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集输管道内腐蚀分析及防护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玉香 何鹏程 +1 位作者 李程 朱琳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8期95-100,共6页
管道集输是目前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重要方式。由于天然气内含有CO2,溶于水后呈现出弱酸性,对铁等金属材料产生电化学腐蚀,其中阳极端形成FeS沉淀,阴极端发生还原反应,造成管道内腐蚀,影响管道输送安全。以S气田为例,采用腐蚀挂片实验方... 管道集输是目前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重要方式。由于天然气内含有CO2,溶于水后呈现出弱酸性,对铁等金属材料产生电化学腐蚀,其中阳极端形成FeS沉淀,阴极端发生还原反应,造成管道内腐蚀,影响管道输送安全。以S气田为例,采用腐蚀挂片实验方法对CO2腐蚀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时间、温度及不同浓度下的Cl-、HCO^3-、SO4^2-、Ca^2+、Mg^2+对挂片腐蚀速率的影响,以及4种缓蚀剂JS-19、KR-16、WX-11、WD-03在不同浓度下的缓蚀效果。研究表明,JS-19、WX-11缓蚀剂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效果,并对这2种缓蚀剂进行复配,推荐采用20mg/L的JS-19+40mg/L的WX-11缓蚀复配方案,缓蚀率可达到98.1%,腐蚀速率降低到0.007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二氧化碳腐蚀 腐蚀速率 缓蚀剂
下载PDF
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时移地震流体动态监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林 廖建平 +3 位作者 袁成 刘彦鑫 赵超 陈小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18-2128,共11页
储层流体动态定量评价能够为剩余油开发提供重要信息.流体因子作为一种重要流体表征参数,能有效识别流体位置和类型,理论上可根据油藏开发引起的流体因子变化量实现流体动态监测.通常,流体因子变化量可以利用常规弹性参数间接计算或基... 储层流体动态定量评价能够为剩余油开发提供重要信息.流体因子作为一种重要流体表征参数,能有效识别流体位置和类型,理论上可根据油藏开发引起的流体因子变化量实现流体动态监测.通常,流体因子变化量可以利用常规弹性参数间接计算或基于近似公式直接反演得到.但间接计算引入的累积误差及近似公式较低的精度会严重影响其预测精度和分辨率.因此,为了在发挥流体因子优势的同时克服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时移地震流体因子变化量反演方法.首先,推导包含流体因子的新形式精确Zoeppritz方程;然后,借助泰勒级数展开推导基于上述新方程的时移地震差异数据正演方程;最后,利用该差异数据正演方程构建贝叶斯框架下的目标函数,并通过引入服从微分拉普拉斯分布的块约束项提升反演结果对储层边界的刻画能力.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新方法能够从差异数据中合理地估计流体因子变化量并实现储层流体动态监测,充分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反演 流体因子 精确Zoeppritz方程 流体动态监测
原文传递
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正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石油钻井工艺较为复杂,安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是石油钻井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的保障。因此,在石油钻井作业现场,需要加强安全监督及管理措施,确保石油作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应积极制定全面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石油钻井工艺较为复杂,安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是石油钻井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的保障。因此,在石油钻井作业现场,需要加强安全监督及管理措施,确保石油作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应积极制定全面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深化石油钻井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基于此,本文针对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进行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井 安全影响因素 控制途径
下载PDF
注空气采油过程中油田伴生气临界氧体积分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成博 李鹏亮 +2 位作者 栾睿智 程涛 扈福堂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97-2102,共6页
在注空气采油过程中,井筒内油田伴生气的存在可能导致油井发生爆炸事故。避免此类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是控制注气作业过程中的氧体积分数,因此需要对井筒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的临界氧体积分数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 在注空气采油过程中,井筒内油田伴生气的存在可能导致油井发生爆炸事故。避免此类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是控制注气作业过程中的氧体积分数,因此需要对井筒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的临界氧体积分数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对油田伴生气的临界氧体积分数进行了研究,初始温度为40℃和80℃,初始压力为1~15 MPa。结果表明,相较于温度,压力对临界氧体积分数的影响更为显著,临界氧体积分数随初始压力的升高而降低,且压力的影响逐渐减弱;依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临界氧体积分数的经验计算公式;结合现场工艺提出了相关监控指标和方法,为注空气采油过程的安全防护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注空气采油 高温高压 临界氧体积分数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目标下的超临界CO_(2)腐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元博 陈佳艺 +2 位作者 孙继丰 穆化巍 蒋巍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12期50-54,共5页
为提高管输超临界CO_(2)的流动保障安全性,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基于挂片失重测试、电化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动态超临界CO_(2)下的腐蚀行为进行分析,考察了富CO_(2)相和富H2O条件下X70钢的腐蚀速率,以及不同温... 为提高管输超临界CO_(2)的流动保障安全性,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基于挂片失重测试、电化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动态超临界CO_(2)下的腐蚀行为进行分析,考察了富CO_(2)相和富H2O条件下X70钢的腐蚀速率,以及不同温度、流速对腐蚀趋势的影响,并探究了腐蚀机理。结果表明:超临界态下水膜对CO_(2)的溶解程度、离子扩散速度和电化学反应速率均有较大提升,试样在富H2O中腐蚀速率远大于富CO_(2)相;随着温度升高,试样的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温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腐蚀产物膜,膜的致密性越好,对腐蚀起到的抑制作用越好;随着流速增加,腐蚀产物逐渐堆积在一起,对基材的保护性变差,腐蚀速率有所增加。此项研究结果可为CCUS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腐蚀速率 挂片失重 电化学阻抗谱 腐蚀机理
下载PDF
扭力冲击器在尖北难钻地层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抒夏 孙澜江 +1 位作者 张武涛 雷彪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0年第2期93-97,I0006,共6页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构造带尖北地区是目前青海油田分公司进行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先后在深部基岩地层获得工业气流。由于尖北地区基岩地层为花岗闪长岩,岩石硬度大、抗压抗剪切性强,可钻性极值达8~10,致密难钻,以常规的PDC钻头...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构造带尖北地区是目前青海油田分公司进行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先后在深部基岩地层获得工业气流。由于尖北地区基岩地层为花岗闪长岩,岩石硬度大、抗压抗剪切性强,可钻性极值达8~10,致密难钻,以常规的PDC钻头加螺杆、牙轮钻头等钻进钻速普遍较低。基于扭力冲击器提速工具减少钻具震摆、提高钻头效率的特性,开展了对尖北地区深部难钻地层使用扭力冲击器进行钻井提速的试验,综合提速效果良好。本文就扭力冲击器提速工具近年来在尖北地区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从岩石物理特性、钻井参数及钻头优选等方面对扭力冲击器提速工具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北构造 扭力冲击器 钻井提速 难钻地层 基岩
下载PDF
青海英雄岭构造中部地区安全钻井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澜江 张抒夏 +2 位作者 邢星 戴勇 丁兆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0年第4期27-32,I0002,共7页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英雄岭构造中部地区是青海油田分公司近年来的重点石油预探区域。英中地区油气藏埋藏深、地温梯度高、地层压力复杂多变、部分井区高含H2S,是青海油田最具典型的高温高压深井钻探区域,探勘开发难度很高。针对英中地区...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英雄岭构造中部地区是青海油田分公司近年来的重点石油预探区域。英中地区油气藏埋藏深、地温梯度高、地层压力复杂多变、部分井区高含H2S,是青海油田最具典型的高温高压深井钻探区域,探勘开发难度很高。针对英中地区钻井难题,青海油田公司和各钻探公司不断开展安全钻井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着重分析了英中地区钻井难点,根据钻井难点进行了针对性的井身结构优化、精细控压推广应用等安全钻井技术研究,并对安全钻井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中地区 三压力剖面 井身结构优化 精细控压
下载PDF
咸化湖相混积岩油藏细分层系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
8
作者 姜明玉 袁冬娇 +6 位作者 周艳 陈景华 赵为永 冯大强 李贵梅 王振强 唐启银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7期14-14,16,共2页
在油藏开发初期基础井网未作较大调整,通常采用混层系开发,油藏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较低,导致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层间干扰,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严重制约油藏的效益开发.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咸化湖相混积岩油藏具有纵向含油层数多、有效... 在油藏开发初期基础井网未作较大调整,通常采用混层系开发,油藏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较低,导致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层间干扰,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严重制约油藏的效益开发.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咸化湖相混积岩油藏具有纵向含油层数多、有效储层厚度薄等特征,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基于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及开发动态特征分析,通过开展细分层系可行性研究,编制配套的开发调整方案,对切实提高低渗、难采储量有效动用和改善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采储量 细分层系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油藏地质特征 基础井网 开发调整方案 含油层
原文传递
动静态资料综合研究油藏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艳梅 钟富萍 +2 位作者 谢金凤 刘登科 阎焕玉 《复杂油气藏》 2009年第4期40-44,共5页
T油田中区油藏埋深浅,高孔高渗,原油粘度较高,为普通稠油。油井生产初期可以自喷,天然能量充足。油井投产后含水上升速度快,无水期和低采油含水阶段时间短,开发10a后油田的综合含水超过85%。2004年后曾对中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和现场实... T油田中区油藏埋深浅,高孔高渗,原油粘度较高,为普通稠油。油井生产初期可以自喷,天然能量充足。油井投产后含水上升速度快,无水期和低采油含水阶段时间短,开发10a后油田的综合含水超过85%。2004年后曾对中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和现场实施,调整效果比较理想。2006年后油田产量呈下滑趋势,稳产难度加大,油田再次进入调整期。通过综合应用调整井的测井资料、饱和度监测、动态资料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落实了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发现实际动态资料与原地质认识有一定的出入,结合地质特征的重新进行研究,对油藏类型和驱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为油田的下步调整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高含水期 剩余油 油藏类型
下载PDF
致密油藏高效压裂与增能一体化技术及应用
10
作者 梁天博 +13 位作者 周福建 姚二冬 李奔 胡晓东 王博 曲鸿雁 刘雄飞 李建民 张贵仪 林海 李秀辉 杨凯 左洁 吕述奇 《中国科技成果》 2022年第7期69-69,71,共2页
我国致密油可采资源量高达10~20亿吨,是我国提高原油产量、降低原油对外依存度的关键。水平井水力压裂技术是该类油藏有效开发的必须手段,但目前其最终采收率尚不足10%:小簇间距时均匀造缝困难、压裂液补充地层能量效率差、开井投产后... 我国致密油可采资源量高达10~20亿吨,是我国提高原油产量、降低原油对外依存度的关键。水平井水力压裂技术是该类油藏有效开发的必须手段,但目前其最终采收率尚不足10%:小簇间距时均匀造缝困难、压裂液补充地层能量效率差、开井投产后产量衰减迅速,是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所面临的主要难题:而目前的低油价环境,又对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经济性与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致密岩石基质的渗吸作用,使水力压裂消耗的大量机械能得以高效转化为地层能量的补充;克服储层非均质性与缝间干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可采资源量 原油产量 水力压裂 缝间干扰 压裂液 低油价 地层能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