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赤峰热水镇温泉天然气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岩 王大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33,共5页
本文结合实际资料,对内蒙古赤峰热水镇温泉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天然气由多种成因气体组合而成。其中He属壳源放射性成因,CO_2属有机成因,CH_4属无机合成,N_2属大气成因。
关键词 内蒙古 温泉 天然气 成因
下载PDF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 被引量:251
2
作者 顾家裕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0,共5页
层序地层学不仅适用于陆相盆地,而且对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同于海相盆地。本文引人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根据陆相盆地特征建立了陆相坳陷盆地地层层序模式及陆相断陷盆地中陡坡... 层序地层学不仅适用于陆相盆地,而且对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同于海相盆地。本文引人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根据陆相盆地特征建立了陆相坳陷盆地地层层序模式及陆相断陷盆地中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类地层层序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盆地
下载PDF
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241
3
作者 俞启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6-50,共5页
研究我国至1993年底动用的石油资源利用状况,指出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认为剩余油研究的对象应和不同的油层体积规模相对应,即分为四级(Micro,Macro,Mega,Giga)。总结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①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②剩余油微观分... 研究我国至1993年底动用的石油资源利用状况,指出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认为剩余油研究的对象应和不同的油层体积规模相对应,即分为四级(Micro,Macro,Mega,Giga)。总结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①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②剩余油微观分布研究;③剩余油饱和度研究。(特别总结了剩余油饱和度研究的11种方法。)指出这些研究所对应的油层体积规模。提出加强剩余油研究的7项建议:①对油藏剩余油开展全方位研究;②开展综合确定剩余油分布的方法研究;③研制和引进最新的仪器设备和工艺技术;④组织全国的研究力量,有侧重地解决剩余油研究中的关键问题;⑤剩余油研究应从目前以Mega规模为主逐渐转向以Macro和Micro规模为主;⑥开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⑦开展剩余油与剩余油开采方法的配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剩余油 分布 规模 饱和度
下载PDF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04
4
作者 韩大匡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55,共9页
本文从我国陆相油藏的具体地质条件出发,回顾了老油田的开发历程和发展的阶段性,提出当前高含水老油田已进入深度开发的新阶段。分析了这个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的总格局和总特点,指出油层内剩余油已呈高度分散状态,但仍有相对富集的... 本文从我国陆相油藏的具体地质条件出发,回顾了老油田的开发历程和发展的阶段性,提出当前高含水老油田已进入深度开发的新阶段。分析了这个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的总格局和总特点,指出油层内剩余油已呈高度分散状态,但仍有相对富集的部位;分析了新阶段油田开发在工作目标、挖潜对象、研究深度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文中还进一步根据我国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和构造的复杂性,着重分析了剩余油分布的规律,提出要发展精细油藏描述、水淹层测井、精细数值模拟等配套的新技术,针对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位进行综合治理,才能经济有效地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文中提出了各种旨在提高采收率的配套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老油气区 高含水期 采油率
下载PDF
煤系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标准探讨 被引量:226
5
作者 陈建平 赵长毅 何忠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2300余个岩样(煤、炭质泥岩和泥岩)的有机地化分析数据,详细研究了3类煤系烃源岩的热解生烃潜量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的关系。对于煤系烃源岩的评价,不能简单套用一般湖相泥岩的评价标准... 根据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2300余个岩样(煤、炭质泥岩和泥岩)的有机地化分析数据,详细研究了3类煤系烃源岩的热解生烃潜量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的关系。对于煤系烃源岩的评价,不能简单套用一般湖相泥岩的评价标准。有机碳含量为2%~5%的煤系泥岩是煤系中最好的油源岩;煤的生烃能力主要取决于煤中富氢显微组分的含量,其有机碳含量与热解生烃潜量没有相关关系;炭质泥岩(有机碳含量为6%~40%)的热解生烃潜量与其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很差,用热解生烃潜量和氢指数来评价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有机质 生油岩评价 生油指标 生油气量
下载PDF
一个新型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197
6
作者 陈元千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5-73,共9页
水驱曲线在油藏工程中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它可以用于预测水驱油田的可采储量、采收率和未来的开发动态。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本文基于Buckley-Leverett的油水两相流动的一维驱替理论,提供了累积产液量和累积产油量之间的... 水驱曲线在油藏工程中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它可以用于预测水驱油田的可采储量、采收率和未来的开发动态。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本文基于Buckley-Leverett的油水两相流动的一维驱替理论,提供了累积产液量和累积产油量之间的一个新型水驱曲线关系式。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曲线 储量 采收率 水压驱动
下载PDF
地震反演的应用与限制 被引量:144
7
作者 姚逢昌 甘利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3-56,共4页
地震反演是储集层横向预测的核心技术 ,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和资料条件 ,所采用的方法应有明确的针对性。道积分是一种地震直接反演方法 ,一般在勘探初期使用 ,适于研究地层沉积规律 ,寻找有利相带。测井控制... 地震反演是储集层横向预测的核心技术 ,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和资料条件 ,所采用的方法应有明确的针对性。道积分是一种地震直接反演方法 ,一般在勘探初期使用 ,适于研究地层沉积规律 ,寻找有利相带。测井控制下的地震反演一般用于评价阶段 ,为评价井位部署和探明储量提供详实的地质依据。测井与地震联合反演主要用于开发阶段 ,其结果能分辨薄层目标 ,适合于精细油藏描述。道积分对地震以外无资料要求 ,其结果比较粗略。递推反演只需少量钻井资料进行控制就可实现 ,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分辨薄层。测井与地震联合反演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但存在多解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与地下情况相符合的初始地层模型。地震反演结果的精度不仅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地质特征、钻井数量、井位分布以及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还取决于方法选择的适合性、处理参数的正确性和综合分析的深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反演 地震资料
下载PDF
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133
8
作者 徐安娜 穆龙新 裘怿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44,共4页
研究中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是储集层精细描述和不同类型储集层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按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滩坝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和基岩... 研究中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是储集层精细描述和不同类型储集层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按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滩坝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和基岩(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岩浆岩)七大类储集层,研究了中国15个主要油区71个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水驱标定采收率、水驱油效率和可动剩余油储量等油藏参数在各类储集层中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已探明和投入开发储量的92%赋存于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各类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原始地质储量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2.6%,三角洲相30%,扇三角洲相5.4%,滩坝相1.4%,湖底扇(浊积)相6.3%,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4%,基岩8%。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可动剩余油储量的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8.6%,三角洲相27.6%,扇三角洲相5.5%,滩坝相1.8%,湖底扇(浊积)相9.6%,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9%。此外还分析对比了各类碎屑岩储集层的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平均水驱油效率。结果表明,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三大类储集层是中国今后储集层研究的重点及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图1表3参4(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沉积类型 储量 剩余油分布 油气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_2S成因研究 被引量:144
9
作者 王一刚 窦立荣 +2 位作者 文应初 张静 刘划一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7-524,共8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开县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埋深3000~4500m,地温在100℃左右,天然气中H2S含量为12%~17%。这些H2S为飞仙关组气藏附近的硬石膏经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而成。与TSR有关的硬石膏、H2S、S0和FeS2的δ34S分别... 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开县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埋深3000~4500m,地温在100℃左右,天然气中H2S含量为12%~17%。这些H2S为飞仙关组气藏附近的硬石膏经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而成。与TSR有关的硬石膏、H2S、S0和FeS2的δ34S分别为+30.4‰、+12.9‰、+19.1‰和+19.4‰,交代硬石膏的方解石的δ13C为-7.26‰,δ18O为-6.41‰,其内所含两相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9~151℃。这些高含硫气藏的天然气和储层沥青的热演化程度比其他地区飞仙关组气藏的更高。该区飞仙关组最大埋藏温度超过180℃,但由于后期构造抬升,大于140℃地温的埋藏时间小于20Ma,故气藏H2S含量低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仙关组 气藏 硫化氢 四川盆地 储层 硫化氢
下载PDF
水平井筒内与渗流耦合的流动压降计算模型 被引量:117
10
作者 刘想平 张兆顺 +1 位作者 刘翔鹗 郭尚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水平井筒内压降对水平井生产动态有较大影响。分析了水平井生产时与渗流耦合的水平井筒内单相变质量流的特性后 ,从水平井筒内流动出发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定律导出了裸眼完井和射孔完井的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基本公式 ,并根据势迭... 水平井筒内压降对水平井生产动态有较大影响。分析了水平井生产时与渗流耦合的水平井筒内单相变质量流的特性后 ,从水平井筒内流动出发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定律导出了裸眼完井和射孔完井的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基本公式 ,并根据势迭加原理导出了油藏内渗流的压力方程。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石油工程上实用的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新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筒 数学模型 渗流耦合 流动压力降
下载PDF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一) 被引量:85
11
作者 裘亦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3-47,共5页
石油开发地质学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是正确管理油气藏的基础,已逐渐成熟为与石油勘探并列的、石油地质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石油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有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尽管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更新,从方法论的角... 石油开发地质学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是正确管理油气藏的基础,已逐渐成熟为与石油勘探并列的、石油地质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石油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有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尽管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更新,从方法论的角度,有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把握这些原则,是搞好开发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石油开发地质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学 石油开发 油藏描述 石油勘探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13
12
作者 袁选俊 谯汉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富油气凹陷的理论实质就是在那些烃源岩发育、资源丰度高、油气十分富集的凹陷中 ,树立满凹含油的思想 ,寻找不仅包括正向构造带中的油气藏 ,更重要的是寻找负向构造带中的油气藏 ,特别是各种隐蔽性油气藏。区内隐蔽油气藏的类型多种多... 富油气凹陷的理论实质就是在那些烃源岩发育、资源丰度高、油气十分富集的凹陷中 ,树立满凹含油的思想 ,寻找不仅包括正向构造带中的油气藏 ,更重要的是寻找负向构造带中的油气藏 ,特别是各种隐蔽性油气藏。区内隐蔽油气藏的类型多种多样 ,不仅有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 ,还有火成岩油气藏及潜山油气藏等 ,储量十分丰富 ,占研究区已探明总储量的近 4 0 。已发现的东营、沾化、辽西、辽东、大民屯、饶阳、歧口板桥等富油气凹陷中 ,资源丰度高、规模大的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 ,勘探潜力巨大。深潜山、洼陷带浊积岩体、陡坡带砂砾岩体、沙河街组三段及中生代火山岩、缓坡带水进超覆三角洲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气凹陷 隐蔽油气藏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下载PDF
Logistic模型的推导及自回归方法 被引量:114
13
作者 陈元千 胡建国 张栋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基于文献[1]的增长类型的微分方程式,对实用的逻辑斯谛(logistic)模型进行了简单推导,得出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的方法,并得出该模型的有效应用范围为,是在采出可采储量50... 基于文献[1]的增长类型的微分方程式,对实用的逻辑斯谛(logistic)模型进行了简单推导,得出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的方法,并得出该模型的有效应用范围为,是在采出可采储量50%之后的递减阶段。同时,还提出了求解逻辑斯谛模型的自回归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可采储量 产量 LOGISTIC模型 自回归法
下载PDF
测井评价烃源岩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102
14
作者 张志伟 张龙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4-87,共4页
烃源岩评价是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因其需要依据大量分析化验资料,而常常受到经费和样品来源的困扰。文中提出一种在陆相地层依据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方法:利用重叠法把刻度合适的孔隙度曲线(如声波时差曲线)叠加在电阻率曲线上,... 烃源岩评价是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因其需要依据大量分析化验资料,而常常受到经费和样品来源的困扰。文中提出一种在陆相地层依据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方法:利用重叠法把刻度合适的孔隙度曲线(如声波时差曲线)叠加在电阻率曲线上,在饱含水但缺乏有机质的岩石中,两条曲线彼此平行并重合;在含油气储集岩或富含有机质的非储集岩中,两条曲线之间存在差异,可根据两条曲线的差异及曲线的变化情况判识和评价烃源岩。应用效果证明,此方法简单易行,能够较准确地评价每口井的烃源岩总厚度、各层烃源岩的深度分布,可以定性评价烃源岩等级,大致确定生油门限深度,还可以对烃源岩的区域分布规律作出评价。图4表4参1(张志伟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烃源岩 陆相地层 重叠法 储集层
下载PDF
利用轻烃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 被引量:106
15
作者 戴金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6-32,共7页
本文综合研究与阐述了利用C_7轻烃系统三角图、甲基环己烷指数、C_(6~7)的芳烃和支链烷烃的组合、苯和甲苯的含量、C_(5~7)脂肪烃族组成三角图、凝析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烷-芳指数和石蜡指数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的方法,取得了... 本文综合研究与阐述了利用C_7轻烃系统三角图、甲基环己烷指数、C_(6~7)的芳烃和支链烷烃的组合、苯和甲苯的含量、C_(5~7)脂肪烃族组成三角图、凝析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烷-芳指数和石蜡指数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类型 成因 轻烃 煤成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气源判识和天然气成因类型 被引量:96
16
作者 黄第藩 熊传武 +2 位作者 杨俊杰 徐正球 王可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5,共5页
利用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解决了气源判识方法和指标问题,并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层系是下奥陶统,但在气田东部确有来自石炭—二叠系煤系的混源气甚至煤成气存在。根据气源和天然气成熟度的研究结果,把鄂尔多斯盆地... 利用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解决了气源判识方法和指标问题,并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层系是下奥陶统,但在气田东部确有来自石炭—二叠系煤系的混源气甚至煤成气存在。根据气源和天然气成熟度的研究结果,把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天然气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①源于石炭—二叠系的高成熟裂解煤成气;②混源气;③源于下奥陶统的高成熟裂解油型气;④过成熟裂解油型气。后者是中部大气田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 气源岩 天然气 成因 碳同位素 油型气
下载PDF
对翁氏预测模型的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104
17
作者 陈元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26,共5页
基于概率统计中的x^2分布,对原翁氏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推导,得到了预测油气田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的广义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线性试差法,并在两个油田进行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 产量 可采储量 油气田 翁氏预测模型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水平井稳态解产能公式研究 被引量:88
18
作者 范子菲 方宏长 牛新年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57,共6页
本文首先推导出矩形油藏中垂直裂缝稳态解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裂缝性油藏水平井稳态解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藏顶、底边界、两侧边界、完井方式、油藏基质各向异性以及垂直裂缝部分穿透油层等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本文首先推导出矩形油藏中垂直裂缝稳态解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裂缝性油藏水平井稳态解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藏顶、底边界、两侧边界、完井方式、油藏基质各向异性以及垂直裂缝部分穿透油层等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最后应用所推导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到了几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油藏 水平井 稳态解 完井方式 产能公式
下载PDF
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储量的Weibull模型(为纪念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40周年而作) 被引量:99
19
作者 陈元千 胡建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基于概率统计学中的Weibull(威布尔)分布,提出了一个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油气田的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储采比、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 油气田 产量 可采储量 威布尔模型
下载PDF
辫状河相储集层地质模型——“泛连通体” 被引量:93
20
作者 葛云龙 逯径铁 +5 位作者 廖保方 李列 张为民 闻兰 薛培华 郭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大量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永定河(现代辫状河)的沉积特征:岩性粗,砂/泥比值高,具明显的正相序剖面特征;发育特征明显的落淤层;层理构造极为发育,类型却较为单调;辫状河砂体在时空上相互叠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 在大量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永定河(现代辫状河)的沉积特征:岩性粗,砂/泥比值高,具明显的正相序剖面特征;发育特征明显的落淤层;层理构造极为发育,类型却较为单调;辫状河砂体在时空上相互叠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进而分析了辫状河相储集层的非均质特征,认为辫状河相储集层的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都很严重。在辫状河相沉积中可见到5个级次的沉积界面构造,即:一级冲刷面及二、三、四、五级沉积再作用面。提出了辫状河相储集层模式———“泛连通体”,其砂体规模大、连通网络广布,局部通而不畅乃至连而不通。中国许多油田开发的动态信息证实,这种辫状河储集层地质模式是成立的,对指导有效注水开发辫状河相储集层具有普遍意义。图4参9(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 储集层 地质模型 泛连通体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