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7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再认识 被引量:164
1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2 位作者 王绪龙 曲江秀 陈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为5个演化阶段:①碰撞成盆阶段;②压陷挠曲阶段;③挠曲坳陷阶段;④坳陷沉降阶段;⑤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石炭纪至二叠纪,准噶尔地块周围海槽先后关闭,发生陆陆碰撞。首先是西北缘:早石炭世末期形成西北缘界山的雏形;其次是东北缘:晚石炭世中晚期,形成了克拉美丽造山带;最晚是南缘:于早二叠世晚期风城组沉积期,形成南缘界山。随着周缘界山的隆升,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大前陆盆地系统。三叠纪至古近纪,板块挤压作用减弱,准噶尔盆地由强烈压陷期逐渐进入坳陷沉降阶段。新近纪至第四纪,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北天山快速、大幅度隆升,准噶尔盆地南缘再次挠曲下沉,形成近EW向的再生前陆盆地。多期演化造就了盆地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和多期次成藏,为油气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演化 动力学背景 前陆盆地系统 再生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球物理资料 早二叠世晚期 喜马拉雅运动 含油气盆地 中国西部 演化历史 结构特征 地质结构 演化阶段 早石炭世 晚石炭世 盆地形成 挤压作用 挠曲
下载PDF
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研究——以东营凹陷牛38井为例 被引量:134
2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9,共6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研究 ,发现厚度大、分布广的沙三段主力烃源岩在有机质和岩性等方面存在多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用牛 38井资料证实 ,烃源岩受沉积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生烃和排烃作用的影响 ,可以形成岩性和有机质的不...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研究 ,发现厚度大、分布广的沙三段主力烃源岩在有机质和岩性等方面存在多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用牛 38井资料证实 ,烃源岩受沉积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生烃和排烃作用的影响 ,可以形成岩性和有机质的不均匀分布状况。烃源岩非均质性出现在同一岩层、相带内 ,也可出现在毫米级的纹层间 ,甚至出现在分子组成 (生物标志物 )上。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地分析了烃源岩的非均质性 ,并从古生产力、缺氧程度、沉积速率等方面讨论了它的控制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非均质性 研究 非均质性 形成环境 东营凹陷 牛38井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2
3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6-512,共7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烃源岩及原油的研究 ,发现东营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来自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 (Es3下)和沙四段上部 (Es4 上)的烃源岩。作者利用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 ,深入分析了这两套优质烃源岩在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东营凹陷烃源岩及原油的研究 ,发现东营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来自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 (Es3下)和沙四段上部 (Es4 上)的烃源岩。作者利用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 ,深入分析了这两套优质烃源岩在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沙三段下部烃源岩是在咸水—半咸水深湖—半深湖环境下沉积形成的 ,沙四段上部是在盐水—咸水浅湖—半深湖环境下形成的。同时还讨论了这两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的富集与保存特征 ,揭示了两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高的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 ,其中咸水沉积环境是沙四段上部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烃源岩 地球化学 原油 沙河街组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 被引量:118
4
作者 吴智平 李伟 +1 位作者 任拥军 林畅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0-286,共7页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板块拼接挤压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活动两种动力学背景。早、中三叠世,作为华北大型内陆沉积盆地的一部分,沉积了近2000 m厚的地层;晚三叠世,主要受控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挤压碰撞所...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板块拼接挤压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活动两种动力学背景。早、中三叠世,作为华北大型内陆沉积盆地的一部分,沉积了近2000 m厚的地层;晚三叠世,主要受控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挤压碰撞所产生的挤压应力场,处于抬升剥蚀状态,早、中三叠世沉积的地层几乎剥蚀殆尽,并开始发育多条NW向逆冲断层;早、中侏罗世是对晚三叠世挤压逆冲断层和褶皱所造成的本区地势高低起伏的一个截凸填凹、填平补齐的过程;晚侏罗世—白垩纪,受郯庐断裂左行走滑的影响,济阳坳陷区前期形成的NW向逆冲断层,发生构造反转,反向伸展,形成了一系列半地堑。控盆断层为NW向的中生代盆地,与控盆断层为NE(或NNE)向的新生代盆地里相干型叠合,可划分出中坳新拗、中坳新隆、中隆新坳、中隆新隆4种叠合单元类型,不同类型的叠合单元经历了不同的沉降史,具有不同的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中生代 盆地演化 控盆断层 新生代 盆地叠合 郯庐断裂活动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00
5
作者 吴智平 李伟 +1 位作者 郑德顺 吕洪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05-417,共13页
在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分析断裂活动性的基础上 ,就印支运动以来沾化凹陷断裂的发育期次、组合特点、成因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 :中、新生代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断裂发育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 在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分析断裂活动性的基础上 ,就印支运动以来沾化凹陷断裂的发育期次、组合特点、成因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 :中、新生代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断裂发育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带的活动两大构造体系域 ;晚三叠世NW向逆推断层的发育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挤压拼接时产生的板内局部挤压调整效应 ;晚侏罗世—白垩纪NW向断层发生的构造反转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地幔上涌所产生水平拉张背景下郯庐断裂左行走滑的结果 ;燕山—喜山构造阶段过渡期郯庐断裂由左旋至右旋的转换 ,则导致了研究区断裂发育由NW向至NE(N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新生代 断裂活动 构造体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97
6
作者 鄢继华 陈世悦 姜在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21,共6页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而且紧邻油源,是一种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早、中期近岸水下扇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该类砂砾岩体的沉积特...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而且紧邻油源,是一种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早、中期近岸水下扇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该类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沉积体多夹于深色泥岩之中,垂向上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陈南断层东段下降盘和滨县凸起东南侧紧邻凸起的地区,其扇体根部为巨厚的砂砾岩沉积,砾岩体积分数超过60%,砂岩和砾岩总体积分数超过90%。受断层活动期次和横向活动差异的影响,近岸水下扇具有在平面上与扇三角洲间互出现,剖面上与扇三角洲相互叠置的特点。尽管近岸水下扇的形成受古构造、古气候、古地形和古物源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控盆边界断层在沙三早、中期的强烈活动可能是导致近岸水下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陡坡带 水下扇 沉积特征 砂砾岩体 东营凹陷 古地形 断层活动 油气储集 储集物性 岩心
下载PDF
济阳坳陷早第三纪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98
7
作者 陈世悦 袁文芳 鄢继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7-384,T001,T002,共10页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及四段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变形构造 ,如微断层、层内小褶皱、液化砂岩脉、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和火焰构造等。通过牛1 1 0、利 981、车古 2 0 1和义 3 7 7等井的系统观察 ,发现震积岩的垂向序...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及四段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变形构造 ,如微断层、层内小褶皱、液化砂岩脉、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和火焰构造等。通过牛1 1 0、利 981、车古 2 0 1和义 3 7 7等井的系统观察 ,发现震积岩的垂向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震裂岩和震塌岩层段、阶梯状正断层层段、振动卷曲变形层段、液化砂岩脉层段、碎块层段和均一层段 ,分别对应于强震期、地震衰减期和余震期。震积岩的发现不但有助于分析判断控盆边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 ,震积岩自身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集体 ,因而地震事件沉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早第三纪 震积岩 地层学 地震 构造变形
下载PDF
有关地震沉积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2
8
作者 董春梅 张宪国 林承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09,共5页
地震沉积学认为地震同相轴具有穿时性。有关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实用技术还比较少,目前所用的主要技术包括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等。本文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初步应用研究后认为:地震相位旋转的角度要根据与目的层位高频层序... 地震沉积学认为地震同相轴具有穿时性。有关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实用技术还比较少,目前所用的主要技术包括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等。本文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初步应用研究后认为:地震相位旋转的角度要根据与目的层位高频层序界面相对应的地震相位来决定,所以相位转换不一定都是90°转换,而且90°相位转换也不能真正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地层切片比时间切片和水平切片更接近于等时,但地层切片技术没有考虑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地层切片的纵向密度以及它所反映的真实信息受到地震分辨率的制约,因此对地层切片所反映的地质信息要进行综合分析;在利用频率信息进行层序解释时,应将分频解释与时频分析技术相结合,这是因为前者侧重于考虑不同频段反映地质信息的差别,而后者则对纵向上的频率变化所反映的地层旋回性给予更多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穿时性 90°相位转换 地层切片 分频解释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几种方法 被引量:71
9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3 位作者 夏斌 王居峰 杨伟利 王卫红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以测井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声波时差、电阻率、地层倾角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和生油岩密集段 (CS段 )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 ,层序界面对应于不整合面 ,它在声波时差对数与深度的关系图上常有回归线错开、... 以测井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声波时差、电阻率、地层倾角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和生油岩密集段 (CS段 )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 ,层序界面对应于不整合面 ,它在声波时差对数与深度的关系图上常有回归线错开、斜率不同等响应特征。层序界面上、下地层产状常存在差异 ,导致在累积地层倾角图上出现异常转折点。CS段形成于最大湖泛面附近 ,常具有有机碳含量高、声波时差高的特点 ,在声波时差与电阻率的交汇图上 ,CS段对应于高幅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识别方法 层序地层界面 声波时差 电阻率 地层倾角 生油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83
10
作者 陈业全 王伟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共5页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系烃源岩局限于玛湖、昌吉、克拉美丽山等山前坳陷内 ;陆内坳陷期从三叠纪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 ,盆地内泥岩和煤岩广泛分布 ;陆内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南缘西部。因而 ,古、新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安集海呼图壁一带。烃源岩演化和油源对比表明 ,盆地内有 3次成藏期 ,分别为印支期 (T3 )、燕山期 (J3 )和喜山期(E2 ) ,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 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在盆地内可划分出西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腹部 5个油气聚集区带。准噶尔盆地的成藏模式主要有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 6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气藏 成藏特征 地层不整合 前陆盆地 烃源岩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被引量:80
11
作者 蒋有录 刘华 +2 位作者 张乐 谭丽娟 王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5-218,259,共5页
综合盆地构造演化和圈闭发育史、烃源岩主要生、排烃史、油藏饱和压力、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油气藏形成期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成藏期主要分为两期 ,即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至上新世 ,大规模油气聚集发生于中新... 综合盆地构造演化和圈闭发育史、烃源岩主要生、排烃史、油藏饱和压力、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油气藏形成期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成藏期主要分为两期 ,即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至上新世 ,大规模油气聚集发生于中新世末至上新世 ,尤以上新世明化镇组沉积中晚期为主。不同层系及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油气藏 ,主要形成期存在差异 ,烃源层系中的岩性油气藏形成时间较早 ;由下向上 ,由凹陷中心向边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油气充注 流体包裹体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2
作者 王永刚 谢东 +1 位作者 乐友喜 刘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2,共3页
以广西百色地区子寅油田为例 ,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 :①借助于各种数学分析方法 ,从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其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的多种属性 ;②采用基于RS(粗集 )理论的地震属... 以广西百色地区子寅油田为例 ,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 :①借助于各种数学分析方法 ,从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其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的多种属性 ;②采用基于RS(粗集 )理论的地震属性优化技术 ;③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的解释成果进行储层参数转换 ,并根据各种地震属性及其储层参数预测结果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一种有效技术 ,其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分析 储层预测 应用 属性提取 属性优化 储层参数转换 百色盆地 子寅油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及其油气远景 被引量:80
13
作者 戴俊生 叶兴树 +4 位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邵文斌 胡勇 张兵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 ,主要依据基底性质和起伏、地层展布、构造变形强度、盆地演化特征、断裂和山脉的分割性和含油气系统的分布等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北部块断带、茫崖坳陷、三湖坳陷和德令哈坳陷 4个一级单元和 ...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 ,主要依据基底性质和起伏、地层展布、构造变形强度、盆地演化特征、断裂和山脉的分割性和含油气系统的分布等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北部块断带、茫崖坳陷、三湖坳陷和德令哈坳陷 4个一级单元和 2 1个二级单元。依据烃源岩的分布、生储盖组合和构造圈闭发育程度等 ,按Ⅰ类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构造分区 油气远景 地质构造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为例 被引量:75
14
作者 鲜本忠 王永诗 +1 位作者 周廷全 孙立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6,共8页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陡坡带的断裂结构、构造转换带、古地貌和复合基准面是影响砂砾岩体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控盆边界断层的几何形态、构造活动特点控制了盆地层序地层的构型特征;应力减弱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入盆古水系的走向及物源入口;基底沉降和隆升、同生断裂强度及断面产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古地貌控制了入盆砂体的平面展布;由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基准面所形成的复合基准面控制了砂砾岩体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陡坡带 砂砾岩体 层序构型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77
15
作者 郭兴伟 施小斌 +3 位作者 丘学林 吴智平 杨小秋 肖尚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80,共8页
综合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以来断裂发育的分布规律,以及伸展量和沉积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今的深部结构特征,试图揭示盆地新生代沉降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发现在断陷阶段,断裂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控制了沉积沉降中心的迁... 综合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以来断裂发育的分布规律,以及伸展量和沉积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今的深部结构特征,试图揭示盆地新生代沉降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发现在断陷阶段,断裂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控制了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坳陷阶段后期,在断裂作用非常弱的情况下,以渤中坳陷为中心,出现裂后加速沉降现象,并逐渐波及到相邻坳陷。断陷阶段的断裂发育和沉积沉降主要受板块运动形成应力场的控制,其沉降是岩石圈水平伸展和岩石圈垂向热减薄耦合作用的结果;而裂后加速沉降可能是岩石圈垂向密度突然变化及其后迅速热衰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新生代 断裂 伸展量 加速沉降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被引量:76
16
作者 鄢继华 陈世悦 +2 位作者 宋国奇 姜在兴 邱桂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3-578,共6页
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四种滑塌浊积岩类型,即无触发机制的天然重力滑塌、地震诱发作用产生的滑塌、波浪作用产生的滑塌和与底形相关的砂岩透镜体。实验结果表明,外界触发机制是形成三角洲前缘... 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四种滑塌浊积岩类型,即无触发机制的天然重力滑塌、地震诱发作用产生的滑塌、波浪作用产生的滑塌和与底形相关的砂岩透镜体。实验结果表明,外界触发机制是形成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重要条件,底形的变化结合波浪、地震等外界触发机制的作用更容易在三角洲前缘形成滑塌浊积体。此外,被破坏和改造的三角洲前缘更易找到滑塌浊积体;相反,形态规则、保存完好的三角洲前缘反而不利于滑塌浊积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三角洲 滑塌 触发机制 地震 形成 砂岩透镜体 波浪作用 水槽 破坏
下载PDF
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发展及分析 被引量:78
17
作者 孙建孟 王克文 李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了认识目前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测井储集层评价时选择合理的饱和度解释模型提供基础性资料,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将饱和度解释模型分为经典Archie公式、考虑泥质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 为了认识目前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测井储集层评价时选择合理的饱和度解释模型提供基础性资料,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将饱和度解释模型分为经典Archie公式、考虑泥质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考虑骨架及多重孔隙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和非均质条件下基于网络导电的通用饱和度解释模型。除基本的Archie模型以外,其他各类中均含有多种饱和度解释模型。其中考虑泥质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又进一步分为基于泥质等效体积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基于泥质阳离子交换能力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建议今后从理论数值模拟、岩石物理实验、饱和度模型的提出、模型参数物理意义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度模型 电阻率 泥质 裂缝 油气层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烃源岩的组合特征 被引量:71
18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3 位作者 张水昌 戴金星 张林晔 李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6-427,共12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成藏组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系统采集该组 6 0 0余块烃源岩样品和 30个油田 186个原油样品 ,分别进行了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其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划分为咸水湖相 ...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成藏组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系统采集该组 6 0 0余块烃源岩样品和 30个油田 186个原油样品 ,分别进行了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其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划分为咸水湖相 (沙四段上部 )、半咸水深湖相 (沙三段下部 )和淡水湖相 -三角洲 (沙三段中部 )三种成因类型 ,它们分别对应欠充填、平衡充填和过充填的湖泊类型 ,代表了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三种最基本的成因模式 ;并发现沙河街组烃源岩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 ,尤其在平衡充填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 ,这种非均质性与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 ,据此提出了波动湖相沉积。通过深入的油 -源对比工作 ,确立了咸水湖相和半咸水深湖相烃源岩为东营凹陷的主力源岩。还探讨了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和油气运移方式 ,指出咸水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形成的油气藏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半咸水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 ,形成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藏组合 原油 地球化学 湖相沉积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59
19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朱筱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 ,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 :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 ,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 ,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 ,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 :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 ,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 ,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条件。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有褶皱、断褶、超覆、削截、平行 5种类型 ,各种类型的不整合面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有着差异 ,其中断褶不整合面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与聚集作用最大 ,是研究区最为典型的油气成藏方式。不整合面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继承性、迁移性 ,三性对油气的演化和分配有着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不整合面 油气运聚 输导体系 成藏方式 聚集作用 褶皱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湖相油页岩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1
20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4 位作者 张水昌 戴金星 王冠民 张林晔 李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9,共11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 ,页理发育 ,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 5 %以上 ,富含藻...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 ,页理发育 ,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 5 %以上 ,富含藻类化石及鱼化石等 ;钙质纹层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呈灰白色。沉积环境分析表明 ,该油页岩形成于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半咸水 -微咸水的深湖缺氧环境中 ,沉积速率较慢 ,湖盆处于欠补偿状态 ,水体分层结构使沉积有机质得到有效保存。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吸收了更多的CO2 ,从而诱发大量内生成因的碳酸盐沉淀 ,形成碳酸盐纹层 ,而藻类的死亡则导致湖水有机质输送通量增多 ,使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量增大 ,促使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因此 ,分层的水体结构和藻类的勃发是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油页岩 古近系 东营凹陷 烃源岩 湖相 形成 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 沉积有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