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源-储关系——以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63
1
作者 胡宗全 杜伟 +1 位作者 彭勇民 赵建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页岩既是页岩气的烃源岩,又是页岩气的储层。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无机矿物、孔隙等微观特征进行描述,将有机质、孔隙作为一个"源-储"系统来分析其空间分布状态与时间演化关... 页岩既是页岩气的烃源岩,又是页岩气的储层。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无机矿物、孔隙等微观特征进行描述,将有机质、孔隙作为一个"源-储"系统来分析其空间分布状态与时间演化关系。研究表明,有机质孔比无机质孔对赋存页岩气更重要;迁移有机质比原地有机质更发育有机质孔。无机矿物孔隙赋存大量的迁移有机质,在页岩气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五峰组-龙马溪组中含有较多的硅质等刚性颗粒矿物,可以形成坚固的粒间孔隙体系,在成油期孔隙度高、孔隙大且连通性好,可以保存大量的迁移有机质。刚性颗粒粒间孔隙中赋存迁移有机质,迁移有机质在其中演化成为固态有机质,其中的有机质孔中赋存天然气,构成最佳的源-储匹配关系,最有利于形成和富集页岩气。页岩中的粘土矿物晶间孔在早期的成岩阶段大多已丧失,少量的在胶结物晶粒支撑与内部流体压力双重保护之下仍赋存有机质和有机质孔。黄铁矿集合体形成粒间和内部晶间孔隙,部分孔隙可以赋存有机质和较小的有机质孔,但总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 迁移有机质 源-储关系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 川东南地区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金之钧 张金川 唐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68,共11页
有别于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条件、富集机理、分布模式、预测方法及勘探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成藏系统的角度分析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过程和主控因素,对于非常规天然气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成藏... 有别于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条件、富集机理、分布模式、预测方法及勘探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成藏系统的角度分析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过程和主控因素,对于非常规天然气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成藏机理和分布模式,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划分为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碳酸盐岩气、致密砂岩气、水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共6种主要类型;按照成藏体系“元素—功能—结构”的研究思路和“气源岩—输导体系—成藏分布”的组配关系,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划分为6类“源—位结构”关系,分析了除天然气水合物以外的其余5种类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碳酸盐岩气均属于源内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具有生供气能力强、无输导体系、缺乏二次运移、生储盖一体、原地成藏等结构特点;②致密砂岩气和水溶气属于源缘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具有生气类型多样、邻层近源聚集、储层内部运移、就近成藏富集等结构特点;③盆地演化、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运动控制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的类型。结论认为,我国南方古生界海相沉积有利于页岩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气成藏体系的形成;南、北方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沉积则有利于煤层气、页岩气及致密砂岩气成藏体系的发育;中、东部中新生代深水陆相沉积有利于深层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成藏体系,浅水陆相盆地则对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及页岩气成藏体系的形成更为有利;水溶气则广泛见于新生代富有机质浅层区或邻近气源岩的高压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聚集机理 成藏体系 分布模式 源—位结构 成藏特征 主控因素 沉积相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的多尺度联合表征及评价——以焦石坝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金武军 李军 +2 位作者 王亮 路菁 武清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5-41,共7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的研究是页岩气表征与评价的核心工作之一。鉴于页岩矿物成分复杂、孔隙组分多样,多种测试手段的联合分析已成为页岩孔隙系统研究中的一个发展趋势。综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CO2吸附、特高压压汞等...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的研究是页岩气表征与评价的核心工作之一。鉴于页岩矿物成分复杂、孔隙组分多样,多种测试手段的联合分析已成为页岩孔隙系统研究中的一个发展趋势。综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CO2吸附、特高压压汞等对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孔径分布及连通性等进行了配套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储层孔隙以100 nm以下的中孔和微孔占主导,其中孔径为10 nm左右的孔隙所占体积最大;2有机质发育及含量决定了页岩气储层孔隙发育情况及孔径大小分布,表现为随着TOC含量的增大,孔径大的孔隙部分逐渐增多,有效孔隙度逐渐增大;3多种实验手段联合测试才能获得页岩的多尺度孔隙全貌特征,而液氮-高压汞联合测试能反映其孔隙系统的基本特征。总体上,优质页岩气储层具有更大的微孔孔容、比表面积、孔径大小及有效孔隙体积,研究成果和结论对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的综合表征和评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系统 多尺度 联合表征
下载PDF
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含油性与烃类赋存状态 被引量:11
4
作者 钱门辉 王绪龙 +3 位作者 黎茂稳 李志明 冷筠莹 孙中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3-703,共11页
页岩含油性评价以及烃类赋存状态是页岩油甜点评价与优选的关键,以玛页1井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多温阶热解、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开展页岩含油性评价以及烃类赋存状态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城组页岩油甜点层优... 页岩含油性评价以及烃类赋存状态是页岩油甜点评价与优选的关键,以玛页1井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多温阶热解、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开展页岩含油性评价以及烃类赋存状态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城组页岩油甜点层优选。研究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主要为3类岩相组合,风二段烃源岩品质相对最好,风一段烃源岩品质一般,风三段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差,有机质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物质基础,纵向上风城组页岩可划分为6个含油性较好的甜点层,风二段顶部以及中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发育段的含油性最好,烃类赋存状态主要为游离态,游离油占总油80%以上,游离油主要赋存于粒间孔和层理缝中,呈连续分布状,具备较好的含油性基础和可动资源前景,研究成果为风城组页岩油下一步的勘探部署与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玛页1井 风城组 页岩油 含油性 烃类赋存状态
下载PDF
一种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的新型示踪剂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申宝剑 潘安阳 +4 位作者 张俊 卢龙飞 钱门辉 陆双龙 杜明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5-861,共7页
选取了3种在地层和压裂液中含量低、环保、稳定的稀土元素Pr、Yb、Sm与乙二胺四乙酸和吡啶二羧酸形成络合物,然后将其作为示踪剂应用于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在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号扩平台井组的中部气层两口井(焦页66-Z1HF和焦... 选取了3种在地层和压裂液中含量低、环保、稳定的稀土元素Pr、Yb、Sm与乙二胺四乙酸和吡啶二羧酸形成络合物,然后将其作为示踪剂应用于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在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号扩平台井组的中部气层两口井(焦页66-Z1HF和焦页66-Z2HF)中注入微量元素示踪剂,通过监测注入示踪剂井及其邻井返排液中是否有微量元素示踪剂来评估焦页66号扩平台压后连通性,进而探讨涪陵页岩气田下部、中部、上部气层立体开发的可行性。返排液监测结果显示,焦页66-Z1HF井偶见高含量Sm元素示踪剂(焦页66-Z2HF井注入剂),表明两口中部气层井间可能存在连通;下部气层监测井未见Pr,Yb,Sm浓度异常,说明其与中部气层未发生连通;上部气层监测井焦页5-S2井和焦页5-S3井返排液混样中监测到了高浓度Sm元素示踪剂,表明其与中部气层存在连通。研究初步验证了微量元素示踪技术是一项简单、有效的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的示踪技术,可以方便、高效地判断页岩气井的井间连通情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示踪剂 页岩气井 连通性
下载PDF
Research on anisotropy of shale oil reservoir based on rock physics model 被引量:8
6
作者 郭智奇 刘财 +2 位作者 刘喜武 董宁 刘宇巍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382-392,420,421,共13页
Rock physics modeling is implemented for shales in the Luojia area of the Zhanhua topographic depression. In the rock physics model, the clay lamination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Backus averaging theory for the... Rock physics modeling is implemented for shales in the Luojia area of the Zhanhua topographic depression. In the rock physics model, the clay lamination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Backus averaging theory for the description of anisotropy related to the preferred alignment of clay particles, and the Chapman multi-scale fracture theory is used to calculate anisotropy relating to the fracture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geological features of shales in the study area, horizontal fractures are regarded as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prediction of fracture density and anisotropy parameters for the inversion schem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rizontal fracture density obtained has good agreement with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measured from cores, and thus confirm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rock physics model and inversion method. Fracture density can thus be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n addition, the anisotropy parameter of the P-wav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wav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horizontal fractures. Fracture density has an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wave anisotropy, and the clay content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wave anisotropy, which fully shows that fracture density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lay and quartz contents and a positive relation with carbonate 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rock physics clay mineral FRACTURE ANISOTROPY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金武军 李军 +2 位作者 武清钊 路菁 苟其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2,共6页
页岩渗透率与页岩气产能关系密切,是测井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页岩储层岩性复杂致密,孔隙组分多样,导致传统渗透率评价方法受到限制.基于页岩渗透率主控因素,从孔隙结构出发,通过液氮吸附-高压压汞资料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数据,提取... 页岩渗透率与页岩气产能关系密切,是测井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页岩储层岩性复杂致密,孔隙组分多样,导致传统渗透率评价方法受到限制.基于页岩渗透率主控因素,从孔隙结构出发,通过液氮吸附-高压压汞资料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数据,提取控制页岩渗透率的孔隙结构参数,建立页岩渗透率评价模型;利用核磁T2谱构建出伪毛管压力曲线,获得二者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并提取孔隙结构参数;最后利用核磁测井刻度常规测井曲线,并结合页岩岩石相分析,实现了页岩渗透率的较高精度评价.研究成果及应用对于国内页岩气产能建设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结构 渗透率 测井评价
原文传递
破碎地层井壁坍塌压力及井周失稳区域研究
8
作者 张明明 李大奇 范翔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921,共6页
地层裂缝发育状况对井壁坍塌压力及井周失稳区域的分布方位和深度存在一定影响,但常规井壁稳定分析方法将地层视为各向同性介质,未考虑到破碎地层的裂缝特征。为研究破碎地层井壁坍塌压力及井周失稳区域变化规律,文中结合修正的MC强度... 地层裂缝发育状况对井壁坍塌压力及井周失稳区域的分布方位和深度存在一定影响,但常规井壁稳定分析方法将地层视为各向同性介质,未考虑到破碎地层的裂缝特征。为研究破碎地层井壁坍塌压力及井周失稳区域变化规律,文中结合修正的MC强度准则和三向应力作用下的裂缝面强度准则,建立了破碎地层井壁坍塌压力和井周失稳区域预测模型,研究了裂缝数量及井眼轨迹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三向应力作用下,破碎地层井壁坍塌深度主要受裂缝倾角的控制,与裂缝倾向无关,而井壁的坍塌方位与裂缝倾角无关,仅随裂缝倾向的变化而改变;井壁坍塌主要受某条特殊产状裂缝的控制,可通过调整井眼轴向与该裂缝面的相对夹角,达到减轻或控制井壁失稳程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地层 坍塌压力 井周失稳区域 强度准则 裂缝数量
下载PDF
基于渗流新模型分析页岩气流动影响因素及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左罗 蒋廷学 +2 位作者 罗莉涛 吴魏 赵昆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6-304,共9页
储层条件下Langmuir吸附模型不足以描述页岩气的超临界高压吸附特征,故含Langmuir吸附模型的渗流方程不利于描述超临界高压吸附解吸作用下页岩气的流动特征,因此建立了考虑超临界高压吸附模型的页岩气渗流方程,并与考虑Langmuir吸附模... 储层条件下Langmuir吸附模型不足以描述页岩气的超临界高压吸附特征,故含Langmuir吸附模型的渗流方程不利于描述超临界高压吸附解吸作用下页岩气的流动特征,因此建立了考虑超临界高压吸附模型的页岩气渗流方程,并与考虑Langmuir吸附模型的渗流方程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渗透率、孔隙度及吸附解吸作用对页岩气流动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研究表明:与Langmuir吸附模型相比新吸附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描述页岩的超临界高压等温吸附特征;基于新吸附模型的渗流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的精度更高,更利于描述吸附解吸对流动的影响;当平均压力下降小于32.70%时,日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渗透率>孔隙度>吸附解吸作用;当平均压力下降为32.70%~42.58%时,日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孔隙度>渗透率>吸附解吸作用;当平均压力下降大于42.58%时,日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孔隙度>吸附解吸作用>渗透率;孔隙度、渗透率仍为页岩气传质输运的主控因素,但不可忽略吸附解吸作用对页岩气井生产中后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吸附 超临界 渗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吸附解吸作用对页岩气开发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左罗 仲冠宇 +2 位作者 王海涛 张政道 吴魏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679-2682,共4页
页岩气中吸附气占比达20%~85%,吸附气的解吸直接影响页岩气渗流规律,进而影响页岩气井的生产规律。为了研究解吸对页岩气流动规律的影响,设计了相应的渗流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解吸会减缓孔隙压力的下降、延缓... 页岩气中吸附气占比达20%~85%,吸附气的解吸直接影响页岩气渗流规律,进而影响页岩气井的生产规律。为了研究解吸对页岩气流动规律的影响,设计了相应的渗流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解吸会减缓孔隙压力的下降、延缓压力波的传播;吸附气的存在会明显增加页岩的总含气量;页岩气解吸时随着压力的下降会出现2个快速的解吸阶段,此时解吸量会明显增大;页岩气井日产量曲线的跳跃性台阶是由页岩气解吸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吸附 解吸 流动 渗流
下载PDF
横观各向同性砂岩储层水平井井壁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刚 易良平 +3 位作者 苏建政 张汝生 刘长印 杨兆中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6期45-50,共6页
在经典的井壁应力场计算模型中,将地层岩石力学性质视为各向同性,而对于砂岩这类层理性地层,垂直于层理面和平行于层理面的岩石力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即砂岩为横观各向同性体,因此,基于各向异性材料力学理论,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地层中... 在经典的井壁应力场计算模型中,将地层岩石力学性质视为各向同性,而对于砂岩这类层理性地层,垂直于层理面和平行于层理面的岩石力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即砂岩为横观各向同性体,因此,基于各向异性材料力学理论,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地层中井壁应力场计算新模型。新模型表明,与力学性质各向同性相比,力学性质正交各向异性条件下井壁径向应力和剪应力没有发生改变,而周向应力发生了变化,周向应力是岩石力学性质、地应力、井筒压力的函数。并运用此模型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砂岩储层水平井井壁应力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在弹性模量各向异性度较大时,或者地应力各向异性度较小时,周向拉应力会出现四个最值点,当拉应力超过岩石抗张强度时,水力裂缝在这四个最值点同时起裂,从而解释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出现的近井筒效应。岩石弹性模量各向异性度对井壁周向应力分布有较大影响,而泊松比各向异性度对井壁周向应力分布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 横观各向同性 水平井 水力压裂 裸眼井
下载PDF
低断裂韧性页岩压裂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璞 左罗 +1 位作者 卞晓冰 王海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针对低断裂韧性深层页岩气压裂工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以深层低断裂韧性页岩气井CD-1HF井为例分析了压裂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压裂改造对策并进行了模拟论证,最后建立了压裂优化模型,对该井压裂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和应用。结果表明:低密度粉... 针对低断裂韧性深层页岩气压裂工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以深层低断裂韧性页岩气井CD-1HF井为例分析了压裂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压裂改造对策并进行了模拟论证,最后建立了压裂优化模型,对该井压裂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和应用。结果表明:低密度粉陶-缝端脱砂、不同黏度液体配合造缝及交替注酸技术有利于增大改造体积,提升裂缝复杂度;采用大孔径射孔,黏度为100 mPa·s内的不同黏度压裂液组合,滑溜水在9~12 mPa·s时为主加砂阶段的压裂液,中后期注入胶液可有效提高改造体积;在注完胶液以后泵注液量分别为总设计液量的62%和73%时是中后期胶液注入的最佳时机。采用上述工艺措施该井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压裂 深层 断裂韧性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测量的页岩气游离吸附比例关系确定--以涪陵页岩气储层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真 金武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227-232,共6页
对页岩岩心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饱和油水的核磁共振观测对比研究,并基于饱和油的核磁T_2谱,确定了页岩有机孔中游离空间与吸附空间大小及比例。研究表明:(1)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的润湿性通过饱和油水的核磁响应得到体现,与自吸油状态下的核... 对页岩岩心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饱和油水的核磁共振观测对比研究,并基于饱和油的核磁T_2谱,确定了页岩有机孔中游离空间与吸附空间大小及比例。研究表明:(1)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的润湿性通过饱和油水的核磁响应得到体现,与自吸油状态下的核磁信号相比,干燥抽真空饱和油页岩的核磁T_2谱在大孔段信号明显增大,反映出干燥后黏土孔喉能够允许更多的油分子进入有机孔中,此时核磁T_2谱主要反映有机孔信号。(2)通过对地层条件下有机孔的模拟计算,确定了游离气和吸附气含量相等时对应的有机孔孔径大小,根据有机孔的核磁连续孔径分布,确定出储层游离气和吸附气所占比例。总体上,优质页岩气储层具有更大的核磁孔径响应分布及游离吸附比,对应着更好的资源潜力和产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孔隙系统 游离吸附比 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