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化学和流变学原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聂立宏 孙文丽 +1 位作者 管玉荣 鲁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综述。前言讲述了压裂液发展史及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的产生。微观结构原理一节讲述了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各种形态、可形成蠕虫状胶束的各类表面活性剂,尤其是美国Schlumberger公司的ClearFrac压裂液中使用的由芥酸合成的季铵盐... 综述。前言讲述了压裂液发展史及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的产生。微观结构原理一节讲述了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各种形态、可形成蠕虫状胶束的各类表面活性剂,尤其是美国Schlumberger公司的ClearFrac压裂液中使用的由芥酸合成的季铵盐类。稠化原理一节给出了蠕虫状胶束数量C(L)和平均长度L表达式,讨论了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温度、胶束分离能对L的影响,图示了VES压裂液稠化过程。破胶原理一节介绍了烃等油类和亲油物质在蠕虫状胶束内增溶,引起VES压裂液破胶的过程。图3参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 胶束凝胶压裂液 蠕虫状胶束 胶束凝胶形成 不饱和长链烷基季铵盐 综述
下载PDF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乳化作用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哲 卢祥国 +1 位作者 郭琦 王春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7,114,共7页
通过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乳化作用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油接触后,三元复合体系中部分表面活性剂和碱会转移进入到油相中去,但聚合物却难以进入;随油水体积比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和碱在油相中... 通过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乳化作用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油接触后,三元复合体系中部分表面活性剂和碱会转移进入到油相中去,但聚合物却难以进入;随油水体积比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和碱在油相中分配系数增大,但二者作用机理不同;原油组分、乳化、碱和聚合物对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均有影响;与聚驱相比,弱碱三元复合驱的注入压力较高,含水率较低,采出程度的增幅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分配系数 原油组分 物理模拟 乳化作用 采出程度 机理分析
下载PDF
高浓度试验区不同注入方式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春生 崔海清 +1 位作者 徐炳涛 蒋玉卓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5期3714-3718,共5页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寻找剩余油挖潜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聚合物驱油理论体系。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高浓度试验区适应性,优选出最佳段塞组合,为试验区注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开展了(1)相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单...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寻找剩余油挖潜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聚合物驱油理论体系。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高浓度试验区适应性,优选出最佳段塞组合,为试验区注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开展了(1)相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单一段塞驱油效果研究:采用炼化超高分2 500万和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其中炼化超高分2 500万聚合物注入浓度为1 000 mg/L、1 500 mg/L、2 000 mg/L、2 500 mg/L、3 000 mg/L五个浓度点;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注入浓度为800 mg/L、1 100 mg/L、1 400 mg/L、1 700 mg/L、2 000 mg/L五个浓度点,开展水驱后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得出不同阶段采收率、含水率变化规律。确定注聚的调整时机,优选两种聚合物单独驱油最佳注入浓度、聚合物用量以及最终提高采收率效果;(2)相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研究:采用超高分2 500万聚合物,注入浓度分别为2 500 mg/L、2 000 mg/L、1 200mg/L,聚合物总用量2 000 mg/L.PV,通过各段塞大小变化,组合成4套方案,最终后续水驱到含水98%,得出不同流度控制方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评价确定2 500万聚合物不同浓度梯次段塞组合方式及提高采收率效果;(3)不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研究:根据第一个实验的结果确定炼化超高分2 500万和再创700万抗盐聚合物合适浓度,总聚合物用量2 000 mg/L.PV,测定3套方案注入压力、综合含水率、吸液指数及采收率等的变化,评价不同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评价确定两种聚合物不同浓度多段塞组合驱油效果。最后,综合对比三种方案的采出程度、压力和聚合物用量,确定高浓度试验区的最佳注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 炼化超高分 抗盐聚合物 段塞组合 室内实验
下载PDF
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春 孙灵辉 +4 位作者 萧汉敏 王春丽 刘卫东 从苏男 杨晶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4期762-767,共6页
研究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对油田提高注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庆杏南油田7种不同渗透率的油藏天然岩心,设计了6种不同水质的污水(不同浓度及粒径的悬浮固体浓度、不同含油量)室内岩心流动实验,揭示了污水水质对油... 研究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对油田提高注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庆杏南油田7种不同渗透率的油藏天然岩心,设计了6种不同水质的污水(不同浓度及粒径的悬浮固体浓度、不同含油量)室内岩心流动实验,揭示了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水中悬浮物对储层的堵塞类型为贯穿性堵塞、过渡性堵塞和浅部堵塞三种形式,其中贯穿性堵塞起主要作用;堵塞形式主要受水中悬浮物粒径控制;建立了6种回注污水对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影响图版,为油田现场提供了技术指导;针对大庆杏南油田,建议3×10^(-3)、7×10^(-3)、20×10^(-3)、5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3.1水(悬浮固体浓度5 mg/L、粒径3μm、含油量1 mg/L),110×10^(-3)、18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5.2水,250×10^(-3)μm^2储层适合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注污水 堵塞形式 影响图版 界限
下载PDF
不同程度水洗油层聚合物驱适应性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志华 李景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2-355,344,共5页
基于大庆油田杏12-3-检3222井葡Ⅰ3层取心解释资料,选取水驱油效率分别为70~80%、40~50%及10~20%的强、中、弱三种不同水洗程度天然岩心,测定黏度相同(40~45mPa·s)、浓度不同(1.5、1.3、1.1g/L)、名义相对分子质... 基于大庆油田杏12-3-检3222井葡Ⅰ3层取心解释资料,选取水驱油效率分别为70~80%、40~50%及10~20%的强、中、弱三种不同水洗程度天然岩心,测定黏度相同(40~45mPa·s)、浓度不同(1.5、1.3、1.1g/L)、名义相对分子质量M不同(1.7×10^7,2.5×10^7,3.5×10^7)的大庆HPAM聚合物溶液产生的残余阻力系数,均小于20,即均未引起岩心堵塞,考虑流量~压差曲线,排除了M最小的聚合物。在接长至30cm的洗油天然岩心上进行驱油实验,分别注入M、浓度(g/L)、45℃工作黏度(mPa·S)分别为2.5×10^7、2.0、194和3.5×10^7、15、173的聚合物溶液0.54PV,采收率分别比水驱增加4.513%和4.003%。强、中、弱水洗程度的3支30cm岩心并联驱油,分别注入聚合物溶液(M=2.5×10^7,浓度1.3g/L),聚合物凝胶调剖剂(至1/3、1/2岩心长度)+聚合物,注入化学剂总量0.64Pv,采收率分别提高17.06%、21.12%、22.03%,调剖+聚驱使中水洗特别是弱水洗岩心的采出程度明显增大。给出了半径1/3调剖+聚驱的采收率、含水、岩心分流率曲线。M=2.5×10^7的聚合物较能适应大庆不同水洗油层,聚合物驱前深部调剖可提高中等和弱水洗油层的动用程度。图3表5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洗程度 聚合物驱 适应性 残余阻力系数 岩心驱油 深部调剖 采收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深部液流转向能力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金玉宝 卢祥国 +4 位作者 孙哲 周彦霞 孙学法 唐生 王春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4期57-64,共8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深部液流转向能力及其作用机理,针对大庆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以注入压力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聚合物溶液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和驱油效果实验研究及作用机理探讨。结果表明,与等黏度... 为了进一步探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深部液流转向能力及其作用机理,针对大庆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以注入压力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聚合物溶液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和驱油效果实验研究及作用机理探讨。结果表明,与等黏度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替过程中岩心孔隙内产生乳化现象和贾敏效应,注入压力较高,产生附加液流转向效果。与除垢水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较,污水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弱碱Na_2CO_3能与污水中Ca^(2+)和Mg^(2+)反应生成碳酸盐微颗粒,可在孔隙内滞留产生附加液流转向效果,故注入压力较高。对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除化学剂滞留作用形成液流转向效果外,碳酸盐微颗粒滞留作用和油水乳化产生的贾敏效应也是提升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液流转向能力的另外两个因素。与驱油剂洗油效率相比较,其液流转向能力对采收率的贡献率较大。因此,在化学驱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赋予驱油剂充足的液流转向能力。研究表明,驱油剂在非均质油藏高渗透层内滞留和由此引起的注入压力升高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体系 碳酸盐微颗粒 乳化作用 附加转向能力 提高采收率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断层岩成岩程度计算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7
作者 罗佳智 王宇鹏 刘浩宇 《中国锰业》 2019年第2期28-30,34,共4页
为了准确计算断层岩的成岩程度,在考虑了断层岩在上覆地层断面压力作用和成岩作用对断层岩成岩程度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断层填充物自身具有的与围岩相似的成岩程度,改进了断层岩成岩程度的计算方法,在对断层岩成岩程度的求取时考虑了断层... 为了准确计算断层岩的成岩程度,在考虑了断层岩在上覆地层断面压力作用和成岩作用对断层岩成岩程度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断层填充物自身具有的与围岩相似的成岩程度,改进了断层岩成岩程度的计算方法,在对断层岩成岩程度的求取时考虑了断层岩的初始成岩程度,并将其应用在断层侧向古封闭性评价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 断层填充物 侧向古封闭性 初始成岩程度
下载PDF
钻杆旋转影响大斜度井段岩屑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晓峰 闫铁 +2 位作者 崔世铭 唐生 王克林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钻杆旋转对复杂结构井大斜度井段环空岩屑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和钻井液-岩屑两相流动压降的变化规律,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复杂结构井大斜度井段物理模型,应用CFD动网格运动模型模拟钻杆在环空的旋转效果,流动域内采用Realiza... 为了研究钻杆旋转对复杂结构井大斜度井段环空岩屑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和钻井液-岩屑两相流动压降的变化规律,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复杂结构井大斜度井段物理模型,应用CFD动网格运动模型模拟钻杆在环空的旋转效果,流动域内采用Realizable涡黏模型近似求解钻井液-岩屑两相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模拟结果显示,钻杆旋转作用使岩屑沿井眼周向呈非对称状分布,钻杆旋转能够提高钻井液对岩屑沿切向的拖曳程度,显著提高了井眼清洁效果。根据CFD数值模拟结果,应用最小二乘法,结合Buckingham-π定理,建立了岩屑床比面积模型和环空压降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旋转 复杂结构井 岩屑床 井眼清洁 压降
下载PDF
葡南三断块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精度提高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有泉 周志军 +2 位作者 刘志军 向传刚 黄泽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8,115,共4页
由于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不能精确刻画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因此,在分析储层描述精度、相对渗透率曲线选取、动态数据精确性和网格精度等因素对油藏数值模拟精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优化油藏数值模拟启动方法... 由于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不能精确刻画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因此,在分析储层描述精度、相对渗透率曲线选取、动态数据精确性和网格精度等因素对油藏数值模拟精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优化油藏数值模拟启动方法、相对渗透率曲线分阶段赋值和端点值标定、特高含水期网格尺度的处理和注水井分层注水等方法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对比分析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与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发现,分阶段模拟运算的结果更为可靠,且提高了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由于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后,剩余油高度分散,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得到的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分布结果更为准确,更有利于指导油田后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 初始化启动方法 相对渗透率曲线 网格精度 剩余油
下载PDF
双河油田IV5-11层系复合驱油体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同凯 李永环 赵凤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115,共4页
根据双河油田IV5-11层系的油藏特征,利用正交实验法,对聚合物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质量分数进行筛选,得到了由质量浓度为1500mg/L的ZL-Ⅱ、质量分数为0.3%的QY-3组成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及由质量浓度为1500mg/L的ZL-Ⅱ、质量分数... 根据双河油田IV5-11层系的油藏特征,利用正交实验法,对聚合物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质量分数进行筛选,得到了由质量浓度为1500mg/L的ZL-Ⅱ、质量分数为0.3%的QY-3组成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及由质量浓度为1500mg/L的ZL-Ⅱ、质量分数为0.3%的QY-3和1.0%的Na2CO3组成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这2个体系均能与双河模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且粘度适中。利用均质与非均质人造岩心及微观非均质仿真模型,对所选复合驱油体系进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并在模拟油藏具有代表性的3倍渗透率级差条件下,优选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均质条件下,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程度明显高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在非均质条件下,随着非均质性的增强,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前者始终高于后者;对于同一驱油体系,随着非均质性的增强,驱油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渗透率级差为3倍时的采收率最高。综合分析可知,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好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在其注入前后分别注入0.05倍孔隙体积交联聚合物保护段塞的注入方式,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比不加保护段塞时提高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筛选 复合驱油体系 非均质性 提高采收率 注入方式
下载PDF
等孔径射孔器穿孔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东传 金成福 +1 位作者 孙成艳 张伟 《测井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101-104,110,共5页
等孔径射孔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压裂施工中取得较好效果,应用规模逐步扩大,但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对等孔径射孔器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利用孔径相对偏差、孔径相对标准偏差评价等孔径射孔器的孔径一致程度的方法。给... 等孔径射孔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压裂施工中取得较好效果,应用规模逐步扩大,但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对等孔径射孔器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利用孔径相对偏差、孔径相对标准偏差评价等孔径射孔器的孔径一致程度的方法。给出了评价指标,相对标准偏差为6%、孔径差异度为10%,为等孔径射孔器的检验和评价奠定了基础。希望该方法能为形成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提供参考,并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技术 等孔径射孔器 间隙 检验标准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的压力波传播规律 被引量:7
12
作者 乔炜 王厉强 +5 位作者 张志刚 陈文 文静 刘长地 谢军 宋红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197,共2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中压裂井压力波传播规律研究匮乏的现状,以压裂井压力波椭圆等压面传播理论为基础,推导了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平面椭圆径向渗流和椭圆体向心渗流的压力波传播时间与椭圆动边界之间的关系,并与平面平行渗流、平面径向渗流和... 针对低渗透油藏中压裂井压力波传播规律研究匮乏的现状,以压裂井压力波椭圆等压面传播理论为基础,推导了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平面椭圆径向渗流和椭圆体向心渗流的压力波传播时间与椭圆动边界之间的关系,并与平面平行渗流、平面径向渗流和球面向心渗流的压力波传播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椭圆体向心渗流方式下的压力波传播速度最快,其次分别为球面向心流、平面椭圆径向流、平面径向流和平面平行渗流,低渗透油藏各种渗流方式下压力波传播速度都较中高渗透油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特低渗透油藏 渗流 压力波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高台子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娜 文华 +1 位作者 卢继源 郭其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63-64,67,共3页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把油藏中注水开发井组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油水井间建立了灰色关联。以高台子油田高20—39井区为例,借助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油层的连通情况及油井主要来水方向,并提出应用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把油藏中注水开发井组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油水井间建立了灰色关联。以高台子油田高20—39井区为例,借助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油层的连通情况及油井主要来水方向,并提出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油井进行优势分析,研究油井生产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达到优化产液结构和协调平面关系的目的,力图使油田动态分析更加科学和准确。实例证明,油藏开发调整后,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油藏关联系数 优势分析 开发调整
下载PDF
多级组合加砂工艺主缝内支撑剂铺置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祁生金 蒋建方 +3 位作者 姜杰 王晓蕾 黄登铸 唐珊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支撑剂在裂缝内的铺置规律决定了水力裂缝的导流能力以及油井的增产效果。利用自主设计的可视化平行板裂缝模型分别进行了现场排量为4.96 m^(3)/min时不同注入位置(上部、中部、下部)、不同注入顺序(大粒径→小粒径和小粒径→大粒径)40... 支撑剂在裂缝内的铺置规律决定了水力裂缝的导流能力以及油井的增产效果。利用自主设计的可视化平行板裂缝模型分别进行了现场排量为4.96 m^(3)/min时不同注入位置(上部、中部、下部)、不同注入顺序(大粒径→小粒径和小粒径→大粒径)40~80目和80~120目支撑剂在主缝内的组合铺砂实验,通过入口处砂堤高度h_(p)、砂堤平衡高度H_(p)、前缘铺置率R_(fp)和总体铺置率R tp四个参数评价了注入位置及顺序对支撑剂铺置规律的影响,并通过各粒径支撑剂在裂缝前缘和裂缝总体中的填充比例分析了对支撑效果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注入位置决定了支撑剂在裂缝内的砂堤形态和前缘铺置效果,上部注入能更好地连通主缝与井筒,大粒径→小粒径注入时,入口处砂堤高度h_(p)分别为中部和下部注入的1.81和46.57倍,前缘铺置率R_(fp)分别为中部和下部注入的1.47和13.18倍;小粒径→大粒径注入时,h_(p)分别为中部和下部注入的1.56和33.37倍,R_(fp)分别为中部和下部注入的1.33和12.07倍;注入顺序在显著影响砂堤形态的同时也对铺置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大粒径→小粒径注入时能产生一定厚度的混砂层;小粒径→大粒径注入时砂堤高度变化更均匀,前缘铺置效果稍好;总体来看,大粒径支撑剂更易沉降,对主缝支撑效果贡献更大,但小粒径支撑剂更易被运移到裂缝深处填充次级裂缝,有助于提升压裂施工的整体支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粒径支撑剂 铺置规律 注入位置 注入顺序 砂堤高度 前缘位置 混砂层 主裂缝
下载PDF
两级氧化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凌岳 吴红军 +1 位作者 王鹏 夏会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采用两级氧化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在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4种氧化剂中,次氯酸钠的氧化效果最好。以次氯酸钠作为一级氧化剂,进行一级氧化处理;再分别采用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进行二级氧化处理。在次氯酸... 采用两级氧化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在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4种氧化剂中,次氯酸钠的氧化效果最好。以次氯酸钠作为一级氧化剂,进行一级氧化处理;再分别采用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进行二级氧化处理。在次氯酸钠加入量为40 mL/L、一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 min、二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 min、初始废水COD为3 976 mg/L的条件下,二级氧化剂过氧化氢、次氯酸钙、高锰酸钾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80,40,40 mL/L,对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2.60%,71.50%,8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油田压裂液 返排液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含蜡原油乳化机制影响下的蜡晶形态及聚集行为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扬 诸葛祥龙 +1 位作者 王志华 张磊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7-884,共8页
以含蜡原油-水两相为代表的混输是油田集输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储运工艺,在油田地面工艺优化及节能增效开发的背景下,混输过程中面临的流动保障问题因油水乳化机制的影响而更为复杂、严峻。集偏光显微观察实验与普通光显微观察实验于一体,... 以含蜡原油-水两相为代表的混输是油田集输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储运工艺,在油田地面工艺优化及节能增效开发的背景下,混输过程中面临的流动保障问题因油水乳化机制的影响而更为复杂、严峻。集偏光显微观察实验与普通光显微观察实验于一体,通过建立油水乳化体系中蜡晶形态及聚集行为的表征方法,实现了乳化水存在下蜡晶微观形态及聚集结构特征的直观再现,并定量化构建了乳化机制影响下蜡晶特征参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乳化剪切作用增强,蜡晶形态、结构趋向规则化,且其聚集行为受到抑制;含水体积分数对油水乳化体系中蜡晶形态及其聚集行为的影响则表现出在转相点附近发生特征转变。对乳化环境下蜡晶形态及其聚集行为的定量表征和分析,为深化理解管输剪切流场中油水两相蜡沉积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必要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蜡晶颗粒 特征参数 油水乳化 剪切作用
原文传递
杏树岗油田扶杨油层油水层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关春燕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5期75-78,共4页
扶杨油层是低孔低渗储层,发育厚度薄,含有产状以油浸、油斑为主,电性反应油水层不明显。通过对岩心分析结果和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得出,扶杨油层储层物性和测井响应基本一致。利用取心井岩性、物性和含油性资料,结合试油资料,建立扶杨油层... 扶杨油层是低孔低渗储层,发育厚度薄,含有产状以油浸、油斑为主,电性反应油水层不明显。通过对岩心分析结果和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得出,扶杨油层储层物性和测井响应基本一致。利用取心井岩性、物性和含油性资料,结合试油资料,建立扶杨油层油水层和干层的解释图版及解释模型,图版解释精度达到90.0%以上。通过"四性"关系研究,根据含油产状法确定扶杨油层有效厚度和夹层标准,这对扩大扶杨油层的油藏评价规模,研究扶杨油层潜力、提交油气后备储量、指导开发试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低孔低渗储层 油水层识别 解释图版 解释精度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周期注水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志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56-58,共3页
针对大庆杏南油田某区块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个别井区产液量高、含水高、动用状况不均衡、常规注水难以再扩大波及体积等问题,优选井组实施周期注水,根据周期注水原则确定周期注水井注水方式。实施周期注水后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减缓... 针对大庆杏南油田某区块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个别井区产液量高、含水高、动用状况不均衡、常规注水难以再扩大波及体积等问题,优选井组实施周期注水,根据周期注水原则确定周期注水井注水方式。实施周期注水后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注入水利用率提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计可提高采最终收率0.68个百分点,实现了高含水后期注水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注水 扩大波及体积 高含水期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幅度差地震波形特征指示反演技术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陈雷 白文广 +5 位作者 何英伟 陈宝玉 魏玉阳 魏勋 张善义 兰金玉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大庆油田以非均质薄差储层发育为主,综合含水率达95%,高含水层主要为2 m左右的河道砂体,且是挖潜的主力油层,井间储层预测不准,严重影响了剩余油的挖潜。为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研发基于微电极幅度差的波形特征指示反演方法,改变以密度或... 大庆油田以非均质薄差储层发育为主,综合含水率达95%,高含水层主要为2 m左右的河道砂体,且是挖潜的主力油层,井间储层预测不准,严重影响了剩余油的挖潜。为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研发基于微电极幅度差的波形特征指示反演方法,改变以密度或波阻抗为核心的传统反演方法,由于纵向分辨率高、对砂泥岩敏感性强,预测砂体顶底清晰,位置、厚度都接近测井识别结果。利用该反演方法连片型河道砂体预测精度为75.5%,提高了3.1个百分点;连续型带状分流河道砂体预测精度为75%,提高了3.0%;连续及断续共存型枝状分流河道砂体预测精度为80.6%,提高了3.2%,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幅度差 波形特征指示反演 分流河道 河道砂体 储层反演
下载PDF
聚合物类型、注液方式和层系组合方式对聚驱效果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祥国 郑凯亓 +5 位作者 罗锋 曹伟佳 何欣 栾鹏飞 唐生 姜丽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5,共9页
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对象已经由一类储层向二、三类储层转移,原注入体系在注聚初期阶段的适应性较差,对高渗层的封堵能力弱,需要进一步评价注入体系和优化注入方式,以提高聚驱效果。因此开展了聚合物类型、注液方式和层系... 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对象已经由一类储层向二、三类储层转移,原注入体系在注聚初期阶段的适应性较差,对高渗层的封堵能力弱,需要进一步评价注入体系和优化注入方式,以提高聚驱效果。因此开展了聚合物类型、注液方式和层系组合方式对聚驱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用“抗盐”聚合物低剪切强度表现为内摩擦力即视黏度损失较小,但高剪切强度条件下结构易于破坏,致使黏度保留率较低、滞留和液流转向能力较差;考虑到矿场注入压力受到储层岩石破裂压力限制,与“恒速”注入方式相比较,“恒速/恒压”注入方式和现场注入方式更为贴近;采用“分步注入”,模型中“层内非均质”岩心打开时机较晚,最终采收率增幅较大。实验结果可以为矿场局部注聚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聚合物类型 恒速/恒压 低渗层打开时机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