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台内斜坡认识突破与重大发现——以川中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气藏勘探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文渊 白雪峰 +3 位作者 蒙启安 王显东 田小彬 鞠林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70,共12页
目前川中古隆起规模性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深部震旦系—寒武系的高能滩相,中部二叠系处于台内斜坡相,以低能环境为主,勘探未受重视。为了进一步落实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藏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U—Pb测年与印模法古地貌恢复... 目前川中古隆起规模性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深部震旦系—寒武系的高能滩相,中部二叠系处于台内斜坡相,以低能环境为主,勘探未受重视。为了进一步落实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藏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U—Pb测年与印模法古地貌恢复等手段,开展岩相古地理、储层成因及成储模式与气藏特征分析,对全盆地茅口组二段(茅二段)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茅二段发育南带、中带与北带3个北西向古地貌高带,川中地区处于南部古地貌高带中南部,发育规模滩体;(2)茅二段古地貌高带控制了沉积期滩体分布以及准同生期的岩溶、白云岩化作用,据此构建了川中地区茅二段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认为川中地区茅二段发育大面积优质白云岩储层;(3)创新建立茅二段薄层白云岩地震预测技术,古地貌高带控制了茅二段优质白云岩储层分布与气藏的高产富集。新认识带来勘探领域新突破,指导部署的潼深4井等5口井试气获超百万立方米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茅二段台内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目前,川中地区茅二段气藏已成为“十四五”期间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茅二段 储层成因 古地貌 白云岩 岩性气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勘探区带预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茂 黄世伟 +5 位作者 宋叙 王显东 师江波 田小彬 姚倩颖 王慧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161,共13页
近年来,除川西地区和川南地区外,川中地区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多口钻井也钻遇白云岩储层并获得高产,展现了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但是前期针对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研究认识较少,白云岩储层的成因... 近年来,除川西地区和川南地区外,川中地区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多口钻井也钻遇白云岩储层并获得高产,展现了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但是前期针对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研究认识较少,白云岩储层的成因与分布也存在较大争议。为弄清潼南—合川区块地层分布、沉积与储层特征,特别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充分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成果和丰富的基础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潼南—合川区块栖霞组—茅口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在层序的高位体系域。(2)栖霞组—茅口组均具有发育台内滩的沉积背景,大量发育台内生屑滩,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内中高能滩相带内。(3)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薄,垂向叠置发育;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较大,横向较连续;栖霞组—茅口组储集空间均以原生孔和准同生期溶蚀孔为主,台内中高能滩、受层序控制的岩溶作用和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了白云岩储层的发育。(4)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环洼分布,有利勘探区带分布在潼南—合川区块中西部;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微古地貌高地的边缘斜坡部位,合深4井东北侧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潼南—合川 储层成因 岩溶作用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石化作用
下载PDF
断裂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期滞后程度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曹思佳 许凤鸣 +2 位作者 孙显义 张云峰 姜美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3,共7页
准确地预测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对于正确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很少且缺乏理论依据。为了正确地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在研究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及其影响因... 准确地预测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对于正确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很少且缺乏理论依据。为了正确地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在研究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厘定泥岩盖层和断层岩封闭形成的时间,提出了一套评价断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的滞后程度主要受到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和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相对早晚的影响,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相对于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越晚,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②新方法克服了以往的方法难以准确求取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和将1 MPa作为盖层和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下限的不足;③新方法预测渤海湾盆地南堡2号构造F4断裂在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以下简称东二段)泥岩盖层内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为距今1.1 Ma,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为距今25.8 Ma,F4断裂导致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为0.96,F4断裂不利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东二段砂岩储层中聚集和保存。结论认为,新方法对F4断裂的预测结果与目前的油气勘探实际情况相吻合,可用于预测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泥岩盖层 封闭形成时间 滞后程度 预测方法 渤海湾盆地 南堡2号构造 F4断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孔隙型白云岩储层成因及演化
4
作者 张元高 潘文庆 +6 位作者 唐雨 张君龙 辛朝坤 曹彦清 柴绪兵 齐昆博 张云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6,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的白云岩普遍发育孔隙,表现为针状溶孔及超晶粒孔隙、晶间微孔,一般认为与白云石化作用相关。基于岩心、薄片观察,应用阴极发光、包裹体、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资料,对古城地...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的白云岩普遍发育孔隙,表现为针状溶孔及超晶粒孔隙、晶间微孔,一般认为与白云石化作用相关。基于岩心、薄片观察,应用阴极发光、包裹体、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资料,对古城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白云岩的成因、孔隙类型及成因、孔隙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白云岩成因以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为主,部分叠加深部热液流体改造作用,缝洞充填的白云石为热液成因。(2)超晶粒孔隙在宏观上表现为针状溶孔,发育于原始组构为颗粒的细—中晶白云岩中,以中—粗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为主,多发育在单个颗粒滩旋回的中上部,形成于白云石化之前的准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晶间微孔呈孤立状,连通性差,形成于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虽未直接产生大量孔隙,但提供了抗压实的骨架,并阻碍了后期流体作用沉淀,是孔隙得以保存的关键。(3)古城地区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呈多套薄层状,其厚度与规模受多期颗粒滩叠加及其暴露程度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储层成因 孔隙演化 下奥陶统 古城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前沿与未来发展方向
5
作者 周进高 徐哲航 +6 位作者 黄世伟 李文正 段军茂 朱永进 郑剑锋 吴东旭 常少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53,共25页
碳酸盐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当前和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碳酸盐岩研究前沿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了国内外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取得的进展。在碳酸... 碳酸盐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当前和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碳酸盐岩研究前沿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了国内外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取得的进展。在碳酸盐岩沉积学领域的进展包括:①完善了碳酸盐工厂分类,明确了5类工厂的生产者、生产环境和产物之间的成生关系,为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恢复、源-储确定以及碳酸盐岩“源-汇”体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②系统阐明了微生物造氧固碳、微生物造岩固碳、微生物诱导形成碳酸盐组构以及微生物参与沉积演化的机理,为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碳循环、大气氧化和生物演化以及碳封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③建立了盆地级岩相古地理恢复及个性化沉积模式,推动了油气勘探向碳酸盐台地内部和深层-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领域拓展。在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领域的进展是:①创新白云石形成机理,建立了微生物诱导白云石化、溶蚀-沉淀驱动白云石化和高二氧化硅浓度驱动白云石化3种新模式,为破解“白云石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型;②阐明了沉积相、白云石化、溶蚀作用和构造改造是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明确了微生物岩储层和断控储层形成与分布规律,推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在碳酸盐岩实验技术方面的进展是:建立了碳酸盐岩矿物铀-铅(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及碳酸盐团簇同位素和Mg、S同位素测试技术,为储层孔隙演化、储层形成过程和成藏演化恢复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研究认为,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智能化是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及实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 研究前沿 发展方向 储层地质学 沉积学 白云岩 微生物岩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基于聚类和多元地质统计学的电—震联合建模约束反演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博 张祥国 +1 位作者 刘展 徐凯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0-677,I0016,共9页
随着待勘探目标地质体越来越复杂且埋深增大,单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突显,综合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技术及相应数据已成为现今必然趋势。为此,提出基于多元地质统计学的交叉—变差函数建立速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岩石物理关系... 随着待勘探目标地质体越来越复杂且埋深增大,单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突显,综合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技术及相应数据已成为现今必然趋势。为此,提出基于多元地质统计学的交叉—变差函数建立速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岩石物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引导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基于岩石物理关系的多重约束反演,实现电—震联合建模。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电—震联合建模约束反演可逐步降低单一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提高对目标地质体的识别能力。非地震与地震方法所得结果相互印证,展示了该联合建模约束反演技术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多元地质统计学 联合建模约束反演
下载PDF
录井现场防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祥国 《录井工程》 2017年第1期66-69,共4页
近年来录井现场仪器设备遭遇雷击的现象时有发生,雷电已成为夏季录井现场必须重点预防的一种自然灾害。针对录井现场的仪器设备频繁遭遇雷击损坏的问题,结合录井仪器设备自身的特点,从雷击的根源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录井现场仪器设备直... 近年来录井现场仪器设备遭遇雷击的现象时有发生,雷电已成为夏季录井现场必须重点预防的一种自然灾害。针对录井现场的仪器设备频繁遭遇雷击损坏的问题,结合录井仪器设备自身的特点,从雷击的根源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录井现场仪器设备直接和间接防雷的方法,同时以录井现场隔离栅为例,重点研究室内间接防雷设计方案及室内防雷器SPD的选型、使用和效果。研究表明,在井场井架上铺设避雷针系统可有效地防止录井仪器设备遭遇直接雷击,是钻录井现场中防止直接雷击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录井仪器防雷重点区域的划分,在重点部位采用防雷器SPD介入的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各个部位防雷的特点布设防雷系统,满足了录井现场的防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井现场 仪器设备 隔离栅 防雷器 井场井架
下载PDF
庆深气田致密砂砾岩气藏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29
8
作者 韩福彬 李瑞营 +2 位作者 李国华 代晓东 陈绍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提高大庆油田深层致密砂砾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效益,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开展了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首先,按照套管允许的弯曲半径必须小于井眼实际弯曲半径的原则,在分析215.9mm弯曲井眼安全下入177.8mm技术套管和15... 为提高大庆油田深层致密砂砾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效益,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开展了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首先,按照套管允许的弯曲半径必须小于井眼实际弯曲半径的原则,在分析215.9mm弯曲井眼安全下入177.8mm技术套管和152.4mm钻具组合通过177.8mm技术套管能力的基础上,对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其次,考虑到目的层可能提前或滞后的情况,利用探气顶稳斜角公式计算了不同厚度储层的稳斜角,同时考虑造斜井眼尺寸以及实际地层造斜能力,对井眼轨道进行了优化;最后,根据钻遇地层的特点,对钻头进行了选型,设计了钻具组合,优选了钻井参数,最终形成了庆深气田致密砂砾岩气藏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该技术在徐深平3X井成功实施,钻井周期与常规水平井相比缩短了32.83%。这表明,该技术可为深层砂砾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致密砂砾岩 气藏 小井眼钻井 水平井 井身结构 庆深气田
下载PDF
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的岩性智能分类方法 被引量:25
9
作者 马陇飞 萧汉敏 +1 位作者 陶敬伟 苏致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岩性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岩石成分复杂、岩性多样和岩性常规测井识别受限等问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在数据分析上的强大功能,采用泛化能力出众的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解决岩性识别中人力和... 岩性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岩石成分复杂、岩性多样和岩性常规测井识别受限等问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在数据分析上的强大功能,采用泛化能力出众的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解决岩性识别中人力和物力耗费大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敏感分析选取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电阻率、泥质含量、自然电位、有效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密度8个测井参数,构建基于GBDT算法的岩性识别模型,结合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和应用效果分析。与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岩性识别相比,GBDT算法岩性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2%,高精度的GBDT算法岩性识别模型为致密砂岩储层岩性精确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岩性识别 机器学习 GBDT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二氧化碳吞吐致密油藏的可动用性 被引量:25
10
作者 贾瑞轩 孙灵辉 +3 位作者 苏致新 丛苏男 李杰瑞 周义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针对CO2吞吐致密油藏可动用性,文中通过CO2吞吐实验、CO2驱替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吞吐轮次对原油动用程度影响较大,焖井时间为非敏感影响因素;CO2对微米级孔喉中原油的相对动用程度为76.30%~99.5... 针对CO2吞吐致密油藏可动用性,文中通过CO2吞吐实验、CO2驱替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吞吐轮次对原油动用程度影响较大,焖井时间为非敏感影响因素;CO2对微米级孔喉中原油的相对动用程度为76.30%~99.54%,亚微米级孔喉为25.29%~58.72%,纳米级孔喉为6.91%~33.52%;对于注CO2开发致密砂岩油藏,微米级孔喉和亚微米级孔喉是可动原油的主要贡献者,且储层越致密,亚微米级孔喉贡献可动原油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CO2吞吐 原油动用程度 核磁共振
下载PDF
沉积学粒度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22
11
作者 袁红旗 王蕾 +3 位作者 于英华 张冬杰 许凤鸣 刘海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0-393,共14页
文章回顾了粒度分析的历史,总结了常用的粒径类型,介绍了粒度标准和目前沉积学中常用的5种粒度分析方法,并对其中的沉降法、场干扰分析法、图像法作了详细的分类说明。此外,对每一种粒度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测定原理以及其存在的优缺... 文章回顾了粒度分析的历史,总结了常用的粒径类型,介绍了粒度标准和目前沉积学中常用的5种粒度分析方法,并对其中的沉降法、场干扰分析法、图像法作了详细的分类说明。此外,对每一种粒度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测定原理以及其存在的优缺点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直接测量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差;筛析法较为普遍,但只限于松散或弱胶结沉积物,且不能反映颗粒形状;沉降法适用于松散样、弱胶结样和液体样的分析,可对细砂、粉砂或泥等细粒沉积物进行测量;场干扰法主要依据碎屑颗粒的衍射、散射及电压脉冲响应进行,固体样和液体样均可,精度高,适用性广;图像法手段多样,简单直观,操作性强。总体上,未来的几十年内,粒度分析方法仍将是新旧技术并存,多种方法共用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方法 粒径 沉降法 照片法 图像分割法
下载PDF
利用长、短旋回波形分析法去除地震强屏蔽 被引量:16
12
作者 金成志 秦月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2-1048,1111,共8页
基于地震沉积学准层状地层,提出了一个对应的阻抗模型,其地震信号可视为长、短旋回的组合反射。长旋回具有低频、连续和相位稳定的特征,短旋回则相反。地震的强轴屏蔽可理解为长旋回背景,被屏蔽的砂体则为短旋回信息。采用一种基于长、... 基于地震沉积学准层状地层,提出了一个对应的阻抗模型,其地震信号可视为长、短旋回的组合反射。长旋回具有低频、连续和相位稳定的特征,短旋回则相反。地震的强轴屏蔽可理解为长旋回背景,被屏蔽的砂体则为短旋回信息。采用一种基于长、短旋回波形分析方法去除强屏蔽的影响,通过Wheeler正、反变换、子体波形主成分分解、短旋回分频显示等构成长、短旋回分析技术流程,达到去除屏蔽、识别薄砂层的目的。利用正演模型试验,论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应用上述流程识别了松辽盆地北部强屏蔽T2之下的砂体信息,经主成分分解后的振幅切片反映了两条从南向北展布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体,证实上述流程具有较好的去强屏蔽效果,对于其他具有屏蔽特征或相似地质条件的储层(例如煤层)描述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er变换 子体波形主成分分解 长、短旋回分析 分频显示 去屏蔽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全油气系统特征与油气成藏聚集模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赫 王小军 +6 位作者 贾承造 李军辉 蒙启安 姜林 王永卓 白雪峰 郑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3-694,共12页
基于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勘探开发新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成藏聚集动力、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具... 基于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勘探开发新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成藏聚集动力、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具备全油气系统形成条件,油气资源充足、储集层类型多样、输导体系发育,形成以白垩系青山口组烃源岩为中心的全油气系统。②全油气系统内不同类型油气资源在沉积体系、岩性组合及物性变化等方面存在关联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常规油藏-致密油-页岩油有序共生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纵向上,源上常规油、源内页岩油/致密油、源下致密油有序共生;平面上,自盆地边缘向凹陷中心有序发育常规油-致密油-夹层型页岩油-页岩型页岩油。④构建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全油气系统源上常规油浮力充注成藏、源内页岩油滞留聚集、源下致密油源储压差充注聚集3类成藏聚集模式。提出的松辽盆地北部全油气系统新认识,为松辽盆地油气资源的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新思路,将有助于松辽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和新层系新领域快速获得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超级盆地 全油气系统 常规油藏 致密油 页岩油 成藏聚集模式 有序分布 差异聚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4
14
作者 齐井顺 郑兴平 +2 位作者 黄世伟 张友 邵冠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基于6口新钻探井的岩心、井壁取心、岩石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的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晶间孔、构造缝、溶蚀缝等,鹰山组主力储集层为非均质性较强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 基于6口新钻探井的岩心、井壁取心、岩石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的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晶间孔、构造缝、溶蚀缝等,鹰山组主力储集层为非均质性较强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这套储集层孔隙成因复杂,早期经历大气水淋滤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热液改造作用,原油充填之后的晚期热液改造作用,既有建设性的溶蚀作用,又有破坏性的充填作用,加强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鹰山组下段古地貌高地易遭受早期大气水淋滤作用及其后的白云石化作用,切割基底的断层沟通热液,改造附近数百米至数千米内的先存孔渗层,控制了相对优质的储集层分布。地震储集层预测表明,研究区中西部古地貌高地、白云岩与切割基底断层叠合带可发育大规模有效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城低凸起 鹰山组 白云岩 储集层 颗粒滩 热液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延吉盆地大砬子组2段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土顺 刘立 +1 位作者 于淼 张吉光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14-717,共4页
在低孔、低渗背景下寻找相对优质储层,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运用灰色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以延吉盆地大砬子组2段为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胶结物质量分数和砂地比等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 在低孔、低渗背景下寻找相对优质储层,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运用灰色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以延吉盆地大砬子组2段为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胶结物质量分数和砂地比等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发育Ⅱ,Ⅲ类储层。其中:Ⅱ类储层为相对较好的储层,占沉积单元总数的53%,主要分布在朝阳川凹陷;Ⅲ类储层为该区相对较差的储层,占沉积单元总数的47%,主要分布在清茶馆-德新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关联法 储层评价 关联系数 权系数 延吉盆地
下载PDF
柳江盆地二叠系山西组露头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表征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红旗 邓馨雨 +2 位作者 杜会尧 于英华 许凤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8-479,共12页
为了深入研究致密砂岩露头储层的非均质性,解决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多、综合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难度大的问题,对柳江盆地二叠系山西组露头储层进行了系统化密集采样。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样品实验分析和显微镜薄片观察等方法... 为了深入研究致密砂岩露头储层的非均质性,解决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多、综合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难度大的问题,对柳江盆地二叠系山西组露头储层进行了系统化密集采样。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样品实验分析和显微镜薄片观察等方法,确定了致密砂岩储层各项性质及相关定量数据。同时基于洛伦兹曲线理论分析处理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渗透率、孔隙度、面孔率、填隙物含量和粒度等影响因素的权重,提出了综合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方法。研究表明,靶区山西组露头致密砂岩为强非均质性储层,区域垂直层面和平行层面的孔、渗特征近乎一致。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差相关性表明,基于突进系数、变异系数和级差等参数的传统非均质性评价方法不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用新方法得到的结果比传统仅基于渗透率指标所构建的参数能更好地反映致密岩储层和非均质性。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非常规储层的非均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定量表征 洛伦兹系数 野外露头 致密砂岩 山西组 柳江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古潜山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立东 孙国庆 +4 位作者 杨步增 赵福海 李晶 李广伟 徐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9,共7页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是该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天然气成藏条件复杂,储层分布、成藏规律等方面认识不足制约了其油气勘探进程。为了给中央古隆起带的油气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持,综合运用钻井、三维地震及实验测试等资料,针对其...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是该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天然气成藏条件复杂,储层分布、成藏规律等方面认识不足制约了其油气勘探进程。为了给中央古隆起带的油气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持,综合运用钻井、三维地震及实验测试等资料,针对其气源条件、储层条件、成藏模式等开展了系统研究,归纳总结了油气勘探实践所取得的认识,明确了该区天然气成藏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该古隆起带紧邻徐家围子断陷生烃中心,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生烃强度大,供烃窗口宽,气源充足;(2)该古隆起带受早期强烈挤压和后期持续拉张作用,发育大型构造,具备良好的构造背景,为天然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3)该古隆起带遭受了长期的暴露剥蚀,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4)该古隆起带上部覆盖下白垩统登娄库组二段泥岩,形成了区域性盖层。结论认为,该古隆起带为构造控制下的大面积风化壳、内幕成藏模式,采用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工艺有望实现该区大面积致密储层天然气产能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中央古隆起带 古潜山 基岩风化壳 基岩内幕 天然气成藏模式 生储盖组合
下载PDF
地震波动方程方向行波波场分离正演数值模拟与逆时成像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可洋 陈树民 +3 位作者 李来林 吴清岭 范兴才 刘振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认识,将波印廷矢量引入到二维地震波动方程方向行波波场分离正演数值模拟中。根据地震波波印廷矢量的波场数值特征,实现了对全地震波场中左行波、右行波、上行波和下行波波场的自动识别与分离。以均匀...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认识,将波印廷矢量引入到二维地震波动方程方向行波波场分离正演数值模拟中。根据地震波波印廷矢量的波场数值特征,实现了对全地震波场中左行波、右行波、上行波和下行波波场的自动识别与分离。以均匀介质模型、倾斜界面模型以及Marmousi模型为例,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实验与逆时成像处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能够实现任意时刻波场快照中方向行波的波场分离,并合成分别由左行波、右行波、上行波和下行波形成的波场快照与数值模拟记录。该方法简单易行,计算量较小,对实际地震资料中方向行波波场的识别、分离、成像及验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动方程 正演模拟 单程波 波场分离 波印廷矢量 逆时成像
下载PDF
地震波逆时偏移中不同域共成像点道集偏移噪声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可洋 吴清岭 +3 位作者 范兴才 陈树民 李来林 刘振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地震波逆时成像方法通常输出2种共成像点道集:一种是共成像点偏移距道集,另一种是共成像点角度道集。开展了针对地震波逆时偏移的2种共成像点道集波场特征及其差异的数值实验。以倾斜界面模型和复杂的Marmousi模型为例,合成了2种共成像... 地震波逆时成像方法通常输出2种共成像点道集:一种是共成像点偏移距道集,另一种是共成像点角度道集。开展了针对地震波逆时偏移的2种共成像点道集波场特征及其差异的数值实验。以倾斜界面模型和复杂的Marmousi模型为例,合成了2种共成像点道集,其中角度道集是在逆时延拓过程中采用波印廷矢量制作的。计算结果表明,在速度模型准确的情况下,2种共成像点道集均可拉平,其中偏移噪声在偏移距道集上的分布规律较差,不利于后续的精细处理,而在角度道集上的偏移噪声主要集中在90°附近的高角度区域,对小角度范围内的地震道进行叠加时,逆时成像剖面的信噪比和地层的刻画能力均可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低频噪声能量与界面的反射系数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叠前逆时偏移 共成像点偏移距道集 共成像点角度道集 噪声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的支持向量机河道砂体厚度预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加刚 宋宗平 关晓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1,共7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扶余油层的主力储层为河道砂体,以厚度薄、沉积规模小和横向变化快为特点。针对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砂体厚度的精确预测难题,提出在优化地震属性组合的基础上确定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而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定量预测河道...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扶余油层的主力储层为河道砂体,以厚度薄、沉积规模小和横向变化快为特点。针对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砂体厚度的精确预测难题,提出在优化地震属性组合的基础上确定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而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定量预测河道砂体。对振幅、频率、相位、地震波形分类和相干等多种有效地震属性开展优选组合,将最好的组合作为最终输入数据。然后调试SVM关键参数:损失函数C、不敏感损失函数参数ε及γ系数,最终全部井点数据参与计算,得出最后预测结果。预测结果不但能较好地保持地震属性的横向分辨率,整体变化趋势符合研究区的沉积地质规律,而且在井点处吻合程度高,具有较高的砂体厚度定量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地震属性 优化组合 支持向量机 砂体厚度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