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初中国女权启蒙中的救国女子形象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慧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79,共24页
关键词 20世纪初 中国 女权启蒙 女子形象 妇女问题 小说 文学研究 《黄绣球》 《女子权》 《女狱花》
下载PDF
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 被引量:30
2
作者 吴义勤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5,共3页
与目前诸多“唱衰”莫言的声音不同,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唱多”莫言者。当然,这种“唱多”的态度不仅仅针对莫言一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一批中国当代作家以及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我不认同顾彬为代表的一些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时那种... 与目前诸多“唱衰”莫言的声音不同,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唱多”莫言者。当然,这种“唱多”的态度不仅仅针对莫言一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一批中国当代作家以及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我不认同顾彬为代表的一些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时那种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姿态,更对他们那种以“终极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长篇小说 救赎 原罪 中国当代 新时期文学 当代作家 虚无主义
原文传递
穆时英年谱简编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7-268,共32页
关键词 穆时英 年谱简编 《蜜蜂》 《无题》 浙江省 创刊号 上海 散文 他在 都市
下载PDF
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试论海派小说的精神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今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2-91,共10页
本文从新感觉派的重写历史英雄和圣人,张爱玲塑造的城市俗人群,予且与苏青强调的“为生存而生存”的“俗人哲学”的分析入手,揭示海派作家的日常生活意识和俗人意识。他们对于现代都市新市民虽自私但独立,虽世俗又有理性,虽物化又... 本文从新感觉派的重写历史英雄和圣人,张爱玲塑造的城市俗人群,予且与苏青强调的“为生存而生存”的“俗人哲学”的分析入手,揭示海派作家的日常生活意识和俗人意识。他们对于现代都市新市民虽自私但独立,虽世俗又有理性,虽物化又不失一种主动选择的把握和认定,既证实了都市新市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又暴露其局限和异化的倾向。体现了海派小说作为海派文化的意义载体或说是表征的精神特征,反映了知识化了的新市民群体和世俗化了的文人群体相互间的影响和渗透,现代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分化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施蛰存 日常生活意识 海派小说 弗洛伊德 鸠摩罗什 海派作家 精神特征 穆时英 非理性
原文传递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从《狂人日记》到《酒国》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义勤 王金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2,共9页
"吃人"由一个经验性历史事实而成为一个文化政治问题,是中国现代性的重要表征。鲁迅《狂人日记》的巨大贡献在于,它将"吃人"的观念化表达熔铸为一个重要文学命题,并形成了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经典性现代认知。莫言... "吃人"由一个经验性历史事实而成为一个文化政治问题,是中国现代性的重要表征。鲁迅《狂人日记》的巨大贡献在于,它将"吃人"的观念化表达熔铸为一个重要文学命题,并形成了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经典性现代认知。莫言《酒国》延续并转换了这一"吃人"叙事传统。小说在主旨、意象营构、人物塑造及话语风格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狂人日记》的影响。但作为传达某种当代文化隐喻的小说,《酒国》是莫言在特定的现实政治和市场经济语境中,循着自身创作内在的思想与艺术脉络,借助颇具民间色彩的先锋性叙述所完成的个性化美学创制,小说对"吃人"的再叙述也由此成为转型期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寓言和主体命运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酒国》吃人 启蒙 主体
原文传递
“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现代文学史质疑之三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福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正如吴福辉先生在本期《“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一文中所说:“在如今,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又一轮变动业已开始了。”综观目前许多重要文学刊物的研究动向,以及最近全国召开的一系列学术会议,都将目光集中到如何重新... 正如吴福辉先生在本期《“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一文中所说:“在如今,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又一轮变动业已开始了。”综观目前许多重要文学刊物的研究动向,以及最近全国召开的一系列学术会议,都将目光集中到如何重新叙述百年来中国文学史的变动这一主题上来。在本期,吴先生提出了一种构建‘恰力型”文学史的设想,即寻找一种将文学人文精神和文学形式创新合为一体的文学史基本单位,以期形成对长期以来“主流型”文学史写作的突围态势;并寄希望于不远的未来,我们的文学史家能真正用中国的材料,经过借鉴、消化外国的理论方法,形成我们自己的现代概念,来解决我们中国文学自己的问题。这一见解的提出,无疑留给了研究者许多思考的空间。王彬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一文,不仅注意到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方面,而且指出在百年来风云激荡的中国社会,对历史研究的重视还能更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把握,这对于人们更加准确、全面地梳理文学史现象应有着相当的现实针对性。此外,刘泽友一文还对于台港文学在整个文学版图中的忧心。也表露了一种对构建新型文学史的期盼与希望,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史 历史研究 文学史书写 现实针对性 文学刊物
原文传递
“五四”白话之前的多元准备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白话文学史》 “五四”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 《新青年》 青年学生 新文化 书面语 胡适
下载PDF
身份政治与左派 被引量:20
8
作者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英) 易晖(译)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37-43,共7页
我的演讲要讨论一个大家意料之外的新主题。※我们已经熟悉了诸如“集体身份”“身份集团”“身份政治”或者是“种族性(ethnicity)”这类术语,以至于很难想起它们是在近时才开始成为当下政治话语词汇表或行话的一部分的。
关键词 身份政治 政治话语 族性 美国黑人 爱尔兰人 普拉 美国南方 文化多元主义 少数族裔 男人和女人
下载PDF
关于都市、都市文化和都市文学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福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2,共4页
文章就“都市”热点有感而发,指出中国已有的城市史知识系统不够完备,难于获取从全景出发将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各方联系起来综合考察中国都市的眼光,且不重视自下而上观看都市的角度。对于都市文化的个性,注意挖掘传统的地域意识和... 文章就“都市”热点有感而发,指出中国已有的城市史知识系统不够完备,难于获取从全景出发将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各方联系起来综合考察中国都市的眼光,且不重视自下而上观看都市的角度。对于都市文化的个性,注意挖掘传统的地域意识和乡土文化根系,对“现代调整”和都市如何面向现代政治、商业文化的“中国经验”缺乏研究。至于都市文学,需厘清概念,借鉴现代文学与城的五种模式,理解城与人的关联,将都市的市民性、精英性、民众和知识分子及其都市管理者一并思索在内,触摸文学的都市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都市文学 市民性 精英性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对同代人如此苛刻?——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吴义勤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共3页
从1949年发端的中国当代文学至今已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虽然政治历史的风云和意识形态的烙痕依然给中国当代文学深远的影响,但这60年的文学成就仍然令人感慨和惊叹。无论从作家队伍的阵容结构,还是从文学作品的数量与品质来看,中... 从1949年发端的中国当代文学至今已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虽然政治历史的风云和意识形态的烙痕依然给中国当代文学深远的影响,但这60年的文学成就仍然令人感慨和惊叹。无论从作家队伍的阵容结构,还是从文学作品的数量与品质来看,中国当代文学都无愧于我们生活的时代。然而,文学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却一直存在巨大的分歧,轻视和否定当代文学不仅是一种姿态,而且某种情况下还成了作家、学者证明自身与众不同眼光的一种方式和媒体炒作的兴奋点,尤其是2007年顾彬的“垃圾说”更是把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评价问题 作家队伍 意识形态 政治历史 文学成就 文学作品 媒体炒作
原文传递
“妇女主义”:五四时代的产物——五四时期章锡琛主持的《妇女杂志》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慧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38,共9页
五四时期由男性"新青年"主办的《妇女杂志》曾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他们也讨论妇女求学、就业等问题,但却将更多的篇幅集中于"自由恋爱"和婚姻生育问题,欲以"自由恋爱"和&qu... 五四时期由男性"新青年"主办的《妇女杂志》曾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他们也讨论妇女求学、就业等问题,但却将更多的篇幅集中于"自由恋爱"和婚姻生育问题,欲以"自由恋爱"和"母性"取代妇女问题的解决的意向极为明显,为此他们提出了包含着个性解放、妇女解放、欲望想象等多重因素的"妇女主义"。虽然"妇女主义"已不再局限于民族国家想象。但却依然是一种以男性主体性为根本出发点和立场的对妇女的想象,它与中国现代初期的女权启蒙一样,是一种男性话语对女性乃至女权主义的建构,而不是妇女自己创建和从事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主义 自由恋爱 母性 《妇女杂志》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选》导言 被引量:15
12
作者 哈罗德·阿克顿 北塔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4期72-82,共11页
1920年,中国教育部颁布政令: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要用白话文,而非文言文。这是白话文运动的首捷。胡适博士的《中国文艺复兴》一文的题目有早熟之嫌,而在那篇文章单调的字里行间,人们能了解到这场运动简短而狂热的历史。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白话文运动 导言 诗选 中国教育部 文艺复兴 二年级 文言文
下载PDF
罪与罚——评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义勤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3期3-7,共5页
在《碧奴》出版三年以后,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并再次引起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有人读后称"《河岸》是一部真正可以一句句读的作品。每一句话都饱含能量","或许《河岸》将以原子弹的形... 在《碧奴》出版三年以后,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并再次引起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有人读后称"《河岸》是一部真正可以一句句读的作品。每一句话都饱含能量","或许《河岸》将以原子弹的形式在大脑中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小说创作 历史小说 历史理性 人性化 意识形态化 河岸 罪与罚 先锋小说 故事
下载PDF
论口述历史 被引量:13
14
作者 傅光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3,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新史学"的兴盛,历史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政治史至上出现式微,社会研究开始占上风,长期不受重视的黑人史、印第安人史、移民史、劳工史和妇女史的研究,异常活跃起...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新史学"的兴盛,历史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政治史至上出现式微,社会研究开始占上风,长期不受重视的黑人史、印第安人史、移民史、劳工史和妇女史的研究,异常活跃起来。更有一些观念激进的史学家,干脆提出彻底摆脱传统史学只注重社会上层人物的精英历史观,要求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下层平民,以重新创造那些过去一直被人们所遗忘的历史。而从目前情形看,国内口述史的发展也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参与者不但有史学家,还有新闻记者、作家,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学者。这也显示出,历史研究的单一触角已开始向多学科领域延伸。然而,口述史虽然人人都可以做,却要遵循严格的口述史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口头证据 史料 操作
下载PDF
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吴福辉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福辉 邵宁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3,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重写”的过程,正是在这一再“重写”中,这门学科本身也不断从年轻走向成熟。本访谈约请著名文学史家吴福辉先生,从现代文学研究的性质、意义,80年代以来学科发展的方向,该学科目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重写”的过程,正是在这一再“重写”中,这门学科本身也不断从年轻走向成熟。本访谈约请著名文学史家吴福辉先生,从现代文学研究的性质、意义,80年代以来学科发展的方向,该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等许多方面,结合个人经历,做出了一系列深刻独到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重写文学史” 吴福辉 中国 报道形式
下载PDF
城乡、沪港夹缝间的生命回应——从徐(讠于)后期小说看一类中国现代作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福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45,共9页
徐(讠于)自认“一向是大都市的人”,是个城市背景很深的作家.但他自1950年.至1980年期间进入创作后期(仅小说,短篇不下60余篇,中长篇达10部之数),文风渐变,都市主题日趋悲凉,乡村性的画面大量渗入,都市神话似乎消褪了,或说变了质.香港... 徐(讠于)自认“一向是大都市的人”,是个城市背景很深的作家.但他自1950年.至1980年期间进入创作后期(仅小说,短篇不下60余篇,中长篇达10部之数),文风渐变,都市主题日趋悲凉,乡村性的画面大量渗入,都市神话似乎消褪了,或说变了质.香港给予他巨大的文化压力,加之上海,还有台北,中国沿海城市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徐(讠于)身上激发出的复杂文学品格,纯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一 四十年代曾经写过《风萧萧》、《鬼恋》、《赌窟里的花魂》这些摄人心魄的都市作品的徐(讠于),仿佛任凭自己的乡村回忆在心中泛起.其时,他四十刚刚出头,本没到要靠回忆过活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小说 香港时期 《江湖行》 香港故事 乡村性 政治文化 沪港 沈从文 女性形象 宗教
下载PDF
寻找多个起点,何妨返回转折点——现代文学史质疑之一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福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58,共3页
自从王德威发了一声威,说出“投有晚清,何来五四”之后,晚清成了现代文学史家们众目所视的焦点。就是在晚清文学体内,追寻现代文学发生的缘由。这正是这一学术观点的深长意义。现在这种追寻有了积极的成果,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群... 自从王德威发了一声威,说出“投有晚清,何来五四”之后,晚清成了现代文学史家们众目所视的焦点。就是在晚清文学体内,追寻现代文学发生的缘由。这正是这一学术观点的深长意义。现在这种追寻有了积极的成果,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群体内的范伯群先生和他的弟子栾梅健先后在不同的论文里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晚清文学 通俗文学研究 文学史家 学术观点 苏州大学 王德威 五四
原文传递
苏共文艺政策、理论的译介及其对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60,共26页
关键词 文艺政策 文艺理论 中国 左翼文学 苏联共产党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海派文学与现代媒体:先锋杂志、通俗画刊及小报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福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58-63,共6页
报刊媒体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催生剂,而具有商业气息的海派文学总是经由报刊进入读书市场的。先锋性的同人海派杂志有助于推动新潮,但如不与“流行”结合便难以为继。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 报刊媒体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催生剂,而具有商业气息的海派文学总是经由报刊进入读书市场的。先锋性的同人海派杂志有助于推动新潮,但如不与“流行”结合便难以为继。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俗流行与品位的行销策略。与海派文化具有同构性的上海小报,其文学以饮食男女为基本主题,在趋新趋美、实用实利、琐屑媚俗之下,也不动声色地给市民们带来新的观念,一定程度增进着都市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报刊媒体 海派文学 先锋 流行 画报 小报
下载PDF
莫言的“‘铸剑’笔意”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共6页
本刊和莫言曾有过一点关系,这是可以查实的。经过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推知他与现代文学的某种瓜葛。当然不必夸大这种关系,因为大家都知道莫言的文学想象力植根于他家乡的那块土地,又是被南美洲文学拍一猛掌惊醒过来,极其... 本刊和莫言曾有过一点关系,这是可以查实的。经过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推知他与现代文学的某种瓜葛。当然不必夸大这种关系,因为大家都知道莫言的文学想象力植根于他家乡的那块土地,又是被南美洲文学拍一猛掌惊醒过来,极其诡谲、多元、色彩斑斓的。如果我们来讲他和中国作家的相承相斥,就要有些分寸,毕竟有创造性的作家不是蹩脚的盲目膜拜者。1991年8月,莫言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这年的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短论《谁是复仇者——(铸剑)解读》。这并不是他真正的投稿,却是我当年在北京各校兼课的自然结果。莫言此文和刘震云、雷建政、李平易、王连生各一文共计五篇都发在一个栏目上,他是首篇。栏目叫做“当代作家谈现代作家”,名称现在看似陈旧了:“现代”“当代”分得太清,但意思是明白的。我当时掌管《丛刊》编辑部,此期我又是责编,于是在第一次开辟的这栏目前特意加了《作家接受作为一种“读者效应”》的短文,权充编者按。开宗明义,便讲明这组稿件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莫言 笔意 中国作家 当代作家 文学想象力 现代作家 “现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