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7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六代 影像中国——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谱系研寻 被引量:69
1
作者 杨远婴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9-105,共7页
在中国电影的研究语汇中,六代导演的划分和提法已成定论。独特的行业内在法则和共享的社会外在因素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中国电影导演非自然时间脉络的代际发展过程。本文依据制作体制的变化、语言方式的转换、表述主体的更迭,对20世纪六... 在中国电影的研究语汇中,六代导演的划分和提法已成定论。独特的行业内在法则和共享的社会外在因素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中国电影导演非自然时间脉络的代际发展过程。本文依据制作体制的变化、语言方式的转换、表述主体的更迭,对20世纪六代导演的谱系演变作出描述,刻画不同文化背景中电影导演的精神气质和求索路径,展示不同历史环境下电影观念形态和社会象征符码不断被重新塑造的过程。 生长于百年动荡的历史背景之中,每个代群的导演都经受了剧烈的身心冲击和思想转变。在一个世纪斗换星移沧海桑田的衍化里,他们将个人的艺术抱负和政治追求投放于电影世界,从而建构了一个个时空特征鲜明的中国形象。而在这些不同形象的背后,记录着政治的辖制,观念的约束以及手段的局限,每一代导演的成败荣辱都述说着可歌可叹的家国梦幻。本文研寻中国导演的代际传承,力图探讨社会心理变化的依据,揣度文化方式转换的契机。透过其间,以了悟历史政治之于人、之于艺术的强大威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导演 中国电影 电影观念 艺术 独特 语言方式 传承 述说 梦幻 象征
下载PDF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续) 被引量:64
2
作者 路易.阿尔都塞 李迅 《当代电影》 1987年第4期33-45,共13页
论意识形态在我刚才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个概念时,以及在我谈到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靠意识形态发挥其功能作用时,我引证了一种实体——意识形态。现在需要对此稍加论述。众所周知,是卡巴尼斯、德斯蒂·德·特拉西及其朋友们杜... 论意识形态在我刚才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个概念时,以及在我谈到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靠意识形态发挥其功能作用时,我引证了一种实体——意识形态。现在需要对此稍加论述。众所周知,是卡巴尼斯、德斯蒂·德·特拉西及其朋友们杜撰了“意识形态”这个词,他们用以指代一种观念(发生)论的客体。50年后,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开始使用这个术语时却赋予了它完全不同的涵义。意识形态在此是指一种支配个人心理及社会集团心理的观念和表象的体系。早在马克思为《莱茵报》撰文时,他所从事的意识形态政治斗争就不可避免地迅即要求他正视这个实体,并迫使他把最初的直觉知识加以发展。然而,我们在此碰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悖论。世间一切都仿佛在引导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系统的表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德意志意识形态》实际上也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意识形态理论,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功能作用 意识形态理论 阶级斗争 生存状况 马克思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生产关系 主体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类型化策略 被引量:57
3
作者 饶曙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0,共7页
类型电影及其问题的相关讨论是一个突出而持续的热点。但是,无论是类型电影的基本理论问题,还是类型电影的应用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类型电影概念引进到中国后,已经在中国电影特殊的语境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电... 类型电影及其问题的相关讨论是一个突出而持续的热点。但是,无论是类型电影的基本理论问题,还是类型电影的应用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类型电影概念引进到中国后,已经在中国电影特殊的语境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电影体制和机制,而且也包括电影观念、创作态度等等,以及上述因素形成的“合力”制约了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因此,也只有电影体制和机制、电影观念、创作态度得到有效的转变,中国类型电影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推进的电影产业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所以必须注重本土经验和本土意识,从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中研究类型电影及其经验,把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类型化经验及其未来发展前景放在第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好莱坞电影 反类型 电影体制和机制 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 被引量:47
4
作者 陈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中国电影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像日本的“青春片”那样一个片种,也没有过韩国那样的青春片浪潮,自然也就没有青春片或青年电影之类的概念。本文所能做的,只是对19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青年电影的发展线索做一次简单梳理描述,一方面梳理... 在中国电影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像日本的“青春片”那样一个片种,也没有过韩国那样的青春片浪潮,自然也就没有青春片或青年电影之类的概念。本文所能做的,只是对19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青年电影的发展线索做一次简单梳理描述,一方面梳理中国青年电影的发展线索,一方面在这一线索中总结经验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电影 中国 理性主义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下载PDF
国家形象与电影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52
5
作者 饶曙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4,共6页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不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这个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各种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重塑"出来的。塑造良好的富有感召力的国家形象不仅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而且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决...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不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这个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各种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重塑"出来的。塑造良好的富有感召力的国家形象不仅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而且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电影人对于电影与国家形象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对电影塑造中国形象也缺乏必要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感。在新世纪的世界舞台和平台上,在推行中国电影全球化战略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责任感和文化使命,增强文化建构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抓住时机重塑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形象",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他艺术所不能发挥的"龙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重塑” 文化误区 文化自觉 文化建构能力 文化传播能力 全球化战略 文化软实力
原文传递
电影初到上海考 被引量:51
6
作者 黄德泉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经考证,上海徐园又一村所演“西洋影戏”始于1896年6月30日,并非8月11日,而且它不是电影,而为幻灯。电影初到上海的时间为1897年5月间,首演地点在礼查饭店,继而在张氏味莼园的安垲地大洋房接演,接着又先后在天华茶园、奇园和同庆茶园演... 经考证,上海徐园又一村所演“西洋影戏”始于1896年6月30日,并非8月11日,而且它不是电影,而为幻灯。电影初到上海的时间为1897年5月间,首演地点在礼查饭店,继而在张氏味莼园的安垲地大洋房接演,接着又先后在天华茶园、奇园和同庆茶园演过。1897年6月11日和13日连载于上海《新闻报》头版上的《味莼园观影戏记》(上、下)为我们了解当时电影的情况提供了较为详实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电影 《新闻报》 礼查饭店 影戏 茶园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概念·策略·战略 被引量:51
7
作者 饶曙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1,共8页
研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首先要厘清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概念,不可以把少数民族身份(不管是"血缘身份"还是"文化身份)"作为判断和衡量少数民族电影的前提。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是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黄金年代,但... 研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首先要厘清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概念,不可以把少数民族身份(不管是"血缘身份"还是"文化身份)"作为判断和衡量少数民族电影的前提。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是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黄金年代,但大多数电影是"汉族视角",流露出某种先天的审美偏见。在创作实践中,对少数民族生活的表现有"外视角"和"内视角"。"外视角"指立足于民族社会外部更大的参照系中观察民族生活,在对民族生活做"跨文化"的观察、理解基础上,客观、典型化地描绘民族生活。"内视角"是站在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和民族自身立场上观察外部世界,表明民族自身的思考和经历。无论是采取"外视角"还是"内视角",都有可能创作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精品力作。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要想得到又好又快、可持续的发展,从创作和生产两方面都必须树立科学的理念、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有效措施。要按照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组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与生产,尽快实现自身的市场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上的政策安排,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向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伸出"援手",在体制、融资和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建议国家每年从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专门资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配套资金,作为固定的资金投入,扶持和保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文化身份 “外视角” “内视角” 市场化生存 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下载PDF
“小妞电影”:定义·类型 被引量:50
8
作者 鲜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51,共6页
"小妞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电影类型,目前此类型电影在中国也方兴未艾。本文通过追溯它的发展历史,试图给予它以科学定义,并通过对其具体的类型特征进行理论分析,一方面尝试更深层地了解这种类型电影... "小妞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电影类型,目前此类型电影在中国也方兴未艾。本文通过追溯它的发展历史,试图给予它以科学定义,并通过对其具体的类型特征进行理论分析,一方面尝试更深层地了解这种类型电影的内涵意蕴,另一方面也期望对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妞电影”类型特性 女性言说
原文传递
数据库电影: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迅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以列夫·马诺维奇的数据库理论为主要参照,结合比较广阔的电影创作实践,阐发了数据库电影的理论渊源,技术原理,相关作品,以及数据库概念的各种延伸,并对其当代意义做了较为深入的揭示。
关键词 数据库电影 数据库与叙述 聚类与组合 交互性 数据库思维
原文传递
一部现象级电影:纯正中国创造的新篇章——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杨晓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8-200,共3页
2015年7月10日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是一部由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出品、由青年导演田晓鹏执导、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小说《西游记》的3D动画电影作品。它在首映当日排片不足10%的情况下,凭借影... 2015年7月10日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是一部由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出品、由青年导演田晓鹏执导、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小说《西游记》的3D动画电影作品。它在首映当日排片不足10%的情况下,凭借影片自身品质与优异口碑稳缝拉升排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中国传统 动画电影 研讨会综述 国产 篇章 影视制作 青年导演
原文传递
《钢的琴》四人谈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猛 皇甫宜川 +1 位作者 石川 蒲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7,共9页
出品: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大连鸿缘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辽宁电影制片厂出品人:池宇峰曲建春陈北京秦海璐监制:郭在容方平编剧/导演:张猛制片人:崔光石甘蕙茵摄影:周书豪录音:李尚郁主演:王千源秦海璐张申英时间:2011... 出品: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大连鸿缘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辽宁电影制片厂出品人:池宇峰曲建春陈北京秦海璐监制:郭在容方平编剧/导演:张猛制片人:崔光石甘蕙茵摄影:周书豪录音:李尚郁主演:王千源秦海璐张申英时间:2011年4月29日地点: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会议室缘起·乐观主义张猛(以下简称张):我们这些在东北长大的孩子,对工业都有一个特别深的情结,在我们初中或者高中时期,整个城市都感觉灰蒙蒙的,那些工厂都还在。但是现在,尽管工厂都不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制片厂 乐观主义 艺术研究 中国电影 影视传媒 影视文化 秦海璐
原文传递
电影理论中的共同体美学渊源 被引量:35
12
作者 蒙丽静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5,共9页
无论是从社会文化背景讲,还是从理论的实质内容讲,近年来关于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是学界对电影探索的理论新动态,也是在当代社会观念变迁下的知识反应。它与传统的社会政治视域下的共同体理论在知识性格和理论旨趣上有所不同,其包容性极... 无论是从社会文化背景讲,还是从理论的实质内容讲,近年来关于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是学界对电影探索的理论新动态,也是在当代社会观念变迁下的知识反应。它与传统的社会政治视域下的共同体理论在知识性格和理论旨趣上有所不同,其包容性极强的思想中的共同体美学方案是建立在中国电影艺术经验的现实基础上。从总体上讲,共同体美学不再代表一种具有个人性、特定性的作者理论,而是需要将电影放置回电影艺术活动整体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思维导致的社会观念的变迁,电影也在文化、政治、市场等一系列历练和影响之下实现自身的重建。因此,电影理论家们提出的"共同体美学"事实上更多的是对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现状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在这种反思和批判中既有对传统理论的肯定和继承,更有基于当下社会观念变换下重构电影理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理论 审美观念 理论合法性
原文传递
3D电影美学初探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相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25,共7页
"立体电影"已经发明多年,过去却始终难以成为影院主流。电脑CG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力使得3D电影在近年异军突起,强势回归。由于观影方式的变化,3D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电影的规律,在视听语言和观众认知方式上与... "立体电影"已经发明多年,过去却始终难以成为影院主流。电脑CG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力使得3D电影在近年异军突起,强势回归。由于观影方式的变化,3D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电影的规律,在视听语言和观众认知方式上与传统电影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尤其是3D电影因为具有立体视觉幻觉,对于空间的表现和塑造与传统电影具有显著的不同。本文试图从最基本、直观的层面,对3D电影有别于传统电影的美学特征进行初步的概括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电影 视听语言 立体视觉 CG技术 电影空间
原文传递
香港导演王家卫 生命的呢喃——王家卫电影阅读阐释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7,共8页
本文从王家卫电影的镜头画面——时空印象;画外之音——心理结构;作者电影——生命意识及其表达等三个方面建立阐释框架,并对王家卫创作的7部影片进行简要阐释。
关键词 王家卫 作者电影 导演 镜头画面 影片 创作 阐释 生命意识 时空 心理结构
下载PDF
社会/文化转型与电影的分化及其整合——90年代中国电影研究论纲 被引量:23
15
作者 饶朔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3,共13页
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和转型。而中国电影则在市场话语及其市民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及主流文化强势运作、国际化语境等互动的权力网络的制约中重新定位,各种电影(电影人、类... 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和转型。而中国电影则在市场话语及其市民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及主流文化强势运作、国际化语境等互动的权力网络的制约中重新定位,各种电影(电影人、类型)采取不同的文化策略、意识形态策略、经济策略来寻找并开拓各自的生存及发展空间。社会/文化的转型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加剧的发展态势促成了电影的分化及其整合,并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中国 电影研究 电影生产 社会转型 文化策略
下载PDF
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现状·国际比较·提升策略 被引量:22
16
作者 唐榕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4,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竞争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国际现象。随着入世协议的签署,中国电影业必将迎接来自世界电影产业的竞争和挑战。在此情势下,如何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业内关注的重大课题。本论文依据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竞争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国际现象。随着入世协议的签署,中国电影业必将迎接来自世界电影产业的竞争和挑战。在此情势下,如何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业内关注的重大课题。本论文依据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体系,通过对世界一些国家电影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剖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目前的竞争力状况,并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分析框架下,提出打造中国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电影产业 国际竞争力 提升策略
下载PDF
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运动:清除好莱坞电影 被引量:32
17
作者 饶曙光 邵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讨论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一个绝对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好莱坞电影。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对中国电影创作,还是中国电影市场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事实上,上海早在20年代早期已经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除开短暂... 讨论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一个绝对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好莱坞电影。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对中国电影创作,还是中国电影市场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事实上,上海早在20年代早期已经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除开短暂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外,到了战后又重新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这种情况在当时就遭到了中国电影工作者的强烈批评和反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界在新中国既定方针的指导下,有意识和有步骤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除好莱坞电影的运动。令人吃惊的是,这场对其后中国电影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运动竟然被包括电影史学家在内的人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本文将借助于电影史料对这场新中国电影的第一场运动即清除好莱坞电影的运动做出重新梳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新中国电影《大众电影》《影迷传》苏联电影 袁牧之与“电影村” 以好莱坞对抗好莱坞
下载PDF
《南方车站的聚会》:复原怪诞现实的审美追求——刁亦男访谈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刁亦男 李迅 苏洋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围绕暴力奇观的仪式感营造、主要人物的双面设计、作者个性的戏剧性建构等内容,本次访谈深入分析了刁亦男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剧本创作、视觉设计、表演控制、个性叙事等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最终的视听呈现,并结合其以往的学习和创作... 围绕暴力奇观的仪式感营造、主要人物的双面设计、作者个性的戏剧性建构等内容,本次访谈深入分析了刁亦男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剧本创作、视觉设计、表演控制、个性叙事等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最终的视听呈现,并结合其以往的学习和创作经历,探讨了其非现实主义风格追求背后的世界观与艺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车站的聚会》 刁亦男 暴力奇观 黑色电影
原文传递
认识“新纪录电影” 被引量:25
19
作者 单万里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2,79,共13页
本文从介绍我国系列电影纪录片《中华文明》的“新纪录电影”观念开始,评介了近年来西方出现的“新纪录电影”现象。“新纪录电影”的特征可以概括为:(1)积极主张虚构的纪录电影;(2)否定传统定义的纪录电影;(3)关注历史问题的纪录电影;... 本文从介绍我国系列电影纪录片《中华文明》的“新纪录电影”观念开始,评介了近年来西方出现的“新纪录电影”现象。“新纪录电影”的特征可以概括为:(1)积极主张虚构的纪录电影;(2)否定传统定义的纪录电影;(3)关注历史问题的纪录电影;(4)拥有大量观众的纪录电影。“新纪录电影”积极主张在纪录电影创作中采用虚构手段,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真实。“新纪录电影”尤其否定真实电影的观念和手法。如果说真实电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样的”,那么“新纪录电影”则偏重揭示“生活是如何成为这样的”。由于拓展了表现手法和范围,“新纪录电影”吸引了大量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电影 观众 电影纪录片 虚构 表现手法 真实 创作 中华文明 历史问题 生活
下载PDF
感染的力量--文化软实力与电影 被引量:28
20
作者 饶曙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共7页
"软实力"(Soft Power)也叫软力量。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 "软实力"(Soft Power)也叫软力量。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有三个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非强制性,即通过吸引、感召、同化等获得客体的认同感、亲近感、归属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电影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战略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下,我们的主流电影传播主流文化价值的能力存在着诸多不足,也就难以有效提升电影自身的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流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是当下电影创作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世纪 文化产业 软实力与硬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主流文化价值 感染力 有效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