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形成控制因素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宏涛 肖开华 +3 位作者 龙胜祥 游瑜春 刘国萍 李秀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4-755,共12页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边缘相带,纵向上由两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横向上呈"东早西晚"不对称分布,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生物礁(滩)型优质储层以低孔、中低渗溶孔云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典型"双层储层结构"。成岩早期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是储层发育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受高频层序控制生物礁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也是控制长兴组生物礁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的关键因素。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岩化以及破裂作用进一步改善储集岩物性。元坝气藏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岩相控储、早期形成、后期改造"的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结构 生物礁 层序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矩形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不稳态压力半解析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家航 王树平 +1 位作者 王晓冬 董文秀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基于点源函数理论和边界元思想,建立一种可用于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改造非稳态压力分析的半解析模型。模型考虑改造区与未改造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均质条件下与解析解进行对比与拟合,并应用已建立的模型对改造区与未改造区渗透率... 基于点源函数理论和边界元思想,建立一种可用于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改造非稳态压力分析的半解析模型。模型考虑改造区与未改造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均质条件下与解析解进行对比与拟合,并应用已建立的模型对改造区与未改造区渗透率差异性、体积压裂改造程度、改造面积和形态、主裂缝长度及导流能力等参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随着改造区内渗透率的增大,压力损耗减小,受改造区面积的影响,单一提高改造区的地层渗透率对整体压力影响较小;相同的储层改造体积情况下,有效裂缝体积较大的开发效果最好。与常规压裂相比,体积压裂井的开发效果主要受主裂缝长度的影响而非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函数 半解析 矩形致密油藏 储层改造 渗透率差异性 导流能力 裂缝半长
下载PDF
基于井-震结合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展布分析与评价--以什邡气藏JP35砂组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涛 马立元 +3 位作者 史云清 胡向阳 高君 李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9,共12页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沉积类型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目的层JP35砂组储集岩主要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溶孔细粒岩屑砂岩,渗流能力差,是影响储层评价的重要因素。井-震结合的储层展布与含气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研究区优质含气储层范围局限,呈不连续条带状,其展布受到沉积微相、河道规模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控制。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特征、展布与评价研究以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井-震结合 储层分布与评价 沉积特征 什邡气藏
下载PDF
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JP_2~3砂组沉积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向阳 李宏涛 +2 位作者 郭艳东 孙兵 魏修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3,共15页
为确定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观察、薄片、物性、压汞曲线等分析,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等结果,采用地质—地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蓬三段由5个砂组构成,各砂组厚... 为确定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观察、薄片、物性、压汞曲线等分析,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等结果,采用地质—地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蓬三段由5个砂组构成,各砂组厚度变化较小,反映沉积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蓬三段JP_2~3砂组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细粒岩屑砂岩为JP_2~3砂组主要储集岩,粒间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等也较为发育,以中孔、小孔为主;喉道总体呈差—中等分选、中细歪度,为中—细喉道的特征;孔喉组合总体为中—小孔—中—细喉,渗流能力中等—较差,为典型特低孔—低孔—低渗—特低渗的孔隙型储层。沉积微相是控制JP_2~3砂组储层发育的关键,并控制储层厚度、岩性粒度和充填物成分,导致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什邡地区 JP2^3砂组 沉积特征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离子度对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共聚物破胶及酸降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奎 张汝生 +2 位作者 贺甲元 李洁华 谭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40,共7页
为研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类酸液稠化剂在较高温度酸液中的破胶和降解行为,在pH值7.5、温度40数60℃条件下,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胺(AM)配比为12/0、9/3、6/6、3/9、0/12时合成了离子度分别为100.0%、49.1%、45... 为研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类酸液稠化剂在较高温度酸液中的破胶和降解行为,在pH值7.5、温度40数60℃条件下,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胺(AM)配比为12/0、9/3、6/6、3/9、0/12时合成了离子度分别为100.0%、49.1%、45.9%、12.7%、0.0%的PDMC、P(DMC-AM)和PAM,探索了不同阳离子度的P(DMC-AM)共聚物降解后溶液黏度变化,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了降解前后P(DMC-AM)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用质量分数2%和10%的盐酸配制的质量分数1%的五种样品酸液,在120℃下分别降解24 h和48 h,随阳离子度的增加,降解后P(DMC-AM)溶液的黏度略有增加,较大的阳离子侧链可能会抑制降解,阳离子度的增大也会抑制破胶。P(DMC-AM)的降解主要以主链的断链为主,伴有酯键和酰胺键的断裂,随酸浓度的增大,降解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稠化剂 离子型共聚物 破胶 酸降解
下载PDF
泡沫剂/驱油剂辅助蒸汽驱技术室内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骆铭 王海涛 +3 位作者 吕成远 伦增珉 张莉 何应付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88-1991,共4页
泡沫剂辅助蒸汽驱过程实验优化参数为:气液比1∶1,浓度0.5%,注入时机为低含水率。利用优化的参数开展了泡沫剂/驱油剂辅助蒸汽驱单双管实验,结果表明:1蒸汽驱后,注入驱油剂或泡沫剂,采收率分别提高25.7%和28.4%,两者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 泡沫剂辅助蒸汽驱过程实验优化参数为:气液比1∶1,浓度0.5%,注入时机为低含水率。利用优化的参数开展了泡沫剂/驱油剂辅助蒸汽驱单双管实验,结果表明:1蒸汽驱后,注入驱油剂或泡沫剂,采收率分别提高25.7%和28.4%,两者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2单管蒸汽驱阶段的平均采收率为60.25%,而非均质双管蒸汽驱阶段采收率为33.6%,表明非均质性增加,蒸汽驱采收率下降;3驱油剂/泡沫剂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58.9%,大于单独泡沫剂或驱油剂辅助蒸汽驱效果,表明化学剂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提高采收率;4实验结束后,填砂管中局部油砂的含油饱和度为零,表明驱油剂或泡沫剂辅助蒸汽驱实验具有很高的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驱 驱油剂 泡沫剂 实验
下载PDF
HPAM增强CO_2引发硅酸凝胶的性能
7
作者 马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8,共5页
针对双液法形成硅酸凝胶堵剂的不足,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HPAM)增强CO_2引发形成的硅酸凝胶。利用黏弹性测试及封堵性实验考察了HPAM和硅酸钠的配比对凝胶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HPAM增强硅酸凝胶的稳定性、注入性和封堵性。实验结果表... 针对双液法形成硅酸凝胶堵剂的不足,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HPAM)增强CO_2引发形成的硅酸凝胶。利用黏弹性测试及封堵性实验考察了HPAM和硅酸钠的配比对凝胶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HPAM增强硅酸凝胶的稳定性、注入性和封堵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6%(w)硅酸钠+0.05%(w)HPAM体系时,所形成凝胶的黏弹性能较好;该体系形成的凝胶在70℃下老化96 d后,凝胶强度仍能满足对高渗层气、水流度的控制;在油藏温度下的黏度均小于3 mPa·s,注入性较好;注入HPAM增强硅酸凝胶后,46 d后,封堵率在99%以上,高于无HPAM时的封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 硅酸凝胶 弹性模量 黏性模量 封堵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