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68
1
作者 曾联波 李忠兴 +3 位作者 史成恩 王正国 赵继勇 王永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80,共7页
根据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实验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一西倾的平缓单斜构造,其上发育两组正交型式的构造裂缝系统,在盆地中部的靖安—安塞地区主要为东西向和... 根据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实验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一西倾的平缓单斜构造,其上发育两组正交型式的构造裂缝系统,在盆地中部的靖安—安塞地区主要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正向正交裂缝,而在盆地西南部的陇东地区主要为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两组斜向正交裂缝,它们主要在侏罗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古近纪形成。侏罗纪末期,在北西西—南东东方向水平构造挤压为主的应力作用下,可以形成东西向和北西—南东向共轭剪切裂缝;白垩纪末期—古近纪,在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水平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可以形成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共轭剪切裂缝。但由于受沉积和成岩作用造成的岩层强烈非均质性的影响,同一时期的两组共轭剪切裂缝的发育程度在不同沉积体系不一致,其中一组裂缝受到抑制,发育程度较差。因此,在每个构造时期主要发育有一组单剪裂缝,在两期构造作用下,主要表现为两组正交的裂缝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分布特征 成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被引量:117
2
作者 曾联波 漆家福 王永秀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6,共5页
低渗透储层中构造成因的裂缝包括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3种类型。剪切裂缝是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理论上以两组共轭剪切裂缝的形式出现,但岩层强烈的非均质性通常可以抑制其中一组发育,而只留下另一组。剪切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 低渗透储层中构造成因的裂缝包括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3种类型。剪切裂缝是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理论上以两组共轭剪切裂缝的形式出现,但岩层强烈的非均质性通常可以抑制其中一组发育,而只留下另一组。剪切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具有透入性分布特征。此外,还常见有两类低角度剪切裂缝:一类为在泥质岩中发育的滑脱裂缝;另一类为在逆冲构造带中发育的近水平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都是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分布的,规模小,延伸短。但是扩张裂缝是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常与剪切裂缝同时出现;而拉张裂缝的形成要求至少最小主应力是张应力,通常呈透镜状局部发育,并被沥青、方解石等脉体充填。除了岩层弯曲派生的拉张应力形成的纵张裂缝外,沉积盆地中拉张裂缝的形成通常有异常高压流体的参与,异常高压流体可以使逆冲构造带中的挤压应力变为拉张应力,从而在挤压应力环境中形成拉张裂缝。拉张裂缝是沉积盆地古异常高压流体存在的重要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剪切裂缝 扩张裂缝 拉张裂缝 应力状态 地质条件
下载PDF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94
3
作者 孙永河 漆家福 +1 位作者 吕延防 韩华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75,共7页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断裂构造 断裂演化 油气聚集 烃源岩分布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压实过程中埋深和时间对碎屑岩孔隙度演化的共同影响 被引量:86
4
作者 刘震 邵新军 +3 位作者 金博 李鹤永 许晓明 梁全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由于经历时间不同,地层压实程度将会存在差别。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推导出均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是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双元函数。该函数充分表明,在压实作用阶段,埋藏时间和埋深两个因素对地层...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由于经历时间不同,地层压实程度将会存在差别。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推导出均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是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双元函数。该函数充分表明,在压实作用阶段,埋藏时间和埋深两个因素对地层孔隙度演化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充分证实这一结论,作者首先分析3个代表性沉积盆地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关系,阐明了除了埋深因素的作用,埋藏时间明显影响到了地层孔隙度的改变。另外,利用沉积物实验室压实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盆地地层压实特征的差异性,进一步证明了压实过程中承压时间对压实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一深度地层孔隙度与埋深的表面关系不能掩盖地层孔隙度受埋藏过程控制的实质,即地层孔隙度受埋藏时间和深度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深 埋藏时间 孔隙度 压实作用
下载PDF
断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63
5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2 位作者 邹华耀 张树林 付晓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动力学机理、输导能力的控制因素、流体活动特征的识别、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3种类型,...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动力学机理、输导能力的控制因素、流体活动特征的识别、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3种类型,塑性断裂带只具有断裂伴生裂缝一种类型的输导通道。断裂带流体排驱的动力学机理包括突发性构造事件、超压与构造活动联控、超压主导和浮力驱动4种基本类型。气烟囱、沸腾包裹体、MnO等微量元素与包裹体均一温度异常等是判断或追踪断裂带流体活动特征的有效指标。与断裂输导体系有关的优势通道包括流向优势和断面优势两种类型,它们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断裂输导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输导体系 断裂带内部结构 动力学机理 油气优势通道
下载PDF
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机理 被引量:69
6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方勇 胡建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8,共10页
通过对多个盆地大量样品的多参数对比分析,建立了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多参数识别标志,揭示了不同成熟度指标对超压的差异响应。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的4个层次:①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干酪根... 通过对多个盆地大量样品的多参数对比分析,建立了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多参数识别标志,揭示了不同成熟度指标对超压的差异响应。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的4个层次:①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生烃作用)和烃类的热演化;②超压仅抑制了烃类的热演化和富氢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而对贫氢干酪根组分的热演化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镜质体反射率未受到抑制;③超压抑制了烃类的热裂解,而对干酪根的热降解未产生明显影响;④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未产生可识别的影响。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层次取决于超压发育后有机质热演化反应的体积膨胀效应、产物浓度变化速率及超压的发育特征。早期强超压和长期保持封闭流体系统是产生第一层次超压抑制作用的必要条件。超压发育过晚、超压强度低、超压流体频繁释放等都可能导致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不产生可识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超压环境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作用 超压抑制作用层次
下载PDF
低勘探程度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5
7
作者 刘震 常迈 +2 位作者 赵阳 李运振 沈怀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9-167,共9页
低勘探领域(深层、深水和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有没有有效烃源岩将决定该领域是否具有勘探价值,因此烃源岩评价是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的关键。由于少井条件下烃源岩的评价参数几乎均未知,因此,低勘探程度与烃源岩早期评价是... 低勘探领域(深层、深水和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有没有有效烃源岩将决定该领域是否具有勘探价值,因此烃源岩评价是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的关键。由于少井条件下烃源岩的评价参数几乎均未知,因此,低勘探程度与烃源岩早期评价是一对矛盾。针对低勘探领域的资料条件,探讨了在层序地层框架基础上的多项烃源岩参数的早期预测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1)层序地层格架分析法确定主力烃源岩层段;(2)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确定烃源岩厚度;(3)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地震预测法估算烃源岩成熟度;(4)烃源岩综合评价。本方法充分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实现了低勘探程度与烃源岩早期评价之间矛盾的转化,成为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早期预测 低勘探程度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57
8
作者 刘震 赵政璋 +2 位作者 赵阳 赵贤正 肖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3,共7页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岩性圈闭形成较早,形成期次比较多,有利于更多地捕集油气;②油气仅靠初次运移和短距离的二次运移就可以成藏,...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岩性圈闭形成较早,形成期次比较多,有利于更多地捕集油气;②油气仅靠初次运移和短距离的二次运移就可以成藏,不一定需要长距离二次运移;③岩性油气藏烃类充注相对较早;④岩性油气藏保存条件更为优越;⑤岩性油气藏可以分布在低势区,也可以分布在高势区;⑥岩性油气藏可以富集在低水位体系域,也可以富集在高水位体系域。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岩性油气藏具有更优越的形成条件和更大的勘探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岩性油气藏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保存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枝焕 李伟 +3 位作者 孟闲龙 秦黎明 张振英 袁东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车排子隆起毗邻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丰富,构造条件良好,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近年来已在车排子隆起的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分析了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 车排子隆起毗邻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丰富,构造条件良好,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近年来已在车排子隆起的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分析了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油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两类地球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别的原油。第一类原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并存在二次充注现象,推测早期充注原油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后期混入了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第二类原油具有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与白垩系湖相泥质烃源岩混源的特点,这类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和姥植比等均表现出煤成油的特征,但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与白垩系烃源岩接近,推测是由于侏罗系煤成油在向上运移成藏过程中,受到成熟度相对较低、生物标志物相对丰富的白垩系烃源岩的浸析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隆起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浸染作用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BZ34断裂带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模式 被引量:58
10
作者 陈斌 邓运华 +2 位作者 郝芳 邹华耀 胡建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定年等方法和技术,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地质背景下,油气成藏可以在数百万年内快速完成。在新构...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定年等方法和技术,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地质背景下,油气成藏可以在数百万年内快速完成。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带,活跃烃源岩及其持续快速、充足的供烃能力、断裂贯通型输导格架高效的油气汇聚效应与快速穿层运移是油气晚期多层系快速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烃源岩 活动断裂带 贯通型输导格架 油气快速成藏 新构造运动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库车坳陷古隆起与盐构造特征及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48
11
作者 汤良杰 余一欣 +3 位作者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马玉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5,146,I0003,I0004,147-150,共8页
依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库车坳陷识别出却勒、大北—吐北、克拉苏、依奇克里克和吐格尔明等古隆起以及盐枕、盐推覆、盐墙等盐构造。这些古隆起和盐构造主要分布于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和秋里塔格构造带,并都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 依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库车坳陷识别出却勒、大北—吐北、克拉苏、依奇克里克和吐格尔明等古隆起以及盐枕、盐推覆、盐墙等盐构造。这些古隆起和盐构造主要分布于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和秋里塔格构造带,并都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两者关系也非常密切。古隆起决定了盐构造的发育位置和形成过程,盐体一般在古隆起顶部发生聚集增厚,形成盐枕和盐墙构造,并在古隆起两翼盐体减薄处形成盐焊接和鱼尾构造等。古隆起和盐构造对库车地区的油气聚集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隆起的发育不仅有利于改善储层质量,其本身也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巨厚膏盐层的存在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极好的封盖作用。另外,古隆起和盐构造的叠加构造变形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丰富的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形成的断裂和不整合也构成了有效的油气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盐构造 基底断裂 油气成藏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46
12
作者 梅玲 张枝焕 +3 位作者 王旭东 杨永才 刘洛夫 赵彦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6,共7页
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划分了南堡凹陷原油的成因类型,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对原油和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层位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别,据此可将原油划分为6... 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划分了南堡凹陷原油的成因类型,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对原油和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层位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别,据此可将原油划分为6类,其中第Ⅰ类主要分布于柳赞油田和高尚堡油田、老爷庙油田浅层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油层,第Ⅱ类主要分布在高尚堡(高柳断层以南)、老爷庙和北堡油田东营组油层,第Ⅲ类主要分布在柳赞油田及高尚堡油田(高柳断层以北)沙河街组油层,第Ⅳ类主要分布于滩海区东一段油层,第Ⅴ、Ⅵ类主要分布在滩海区奥陶系油层中;古近系3套烃源岩对不同构造带的油气聚集有不同的贡献,其中高柳构造带高柳断层以北地区的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断层以南的主要来自于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部分混有沙三段烃源岩的贡献,老爷庙和北堡构造的原油主要来源于东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混有部分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滩海区原油主要来自于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烃源岩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物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地震相干技术的进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大伟 刘震 +1 位作者 陈小宏 姬小兵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6,共6页
在介绍相干技术基本原理、相干算法发展历程和相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干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由于其对不连续体非常敏感而广泛应用于断层和裂缝的识别,若与其它地震技术相结合,则可以更好地识别砂体、复杂的断块构造。... 在介绍相干技术基本原理、相干算法发展历程和相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干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由于其对不连续体非常敏感而广泛应用于断层和裂缝的识别,若与其它地震技术相结合,则可以更好地识别砂体、复杂的断块构造。相干数据体能够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变化,即不同能量环境下沉积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相似性,因此可以通过对相干体切片的分析来判断地质体的空间变化及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寻找有利的储集带和隐蔽性油气藏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 不连续体识别 沉积环境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深水沉积的动力学机制和响应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英民 王海荣 +3 位作者 邱燕 彭学超 张文明 李文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深水环境动力机制极为复杂,重力(流)机制类型多样且可能呈有序演化。底流包括温盐循环驱动的底流、风驱底流,以及顺峡谷上下运动的潮汐底流等;而内波可能也为重要的地质营力。在这些机制或孤立、或互动作用下,深水环境发育的沉积物类型... 深水环境动力机制极为复杂,重力(流)机制类型多样且可能呈有序演化。底流包括温盐循环驱动的底流、风驱底流,以及顺峡谷上下运动的潮汐底流等;而内波可能也为重要的地质营力。在这些机制或孤立、或互动作用下,深水环境发育的沉积物类型、成因也极为复杂,它们具有重要的古气候、油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动力学机制 沉积响应 重力流 等深流
下载PDF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岩气藏的化学改造——以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俊 朱扬明 王存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化学改造,TSR的改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使C2+重烃相对于CH4、12C相对于13C优先被消耗,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2由于TSR产生的大量淡水的加入,使气藏的原生地层水被稀释,造成地层水盐度降低;3TSR相关流体(烃类和H2S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造成储层孔隙度增大,从而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选择性消耗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薄互层调谐效应对AVO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赵伟 陈小宏 李景叶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570-573,共4页
我国的油气田多为薄层或薄互层类型,薄互层调谐效应使AVO的变化规律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AVO技术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实际薄互层气藏的岩石物理参数和地质条件,设计了系列薄互层气藏地质模型,分析了薄互层调谐效应对AVO的影响。... 我国的油气田多为薄层或薄互层类型,薄互层调谐效应使AVO的变化规律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AVO技术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实际薄互层气藏的岩石物理参数和地质条件,设计了系列薄互层气藏地质模型,分析了薄互层调谐效应对AVO的影响。首先,对未考虑调谐效应的双层地质模型和根据测井资料合成的地震角道集的AVO曲线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情况下的AVO呈现完全不同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实际的储层和盖层数据,建立了由不同厚度薄层组成的系列薄互层地质模型,分别合成了地震角道集,绘制了不同厚度薄层砂泥岩界面的AVO曲线,对AVO与地层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薄层厚度大于1/8波长时,薄层调谐效应会使地震反射振幅相对变大或变小,但AVO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当薄层厚度小于1/16波长时,薄层调谐效应则会导致AVO的变化规律发生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调谐效应 地质模型 地震模拟 角道集 薄层厚度 AVO分析
下载PDF
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39
17
作者 白国平 殷进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北卡那封盆地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富气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裂前、早期裂谷、晚期裂谷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发育阶段,充填了以中生界占绝对优势的厚约15 km的沉积层系。三叠系—下白垩统内发育了4套烃源岩,油... 北卡那封盆地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富气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裂前、早期裂谷、晚期裂谷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发育阶段,充填了以中生界占绝对优势的厚约15 km的沉积层系。三叠系—下白垩统内发育了4套烃源岩,油气主要储于上三叠统、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区域上,石油绝大部分分布于巴罗—丹皮尔次盆地,而滦金台地和埃克斯茅斯高地则富集了大部分的天然气和凝析油。截至2004年底,盆地内已发现石油(包括凝析油)5.27×108t,天然气28 424×108m3。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该盆地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勘探程度中等的埃克斯茅斯高地、埃克斯茅斯次盆地和比格尔次盆地的勘探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油气分布 勘探潜力 北卡那封盆地 澳大利亚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基底断裂对盐构造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5 位作者 李京昌 杨文静 金文正 彭更新 雷刚林 万桂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多表现为逆断裂,其走向与地表山系基本一致,倾向主要为NNW和SSE,具有较明显的分段特征。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塑性流动变形形成的盐构造主要有盐枕、盐推覆、盐焊接和鱼尾构造等。前古近系基底断裂通过影响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的塑性流动方式和平面展布特征,进而控制盐层及上覆层的构造变形过程,最终导致在盐层和上覆层形成了大量形态各异的盐相关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古隆起 基底断裂 物理模拟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波动过程 被引量:37
19
作者 金之钧 张一伟 陈书平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0-539,共10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地区的不整合和构造形成时间研究,以及对典型井沉积充填的“地质滤波”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沉积波动演化过程.典型井的“地质滤波”分析证明,在时间上,塔里木盆地演化受控于740±,200±,100... 根据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地区的不整合和构造形成时间研究,以及对典型井沉积充填的“地质滤波”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沉积波动演化过程.典型井的“地质滤波”分析证明,在时间上,塔里木盆地演化受控于740±,200±,100±和30±Ma的周期性波动过程.沉积充填、盆地沉降和不整合分析证明盆地沉积相带的趋向呈周期性转换,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逆时针迁移,周期为200±Ma,说明波动在空间上的传播.塔里木盆地的这种波动演化过程对认识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波动过程 盆地构造 塔里木盆地 油气成藏规律 沉积充填 演化过程 形成时间 盆地演化 沉积相带 整合分析 盆地沉降 沉降中心 沉积中心 不整合 周期性 性转换 滤波 地质 证明 Ma
原文传递
川西南部上三叠统须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分布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34
20
作者 曾联波 李跃纲 +1 位作者 张贵斌 陈古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22-627,共6页
川西坳陷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有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共3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受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水平构造挤压、白垩纪深埋藏形成的异常流体压力以及新近纪以来的... 川西坳陷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有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共3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受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水平构造挤压、白垩纪深埋藏形成的异常流体压力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剥蚀等造成的应力作用,该区主要形成有4组裂缝,其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构造部位、应力及流体压力等因素的控制。裂缝发育带主要沿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构造带分布,在南北向构造带,近南北向裂缝和近东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而在北东向构造带,北东向裂缝和北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裂缝发育带控制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控制因素 须二段 川西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