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混合沉积成因类型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46
1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4 位作者 滑双君 成克男 于学敏 李德江 李桂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7,共10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广泛发育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但由于目前对于混合沉积的研究程度较低,难以界定沉积相及油藏分布范围、成藏要素及分布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采用了沉积微相精细研究技术,在工区层序地层...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广泛发育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但由于目前对于混合沉积的研究程度较低,难以界定沉积相及油藏分布范围、成藏要素及分布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采用了沉积微相精细研究技术,在工区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成因类型、演化模式及层序地层格架对混合沉积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该区混合沉积大致分为4种类型:母源混合、相缘渐变混合、原地混合和重力流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在低位体系域最为发育,高位和湖侵体系域混合沉积作用受到抑制。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混合沉积实例。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成因类型 演化模式 混合沉积 沙河街组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混合沉积岩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2
2
作者 鄢继华 邓远 +3 位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陈世悦 焦玉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9,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孔二段)深水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细粒沉积岩中的混合沉积样式可划分为组分混合和组构混合两种类型,组分混合表现为不同矿物在层内的混合沉积;组构混合表现为单一矿物纹...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孔二段)深水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细粒沉积岩中的混合沉积样式可划分为组分混合和组构混合两种类型,组分混合表现为不同矿物在层内的混合沉积;组构混合表现为单一矿物纹层或组分混合纹层在垂向上的相互叠置。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镜下鉴定和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认为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沉积岩中发育两种组分混合类型:粘土-碳酸盐型组分混合(CM1)、长英质-碳酸盐-粘土型组分混合(CM2);以及4种组构混合类型:长英质/粘土-碳酸盐型组构混合(SM1)、长英质/粘土/碳酸盐型组构混合(SM2)、粘土/碳酸盐型组构混合(SM3)和粘土-碳酸盐/粘土-有机质型组构混合(SM4)等。混合沉积样式在垂向上主要呈两种组合形式,分别以云(灰)质细粒混合沉积岩和长英质细粒混合沉积岩为主导,自下而上均表现为块状、层状和纹层状的有序变化。气候变化形成云(灰)质细粒混合沉积岩为主导的垂向组合,而陆源碎屑供应强度变化则形成以长英质细粒混合沉积岩为主导的垂向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混合样式 混合沉积 孔店组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一种用于薄层和薄互层砂体厚度估算的复合地震属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延光 李皓 +3 位作者 李国发 刘立彬 曹国明 张会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60,10,共9页
振幅和频率是两种最基本的地震属性,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一般使用这两种地震属性对地层厚度进行估算。然而,这两种地震属性与地层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降低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精度。另外,支撑这两个参数与砂体厚度之间函数关... 振幅和频率是两种最基本的地震属性,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一般使用这两种地震属性对地层厚度进行估算。然而,这两种地震属性与地层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降低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精度。另外,支撑这两个参数与砂体厚度之间函数关系的理论模型是单砂体楔形模型,因此当将这种关系应用于薄互层模型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估算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由振幅和频率构成的复合地震属性。首先,以模型作为实验,分析单砂体楔形模型的砂体厚度估算精度;然后,分析双楔形砂体叠置模型,估算砂体累计厚度;最后,利用实际地震数据估算薄互层砂体累计厚度。结果表明:该复合地震属性不仅提高了薄层情况下单砂体厚度的估算精度,也可定量预测薄互层情况下砂体累积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楔形模型 薄互层 砂体厚度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歧口凹陷异常压力对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周立宏 于学敏 +3 位作者 姜文亚 滑双君 邹磊落 于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8-1124,共7页
沉积盆地流体动力学特征是盆地分析的主要内容,对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歧口凹陷为例,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和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探讨了古近系中深层流体压力特征及对成烃演化的抑制作用,建立了超压背景下的烃源岩成... 沉积盆地流体动力学特征是盆地分析的主要内容,对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歧口凹陷为例,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和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探讨了古近系中深层流体压力特征及对成烃演化的抑制作用,建立了超压背景下的烃源岩成烃演化模式,指出了超压存在的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歧口凹陷中深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压力系数为1.2~1.6,属于"正常地温梯度、异常高压"环境,这种环境对古近系中深层烃源岩热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超压的普遍发育对歧口凹陷中深层的液态烃下限、有效储层下限、油气保存及有效勘探深度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烃源岩热演化 抑制作用 液态烃下限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测井系列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申本科 王贺林 +3 位作者 宋相辉 姚合法 陈景萍 靳秀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7-1445,共9页
根据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成因,将低电阻率油气层分为四种主要不同的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低电阻率油气层除了需要进行常规测井系列外,不同成因的低电阻率油气层应采用不同的新技术测井项目,对于高不动水含量型低阻油气层,将核磁共振测井作为... 根据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成因,将低电阻率油气层分为四种主要不同的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低电阻率油气层除了需要进行常规测井系列外,不同成因的低电阻率油气层应采用不同的新技术测井项目,对于高不动水含量型低阻油气层,将核磁共振测井作为解决这种类型的针对对性测井项目,而MDT测井作为选择性项目;对于粘土附加导电型低阻油气层,将极化率测井作为解决该类低阻问题的针对性测井项目,核磁共振、双频介电、MDT测井作为选择性测井项目;对于砂泥岩间互型低阻油气层,高分辨率感应测井或者阵列侧向测井是解决此类低阻油气层的关键技术;对于盐水泥浆侵入型低阻油气层,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同时在储层物性条件较好时还可以选测C/O或PND测井替代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项目,或者根据地面及地下地质情况,选取随钻测井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气层 测井系列 核磁共振 高分辨率感应 MDT测井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随钻测井
下载PDF
歧口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振升 于学敏 +2 位作者 国建英 李剑 王东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3-691,共9页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最富集天然气的地区,截止2007年底探明天然气储量为673.95×108m^3,占全探区的98%。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板桥断裂构造带和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产气井段在2 000-4 500 m之间。通过对大量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分析,...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最富集天然气的地区,截止2007年底探明天然气储量为673.95×108m^3,占全探区的98%。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板桥断裂构造带和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产气井段在2 000-4 500 m之间。通过对大量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分析,认为歧口凹陷天然气以煤型成熟气为主,且成因类型丰富,可划分为生物气、生物—热成因混合气、热成因气和无机气4种,其中以热成因气居多,故此种气是今后的主要勘探领域。通过岩石吸附气轻烃与天然气轻烃的对比,认为歧口凹陷的天然气主要来自Es3段烃源岩,埋深较大的Es1烃源岩和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的Es1油藏对天然气储量也有一定的贡献;源于Es3烃源层的天然气是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对来自Es1烃源层天然气的勘探也要重视和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轻烃 天然气 地球化学 成因分析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原文传递
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孔隙度演化模拟 被引量:20
7
作者 孟元林 王又春 +7 位作者 姜文亚 张景军 刘德来 牛嘉玉 孙洪斌 施尚明 古团 修洪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2,共8页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四段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集层质量 孔隙度演化史
下载PDF
利用三参数AVO近似方程的深层叠前地震反演 被引量:21
8
作者 印兴耀 王慧欣 +2 位作者 曹丹平 周琦杰 郭淑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层埋藏深度的增加使地震波在目的层的入射角范围变窄,造成大入射角地震信息的缺失;深层更强烈的压实作用影响了常规流体因子对储层的敏感性,因此需构建对储层更敏感的流体因子并做相应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考虑到流体体积模量K_... 目的层埋藏深度的增加使地震波在目的层的入射角范围变窄,造成大入射角地震信息的缺失;深层更强烈的压实作用影响了常规流体因子对储层的敏感性,因此需构建对储层更敏感的流体因子并做相应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考虑到流体体积模量K_f对碳氢化合物的敏感度较高的特点,本文从岩石物理理论出发,推导了基于流体体积模量K_f、固体刚性参数f_m和密度ρ的三参数AVO近似方程和弹性阻抗方程,该方程满足窄角度入射时反演对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基于本文近似公式介绍了流体体积模量K_f的提取流程。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表明,流体体积模量K_f可从叠前地震数据中提取,且方法具有稳定性、实用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储层 三参数弹性阻抗方程 流体识别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分级评价及优质烃源岩分布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振升 滑双君 +1 位作者 于学敏 姜文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96-1902,共7页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沙三段2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烃源岩累计厚度达1 500~2 500m,有机质丰度高,为歧口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层系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演化程度的差异使得烃源岩的质量和分布有着很强的...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沙三段2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烃源岩累计厚度达1 500~2 500m,有机质丰度高,为歧口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层系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演化程度的差异使得烃源岩的质量和分布有着很强的非均质性。如何客观地评价烃源岩质量,并对不同质量的烃源岩分布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优质烃源岩的展布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研究,建立了烃源岩分级评价工作流程,厘定了歧口凹陷不同次凹、不同层系有效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下限标准,明确了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点,提出生烃中心南移的新认识,有效指导了勘探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下限 生烃中心南移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利用多属性体分类技术预测扇三角洲砂体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郎晓玲 彭仕宓 +1 位作者 康洪全 张凤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对单一地震属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类,在低信噪比地区很难准确进行地震相分析和砂体预测。根据地震波形理论,基于Seisfacies的多属性体分类、PCA主成分分析、混合聚比法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层段内多种地震属性体按照相似性... 对单一地震属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类,在低信噪比地区很难准确进行地震相分析和砂体预测。根据地震波形理论,基于Seisfacies的多属性体分类、PCA主成分分析、混合聚比法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层段内多种地震属性体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并在区域内进行地震相自动划分,得到地震相三维数据体。结合钻井资料,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中预测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大大减少了地震相划分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对华北油田万庄地区扇三角洲砂体进行预测,在三维空间中精细刻画了沙三中段扇三角洲砂体的边界和空间展布,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发现并落实了3个有利的岩性圈闭,部署钻探的T12X、T47等井均获工业油流,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地震属性 砂体预测 岩性油气藏 神经网络 地震相
下载PDF
西58-8小断块边水油藏天然能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春香 李乐忠 王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小断块边水油藏一般具有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的特点。如果前期地质认识不清,没有对水体大小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与评价,而采取某些可能不合理的开发模式,将会降低整个油藏的开发效果。根据大港油田西58-8小断块边水油藏地质及生产特征,... 小断块边水油藏一般具有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的特点。如果前期地质认识不清,没有对水体大小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与评价,而采取某些可能不合理的开发模式,将会降低整个油藏的开发效果。根据大港油田西58-8小断块边水油藏地质及生产特征,通过补加虚拟含油区域建立了半圆形非定态水侵模型,应用物质平衡方程计算了水体体积,同时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边水能量进行了评价。2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建模型比较准确,计算水体体积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油藏 非定态水侵 天然能量 大港油田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深1井气源综合对比 被引量:16
12
作者 国建英 于学敏 +3 位作者 李剑 王东良 崔会英 李志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2-399,共8页
歧深1井是一口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滨海断鼻的深层探井,在4823.0~5088m沙三段地层用10.32mm油嘴日产气54611m3。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异常重,δ13C1值在-35.7‰~-32.7‰之间,δ13C2值在-19.1‰~-15.2‰之间。通过对... 歧深1井是一口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滨海断鼻的深层探井,在4823.0~5088m沙三段地层用10.32mm油嘴日产气54611m3。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异常重,δ13C1值在-35.7‰~-32.7‰之间,δ13C2值在-19.1‰~-15.2‰之间。通过对该井沙三段烃源岩热解气碳同位素和轻烃的研究,并结合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轻烃以及储层包裹体的特征,认为该天然气属于高成熟天然气,主要来自研究区埋深更大的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多期充注的特征。证实歧口凹陷存在高成熟,甚至过成熟天然气,进一步明确歧口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要以沙二段、沙三段为主要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轻烃 天然气 成因分析 歧深1井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Logistic模型的改进及在油藏可采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家良 余元洲 +1 位作者 邢卫东 张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57,73,共3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油气藏未来的经济可采储量,依据油气藏随开发必然要经历产量递减和生产收支平衡的实际,利用Logistic模型中技术可采储量、产量与时间的相互关系,经推导和改进后,再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的废弃产油量,预测油气藏的有...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油气藏未来的经济可采储量,依据油气藏随开发必然要经历产量递减和生产收支平衡的实际,利用Logistic模型中技术可采储量、产量与时间的相互关系,经推导和改进后,再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的废弃产油量,预测油气藏的有效生产时间及其经济可采储量。实践证实,改进后的Logistic模型预测结果更符合油气藏的生产实际,能为油气藏的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预测模型 经济 可采储量 废弃产量 生产时间
下载PDF
层状油气藏多层合采油气井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振升 刘子藏 +5 位作者 杜艳蕾 谭振华 胡俊刚 杨树合 王冠群 郭子承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78-1882,共5页
层状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往往由于产量接替紧张,造成油气井生产过程中频繁的补层换层以保证油气产量的稳定,这些措施给油气藏后期潜力挖掘及方案调整带来不利影响。油气井产量劈分的方法很多,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储层砂体产出油气量,寻找剩... 层状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往往由于产量接替紧张,造成油气井生产过程中频繁的补层换层以保证油气产量的稳定,这些措施给油气藏后期潜力挖掘及方案调整带来不利影响。油气井产量劈分的方法很多,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储层砂体产出油气量,寻找剩余资源潜力,指导挖潜措施是现场人员关心的主要问题。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测井解释资料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分类进行产量劈分的方法,经过现场实践证实方法简便实用,可以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油气藏 多层合采 挖潜 产量劈分
原文传递
稠油油藏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晓燕 章杨 +7 位作者 张杰 程海鹰 姬虎军 汪文昌 李辉 梁晨 李陈洋 张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以大港油田埕隆1601稠油油藏为例,采用高温高压PVT试验装置和填砂管驱替试验装置,开展CO_(2)-原油体系高压物性测定和CO_(2)吞吐增产效果评价;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先导CO_(2)吞吐水平井生产历史拟合和增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油... 以大港油田埕隆1601稠油油藏为例,采用高温高压PVT试验装置和填砂管驱替试验装置,开展CO_(2)-原油体系高压物性测定和CO_(2)吞吐增产效果评价;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先导CO_(2)吞吐水平井生产历史拟合和增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CO_(2)-原油界面张力为2.9 mN/m,为非混相状态;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为45 m^(3)/t,膨胀系数为1.17,降黏率达到99.18%;依靠扩散作用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速度仅为0.0059 mL/mL/min,而在动态混溶条件下CO_(2)溶解速率可达0.2912 mL/mL/min;超临界CO_(2)主要萃取原油中C5~C14烷烃组分,剩余油中芳香烃、胶质及沥青质含量提高10.14%,原油黏度略微增加;先导试验井CO_(2)吞吐增产效果显著,换油率达1.21,高于室内试验平均值,主要发挥CO_(2)溶胀降黏、溶解气驱及抑制底水锥进的增产机制,底水对扩大CO_(2)波及体积和补充地层能量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CO_(2) 溶胀降黏 溶解扩散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机制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孔隙结构的产能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苏俊磊 孙建孟 +1 位作者 苑吉波 侯国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7,8,共5页
分析A凹陷下第三系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结合核磁、试油、压裂资料,筛选出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排驱压力、孔隙喉道均值、分选系数、最大进汞饱和度6个储层分类关键评价参数.由该6种关键参数构建一条储层分类综合评价指数曲线,对A凹陷... 分析A凹陷下第三系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结合核磁、试油、压裂资料,筛选出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排驱压力、孔隙喉道均值、分选系数、最大进汞饱和度6个储层分类关键评价参数.由该6种关键参数构建一条储层分类综合评价指数曲线,对A凹陷下第三系储层进行系统地分类,共试油95层,储层产能评价准确率为88.42%.该方法弥补了利用常规测井和岩心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储层分类的不足,提高了储层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毛管压力 孔隙结构 储层分类
下载PDF
UNet++和迁移学习相结合的复杂断裂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芦凤明 孟瑞刚 +6 位作者 张军华 王静 李健 王作乾 刘璐 常健强 王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0-1111,共12页
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在断层识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常规CNN网络难以获得大量实际的断层样本,只能依赖人工合成的断层数据训练网络,导致预测模型难以满足不同类型断层的... 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在断层识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常规CNN网络难以获得大量实际的断层样本,只能依赖人工合成的断层数据训练网络,导致预测模型难以满足不同类型断层的识别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UNet++网络和迁移学习的复杂断裂系统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大量合成的断层样本训练UNet++网络,然后利用少量人工标注的实际断层样本通过模型微调的方式实现迁移学习,使网络学习到更多的实际断层的特征.将方法应用到大港油田自来屯三维工区进行断层的识别,应用效果证明迁移学习后的UNet++网络能大大减少断层漏识别和错误识别的情况,提高断层识别的准确性,这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屯工区 地震精细解释 UNet++网络 迁移学习 断层识别
原文传递
歧口凹陷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国建英 钟宁宁 +3 位作者 李剑 王东良 于学敏 马卫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4-1063,共10页
通过对天然气碳同位素、氢同位素和干燥系数关系的分析,划分歧口凹陷的烷烃类天然气成因类型,拓展研究区天然气勘探领域,明确今后勘探方向。歧口凹陷的烷烃类天然气包括生物气、生物—热成因混合气和热成因气3个大类,热成因气是凹陷的... 通过对天然气碳同位素、氢同位素和干燥系数关系的分析,划分歧口凹陷的烷烃类天然气成因类型,拓展研究区天然气勘探领域,明确今后勘探方向。歧口凹陷的烷烃类天然气包括生物气、生物—热成因混合气和热成因气3个大类,热成因气是凹陷的主力天然气类型,其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95%以上。热成因气按母质类型又划分为陆相油型气和煤成气,油型气按成熟度分为低熟气、成熟气和高熟气,主要来自第三系湖相泥岩;埕海潜山天然气属于高熟煤成气,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今后,歧口凹陷天然气勘探应坚持以中深层为主要层段,以潜山和深层碎屑岩为主要勘探领域,同时加强煤成气资源潜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天然气 成因类型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原文传递
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原油裂解型气藏成藏史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岩 钟宁宁 +3 位作者 陈践发 田永晶 齐雯 唐友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19-1827,共9页
采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固体沥青有机岩石学与^13C—NMR(CP/MAS)谱分析,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普光地区油气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根据固体沥青包裹体特征、储层固体沥青双反射和高芳碳率特征,证实了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固... 采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固体沥青有机岩石学与^13C—NMR(CP/MAS)谱分析,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普光地区油气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根据固体沥青包裹体特征、储层固体沥青双反射和高芳碳率特征,证实了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的为高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形成的焦沥青,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成因.通过单井热史、生烃史的盆地模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及构造演化历史分析,本人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藏经历了三期的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油气充注发生于185~180Ma的早侏罗世中晚期,主要是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大量生烃,对应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在80~110℃,代表了燕山早期阶段初始油藏的形成过程:第二期油气充注在165~138Ma,代表了燕山中期快速沉降阶段二叠系烃源岩大量生油阶段的油气充注过程,对应充注温度在120—155℃;第三期油气充注发生在110-65Ma,主要代表了储层原油裂解生气过程,对应充注温度160—210℃.喜马拉雅期的调整改造造就了现今气田的分布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注期次 原油裂解生气 流体包裹体 固体沥青 长兴-飞仙关组 川东北
原文传递
歧口凹陷火成岩岩相与储集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绍辉 王振升 +5 位作者 刘玉梅 周育文 李玖勇 张莉华 马玉荣 董洪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2-577,共6页
对歧口凹陷火山口相、爆发相、溢流相、浅成侵入相、次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及火山沉积相等多种火成岩岩相的测井、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不同岩相火成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岩相是... 对歧口凹陷火山口相、爆发相、溢流相、浅成侵入相、次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及火山沉积相等多种火成岩岩相的测井、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不同岩相火成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岩相是影响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随火成岩相带不同,其储集物性也不相同。其中,溢流相、爆发相含有大量的气孔、砾间孔缝,储集性能好,而次火山岩相、溢流相中部的致密带与侵入岩相似,原生孔缝不发育,储集性能较差;一些外部作用因素也会对火成岩的储集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火成岩岩相 储集空间特征 地震反射特征 储集性能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