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3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被引量:117
1
作者 刘勇 李凡 +26 位作者 李月月 张松柏 高希武 谢艳 燕飞 张安盛 戴良英 程兆榜 丁铭 牛颜冰 王升吉 车海彦 江彤 史晓斌 何自福 吴云锋 张德咏 青玲 严婉荣 杨学辉 汤亚飞 郑红英 唐前君 章松柏 章东方 蔡丽 陶小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61,共23页
【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 【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 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病毒 种类鉴定 分布 发生趋势
下载PDF
螺旋粉虱入侵我国海南 被引量:96
2
作者 虞国跃 张国良 +2 位作者 彭正强 刘奎 符悦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1,466,共4页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害虫,作者于2006年4月,在我国海南陵水首次发现,分析可能是从台湾引入。文章记述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发现过程、该种的野外识别及室内鉴别特征,列出海南发现的27种重要寄主植物(...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害虫,作者于2006年4月,在我国海南陵水首次发现,分析可能是从台湾引入。文章记述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发现过程、该种的野外识别及室内鉴别特征,列出海南发现的27种重要寄主植物(这些植物涉及果树、园林和农作物)和几种捕食性天敌,并附有特征图和彩色照片。最后分析其在海南发展趋势及向大陆扩展的可能性,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应密切关注该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粉虱 入侵生物 海南 扩散
下载PDF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 被引量:74
3
作者 詹儒林 李伟 郑服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6,共6页
对来自广东和海南等不同果园的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110μg/mL,而抗性菌株在多菌灵500μg/mL 下仍生长良好。抗性菌株经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几乎不变,说明其抗性稳定。对抗... 对来自广东和海南等不同果园的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110μg/mL,而抗性菌株在多菌灵500μg/mL 下仍生长良好。抗性菌株经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几乎不变,说明其抗性稳定。对抗、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然后以产孢量和致病力分别用 MIC 做简单相关性分析,证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产孢量、致病力与抗药性无关,因此可以认为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突变并不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苯菌灵、噻菌灵表现正交互抗性,而对乙霉威和咪鲜胺敏感。病菌在含药培养基上测定的敏感性与在经多菌灵处理过的离体果实上的敏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用于大田抗药性的初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芒果 生物学特性 抗性菌株 相关性分析 甲基硫菌灵 抗性测定 抑制浓度 敏感菌株 继代培养 生理功能 交互抗性 对应关系 致病力 产孢量 敏感性 500 MIC 苯菌灵 噻菌灵 咪鲜胺 乙霉威 培养基 果园
原文传递
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分布与寄主植物种类调查 被引量:66
4
作者 韩冬银 刘奎 +6 位作者 陈伟 范志伟 彭正强 黄武仁 虞国跃 张国良 符悦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5-770,F0004,共7页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新入侵海南的外来有害生物,2006年4月在海南陵水已发现该虫传入。作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分布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螺旋粉虱目前已分布至除昌江县和东方市...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新入侵海南的外来有害生物,2006年4月在海南陵水已发现该虫传入。作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分布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螺旋粉虱目前已分布至除昌江县和东方市以外的全岛其它15个市县,在吊罗山和尖峰岭保护区的林业局生活区也有分布;调查显示,螺旋粉虱寄主植物达47科120种,其中包括热带果树、蔬菜、热带作物、粮食作物、观赏与园艺作物,印度紫檀、榄仁树、番石榴、番木瓜、木薯、番荔枝、香蕉、茄子、四季豆等作物及美人蕉、飞扬草、野甘草等受害最为严重。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受害程度进行了初步划分,并对防控工作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粉虱 分布 寄主 发生程度
下载PDF
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关键过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5
5
作者 曹文超 宋贺 +4 位作者 王娅静 覃伟 郭景恒 陈清 王敬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81-1798,共18页
一氧化二氮(N2O)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引人关注。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农田土壤N2O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人们普遍认为土壤硝化、反硝化过程是N2O产生的两个主导途径,而诸如施肥、灌水等农田管理... 一氧化二氮(N2O)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引人关注。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农田土壤N2O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人们普遍认为土壤硝化、反硝化过程是N2O产生的两个主导途径,而诸如施肥、灌水等农田管理措施以及土壤pH、温度等环境因子均会影响农田土壤N2O产生和排放。本文系统论述了土壤N2O产生的各主要途径,并综述了氮源、碳源、水分含量、氧气含量、土壤pH和温度以及其他调控因子对N2O排放的影响,旨在阐明各过程对N2O排放的产生机制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农田土壤硝化过程本身对N2O排放的直接贡献较小,N2O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包含硝化细菌的反硝化、硝化–反硝化耦合作用在内的生物反硝化过程。真菌反硝化和化学反硝化在酸性土壤以及硝酸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在高有机质和厌氧土壤环境中对N2O排放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从农田土壤N2O的产生和消耗机制、降低N2O/N2产物比、N2O的还原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利用新技术方法,探究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对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重点关注N2O峰值排放及相关联微生物的响应,并构建土壤氮素平衡和N2O排放模型,可进一步加深对农田土壤N2O排放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氧化亚氮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与植物抗病性有关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6
作者 张欣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41-46,共6页
综述寄主染病前后酶活性及同工酶变化 ,酶的抑菌作用 ,菌丝体酶对病株的影响 ,诱导抗病性与酶的关系 。
关键词 植物抗病性 酶活性 同工酶 诱导抗性 酶基因工程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3
7
作者 文少白 李勤奋 +2 位作者 侯宪文 李光义 邓晓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1-236,共6页
纤维素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微生物作为处理纤维素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对环境危害小,且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阐述了国内外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及其混合菌群构建的研究... 纤维素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微生物作为处理纤维素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对环境危害小,且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阐述了国内外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及其混合菌群构建的研究概况。弄清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是关键,此外分离和选育出针对不同行业的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种,研究不同来源纤维素酶以及不同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弄清菌株与菌株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降解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达到构建高效稳定的纤维素降解菌群的目的,从而为实现纤维素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的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降解 纤维素 纤维素酶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59
8
作者 范鸿雁 谢艺贤 张辉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43,共2页
香蕉枯萎病是世界香蕉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更有效的防治此病,我们选用11种药剂对香蕉枯萎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保治达乳油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13mg/L;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201.40mg/L。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杀菌剂 保冶达乳油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室内毒力测定
下载PDF
InVEST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9
作者 吴哲 陈歆 +2 位作者 刘贝贝 初金凤 彭黎旭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58-62,共5页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但目前仍很难对受到威胁的自然价值赋予恰当的衡量尺度,难以有效地管理复杂的生态系统。2007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开发的I...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但目前仍很难对受到威胁的自然价值赋予恰当的衡量尺度,难以有效地管理复杂的生态系统。2007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开发的InVEST模型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估,为全球各地自然资本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系统产品提供与生命支持功能的权衡提供了科学支撑。本文概述InVEST模型在国内外应用研究的基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自然资本管理 InVEST模型
下载PDF
椰心叶甲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6
10
作者 吕宝乾 彭正强 +4 位作者 许春霭 唐超 符悦冠 杜予州 万方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3-649,共7页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brontispaeFerri埁re是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蛹的重要内寄生蜂,2004年从台湾引入到海南。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形态、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brontispaeFerri埁re是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蛹的重要内寄生蜂,2004年从台湾引入到海南。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形态、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蜂个体比雄蜂大,腹部明显可见产卵器。每头寄主蛹出蜂量平均为21.5头,其中雌蜂约占77.4%。椰心叶甲啮小蜂羽化不久即能交配,交配时间约为1~2min。椰心叶甲啮小蜂的产卵高峰期在交配后的24h内,且产卵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蜂蜜、蔗糖、葡萄糖均能有效地延长其成虫的寿命,并能提高其怀卵量和寄生率,其中以取食蜂蜜的效果最好。该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28℃,低于16℃或高于30℃对其存活不利。利用16℃、20℃、24℃、28℃、30℃下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公式计算出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9.6℃,有效积温(K)为324.9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心叶甲啮小蜂 椰心叶甲 生物学特性 形态 存活 繁殖 发育起点
下载PDF
国内木薯病害普查及细菌性萎蔫病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57
11
作者 李超萍 时涛 +3 位作者 刘先宝 蔡吉苗 裴月令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2007~2010年,对广西、海南、云南等木薯主产区进行病害普查。结果发现,至今危害国内木薯的主要病害有7种,包括真菌病害6种[褐斑病(Cercosporidium henningsii)、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离孺孢叶斑病(Bipolaris setar... 2007~2010年,对广西、海南、云南等木薯主产区进行病害普查。结果发现,至今危害国内木薯的主要病害有7种,包括真菌病害6种[褐斑病(Cercosporidium henningsii)、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离孺孢叶斑病(Bipolaris setariae)、棒孢霉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白点病(Phaeoramularia manihotis)和萎蔫叶斑病(Cercospora vicosae)],细菌病害1种[细菌性萎蔫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其中离孺孢叶斑病和棒孢霉叶斑病为新发病害;7种病害中褐斑病和细菌性萎蔫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细菌性萎蔫病菌为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病害普查 风险评估 生态经济
下载PDF
香蕉炭疽菌rDNA ITS区的分子鉴定与检测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杨腊英 黄华平 +3 位作者 唐复润 胡美娇 张世清 黄俊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9-225,共7页
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是一种引起香蕉采后病害的最重要病原,本研究用真菌18S^28S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通用引物18SF和28SR扩增香蕉炭疽菌和其它外群真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约510 bp的片段;... 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是一种引起香蕉采后病害的最重要病原,本研究用真菌18S^28S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通用引物18SF和28SR扩增香蕉炭疽菌和其它外群真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约510 bp的片段;通过克隆测序香蕉炭疽菌的ITS全序列并与GenBank中炭疽菌属其它种的ITS序列比对,设计出香蕉炭疽菌的特异性引物ColM1和ColM2。用此特异引物可以从香蕉炭疽菌株中扩增出382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20个参试菌株和香蕉组织的PCR反应结果为阴性,灵敏度实验证明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0.1 pg。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香蕉炭疽菌,为快速监测组织中有无香蕉炭疽病菌潜伏侵染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炭疽菌 内转录间隔区(ITS) 特异性引物 PCR检测
下载PDF
木薯害虫普查及其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54
13
作者 陈青 卢芙萍 +3 位作者 黄贵修 李开绵 叶剑秋 张振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819-827,共9页
为适应中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于2008~2009年间对木薯害虫、害螨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分布、危害进行普查,并对2种国家检疫性毁灭性害虫、害螨进行了风险评估和5种主要害虫、害螨对木薯产业及本地生态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为适应中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于2008~2009年间对木薯害虫、害螨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分布、危害进行普查,并对2种国家检疫性毁灭性害虫、害螨进行了风险评估和5种主要害虫、害螨对木薯产业及本地生态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广西、广东共查获木薯害虫、害螨36种,其中害虫33种,害螨3种,并在国内首次发现木薯单爪螨和螺旋粉虱危害木薯,朱砂叶螨、蔗根锯天牛、白蛴螬在国内木薯种植区大面积严重发生与危害;木薯单爪螨、螺旋粉虱对木薯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目前,木薯害虫、害螨已成为中国热区木薯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对木薯产业及本地生态经济的潜在影响与威胁十分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害虫 普查 风险评估 生态经济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海南省 被引量:51
14
作者 唐超 王小君 +2 位作者 万方浩 任顺祥 彭正强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7-971,F0004,共6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桉属植物。近几年在地中海、非洲、中东和东南亚陆续发生,2007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2008年7月发现其在海南发生。通过调查,目前在海南省分布...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桉属植物。近几年在地中海、非洲、中东和东南亚陆续发生,2007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2008年7月发现其在海南发生。通过调查,目前在海南省分布在以三亚市、东方市和儋州市为中心的2个圆弧形区域,中心点危害较为严重,植株生长严重受阻。文章介绍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鉴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在海南的发现及扩散过程和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入侵生物 扩散
下载PDF
植物挥发物与昆虫行为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5
作者 莫圣书 赵冬香 陈青 《热带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84-89,93,共7页
概述植物挥发物的概念、种类及其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分析植物挥发物与昆虫行为关系的应用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 昆虫行为 关系 协同进化
下载PDF
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6
作者 赵冬香 高景林 陈宗懋 《热带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62-68,共7页
植物挥发物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定向行为的主要因素,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视觉线索在植食性昆虫寄主定位中也起重要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引导昆虫到达寄主植物后,又有触觉、味觉等接触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危害后所产生的... 植物挥发物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定向行为的主要因素,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视觉线索在植食性昆虫寄主定位中也起重要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引导昆虫到达寄主植物后,又有触觉、味觉等接触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危害后所产生的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植食性昆虫寄主定向行为的了解,有助于发展对植食性昆虫的行为调控技术,提高害虫的综合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寄主植物 定向行为 行为调控技术
下载PDF
四种食料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4
17
作者 朱俊洪 张方平 任洪刚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46,共4页
在室内平均温度28.1℃,平均相对湿度84.0%的条件下研究了蓖麻、豇豆、番木瓜和香蕉等4种食料植物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生长发育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料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幼虫发育历期、蛹重及营养效应等均... 在室内平均温度28.1℃,平均相对湿度84.0%的条件下研究了蓖麻、豇豆、番木瓜和香蕉等4种食料植物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生长发育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料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幼虫发育历期、蛹重及营养效应等均有显著差异。幼虫发育历期以蓖麻组最短(9.93 d),香蕉组的最长(15.84 d);蛹重以蓖麻组最重(377.8 mg),香蕉组最轻(245.6 mg);幼虫存活率蓖麻组最高(98%),香蕉组最低(66.0%);斜纹夜蛾幼虫的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等以蓖麻组最高(分别为5.46,68.49,0.53),而以香蕉组最低(分别为0.86,16.30,0.26)。斜纹夜蛾嗜食蓖麻等,而不喜食香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食料植物 生长发育 营养指标
下载PDF
抗真菌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8
作者 余凤玉 李振华 曾会才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60-65,共6页
综述了抗真菌农用抗生素的研究概况、作用机制,及其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农用抗生素 抗真菌 研究进展 植物真菌病害 研究概况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蚯蚓粪对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3
19
作者 单颖 赵凤亮 +4 位作者 林艳 刘声廷 李玮 何振立 Adel.M.R.A. Abdelaziz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1-17,共7页
蚯蚓粪是一种优质、安全的天然有机肥料,对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改善和促进作用。综述蚯蚓粪的性质及其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关键词 蚯蚓粪 土壤性质 土壤肥力 作物生长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及潜在入侵风险 被引量:50
20
作者 卢辉 唐继洪 +4 位作者 吕宝乾 马子龙 何杏 陈琪 苏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7-1244,共8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地区。2018年底入侵我国,2019年4月30日,在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在海口首次发现,目前该虫已在海南省18个县市定殖。本文在收集、整理草地贪夜蛾入侵地生物生态学...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地区。2018年底入侵我国,2019年4月30日,在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在海口首次发现,目前该虫已在海南省18个县市定殖。本文在收集、整理草地贪夜蛾入侵地生物生态学、地理分布等信息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如寄生蜂、线虫、病原真菌、病毒及信息素诱杀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同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以南和华中地区在气候条件、寄主等方面利于草地贪夜蛾的生存和为害。海南省可满足草地贪夜蛾周年生存,可成为迁飞虫源地,且海南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该虫在海南的发生会影响我国种业安全,因此亟需加强对其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海南 入侵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