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异常低压体系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安文 孟元林 +4 位作者 孙洪斌 单俊峰 刘远奇 许丞 赵紫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50-3157,共8页
首次在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南段沙河街组致密砂岩中发现异常低压。为研究异常低压体系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应用1 092口井的试油实测地层压力资料,分析异常低压体系在纵、横2个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向上,异常低压主要分... 首次在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南段沙河街组致密砂岩中发现异常低压。为研究异常低压体系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应用1 092口井的试油实测地层压力资料,分析异常低压体系在纵、横2个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向上,异常低压主要分布在沙三段,且其顶界埋深与基底埋深呈正相关;平面上,压力系数自北西向南东均呈现出"高—低—高"的趋势,异常低压主要分布在洼陷带,其原因是洼陷带发育厚层超压泥岩可以有效地保存砂岩中的异常低压。研究区异常低压体系的形成还与地层抬升剥蚀、水冷减压和轻烃扩散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低压 致密砂岩 非常规油气 西部凹陷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7
2
作者 王香文 刘红 +1 位作者 滕彬彬 王连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0-735,共6页
以厄瓜多尔南部H-N油田M1层薄储层为例,阐述了研究区M1层储层预测难点和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经过储层和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论证了储层预测条件,确定了运用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储层... 以厄瓜多尔南部H-N油田M1层薄储层为例,阐述了研究区M1层储层预测难点和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经过储层和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论证了储层预测条件,确定了运用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来解决该区储层薄(1~25 ft)、横向变化大、隐蔽性强的薄储层的识别;通过以地震、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不同数据体间砂体进行对比分析,精细解释出该区砂体分布;经过无井、盲井和新钻井校验,实现了薄层的高精度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垂向分辨率达到5 ft)。该预测结果经过在H-N油田的实际应用和新钻井钻探证实,砂层钻遇率为100%,钻探符合率达82%,实现了该区新井产能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储层 地质统计学反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孟元林 刘文慧 +8 位作者 孟凡晋 梁伯勋 王建伟 潘雪梅 田伟志 王维安 丁桂霞 周振东 肖丽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了解松辽盆地低孔低渗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ⅲ),其... 为了解松辽盆地低孔低渗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ⅲ),其深度分布范围分别为600~2350m、2500~3500m、3600~4400,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12%~35%,6%~28%,5%~20%。第ⅰ高孔带主要发育在中浅层,主要由Ⅰ、Ⅱ型干酪根形成的有机酸溶蚀砂岩储集层形成;第ⅱ、ⅲ异常高孔带发育在深层,主要由Ⅲ型干酪根产生的大量有机酸溶蚀砂砾岩储集层和火山岩储集层形成,大气水淋滤作用也有一定贡献。此外,裂缝和岩相对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孔带 有机酸 裂缝 砂砾岩 火山岩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高密度水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富华 王瑞和 +4 位作者 刘江华 王力 李军 车连发 宿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6-310,共5页
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属于较稠的胶体-悬浮体分散体系,固相含量大,固相颗粒分散程度高,自由水量少,在深井高温高压条件下流变性容易失控。以室内研制的抗高温高密度淡水基和盐水基钻井液为基础,采用Fann50SL高温高压流变仪对钻井液在不同温... 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属于较稠的胶体-悬浮体分散体系,固相含量大,固相颗粒分散程度高,自由水量少,在深井高温高压条件下流变性容易失控。以室内研制的抗高温高密度淡水基和盐水基钻井液为基础,采用Fann50SL高温高压流变仪对钻井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温度升高,淡水基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和塑性黏度都出现降低趋势;而盐水基钻井液的塑性黏度在150℃达到最低值,然后升高,表观黏度呈降低趋势。利用测试数据,运用宾汉、幂律、卡森和赫-巴4种流变模式进行线性拟合发现,无论是淡水基还是盐水基钻井液,赫-巴模式最佳,幂律模式最差。建立了预测淡水基钻井液表观黏度与温度、压力关系的数学模型,实测数据验证表明,该模型可以应用于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水基钻井液 高温高压 流变性 线性拟合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大庆致密油藏水平井重复压裂及裂缝参数优化模拟 被引量:25
5
作者 任佳伟 王贤君 +1 位作者 张先敏 王维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8-642,共5页
大庆致密油藏部分水平井压裂投产后产能递减严重,初次增产措施失效,油藏整体采出程度低。为寻求低产水平井有效增产方法,开展了重复压裂技术综合研究。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重复压裂产能预测模型及水平井压裂裂缝应力场计算模型,... 大庆致密油藏部分水平井压裂投产后产能递减严重,初次增产措施失效,油藏整体采出程度低。为寻求低产水平井有效增产方法,开展了重复压裂技术综合研究。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重复压裂产能预测模型及水平井压裂裂缝应力场计算模型,分析了目标井重复压裂的增产潜力,明确了重复压裂改造的有利区域,优选了重复压裂最佳改造方式,进而确定了最佳改造方式下的最优裂缝参数组合。模拟结果表明:重复压裂措施可有效扩大储层改造体积和补充地层能量,显著提高单井产量;老缝增能、新缝压裂是大庆致密油藏重复压裂最佳改造方式,裂缝补压簇数及裂缝导流能力对大庆致密油重复压裂影响效果显著,裂缝半长对产油水平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重复压裂 水平井 改造方式 增产潜力
下载PDF
根据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岩石力学参数的方法 被引量:25
6
作者 贺顺义 师永民 +2 位作者 谢楠 张志翔 李翠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2-664,共3页
在对不同年代、不同系列测井响应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特征与岩石力学特征本质上的相关性,经过误差校正,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技术,找到一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岩石力学参数的有效方法,建立研究区内岩石力学模... 在对不同年代、不同系列测井响应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特征与岩石力学特征本质上的相关性,经过误差校正,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技术,找到一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岩石力学参数的有效方法,建立研究区内岩石力学模型,为油田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参数 常规测井 压裂 多元回归 多极声波测井 储集层建模
下载PDF
水力压裂支撑剂性能对导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梁天成 才博 +3 位作者 蒙传幼 朱兴旺 刘云志 陈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3-407,共5页
为了研究支撑剂的基本性能与导流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大量不同种类和规格的支撑剂室内评价测试数据进行了支撑剂性能和短期导流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平均直径、闭合应力以及破碎率。2)平均直径与导... 为了研究支撑剂的基本性能与导流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大量不同种类和规格的支撑剂室内评价测试数据进行了支撑剂性能和短期导流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平均直径、闭合应力以及破碎率。2)平均直径与导流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支撑剂粒径越大,其导流能力越大;可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方法拟合不同闭合应力条件下平均直径与导流能力的关系。3)石英砂的破碎率与导流能力成反比,破碎率高会导致导流能力降低,支撑剂破碎产生的细小颗粒能堵塞孔隙和通道。4)铺置浓度越大,导流能力越大,导流能力与铺置浓度呈倍数关系。由于低铺置浓度条件下的破碎率高于高铺置浓度,导致低铺置浓度下渗透率小于高铺置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 平均直径 闭合应力 破碎率 导流能力
下载PDF
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J37-26-P14井钻井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健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为了提高稠油热采及小规模砂体的开发效果,大庆油田设计施工了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J37-26-P14井。该井完钻井深629.62m,造斜率20°/m,曲率半径仅为3.30m,造斜段水平位移为2.90m,总水平位移为22.70m,水平段长19.58m。该井施工中存在... 为了提高稠油热采及小规模砂体的开发效果,大庆油田设计施工了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J37-26-P14井。该井完钻井深629.62m,造斜率20°/m,曲率半径仅为3.30m,造斜段水平位移为2.90m,总水平位移为22.70m,水平段长19.58m。该井施工中存在剖面设计紧凑、地层可钻性差、侧钻难度大、井眼曲率大造成钻具摩阻大等技术难点,在对超短半径的井身结构及井眼轨迹剖面进行优化设计和主要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该井顺利完钻。该井的顺利完成,为其他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积累了宝贵经验。详细介绍了该井的设计与施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 水平井 钻井设计 井身结构J37-26-P14井
下载PDF
码头庄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文超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以码头庄油田庄2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 以码头庄油田庄2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大差异。在各沉积微相中,滨浅湖砂坝呈较弱非均质性;水下分流间湾呈强非均质性;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呈中等偏较弱非均质性;前缘席状砂呈强非均质性。各小层层间非均质性呈中等—较强程度。平面上,非均质综合指数等值线主要呈北东、北西向展布,总体呈中等平面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长期注水开发等因素影响了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呈弱非均质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算法 非均质综合指数 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码头庄油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孟元林 王建伟 +6 位作者 吴河勇 王成 李亚光 张安达 修洪文 姜文亚 郭日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射线衍射、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铸体薄片鉴定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结果表明,该盆地中浅层碎屑... 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射线衍射、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铸体薄片鉴定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结果表明,该盆地中浅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1亚期、中成岩A2亚期和中成岩B期两个阶段五个(亚)期;只有泉三、四段底部地层进入中成岩B期,整个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并不太强;成岩作用具有从西到东逐渐增强的趋势。中浅层的储层以原生孔隙为主,随埋深增大和成岩作用增强,次生孔隙所占的比例增加,中成岩阶段A期可占总孔隙的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岩作用 机械压实 浊沸石 同位素 次生孔隙 中浅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复合体积压裂技术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蔡萌 唐鹏飞 +4 位作者 魏旭 刘宇 张浩 张宝岩 耿丹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6-164,共9页
为提高古龙页岩油增产改造效果,通过开展古龙页岩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实验,明确岩石力学参数对古龙页岩裂缝扩展的影响,优化页岩油储层射孔方式、簇间距、支撑剂粒径组合及类型、压裂施工控制工艺,改进古龙页岩油复合体积压裂技术。结果表... 为提高古龙页岩油增产改造效果,通过开展古龙页岩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实验,明确岩石力学参数对古龙页岩裂缝扩展的影响,优化页岩油储层射孔方式、簇间距、支撑剂粒径组合及类型、压裂施工控制工艺,改进古龙页岩油复合体积压裂技术。结果表明:古龙页岩岩石垂直页理方向上平均弹性模量为6.46 GPa,小于平行页理方向的平均弹性模量;页岩岩石表现脆性特征,抗拉强度及断裂韧性实验验证了页岩沿页理方向形成的裂缝更易扩展延伸;单段7簇35孔射孔方式能够保证人工裂缝的密集程度、增加裂缝网络长度,提高页岩储层体积改造效果;簇间距为7 m时,裂缝缝高有一定提升,容易形成复杂缝网;以70/140目、40/70目与30/50目粒径按照6∶3∶1的比例组合的支撑剂能有效支撑裂缝网络,为油气渗流建立通道。研究成果对实现古龙页岩油效益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增产改造 岩石力学 裂缝扩展 体积压裂 射孔方式 支撑剂组合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密切割压裂改造参数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任佳伟 张先敏 +1 位作者 王贤君 王维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864,共6页
致密砂岩油藏压裂水平井存在产能递减严重、整体采出程度低等问题。为提高压裂增产效果,文中从研究裂缝扩展规律及扩展形态入手,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建立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明确了天然裂缝发育及小水平应力差是形成复杂缝网的必要条件,阐... 致密砂岩油藏压裂水平井存在产能递减严重、整体采出程度低等问题。为提高压裂增产效果,文中从研究裂缝扩展规律及扩展形态入手,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建立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明确了天然裂缝发育及小水平应力差是形成复杂缝网的必要条件,阐述了密切割压裂改造技术在目标油藏的适用性。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保持压裂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对比不同裂缝参数组合方案的产油能力。结果表明,“密切割+中低导流能力”的压裂设计方式,可有效提高单井产量。密切割压裂矿场试验表明,水平井压后初期日产油量为11.09 t,投产4 a后日产油量稳定在4.04 t,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研究成果对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 裂缝扩展形态 密切割压裂 导流能力
下载PDF
超压对碎屑岩机械压实作用的抑制与孔隙度预测 被引量:17
13
作者 肖丽华 高煜婷 +5 位作者 田伟志 姜文亚 王又春 郭日鑫 赵小庆 梁宏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6,共7页
为了研究超压对碎屑岩储层机械压实作用的抑制作用和预测超压背景下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本文根据压力平衡原理,推导了地层超压与有效埋深的关系方程,并在综合考虑超压、溶蚀和胶结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超压背景下储层孔隙度的预测模型。... 为了研究超压对碎屑岩储层机械压实作用的抑制作用和预测超压背景下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本文根据压力平衡原理,推导了地层超压与有效埋深的关系方程,并在综合考虑超压、溶蚀和胶结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超压背景下储层孔隙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盆地中地层的密度越小,超压对碎屑岩储层机械压实的抑制效果越明显。三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的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应用本文建立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所预测储层孔隙度的误差均低于Gluyas和Cade方程,而且孔隙度预测的误差随地层时代的变老而增大。在储层胶结物小于10%的条件下,新生代超压盆地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的预测误差小于2%,而中生代超压盆地储层孔隙度的预测误差大于5%。本文建立的超压背景下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仅适用于时代较新超压盆地的孔隙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成岩作用 机械压实 孔隙度预测 Gluyas和Cade方程
下载PDF
大尺寸致密砂岩露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唐鹏飞 刘宇 +4 位作者 齐士龙 邓大伟 李存荣 郭天魁 唐宋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7-402,共6页
针对沙河子组致密砂岩露头,首次系统开展了50 cm×50 cm×50 cm及以上尺寸岩样的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在进一步弱化边界效应的前提下,探究了天然裂缝、地应力条件、暂堵工艺等因素对裂缝扩展的影响机制,创新了试件压后... 针对沙河子组致密砂岩露头,首次系统开展了50 cm×50 cm×50 cm及以上尺寸岩样的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在进一步弱化边界效应的前提下,探究了天然裂缝、地应力条件、暂堵工艺等因素对裂缝扩展的影响机制,创新了试件压后裂缝三维形态构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含天然裂缝岩样,当水平地应力差在9 MPa以下时,天然裂缝产状为压后裂缝形态的关键影响因素,当水平地应力差在12 MPa以上时,天然裂缝产状影响弱化,易形成单一裂缝;无天然裂缝岩样,常规压裂均为单一裂缝,高黏压裂液压后裂缝面相对平直;暂堵后,采用高黏压裂液压裂,易在原裂缝两翼均形成封堵,产生新缝;水平地应力差越大,暂堵压裂新裂缝转向半径越小,距离原裂缝位置越近,改造效果越差。研究结果为致密砂岩现场压裂方案设计提供了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地应力差 物模实验 裂缝扩展 暂堵压裂
下载PDF
DQ-LWD随钻测井仪器的可靠性设计 被引量:16
15
作者 高玉堂 包璨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6年第4期45-48,共4页
随钻测井仪器在井下高温、剧烈震动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发生失效,较高的故障率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可靠性能。通过对DQ-LWD随钻测井仪器在水平井作业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和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随钻测井仪器在井下高温、剧烈震动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发生失效,较高的故障率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可靠性能。通过对DQ-LWD随钻测井仪器在水平井作业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和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该仪器3类典型故障原因:电子器件故障、电气连接失效、抗振能力不足,进而开展了随钻测井仪器井下失效预防方法的研究。把可靠性设计引入到传统的仪器设计、生产、维修流程中,提出了装配电路板(PCBA)测试、防静电击穿(ESD防护)、电气连接失效预防以及PCBA减振防护等一系列提高可靠性的设计方法。现场施工应用表明,故障率与2013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降,有利于仪器在复杂井况、高温高压深井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随钻测井仪器 可靠性设计 井下失效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物理模型研制及实验评价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晓燕 郭程飞 +1 位作者 杨涛 李华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5-269,284,共6页
为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剂评价物理模型的模拟程度,设计了一种裂缝宽度可调、基质和裂缝流量可分别计量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物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展了弱凝胶、预交联凝胶颗粒以及预交联凝胶颗粒-弱凝胶复合调剖体系对裂缝封堵... 为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剂评价物理模型的模拟程度,设计了一种裂缝宽度可调、基质和裂缝流量可分别计量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物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展了弱凝胶、预交联凝胶颗粒以及预交联凝胶颗粒-弱凝胶复合调剖体系对裂缝封堵能力评价实验以及复合调剖体系提高低渗透裂缝性岩心采收率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体系在裂缝中的封堵能力均随裂缝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裂缝宽度大于0.69 mm后,弱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对裂缝基本不起有效封堵作用;随预交联凝胶颗粒浓度的降低,注入压力显著增加时对应的注入量增加、注入时间延长,最佳注入浓度为1000 mg/L;相同裂缝宽度下,复合调剖体系最高封堵压力值高于弱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且所需预交联凝胶颗粒的量相对较少。当复合调剖体系将裂缝完全封堵后,低渗透裂缝岩心的采收率由5.33%提高至45.58%,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裂缝宽度 弱凝胶 预交联凝胶颗粒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MTA防窜固井技术原理及现场应用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顾军 杨亚馨 +3 位作者 张鹏伟 高玉堂 李延伟 于三跃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泥饼仿地成凝饼(MTA)法防窜固井,是针对MTC固井技术的不足、为更好地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而提出的新技术。该方法是钻开封固段前50~200m,在钻井液中加入0.5%~3.0%的泥饼改性剂并维持该比例至完井,固井时以凝饼形成剂为基础配置3~... 泥饼仿地成凝饼(MTA)法防窜固井,是针对MTC固井技术的不足、为更好地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而提出的新技术。该方法是钻开封固段前50~200m,在钻井液中加入0.5%~3.0%的泥饼改性剂并维持该比例至完井,固井时以凝饼形成剂为基础配置3~4m3前置液,注入该前置液后随之注入水泥浆,不改变油井水泥浆体系,但对钻井液泥饼进行了处理。其整体固化胶结机理是,用凝饼形成剂对泥饼界面进行修饰、处理并使其与泥饼改性剂初步反应生成凝饼胶结物,再逐渐形成致密凝饼。为了验证MTA方法的实际固井效果,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河南油田的23口老区调整井(常规油井16口,稠油井7口)中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固井一、二界面质量合格率100%,其中大庆油田应用井固井质量优质率和合格率分别提高13.01百分点和1.15百分点,胜利油田应用井固井二界面质量合格率提高约30百分点,河南油田应用井平均总井段优质率达到9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二界面防窜固井MTA方法固井质量
下载PDF
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桂全 孙玉学 +1 位作者 李建新 孙良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8,共4页
分析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是评价该类钻井液性能的关键。目前,通常用泡沫半衰期来衡量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分析了影响微泡沫钻井液稳定性的因素,利用发泡体积和出液半衰期等宏观参数优选了发泡剂的类型及加量,配制了微泡沫钻井液,并... 分析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是评价该类钻井液性能的关键。目前,通常用泡沫半衰期来衡量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分析了影响微泡沫钻井液稳定性的因素,利用发泡体积和出液半衰期等宏观参数优选了发泡剂的类型及加量,配制了微泡沫钻井液,并采用近红外分散扫描仪对两种密度的微泡沫钻井液进行了红外扫描测试,结果表明,所配制的微泡沫钻井液是均质的。介绍了微泡沫钻井液在吉林油田海39井的应用情况,与常规水基钻井液对比发现,微泡沫钻井液能够明显提高机械钻速及测井的一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钻井液 稳定性 半衰期 发泡剂 海39井
下载PDF
页岩孔隙结构表征方法新探索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文峰 李玮 +3 位作者 董智煜 闫铁 李悦 李世昌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孔隙结构对页岩储层的储集性能、渗流能力和页岩气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页岩储层评价的核心内容。为全面、直观地展现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空间特征,选取川南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先运用MATLAB自编程序识别扫描电镜(SEM)二值图像... 孔隙结构对页岩储层的储集性能、渗流能力和页岩气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页岩储层评价的核心内容。为全面、直观地展现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空间特征,选取川南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先运用MATLAB自编程序识别扫描电镜(SEM)二值图像的方法,测得不同孔隙面积与相应的面孔率数值,拟合得到了岩样的面孔率函数;再利用积分几何理论建立了面孔率函数与孔隙度函数之间的换算模型,计算得到了岩样的孔隙度与孔径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据此对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岩样的孔径主要为1~50 nm,孔隙度峰值出现在孔径为13 nm处,中孔是孔隙的主体,占总孔隙空间的93.7%。与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果比较,SEM图像观测法所得结果可靠,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页岩储层,也适用于其他致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孔隙 孔隙度 孔隙结构表征 积分几何
下载PDF
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金钢 宋考平 +2 位作者 康少东 杨晶 董秀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2,108,共7页
为了了解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方法,对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喉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 为了了解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方法,对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喉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颗粒去棱角化明显,长石溶蚀严重,同时能够观察到大量溶蚀孔隙,粘土矿物中大量的书架状高岭石被溶蚀,且在粘土矿物表面出现次生石英。白色云雾状垢沉淀充填在孔隙中造成孔喉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隙阻塞,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岩心喉道半径平均值均较水驱岩心下降6.528%,孔隙半径平均值下降3.360%,孔喉比分布范围更大,平均增加12.839%,最终含油饱和度较水驱岩心低,最终含油饱和度系数较小,且强碱损害前、后残余油饱和度和最终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率均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小。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渗透率级差由水驱的5.567增加到5.691,岩心非均质性增强使发生指进和窜流的可能性增大。强碱三元复合驱后的储层孔喉结构变差将极大地影响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实施,也使得薄差层的动用难度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孔喉结构 恒速压汞 扫描电镜 铸体薄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