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美TMS页岩油地质评价及勘探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晓智 陈桂华 +3 位作者 肖钢 祝彦庆 胡晓兰 祝彦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2期77-84,共8页
北美页岩油气的商业开发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能源企业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因此,及时掌握海外页岩油气区块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意义重大。对于资料不够丰富、要求快速评价出勘探有利区的海外页岩油气区块来讲,页岩的资源条件... 北美页岩油气的商业开发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能源企业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因此,及时掌握海外页岩油气区块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意义重大。对于资料不够丰富、要求快速评价出勘探有利区的海外页岩油气区块来讲,页岩的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是最基础的评价内容。对北美X地区TMS(Tuscaloosa Marine Shale)页岩油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分析表明,TMS页岩具有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处于生油高峰阶段、页岩埋深和黏土矿物含量适中、页岩储层顶底板保存条件较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TMS页岩油有利区,其勘探选区可分为5类,Ⅰ类区综合评价系数大于0.75,为极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25个地理区块中,V区块页岩油勘探潜力最大,P1区块页岩油勘探潜力丰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TMS页岩 页岩油 页岩气 地质评价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姚家组一段沉积充填与成藏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晨晨 付秀丽 +1 位作者 张顺 晁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1期35-40,1,共6页
松辽盆地姚家组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属于大型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具有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特征,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成熟烃源岩范围内,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的北部水系大型三角洲复合体对油藏分布具有宏观控制作用;三角洲不同沉积相带控... 松辽盆地姚家组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属于大型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具有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特征,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成熟烃源岩范围内,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的北部水系大型三角洲复合体对油藏分布具有宏观控制作用;三角洲不同沉积相带控制了砂体类型及圈闭类型的分布,因此油藏类型平面上相应呈现分带性,可分为构造油藏带、复合油藏带及岩性油藏带;高成熟烃源岩控制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不整合面对油气成藏具有输导作用,油气藏集中发育在水进体系域储层中,而水退体系域主要发育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姚家组一段 大型湖泊三角洲 油藏分布
下载PDF
码头庄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文超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以码头庄油田庄2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 以码头庄油田庄2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大差异。在各沉积微相中,滨浅湖砂坝呈较弱非均质性;水下分流间湾呈强非均质性;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呈中等偏较弱非均质性;前缘席状砂呈强非均质性。各小层层间非均质性呈中等—较强程度。平面上,非均质综合指数等值线主要呈北东、北西向展布,总体呈中等平面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长期注水开发等因素影响了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呈弱非均质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算法 非均质综合指数 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码头庄油田
下载PDF
基于散度和旋度的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可洋 吴清岭 +2 位作者 杨微 李来林 范兴才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方法是研究混合波场中纯纵波和纯横波波场传播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采用算子分裂来实现,这不但增加了计算量,而且还浪费了大量计算时间。因此提出了基于散度和旋度的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新方法,仅依赖于交... 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方法是研究混合波场中纯纵波和纯横波波场传播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采用算子分裂来实现,这不但增加了计算量,而且还浪费了大量计算时间。因此提出了基于散度和旋度的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新方法,仅依赖于交错网格来计算出散度场(纯纵波)和旋度场(纯横波),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在人工截断边界处采用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PML)。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混合波场中准确地分离出纯纵横波波场,且精度高,边界吸收效果好,计算速度快,计算过程稳定,可用于指导实际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同时指出本文算法对相互耦合的波型(如面波)无法实现准确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交错网格 波场分离 弹性波动方程 散度和旋度
下载PDF
随机介质模型的一种构造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金山 陈可洋 +1 位作者 吴清岭 杨微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为更好地描述真实的地下介质特点,提出了一种局部随机位置或固定位置任意形状截取法并结合多尺度建模技术来共同构造随机介质模型的新方法。从现有的随机建模理论出发,在有效的建模区域内产生或者给定局部扰动位置,以此作为局部扰动分... 为更好地描述真实的地下介质特点,提出了一种局部随机位置或固定位置任意形状截取法并结合多尺度建模技术来共同构造随机介质模型的新方法。从现有的随机建模理论出发,在有效的建模区域内产生或者给定局部扰动位置,以此作为局部扰动分布区的中心点,引入局部扰动半径R和局部随机或给定扰动角度θ两个模型特征量,采用局部位置任意形状截取法并充填各种随机介质,从而构造各种不同的随机介质模型。给出了局部位置任意形状截取法的基本步骤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建模 谱分解 局部扰动半径 局部扰动角度 多尺度 自相关长度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及其影响因素——以大庆油区喇嘛甸油田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彦霞 卢祥国 +4 位作者 王宝江 王磊 曹豹 徐典平 张纪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8,共5页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驱油剂的协同效应,会使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原油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现象也会破坏其协同效应和完整性,揭示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驱油剂的协同效应,会使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原油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现象也会破坏其协同效应和完整性,揭示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油藏工程和分析化学理论为指导,以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途径,并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典型区块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研究对象,开展强碱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置高浓度聚合物段塞后,可以有效扩大波及体积,但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之间无因次等浓距增加,色谱分离现象加剧。大庆油区喇嘛甸油田不同区块油水性质差异对色谱分离现象存在影响,原因在于部分重烷基苯石油磺酸进入油相,影响水相中浓度检测值。强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之间色谱分离程度比较严重,碱与聚合物之间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色谱分离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无因次等浓距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吸水剖面反转现象机理及改善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新霞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1-784,共4页
为解决三元复合驱试验过程中非均质区块吸水剖面反转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通过室内物理实验,对吸水剖面反转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矿场实际,研究应用了控制吸水剖面反转的改善方法。结果表明,油藏非均质性和三元体系中聚合物... 为解决三元复合驱试验过程中非均质区块吸水剖面反转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通过室内物理实验,对吸水剖面反转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矿场实际,研究应用了控制吸水剖面反转的改善方法。结果表明,油藏非均质性和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是影响吸水剖面反转现象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调剖、分层和调整聚合物质量浓度等方法进行改善。对矿场试验区存在吸水剖面反转问题的55口注聚井进行调整,其中38口井得到有效改善,区块日增油28 t,平均含水率下降了3.7百分点,阶段采收率比方案预计提高了0.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吸水剖面反转现象 吸水剖面调整
下载PDF
边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效果数值模拟研究——以吐哈红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彦霞 卢祥国 +3 位作者 王晓燕 曹豹 朱瑞华 张纪英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22-128,共7页
红南油田属于边底水油藏,于1996年投入开发,以衰竭式开发为主.经历长期稳产及加密调整开发后,2008年开始边底水锥进速度加快,含油面积快速收缩,油田产量大幅递减,亟待采取应对技术措施.拟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方法为技术手段... 红南油田属于边底水油藏,于1996年投入开发,以衰竭式开发为主.经历长期稳产及加密调整开发后,2008年开始边底水锥进速度加快,含油面积快速收缩,油田产量大幅递减,亟待采取应对技术措施.拟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方法为技术手段,以正交试验原理安排实验方案,对比了衰竭式、注入井作业(包括空白水驱开发及注入井凝胶调驱后聚驱开发)及注入井-油井联合作业(即注入井-油井共同凝胶调驱后聚驱开发)等不同开发方式对目标井组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水率较高的边底水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好于水驱的开发效果;聚合物凝胶可以很好地控制边底水锥进,增强驱油效果;与水井单独控制边底水锥进措施效果相比较,水井-油井联合作业可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油藏 锥进与突进 抑制措施 控水效果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稠油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测控装置的应用
9
作者 付红雷 张纪英 +1 位作者 李金玉 陈斌 《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3年第6期9-11,共3页
针对稠油注汽锅炉干度检测与运行控制依靠人工操作的现状,提出应用了蒸汽干度自动测控装置,实现蒸汽干度的实时检测与自动控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稠油注汽锅炉系统中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稠油注汽锅炉 蒸汽干度 实时检测 自动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