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陆油区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龚晓峰 何家雄 +4 位作者 莫涛 陈胜红 张景茹 张伟 李晓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92-2303,共12页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陆油区具有3个经油气勘探证实的含油气系统,分别是惠西、惠东、惠中北含油气系统。惠西与惠东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而惠中北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下渐新统恩平组煤系。惠陆油区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存...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陆油区具有3个经油气勘探证实的含油气系统,分别是惠西、惠东、惠中北含油气系统。惠西与惠东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而惠中北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下渐新统恩平组煤系。惠陆油区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存在2种类型即: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模式与三角洲砂岩及生物礁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前者油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半地堑洼陷内生烃灶充足的烃源供给、优质储盖组合及圈闭的良好配置。这种油气藏分布于半地堑洼陷之内,具有自生自储近源运聚成藏特征,由于此类油藏埋深较深,深部储层物性优劣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后者油气运聚成藏主控因素,则主要取决于富生烃洼陷及其附近的油源断裂和输导砂体及不整合面组成的复合运聚疏导体系与浅层不同类型有效圈闭的连通配置和相互衔接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一坳陷 惠陆油区 含油气系统 运聚成藏模式 成藏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165
2
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9,共18页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于基准面岩溶,受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控制;后3个为非基准面岩溶,主要受构造和断裂控制。岩溶相带划分应充分考虑基准面、非基准面岩溶的内在联系和深部湍流带的存在以及岩溶成因类型。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溶蚀流体的复原及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溶蚀机理分析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方面,强调在进一步深化非地带性内营力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地带性外营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集层 内幕岩溶 顺层深潜流岩溶 垂向深潜流岩溶 层序界面 岩溶相带 溶蚀流体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成藏研究 被引量:147
3
作者 朱光有 杨海军 +5 位作者 朱永峰 顾礼敬 卢玉红 苏劲 张宝收 范秋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7-844,共18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由于现今构造位置低,埋深在6500~8000m,长期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塔北隆起的一个次级凹陷单元,并认为是一个海相油气的生烃凹陷,制约了哈拉哈塘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构造解析和沉降演化过...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由于现今构造位置低,埋深在6500~8000m,长期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塔北隆起的一个次级凹陷单元,并认为是一个海相油气的生烃凹陷,制约了哈拉哈塘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构造解析和沉降演化过程恢复,发现哈拉哈塘地区是从石炭纪才开始转为负向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海西期,它属于轮南大型古潜山的西斜坡部位;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岩溶的叠加改造,风化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通过最新钻井资料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证实哈拉哈塘奥陶系沉积时期不是生烃凹陷,不发育烃源岩,哈拉哈塘及其以北地区的油气是来自南部满西地区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油气藏解剖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在晚海西期成藏;三叠系沉积前北部构造抬升,导致奥陶系油藏遭受局部破坏和降解。自三叠纪沉积以来,奥陶系油藏一直处于持续深埋过程,盖层不断加厚,油藏基本保持了晚海西期成藏时的形态,因此,哈拉哈塘地区是一个古老的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哈拉哈塘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生储盖条件配置良好,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广泛分布,并处在油气向古隆起高部位运移的有利路径上,具有大面积、准层状富集油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晚海西期成藏 岩溶储层 奥陶系 哈拉哈塘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台缘带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86
4
作者 杨海军 邬光辉 +2 位作者 韩剑发 王晓丰 吉云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发现了中国最大的奥陶系生物礁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沿塔中隆起北部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缘相带展布,为无明显边底水、油气水分布复杂的非常规油气藏。对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发现了中国最大的奥陶系生物礁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沿塔中隆起北部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缘相带展布,为无明显边底水、油气水分布复杂的非常规油气藏。对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大型镶边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系统;礁滩体储层纵向叠置、横向连片,沿塔中Ⅰ号构造带台地边缘广泛分布,并以次生溶蚀孔洞形成的低孔隙、低渗透储层为主;三期油气充注与成藏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潜力,沿台缘带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准层状礁滩型岩性油气藏。大型台缘相带控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油气运聚成藏,储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多期油气成藏与储层非均质性造成了油气赋存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台缘相带 油气藏 形成条件 油气富集规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识别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78
5
作者 张水昌 高志勇 +3 位作者 李建军 张宝民 顾乔元 卢玉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基于露头实测、探地雷达浅层地震测量、岩心分析、测井评价和地震追踪等,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进行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寒武系—奥陶系垂向上共发育4套烃源岩,分别赋存... 基于露头实测、探地雷达浅层地震测量、岩心分析、测井评价和地震追踪等,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进行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寒武系—奥陶系垂向上共发育4套烃源岩,分别赋存于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的下—中寒武统、塔东地区的下-中奥陶统黑土凹组、阿瓦提凹陷—阿满过渡带—满加尔凹陷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吐木休克组—却尔却克组、阿瓦提凹陷至塔中地区的上奥陶统印干组—良里塔格组中。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明显,分布具有鲜明的"等时异相"特征,即在同一时期,不同沉积相带沉积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形成还具有随碳酸盐岩盆地迁移而迁移,随陆源碎屑大量注入而消亡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奥陶系 海相烃源岩 空间展布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73
6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3 位作者 孙崇浩 王福焕 正岩 吉云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发育大规模岩溶缝洞型优质储层,目前已探明油气储量约2×108t。岩溶型储层以大型缝洞储集空间为主,贯穿于不整合面以下200m范围内,具有非均质变化的缝洞叠置连片且呈带状展布。这套储层既与岩...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发育大规模岩溶缝洞型优质储层,目前已探明油气储量约2×108t。岩溶型储层以大型缝洞储集空间为主,贯穿于不整合面以下200m范围内,具有非均质变化的缝洞叠置连片且呈带状展布。这套储层既与岩溶古地貌相关,又受多成因、多期次成岩溶蚀、断裂裂缝、埋藏溶蚀叠加的综合控制,其中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不整合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横向展布规模,埋藏溶蚀是优化储集性能的关键。通过储层主控因素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储层叠合发育演化模式,综合预测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指出在勘探中要注重不同井区之间的储层类型和主控因素之差异性,优选主控因素以对勘探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北斜坡 鹰山组 碳酸盐岩 岩溶型储层 断裂 不整合岩溶 埋藏溶蚀
下载PDF
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及其在碳酸盐岩成岩-孔隙演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7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4 位作者 程婷 梁峰 潘文庆 俸月星 赵建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2-1074,共13页
为解决溶液法难以实现的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取样和超低U、Pb含量样品测年的难题,通过激光剥蚀进样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连用和对年龄为209.8 Ma实验室工作标样的开发和标定,建立了适用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激光原位U-Pb... 为解决溶液法难以实现的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取样和超低U、Pb含量样品测年的难题,通过激光剥蚀进样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连用和对年龄为209.8 Ma实验室工作标样的开发和标定,建立了适用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并应用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成岩-孔隙演化研究。通过充填孔洞、孔隙和裂缝中不同期次白云石胶结物的测年,指出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埋藏成岩过程主要是原生孔隙和表生溶蚀孔洞逐渐被充填的过程。孔洞的充填作用发生在早加里东、晚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3个阶段,孔隙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于早加里东期,未被胶结物充填的残留孔洞、孔隙和裂缝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明确了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史。这些认识与该地区的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说明测年数据的可靠性和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的有效性,为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剥蚀 U-PB同位素定年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影组 成岩-孔隙演化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满深1井奥陶系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64
8
作者 杨海军 邓兴梁 +6 位作者 张银涛 谢舟 李勇 李世银 张海祖 朱永峰 陈永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3,共11页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的满深1井在奥陶系一间房组获得重大突破。通过对满深1井成藏条件、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断控岩溶区高产井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发育潜山岩溶...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的满深1井在奥陶系一间房组获得重大突破。通过对满深1井成藏条件、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断控岩溶区高产井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发育潜山岩溶、层间岩溶、礁滩岩溶和断控岩溶4种不同的岩溶类型,满深1井钻遇断控岩溶;满深1井是迄今为止断控岩溶油气藏埋藏最深、单井产量最高的发现井,在埋深7535m的奥陶系一间房组测试折日产油624m^3,折日产气37.13×10^4m^3;建立了断控岩溶油气藏3种富集模式,即线性走滑上倾高部位、张扭侧向高部位、压扭局部高部位。满深1井的成功钻探,是以断裂为核心的碳酸盐岩断控岩溶油气藏勘探思路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塔北隆起与塔中凸起之间的鞍部油气勘探的突破,对整个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超深层 断控岩溶 碳酸盐岩 满深1井
下载PDF
前寒武纪沉积盆地发育特征与深层烃源岩分布——以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与下寒武统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62
9
作者 吴林 管树巍 +4 位作者 任荣 王晓波 杨海军 靳久强 朱光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5-915,共11页
基于全盆地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地层序列、分布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受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事件的控制,塔里木新元古代发育南北分异的伸展性沉积盆地,充填火山岩、碎屑岩、冰碛岩、碳酸盐岩等岩石类... 基于全盆地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地层序列、分布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受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事件的控制,塔里木新元古代发育南北分异的伸展性沉积盆地,充填火山岩、碎屑岩、冰碛岩、碳酸盐岩等岩石类型,中间被古陆分隔。北部盆地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西北部阿克苏地区和东北部满加尔—库鲁克塔格地区为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约2 500-3 500 m。南部两个盆地呈北东向展布,叶城、和田地区为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约1 500-2 000 m。新元古代盆地演化分为南华纪、震旦纪两期,分别对应裂陷阶段和坳陷阶段,后者范围大而厚度小,两期沉积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受新元古代盆地发育特征控制,继承南北分异的格局,具有良好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新元古代 南华系 震旦系 下寒武统 烃源岩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油水井套损规律及对策 被引量:55
10
作者 王陶 杨胜来 +9 位作者 朱卫红 卞万江 刘敏 雷雨 张媛 张劲 赵崴 陈兰 周小平 廖建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②井身结构不合理;③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②井身结构不合理;③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腐蚀、作业磨损以及特殊施工对套管造成损坏,使之抗外挤能力下降;⑥开发方式不合理。针对油田套损现状和分布规律,制定多学科协作的套损井综合"防"、"诊"、"治"对策,对于已发生套损的井,采取井下作业坐封打压、工程测井、静温梯度法3种技术综合找漏,找漏结果统计表明,1998—2009年,已有71口油水井发生套损,确认套损点87个。在精确定位套损部位后,择优选取挤水泥、下封隔器、下胀管补贴等措施补漏,对已发生套损的57口井实施了补漏,有46口井恢复了生产,有效率达8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开发 套损井 套损规律 套损防治 对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56
11
作者 贾承造 马德波 +5 位作者 袁敬一 魏国齐 杨敏 闫磊 田方磊 姜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91,共11页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由于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具有位移小、断距小且埋深大的特点,因而对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厘清上述争议,基于大面积高...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由于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具有位移小、断距小且埋深大的特点,因而对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厘清上述争议,基于大面积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二维地震资料,在解析该盆地中部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并探究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走滑断裂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区、沿走向分段的特点;②深层压扭走滑断裂运动方向规律简单,NE、NNE向走滑断裂为左旋,NNW向走滑断裂为右旋,浅层张扭断裂运动方向差异较大,走滑断裂的位移量为400~1500 m,属于小滑移距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③走滑断裂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部分断裂重新活化,不同时期断裂分布有差异;④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的形成受控于基底结构非均一性与原特提斯洋闭合消减带来的挤压作用力,张扭断裂为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后期活化产生的R剪切分支断裂或张性破裂断裂,其形成受控于不同时期盆地周缘洋盆消减闭合。结论认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成因机制与油气息息相关,取得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效益;除了塔里木盆地之外,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也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对典型盆地的研究,必将丰富和完善中国小陆块、多旋回盆地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理论,为发现更多的油气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通 走滑断裂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成因机制 基底非均一性 周缘洋盆闭合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天然气充注成藏与深部砂岩储集层的形成--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例 被引量:53
12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4 位作者 陈玲 杨海军 杨文静 张斌 苏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7,共11页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深部有效储集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天然气充注成藏过程与深部砂岩有效储集层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早期曾捕获到油气的储集层,后期深埋后储集层性能较好;若早期未能捕获到油气...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深部有效储集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天然气充注成藏过程与深部砂岩有效储集层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早期曾捕获到油气的储集层,后期深埋后储集层性能较好;若早期未能捕获到油气,深埋后储集层则比较致密。深埋压实作用对孔、缝的保存影响较大。在储集层深埋致密化之前发生的油气充注过程,抑制了岩石的机械压实和裂缝闭合,阻碍了致密化进程,使储集层的有效孔、缝得以保存。库车深层煤系气源充沛,高演化侏罗系烃源岩成气潜力依然较大,深部砂岩储集层发育次生孔隙和微裂隙,膏盐盖层分布广,厚度大,生储盖空间配置好;以断裂为主构成的输导体系发育,排烃效率高,运聚系数大,油气被高效捕获成藏;盐构造下的深部和超深部圈闭发育。因而,库车坳陷深层和超深层成藏条件好,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低孔低渗储集层 煤成气 断裂输导体系 油气充注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段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4
13
作者 能源 谢会文 +2 位作者 孙太荣 雷刚林 徐丽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构造段已发现了KL2、KS2、KS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由于该段位于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构造模型争论较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对克深构造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T—Q全层位解释,重新建立了该构造...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构造段已发现了KL2、KS2、KS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由于该段位于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构造模型争论较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对克深构造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T—Q全层位解释,重新建立了该构造段构造解释模型并对该段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克深构造段具有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变形特征,垂向上可分为盐上构造层、盐岩层、盐下构造层与基底构造层4层结构。该区域主要发育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盐收缩构造及走滑构造3种构造样式,其中盐下构造层构造样式自北向南逐渐由高角度基底卷入构造样式转变为盖层滑脱构造样式。克深构造段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二叠纪晚期—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及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带具有好盖层、厚储层、大构造、强冲注、晚成藏等有利条件,是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构造带 克深构造段 解释模型 石油地质条件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成因机理分析及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53
14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6 位作者 柴毓 吴大成 姚亚斌 张永迪 张晓涛 王迪 李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19-2130,共12页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和压汞曲线等资料,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的压实、胶结、溶蚀和破裂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对储集岩孔喉特征影响显著,成...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和压汞曲线等资料,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的压实、胶结、溶蚀和破裂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对储集岩孔喉特征影响显著,成岩作用的不均一性导致了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通过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溶蚀率和视微孔隙率等参数的计算阐明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对排驱压力和分选系数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定量控制。选取成岩综合系数作为成岩作用强度及其组合的定量表征参数,其与排驱压力、分选系数、储集层品质指数和分形维数等均具良好的统计相关关系,不同的孔隙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成岩作用组合特征以及成岩综合系数值,因此成岩综合系数可作为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定量表征参数。在对影响孔隙结构特征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组合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通过成岩综合系数可实现储集岩孔隙结构的定性划分和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成因机理 孔隙结构 定量评价 长8油层组 姬塬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礁滩体大油气田成藏条件与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52
15
作者 杨海军 朱光有 +5 位作者 韩剑发 武芳芳 吉云刚 苏劲 张海祖 王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65-1885,共21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很快,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和富油气区,奥陶系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受塔中I号坡折带的控制发育陆棚边缘礁滩体,储层性质为低孔-特低孔、低渗...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很快,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和富油气区,奥陶系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受塔中I号坡折带的控制发育陆棚边缘礁滩体,储层性质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灰岩储层,埋深在4500~6500m。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受早期高能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断裂作用等因素的控制,有效储层的空间展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与大面积成藏。油源对比认为,塔中良里塔格组礁滩体油气藏的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并混有寒武系烃源岩成因的原油;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寒武系油裂解气,沿塔中I号坡折带断裂向内充注。成藏过程分析表明,塔中地区曾存在三期主要成藏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晚期成藏,油气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但早海西期的构造运动,对该期油气破坏严重,造成大范围油藏破坏。第二期成藏期是晚海西期,也是塔中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充成藏期,油气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第三期成藏期是晚喜山期,受库车前陆冲断影响,台盆区快速沉降,埋深急速增大,寒武系原油裂解气形成,沿深部断裂向浅部奥陶系充注,对油藏进行气洗改造,从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体 凝析气藏 深部储层 奥陶系 塔中I号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49
16
作者 崔海峰 郑多明 滕团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54-58,共5页
哈拉哈塘凹陷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2套烃源岩,其中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是一套良好油源岩,目前主要处在中等成熟演化阶段;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其中东河砂岩、角砾岩段与上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泥、灰岩的储盖组合及奥陶系... 哈拉哈塘凹陷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2套烃源岩,其中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是一套良好油源岩,目前主要处在中等成熟演化阶段;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其中东河砂岩、角砾岩段与上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泥、灰岩的储盖组合及奥陶系灰岩与上覆上奥陶统达西库木组泥岩及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部泥岩的储盖组合较为有利。海西期后一直处于构造相对高部位,古生界是轮南低凸起的组成部分,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盖层较为发育,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油气保存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层特征 储盖组合 成藏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动态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以库车前陆盆地冲断带为例 被引量:51
17
作者 卓勤功 赵孟军 +1 位作者 李勇 王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7-856,共10页
受岩石力学特征及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膏盐岩层也会产生断裂和裂缝,大规模油气可穿盐盖层运移。膏盐岩三轴加温加压应力应变实验表明,膏盐岩具有"浅埋低温脆变、深埋高温塑变、强挤压破坏形变"的岩石力学特征,膏盐岩脆-塑转... 受岩石力学特征及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膏盐岩层也会产生断裂和裂缝,大规模油气可穿盐盖层运移。膏盐岩三轴加温加压应力应变实验表明,膏盐岩具有"浅埋低温脆变、深埋高温塑变、强挤压破坏形变"的岩石力学特征,膏盐岩脆-塑转换的关键地层温度约为100℃。结合库车前陆冲断带成藏期古地温参数,确定3 000 m是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膏盐岩脆-塑转换的关键埋深,塑性膏盐岩盖层挤压流动不易破裂,已有断层因岩盐的流动而弥合、焊接,野外盐构造特征及盐岩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库车前陆冲断带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地质历史时期是演化的、且空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从而控制着冲断带油气成藏过程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 脆-塑性 封闭性演化 油气运聚 库车坳陷 前陆冲断带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渗流特征物理模拟 被引量:50
18
作者 胡勇 李熙喆 +6 位作者 万玉金 陆家亮 朱华银 张玉丰 朱秋影 杨敏 牛丽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0-584,共5页
对苏里格气田40块基质岩心(覆压渗透率为0.002×10^-3~100×10-3μm2)进行毛管压力测试,精细刻画不同类型砂岩孔喉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气体在不同渗透率均质砂岩、非均质砂岩以及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渗流实验,研究气... 对苏里格气田40块基质岩心(覆压渗透率为0.002×10^-3~100×10-3μm2)进行毛管压力测试,精细刻画不同类型砂岩孔喉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气体在不同渗透率均质砂岩、非均质砂岩以及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渗流实验,研究气体在致密砂岩中的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纳米孔喉、微毛细管孔喉是致密砂岩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天然气或气一水在其中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远大于在常规或中高渗砂岩中的流动阻力。衰竭开采模拟实验表明,天然气在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不含水砂岩或渗透率小于1.0x10-3μm2的含水砂岩中渗流时,气体渗流阻力较大,存在启动压力,含水对岩心气体渗流影响较大,含水饱和度较高时,储量动用程度低。采用长岩心衰竭开采实验检测各测点压力拟合计算的压力梯度对于井控半径预测和储量动用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覆压渗透率 渗流特征 物理模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油气相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0
19
作者 张水昌 朱光有 +5 位作者 杨海军 苏劲 杨德彬 朱永峰 张斌 崔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47-2460,共14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是最重要的勘探层系,油气资源丰富;同时油气相态复杂多样,既有凝析气藏、正常油藏,也有稠油油藏、沥青等。通过对油气藏形成演化与保存过程的系统分析,结合油气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数据,发现油气相态的...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是最重要的勘探层系,油气资源丰富;同时油气相态复杂多样,既有凝析气藏、正常油藏,也有稠油油藏、沥青等。通过对油气藏形成演化与保存过程的系统分析,结合油气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数据,发现油气相态的多样性与油气多期次充注与次生蚀变作用有关。提出塔北隆起的东部奥陶系存在三期油气充注过程,分别发生在加里东运动晚期-海西早期、海西运动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自与寒武系烃源岩有关的液态烃的裂解;塔北隆起的中西部奥陶系的油气充注主要发生在海西运动晚期。塔北奥陶系油藏形成以后,经历了三期明显的调整改造过程:海西早期构造抬升导致志留-泥盆系遭受剥蚀,东部源自寒武系油气的古油藏遭受破坏,形成沥青;三叠系沉积前的晚海西运动,使得奥陶系生源的油藏大范围遭受降解稠化;晚喜山期,来自于满加尔坳陷的天然气自东向西充注,致使隆起东部早期形成的油藏发生强烈的气侵改造,形成次生凝析气藏。而中西部奥陶系油藏在三叠系沉积前遭受降解稠化后,一直处于沉降深埋过程,油藏得到有效保存;由于成藏时间较早,轻质组分散失较多,气油比极低,油质较稠。研究认为,油气相态的多样性主要受晚海西期构造运动的抬升造成的生物降解作用和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造成的天然气自东向西大规模充注对油藏进行气洗改造两大过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态 凝析气藏 稠油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礁滩体与建设性成岩作用 被引量:48
20
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5 位作者 边立曾 申银民 贾进华 张立平 曹宏 杨晓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0-289,共20页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后可形成好的储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主要受沉积微相与建设性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前者是基础,并以高能的礁滩相带为最好;后者主要包括破裂、白云石化和溶蚀三大类,并以白云石化或溶蚀为最优,其中的溶蚀分布最广泛、影响最深刻而对优质储层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礁滩储层中的古岩溶类型最为丰富多彩,包括同生期、准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热流体岩溶的所有类型,白云岩化礁滩体也不例外。其中,同生-准同生期岩溶的形成机制与礁滩沉积时高频层序旋回向上变浅序列的短暂暴露淋溶有关,表生期岩溶则受控于礁滩沉积后三级层序旋回Ⅰ型界面的暴露淋溶。由此,导致礁滩储层中除了可以也是(碳酸盐岩中)唯一保存原生孔隙外,还发育了次生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礁丘、灰泥丘尤其是丘间洼地中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它们自身没有有效的原生孔隙,但岩溶作用可以形成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礁丘 灰泥丘 岩溶作用 破裂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同生期岩溶 准同生期岩溶 表生期岩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