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6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被引量:524
1
作者 邹才能 杜金虎 +12 位作者 徐春春 汪泽成 张宝民 魏国齐 王铜山 姚根顺 邓胜徽 刘静江 周慧 徐安娜 杨智 姜华 谷志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93,共16页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重新厘定了震旦系、寒武系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划分对比依据。②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继承性发育“德阳-安岳”古裂陷槽,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层分布,源岩厚20~160 m、TOC值为1.7%~3.6%、Ro值为2.0%~3.5%。③灯影组发育碳酸盐镶边台地、龙王庙组发育碳酸盐缓坡台地,靠近同沉积古隆起发育大面积颗粒滩。④大面积发育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缝洞型、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孔隙型2套主要含气储集层,准同生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相对高孔渗储集体,灯影组孔隙度3%~4%、渗透率(1~6)×10-3μm2,龙王庙组孔隙度4%~5%、渗透率(1~5)×10-3μm2。⑤古隆起核部在晚海西-印支期发育大型古油藏,分布面积超过5000 km2,石油资源量(48~63)×108 t,燕山期发生原位原油裂解成气及斜坡深部分散液态烃裂解成气,提供充足气源。⑥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和留存主要受“古裂陷槽、古台地、古油裂解气、古隆起”“四古”共同控制。⑦初步预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总量可达5×10^12 m^3左右,古隆起及其斜坡带、蜀南坳陷带、川东高陡构造带深层是该层系重点勘探区带。四川盆地深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原生原油裂解气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在全球古老地层天然气勘探中尚属首次,对开拓全球中深层下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古老地层油气领域具有重大科学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安岳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 古裂陷槽 古油藏 古隆起 碳酸盐台地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威远页岩气田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二) 被引量:370
2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16 位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黄金亮 王淑芳 管全中 张晨晨 王红岩 刘洪林 拜文华 梁峰 吝文 赵群 刘德勋 杨智 梁萍萍 孙莎莎 邱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8,共13页
重点阐述中国页岩气工业化进展、“甜点区”评价标准与勘探开发技术、成功经验、面临挑战及发展前景。根据四川盆地涪陵、长宁、威远等页岩气田地质与工程参数,指出中国页岩气具有特殊性。中国南方特大型海相高演化(R0值2.0%~3.5... 重点阐述中国页岩气工业化进展、“甜点区”评价标准与勘探开发技术、成功经验、面临挑战及发展前景。根据四川盆地涪陵、长宁、威远等页岩气田地质与工程参数,指出中国页岩气具有特殊性。中国南方特大型海相高演化(R0值2.0%~3.5%)、超高压(压力系数1.3~2.1)页岩气田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古老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实践价值。提出“经济甜点区”须具备“含气性优、可压性优、效益性优”等特征,“四高”(高TOC值(大于3.0%)、高孔隙度(大于3.0%)、高含气量(大于3.0m3/t)、高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大于1.3))、“两发育”(页岩层理、天然微裂缝)是富集高产段与水平井轨迹选择的关键指标,水平井巷道必须控制在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高压封存箱中部。提出“微气藏”群压裂形成“人工页岩气藏”的模式,揭示“压后焖井、控压限产”机制。形成了三维地震与压裂微地震监测、水平井、“工厂化”生产模式等关键技术和“甜点区”优选、水平井巷道控制、水平段长度优化、“工厂化”生产模式等成功经验。页岩气资源的不确定性、3500m以深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低成本生产、水资源与安全环保是中国页岩气实现规模开采面临的4大挑战。预测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8.8×10^12m3,四川盆地有利区面积4.0×10^4km2、可采资源量4.5×10^12m3,2020年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有望实现“理论、技术、生产和成本”4个一体化革命,产能达到(200~300)×10^8m3/a。未来有望在四川盆地常规加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一起建成“西南大庆(气大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田 经济甜点区 微气藏 水平井 “工厂化”生产模式 体积压裂 开发成本 资源潜力 有利目标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 被引量:359
3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16 位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黄金亮 王淑芳 管全中 张晨晨 王红岩 刘洪林 拜文华 梁峰 吝文 赵群 刘德勋 杨智 梁萍萍 孙莎莎 邱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701,共13页
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 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积速率是海相富有机质页岩重要沉积模式,确定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早期持续发育的大型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有利于黑色页岩发育,优质页岩厚20~80 m、TOC值为2.0%~8.4%。对比分析焦石坝、长宁、威远3大页岩气田,指出规模储集层主要受富生物硅质与钙质页岩、适中热演化程度、高基质孔隙与丰富的裂缝控制。五峰组—龙马溪组总孔隙度为3.0%~8.4%、渗透率为0.000 2×10-3~0.500 0×10-3μm2,基质孔隙体积及其构成区域稳定,裂缝孔隙发育特征在不同构造区、同一构造的不同井区和不同层段差异较大。筇竹寺组受有机质炭化、黏土矿物结晶度高和生物碎屑粒内孔后期充填等因素影响,物性普遍较差,总孔隙度为1.5%~2.9%、渗透率为0.001′10-3~0.010′10-3μm2。明确了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孔缝发育程度、构造保存等"四大因素"控制,且特殊性在于高演化(Ro值:2.0%~3.5%)、超高压(压力系数:1.3~2.1),从而建立了"构造型甜点"和"连续型甜点区"两种页岩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有机质页岩 沉积模式 储集层表征 “甜点区” 焦石坝页岩气田 长宁页岩气田 威远页岩气田
下载PDF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355
4
作者 陈尚斌 朱炎铭 +3 位作者 王红岩 刘洪林 魏伟 方俊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8-444,共7页
以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运用氮气吸附法对储层纳米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线和DFT分析,对孔结构特征表征并讨论控制纳米孔隙结构的主因和纳米孔隙对页岩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纳米孔组... 以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运用氮气吸附法对储层纳米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线和DFT分析,对孔结构特征表征并讨论控制纳米孔隙结构的主因和纳米孔隙对页岩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纳米孔组成,具有一定的无规则孔结构,孔隙多呈开放形态,以两端开口的圆筒孔及4边开放的平行板孔等开放性孔为主;垂向上由深到浅,孔隙开放程度减小;纳米主孔位于2~40 nm,占孔隙总体积的88.39%,占比表面积的98.85%;2~50 nm的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隙体积,小于50 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比表面积;TOC是控制该储层中纳米孔隙体积及其比表面积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主要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纳米孔对页岩气的吸附能力极强,在其内部有大量页岩气以结构化方式存在,增加了页岩气的存储量,并使模型表征复杂化;开放状纳米孔可提高页岩气解吸效率和储层渗透率,提高页岩气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纳米孔隙结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氮吸附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被引量:294
5
作者 杜金虎 邹才能 +7 位作者 徐春春 何海清 沈平 杨跃明 李亚林 魏国齐 汪泽成 杨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大型古隆起背景、大型网状供烃系统、规模化的颗粒滩储集层以及区域性的储盖组合是特大型气田形成的重要条件;针对龙王庙组超深、高温、高压等复杂地层条件,分别在测井、地震、钻井、储集层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并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成果,应用效果良好,展示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庙组 古隆起 特大型气田 战略发现 裂陷槽 川中古隆起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内涵、优化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86
6
作者 吴奇 胥云 +2 位作者 王晓泉 王腾飞 张守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2-358,共7页
系统阐述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基本内涵、优化设计及实现方法。其内涵包括5个方面:①可"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创造"人造渗透率;②裂缝起裂不是单一张开型破坏,而是剪切破坏及错断和滑移等;③"突破"传... 系统阐述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基本内涵、优化设计及实现方法。其内涵包括5个方面:①可"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创造"人造渗透率;②裂缝起裂不是单一张开型破坏,而是剪切破坏及错断和滑移等;③"突破"传统压裂裂缝渗流理论模式,大幅度缩短流体有效渗流距离;④适用于较高脆性岩层的改造;⑤采用"分段多簇射孔"。分析表明:流体穿过100 m渗透率为0.000 001×10 3μm2的基质向裂缝渗流需要的时间超过100×104a,只有体积改造形成裂缝网络才能使流体从基质向裂缝实现"最短距离"渗流。簇间距优化、非均匀布段(簇)、优化支撑剂铺置模式等是实现体积改造的关键理念;加密分簇技术、多次停泵注入模式及多次端部脱砂压裂技术是低脆性指数地层实现体积改造的技术关键。体积改造技术在致密砂岩(油、气)、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改造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多层多分支井技术对储集层实施"立体式"体积改造是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体积改造技术 内涵 优化设计 分段多簇 “立体式”改造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发展前景思考 被引量:264
7
作者 董大忠 王玉满 +13 位作者 李新景 邹才能 管全中 张晨晨 黄金亮 王淑芳 王红岩 刘洪林 拜文华 梁峰 吝文 赵群 刘德勋 邱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2,共14页
近5年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页岩气累计产量突破了60×10~8 m^3。基于近期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的主要成果,通过全面回顾勘探开发... 近5年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页岩气累计产量突破了60×10~8 m^3。基于近期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的主要成果,通过全面回顾勘探开发新突破和深入分析未来发展前景,进而指出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整体尚处在发展初期,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是近期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海陆过渡相与陆相页岩气的突破和工业化生产是实现中国页岩气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低产—中等产量井是中国页岩气的生产常态,发展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非常重要;严格控制单井投资和大幅降低成本成为提升页岩气勘探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此,建议:①持续加强理论技术攻关,积极开展页岩气"甜点区"评价勘探,逐渐夯实发展基础;②高度重视勘探开发前期评价,突出有效页岩气资源的落实,把控好评价钻探与产能建设的节奏;③突出页岩气储层精细描述和评价,提升整体开发水平;④加大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力度,突出技术的简化和实用性,有效降低成本;⑤全面总结页岩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经验,突出关键指标论证及评价,加强新区、新领域及新层系突破和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田 超级大气区 新进展 有效资源 发展前景 启示 南方地区 中国
下载PDF
增产改造理念的重大变革——体积改造技术概论 被引量:255
8
作者 吴奇 胥云 +1 位作者 王腾飞 王晓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2,16,共7页
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页岩气储层具有改造体积越大、增产效果越好的特点,且压裂裂缝不再是单一的对称裂缝,而是形成裂缝网络,由此产生了体积改造的理念。但迄今为止,国外还停留在提高储层改造体积(SRV)这一层面。为了使体积改造在中国被... 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页岩气储层具有改造体积越大、增产效果越好的特点,且压裂裂缝不再是单一的对称裂缝,而是形成裂缝网络,由此产生了体积改造的理念。但迄今为止,国外还停留在提高储层改造体积(SRV)这一层面。为了使体积改造在中国被正确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升华了体积改造理念,提出了"体积改造技术"这一新概念,给出了广义和狭义的体积改造技术定义,以及形成裂缝网络的储层条件、技术关键与主体技术;探讨了传统压裂与体积改造裂缝的起裂模式,研究了形成剪切裂缝的净压力判定方程,重点比较了经典压裂理论与体积改造下储层渗流机理的重大变化,首次提出了基质向裂缝的全方位"最短距离"渗流模式,打破了以往研究水平井分段压裂避免缝间干扰的传统理念,建立了单簇裂缝诱导应力模型,并得到了实现体积改造的最佳缝间距离,可以指导优化段间距及多段分簇射孔。该成果为体积改造技术发展、完善及大力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改造 水平井 页岩气 裂缝网络 多段分簇 短距离渗流 缝间干扰
下载PDF
美国页岩气体积改造技术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40
9
作者 吴奇 胥云 +3 位作者 刘玉章 丁云宏 王晓泉 王腾飞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概述了美国页岩气改造技术发展历程,对微地震技术推动页岩气改造技术的进步进行了综述,对国外提出的油藏改造体积概念进行了技术定义,分析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内涵及作用。对实现体积改造的储层条件、天然裂缝的影响及起裂特征等进行了分析... 概述了美国页岩气改造技术发展历程,对微地震技术推动页岩气改造技术的进步进行了综述,对国外提出的油藏改造体积概念进行了技术定义,分析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内涵及作用。对实现体积改造的储层条件、天然裂缝的影响及起裂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实现体积改造的关键技术以及对我国页岩气改造技术发展的启示。对比了火山岩、碳酸盐岩等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的常规改造与体积改造的不同理念,并提出了页岩气储层改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体积改造 微地震 水平井 天然裂缝 分簇射孔 滑溜水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矿物成分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30
10
作者 陈尚斌 朱炎铭 +3 位作者 王红岩 刘洪林 魏伟 方俊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5-782,共8页
运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四川盆地南缘长宁—兴文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39个露头泥岩/页岩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泥岩/页岩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53.39%和29.15%;其次为方解石,平均含量为5.46%... 运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四川盆地南缘长宁—兴文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39个露头泥岩/页岩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泥岩/页岩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53.39%和29.15%;其次为方解石,平均含量为5.46%;另外,还含有少量的长石、白云石、石膏、黄铁矿等矿物。龙马溪组为浅海陆棚沉积,对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有利,为页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沉积条件;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反映出龙马溪组已经历晚成岩阶段,对应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适宜页岩气形成的成熟度条件。黏土矿物对页岩气藏的形成和开发有一定积极意义,龙马溪组底部厚度约为30m的地层,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低、相应孔隙率高且脆性矿物石英含量大于50%,是理想的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位。页岩气储层矿物成分研究为其吸附储存、裂缝评价、渗流运移、压裂造缝和工艺性能等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矿物成分 X射线衍射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四川盆地南缘
下载PDF
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 被引量:212
11
作者 邹才能 赵群 +1 位作者 张国生 熊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预测世界总体能源发展的态势,从分析能源发展历史入手,明确了能源利用方式将在木柴向煤炭、煤炭向油气之后经历油气向新能源的第三次重大转换。尽管全球化石能源供应量总体比较充足,但关键技术突破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加快并推动了... 为了预测世界总体能源发展的态势,从分析能源发展历史入手,明确了能源利用方式将在木柴向煤炭、煤炭向油气之后经历油气向新能源的第三次重大转换。尽管全球化石能源供应量总体比较充足,但关键技术突破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加快并推动了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转换。世界能源消费正在迈入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新能源"四分天下"的时代,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分别为32.6%、23.7%、30.0%和13.7%,中国能源消费也将由煤炭独大,逐步进入煤炭、油气和新能源"三足鼎立"的时代。对全球能源发展的预判结果表明:①石油迈入"稳定期",产量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前后,高峰年产量约45×10~8 t;②天然气步入"鼎盛期",产量高峰将出现在2060年前后,高峰年产量约4.5×10^(12)m^3(40.5×10~8 t油当量),将在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③世界煤炭产量稳中有降,煤炭发展进入高效清洁化"转型期",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幅降低,其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也将有所下降;④新能源开发利用渐入"黄金期",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将大幅提升。结论认为: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具有自身特点,能源发展需从国情实际出发,加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问题的关键;②我国石油产量需达2×10~8 t,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③加快致密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步伐,力争实现203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超3 000×10~8 m^3的目标;④加强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2030年我国有可能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重20%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革命 化石能源 新能源 油气 煤炭 可再生能源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致密油 纳米技术 石墨烯 互联网+
下载PDF
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12
12
作者 王永辉 卢拥军 +3 位作者 李永平 王欣 鄢雪梅 张智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49-158,共10页
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以北美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经济有效开发,成为其有效动用的关键技术。笔者总结国外非常规储层,特别是以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及致密油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外非常... 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以北美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经济有效开发,成为其有效动用的关键技术。笔者总结国外非常规储层,特别是以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及致密油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外非常规资源储层压裂改造的主体技术。通过分析各种储层改造主体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结合国内储层特点,分析了各项主体技术在国内的适应性。并根据国内目前非常规储层改造的技术现状,明确了国内非常规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出了国内非常规储层技术应起引进吸收并自主创新的道路,指出了致密气、页岩气需攻关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储层 水力压裂 水平井 致密气 页岩气 煤层气 致密油
下载PDF
用于提高低-特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效果的缝网压裂技术 被引量:203
13
作者 雷群 胥云 +3 位作者 蒋廷学 丁云宏 王晓泉 卢海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1,共5页
在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特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压裂中,由于储层基质向裂缝的供油气能力较差,仅靠单一的压裂主缝(不管缝有多长、导流能力有多高)很难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因此,提出了适合低孔隙度、低渗透、不含天然裂缝储层的"缝网压... 在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特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压裂中,由于储层基质向裂缝的供油气能力较差,仅靠单一的压裂主缝(不管缝有多长、导流能力有多高)很难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因此,提出了适合低孔隙度、低渗透、不含天然裂缝储层的"缝网压裂"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储层两个水平主应力差值与裂缝延伸净压力的关系,实现远井地带(而不仅仅局限于近井筒区域)的"缝网"效果,增加储层基质向人工裂缝供油气能力,提高压裂增产改造效果。论述了"缝网压裂"技术的适用条件、工艺设计思路及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缝网压裂"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包括水平井及应用"层内液体爆炸"技术等。缝网压裂技术对理论和现场施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 砂岩油气藏 油气藏改造 水力压裂 缝网压裂技术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93
14
作者 陈尚斌 朱炎铭 +5 位作者 王红岩 刘洪林 魏伟 罗跃 李伍 方俊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9-694,共6页
借助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了中国页岩气的研究论文,分析了这百余篇论文的分布特征,归纳了研究机构、科研群体及基金资助等情况,综述了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探讨了未来其研究的走向和发展需求。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页岩气... 借助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了中国页岩气的研究论文,分析了这百余篇论文的分布特征,归纳了研究机构、科研群体及基金资助等情况,综述了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探讨了未来其研究的走向和发展需求。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页岩气论文总数少,具有典型发展初期阶段分布特征,说明基础研究与勘探开发刚驶入一个全新的起步发展阶段,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页岩气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将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地质基础研究工作必受重视,勘探试井及与之相关的产能模拟、压裂等增产开发措施研究也会逐步展开;②基于地质条件、成藏要素及油气产区特殊条件的综合分析,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个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先导性试验建设基地;③在政策扶植和基金支持下,坚持科技攻关,开展多种合作,增进学术交流,促进人才培养,中国页岩气研究将迅速发展,并会较早结束探索阶段而逐步向商业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论文分布特征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综述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
下载PDF
缝网压裂技术及其现场应用 被引量:185
15
作者 翁定为 雷群 +3 位作者 胥云 李阳 李德旗 王维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0-284,共5页
针对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的缝网压裂技术,完善了缝网压裂的概念,指出缝网压裂是在达到预期目标支撑缝长的主裂缝基础上,形成多缝直至形成"缝网"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储层,根据弹性力学假设,采用不同的平面模型,分析了形成缝网... 针对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的缝网压裂技术,完善了缝网压裂的概念,指出缝网压裂是在达到预期目标支撑缝长的主裂缝基础上,形成多缝直至形成"缝网"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储层,根据弹性力学假设,采用不同的平面模型,分析了形成缝网的力学条件。当施工时裂缝内净压力超过水平主应力差值与岩石抗张强度之和后,可在原始裂缝的基础上形成新裂缝,实现缝网。研究了各种缝网压裂施工方式,提出了目前可应用的缝网压裂施工方法,并指出缝网压裂的发展方向。采用缝网压裂设计理论对F1-15井进行了缝网压裂设计,施工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压裂后效果显著,分析显示有多缝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网压裂 应力场 净压力 分支缝 临界压力 缝内封堵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5
16
作者 陈作 王振铎 曾华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0,共3页
水平井目前已成为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其技术已在中国石油塔里木、辽河、冀东、大庆、新疆、吉林等13个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钻遇在低渗透油气藏的水平井和产量达不到经济开发要求的其他水平井,必然要面临增产改... 水平井目前已成为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其技术已在中国石油塔里木、辽河、冀东、大庆、新疆、吉林等13个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钻遇在低渗透油气藏的水平井和产量达不到经济开发要求的其他水平井,必然要面临增产改造的问题。水平井水平段压裂与直井压裂改造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为此,就国内外化学隔离分段压裂、机械封隔分段压裂、限流分段压裂、水力喷射分段压裂等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展望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攻关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裂 隔离 水力喷射 封隔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158
17
作者 贾承造 魏国齐 +2 位作者 李本亮 肖安成 冉启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前陆盆地是指呈线性收缩于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由造山带逆冲负荷引起挠曲并沉降成狭长的沉积单元。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都处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东端 ,其形成主要受特提斯演化控制。中生代以来 ,中国中西部地区分别在中生代早期... 前陆盆地是指呈线性收缩于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由造山带逆冲负荷引起挠曲并沉降成狭长的沉积单元。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都处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东端 ,其形成主要受特提斯演化控制。中生代以来 ,中国中西部地区分别在中生代早期、新生代晚期发育两期前陆盆地 ,又被分为 3类、4种相应的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 ,主要由前陆盆地早期拉张环境下的细粒沉积物或碳酸盐岩和前陆挤压期的粗粒沉积物叠置而成 ,成为前陆盆地特有的二元结构。发育了前陆盆地特有的天然气地质特征 ,即拉张构造背景下沉积有效的烃源岩层系、挤压背景下发育前陆逆冲带、喜山期形成成排成带的大型圈闭。早期前陆逆冲带被后期构造改造叠加 ,主体部位构造圈闭破坏严重 ,冲断带前锋、前渊、前缘斜坡和隆起部位圈闭保存较好 ;晚期前陆逆冲带与前缘隆起构造圈闭发育 ,成藏条件好 ,是近期勘探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特提斯构造 天然气地质
下载PDF
水力压裂技术的近期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44
18
作者 姜瑞忠 蒋廷学 汪永利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7,共6页
水力压裂技术经过 5 0多年的发展 ,在裂缝模型、压裂井动态预测、压裂液、支撑剂、压裂施工设备、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不但成为油气藏的增产增注手段 ,也成为评价认识储层的重要方法。近期水力压裂在总体优化压裂、重复... 水力压裂技术经过 5 0多年的发展 ,在裂缝模型、压裂井动态预测、压裂液、支撑剂、压裂施工设备、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不但成为油气藏的增产增注手段 ,也成为评价认识储层的重要方法。近期水力压裂在总体优化压裂、重复压裂、大型压裂、高砂比压裂 ,端部脱沙压裂、CO2 泡沫压裂及特殊井 (斜井、水平井、深井、超深井、小井眼井等 )压裂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压裂的单项技术也有了很大进展。国内压裂酸化技术在设计软件、压裂酸化材料、施工技术指标等方面 ,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介绍了国内不同储层类型所适用的压裂技术 ,展望了在新型压裂材料、试验技术研究、滤失伤害和返排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对更好地发挥水力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技术 压裂酸化 增注 支撑剂 CO2泡沫压裂 返排 高砂比 国内 展望 发展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地质特征 被引量:157
19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5 位作者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谢武仁 曾富英 武赛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5,共12页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分歧。由于该负向构造带与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该区震旦系—寒武系钻井资料和野外剖面观察,利用27 000 km二维地震资料和最新钻井资料(高石17井),结合该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边界与展布、地层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该裂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裂陷东边界陡,相对稳定发育,裂陷西边界缓且不同时期发育位置不同;②震旦纪灯二期末该裂陷表现为近似对称的坳陷形态特征,分布面积为3×10~4 km^2;③灯四期末其又表现为受裂陷东边界断层控制的东陡西缓的断陷形态特征,分布范围达8×10~4 km^2;④该裂陷演化分为震旦纪灯一期一灯二期坳陷雏形形成、灯三期—灯四期裂陷形成发育、早寒武世麦地坪期—筇竹寺期裂陷充填与沉降、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龙王庙期裂陷萎缩与消亡等4个阶段。结论认为:该裂陷两侧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今后的主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纪 早寒武世 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 地质特征 烃源岩 气藏形成
下载PDF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153
20
作者 赵文智 王兆云 +3 位作者 张水昌 王红军 赵长毅 胡国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共7页
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是指成气过程中生气母质的转换和生气时机与贡献的接替。有两层含义:一是干酪根热降解成气在先,液态烃和煤岩中可溶有机质热裂解成气在后,二者在成气时机和先后贡献方面构成接力过程;二是干酪根热降解形成的液态... 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是指成气过程中生气母质的转换和生气时机与贡献的接替。有两层含义:一是干酪根热降解成气在先,液态烃和煤岩中可溶有机质热裂解成气在后,二者在成气时机和先后贡献方面构成接力过程;二是干酪根热降解形成的液态烃只有一部分可排出烃源岩,形成油藏,相当多的部分则呈分散状仍滞留在烃源岩内,在高—过成熟阶段会发生热裂解,使烃源岩仍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这一理论的提出,回答了我国热演化高-过成熟地区勘探潜力问题与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机理问题,对拓搌勘探领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力成气机理 干酪根热降解气 液态烃热裂解气 煤岩可溶有机质生气 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