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被引量:58
1
作者 邱隆伟 姜在兴 +2 位作者 陈文学 李晓红 熊志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1-627,共7页
石英作为碎屑岩储层中的一种难溶组分 ,普遍认为它和次生孔隙的形成关系不十分密切。研究认为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储层中的碎屑石英颗粒存在明显的溶解现象 ,并形成以石英直接溶解型孔隙为主的储集空间特征。石英颗粒被溶解的部分在薄片中... 石英作为碎屑岩储层中的一种难溶组分 ,普遍认为它和次生孔隙的形成关系不十分密切。研究认为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储层中的碎屑石英颗粒存在明显的溶解现象 ,并形成以石英直接溶解型孔隙为主的储集空间特征。石英颗粒被溶解的部分在薄片中所占的范围为 2 %~ 7%者常见 ,高者达 8%以上 ,在总孔隙中所占的相对含量也多数在10 %~ 35 %之间 ,早成岩B期是其最主要形成期。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的大量存在为碎屑岩储层中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孔隙类型 石英溶解孔隙 成岩作用 泌阳凹陷 碎屑岩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震旦纪沉积古地理 被引量:67
2
作者 刘静江 李伟 +9 位作者 张宝民 周慧 袁晓红 单秀琴 张静 邓胜徽 谷志东 樊茹 王拥军 李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53,共19页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和局限海盆沉积。紧邻上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发育的川滇大裂谷对上扬子台地的演化、沉积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有着重要影响。灯影期,上扬子台地曾经有过一次由裂谷活动导致的快速沉降,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由台地到海盆的变化。岩相古地理的演变控制着四川盆地震旦系沉积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也控制着该区常规油气及页岩气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台地震旦系 古地理 半孤立台地碳酸盐岩台地攀西裂谷灰泥丘 局限海盆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机理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66
3
作者 叶礼友 高树生 +4 位作者 杨洪志 熊伟 胡志明 刘华勋 杜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为认清致密砂岩气藏的渗流规律、揭示其储层产水机理、寻求有效的开发对策,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渗流机理复杂,表现在: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主要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控制;在气水互封状态下,气体弹性膨胀推动部... 为认清致密砂岩气藏的渗流规律、揭示其储层产水机理、寻求有效的开发对策,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渗流机理复杂,表现在: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主要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控制;在气水互封状态下,气体弹性膨胀推动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可动水饱和度能有效表征储层水相可动性;储层水相对气相渗流能力影响显著,含水条件下气体渗流存在闽压梯度,其主要受储层物性与含水饱和度的控制,阚压效应导致单井控制范围减小,储量动用程度降低;气、水两相渗流能力受压力梯度的影响。进而基于对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机理和渗流机理的认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①在明确储层可动水饱和度的基础上,评价储层产水风险,优选井位及开发层位,降低气井产水风险,提高单井产能;②采用压裂水平井开发,增加泄流面积,减小生产压差,延长无水或低水采气期;③合理配产,降低生产压差,预防或控制产水量;④强化排水采气,提高生产效果。上述技术措施为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和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渗流机理 可动水 阈压效应 开发对策 压裂水平井 合理配产 排水采气
下载PDF
相控建模技术在阿南油田阿11断块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4
作者 张淑娟 邵龙义 +3 位作者 宋杰 刘大听 陈国胜 任春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61,共7页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阿11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采用两种或多种建模方法联合工作的思路,分步建立...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阿11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采用两种或多种建模方法联合工作的思路,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通过油气储集层相控与非相控物性参数模拟结果的对比,认为相控属性模型对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更为合理,使Petrel地质建模与Eclipse数值模拟一体化无缝链接,依据模拟结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油藏采收率。阿南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相控建模技术可较好地解决沉积微相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的储集层物性参数的模拟,为油藏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南油田 沉积微相 相控建模 属性模型 变差函数
下载PDF
冀中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及沙一段下亚段沉积相与隐蔽油藏 被引量:48
5
作者 崔周旗 李文厚 +2 位作者 李莉 万珊 侯凤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73-381,共9页
蠡县斜坡是冀中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大型宽缓斜坡,以倾向上的小坡降和走向上的古地形差异相对较显著为特征,自北而南呈现出台地区和单斜区等不同的地貌单元。区内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一段下亚段发育“浅水型”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两... 蠡县斜坡是冀中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大型宽缓斜坡,以倾向上的小坡降和走向上的古地形差异相对较显著为特征,自北而南呈现出台地区和单斜区等不同的地貌单元。区内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一段下亚段发育“浅水型”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两种沉积相类型,构成了斜坡带的主要储集体。根据斜坡带走向上的古地貌、沉积相类型等基本因素的差异,可归纳为两种类型的砂体发育区1)斜坡南段单斜区的三角洲相砂体发育区;2)斜坡北段台地区的滩坝相砂体发育区。通过隐蔽油藏勘探方向分析,认为这两种不同类型砂体发育区的隐蔽油藏形成条件各异。以台地区的滩坝相砂体发育区最为有利,是隐蔽油藏勘探的主要方向。在斜坡的内带、中带和外带等不同部位,隐蔽油藏成藏模式也各不相同,以斜坡中带的隐蔽油藏类型发育最为齐全,是寻找规模储量的主要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蠡县斜坡 “浅水型”三角洲相 滨浅湖滩坝相 沙河街组 隐蔽油藏 饶阳凹陷 沉积相 沙一段 沙二段 古近系
下载PDF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7
6
作者 张卫东 张栋 田克忠 《中外能源》 CAS 2009年第11期7-14,共8页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看作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CS技术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碳捕集工艺按操作时间可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富...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看作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CS技术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碳捕集工艺按操作时间可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富氧燃烧捕集。CO2-EOR技术虽然不是直接针对性地封存二氧化碳,但其不仅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还能提高油田采收率,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CCS技术的研究上进行了大量工作,CCS技术已被列入"973计划"和"863计划",北京高碑店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受到国内外的关注。虽然CCS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二氧化碳泄漏问题、技术难点、建设和运行成本高昂等。CCS技术项目投资较大,如果没有政府在立法和税收机制上的激励与优惠措施,很难真正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好在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CCS技术的研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技术 二氧化碳 碳捕集 封存 CO2-EOR
下载PDF
边、底水气藏水侵机理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49
7
作者 刘华勋 任东 +3 位作者 高树生 胡志明 叶礼友 刘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3,共7页
边、底水水侵是导致气藏采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明确边、底水气藏的水侵机理与规律,有利于改善气藏的开发效果。为此,运用全直径岩心模拟边、底水气藏开发过程,研究其水侵机理、动态与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均质气藏,只有边、底水能量... 边、底水水侵是导致气藏采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明确边、底水气藏的水侵机理与规律,有利于改善气藏的开发效果。为此,运用全直径岩心模拟边、底水气藏开发过程,研究其水侵机理、动态与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均质气藏,只有边、底水能量充足且储层渗透性较好,气藏开发过程中才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水侵,降低气藏最终采出程度;对于均质低渗透致密储层,边、底水水侵速度十分缓慢,对生产效果几乎没有影响,而边、底水能量主要决定于流体(水和气)自身的弹性膨胀能力和孔隙空间的压缩性。在物理模拟实验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均质、非均质气藏边、底水侵计算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均质气藏储层水侵均匀推进,水侵速度慢;非均质气藏储层水沿着高渗透条带或高角度裂缝向井底推进速度快,且非均质性越强,水侵推进速度越快,气井见水时间越早。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对边、底水气藏水侵机理、动态与规律的认识,并为边、底水气藏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了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水侵机理 物理模拟 数学模型 均质储集层 非均质储集层 气藏有效开发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49
8
作者 朱庆忠 杨延辉 +4 位作者 左银卿 张学英 张俊杰 宋洋 郎淑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100,共5页
单井产量低是长期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难题,为了寻求破解良策,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实践为例,系统分析了该盆地煤层气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技术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 单井产量低是长期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难题,为了寻求破解良策,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实践为例,系统分析了该盆地煤层气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技术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应针对该盆地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的产出特征,优选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以确保增产效果;(2)在煤层气开发低效区进行的先导性开发技术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产量提升,但要实现低效区块煤层气产能的整体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目前正在实施的煤层气高效开发示范区目的层深度介于900~1200 m,一旦成功将对中国中深层近80%的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极具挑战性;(4)提出了勘探评价向控制高效优质储量精准选区转变、产能建设由整体推进向寻找高效区开发转变、工程技术由改造向疏导转变的技术策略。结论认为:(1)煤层气开发的必由之路应遵循强化问题意识,持续创新思维,科学制定战略思路,做好开发建设顶层设计,实现高效建产开发;(2)具体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好高效产能区块的选择、工程技术手段的优选、运行成本的降低等3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开发 区块选择 工程技术手段 运行成本 开发效益 沁水盆地 单井产量 产能恢复
下载PDF
如何破解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 被引量:47
9
作者 朱庆忠 左银卿 杨延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平均单井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以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该区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现状,梳理了煤层气开发所存在的关键... 平均单井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以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该区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现状,梳理了煤层气开发所存在的关键问题:①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不适应特有的地质特征变化;②煤层气田成熟区块仍存在大量的低效区;③单纯增大压裂规模并未能有效提高单井产量;④多分支水平井单井产量高,但总体产能到位率仍偏低;⑤现场管控总体缺乏科学依据。进而对我国煤层气的后续开发提出了以下建议:①改变产能建设模式、提高产能建设效率;②改进地质研究方法,科学设计井位和井型;③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构建主体技术;④优化水平井的设计,提高技术的适用性;⑤改变压裂改造方式,提高单井产量;⑥改变排采工艺,提高投资效益。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将有可能破解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单井产量 开发效益 辩证思维 疏通 水平井 压裂 解吸压力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共生成藏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梁宏斌 林玉祥 +2 位作者 钱铮 刘建军 于腾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2期72-78,88,共7页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形成大中型气藏的物质基础。大量钻探成果表明,3#煤层与15#煤层是主要的吸附气含气层,而游离气一般赋存在煤层裂隙、煤层顶底板的围岩中,区内煤系地层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普遍存在同源共生的特点,具...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形成大中型气藏的物质基础。大量钻探成果表明,3#煤层与15#煤层是主要的吸附气含气层,而游离气一般赋存在煤层裂隙、煤层顶底板的围岩中,区内煤系地层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普遍存在同源共生的特点,具有相近的温压条件,形成统一的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系统;在系统内部,煤层吸附气与煤层游离气、煤层游离气与围岩中游离气之间发生动态交换作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体系。随着构造演化和温压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的不对称迁移。根据煤层与其他岩层接触关系,可将煤层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系统划分为3类:煤岩—顶板型、煤岩—底板型、煤岩围限型。可根据围岩岩性进一步划分为煤岩—砂岩型、煤岩—泥岩型和煤岩—石灰岩型,不同的煤岩—岩性组合具有不同的煤层吸附气、游离气含气特征。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同源共生规律的发现,为实现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合理共采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系地层 吸附气 游离气 同源共生成藏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砾岩致密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42
11
作者 赵贤正 朱洁琼 +3 位作者 张锐锋 鱼占文 王吉茂 郭永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3-622,共10页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砾岩油藏是一种特殊的致密油气藏。基于束探1H井对泥灰岩-砾岩油藏勘探的突破,重新分析了该区泥灰岩发育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及地层层序特征。进一步结合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束鹿凹陷泥灰...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砾岩油藏是一种特殊的致密油气藏。基于束探1H井对泥灰岩-砾岩油藏勘探的突破,重新分析了该区泥灰岩发育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及地层层序特征。进一步结合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束鹿凹陷泥灰岩的生油能力、储集性能、成藏机理、油藏特征重新进行评价,取得一些新的认识:①束鹿凹陷泥灰岩作为烃源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以Ⅱ_1型为主)、转化率高、排烃能力强等特征,为优质烃源岩;②泥灰岩因构造应力发育一些构造缝,作为烃源岩(当中包含的有机质)发生降解排烃产生的有机质孔隙、有机酸溶蚀碳酸盐岩产生的溶蚀孔隙、降解排烃中产生的异常压力缝等孔洞(缝)形成了泥灰岩的孔喉系统并充当了烃类的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所以泥灰岩具有储集性能;③包裹在泥灰岩中的砾岩存在欠压实作用,储集空间相对好于泥灰岩,砾岩的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贴粒缝、构造缝等孔缝。因此,泥灰岩是一种源-储一体的、特殊的"自生自储"连续致密油藏,而夹杂在泥灰岩中的碳酸盐岩质砾岩为源-储共生的岩性致密油藏。2种油藏类型均具有特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高、产量递减快的特点。同时,利用成因法(氯仿沥青"A"法)探索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气资源量,对烃源岩总生油量的分配情况进行初步研究,发现束鹿凹陷致密油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较大,并给出束鹿凹陷砾岩-泥灰岩的勘探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束鹿凹陷 泥灰岩-砾岩 成藏机理 源-储一体油藏特征 勘探潜力 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
下载PDF
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0
12
作者 赵力民 赵贤正 +2 位作者 刘井旺 王少春 任文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2-497,505,共7页
冀中坳陷是渤海湾断陷盆地中的富油气坳陷之一,其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冀中坳陷古近系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该坳陷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7种沉积体系、多期构造运动及多次沉积间断,为地层岩性油藏的形... 冀中坳陷是渤海湾断陷盆地中的富油气坳陷之一,其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冀中坳陷古近系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该坳陷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7种沉积体系、多期构造运动及多次沉积间断,为地层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按照圈闭成因及其几何形态,将冀中坳陷古近系发育的地层岩性油藏划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地层岩性油藏主要富集在沉积洼槽带和斜坡带中低部位,并围绕生油洼槽呈环带状分布。根据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运用综合分析方法预测出了其有利勘探区带和方向,经钻探新发现了4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古近系 沉积体系 地层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泥灰岩成因探讨 被引量:41
13
作者 梁宏斌 旷红伟 +2 位作者 刘俊奇 郭永军 苏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中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简称沙三下)泥灰岩属一类特殊的岩石类型组合,既非典型的碳酸盐岩,又非经典的碎屑岩。在进行了详细的岩心、薄片观察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认识到研究区岩石为混积岩类,将混...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中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简称沙三下)泥灰岩属一类特殊的岩石类型组合,既非典型的碳酸盐岩,又非经典的碎屑岩。在进行了详细的岩心、薄片观察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认识到研究区岩石为混积岩类,将混积岩(广义的)、混合沉积的概念和体系引入沉积物类型和岩相的划分中,为泥灰岩的科学定名提供了依据。据此对混积岩的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共划分出3大类型:结构混合、互层混合和夹层混合。每一类可以再细分为多种,其中结构混合包括①陆源组分为主的混积岩,②以内源组分为主的混积岩。互层混合成因的混积岩是最重要的岩石类型,本区所谓的纹层状泥晶灰岩大部分属于这一沉积类型,主要由灰质泥岩或泥灰岩与泥晶灰岩组成明暗相间的条带,有时含丰富的有机质。互层出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其岩石中原地组分和异地组分的含量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夹层混合沉积,表现为巨厚的碳酸盐岩质砾岩层夹前两类混积岩。构造、气候及物源等是控制混积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束鹿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混积岩
下载PDF
高阶煤层气高效开发工程技术优选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朱庆忠 杨延辉 +1 位作者 王玉婷 邵国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34,共8页
高阶煤层气井的平均单井产气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基于不同煤储层的地质条件,选择适用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工程技术是提高当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益的关键。在剖析影响... 高阶煤层气井的平均单井产气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基于不同煤储层的地质条件,选择适用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工程技术是提高当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益的关键。在剖析影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阶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模式,并针对不同的地质模式优选出了相应的开发工程技术。结果表明:(1)影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按其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煤体结构、煤岩变质程度、地应力、临储比;(2)据此划分了直井压裂、裸眼多分支水平井、U型和顶板仿树形水平井、鱼骨状和单支型水平井等4种工程地质模式。结论认为:直井压裂和裸眼多分支水平井仅适用于煤体结构好、变质程度高的地区;而低成本、后期可维护、占地面积少的单支型水平井和鱼骨状水平井适用范围广,是适宜大力推广的井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高阶煤层气 煤体结构 煤岩变质程度 地应力 临储比 工程技术 地质模式 优选模式 开发效益
下载PDF
深部低阶煤三相态含气量建模及勘探启示——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层为例 被引量:32
15
作者 申建 杜磊 +3 位作者 秦勇 喻鹏 傅雪海 陈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5,共6页
准噶尔盆地低阶煤煤层气资源量巨大,其勘探开发突破是提高我国煤层气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该区低阶煤浅部含气性差、深部含气量测试数据匮乏且现有技术手段难以准确测试的状况,从煤层气三相态含气量基本构成出发,开展了低阶煤较高... 准噶尔盆地低阶煤煤层气资源量巨大,其勘探开发突破是提高我国煤层气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该区低阶煤浅部含气性差、深部含气量测试数据匮乏且现有技术手段难以准确测试的状况,从煤层气三相态含气量基本构成出发,开展了低阶煤较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甲烷的等温吸附、溶解度、密度和孔隙率等一系列实验,分析了影响甲烷吸附气量、溶解气量和游离气量的相关因素,构建了深部低阶煤吸附气、溶解气和游离气三相态含气量的计算模型。以准噶尔盆地低阶煤储层为例,利用该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三相态含气量构成以吸附气量和游离气量为主,溶解气量所占比例较少;随埋深增加和含水饱和度降低,含气量构成序列由吸附气量高于游离气量转换为游离气量高于吸附气量;含水饱和度越低,其相对含气量转换深度越浅。综合分析后认为,该区深部低阶煤气体构成以游离气为主,煤层气勘探的思路则要以寻找圈闭和局部构造高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煤层气 低阶煤 深部 相态含气量 计算模型 勘探思路 构造高点
下载PDF
示踪剂在分段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赵政嘉 顾玉洁 +3 位作者 才博 赵安军 王彬 吴昊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95,共4页
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后各段产液贡献不易测试和计算。通过分析示踪剂法测量的原理,进行了示踪剂测试技术优化研究,形成了利用示踪剂评价水平井分段产液贡献率的测量方法。应用该方法在束鹿凹陷致密油体积压裂井束探2x井进行了测试,优选了... 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后各段产液贡献不易测试和计算。通过分析示踪剂法测量的原理,进行了示踪剂测试技术优化研究,形成了利用示踪剂评价水平井分段产液贡献率的测量方法。应用该方法在束鹿凹陷致密油体积压裂井束探2x井进行了测试,优选了7种不同示踪剂分别注入7个压裂层段,通过分析在不同时间取得的246个样品,得到了7个层段的产液贡献率,为体积压裂优化设计和产能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体积压裂 产能评价 示踪剂 束探2x井
下载PDF
高勘探程度区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赵贤正 王权 +3 位作者 金凤鸣 范炳达 王海潮 朱洁琼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6期1-10,共9页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岩性地层油气藏和隐蔽型潜山油气藏是今后发现规模储量的重要勘探方向。以成藏理论新认识为指导,以先进适用勘探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新思路。提出了以"整体认识、...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岩性地层油气藏和隐蔽型潜山油气藏是今后发现规模储量的重要勘探方向。以成藏理论新认识为指导,以先进适用勘探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新思路。提出了以"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为核心的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方法,主要包括构建全凹陷整体三维地震数据平台、重建凹陷构造、沉积和储层等地质模型、油气资源分布量化表征重描、多领域油气成藏模式创建、多领域目标整体预探以及上产增储一体化实施等。该方法的提出,对深化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勘探,实现油气勘探持续规模增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气凹陷 二次勘探 方法流程 勘探发现 规模增储
下载PDF
煤粉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特征及其防控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岩 苏雪峰 张遂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693,共7页
针对煤层气井的煤粉伤害问题,运用LD-1A导流能力测试系统模拟了煤层气井变排量、恒排量及间抽过程中煤粉在支撑裂缝中的运移沉积情况,分析了不同流速下煤粉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特征及伤害机理。实验表明:煤粉易滞留沉积在支撑裂缝... 针对煤层气井的煤粉伤害问题,运用LD-1A导流能力测试系统模拟了煤层气井变排量、恒排量及间抽过程中煤粉在支撑裂缝中的运移沉积情况,分析了不同流速下煤粉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特征及伤害机理。实验表明:煤粉易滞留沉积在支撑裂缝底部严重影响导流能力,导流能力伤害率可达90%以上;在没有煤粉持续进入支撑裂缝的情况下,有效排出煤粉导流能力有增大的趋势;排采制度、煤粉质量含量、煤粉粒径对导流能力的影响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煤粉随水运移时对支撑剂窄口的疏通作用和聚集堵塞作用共同影响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压裂前期使用小粒径支撑剂,尾追大粒径支撑剂,合理控制排采速度,使排采速度略小于煤粉运移的临界流速,并使用煤粉分散剂,有利于适量排出煤粉减小导流能力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支撑裂缝 导流能力 影响特征 防控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属性融合技术研究洪浩尔舒特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8
19
作者 姚威 吴冲龙 +1 位作者 史原鹏 降栓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4-642,676+505,共9页
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基础是多谱成像原理。文中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探讨了洪浩尔舒特凹陷阿尔善组和腾一段的沉积特征及其地震反射特征,分别选取均方根振幅、能量加权瞬时频率及相似性三种相互独立的属性对腾一段下部地层切片进行... 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基础是多谱成像原理。文中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探讨了洪浩尔舒特凹陷阿尔善组和腾一段的沉积特征及其地震反射特征,分别选取均方根振幅、能量加权瞬时频率及相似性三种相互独立的属性对腾一段下部地层切片进行属性融合,属性融合后所蕴含的地质信息更全面,其中具有相同颜色的平面单元称为"同相块",代表具有相近的均方根振幅、能量加权瞬时频率及相似性的组合。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地震属性解释技术,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沉积体的地震信息,对同相块的追踪可以准确地确定沉积相的平面展布范围,从而准确描述了洪浩尔舒特凹陷腾一段下部地层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分析表明:在腾一段下部地层沉积时期,在凹陷陡坡侧主要发育滑塌堆积扇相、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缓坡侧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及滨浅湖—半深湖相;洼槽区主要发育滨浅湖—半深湖相、湖底扇相、水下扇相;滑塌堆积扇为腾一段下部地层的有利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地震反射特征 地震多属性融合 地层切片 洪浩尔舒特凹陷
下载PDF
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高煤阶煤层气水平井开采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永平 杨延辉 +3 位作者 邵国良 陈龙伟 魏宁 张利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4,共9页
沁水盆地煤储层热演化程度高且具有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较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煤层气开发难度大。为此,基于该盆地樊庄—郑庄区块高煤阶煤层气水平井开发实践,从地质和工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厘清了影响多分支水平井产... 沁水盆地煤储层热演化程度高且具有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较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煤层气开发难度大。为此,基于该盆地樊庄—郑庄区块高煤阶煤层气水平井开发实践,从地质和工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厘清了影响多分支水平井产能的因素、适应地质条件及挖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多分支水平井低效的原因有3类:(1)地质因素,钻遇低含气量区或断层;(2)工程因素,钻井液污染、钻井垮塌、排采垮塌及煤粉堵塞等;(3)地质因素与工程因素的共同影响。结论认为,钻遇低含气量区与断层、垮塌与堵塞是造成樊庄、郑庄区块多分支水平井低产的主要原因,其中含气量大于20 m^3/t、临储比大于0.7、R_o大于3.8,并且处于拉张应力区是该区煤层气裸眼水平井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针对部分低效井的挖潜技术对策:(1)对煤粉堵塞或后期垮塌的低效井进行分类改造;(2)探索新型水平井,采用顶板仿树形水平井、套管或筛管完井的单支水平井及鱼骨状水平井来解决井眼坍塌及后期无法作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阶煤层气 水平井 开发效果 评价 挖潜对策 沁水盆地 樊庄—郑庄区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