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聂志丹 年跃刚 +3 位作者 金相灿 宋英伟 李林锋 谢爱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75-1680,共6页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8 m3/(m2.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面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27.4%和14.1%;对总氮的平均...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8 m3/(m2.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面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27.4%和14.1%;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5、0.1%和19.2%;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57.9%和26.3%;对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2%、38.3%和14.8%;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6.1%和55.3%.可见,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人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的差异较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远低于前两者.从出水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最稳定,潜流次之,表面流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 五里湖 富营养化水体
下载PDF
温度对钝化剂抑制滇池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郑苗壮 卢少勇 +3 位作者 金相灿 胡小贞 张帆 卢维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65-2469,共5页
采用硫酸铝和聚铝2种钝化药剂研究温度对滇池重污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每升高10℃,底泥TP释放增量为1.22%~38.69%,DTP释放增量为4.79%~76.82%,在25~35℃,底泥内源磷释放量增量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底泥内源磷释放量... 采用硫酸铝和聚铝2种钝化药剂研究温度对滇池重污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每升高10℃,底泥TP释放增量为1.22%~38.69%,DTP释放增量为4.79%~76.82%,在25~35℃,底泥内源磷释放量增量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底泥内源磷释放量增加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间隙水耗氧量增多,加速了Fe^3+→Fe^2+转化,促使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释放;另一方面微生物活动可使沉积物中有机态磷转化成无机态磷酸盐而得以释放.投加钝化剂对沉积物的内源磷释放的抑制和上覆水中含磷颗粒的捕捉有显著效果,在25℃以下时,聚铝的抑制效果优于硫酸铝,在5、15和25℃对沉积物内源磷的抑制率聚铝比硫酸铝分别高出0.49%、1.32%和1.03%;随着温度升高到35℃,聚铝控磷的稳定性降低,抑制效果减弱,硫酸铝的控制效果反而较聚铝高2.25%.聚铝组底泥的温度平均比硫酸铝组底泥的温度低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温度 沉积物 磷释放
下载PDF
湖泊表层沉积物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分布特性 被引量:22
3
作者 林素梅 王圣瑞 +1 位作者 金相灿 何星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3-630,共8页
选择鄱阳湖、洞庭湖等6个湖泊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1mol/LKCl溶液提取沉积物中的可溶性有机氮(SON),并研究了SON的含量、分布状况及特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沉积物SON含量变异较大,在17.18-292.31mg/kg之间波动,平均为134.45mg/kg,占... 选择鄱阳湖、洞庭湖等6个湖泊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1mol/LKCl溶液提取沉积物中的可溶性有机氮(SON),并研究了SON的含量、分布状况及特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沉积物SON含量变异较大,在17.18-292.31mg/kg之间波动,平均为134.45mg/kg,占可溶性总氮(TSN)的51.86%,沉积物总氮的7.14%.污染程度重的沉积物中SON含量均较污染程度轻的高,且SON含量与TN、TSN含量呈正相关,即与沉积物氮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分布状况则与湖泊污染程度、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等紧密相关.所研究表层湖泊沉积物中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处于4.69-42.04mg/kg间,平均为23.27mg/kg,占SON的18.80%,TN的1.24%.FAA与SO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及在SON中的比例均较土壤中高,说明湖泊沉积物SON有较大的易分解组分.SON与沉积物可溶性无机氮、有机质、CEC等显著相关.因此,SON是湖泊沉积物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沉积物而言,更应重视其SON在湖泊氮循环及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表层沉积物 可溶性有机氮 含量 游离氨基酸 鄱阳湖 洞庭湖
下载PDF
间歇式运行对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聂志丹 年跃刚 +1 位作者 金相灿 宋英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中试规模人工湿地间歇式运行与连续式运行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现场试验采用0.8m^3/m^2·d的水力负荷。研究表明,采用间歇进水方式增强了人工湿地的复氧能力,出水溶解氧(DO)含量为2.6~4.5mg...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中试规模人工湿地间歇式运行与连续式运行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现场试验采用0.8m^3/m^2·d的水力负荷。研究表明,采用间歇进水方式增强了人工湿地的复氧能力,出水溶解氧(DO)含量为2.6~4.5mg/L,较连续进水方式平均提高了51.06%。间歇式进水对TN和NH4^+—N的去除影响较大,与连续进水方式相比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1.5%和30.5%;而对N03-N、TP和CODMn的去除影响较小。采用间歇式运行TN的出水浓度较连续式运行稳定,受季节变化和进水浓度的影响较小,出水浓度〈2mg/L;而间歇式运行对TP和CODMn出水浓度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 间歇式 连续式 人工湿地 富营养化湖水
下载PDF
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日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建军 卢晓明 +4 位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黄民生 张勇 赵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85-3589,共5页
测定了曝气和非曝气的2个植物净化槽在1 d中7个不同时间点的出水水质理化指标(pH、DO、COD、NH4+-N、TP)及植物叶片的叶绿素(Chl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另设空白槽为对照;试验目的是研究各指标的日变化情况及相... 测定了曝气和非曝气的2个植物净化槽在1 d中7个不同时间点的出水水质理化指标(pH、DO、COD、NH4+-N、TP)及植物叶片的叶绿素(Chl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另设空白槽为对照;试验目的是研究各指标的日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为提高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处理效率及其植物净化槽的合理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水槽内所测指标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光强变化相关,对非曝气植物槽的分析发现,在出水理化指标中TP浓度与光强的相关性最好(r=0.93,p<0.01),而在植物生理指标中SP含量与光强相关性最好(r=0.91,p<0.01);植物处理使出水的DO日均值增加了0.13 mg/L,而曝气植物处理则使其增加了1.8 mg/L,曝气是对城市黑臭河水进行植物净化修复的必要辅助手段;曝气植物槽对黑臭河水中COD和NH4+-N的去除率日均值比植物槽升高了7.1%和6.3%(p<0.01),TP去除率却相应下降了38%(p<0.01);与非曝气槽植物相比,曝气槽植物体内Chla、SP日平均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光强和曝气的变化能迅速而显著地影响梭鱼草的生理特性从而改善其净化槽出水水质,是构建和优化黑臭河水植物净化槽时值得考虑的重要调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草 黑臭河水 水质改善 生理特性 日变化
原文传递
环保疏浚系列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被引量:10
6
作者 年跃刚 范成新 +4 位作者 孔繁翔 杨建华 荆一凤 张景明 朱伟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40-42,58,共4页
针对太湖五里湖的底泥污染问题,研究了环保疏浚深度确定技术、精确疏浚技术、疏浚过程防扩散技术、堆场余水处理技术、堆场污泥干化技术、堆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环保疏浚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共8项环保疏浚的系列化技术,并介绍了环保疏... 针对太湖五里湖的底泥污染问题,研究了环保疏浚深度确定技术、精确疏浚技术、疏浚过程防扩散技术、堆场余水处理技术、堆场污泥干化技术、堆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环保疏浚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共8项环保疏浚的系列化技术,并介绍了环保疏浚系列化技术在工程实施中的示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底泥 环保疏浚 系列化技术 工程示范
下载PDF
太湖五里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7
作者 年跃刚 聂志丹 陈军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37-39,共3页
在针对太湖五里湖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从分析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入手,提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控源减污、生境改善、生态重建、稳态调控的四个关键步骤,评价了西五里湖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的效果,计算了示范工程区水生植物覆... 在针对太湖五里湖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从分析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入手,提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控源减污、生境改善、生态重建、稳态调控的四个关键步骤,评价了西五里湖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的效果,计算了示范工程区水生植物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指出达到景观要求的草型清水稳态湖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稳态转换 水生植物 生态恢复
下载PDF
螺旋鱼腥藻土嗅素的产生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妍娟 储昭升 +3 位作者 金相灿 曾清如 梁存珍 郭伟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在12L玻璃瓶中,对富营养底泥培养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时土嗅素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增加,土嗅素产生量增大,最大浓度可达626ng/L,远超出人体可感知浓度(10ng/L).嗅味物质在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出现最大值... 在12L玻璃瓶中,对富营养底泥培养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时土嗅素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增加,土嗅素产生量增大,最大浓度可达626ng/L,远超出人体可感知浓度(10ng/L).嗅味物质在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出现最大值前76h达到最高浓度.生长过程中,土嗅素主要分布在螺旋鱼腥藻细胞内,占总含量的85%-95%,远高于胞外含量.培养初期底泥刚向水体中释放氮时,藻细胞更倾向利用类异戊二烯合成土嗅素,导致土嗅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增大;随着水体中的氮含量逐渐充足,土嗅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趋于稳定,维持在0.0015左右.因此,当野外水体的氮含量充分时,螺旋鱼腥藻土嗅素产生量的变化可通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得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鱼腥藻 土嗅素 分布 产生
下载PDF
重庆市长寿湖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周莉萍 金相灿 +1 位作者 卢少勇 焦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55-1361,共7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采集了长寿湖沉积物样品,分析其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Hg、As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目前长寿湖主要是Cd、Hg和As的污染,且中部湖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强度要高于...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采集了长寿湖沉积物样品,分析其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Hg、As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目前长寿湖主要是Cd、Hg和As的污染,且中部湖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强度要高于东部和西部两区。各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u-Zn、Cu-Ni、Zn-Ni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3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知,长寿湖重金属污染只是略超轻微生态危害,各重金属对长寿湖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Ni>Cu>Cr>Zn。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并提出了相关污染防治措施,为预防和综合治理长寿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湖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下载PDF
重庆市长寿湖水体磷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相灿 周莉萍 +5 位作者 卢少勇 王伟 程萌 蔡珉敏 焦伟 甘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1-143,149,共4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3月在重庆长寿湖全湖采样,通过测量118个(11月)和31个(3月)水样的总磷浓度,揭示长寿湖水体磷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1月份长寿湖水体总磷平均浓度较低,水质大都处于Ⅳ类;3月份长寿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3月在重庆长寿湖全湖采样,通过测量118个(11月)和31个(3月)水样的总磷浓度,揭示长寿湖水体磷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1月份长寿湖水体总磷平均浓度较低,水质大都处于Ⅳ类;3月份长寿湖水体总磷平均浓度较高,水质处于Ⅳ~劣Ⅴ类之间;3月份长寿湖水体总磷浓度要比11月份普遍偏大,平均水质也要比11月份低1个等级。这主要和3月温度明显高于11月,春节期间上游火炮纸生产加剧以及沿湖精养鱼塘放水等原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湖 水体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氮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产生土嗅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晓燕 刘聪 +2 位作者 储昭升 庞燕 胡小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6-1030,共5页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螺旋鱼腥藻在氮限制和磷限制条件下生长与土嗅素的产生特征.在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的生长速率降低,不易生成异形胞;而在氮限制下鱼腥藻生长良好,并生成异形胞,异形胞形成的比例为3.5%-4.4%.在磷限制和氮限...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螺旋鱼腥藻在氮限制和磷限制条件下生长与土嗅素的产生特征.在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的生长速率降低,不易生成异形胞;而在氮限制下鱼腥藻生长良好,并生成异形胞,异形胞形成的比例为3.5%-4.4%.在磷限制和氮限制条件下,单位细胞土嗅素的浓度在培养的前20d内都处于急速下降的趋势,之后开始趋于平缓,分别维持在3.18×10-5,3.68×10-5ng/cell左右.氮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单位细胞土嗅素的生成量略高于磷限制条件下.氮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单位细胞叶绿素 a 的生成量高于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单位细胞产生的土嗅素与叶绿素a的质量比(geosmin/Chl a)在磷限制条件下要高于氮限制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鱼腥藻 磷限制 氮限制 土嗅素 叶绿素A
下载PDF
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年跃刚 史龙新 陈军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43-46,共4页
全面介绍了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之一“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阐述了示范工程实施地点太湖五里湖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以及课题研究与五里湖治理的技术路线,总结了子课题研究所取得的... 全面介绍了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之一“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阐述了示范工程实施地点太湖五里湖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以及课题研究与五里湖治理的技术路线,总结了子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方法创新与关键技术创新,评价了环保疏浚示范工程、退渔还湖示范工程、生态重建示范的实施效果以及太湖五里湖示范工程实施前后的水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生态重建 示范工程 重污染水体
下载PDF
大型湖泊富营养化试验装置能耗分析与基于PLC控制的节能改造技术
13
作者 储胜利 张卫平 +2 位作者 金相灿 储昭升 郑文培 《低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5-29,共5页
分析了大型湖泊富营养化试验装置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指出了造成该系统高能耗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详细的结构和温控改造方案。通过改变原系统独立连续的恒温循环控制方案为按需联动间歇式的高低温循环控制方案,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 分析了大型湖泊富营养化试验装置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指出了造成该系统高能耗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详细的结构和温控改造方案。通过改变原系统独立连续的恒温循环控制方案为按需联动间歇式的高低温循环控制方案,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耗。以原系统中的温控器作为温度处理单元,利用PLC接收各温控器的输出状态信号,产生相应执行动作信号实现系统的温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节约能耗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析 节能改造 PLC控制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的主要科学问题——代“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专栏序言 被引量:71
14
作者 金相灿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湖泊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当前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入湖生源要素循环失衡,蓝藻水华暴发与成灾机理,湖泊水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机制,以及湖泊管理科学基础等均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研究中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 湖泊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生态修复
下载PDF
6株蓝藻伪空胞的临界破裂压力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储昭升 杨波 +4 位作者 金相灿 阎峰 郑朔方 庞燕 曾清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95-2699,共5页
通过改进的压力毛细管法,研究了6株蓝藻伪空胞的临界破裂压力,并研究了过滤(真空度为0.02MPa)和离心(离心力低于500r/min)2种细胞浓缩方法对细胞内伪空胞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分散的单细胞的微囊藻,无论是采用过滤... 通过改进的压力毛细管法,研究了6株蓝藻伪空胞的临界破裂压力,并研究了过滤(真空度为0.02MPa)和离心(离心力低于500r/min)2种细胞浓缩方法对细胞内伪空胞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分散的单细胞的微囊藻,无论是采用过滤还是离心的方法,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浓缩效果;对于群体形态的微囊藻,可以采用离心的方法进行浓缩,对于丝状的浮游蓝丝藻,宜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浓缩.此2种浓缩方法对细胞伪空胞含量的测定影响很小,伪空胞破裂率〈7%.6株蓝藻均为浅水湖泊藻类,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6株蓝藻伪空胞的临界破裂压力比较接近.5株微囊藻伪空胞的临界破裂压力为0.64~0.67MPa之间;孟氏浮游蓝丝藻伪空胞的临界破裂压力为0.715MPa,与深水湖泊或水库的蓝藻相比,6株蓝藻的伪空胞平均临界破裂压力均较小;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单细胞微囊藻的膨压比群体微囊藻的膨压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空胞 毛细压力管 蓝藻 临界破裂压力
下载PDF
洞庭湖沉积物及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伟 卢少勇 +4 位作者 金相灿 邢奕 魏祥东 曾琦 秦普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10,共5页
2009年12月底在洞庭湖全湖20个采样点采样,通过测量该20个沉积物样和对应的20个上覆水样的总氮、氨氮、硝氮浓度和沉积物的含水率,揭示洞庭湖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全氮平均浓度为547.0mg/kg,与... 2009年12月底在洞庭湖全湖20个采样点采样,通过测量该20个沉积物样和对应的20个上覆水样的总氮、氨氮、硝氮浓度和沉积物的含水率,揭示洞庭湖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全氮平均浓度为547.0mg/kg,与滇池、太湖和巢湖相比较低。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氮形态分布比例相差不大,主要形态为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达59.9%。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上覆水体总氮平均浓度为2.45mg/L,已经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水体的标准。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上覆水体氮形态分布不一,硝氮所占比例最大,为35.6%。其中东洞庭湖水体主要氮形态为氨氮,西、南洞庭水体主要氮形态为硝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洞庭湖的人类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沉积物 上覆水 氮形态
下载PDF
EDTA和铁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储昭升 金相灿 +3 位作者 阎峰 郑朔方 庞燕 曾清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57-2461,共5页
铁限制不但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而且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了探讨有机配体和铁的作用对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竞争,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DTA及Fe浓度下,太湖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四尾栅藻的生长和竞争.结果表明,... 铁限制不但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而且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了探讨有机配体和铁的作用对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竞争,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DTA及Fe浓度下,太湖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四尾栅藻的生长和竞争.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EDTA(≥13.5μmol/L)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不抑制四尾栅藻,因而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铁的浓度由3μmol/L增大至18μmol/L时,可缓解较高浓度EDTA(13.5~27μmol/L)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而增大其它微量元素浓度(B、Mn、Zn、Cu、Mo等)则无此作用;说明高浓度EDTA与铁的螯合作用能抑制铜绿微囊藻而不抑制四尾栅藻.高浓度EDTA对2种藻具有不同影响的原因可能是2种藻对铁的吸收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EDTA FE
下载PDF
Fe(Ⅲ)对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阎峰 储昭升 +3 位作者 金相灿 胡小贞 郑朔方 庞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5,共5页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Fe(Ⅲ)及其不同化学形态与EDTA,柠檬酸和羟基等配体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Ⅲ)浓度(18μmol/L)高于强有机配体EDTA浓度(2.69μmol/L)时,Fe(Ⅲ)主要以胶体和沉淀形态存...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Fe(Ⅲ)及其不同化学形态与EDTA,柠檬酸和羟基等配体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Ⅲ)浓度(18μmol/L)高于强有机配体EDTA浓度(2.69μmol/L)时,Fe(Ⅲ)主要以胶体和沉淀形态存在,但Fe3+及Fe(Ⅲ)的羟基配合物等藻类易于利用的化学态能维持较高的浓度,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都生长良好;Fe(Ⅲ)浓度(≤1.0μmol/L)低于强有机配体的浓度(2.69μmol/L)时,有机配体可以与Fe(Ⅲ)形成稳定的鳌合物;可利用态的Fe(Ⅲ)浓度较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单位细胞叶绿素a质量、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光限制部分P-I曲线斜率都下降,但铜绿微囊藻变化较快,表明Fe(Ⅲ)与强有机配体络合造成的限制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Fe(Ⅲ) 优势菌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颤藻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生长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储昭升 金相灿 庞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15-1820,共6页
为了模拟富营养化状态下2种蓝藻在湖泊中的生长特征,采用大型室内湖泊模拟装置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三角瓶实验以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响应实验对模拟装置中藻的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湖泊模拟装置中,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颇藻在对数生长期... 为了模拟富营养化状态下2种蓝藻在湖泊中的生长特征,采用大型室内湖泊模拟装置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三角瓶实验以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响应实验对模拟装置中藻的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湖泊模拟装置中,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颇藻在对数生长期的特征生长速率分别为0.43d^-1和0.32d^-1,但对数生长期很短,仅3-4d.在对数期后有一个很长的“线性期”,即生物量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增长.在氮、磷较为充分的条件下,由于较强的光合作用导致了水体pH的升高,以及生物量增高导致了藻的自遮蔽作用,使藻的生长容易出现碳源限制和光限制.受水下光的影响,2种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在对数期内一直增大,随后颤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又逐渐降低,而微囊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微囊藻能适应更高的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孟氏颤藻 湖泊模拟装置 蓝藻 竞争
下载PDF
不同群体形态蓝藻的气囊与光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储昭升 金相灿 +4 位作者 杨波 庞燕 胡小贞 阎峰 曾清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09-1913,共5页
从气囊破裂前后藻液的浊度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气囊压力破裂曲线的变化对气囊与光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气囊在向前方向上对光的散射作用能增强光的透过性;气囊对细胞体积的增大作用有利于蓝藻对光的吸收,这种作用在群体型... 从气囊破裂前后藻液的浊度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气囊压力破裂曲线的变化对气囊与光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气囊在向前方向上对光的散射作用能增强光的透过性;气囊对细胞体积的增大作用有利于蓝藻对光的吸收,这种作用在群体型蓝藻和丝状蓝藻中更为明显.波长较长的红光较波长较短的蓝光具有更强的透过性,这种作用在群体和丝状蓝藻中也很明显.在群体和丝状蓝藻中,由于光的多次散射,采用光学的方法测定气囊的相对含量可能产生很大的误差,而由于群体蓝藻易于富集,因而可用压力毛细管的方法进行气囊绝对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光谱特征 浊度 压力破裂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