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85
1
作者 吕延防 王伟 +5 位作者 胡欣蕾 付广 史集建 王超 刘哲 姜文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0-316,共7页
基于断层封闭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考虑断层承压时间的情况下对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进行改进,建立了考虑时间因素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地质与数学模型。采用给定步长、逐渐逼近的算法,确定围岩地层岩石具有与靶... 基于断层封闭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考虑断层承压时间的情况下对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进行改进,建立了考虑时间因素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地质与数学模型。采用给定步长、逐渐逼近的算法,确定围岩地层岩石具有与靶点断层岩相同泥质含量和成岩程度的埋深,再根据研究区所建立的岩石泥质含量和埋藏深度乘积与排替压力的关系,定量计算出靶点断层岩的排替压力,用目的盘储集层排替压力与之比较,定量评价断层的封闭与否及封闭能力的大小。通过歧口凹陷板桥断层圈闭油气藏的实际资料的验证,以及与断层岩的泥质含量(SGR)法和未考虑承压时间的断-储排替压力差评价断层封闭性方法的比较,证实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断层岩 侧向封闭性 封闭性定量评价 排替压力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斜坡区重力流沉积与致密油勘探 被引量:64
2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7 位作者 韩文中 陈长伟 袁选俊 林常梅 柳飒 韩国猛 张伟 姜文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在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样品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关的致密油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有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经典的浊流沉积。含泥砾块状砂... 在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样品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关的致密油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有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经典的浊流沉积。含泥砾块状砂岩多为砂质碎屑流成因,泥质碎屑流沉积为含有较多砂质团块的泥岩或粉砂质泥岩,正递变层理是识别传统浊积岩的重要标志。受多物源供给、地形坡-折、不同触发机制、湖平面升降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斜坡区中低部位—主凹区形成多级远岸水下扇扇体,可识别水下主水道、水下分流水道、水道侧缘、水道间泥及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多期多级重力流沉积造成湖盆区"富泥又富砂",平面上优质烃源岩、致密储集层大面积分布,纵向上源、储紧邻,形成多套"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为湖盆深水区致密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勘探实践表明,砂质碎屑流水下分流水道与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微相为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型致密油勘探的两个主要沉积类型,是歧口凹陷斜坡区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致密油 沙一段 斜坡区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56
3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8 位作者 王文革 韩文中 肖敦清 刘海涛 陈长伟 张伟 袁选俊 卢异 柳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8,共13页
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寻找相对优质的储集层段,对歧口凹陷中深层开展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构造背景、物源、沉积体系、储集性能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具有多凹多坡... 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寻找相对优质的储集层段,对歧口凹陷中深层开展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构造背景、物源、沉积体系、储集性能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具有多凹多坡的地质特点,各类斜坡区占全凹陷面积70%以上;来自盆内外物源的多个大型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重力流砂带与多类斜坡区匹配,为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油气有效储集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深层碎屑岩埋深一般大于2 500 m,主要为岩屑长石类砂岩,以次生孔-缝储集空间为主。歧口凹陷中深层碎屑岩整体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该阶段跨越深度范围较大,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可以通过数学地质的方法识别出9项,虽其总体物性较差、孔隙结构复杂,但较高的沉降速率、中等地温场、高流体压力、高长石含量、较高溶蚀率、早期烃类充注等有利因素促使中深层碎屑岩发育纵向延伸上千米的3~4个异常高孔隙带,均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区 中深层碎屑岩 油气储集层 成岩演化 古近系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突破与实践——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43
4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2 位作者 赵敏 王文革 官全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9-600,共12页
大港油田历经50余年勘探开发,面临着常规油气藏储量发现越来越少、产量递减快等突出问题。对此,大港油田公司瞄准资源潜力较大生油层系,强化理念、理论、技术和管理创新,破解突出问题,开辟了新的增储上产战场。以理念创新破解观念禁区,... 大港油田历经50余年勘探开发,面临着常规油气藏储量发现越来越少、产量递减快等突出问题。对此,大港油田公司瞄准资源潜力较大生油层系,强化理念、理论、技术和管理创新,破解突出问题,开辟了新的增储上产战场。以理念创新破解观念禁区,提出源内成藏新认识,进军沧东凹陷陆相页岩油;以理论创新破解认识雾区,创新形成“优势组构相—滞留烃超越效应”富集理论,明确了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以技术创新破解勘探盲区,打造甜点体识别评价技术、水平井钻井提速、密切割体积压裂增产措施等技术,页岩油水平井实现了高产稳产;以管理创新破解成本雷区,效益倒逼、创新机制,综合成本大幅下降。沧东凹陷孔二段陆相页岩油实现工业化开发,引领页岩油业务发展,为中国页岩油革命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富集理论 工业化开发 孔二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区大型斜向变换带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2 位作者 任建业 肖敦清 蒲秀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依据断层产状、断裂组合和盆地构造样式分析结果,在黄骅坳陷中区识别了一个大型斜向变换带。该变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沿走向表现为不同幅度的同沉积背斜,延伸距离达70km。变换带由两组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叠覆形成,其东西两侧分属两个伸... 依据断层产状、断裂组合和盆地构造样式分析结果,在黄骅坳陷中区识别了一个大型斜向变换带。该变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沿走向表现为不同幅度的同沉积背斜,延伸距离达70km。变换带由两组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叠覆形成,其东西两侧分属两个伸展构造体系。以西呈半地堑构造样式,以东则呈地堑构造样式。变换带的位置与黄骅—聊城—兰考大型走滑断裂带北延段一致,并发育有典型的花状构造,表明基底结构的差异以及深部走滑断裂长期活动是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斜向变换带古近系储集砂体丰富,并发育有上超尖灭和断背斜两种有利圈闭类型,是研究区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古近纪 斜向变换带 走滑断裂带 伸展构造体系 圈闭类型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发现——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40
6
作者 蒲秀刚 时战楠 +3 位作者 韩文中 彭雪梅 张伟 祝必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8,共13页
传统观点认为,湖盆半深湖-深湖区主要以高黏土、低陆源碎屑的相对均质泥页岩类烃源岩为主,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近年来中外页岩油气的勘探发现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传统认识。为探究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以G108... 传统观点认为,湖盆半深湖-深湖区主要以高黏土、低陆源碎屑的相对均质泥页岩类烃源岩为主,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近年来中外页岩油气的勘探发现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传统认识。为探究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以G108-8,GD14及GD12三口井635 m岩心8 000余块次分析化验资料及配套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层系开展了岩性特征、储层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改造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孔二段页岩层系矿物组分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按照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可划分为长英质页岩、灰云岩及混合质页岩等3大类、7小类;页岩层系不仅具有生油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发育有机质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类型的孔缝系统,且具有良好的工程可改造性;有机质的丰度、热演化成熟度等对页岩层系储层的孔隙发育、含油量、碳酸盐结晶程度等具有明显的影响。页岩层系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岩石类型石油地质特征的差异,灰云岩类应寻找短距离运移烃,而长英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应以寻找自身滞留烃为主,三大岩石类型均可成为页岩油良好储层,但不同岩石类型应采取相适应的工程改造措施,才能最大化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层系 细粒沉积区 页岩油 孔二段 沧东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40
7
作者 方爱民 马建英 +2 位作者 王世刚 赵越 胡健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96-3406,共11页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的构造及沉积格架的演变过程,对塔西南坳陷性质及其演化阶段划分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塔西南-西昆仑这一盆山体系形成和演化中的构造变形和沉积记录。总体来说,根据现有沉积和构造变形资料,中生代之前西昆仑和塔西南坳陷分别处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不同沉积单元;二者之间盆山体系的形成主要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上新世是造盆造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或者说早更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现今的盆-山构造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地区 塔西南坳陷 晚古生代以来 沉积构造演化 LATE Paleozoic west KUNLUN orogen Tarim BASIN BASIN system KUNLUN orogenic belt tectonic movements structural geology sedimentary strata Early Pleistocene 盆山体系 构造变形 Early Cretaceous 塔里木盆地南缘 LATE Jurassic 油气资源评价 深层油气勘探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主要生烃特点 被引量:40
8
作者 于学敏 何咏梅 +3 位作者 姜文亚 刘庆新 梁伯勋 邹磊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黄骅坳陷歧口断陷湖盆沉积岩厚度大,地层分布范围广,由于盆内、盆外物源十分发育,构造活动频繁,使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类型丰富多样,烃源岩除湖相泥岩外,还发育较大范围的油页岩,且在油页岩主要发育期,在一定程度上因受海水影响而具有藻... 黄骅坳陷歧口断陷湖盆沉积岩厚度大,地层分布范围广,由于盆内、盆外物源十分发育,构造活动频繁,使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类型丰富多样,烃源岩除湖相泥岩外,还发育较大范围的油页岩,且在油页岩主要发育期,在一定程度上因受海水影响而具有藻类勃发的条件,在油页岩和钙质页岩中发育一定的颗石藻;针对歧口凹陷烃源岩,以"富烃源岩生烃理论"为指导,对烃源岩进行分级评价,认为歧口凹陷具有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丰富、有机质丰度高、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特点;同时,由于异常超压的发育,烃源岩的成熟门限偏深,有效生油井段长,与一般的烃源岩相比生油下限明显向深部偏移,因而也使得大量生气门限较深,有效生气期作用时间短,具有"持续生油、集中生气"的特点,歧口凹陷的这种生烃热演化特征对中深层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烃源岩 热演化 超压 生油下限 生气门限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高位体系域细粒相区岩性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9
作者 蒲秀刚 韩文中 +5 位作者 周立宏 陈世悦 张伟 时战楠 杨飞 柳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40,共11页
岩性是致密油甜点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资源丰富,为了搞清孔二段细粒相区的岩性发育特征,以数百米系统取心、配套分析化验、测井及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致密油气富集地质理论,开展... 岩性是致密油甜点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资源丰富,为了搞清孔二段细粒相区的岩性发育特征,以数百米系统取心、配套分析化验、测井及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致密油气富集地质理论,开展了孔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一套完整的三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SQEk21—SQEk24)。高位体系域SQEk21细粒相区岩矿组成具有成分复杂、优势矿物不发育、泥级长英质碎屑以及方沸石等脆性矿物普遍存在的特点,主要发育了泥页岩、白云岩、砂岩及混合沉积岩四大岩石类型,其中混合沉积岩最为发育,致密砂岩与白云岩是主要的致密储层。这些认识打破了以往对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相区发育泥页岩烃源岩而不发育储层的旧有认识,有效拓宽了沧东凹陷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细粒沉积 白云岩 孔二段 沧东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板桥凹陷断裂陡坡带沙一段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黄传炎 王华 +4 位作者 肖敦清 王家豪 廖远涛 白云风 岳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6-391,共6页
板桥凹陷为一单断式箕状断陷,在凹陷的西北侧断裂陡坡带发育,本文以该区断裂陡坡带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断裂陡坡带以下高位扇三角洲前缘没有低位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的规模大,... 板桥凹陷为一单断式箕状断陷,在凹陷的西北侧断裂陡坡带发育,本文以该区断裂陡坡带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断裂陡坡带以下高位扇三角洲前缘没有低位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的规模大,且低位时期下切谷和河流沉积较发育;陡坡带控制着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砂体顺着断裂带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平行;断裂陡坡带还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发育部位,砂体、优质烃源岩和控盆断层组合,形成了多种油藏样式。本文总结了该区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油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陡坡带 沉积体系 油藏模式 沙一段 板桥凹陷
下载PDF
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史集建 李丽丽 +2 位作者 付广 吕延防 姜文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62-170,共9页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综合前人对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在考虑了压实成岩压力对断层岩排替压力形成演化影响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时间同围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比值对其排替压力形成演化的影响,改进了盖层...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综合前人对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在考虑了压实成岩压力对断层岩排替压力形成演化影响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时间同围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比值对其排替压力形成演化的影响,改进了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选取歧口凹陷板6井区内板桥断层为实例,对沿板桥断层13条测线处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内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和相应下伏储层排替压力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到各条测线处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均大于相应储层的排替压力,并通过两者之间排替压力差预测了各条测线处能够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最后综合圈闭顶面构造幅度因素界定了板6井圈闭内理论含油气范围。其与目前油气藏提交的储量面积基本吻合,证实了建立的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盖层 封闭性 断层岩 压力 压实成岩时间
下载PDF
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物源体系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黄传炎 王华 +3 位作者 周立宏 任培罡 刘军 白云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5-984,共10页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湖泊范围广、沉积厚度大,而勘探程度低,是大港油田未来勘探的重要突破区,精细刻画北塘凹陷沙三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构造格架及...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湖泊范围广、沉积厚度大,而勘探程度低,是大港油田未来勘探的重要突破区,精细刻画北塘凹陷沙三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构造格架及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划分物源区块,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勾绘物源在盆内进积方向,利用砂体等厚图和砂地比等值线图精细描绘物源分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北塘凹陷沙三段古物源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北塘凹陷物源来自北部燕山褶皱带和西部沧县隆起,具体分为西部的沧县物源、西北角的汉沽物源、北部的大神堂物源和东北角的涧南物源.在物源体系和构造组合特征的控制下,沙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沉积体系 沉积作用 北塘凹陷 沙三段.
原文传递
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大港油田枣南断块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30
13
作者 印森林 陈恭洋 +3 位作者 戴春明 吴胜和 芦凤明 冯文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模式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其内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分流水道不同的沉积物卸载方式控制,河口坝内部夹层具有侧...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模式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其内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分流水道不同的沉积物卸载方式控制,河口坝内部夹层具有侧向叠置状及上拱状两种分布样式。侧向叠置状夹层样式在垂直物源方向呈一定倾角的侧向叠置状;上拱状夹层样式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呈多层隆升状。其中不同夹层分布样式的规模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样式夹层剩余油富集方式存在差异。平行物源方向上,剩余油往往富集在夹层控制的注采不对应的前积体(增生体)内部,且其前端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垂直物源方向上,对侧向叠置状夹层样式来说,剩余油大量富集在坝主体内部夹层隔挡的侧积体内;对上拱样式来说,剩余油受水驱控制大量富集在拱状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河口坝 夹层 剩余油 枣南断块
下载PDF
基于砂砾质辫状河沉积露头隔夹层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印森林 吴胜和 +2 位作者 陈恭洋 白凯 曾建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6,共8页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出露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黑油山沟35剖面为例,利用岩相组合和层次界面分析方法,结合沉积学理论,探讨了砂砾质辫状河岩石相组合、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级次,进而研究砂砾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的成因、级次...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出露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黑油山沟35剖面为例,利用岩相组合和层次界面分析方法,结合沉积学理论,探讨了砂砾质辫状河岩石相组合、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级次,进而研究砂砾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的成因、级次、形态、规模及其控制下的渗流地质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可以识别8种典型岩相,8个5级储集体构型单元以及2个3级储集体构型单元。泥质隔夹层主要分为细粒沉积和泥砾型两种类型,泥砾型隔夹层主要发育在河道底部泥砾岩沉积,由河道侵蚀河岸或河底的泥岩快速堆积而成,主要分布在5级或3级界面之上,向河道两侧边缘减薄尖灭。同时,内部不同级次的泥质隔夹层控制了储层非均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质辫状河 露头 隔夹层 克拉玛依组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层序地层格架中优质烃源岩分布与控制因素——以歧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29
15
作者 姜文亚 柳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8,共8页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歧口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成烃环境研究,探讨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歧口凹陷古近系可以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不同层序地层中均发育多套有效烃源岩,但烃源岩非均...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歧口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成烃环境研究,探讨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歧口凹陷古近系可以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不同层序地层中均发育多套有效烃源岩,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根据古环境、古生态、古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性将不同层序划分为6种沉积有机相类型,其中近源—咸化湖—强还原—植源藻源相优质烃源岩最为发育。纵向上,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断陷湖盆稳定湖泛期,尤其是SQEs32上部—SQEs31、SQEs1下上部—SQEs1中;横向上受物源条件和水体环境的控制,优质烃源岩在歧口凹陷南部较为发育;沉积环境和成烃环境共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空间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烃环境 层序地层 古近系 歧口凹陷
下载PDF
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湖盆咸化成因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陈世悦 王玲 +2 位作者 李聪 蒲秀刚 孙廷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7,共8页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简称沙一下亚段)在整体湖扩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套薄层白云岩发育于暗色泥岩的特殊岩性段,显示出较强的咸化湖盆环境。对研究区内不同岩性样品进行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主要为盐度较大的...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简称沙一下亚段)在整体湖扩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套薄层白云岩发育于暗色泥岩的特殊岩性段,显示出较强的咸化湖盆环境。对研究区内不同岩性样品进行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主要为盐度较大的咸水环境;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显示该区碳酸盐岩δ13 C偏正异常明显,Z值分布范围为111~168.52;锶稳定同位素分布范围略高于同期海水,远低于同期河、湖水。结合薄片观察中发现的具指相意义的海绿石、胶磷矿,扫描电镜下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盆咸化可能是海侵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沙一下亚段 咸化湖盆 海侵 微量元素 同位素
下载PDF
歧口凹陷斜坡区油气成藏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29
17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2 位作者 肖敦清 蒲秀刚 姜文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9,共9页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认识,高、中、低斜坡生储盖组合配置不同,油气运聚与分布差异明显。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大型斜坡、砂体、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斜坡区具有形成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经勘探实践,在歧口凹陷埕北、歧北和板桥三个斜坡区均获重大发现,并实现了规模增储,证实了斜坡区是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主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区 岩性油气藏 油气成藏 高油低气 古近系 歧口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湖相页岩油甜点评价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韩文中 赵贤正 +6 位作者 金凤鸣 蒲秀刚 陈世悦 牟连刚 张伟 时战楠 汪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CT扫描、核磁共振及试油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宏观及微观的组分、沉积结构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页岩油水平井最佳甜点箱体。根据优势岩石类型、韵... 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CT扫描、核磁共振及试油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宏观及微观的组分、沉积结构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页岩油水平井最佳甜点箱体。根据优势岩石类型、韵律结构及测井曲线特征,建立了薄层状灰云质页岩、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和层状灰云质页岩4类页岩岩相,将孔二段一亚段划分为(PS1—PS4)4个准层序。PS1页岩孔隙度大于6%,黏土含量小于20%,S1值小于4 mg/g;PS2页岩纹层结构发育,大孔径孔喉、连通性较好、有机碳及可动烃含量高,S1值大于4 mg/g、TOC值为2%~6%、黏土含量小于20%、孔隙度大于4%;PS3页岩S1值大于6 mg/g,黏土含量为20%~30%,孔隙度小于4%;PS4页岩TOC值偏低、含油性相对较差。建立了游离烃含量(S1)、页岩韵律结构、黏土含量、TOC及孔隙度等5参数的页岩油评价分类标准,以及5参数赋权重甜点层定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数EI。综合分析分析认为PS2最优,是页岩油地质-工程双甜点,其次是PS3和PS1,前者侧重于页岩油地质甜点而后者则偏于工程甜点,最后为PS4。优选PS2和PS3两套页岩油甜点钻探,多口直井和水平井获得高产,其中1701H井稳产623 d、累产超万吨,展示孔二段页岩油良好的勘探前景。图9表5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韵律结构 赋权重定量评价 页岩油甜点 页岩油评价标准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古近系 孔二段
下载PDF
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及应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周新茂 高兴军 +4 位作者 田昌炳 王兴明 陈建阳 郝明强 周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1-426,共6页
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实质上是对侧积泥岩产状及侧积体规模的定量计算。在建立侧积泥岩单井识别标准的基础上,采用了3种方法进行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一是地层倾角测井法,直接获取侧积泥岩产状;二是开发对子井方法,通过应... 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实质上是对侧积泥岩产状及侧积体规模的定量计算。在建立侧积泥岩单井识别标准的基础上,采用了3种方法进行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一是地层倾角测井法,直接获取侧积泥岩产状;二是开发对子井方法,通过应用小层顶拉平技术、角度转换等方法计算获得侧积泥岩真倾角,进而求得侧积体规模;三是水平井方法,主要利用GR曲线对地层中泥质含量的敏感性,识别水平井钻遇泥岩夹层的厚度,结合井筒直径、井斜角、地层倾角等参数,建立计算公式求得侧积泥岩的产状,获取侧积体的规模。根据求取的产状、规模数据,完成点坝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通过分析侧积泥岩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预测出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并提出相应的挖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坝构型要素 侧积泥岩产状 侧积体规模 对子井 水平井 剩余油
原文传递
一种预测底水油藏水锥动态及见水时间的新方法 被引量:27
20
作者 熊小伟 李云鹏 +1 位作者 张静蕾 王胤渊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21-223,227,共4页
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的锥进,准确预测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延长油井的无水采油期,提高油井的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文中基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对底水油藏双重不完善井的水锥突破时间... 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的锥进,准确预测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延长油井的无水采油期,提高油井的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文中基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对底水油藏双重不完善井的水锥突破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底水油藏油井水锥突破时间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油水流度比,原始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等影响因素,并与其他底水油藏见水时间的公式进行了对比。实例分析表明,新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公式的预测值较准确,并且与李传亮公式的结果较为接近,为预测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锥进 油井见水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