声波和电磁波信号,对比分析研究电磁波的特征,结果表明,实验中记录的电磁波为声波在井孔中传播时,由于能量转换而形成的转换电磁波。瑞利波在井孔中激发... 在模型井中对岩石的声电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模型井不同矿化度条件下,同时记录声波和电磁波信号,对比分析研究电磁波的特征,结果表明,实验中记录的电磁波为声波在井孔中传播时,由于能量转换而形成的转换电磁波。瑞利波在井孔中激发了声电转换。声源激发的电磁波在频率与相位特征上不同于转换电磁波。地层水矿化度是影响转换电磁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声电效应 模型井 实验研究 转换电磁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8
2
作者 李荣西 段立志 +3 位作者 张少妮 陈宝 石彬 阎改萍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64-37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前者从沉积特征出发,强调储层砂体沉积相、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后者从石油运移与聚集过程出发,强调运移动力学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单个地质因素的作用,其中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局限于沉积相划分和沉积模式建立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沉积相对成藏因素静态的控制作用,而忽视了油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属性;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却过分强调了油气流体运移过程的模式化和公式化,过分夸大和随意解释了油气运移成藏记录———油气包裹体的作用及其原始地质意义,轻视了深部地层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油气包裹体记录的多解性。因此,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和相应的勘探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确切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和有效指导勘探工作。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是要重视分析油气藏地质记录,动态研究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总结油气富集规律,为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成藏 岩性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姚泾利 蔺宏斌 陈永胜 郑小杰 王晓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8-592,共5页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化度地层水。孔隙结构复杂、高岭石晶间微孔发育及细粒岩石骨架,造成喉道偏细、孔喉半径小,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幅度构造背景、低油柱高度及低油气充注程度,是造成油层低含油饱和度、油水分异差的主因;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降低了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根据研究区长2地化热解参数统计,结合试油资料及测井孔隙度数据,建立了热解参数轻质油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以此判断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 长2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改进BPNN与T_2全谱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林奇 张冲 +4 位作者 何小菊 吴中彬 周新波 袛淑华 李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4,共8页
针对现有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在分析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缺陷后,提出了一种利用集成正则化改进神经网络(BPNN)算法与核磁共振T_2全谱预测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 针对现有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在分析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缺陷后,提出了一种利用集成正则化改进神经网络(BPNN)算法与核磁共振T_2全谱预测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自构形算法自动确定隐层神经元的个数,采用自适应雨林优化算法避免BP神经网络迭代陷入局部极小值,利用L_2正则化算子保证算法的稳定性,采用Adaboost集成算法串联若干BP神经网络以提高模型泛化能力。提取某区致密砂岩储层192块岩样的核磁共振T_2全谱数据进行建模,并应用于非建模井的渗透率评价,认为基于集成正则化改进BPNN算法评价储层渗透率精度较高,均方误差仅有0.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T2全谱 渗透率 集成算法 L2正则化 自适应雨林算法 集成正则化改进BPNN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