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储层变排量压裂的造缝机制 被引量:39
1
作者 侯冰 陈勉 +1 位作者 程万 谭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49-2152,共4页
裂缝性页岩储层压裂时,如何通过调节压裂泵排量,使水力裂缝沟通更多天然裂缝,是缝网压裂的关键。选取龙马溪组页岩露头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压裂过程中以逐步阶梯式方式提高排量,实时分析变排量压裂时水力裂缝扩展行为以及与天然裂... 裂缝性页岩储层压裂时,如何通过调节压裂泵排量,使水力裂缝沟通更多天然裂缝,是缝网压裂的关键。选取龙马溪组页岩露头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压裂过程中以逐步阶梯式方式提高排量,实时分析变排量压裂时水力裂缝扩展行为以及与天然裂缝的沟通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变排量压裂,初始阶段,随着压力逐渐升高,会在井筒周围的弱面附近产生多个待破裂点,随排量突然提高会使水力裂缝沿着多个破裂点动态分叉扩展。随着排量阶梯式升高,泵压明显升高,排量越大,泵压波动越大,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沟通形态越复杂,天然裂缝产状和缝内净压力等影响到水力裂缝进一步沟通程度。试验结果证实,变排量压裂可以激活更多天然裂缝,有助于形成复杂裂缝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水力压裂 变排量 裂缝扩展 体积压裂
下载PDF
液氮冻结对岩石抗拉及抗压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黄中伟 位江巍 +1 位作者 李根生 蔡承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4-700,834,共8页
液氮温度极低(-195.8℃),当与储层岩石接触时,能够改变岩石物性并对岩石结构产生损伤致裂,因此,可用于储层压裂改造。为了研究液氮压裂时低温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含水状态(干燥与饱和)的不同类型(大理岩、砂岩和花岗岩)岩... 液氮温度极低(-195.8℃),当与储层岩石接触时,能够改变岩石物性并对岩石结构产生损伤致裂,因此,可用于储层压裂改造。为了研究液氮压裂时低温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含水状态(干燥与饱和)的不同类型(大理岩、砂岩和花岗岩)岩石进行液氮冻结处理,并对冻结前、后岩样进行抗拉及单轴抗压强度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经液氮冻结后,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降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液氮冻结对大理石强度的影响大于对红砂岩的影响;岩石饱和水状态下,液氮冻结对红砂岩强度的影响大于对大理岩的影响;饱和水状态岩石经液氮冻结后,其应力-轴应变曲线在弹性变形阶段出现一个拐点;对于同种类型岩石,饱和水状态能加剧液氮冻结并对岩石损伤,岩石强度影响显著;对3种岩样微观结构进行了电镜扫描(以大理岩为例进行分析),发现经液氮冻结后在矿物颗粒之间生成了微裂隙。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液氮压裂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冻结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含水状态 岩石损伤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异常压力系统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磊 向才富 +5 位作者 董月霞 张梦媛 吕玥 赵忠新 龙华山 陈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4-675,共12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异常压力现象普遍发育,但对于凹陷中不同构造带异常压力的刻画与成因机制的探讨却较为薄弱。利用357口井1 354个钻杆测试数据(DST)和重复地层压力测试数据(RFT),测井曲线资料等,详细刻画了不同构造带的压力结构特征...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异常压力现象普遍发育,但对于凹陷中不同构造带异常压力的刻画与成因机制的探讨却较为薄弱。利用357口井1 354个钻杆测试数据(DST)和重复地层压力测试数据(RFT),测井曲线资料等,详细刻画了不同构造带的压力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地层压力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带,浅部常压带(<1 800 m)、中部过渡带(1 800~2 400 m)和深部异常高压带(>2 400 m)。沙三段发育大规模异常高压,压力系数最高达1.9,超压带顶界面深度约为2 400 m;老爷庙构造带中、浅层发育低幅度超压带,压力系数约为1.2;滩海地区东一段和东二段局部发育异常低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垂直有效应力—声波时差判别图版等方法,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综合分析等,深入探讨了南堡凹陷不同异常压力系统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1)深部沙三段的大规模超压主要来源于东营时期的泥岩不均衡压实作用,生烃作用也有一定贡献,但相对前者贡献较小;(2)明化镇时期,生烃作用是最主要的增压机制,而欠压实作用贡献则相对有限;(3)中浅层低幅超压带来源于深部超压的"传导",开启的断裂带为其传递通道;(4)东营末期的区域抬升剥蚀作用引起岩石骨架孔隙回弹和流体收缩,是形成本区异常低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压实 生烃作用 超压传导 水热作用 异常高压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高邮凹陷晚白垩世泰一段沉积时期物源及沉积相定量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田武 宋海强 +2 位作者 范卫平 邵满军 樊尚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1,38,共4页
寻找岩性油气藏目前已成为高邮凹陷深层勘探的主要方向,而对岩性体作出准确的预测,须对沉积时期的物源及沉积相作出准确的判断。依据不同地区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胶结物的类型变化规律、稳定与非稳定类型重矿物组合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 寻找岩性油气藏目前已成为高邮凹陷深层勘探的主要方向,而对岩性体作出准确的预测,须对沉积时期的物源及沉积相作出准确的判断。依据不同地区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胶结物的类型变化规律、稳定与非稳定类型重矿物组合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及地层厚度的分析,得出高邮凹陷晚白垩世泰一段沉积时期存在3个物源,其分别是凹陷南部的通扬隆起、北部的建湖隆起以及西部的菱塘低凸起。在物源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大量单井岩心观察和砂岩、砂砾岩资料统计,并结合各类沉积相发育的构造带位置和形成机制对研究区的沉积相进行了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泰一段沉积时期,高邮凹陷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一段 物源 沉积相 重矿物 高邮凹陷
下载PDF
岩性差异对裂缝穿层扩展的率相关断裂特征影响
5
作者 汪文瑞 张广清 +3 位作者 孙伟 李帅 曹虎 李祖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1-2323,2337,共14页
薄互层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层间岩性差异、纵向非均质性强等原因,导致主裂缝难以垂向扩展,提高裂缝扩展速率可有效促进裂缝穿层扩展。为研究裂缝穿层断裂过程中的率效应机制,采用人工预制水泥-砂岩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断裂试验,通过数字图像... 薄互层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层间岩性差异、纵向非均质性强等原因,导致主裂缝难以垂向扩展,提高裂缝扩展速率可有效促进裂缝穿层扩展。为研究裂缝穿层断裂过程中的率效应机制,采用人工预制水泥-砂岩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断裂试验,通过数字图像法监测了裂缝扩展至层间接触界面处时的断裂过程区(fracture process zone,FPZ)发育特征;基于断裂动力学理论,提出了考虑率效应的裂缝扩展路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扩展时裂缝形态曲折,FPZ呈现短、宽的现象,高速扩展时裂缝平直,FPZ呈现长、窄的特点;FPZ存在离散性,且存在相互吸引的特点,裂缝从低弹性模量岩石向高弹性模量岩石低速扩展时层间接触界面处会提前产生高应变区,导致裂缝扩展至层间接触界面处时沿层扩展,高速扩展无此现象;岩石抗拉强度与裂缝穿越单元体的平均抗拉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低扩展速率裂缝优先沿微缺陷扩展,导致岩石抗拉强度降低,高扩展速率裂缝优先沿自相似方向扩展,穿过大量高强度单元导致岩石抗拉强度增加;裂缝与层间接触界面夹角越大,裂缝越容易穿层扩展,裂缝与层间接触界面夹角为30°时,夹角影响效果最大,夹角超过30°时影响效果逐渐下降。研究结果对水力压裂参数优化、增加水力裂缝高度、提高薄互层致密砂岩油气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致密砂岩 层间力学性质 率相关断裂 断裂过程区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洛河地区高自然伽马砂岩识别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师学耀 高超利 +4 位作者 刘伟 周志杰 安鑫胜 李宁 孙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0-538,共9页
为识别洛河区延长组长6与泥岩、凝灰质泥岩具有类似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的高自然伽马砂岩,分析高自然伽马砂岩的成因与主控因素。综合分析高自然伽马砂岩的岩性、物性特征及对应测井响应特征,优选测井曲线敏感参数进行曲线重叠处理,快速识... 为识别洛河区延长组长6与泥岩、凝灰质泥岩具有类似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的高自然伽马砂岩,分析高自然伽马砂岩的成因与主控因素。综合分析高自然伽马砂岩的岩性、物性特征及对应测井响应特征,优选测井曲线敏感参数进行曲线重叠处理,快速识别高自然伽马砂岩,通过多敏感测井参数组合构建新指示参数进行交会,验证高自然伽马砂岩。结果表明:与常规砂岩相比高自然伽马砂岩中钍元素含量相对较高,铀和钾元素含量正常;高自然伽马砂岩纵向随机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旋回砂体的任何部位;高自然伽马砂岩平面展布整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基本一致,受沉积微相控制。洛河区高自然伽马砂岩为同沉积期火山事件沉积的凝灰质叠加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中形成,高放射性主要来自高含量钍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自然伽马砂岩 新指示参数 火山事件沉积 水下分流河道 洛河区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藏智能水驱规律与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柴汝宽 刘月田 +3 位作者 吴玉其 何旋 顾少华 何宇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基于伊拉克Missan油田Mishrif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展长岩心驱替试验、润湿角测定和界面张力测定试验,研究碳酸盐岩油藏智能水驱作用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油藏智能水驱中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善与油水相互作用改变协同作用提高采... 基于伊拉克Missan油田Mishrif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展长岩心驱替试验、润湿角测定和界面张力测定试验,研究碳酸盐岩油藏智能水驱作用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油藏智能水驱中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善与油水相互作用改变协同作用提高采收率,其中润湿性改善影响较大。关键离子类型及质量浓度对润湿性及界面张力影响明显。其中Mg^(2+)和Ca^(2+)促进润湿性和界面张力的改变,随着其质量浓度增加,润湿角和界面张力均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优质量浓度使得润湿角和界面张力最小;Mg^(2+)作用效果强于Ca^(2+)。SO^(2-)_(4)促进关键阳离子对润湿性的影响,抑制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质量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碳酸盐岩油藏智能水驱中SO^(2-)_(4)优先吸附于方解石表面,促进关键阳离子发生多离子交换反应,造成润湿性的转变;随着溶液中离子类型及质量浓度的改变,吸附于油水界面的极性原油分子发生盐溶和盐析作用,影响油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智能水驱 润湿性 油水相互作用 多离子交换 盐溶-盐析
下载PDF
水力喷射径向水平井回灌增注特性可视化试验研究
8
作者 李敬彬 程康 +2 位作者 胡静茹 黄中伟 王海柱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针对砂岩热储开采回灌过程中经常发生严重的地层堵塞,降低了回灌率的问题,设计了模拟砂岩回灌可视化试验装置,开展了径向水平井可视化回灌试验,研究了近井地带颗粒运移规律以及径向水平井增灌特性。结果显示,在仅中心井情况下,示踪粒子... 针对砂岩热储开采回灌过程中经常发生严重的地层堵塞,降低了回灌率的问题,设计了模拟砂岩回灌可视化试验装置,开展了径向水平井可视化回灌试验,研究了近井地带颗粒运移规律以及径向水平井增灌特性。结果显示,在仅中心井情况下,示踪粒子堵塞区域主要呈现圆形,随着注入流量的增加(900~2100 mL/min),示踪粒子的运移半径和堵塞面积都呈增大趋势;当流量进一步增大时(2100~3000 mL/min),堵塞形状转变成为圆环形;在径向井存在的条件下,示踪粒子的堵塞形状为沿着径向井分支分布的锥形堵塞,且从径向井根端到趾端堵塞程度呈降低趋势;随着径向井分支数的增加,单分支井堵塞面积呈减小趋势,形态为细长锥形,堵塞总面积呈增大趋势,但相对堵塞程度降低,证明径向井技术有利于减少储层堵塞。研究结果可为径向水平井技术应用于砂岩热储回灌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水平井 砂岩 地热 回灌 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