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出入湖河口水质和水生植物中氮、磷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晓艺 胡湛波 +3 位作者 叶春 魏伟伟 李春华 陈洪森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80,102,共8页
以太湖蠡湖区和贡湖湾区的13个主要出入湖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质及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河口的主要水质指标,即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浓度分别为0.48~4.17,0.26~1.09,0.04~0.29,5.80~... 以太湖蠡湖区和贡湖湾区的13个主要出入湖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质及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河口的主要水质指标,即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浓度分别为0.48~4.17,0.26~1.09,0.04~0.29,5.80~18.30mg/L,出入湖河口有机物和氮普遍污染严重;河口广布种的水生植物为芦苇、茭草、香蒲和水鳖,它们对氮、磷的吸收量排序为:芦苇>茭草>香蒲>水鳖;水生植物茎叶TN含量与水体TN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而TP的正相关性显著,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生植物体内磷的积累量随水体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湖河口 水质 水生植物 氮磷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太湖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伟伟 叶春 李春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8-591,共4页
采集太湖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分析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中TN质量浓度为0.41~3.07mg/g,平均值为1.42mg/g;TP质量浓度为0.195~0.771mg/g,平均... 采集太湖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分析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中TN质量浓度为0.41~3.07mg/g,平均值为1.42mg/g;TP质量浓度为0.195~0.771mg/g,平均值为0.438mg/g;OM质量分数为1.16%~6.07%,平均值为2.98%,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中OM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分解,与TN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与TP同源性很低。与国内其他湿地相比,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处于中等水平,OM处于较高水平。但对TN和TP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发现,超过一半的点位处在中度和重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湾 表层沉积物 总氮 总磷 有机质 评价
下载PDF
纳米材料用于改性水处理中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悝 叶春 李春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99-2004,共6页
通过将亲水性的纳米粒子加入有机高分子膜的制备中得到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结合了无机膜和有机膜的优点,成为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制膜过程中引入的纳米粒子主要包括ZrO_2、TiO_2、Al2O3、SiO_2、石墨烯等,主要通过3种不同方法:... 通过将亲水性的纳米粒子加入有机高分子膜的制备中得到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结合了无机膜和有机膜的优点,成为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制膜过程中引入的纳米粒子主要包括ZrO_2、TiO_2、Al2O3、SiO_2、石墨烯等,主要通过3种不同方法:无机纳米颗粒可直接加入铸膜液、复合纳米粒子改性、纳米粒子前驱体改性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从理论与应用两个角度对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提高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分离性能,膜亲水性以及抗污染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归纳了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效果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杂化膜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膜 抗污染 纳米粒子
下载PDF
黑藻腐解对水-底泥-黑藻系统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魏伟伟 李春华 +4 位作者 叶春 郑培儒 戴婉晴 黄晓艺 申国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在步入式模拟实验室内,通过控制温度、光照等措施模拟水-底泥-黑藻系统,设置对照组和30g黑藻组、60g黑藻组自然腐解,检测黑藻衰亡腐解期间黑藻生物量及水、底泥和黑藻中总磷及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从而探讨磷在该系统内的迁移转化。结果... 在步入式模拟实验室内,通过控制温度、光照等措施模拟水-底泥-黑藻系统,设置对照组和30g黑藻组、60g黑藻组自然腐解,检测黑藻衰亡腐解期间黑藻生物量及水、底泥和黑藻中总磷及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从而探讨磷在该系统内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黑藻腐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实验初期分解速率明显高于实验中后期。黑藻组DO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均先下降再升高,p H值在实验期间整体变化不大,变化区间均为7.4~8.4。对照组与30 g黑藻组中ORP总体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60 g黑藻组OR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整个研究阶段,磷含量上升幅度排序为60g黑藻组>30 g黑藻组>对照组。黑藻的腐解改变了系统中磷元素的循环,在腐解前期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腐解后期促进磷的释放,并对各形态磷的迁移转化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磷素 迁移转化 沉水植物 底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