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3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5
1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徐旭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5-370,共6页
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的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产油层组长3、长6、长7和长8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好;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孔隙类型以粒间孔... 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的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产油层组长3、长6、长7和长8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好;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纵向上,长3油层组储层物性最好;平面上,东北部储层物性明显优于西南部。优质储层多出现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碎屑组成、粒级、填隙物含量和成岩作用均对储层性能有重要影响。在陇东地区延长组中识别出简单韵律、复合韵律2大类6种类型储层物性垂向分布模式,而高频基准面旋回的升降控制着本区储层物性韵律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物性韵律模式 影响因素 延长组 三叠系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定量表征技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06
2
作者 蒋启贵 黎茂稳 +5 位作者 钱门辉 李志明 李政 黄振凯 张彩明 马媛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2-849,共8页
页岩中滞留油存在着多种赋存形式,其中只有游离油才是天然弹性能量开采方式下页岩油产能的有效贡献者。但是,如何对页岩中游离油与吸附油含量进行定量表征以及如何明确它们与周缘介质的相互关系,目前并没有现成的研究方法。该文通过对现... 页岩中滞留油存在着多种赋存形式,其中只有游离油才是天然弹性能量开采方式下页岩油产能的有效贡献者。但是,如何对页岩中游离油与吸附油含量进行定量表征以及如何明确它们与周缘介质的相互关系,目前并没有现成的研究方法。该文通过对现有Rock-Eval热解和热解色谱方法进行改进,结合样品溶剂抽提前后热解对比实验和不同类型样品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热释法定量表征方法。利用新建立的方法对济阳坳陷页岩油专探井岩心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页岩吸附油含量与有机质丰度成正比,而干酪根吸附—互溶能力随热成熟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页岩体系内游离油/吸附油比值与有机碳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干酪根不是液态游离烃赋存的主要场所。因此,建立的方法可以作为页岩油赋存机理研究和页岩含油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烃 游离油 吸附油 页岩油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92
3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1 位作者 张庆龙 徐旭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9-554,共6页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识别出陇东地区延长组发育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河流沉积和浊积扇发育在湖盆的西缘陡坡带,三角洲则在西缘和东部...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识别出陇东地区延长组发育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河流沉积和浊积扇发育在湖盆的西缘陡坡带,三角洲则在西缘和东部缘坡均有发育。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延长组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延长组地层经历过5次大的湖泛,在层序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中期鼎盛、晚期衰退的特点。利用恢复后的原始地层厚度,绘制的陇东地区延长组地层的F ischer图解,与本区5次显著的湖平面上升—下降旋回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不仅证实了上述层序地层分析的正确性,同时揭示了F ischer图解在划分地层层序方面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Fischer图解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与聚集机理 被引量:96
4
作者 腾格尔 申宝剑 +7 位作者 俞凌杰 仰云峰 张文涛 陶成 席斌斌 张庆珍 鲍芳 秦建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8,共10页
综合运用有机超显微组分识别、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和页岩气稀有气体同位素年龄测定等技术,深入研究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主力产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烃源品质、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页岩气赋存形... 综合运用有机超显微组分识别、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和页岩气稀有气体同位素年龄测定等技术,深入研究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主力产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烃源品质、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页岩气赋存形式和封存机制。结果表明:1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形成于表层水生产力高、底层水缺氧的沉积环境,TOC值呈两段式分布,下段TOC≥3%,主要由浮游藻类、疑源类、细菌和笔石等成烃生物及残留沥青组成,其中笔石是TOC值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但页岩气主要来自浮游藻类、疑源类等富氢富脂质有机质及由其生成的液态烃裂解。2有机质孔隙主要发育在固体沥青和富氢有机质中,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笔石等大量有机质呈纹层状、堆积式分布,为页岩气提供了更多的储存空间和各类孔隙连通、流体流动的优势通道。3涪陵页岩气处于超临界状态,以游离气为主。页岩气封闭体系的形成时间与生气高峰期之间的有效匹配,以及后期构造活动对页岩气封存条件的改造程度低是复杂构造区高热演化页岩气滞留富集的关键,页岩的吸附作用、毛管封闭以及低速扩散形成了页岩气微观滞留富集机制。可见,复杂构造区高热演化海相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受缺氧的沉积环境、优质的烃源品质、优越的储集空间和良好的封存条件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气田 页岩气 成烃生物 储集空间 赋存形式 封存机制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页岩生储机理探讨 被引量:89
5
作者 郭旭升 李宇平 +5 位作者 腾格尔 王强 袁桃 申宝剑 马中良 魏富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201,共9页
针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生储机理不清的问题,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和实验分析模拟,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对页岩成烃、成储机制及内在... 针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生储机理不清的问题,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和实验分析模拟,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对页岩成烃、成储机制及内在耦合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热演化程度高、生烃强度大、物质基础好,具有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不仅具有高生物成因硅、高有机碳含量,而且具有相对高孔隙度耦合特征。研究认为:①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高演化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保存条件好,早期原油滞留效率高,其气源主要来自原油滞留裂解气。②深水陆棚相生物成因的硅质(蛋白石A),在埋藏成岩早期转化成高硬度晶态石英,伴生形成大量微米级粒间孔,而生物成因的硅质格架抗压性强,为优质页岩储集层早期原油充注及纳米级蜂窝状有机孔的发育和保持提供了空间和保护,是有机孔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③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脆性好,均质性强,微米级硅质粒间孔与纳米级有机孔共生,是压裂形成复杂缝网、硅质粒间纳米级有机孔实现高效连通的关键,有利于页岩气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储机理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 硅质页岩 四川盆地 孔隙保存
下载PDF
上扬子东南缘下组合优质烃源岩发育及生烃潜力 被引量:80
6
作者 腾格尔 高长林 +4 位作者 胡凯 潘文蕾 张长江 方成名 曹清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9-365,共7页
湘鄂地区海相下组合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咸丰、大庸地区可能烃源岩的系统观测和有机地化剖面研究显示,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均发育一套黑色页岩,其有机质丰度高,总有机碳含量... 湘鄂地区海相下组合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咸丰、大庸地区可能烃源岩的系统观测和有机地化剖面研究显示,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均发育一套黑色页岩,其有机质丰度高,总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1%;属藻腐泥型,生烃潜力高;具一定规模,厚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分布稳定;有良好的生烃和油气显示,是2套优质烃源岩。晚侏罗世—白垩纪时下寒武统烃源岩已达过成熟早中期生干气阶段,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烃源岩进入了高成熟晚期至过成熟早期阶段,处于生气高峰期。这2套优质烃源岩的存在,可为湘鄂西、鄂西渝东和雪峰山推覆带等地区下组合的油气生成、成藏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热演化史 海相下组合 上扬子东南缘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70
7
作者 蔡立国 饶丹 +1 位作者 潘文蕾 张欣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2-467,共6页
普光气藏天然气常规组成呈甲烷含量高、乙烷和丙烷等重烃含量低的组份特征,干燥系数C1/(C1-C5)介于0.989 6~0.999 6之间,明显属晚期裂解干气类型.普光古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下志留统以及二叠系有效烃源岩,现今气藏气源主要来自古油藏原... 普光气藏天然气常规组成呈甲烷含量高、乙烷和丙烷等重烃含量低的组份特征,干燥系数C1/(C1-C5)介于0.989 6~0.999 6之间,明显属晚期裂解干气类型.普光古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下志留统以及二叠系有效烃源岩,现今气藏气源主要来自古油藏原油的二次裂解以及下志留统、二叠系源岩干酪根的热裂解,现存沥青对普光气藏也有一定的贡献.普光气藏储集层主要发育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及上二叠统长兴组上部,为溶孔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含砾屑鲕粒白云岩及糖粒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属层状孔隙溶孔型储层.气藏盖层主要为该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四段及其上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层,构成了本区良好保存条件的重要因素.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气藏存在3期烃类流体注入;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多期成藏,油气转化,晚期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原油裂解 成藏模式 普光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77
8
作者 郑伦举 秦建中 +2 位作者 何生 李广友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6-302,306,共8页
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热演化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模拟实验技术主要强调的是温度、压力和时间,忽视了地层流体压力、生烃空间、高温高压地层水及初次排烃等重要影响因素。利用自行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仪,同时考虑... 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热演化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模拟实验技术主要强调的是温度、压力和时间,忽视了地层流体压力、生烃空间、高温高压地层水及初次排烃等重要影响因素。利用自行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仪,同时考虑影响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多种因素,建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技术,对比研究发现:流体压力、生烃空间和高温高压液态水跟温度、时间一样自始至终影响着沉积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只是在不同演化阶段其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在低成熟—成熟阶段,地层孔隙—高温高压液态水热体系对Ⅰ型干酪根黑色泥岩成烃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延缓了油的生成,抑制了气体的生成,改变了干酪根的组成特征,提高了烃源岩的生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体压力 上覆静岩压力 生烃空间 高温高压液态水 生排烃模拟
下载PDF
上扬子北缘下组合优质烃源岩分布及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69
9
作者 腾格尔 高长林 +4 位作者 胡凯 方成名 吕俊祥 翟常博 张长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米苍山-大巴山冲断构造带南缘海相下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作为新领域、新地区其勘探程度很低。根据对城口、南江地区可能烃源岩层位的系统观测、采样和有机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研究指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中下部、上奥陶统五峰组-... 米苍山-大巴山冲断构造带南缘海相下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作为新领域、新地区其勘探程度很低。根据对城口、南江地区可能烃源岩层位的系统观测、采样和有机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研究指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中下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各发育一套黑色页岩,厚度数十米至百余米,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1%),有机质类型属藻腐泥型,生烃潜力高(其中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S1+S2高达2.86-3.65 mg/g,S2为2.66-3.36 mg/g),均是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烃源岩在本区燕山中晚期褶皱隆升、剥蚀前最大埋藏时达到了过成熟早期生干气阶段,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进入了生凝析油-湿气为主的高成熟阶段,处于生气高峰期,而因埋深增加和持续埋深等原因,处在推覆体之下或毗邻凹陷腹部的现今热演化程度也许会有所升高,成为以生干气为主的气源岩。认为该2套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存在,可为川东地区尤其是南江、镇巴-万源地区下组合的油气生成、成藏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生烃潜力 热演化史 上扬子北缘下组合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断溶体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70
10
作者 李映涛 漆立新 +6 位作者 张哨楠 云露 曹自成 韩俊 尤东华 肖红琳 肖重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0-1484,共15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在上奥陶统覆盖区的非暴露条件下,沿走滑断裂发育大量缝洞储集体。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钻井、录井及生产动态数据,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沿深大断裂带的断面发育且受溶...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在上奥陶统覆盖区的非暴露条件下,沿走滑断裂发育大量缝洞储集体。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钻井、录井及生产动态数据,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沿深大断裂带的断面发育且受溶蚀改造的大型洞穴或断面空腔,其次为断裂破碎带内的砾(粒)间缝、砾(粒)内缝、高角度构造缝以及伴生的溶蚀孔洞。储层受通源主干走滑断裂带控制,横向非均质性强,但纵向连通性好,断裂面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主干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且断裂带内部结构复杂,发育交织的多重断层核部结构,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展布。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认为,储层最主要的改造流体以通源走滑断裂导致的上行深埋成岩-成痉流体为主,局部存在热液流体成岩改造特征。通源走滑断裂贯穿了层序界面、岩性界面以及热液流体运移界面等多套具备储层物质基础的地层,形成了顺北地区纵向连通性强,横向可延展的规模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走滑断裂 流体特征 地球化学 储层发育模式
原文传递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现状 被引量:62
11
作者 吴传芝 赵克斌 +4 位作者 孙长青 孙冬胜 徐旭辉 陈昕华 宣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空前活跃。在技术方法方面,传统的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与化学抑制剂注入开采法获得了不断的发展与改进;新型开采技术如CO2置换法与固体开采法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最...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空前活跃。在技术方法方面,传统的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与化学抑制剂注入开采法获得了不断的发展与改进;新型开采技术如CO2置换法与固体开采法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最近我国还研制出适合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水力提升法。在开采研究实践方面,全世界已在3处冻土区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研究。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研究结果,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展现了现阶段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了这一领域取得的经验与认识,强调了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开采技术 开采试验 麦索亚哈气田 Mallik地区
下载PDF
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65
12
作者 范明 胡凯 +3 位作者 蒋小琼 刘伟新 张建勇 陈红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6,共7页
普遍认为CO2、有机酸及H2S是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的酸性流体。CO2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作用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则以一个全新的模拟实验方式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在有机酸和H2S水溶液中的相对溶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温度... 普遍认为CO2、有机酸及H2S是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的酸性流体。CO2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作用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则以一个全新的模拟实验方式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在有机酸和H2S水溶液中的相对溶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温度从常温升高至200℃,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由弱变强再变弱,在90℃左右溶蚀能力最强。而H2S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则明显不同,60℃时基本达到最大溶蚀率,温度继续升高后,溶蚀能力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略有增加,150℃后突然降低。由于H2S主要是硫酸盐高温热还原产物(TSR),因而在碳酸盐岩成岩早期阶段,溶蚀作用的流体可能主要是有机酸和CO2,而在深埋阶段,H2S水溶液则可能是溶蚀作用的主要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蚀作用 飞仙关组 模拟实验 H2S 有机酸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控制因素 被引量:64
13
作者 何治亮 张军涛 +4 位作者 丁茜 尤东华 彭守涛 朱东亚 钱一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3-644,763,共13页
基于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前人研究工作的调研,提出了构造、层序、岩相、流体、时间五因素控储的概念模型。(1)构造对深层优质储层的影响可分为原型和变形两个方面,原型体现在构造对沉积格局的控制,构造变形如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褶皱断裂... 基于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前人研究工作的调研,提出了构造、层序、岩相、流体、时间五因素控储的概念模型。(1)构造对深层优质储层的影响可分为原型和变形两个方面,原型体现在构造对沉积格局的控制,构造变形如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褶皱断裂的发育、裂缝组合等为后期的成岩改造提供了新的宏观背景,热体制以及新的流体的介入会建立全新的地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环境;(2)地层层序的结构与样式提供了储层发育与分布的宏观环境,较高级次的层序界面主要控制了规模性的岩溶型储层的形成,较低级次的层序界面与台缘、台内礁滩相储层发育分布关系密切,也是层间岩溶流体运移的通道;(3)岩相包括沉积相和成岩相,是后期流体改造的基础,也是储层最终赋存的场所,原始岩石矿物和结构可改造性的差异影响着储层的发育;(4)流体作用始终贯穿在碳酸盐岩建造与改造过程中,开放的地质流体环境形成储集空间,封闭的地质流体环境保持储集空间;(5)时间是指碳酸盐岩地层从沉积到成岩改造并最终定型的全过程,涉及上述4种要素各种地质作用的持续过程和相互之间的配置关系。构造-层序-岩相-流体-时间五种因素息息相关、相互制约,五要素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和保持过程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作用。一般来说,优质的规模性碳酸盐岩储层是多种因素联合和多期复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层序 岩相 流体 时间 深层碳酸盐岩 储层成因
下载PDF
对江南-雪峰带构造属性的讨论 被引量:60
14
作者 丁道桂 郭彤楼 +1 位作者 刘运黎 翟常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1-809,共9页
讨论了江南-雪峰山“隆起带”的性质问题,它既不是造山带的“厚皮构造”,也不属于沉积盖层褶皱的“薄皮构造”,而是“过渡型的基底拆离式”的构造。其发生机制是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由SE向NW(同时派生由S向N、由E向W)的基底拆离和推覆... 讨论了江南-雪峰山“隆起带”的性质问题,它既不是造山带的“厚皮构造”,也不属于沉积盖层褶皱的“薄皮构造”,而是“过渡型的基底拆离式”的构造。其发生机制是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由SE向NW(同时派生由S向N、由E向W)的基底拆离和推覆,成为控制整个扬子板块海相中古生界盆地改造变形的动力来源和主导因素,也控制了海相油气的形成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雪峰山 构造属性 基底拆离 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CO_2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 被引量:62
15
作者 范明 蒋小琼 +2 位作者 刘伟新 张建勇 陈红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5-830,共6页
普遍认为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是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以一个全新的模拟实验方式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在CO2水溶液中的相对溶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温度从常温至200℃,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由弱变强再变弱,在60—90... 普遍认为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是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以一个全新的模拟实验方式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在CO2水溶液中的相对溶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温度从常温至200℃,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由弱变强再变弱,在60—90℃区间内溶蚀能力最强。白云岩不管在低温还在高温环境下,总比灰岩更难溶蚀,过渡类型的岩类介于二者之间,当温度大于150℃后,CO2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变得越来越弱。灰岩与白云岩的溶蚀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小。这暗示碳酸盐岩在早成岩晚期一中成岩早期,CO2水溶液对灰岩的溶蚀作用有重要影响,而对白云岩的溶蚀作用影响较小,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可能与碳酸盐岩中钙质的流失或白云岩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蚀作用 四川盆地 飞仙关组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构造-热演化探讨--来自(U-Th)/He年龄和Ro的约束 被引量:59
16
作者 邱楠生 秦建中 +3 位作者 Brent I A Mclnnes 王杰 腾格尔 郑伦举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m2。但在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受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热流有一个微弱增高的现象。同时,磷灰石和锆石的He年龄揭示了川东北地区大致在晚白垩世期间开始隆升且抬升剥蚀量较大。因此,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年龄可以揭示后期详细的冷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U-Th)/He年龄 镜质组反射率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寒武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6
17
作者 翟晓先 顾忆 +3 位作者 钱一雄 贾存善 王杰 蔺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3,共5页
塔深1井是中国及亚洲陆上最深的探井。在埋深8400 m左右、温度160℃、压力80 MPa环境下的上寒武统白云岩溶洞储集体中发现了褐黄色的液态烃。研究表明,井深6 800~7 358 m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气样的烃类气体含量为97%,干燥系数为0.97,... 塔深1井是中国及亚洲陆上最深的探井。在埋深8400 m左右、温度160℃、压力80 MPa环境下的上寒武统白云岩溶洞储集体中发现了褐黄色的液态烃。研究表明,井深6 800~7 358 m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气样的烃类气体含量为97%,干燥系数为0.97,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7.9‰,对应的气源岩Ro为1.65%~1.91%,属于典型高演化油型干气,天然气轻烃指纹分析表明与塔河天然气具有相似的母质来源;塔深1井(8 406.4~8 407.37 m)液态烃的正构烷烃齐全,OEP为1.029,C21-/C21+为0.49~1.46,Pr/Ph为0.762~0.991,具有植烷优势,反映了还原—强还原环境的海相腐泥型烃源岩;从表征原油成熟度变化的Pr/nC17,Pr/nC18及芳烃甲基菲指数等分析,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较大区别,与来自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塔东2井、T904井原油相似,其族组分碳同位素δ13C分布于-29.13‰^-25.84‰,具C27>C28<<C29甾烷特征,初步认为其来自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而高地层压力可能是其保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液态烃 油气成因 寒武系 塔深1井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气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固体沥青研究 被引量:53
18
作者 秦建中 付小东 刘效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65-1071,I0001,共8页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生物礁滩相储层中普遍存在着固体沥青。本文以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中固体沥青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固体沥青的产状特征,测定固体沥青含量和计算固体沥青与储层孔隙的体积比率,分...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生物礁滩相储层中普遍存在着固体沥青。本文以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中固体沥青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固体沥青的产状特征,测定固体沥青含量和计算固体沥青与储层孔隙的体积比率,分析固体沥青的成因及形成期次,推算古油藏的密度。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固体沥青主要呈环边状附于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晶间溶孔,溶蚀孔壁,沥青含量在1.11%~5.73%之间,均值2.92%;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固体沥青多呈团块状充填于各种溶蚀孔洞中,沥青含量0.31%~11.72%之间,均值3.57%。两套储层中的固体沥青含量都有随埋深而减少的趋势。飞仙关组储层中固体沥青与储层孔隙的体积比约为22%,长兴组为43%~56%。普光气田储层固体沥青为热演化成因并为两期形成,飞仙关储层固体沥青为轻质油古油藏裂解形成,长兴组储层固体沥青为稠油古油藏裂解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固体沥青 古油藏 川东北
下载PDF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我国黔南坳陷页岩气勘探前景浅析 被引量:56
19
作者 杨振恒 李志明 +1 位作者 沈宝剑 韩志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3期24-28,共5页
页岩气具有自身的成藏机理,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其成藏主要受控于页泥岩厚度、面积、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矿物岩石成分、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将页岩气评价总结为生气能力、储集气能力和易开采性3个方面。黔南坳陷页泥岩自下而... 页岩气具有自身的成藏机理,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其成藏主要受控于页泥岩厚度、面积、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矿物岩石成分、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将页岩气评价总结为生气能力、储集气能力和易开采性3个方面。黔南坳陷页泥岩自下而上主要集中在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二叠系。通过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其中下寒武统(∈1)黑色高碳质页岩系和二叠系吴家坪组(P2w)页泥岩分布面积广泛,厚度大,有机质含量和热演化程度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硅质成分,是最为有利的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黔南坳陷 页泥岩 吸附 成藏条件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超显微有机岩石学与生排烃潜力 被引量:56
20
作者 秦建中 申宝剑 +2 位作者 付小东 陶国亮 腾格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6-837,共12页
通过选取中国南方不同层系优质烃源岩样品,综合运用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及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对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有机质与矿物组成关系、有机质赋存形式、成烃生物及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优质烃... 通过选取中国南方不同层系优质烃源岩样品,综合运用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及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对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有机质与矿物组成关系、有机质赋存形式、成烃生物及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优质烃源岩中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主要是生物成因或与生物成因有关,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与石英含量具有正相关性,而与粘土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分析认为,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有3种赋存状态:①有机质多与硅质相伴生,是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中最重要的赋存形式;②有机质与钙质相伴生,是部分二叠系优质钙质烃源岩的主要赋存形式;③有机质与粘土相伴生或被片状粘土颗粒包裹与硅质及钙质生屑一起共生,有机质赋存主要受沉积环境、沉积相控制。海相优质烃源岩成烃生物主要有藻类、底栖生物和菌类3种,同一烃源岩层位样品中往往含有"多重母质"分布。模拟实验表明,浮游藻类的生烃潜力与Ⅰ型干酪根生烃潜力相当,底栖藻类生烃潜力与Ⅱ型干酪根生烃潜力相当。富有机质硅质或钙质超微薄层容易使早期重质油排出,可以形成巨型重质油藏;而片状粘土之间包裹的有机质很难使早期生成的稠油排出,则形成轻质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式 成烃生物 生排烃 有机岩石学 海相烃源岩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