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1
作者 崔旭芳 王全凯 +5 位作者 金惠萍 李昕苇 顾轶婷 乌瀚宝栎尔 康同影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是否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究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8μg/mL的GMA重复染毒16HBE细胞为GMA处理组,等体积二甲基亚... 目的:探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是否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究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8μg/mL的GMA重复染毒16HBE细胞为GMA处理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细胞作为溶剂对照组,处理后的细胞传代培养。收获第40代恶性转化16HBE细胞,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确证细胞的恶性转化程度;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用于验证MMP14蛋白在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中MMP14和ERK通路关键信号分子ERK1、ERK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GMA处理组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集落数显著多于DMSO对照组(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的整体和个体迁移能力均显著大于DMSO对照组细胞(P<0.05)。与DMSO对照组相比,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MMP14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ERK1/2蛋白和ERK1 mRNA的表达水平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K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A诱导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可能与ERK/MMP14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本研究结果为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致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6HBE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泛素化过程抑制对蛋白质CD44和MMP14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惠萍 王全凯 +5 位作者 顾轶婷 乌瀚宝栎尔 李昕苇 崔旭芳 张林媛 许建宁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1-876,共6页
目的观察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诱导的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16HBE)细胞中泛素化过程抑制对I型跨膜糖蛋白(CD44 antigen,CD4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MM... 目的观察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诱导的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16HBE)细胞中泛素化过程抑制对I型跨膜糖蛋白(CD44 antigen,CD4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MMP14)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复苏的16HBE细胞使用终浓度为8μg/mL GMA染毒作为处理组,1μg/mL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对照组,每次染毒72 h,间隔24 h后再次染毒,重复染毒3次后,分别进行传代培养。取第40代(P40)GMA处理组和同代龄溶剂对照组细胞进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刀豆凝集素A(concanavalin A,ConA)凝集实验以确定GMA诱导的第40代16HBE细胞已具备恶性转化细胞特征;使用5、10、20、40和60μmol/L漆树酸抑制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的泛素化过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CD44、MMP14蛋白表达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CD44、MMP14、TFAP2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1)克隆形成实验中,溶剂对照组细胞形成的克隆数为22个,GMA处理组恶性转化细胞形成的克隆数为208个;ConA凝集实验中,溶剂对照组细胞在ConA溶液中均匀散布,30 min内未发生明显凝集,而GMA处理组细胞在5 min时即发生明显凝集,凝集细胞团块较大且凝集速度较快,凝集敏感性增加;(2)不同程度抑制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泛素化过程后,与未处理组相比,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CD44、MMP14蛋白表达水平均呈降低趋势(P<0.05);MMP14、CD44的转录水平随抑制剂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上游转录因子TFAP2A的转录水平也同时降低(P<0.05)。结论抑制细胞泛素化过程可抑制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CD44和MMP14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16HBE细胞 恶性转化 泛素化过程
原文传递
ALDH3A1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激活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3
作者 王全凯 金惠萍 +5 位作者 李昕苇 崔旭芳 顾轶婷 乌瀚宝栎尔 康同影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6期405-411,共7页
目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复合材料合成和改性的化学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2A类致癌物,但其具体的致癌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分子机制是否与醛脱氢... 目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复合材料合成和改性的化学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2A类致癌物,但其具体的致癌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分子机制是否与醛脱氢酶3A1(ALDH3A1)的表达变化相关。方法: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模型中使用瞬时转染技术过表达ALDH3A1后,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法分析IL-6/磷酸化转录3激活剂(STAT3)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Snail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LDH3A1过表达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增加,而IL-6、STAT3、p-STAT3、MMP3及Snail均表达降低(P<0.05),同时MMP3、Snail、Vimentin转录水平下调(P<0.05)。ALDH3A1通过抑制IL-6/STAT3通路激活,减弱了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EMT过程多个关键蛋白的表达。结论:ALDH3A1与GMA诱导的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并且通过IL-6/STAT3通路激活促使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增强。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阐明GMA的致癌机制,并为GMA暴露的健康效应评估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6HBE细胞 醛脱氢酶3A1 EMT过程 IL-6/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