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分析 被引量:200
1
作者 马超 罗会明 +4 位作者 安志杰 张萍 温宁 夏伟 李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8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2005年全国麻疹...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2005年全国麻疹发病大幅回升后,2006年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报告发病率为8.29/10万,较2006年有所上升。部分西部省采取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强化免疫和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管理,麻疹发病有所减少,其中部分省2007年底疫情有所反弹,而西南地区和流动人口较多的东部地区发病有所增多或持续居高不下。总体仍呈以小年龄组人群发病为主的模式,〈15岁病例分别占2006、2007年总病例数的69.92%、73.69%,〈1岁病例分别占26.22%、24.70%;流动人口发病均占30%左右。结论MV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加强麻疹监测,控制医院内感染,适时开展高质量的MV强化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消除 措施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全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6
2
作者 翁熹君 王锐 +3 位作者 王霄晔 李娜 于玲 张彦平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全国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91起,报告病例116682例,死亡16例。事件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事件总数的94.41%。呈春、冬季2个报告高峰。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发病以水痘为主;肠道传染病春季以手足口病为主,冬季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小学、幼儿园、中学报告事件数最多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目前影响中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因素。在不同季节对不同级别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是降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浙江省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 被引量:94
3
作者 左树岩 徐旭卿 +7 位作者 夏伟 梁晓峰 许文波 张颖 安志杰 程慧健 王希江 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5期342-349,共8页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总结控制工作中的经验。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浙江省麻疹流行近况;流行病学分析麻疹的流行因素,包括人群免疫状况、感染方式、传染源管理、麻疹病毒基因型和麻疹疫苗(MV)保护效力,...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总结控制工作中的经验。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浙江省麻疹流行近况;流行病学分析麻疹的流行因素,包括人群免疫状况、感染方式、传染源管理、麻疹病毒基因型和麻疹疫苗(MV)保护效力,对免疫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于常住儿童,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免疫规划缺乏了解,是限制需方主动获得免疫服务的原因。流出地未提供免疫服务,流入地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是供方未及时对流动儿童提供第1针MV免疫服务的重要原因;不在学校接种MV,后期又无督促机制,严重影响MV第2针接种率。成人发生麻疹主要是由于既往未获得免疫,目前尚不能排除继发性免疫失败的可能。感染麻疹的主要因素为医院暴露、与病例接触、未接种MV。传染源管理目前存在薄弱环节。本次流行的麻疹毒株基因型仍为H1亚型,毒株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现用MV仍有很好保护效果。结论 提高流动儿童MV接种率需要按照全人群比例配置卫生资源,多部门联合,或专门的“流动人口管理单位”管理。按卫生部新免疫程序针对2~6岁儿童开展MV接种,浙江省可通过对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全程接种。针对≥15岁成人麻疹的控制,尚需现场证据证明其有效和可行性。减少暴露机会、控制传染源等措施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爆发 流行因素
原文传递
2000-2013年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4
作者 宋晓佳 张静 施国庆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诺如病毒"、"诺瓦克样病毒"以及"暴发"、"调查"为关键词检索,收集整理2000 2013年在CNKI、万方和维普... 目的了解我国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诺如病毒"、"诺瓦克样病毒"以及"暴发"、"调查"为关键词检索,收集整理2000 2013年在CNKI、万方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要求的文献52篇,涉及诺如病毒暴发疫情72起,累计报道病例11 778例,平均164例/起,疫情持续时间平均8.57 d。报道疫情数居前3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28起(占38.89%),浙江省18起(占25.00%),广西壮族自治区6起(占8.33%)。暴发场所以学校及托幼机构为主,有53起,占73.61%,其中中学25起、小学及幼儿园17起,大学11起;其次是养老/医疗机构10起,占13.89%。传播途径以经水传播为主,有27起,占37.50%,人-人接触传播24起,占33.33%,食源性传播17起,占23.61%。不同场所疫情传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9,P=0.000)。在经水传播的疫情中,由桶装水污染引起的暴发最多,占48.15%。基因组别分布GⅡ24起,占72.73%,GⅠ6起,占18.18%。结论需加强关注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特别是学校和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议加强高危场所管理和水质监测,提高菌株检测鉴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急性肠炎 暴发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翁熹君 王哲 +3 位作者 任婧寰 张洋 于玲 王锐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之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性,为识别重点防控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6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 目的了解我国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之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性,为识别重点防控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6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应用ArcGIS 10.5软件空间统计模块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绘制地图。结果 2014-2016年全国共报告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之外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2起,累计报告病例17130例,无死亡病例。11月至次年3月是高发期。86.14%的事件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事件发生原因包括生活接触传播、食品污染和饮用水污染。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空间上呈明显地域化分布,报告省份均集中在我国东部,并呈空间聚集性特点,热点地区集中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和福建省。结论我国目前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之外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诺如病毒感染事件为主,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监督管理,加强饮水卫生、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工作,是有效控制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建议相关部门将高发病的广东省、广西和福建省等热点区域作为重点防治地区,进一步探索导致区域聚集性的原因和机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减少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感染性腹泻 空间聚集性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2007~2011年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及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徐也晴 崔富强 +5 位作者 张国民 缪宁 吴振华 郑徵 王富珍 孙校金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比较中国2007~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及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和戊肝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三种疾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中国2007~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及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和戊肝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三种疾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07~2011年甲肝、戊肝、菌痢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4/10万、1.72/10万、21.8/10万。甲肝近40%的病例为〈15岁儿童,病例主要为农民和学生,无明显季节性;戊肝75%的病例〉40岁,病例主要为农民和离退休人员,发病2~5月居多;菌痢40%的病例为〈10岁儿童,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发病7~9月居多。结论甲肝病例的季节性分布不明显,戊肝和菌痢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中国甲肝、菌痢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与预防接种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关。戊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德惠市0~3岁儿童麻疹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熊传龙 陈超 +7 位作者 税铁军 陶玉晖 李国军 周剑惠 祖荣强 王世申 马会来 李黎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德惠市麻疹流行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计算麻疹疫苗(MV)效力(VE),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传播因素分析。结果 MV接种率为97.3%,VE为85%,说明MV仍是有效的保护因素;病例与对照相... 目的 探讨德惠市麻疹流行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计算麻疹疫苗(MV)效力(VE),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传播因素分析。结果 MV接种率为97.3%,VE为85%,说明MV仍是有效的保护因素;病例与对照相比,医院就诊比值比(OR)=6.7[95%可信区间(CI)=2.6~17];≥2家医院就诊OR=9.7(95%CI=2.6~38),高于到1家医院就诊OR=5.4(95%CI=1.9~16)。到医院就诊≥5dOR=15.6(95%CI=4.5~59),远高于就诊2~4dOR=4.5(95%CI=1.2~18)。而就诊1d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R=1.4,95%CI=0.2~8)。与麻疹病人接触OR=5.0(95%CI=1.4~20)。医院暴露和与病人接触是此次麻疹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MV效力、加强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医院内感染是控制麻疹爆发或流行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疫苗 疫苗效力 院内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2018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刘辉 任婧寰 +2 位作者 伍雅婷 王霄晔 王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3,共7页
目的了解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91起,累计报告病例7856例,死亡98例。细... 目的了解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91起,累计报告病例7856例,死亡9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6.77%(107/291)和63.11%(4958/7856),致病因素主要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毒素等。毒蕈中毒的死亡人数占总体的31.63%(31/98)。5~9月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6.43%(106/291)和86.73%(85/98),病死率为6.84%(85/124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人数占总体的44.04%(3460/7856)。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的事件数分别占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50.67%(38/75)和80.00%(60/75)。果蔬类及其制品、真菌类食品和肉类及其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分别占总体的18.90%(55/291)、14.09%(41/291)和10.65%(31/291),居食物中毒致病食品种类前三位。与2017年比较,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减少,主要原因是夏秋季真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大幅减少;而中毒人数有所增加是由于夏秋季发生在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明显增加。植物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为乌头和四季豆,事件发生高峰在秋冬季。动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应高度重视食用圆尾鲎引起的中毒。结论建议各地在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段提前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发布预警。做好集体单位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农村自办家宴等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指导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罕见毒物中毒的诊断、救治和现场处置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预防各类食物中毒的知识,倡导良好的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2005—2007年登革热流行现状与监测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芹 许真 +4 位作者 窦丰满 周航 王晓芳 殷文武 李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2-806,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07年中国登革热监测资料,描述中国登革热流行现状、疾病分布和特征。方法对2005--2007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登革热病例资料及国家登革热监测点的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分析2005--2007年中国登革热监测资料,描述中国登革热流行现状、疾病分布和特征。方法对2005--2007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登革热病例资料及国家登革热监测点的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623例,死亡1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356例,临床诊断267例。输入性病例151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本地感染病例1472例。全国仅广东和福建省的9个地市报告本地感染疫情,其他省区均为输入性病例,输入地区主要为东南亚国家。夏季南方省份的蚊媒密度仍然较高,有84.6%的布雷图指数(BI)〉5,约72.2%BI≥10。监测点未从蚊媒中分离到登革病毒,但广东省曾检测到病毒核酸。结论国内本土持续性登革热流行尚未有效建立,但输入病例的威胁逐年增加。媒介伊蚊的广泛分布和较高的伊蚊密度、健康人群较低的抗体阳性率以及难以避免的登革热输入威胁使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具备了发生登革热本地爆发性流行的潜在条件,有必要在重点地区建立蚊媒综合监测和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疫情 监测
原文传递
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及影响因素综述 被引量:31
10
作者 宋小磊 张丽杰 +1 位作者 申涛 罗会明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较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医务人员(Healthcare Workers,HCWs)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医务人员疫苗的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流...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较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医务人员(Healthcare Workers,HCWs)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医务人员疫苗的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依据。综述结果显示中国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中位数为15.2%,而其他国家医务人员的接种率中位数为46.7%;影响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背景、职称、工作年限以及所在的医疗岗位等因素。建议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高中国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流感疫苗 综述
原文传递
2013年媒体报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影响的快速调查 被引量:27
11
作者 岳晨妍 孙校金 +13 位作者 韦宁 郭立春 郝增平 赵金华 崔哲哲 肖林 朱晓磊 莫想换 余文周 施国庆 安志杰 崔富强 王华庆 李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2期100-104,192,共6页
目的了解2013年媒体报道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接种乙肝疫苗态度、行为的影响,比较不同阶段儿童家长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为制定宣传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此次调查为便利抽样,采用现场拦截调查法,分别于2013年12月19日和12... 目的了解2013年媒体报道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接种乙肝疫苗态度、行为的影响,比较不同阶段儿童家长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为制定宣传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此次调查为便利抽样,采用现场拦截调查法,分别于2013年12月19日和12月29日开展两次调查,现场调查通过面对面一问一答形式完成。结果2013年12月19日和12月29日,分别调查93名和151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两次调查儿童家长对接种乙肝疫苗事件的知晓率分别为18.3%和77.5%。两次调查中,大学专科(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肯定或怀疑儿童死亡与接种乙肝疫苗有关的占82.2%(88/107),高于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儿童家长的57.7%(15/26)(χ2=7.22,P=0.00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表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会或可能会受此事件影响的占66.4%(71/107),高于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儿童家长的38.5%(10/26)(χ2=6.83,P=0.009)。两次调查中,知道接种乙肝疫苗事件者认为疫苗不安全的分别占31.3%和36.8%,高于不知道事件者认为疫苗不安全的8.5%和2.9%。儿童家长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网络、电视和手机等,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渠道为政府部门。结论接种乙肝疫苗事件对公众对于接种乙肝疫苗和预防接种安全性的信心产生较大影响。要加大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力度,重点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开展宣传,及时公布正面信息,消除儿童家长的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事件 儿童家长 影响 快速调查
原文传递
世界卫生组织194个成员国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现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楠 黎祺 +4 位作者 李军宏 王亚敏 马超 郑灿军 尹遵栋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成员国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现状。方法通过WHO网站获取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报表数据,对成员国NIP疫苗种类和目标人群进行描述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成员国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现状。方法通过WHO网站获取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报表数据,对成员国NIP疫苗种类和目标人群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WHO推荐所有成员国将10种疫苗纳入NIP。在194个成员国中,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含风疹成分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vaccine,Hib)、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PPCV)、轮状病毒疫苗(Rotavirus vaccine,RotV)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HPV)疫苗纳入NIP的成员国比例分别为87.63%、100%、100%、98.97%、99.48%、89.17%、98.97%、82.47%、59.79%和66.49%。在10种疫苗中,中国尚未将Hib、PPCV、HPV和RotV纳入NIP。中国NIP疫苗覆盖人群主要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用疫苗、结合疫苗、联合疫苗纳入NIP较发达国家少。结论多数成员国将WHO推荐疫苗纳入NIP;中国需考虑将更多优质疫苗纳入NIP,并扩大覆盖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免疫规划 疫苗 纳入 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
原文传递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马超 贾海梅 +9 位作者 王雷 刘艳 张迟 封小林 郭向阳 苏琪茹 安志杰 杨宏 郝利新 王华庆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小学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爆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疫情防控措施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保护效果。方法在发生流腮爆发的湖北省某镇中心小学开展回顾性队列调查,由所有学生的家...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小学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爆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疫情防控措施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保护效果。方法在发生流腮爆发的湖北省某镇中心小学开展回顾性队列调查,由所有学生的家长自填问卷并收集儿童预防接种证,以搜索病例、核实每名儿童既往流腮患病史和MuCV免疫史信息。采取二代罹患率法测算疫苗保护效果。结果向全校890名学生发放问卷,应答率为99.9%(889/890),搜索到90例流腮病人,其中89例为学生、1例为教师,全校学生罹患率为10.0%(89/890)。首例病例2015年3月9日发病,最后1例6月16日发病,其中,高年级(4~6年级)学生罹患率(5.2%)低于低年级(1~3年级)(13.9%)(P〈0.001)。估算接种≥1剂MuCV保护效果为56.5%(95%CI:20.3%~76.2%),接种1剂MuCV后≤3年、4~5年和≥6年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1.9%(95%CI:27.9%~89.1%)、61.0%(95%CI:19.0%~81.3%)、37.3%(95%CI:-83.0%~78.5%)。结论本起疫情发生和持续蔓延与在校学生MuCV接种率低、接种1剂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采取的控制措施不足以阻断流腮病毒持续传播有关。建议在提高适龄儿童MuCV覆盖率的同时,应尽早考虑论证实施2剂MuCV常规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爆发 疫苗保护效果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2007年北京市城区居民流行性感冒样病例发病情况快速调查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丽杰 施国庆 +1 位作者 马会来 蔡剑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快速评价北京市2007年元旦前后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严重程度、病例就诊和服药行为,以及2006年居民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调查问卷,随机产生居民家庭电话号码,对抽取的家庭所有成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300户... 目的快速评价北京市2007年元旦前后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严重程度、病例就诊和服药行为,以及2006年居民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调查问卷,随机产生居民家庭电话号码,对抽取的家庭所有成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300户家庭925人,2006年12月18日~2007年1月14日流感样病例的发病率为4.7%,无并发症及需住院治疗的病例。54.4%的病例患病后到不同级别医院就诊,其中到市级及以上医院的占64.3%,社区医院占4.8%。病人就诊时戴口罩的占10.8%。北京市居民2006年接种流感疫苗的占14.6%,其中0~9岁和10~19岁接种流感疫苗的分别占27.5%和27.6%,≥60岁或有慢性病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占17.3%。结论2007年元旦前后,北京市出现季节性流感流行,发病率4.7%,但病情较轻。患者就诊主要集中在大医院,社区医院较少,而且患者防护意识较差。2006年北京市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接种疫苗的重点人群,如≥60岁老人或有慢性病的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也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样病例 发病率 电话调查 流行性感冒疫苗
原文传递
2011-2015年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亮 夏劲节 +3 位作者 何燕 申涛 钱雯 廖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1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1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恶性肿瘤是2011-2015年成都市居民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88.1/10万,标化率为162.1/10万,五年间标化死亡率增加了8.3%,平均年增幅2.5%。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01)。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是威胁成都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五年间除胃癌和白血病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外,其余肿瘤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APC=22.8%)、前列腺癌(APC=12.3%)、胰腺癌(APC=9.2%)、肠癌(APC=5.8%)、肺癌(APC=3.5%)和脑癌(APC=2.4%)年均标化死亡率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食管癌、肝癌、胃癌和白血病年均标化死亡率变化幅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在继续加强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治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7
16
作者 韩轲 窦丰满 +1 位作者 张丽杰 朱保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现场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手卫生设施,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17.8%(接触患者前执行率为12.8%、接触患者周围物品... 目的了解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现场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手卫生设施,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17.8%(接触患者前执行率为12.8%、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及环境后执行率为21.0%、接触患者后执行率为27.3%,脱手套后执行率为31.5%);2.2%的医疗室有脚踏或感应式水龙头、24.5%有洗手产品,6.3%有干手物品;92.8%的医务人员知道六步洗手法,对手掌、手背、手指和指背等洗手部位的认知率均在90.0%以上,仅22.8%的人知道搓手时间为≥15S。副主任以上医师(14.6%)、主治医师(9.2%)和医师(15.6%)以及主管以上护师(25.0%)、护师(26.3%)和护士(20.5%)之间手卫生执行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主任以上医师平均知识得分(12.4±3.2)、主治医师(13.6±3.3)和医师(13.4±2.9)以及主管以上护师(15.2±2.0)、护师(14.8±2.1)和护士(14-3±2.6)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22.7%)明显高于医生(13.6%);≥50岁者(7.4%)明显低于〈50岁各年龄组(17.1%~25.0%);女性(19.5%)显著高于男性(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平均知识得分(14.7±2.3)显著高于医生(13.2±3.1);50—59岁年龄组平均知识得分(12.2±3.8)显著低于20—29岁(14.0±2.6)、30。39岁(14.3±2.9)和40.49岁(13.8±2.7)组;女性(14.5±2.5)得分显著高于男性(12.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但手卫生执行率偏低,医院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应通过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甫尔哈提·吾守尔 徐也晴 +3 位作者 帕提古力·艾则孜 范新春 孙校金 陈园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得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甲肝五年...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得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甲肝五年平均发病率为18.64/10万(8.93/10万~40.38/10万),发病高峰为8~11月。南疆地区五年平均发病率(24.62/10万)高于北疆地区(12.22/10万);男性发病率(23.38/10万)高于女性(16.91/10万),<15岁儿童病例占总报告病例的65.57%。结论甲肝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疫苗对预防甲肝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一起因二次供水污染导致的医院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调查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吕维维 毛云霞 +6 位作者 周浩 张钧 查日胜 高永军 陆步来 张俊骥 杨海兵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调查江苏省苏州市某医院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描述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验证暴发的可能原因,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同时对饮用水... 目的调查江苏省苏州市某医院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描述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验证暴发的可能原因,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同时对饮用水进行理化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暴发共持续7 d,共有病例406例,医院各类职业人群均有发病。二次供水区域的工作人员罹患率(14%~21%)高于市政自来水供水区域(0~5.3%)和桶装水(1.4%)供水区域。病例对照研究显示90%的病例和47%的对照有饮用二次供水史(OR=10,95%CI:2.30~62.00)。10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有9份为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9份不同区域的二次供水样本中2份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二次供水样本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以及大肠埃希菌严重超标,测量电开水器实际温度为78~81℃。结论本次暴发疫情是由I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原因为医院二次供水的蓄水池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建议该医院更换电开水炉,并逐步将二次供水改建为市政自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二次供水 暴发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任婧寰 王霄晔 +1 位作者 吴晓旻 王锐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8期741-745,共5页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全国第三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第三季...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全国第三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23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19起,中毒3 488例,死亡27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2 643例,死亡27例。第三季度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02%和69.29%;真菌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55.56%。家庭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32.77%和92.59%,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51.46%。结论 2018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中毒人数有所增加。建议加强对饮食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特别是在学校开学季,做好集体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和加工等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的识别能力;普及正确的食物加工方法和自救互救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第三季度
原文传递
年第一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霄晔 吴晓旻 +3 位作者 王锐 任婧寰 王哲 张彦平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6期452-456,共5页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第一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16个省份共...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第一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16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8起,中毒1 035例,死亡19例。农村地区报告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78.95%。云南、广西和四川省(自治区)报告事件数居全国前3位。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44.74%、22.32%和52.63%;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28.95%、56.33%和0。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31.58%和36.62%;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15.79%和39.90%。结论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管,提高公众对有毒植物的识别能力和在农药使用中的防护意识,是预防和控制第一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季度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