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上新世晚期一更新世早期伸展构造: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远程效应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洪辉 周新桂 +9 位作者 文磊 李曰俊 白忠凯 杜治利 赵岩 李程 黄彤飞 赵甜玉 高艳艳 师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共16页
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中亚地区的晚新生代挤压冲断构造异常发育,同时发育少量区域挤压构造背景下派生的局部伸展构造.以往的研究没有发现晚新生代区域性伸展构造.我们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一系列... 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中亚地区的晚新生代挤压冲断构造异常发育,同时发育少量区域挤压构造背景下派生的局部伸展构造.以往的研究没有发现晚新生代区域性伸展构造.我们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一系列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的正断层.这些正断层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阿瓦提坳陷、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以及塘古孜巴斯坳陷.正断层走向NW-SE和NE-SW,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仅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沿沙井子断裂带分布的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正断层带组合成负花状构造,显示出张扭性断层带的特征.根据生长指数计算,正断层活动的起始时间是上新世晚期(ca.3 Ma),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ca.2 Ma),然后停止活动.这些正断层形成于一个弱的区域性伸展构造背景;这期正断层活动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中亚地区脉动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晚期一更新世早期(ca.3~2 Ma) 正断层 印度一亚洲碰撞远程效应 区域性伸展构造 构造间歇期 塔里木盆地 地震解释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稀有气体特征 被引量:28
2
作者 魏国齐 王东良 +5 位作者 王晓波 李剑 李志生 谢增业 崔会英 王志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为例,对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稀有气体进行全组分含量和同位素检测,并判别其成因。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He含量高于大气中He含量1~2个数量级,其中灯二段天然气中He平均含... 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为例,对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稀有气体进行全组分含量和同位素检测,并判别其成因。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He含量高于大气中He含量1~2个数量级,其中灯二段天然气中He平均含量为512×10^-6,达到工业利用标准;而Ne、Ar、Kr、Xe含量相对较低,低于大气含量值。稀有气体全组分含量总体由震旦系灯二段、灯四段至寒武系龙王庙组逐渐降低。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3He/^4He值总体为10^-8量级,^40Ar/^36Ar值总体为1024-9559,^132Xe相对过剩而^129Xe相对亏损,表明He、Ar、Xe均为典型壳源成因,且气田深部没有活动性强的深大断裂和通幔断裂,构造活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梯—磨溪大气田 震旦系 寒武系 稀有气体 全组分含量 同位素组成 成因判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榆林-神木气田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岚 林潼 +2 位作者 于轶星 周慧 李富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冰点的测定以及应用荧光分析、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榆林一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含气层位包裹体进行分析表明,该区主要存在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70~80℃、120~130℃以及140~... 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冰点的测定以及应用荧光分析、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榆林一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含气层位包裹体进行分析表明,该区主要存在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70~80℃、120~130℃以及140~150℃区间。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期次的包裹体的组分含量差别较大。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成分分析揭示了榆林一神木地区有机质演化的过程。有机质经历了从低成熟向高成熟的演化,气藏经历了3次成藏充注过程,其中早白垩世晚期的充注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榆林-神木气田
下载PDF
大港探区港北潜山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祖兵 李剑 +3 位作者 崔俊峰 杨萍 邢立平 吴雪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0,共12页
大港探区港北潜山中生界储层成因演化复杂、储层空间分布非均质性强。为了探究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利用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全岩衍射、压汞、铸体薄片及扫面电镜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等特... 大港探区港北潜山中生界储层成因演化复杂、储层空间分布非均质性强。为了探究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利用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全岩衍射、压汞、铸体薄片及扫面电镜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等特征。研究表明:中生界碎屑岩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砂岩为主,主要发生了压实、胶结、交代和溶蚀等成岩作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占比74.65%,原生孔隙及裂缝占比较小,总体上为低孔低渗储层,局部存在高孔高渗储层;埋深、异常压力和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浅埋藏阶段主要发生压实、胶结作用,后期快速埋藏作用阶段主要发生溶蚀作用,机械压实作用与粒间溶蚀作用造成原生孔隙损失32%~90%,异常压力段储层物性好于非异常压力段,溶蚀作用是次生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作用类型;储层有利区主要分布在板桥次凹与歧口主凹的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北潜山 中生界 储层特征 溶蚀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被引量:148
5
作者 贾东 陈竹新 +5 位作者 贾承造 魏国齐 李本亮 张惬 魏东涛 沈扬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02-410,共9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褶皱冲断带 川西 前陆盆地
下载PDF
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6
作者 黄洁 朱如凯 +1 位作者 侯读杰 阮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82,共7页
从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的溶蚀机理、溶蚀矿物的种类、影响因素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研究成果。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受众多因素影响,异常高压、断裂发育、深部热流体活动、流体交换等都会对次生孔隙的发育产生有... 从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的溶蚀机理、溶蚀矿物的种类、影响因素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研究成果。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受众多因素影响,异常高压、断裂发育、深部热流体活动、流体交换等都会对次生孔隙的发育产生有益的影响。提出了应该重视深部与中浅层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综合系统地研究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的成因与分布,特别是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物溶蚀和沉淀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全面突破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理论,指导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溶蚀机理 异常压力 深部碎屑岩储层
下载PDF
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为例 被引量:51
7
作者 方世虎 宋岩 +3 位作者 徐怀民 范瑞东 刘楼军 许秀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3,161,共6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自晚石炭世洋壳消减后进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由多个含油气凹陷和凸起构成的构造带,其构造演化历史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裂谷—断陷盆地阶段、断—坳盆地阶段、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结... 准噶尔盆地东部自晚石炭世洋壳消减后进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由多个含油气凹陷和凸起构成的构造带,其构造演化历史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裂谷—断陷盆地阶段、断—坳盆地阶段、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结合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演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影响烃源岩的演化进程,控制着含油气系统的多期生烃和多期成藏,构成含油气系统的运聚、改造和后期保存的关键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含油气系统 构造演化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东部
下载PDF
我国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重点领域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52
8
作者 郑民 李建忠 +6 位作者 吴晓智 王社教 郭秋麟 于京都 郑曼 陈宁生 易庆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83-1397,共15页
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在新层系、新领域勘探获得一批重大突破,但新增储量品质下降,非常规进入储量序列,亟需明确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天然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为此,中石油以近十几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 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在新层系、新领域勘探获得一批重大突破,但新增储量品质下降,非常规进入储量序列,亟需明确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天然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为此,中石油以近十几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78×10^(12) m^3,相比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增长8×10^(12) m^3;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及天然气水合物4类,其中致密气地质资源量为21.86×10^(12) m^3(致密气评价范围不包括济阳、东濮、南襄、苏北等),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80.21×10^(12) m^3,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9.82×10^(12) m^3,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资源量为153.06×10^(12) m^3。陆上常规剩余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及复杂构造等四大重点领域,并且以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2个领域为主。海域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域构造、生物礁和深水岩性3个领域。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岩性地层、复杂构造和南海天然气资源量合计剩余59.83×10^(12) m^3,占全国剩余天然气资源量的94%。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常规现实有利目标区带10个,致密气有利目标区带4个、煤层气4个、页岩气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 天然气资源潜力 剩余天然气资源潜力 资源分布 重点勘探领域 有利目标区带
原文传递
第四代分层注水技术内涵、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51
9
作者 刘合 裴晓含 +2 位作者 贾德利 孙福超 郭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8-614,637,共8页
针对目前分层注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生产需求,开展了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介绍了其内涵、核心工具及核心技术,分析了现场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技术发展展望。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内涵为实现注水井单井分层压力和注水量的数字化实时监测,实... 针对目前分层注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生产需求,开展了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介绍了其内涵、核心工具及核心技术,分析了现场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技术发展展望。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内涵为实现注水井单井分层压力和注水量的数字化实时监测,实现区块和油藏注水动态监测的网络信息化,实现注水方案设计与优化和井下分层注水实时调整为一体的油藏、工程一体化。研发了作为核心工具的一体化配水器,开发了层段流量检测、配注量调整等关键技术,并开展了区块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满足生产要求,对井下层段流量检测、井筒无线通信、井下自发电和易损部件投捞技术等核心环节仍需持续攻关,并加强与油藏工程的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支撑水驱开发的、系统的、完善的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 油藏工程 分层注水 注水合格率 电缆测调 流量检测
下载PDF
中国侏罗纪古气候分区与演变 被引量:49
10
作者 邓胜徽 卢远征 +5 位作者 赵怡 樊茹 王永栋 杨小菊 李鑫 孙柏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42,共37页
以古生物学和沉积学资料为主,结合地球化学和植物化石气孔器参数等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侏罗纪的气候特征、气候分区及其演变过程。侏罗纪时期的气温明显比现代为高,但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经历了强烈的变化,可划分为早侏罗世早中期、晚期... 以古生物学和沉积学资料为主,结合地球化学和植物化石气孔器参数等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侏罗纪的气候特征、气候分区及其演变过程。侏罗纪时期的气温明显比现代为高,但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经历了强烈的变化,可划分为早侏罗世早中期、晚期,中侏罗世早、晚期以及晚侏罗世等5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气候分区特征明显。其中,早侏罗世早中期(大致为埃唐日期—普林斯巴赫期)可划分为5个气候区,自北而南依次为黑龙江东部乌苏里温凉气候区、北方暖温带潮湿气候区、东南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区、西南热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区以及西藏—滇西热带海洋干旱气候区。其中,北方暖温带潮湿气候区范围最大,占据了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早侏罗世晚期(图阿尔期)总体升温并趋于干旱化,依然可以划分为5个气候区,但北方暖温带潮湿气候区由于南界的大幅度向北移而大为缩小,范围最广的是中部热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区。中侏罗世早期(阿伦期—巴柔期)气温较早侏罗世晚期明显下降,北方暖温带潮湿气候区南界向南推移,基本恢复到了早侏罗世早中期的范围,东南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中侏罗世晚期(巴通期—卡洛维期)又复升温趋干,气候区界线再度北移,暖温带潮湿气候区范围再次大幅度缩小到燕辽及东北地区,热带-亚热带半潮湿-半干旱气候区范围扩大至整个华北与西北地区,南方则为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区。晚侏罗世气温进一步升高,暖温带潮湿气候区退缩至东北一隅,除滇、藏热带海洋干旱气候区外,其他广大地区均为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且多地出现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气候分区 演化阶段 中国
下载PDF
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2 位作者 陈利新 邬光辉 吉云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4-790,共7页
以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寒武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的主力烃源,塔中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裂解气。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具有下生上储、多个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的... 以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寒武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的主力烃源,塔中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裂解气。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具有下生上储、多个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并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模式,明确了礁滩复合体、岩溶不整合、内幕白云岩是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三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复式成藏 成藏模式 塔中古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0
12
作者 刘合 金旭 丁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4-1021,共8页
结合油气勘探开发的实际需求,阐述纳米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探讨并展望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关键与发展方向。纳米表征技术在分析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矿物组成、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性质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油气勘探开发的实际需求,阐述纳米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探讨并展望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关键与发展方向。纳米表征技术在分析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矿物组成、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性质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储集层纳米传感器仍处于实验室攻关阶段、油藏纳米机器人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微纳米多孔介质中油气运移数值模拟技术将成为探究页岩油气及致密油气运聚机理、分布模式及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纳米材料具有尺寸与表面效应、润湿特性、抑制微粒运移特性、剪切增稠特性、纳米光催化特性、纳滤特性及纳米防腐耐磨特性,在提高采收率、水处理、工程防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纳米技术现实的发展方向在于纳米表征与数值模拟、纳米传感、纳米材料3个方面,低品位油气资源原位改质和纳米光合作用合成油气是两个潜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纳米表征 纳米传感 微纳米多孔介质数值模拟 纳米材料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相干体技术在火山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玉学 韩大匡 +2 位作者 刘文岭 冉启全 庞彦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岩相变化快,物性变化大,地震响应特征复杂,规律性差,预测困难。三维相干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同相轴的不连续性,对断层、特殊岩性体进行识别。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的研究中,利用体属性多算子相干... 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岩相变化快,物性变化大,地震响应特征复杂,规律性差,预测困难。三维相干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同相轴的不连续性,对断层、特殊岩性体进行识别。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的研究中,利用体属性多算子相干分析技术计算了高分辨率相干体、倾角体和方位角体,并采用HLS(色调、光亮度和饱和度)彩色模型显示这些地震属性体;然后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火山岩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在相干体切片上,断层清楚,火山口和火山岩体分布范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相干体技术 三维可视化 体属性多算子相干算法 属性体切片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60年的重大进展 被引量:36
14
作者 戴金星 黄士鹏 +1 位作者 刘岩 廖凤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9-698,共10页
通过对1949年到2009年60年来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增长情况的分析,总结了煤成气理论的意义和勘探成就,梳理了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成果和意义。研究认为6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储量上从贫气国跃为世界前列国。1... 通过对1949年到2009年60年来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增长情况的分析,总结了煤成气理论的意义和勘探成就,梳理了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成果和意义。研究认为6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储量上从贫气国跃为世界前列国。1949年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只有3.85×108m3,2009年超过了7×1012m3。2)天然气年产量跃为世界第七。194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只有1117×104m3,2009年则达852×108m3。3)煤成气理论推进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1979年中国煤成气理论的出现,开辟了天然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使指导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二元论"。4)勘探开发大气田是快速发展中国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至2009年底中国共发现44个大气田,大气田总储量占全国的80.5%,天然气年产量占全国的66.4%。60年间中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勘探开发 天然气 中国
下载PDF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富集规律与古隆起控油气论 被引量:35
15
作者 赵靖舟 王清华 +4 位作者 时保宏 秦胜飞 刘洪军 杨斌谊 曹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3-712,共10页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通古隆起可划分为继承型、残余型、叠加型、衰亡型4种类型。长期发育的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破坏、斜坡部位有利于富集保存,这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规律。多期成藏、多期调整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的重要特点。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是克拉通区原生油藏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晚海西期既是原生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又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重要时期;燕山期,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则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定型定位及破坏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晚期成藏论"并不适用于塔里木多旋回古老海相克拉通盆地。因此,古隆起及其斜坡,特别是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据此提出了"古隆起控油气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分布规律 古隆起控油气论 克拉通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3
16
作者 邹才能 王兆云 +3 位作者 徐冠军 吴小洲 孙效东 王建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0-706,共7页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制约着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稠油族组成、同位素、色谱、质谱等分析及与斜坡和拗陷内原油、油源岩对比研究,确定西斜坡原油为经长距离运移且遭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的稠油,以密度相对较低、粘度相对较高为...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制约着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稠油族组成、同位素、色谱、质谱等分析及与斜坡和拗陷内原油、油源岩对比研究,确定西斜坡原油为经长距离运移且遭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的稠油,以密度相对较低、粘度相对较高为特点,稠变程度为中等—严重级别。油源主要为拗陷内青山口和嫩江组湖相泥岩,烃源岩自成熟排烃以来,向西的运移聚集可明显划分出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松辽盆地 湖相泥岩 原油 排烃 油源 烃源岩 斜坡 运移 同位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埃迪卡拉)系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3
17
作者 邓胜徽 樊茹 +3 位作者 李鑫 张师本 张宝民 卢远征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9-254,共16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十余条露头剖面和覆盖区数十口油气探井的研究,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埃迪卡拉)系划分为雅安—南江、峨边—仪陇、威远—开县、宜宾—石柱、雷波、龙门山、城口—巫溪、桐梓—恩施和沿河—大庸等9个地层小区,对其...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十余条露头剖面和覆盖区数十口油气探井的研究,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埃迪卡拉)系划分为雅安—南江、峨边—仪陇、威远—开县、宜宾—石柱、雷波、龙门山、城口—巫溪、桐梓—恩施和沿河—大庸等9个地层小区,对其中在油气勘探中较重要的4个小区的地层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将震旦系划分为下部的陡山沱组/喇叭岗组和上部的灯影组,后者进一步分为4个岩性段。把灯影组中上部的一套碎屑岩视为一个标志性的岩性段;并将原归于灯影组顶部,以麦地坪段为代表,含早寒武世小壳类化石的地层从该组中分出,作为寒武系底部的一个组一级岩石地层单位。依据最新的中国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标准,将震旦系底界置于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之底,顶以麦地坪组底平行不整合为界;陡山沱组相当于震旦系下统到上统下部,即包括下统九龙湾阶、陈家园子阶和上统下部吊崖坡阶,而喇叭岗组只相当于吊崖坡阶,灯影组则仅相当于上统上部灯影峡阶。以岩性、古生物、稳定碳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以及测井曲线等为依据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系的对比关系,并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标准剖面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层区划 地层划分与对比 震旦(埃迪卡拉)系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油气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达江 胡咏 +3 位作者 赵孟军 宋岩 向宝力 秦胜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烃源岩特征、油气来源以及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分析,并利用烃源岩分析技术、油气源对比技术和成藏综合分析技术等方法解释了克拉美丽气田的主力气源岩,初步明确了气田的成藏过程和形成主控因素。研究认为...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烃源岩特征、油气来源以及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分析,并利用烃源岩分析技术、油气源对比技术和成藏综合分析技术等方法解释了克拉美丽气田的主力气源岩,初步明确了气田的成藏过程和形成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克拉美丽气田主力气源岩为石炭系烃源岩,油气成藏以近源为主,具有"早期聚集、晚期保存"的成藏过程,油气成藏经历了海西晚期、印支晚期和燕山中期的多期油气充注,不同地区油气成藏具有时序性。石炭系烃源岩展布、火山岩体展布和二叠系乌尔禾组区域盖层是克拉美丽大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主控因素 成藏过程 克拉美丽气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类型 被引量:33
19
作者 蒲泊伶 董大忠 +3 位作者 吴松涛 耳闯 黄金亮 王玉满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5,共7页
为探明不同成因的孔隙对页岩气储集的贡献,基于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微孔类型与分布、孔隙定量表征进行研究,并探讨页岩中微观储集空间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古生界页岩微观储集空间分为矿物基质孔、有... 为探明不同成因的孔隙对页岩气储集的贡献,基于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微孔类型与分布、孔隙定量表征进行研究,并探讨页岩中微观储集空间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古生界页岩微观储集空间分为矿物基质孔、有机孔和微裂缝3大类,并可进一步细分为9种类型;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五峰组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和溶蚀孔、缝,九老洞组页岩有机质孔极少,多见溶蚀孔、缝;下古生界3套页岩孔隙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与矿物组成、有机质丰度和成岩演化作用有关;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微孔发育,比表面积大,为页岩气的吸附提供大量储集空间,是有利的页岩储层发育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页岩 微观储集空间 成因类型 页岩气 川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富氦气藏氦气富集机理——古老地层水脱氦富集 被引量:32
20
作者 秦胜飞 李济远 +2 位作者 梁传国 周国晓 袁苗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03-1217,共15页
氦气是天然气中的伴生资源,是重要的稀缺战略物资,但对其富集机理研究却比较薄弱。针对富氦气藏中的氦气如何富集这一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主要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基础上,认为氦气之所以在少数气藏中富... 氦气是天然气中的伴生资源,是重要的稀缺战略物资,但对其富集机理研究却比较薄弱。针对富氦气藏中的氦气如何富集这一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主要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基础上,认为氦气之所以在少数气藏中富集,是因为气藏额外捕获了古老地层水中释放出的氦气。古老地层水溶解的氦气释放到气藏,是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主要机理。首次提出富氦气藏的形成经历过“多源供氦、主源富氦”的观点,氦源来自烃源岩、储集层中U和Th的放射性衰变,以及地层水中溶解的来自其他岩石U和Th的衰变,主源是古老地层水中溶解的氦气,来自古老地层中U和Th经长时间的衰变积累的水溶氦。当溶有氦气的古老地层水与游离气或气藏相遇,由于水中氦气的分压远高于游离气或气藏中氦气的分压,根据亨利定律,水中的氦气几乎完全可以释放到气藏中,形成富氦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氦气藏 氦气 富集机理 水溶气 脱气 地层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