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支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动态测算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亚丽 申剑 +2 位作者 史淑娟 韩丽琼 姚志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确定河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动态变化规律对提高水环境容量测算精度和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模拟法,采用一维稳态模型测算了淮河支流洪河五沟营-塔桥乡河段COD、氨氮和总磷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综合降解系数,COD、氨... 确定河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动态变化规律对提高水环境容量测算精度和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模拟法,采用一维稳态模型测算了淮河支流洪河五沟营-塔桥乡河段COD、氨氮和总磷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综合降解系数,COD、氨氮和总磷降解系数在各水期的关系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提出了建议值并利用实测浓度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期综合降解系数吻合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降解系数 动态测算 COD 氨氮 总磷
下载PDF
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排放负荷研究--以内江市为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军霞 罗彬 +5 位作者 陈敏敏 解淑艳 唐桂刚 李纳 吴鸿霁 罗晓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研究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排放负荷,为城市面源防治提供借鉴有重要意义。在内江市将城市下垫面按照水文效应和面源污染特性不同划分为屋面,庭院,交通道路,城市水环境四类,每类下垫面中选取一定数量... 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研究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排放负荷,为城市面源防治提供借鉴有重要意义。在内江市将城市下垫面按照水文效应和面源污染特性不同划分为屋面,庭院,交通道路,城市水环境四类,每类下垫面中选取一定数量的点进行监测,根据选取的典型点位的监测结果,研究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污染物负荷,结果表明:(1)各类下垫面中,交通干道污染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屋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对较低,交通干道 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15.31 mg·L-1、280.20 mg·L-1、0.35 mg·L-1、2.29 mg·L-1、4.06 mg·L-1;屋面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5.56 mg·L-1、117.25 mg·L-1、0.13 mg·L-1、2.03 mg·L-1、3.63 mg·L-1。(2)不同材质屋面中,沥青屋面的污染物质量浓度普遍较高,陶瓦屋面的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对较低。沥青屋面 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3.4 mg·L-1、56.0 mg·L-1、0.181 mg·L-1、2.529 mg·L-1、5.254 mg·L-1;陶瓦屋面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0.8 mg·L-1、45.4 mg·L-1、0.106 mg·L-1、2.099 mg·L-1、4.167 mg·L-1。(3)单次降雨COD污染负荷在34.6~73.7 t之间,相当于整个城区城镇生活污水不加处理排放1天;根据3次降雨监测结果估算全年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排放量分别为2177.1 t、2778.3 t、3.855 t、41.410 t、69.133 t,城市面源COD污染负荷是城镇生活源的近20%。(4)各类下垫面中,屋面的污染物排放负荷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庭院、交通干道、一般道路、城市水环境,一次典型降雨中,屋面对COD污染负荷的贡献率为30.9%,庭院为28.7%,交通干道为24.7%,一般道路为14.9%,城市水环境仅为0.8%。(5)各类下垫面中,交通干道的初始冲刷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面源 污染特征 排放负荷 城市下垫面
下载PDF
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景博 王鑫 +1 位作者 杜婉君 薛伊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北京市2001—2012年空气污染指数(API)和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描述统计和GLM模型分析了北京市API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北京空气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空气质量季节差别显著,春季和冬季的空气质量最差,夏季... 以北京市2001—2012年空气污染指数(API)和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描述统计和GLM模型分析了北京市API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北京空气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空气质量季节差别显著,春季和冬季的空气质量最差,夏季空气质量显著优于冬季和春季;各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均有显著影响,气压、气温、降水、日照时间与API呈负相关关系,其升高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而日最高温、湿度、风速与API呈正相关关系。交通限行政策对北京空气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但未发现API存在显著的周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API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PEC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中碳组分变化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7
4
作者 于海斌 薛荔栋 +4 位作者 郑晓燕 袁懋 于建钊 吕怡兵 李国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
在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分别采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济南5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通过分析碳组分的变化特征,研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以及减排后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碳气溶胶的可能来源。采用重量法测定... 在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分别采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济南5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通过分析碳组分的变化特征,研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以及减排后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碳气溶胶的可能来源。采用重量法测定组分中PM2.5的含量,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组分中OC、EC的含量,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污染源减排措施,会议期间PM2.5、OC、EC的质量浓度均低于会期之后;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OC与EC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相关性,r2为0.789~0.983,说明OC与EC的排放源基本相同;会议期间OC/EC为3.11~3.62,表明含碳气溶胶的来源主要是机动车排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燃煤排放,会期之后为3.08~6.10,表明燃煤的排放在碳气溶胶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另外OC/EC也表明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二次有机碳在各采样点均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下载PDF
气质联用法测固定污染源中三氟甲烷、四氟甲烷、六氟乙烷和六氟化硫 被引量:8
5
作者 叶伟红 景立新 +3 位作者 万婷婷 王成 潘荷芳 刘劲松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建立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三氟甲烷、四氟甲烷、六氟乙烷和六氟化硫的采样和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6、0.15、0.21、0.71 mg/m3,精密度在3.2%以下,相关系数大于0.999 6,并对浙江省内2家典型企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监测,实际... 建立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三氟甲烷、四氟甲烷、六氟乙烷和六氟化硫的采样和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6、0.15、0.21、0.71 mg/m3,精密度在3.2%以下,相关系数大于0.999 6,并对浙江省内2家典型企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监测,实际样品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废气中4种温室气体的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甲烷 四氟甲烷 六氟乙烷 六氟化硫 气质联用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历程与展望--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传忠 张鹏 +1 位作者 于勇 胡天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3期25-28,共4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发展历程 智慧监测 战略研究
下载PDF
层次分析赋权法在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本锋 杜丽 李莉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通过对空气质量排名中常用的综合指数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综合指数排名方法,根据每种污染物的重要性不同,赋予各污染物相应的权重,进行了城市间排名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加权综合指数法兼顾了各项污染物... 通过对空气质量排名中常用的综合指数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综合指数排名方法,根据每种污染物的重要性不同,赋予各污染物相应的权重,进行了城市间排名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加权综合指数法兼顾了各项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贡献,又能够重点突出主要污染物的贡献,各城市间可比性强,能够客观、准确、公平地反映不同城市间空气质量状况差异,能满足当前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排名方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体系建设要点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彦 刘冰 +4 位作者 丁俊男 高愈霄 鲁宁 宫正宇 李健军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历时五年之余,基于多方面探索实践,全国先行预报部门已逐步建立起集业务预报作业平台、预报值班制度、预报会商制度、预报信息发布机制、预报产品交换共享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部门间合作共享机制等为一体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体系,... 历时五年之余,基于多方面探索实践,全国先行预报部门已逐步建立起集业务预报作业平台、预报值班制度、预报会商制度、预报信息发布机制、预报产品交换共享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部门间合作共享机制等为一体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体系,为国家空气质量预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报 业务体系 要点
下载PDF
辽宁省主要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研究
9
作者 姜永伟 丁振军 +5 位作者 袁俊斌 张峥 李杨 问青春 王业耀 金小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9-979,共11页
利用2021年辽宁省主要河流47个点位的底栖动物监测数据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不同评价指数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为辽宁省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辽宁省主要河流共... 利用2021年辽宁省主要河流47个点位的底栖动物监测数据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不同评价指数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为辽宁省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辽宁省主要河流共检出底栖动物4门8纲22目57科98属120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其种类数和生物密度均占据优势地位。上游点位以水生昆虫和甲壳动物为优势类群,33%的上游点位以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EPT)为优势类群;中游点位以甲壳动物为优势类群,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明显增多;下游点位以甲壳动物和环节动物为优势类群,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的相对密度明显减少;从上游到下游整体呈现水生昆虫相对密度不断减少、环节动物相对密度不断增多、软体动物相对密度先增多后减少、甲壳动物基本稳定的趋势。(2)RDA分析结果表明,氟化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总磷与底栖动物群落数显著负相关,溶解氧和锌与底栖动物群落数显著正相关。溶解氧与总分类单元数相关性最高(F=2.37,P=0.02),锌与环节动物相关性最高(F=3.30,P=0.01)。(3)构建了涵盖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耐污种分类单元数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的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并建立了评价标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底栖动物分值指数的评价结果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高度相关(r=0.86,P=0.00;r=0.84,P=0.00),二者计算方法较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简单易行,可以作为辽宁省主要河流水质生物评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多样性指数 分值指数 完整性指数 辽宁
下载PDF
流域污染分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兰钰 罗海江 +4 位作者 李茜 张凤英 周磊 史宇 张殷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3,共7页
目前中国地表水十大流域水质差异较大,以2013年国家监测网监测数据为例,重度污染水质断面多分布于海河、淮河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究其原因,黄河、海河、淮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利用率较高、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长年居高不下... 目前中国地表水十大流域水质差异较大,以2013年国家监测网监测数据为例,重度污染水质断面多分布于海河、淮河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究其原因,黄河、海河、淮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利用率较高、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长年居高不下的污染物排放累积效应严重影响水质改善;重污染行业集聚、排放强度大、城市化进程较快、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等因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最终影响水质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资源 压力
下载PDF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空间插值算法精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俊龙 丁页 +6 位作者 刘喜惠 刘方 李曌 陈平 刘海江 李铭煊 高锋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空间插值技术对近海环境数据的分析和表征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但目前针对各类模型适用性和精度比较的研究很少。基于2009年全国近岸海域299个站位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交叉检验法,对3种插值算法13种模型的空间拟合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结... 空间插值技术对近海环境数据的分析和表征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但目前针对各类模型适用性和精度比较的研究很少。基于2009年全国近岸海域299个站位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交叉检验法,对3种插值算法13种模型的空间拟合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13种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显著相关(r=0.643~0.750,P〈0.01,n=299),说明其均适用于近岸海域水质的空间模拟;综合比较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差及偏离程度,排序为IDW(p2)〈Spline-Tension〈IDW(p3)〈IDW(p4)〈IDW(p1)〈IDW(p5)〈IDW(p6)〈Kriging-Guassian〈Kriging-Spherical,Kriging-Circular〈Kriging-Linear〈Kriging-Exponential〈Spline-Regularized,提出IDW(p2)是精度最优的空间插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海水水质 空间插值 精度
下载PDF
对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海江 齐杨 +3 位作者 孙聪 何立环 彭福利 张建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内容之一;在《"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也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作为科...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内容之一;在《"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也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作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内容。在分析环保部门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建设现状基础上,对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的建设目标与定位、空间布局、运行机制、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构建、监测指标体系框架等进行分析探讨。在目标与定位上,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既要与目前国内主要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形成补充,同时也要突出环保部门特色;在空间布局上既要关注水、空气、土壤污染的重点监控区,也要关注生态脆弱区、重要(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敏感区;在技术体系上,要研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观测技术体系,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研究,为生态环境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 空间布局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地表水中敌百虫测定技术难点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烨 许秀艳 +3 位作者 王超 刀谞 滕恩江 吕怡兵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地表水中敌百虫的测定,在样品采集保存、前处理及仪器分析各阶段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实际分析时很容易出现测定结果不理想,甚至是定性定量错误等诸多问题。对敌百虫分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地表水中敌百虫的准... 地表水中敌百虫的测定,在样品采集保存、前处理及仪器分析各阶段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实际分析时很容易出现测定结果不理想,甚至是定性定量错误等诸多问题。对敌百虫分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地表水中敌百虫的准确测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敌百虫 注意事项 技术难点
下载PDF
美国臭氧变化趋势气象影响修正技术方法及启示
14
作者 王晓彦 许荣 +3 位作者 朱媛媛 汪巍 朱莉莉 刘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6期181-185,共5页
分析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是客观评估臭氧污染管控效果的重要前提。美国基于臭氧浓度和气象参数观测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开展臭氧变化趋势气象影响修正,并将其应用于客观评估NO;SIP Call等减排计划的实施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美... 分析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是客观评估臭氧污染管控效果的重要前提。美国基于臭氧浓度和气象参数观测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开展臭氧变化趋势气象影响修正,并将其应用于客观评估NO;SIP Call等减排计划的实施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臭氧变化趋势气象影响修正的技术方法和主要应用,同时结合其经验做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臭氧气象影响评估技术体系和管理应用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变化趋势 气象影响修正 统计模型
下载PDF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思路探讨
15
作者 王晓彦 杜丽 解淑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年第2期96-97,共2页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自2005年首次颁布以来,十余年未经修订,直到2017年底完成了该规范的首次修订并正式发布。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基于广泛资料梳理和需求调研,编制组逐渐摸索出八个重点方向的修订思路,力求...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自2005年首次颁布以来,十余年未经修订,直到2017年底完成了该规范的首次修订并正式发布。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基于广泛资料梳理和需求调研,编制组逐渐摸索出八个重点方向的修订思路,力求形成一部可切实指导各地开展手工监测的新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手工监测 技术规范 修订思路
下载PDF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重点内容 被引量:27
16
作者 陈善荣 陈传忠 +1 位作者 文小明 胡天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3期12-16,共5页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本文就“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本文就“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等“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度解读,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就“十四五”时期碳监测评估、PM_(2.5)和O_(3)协同控制追因溯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智慧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质量监测 碳监测 智慧监测 减污降碳
下载PDF
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的举措与建议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季友 陈传忠 +1 位作者 阎路宇 胡天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3期17-21,共5页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央、生态环境部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本文阐述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央、生态环境部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本文阐述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定义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并阐明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的建设思路。建议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深化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创新,构建面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管理业务与支撑体系“大融合”,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 高效感知 深度挖掘 创新应用 测管一体
下载PDF
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84
18
作者 陈斌 陈传忠 +3 位作者 赵岑 高锋亮 刘丽 白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环境监测社会化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是有序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供更多、更好的监测服务。为此,环境监测社会化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格局,引导环保监测机构重点强化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管理、技术标准研发... 环境监测社会化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是有序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供更多、更好的监测服务。为此,环境监测社会化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格局,引导环保监测机构重点强化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管理、技术标准研发制定、监督性或执法性监测、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及汇总分析等职能,同时因地制宜地确定环境监测社会化区域策略,严格规范社会检测的行为,确保监测市场有序开放、公平竞争、风险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社会化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下载PDF
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3
19
作者 李国刚 赵岑 陈传忠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共5页
在环境监测市场化内涵辨析的基础上,界定了环境监测市场化包括非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两层涵义,分析了环境监测市场化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和定位,提出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市场... 在环境监测市场化内涵辨析的基础上,界定了环境监测市场化包括非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两层涵义,分析了环境监测市场化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和定位,提出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市场机制需要重点研究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市场机制 政府购买服务 优先领域
下载PDF
全国及重点区域臭氧污染现状 被引量:60
20
作者 孟晓艳 宫正宇 +2 位作者 张霞 王帅 孙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5,共9页
分析2013—2016年中国开展臭氧(O_3)监测的338个城市(港、澳、台不在统计范围)O_3污染现状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O_3污染日益突出,2015年54个城市O_3超标,75.9%的O_3超标城市位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O_3区域... 分析2013—2016年中国开展臭氧(O_3)监测的338个城市(港、澳、台不在统计范围)O_3污染现状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O_3污染日益突出,2015年54个城市O_3超标,75.9%的O_3超标城市位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O_3区域污染特征显著。74个城市O_3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向高值区集中,京津冀区域O_3污染最为严重。O_3污染季节变化特征明显,O_3污染主要集中于5—10月,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O_3最高超标天数分别出现在6、5、10月。建议加强O_3成因分析,建立O_3污染控制策略,有效应对O_3污染,实现科学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重点区域 浓度特征 控制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