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0
1
作者 韩美 张苏平 +2 位作者 尹跃进 杨万裕 杨育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4-44,共11页
利用CFS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黄东海边界层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2个模态的分布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下垫面热通量和垂直环流,统计了ICOADS资料中近30a逐月低云发生频率和海雾发生频率,揭示了其与边界层高度分布... 利用CFS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黄东海边界层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2个模态的分布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下垫面热通量和垂直环流,统计了ICOADS资料中近30a逐月低云发生频率和海雾发生频率,揭示了其与边界层高度分布特征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盛行风的平流作用与下垫面特征相结合造成的低空稳定性的变化是黄东海边界层高度时间上夏季低、冬季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重要因素。EOF分析中第一模态表现为整个黄东海区域具有一致性,主要是大尺度环流的影响;第二模态为春秋相反的2个分布型,与海洋锋、冷舌以及暖水团的季节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最大值出现时间以及其大小在空间上较为一致,而最小值以黄东海海洋锋为界,向北逐渐减小,以南差异性不大,出现时间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由黄东海冷舌、暖水团以及海洋锋的季节变化所引起对边界层经向分布影响较大所引起的。春夏季节,南部(西部)低云发生频率高于北部(东部),海雾发生频率低于北部(东部);海雾高频区对应较低边界层高度,而低云高频区对应相对较高边界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高度 黄东海 季节变化 低云 海雾 EOF
下载PDF
基于L波段雷达探空数据的青岛与台州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美 张苏平 +2 位作者 尹跃进 杨万裕 杨育强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8,共10页
本文利用青岛与台州的L波段雷达探空数据对两地稳定大气边界层(SBL)、中性大气边界层(NRL)和对流大气边界层(CBL)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究SBL和CBL两种类型边界层的稳定性、湍流以及湿度层结特征。利用CFSR再分析数据对不同类型的边界层... 本文利用青岛与台州的L波段雷达探空数据对两地稳定大气边界层(SBL)、中性大气边界层(NRL)和对流大气边界层(CBL)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究SBL和CBL两种类型边界层的稳定性、湍流以及湿度层结特征。利用CFSR再分析数据对不同类型的边界层进行合成分析后发现,青岛与台州的稳定边界层发生时几乎均处在异常高压后部,异常低压前部,有异常南风,对流边界层的发生处在异常高压前部,异常低压后部,有异常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台州 边界层特征 对流边界层 稳定边界层 L 波段雷达探空数据
原文传递
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国内应用进展 被引量:107
3
作者 王晓君 马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199,共9页
随着中尺度大气模式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因其完全开放、可移植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物理参数化方案研究,实时个例模拟研究及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的对比研究3个方面介绍近10年来WRF模... 随着中尺度大气模式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因其完全开放、可移植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物理参数化方案研究,实时个例模拟研究及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的对比研究3个方面介绍近10年来WRF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概况,阐明WRF模式在中尺度模拟中的普适性和优越性,展望WRF模式在国内的两大发展前景:一是在已有基础上研究能够同时模拟天气尺度和气候尺度现象的通用模式CWRF,二是与区域海洋模式耦合构建高分辨率区域耦合模式。通过对WRF模式在国内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与梳理,以及对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骥求为WRF模式的研究和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物理过程 模拟与预报 气候模拟
原文传递
2009年黄海绿潮浒苔爆发与漂移的水文气象环境 被引量:49
4
作者 衣立 张苏平 殷玉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23,共9页
2008年和2009年,黄海中西部局部海区均出现绿潮浒苔,但由于绿潮爆发时间不同和漂移路径不同,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本文利用EO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通道合成的方法,给出了绿潮浒苔的分布和移动情况。利用卫星遥感的海面风场、降水、云... 2008年和2009年,黄海中西部局部海区均出现绿潮浒苔,但由于绿潮爆发时间不同和漂移路径不同,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本文利用EO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通道合成的方法,给出了绿潮浒苔的分布和移动情况。利用卫星遥感的海面风场、降水、云中液态水含量、海表面温度(SST)、POM模式模拟的海流等资料,分析了2009年绿潮浒苔期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浒苔聚集和定向移动的原因,并与2008年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期降水的明显增多与绿潮爆发有密切关系,降水过后海水中营养盐类充足,而且降水后黄海上空降水和云中液态水含量偏少,日照比较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海上浒苔迅速繁殖。2009年黄海西部降水明显增多的时间较2008年晚15 d左右,是2009年绿潮浒苔爆发比2008年晚15 d左右的重要原因。风力是浒苔在海洋中移动的主要强迫力,强劲持续的的东风或者东南风是导致2008年浒苔在青岛沿海登陆的主要外界强迫力,而2009年西南风使浒苔向东北方向漂移。SST变化对浒苔爆发的影响不显著。定量分析表明,浒苔密集区的移动更倾向于与盛行风向一致,向下风方偏右540(°)方向漂移,浒苔密集区的移速与海流速度更加一致,约为海流速度大小的0.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浒苔 移动路径 爆发早晚 水文气象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北极涛动与东北冬季温度的联系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春 方之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7-934,共8页
利用1950—199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东北地区冬季温度资料,借助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合成分析以及关联表方法,研究了北极涛动指数(Arctic Oscillation Indices,AOI)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温度的联系。结果表明,AOI具有明... 利用1950—199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东北地区冬季温度资料,借助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合成分析以及关联表方法,研究了北极涛动指数(Arctic Oscillation Indices,AOI)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温度的联系。结果表明,AOI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趋势系数R=0.35),其振幅在1968/1969年之前较小,而在1968/1969年之后明显增大,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且AOI与东北地区冬季温度具有一致的上升趋势(相关系数R=0.59)。研究表明,AO的异常变化通过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地区极地东风以及东亚冬季风异常,进而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温度异常,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涛动 大气环流 东北地区 温度
下载PDF
基于遥感资料的2008年黄海绿潮浒苔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苏平 刘应辰 +1 位作者 张广泉 管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0-876,共7页
利用EO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通道合成的方法,给出了2008年5~7月间黄海海面浒苔的分布情况。利用卫星遥感的海上风场、降水、云中液态水含量、海表面温度(SST)等资料,分析了绿潮浒苔期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浒苔聚集和定向移动的原... 利用EO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通道合成的方法,给出了2008年5~7月间黄海海面浒苔的分布情况。利用卫星遥感的海上风场、降水、云中液态水含量、海表面温度(SST)等资料,分析了绿潮浒苔期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浒苔聚集和定向移动的原因。结果表明:2008年4~5月中旬苏北~山东半岛、黄海西部降水异常偏多导致近海营养盐偏多,5月下旬黄海上空日照比较充足,光和作用加强,有利于海上浒苔迅速繁殖。5~6月黄海大风日数异常偏少,可导致悬浮泥沙少,有利于可见光在水中的透射,利于浒苔的生长。浒苔的密集区位置与风场辐合区位置比较一致,浒苔密集区的移动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向下风方向漂移。6月偏东风异常是浒苔在青岛附近沿岸大量聚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黄海 水文气象条件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广东雾霾天气能见度时空特征分析--年际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运英 黄菲 +2 位作者 杜鹃 王国复 钱峻屏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2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4 a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广东地区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EOF的前2个主... 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2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4 a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广东地区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EOF的前2个主模态,方差贡献分别占17.4﹪和11.8﹪。其中第1主模态的空间场与广东省自然地理区划基本对应,其时间序列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年代际变化。在1992年前后由正向负的逐渐减小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地区经济活动的明显增强有关;第2主模态的空间场反映出广东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一致性的特点,其时间序列具有显著的准2 a、4 a和8 a振荡周期,所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可能与大尺度季风区对ENSO年际变化信号的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年际年代际变化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涂静 张苏平 +2 位作者 程相坤 杨万裕 杨育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8,共12页
根据2006—2007年大连、青岛和台州逐日高分辨率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采用干绝热法和位温梯度法分别计算了各个台站的边界层高度,继而分析了黄东海边界层高度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和空间演变特征。结... 根据2006—2007年大连、青岛和台州逐日高分辨率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采用干绝热法和位温梯度法分别计算了各个台站的边界层高度,继而分析了黄东海边界层高度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和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用清晨探空资料计算每日边界层高度,干绝热法比位温梯度法更为合理可靠;(2)沿海台站边界层高度有显著季节变化,夏季最低,秋季最高,这有别于陆地边界层普遍存在的夏季高、秋冬季节低的季节变化;(3)通过小波分析,发现边界层高度有显著的2~4d天气尺度振荡和10~20d准双周振荡;(4)黄东海上空海洋大气边界层在时间尺度上同样存在着明显的春夏季节低、秋冬季节高的季节变化特征,大部分海区空间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黄东海 探空 干绝热法 位温梯度法 时空变化规律
下载PDF
南大洋物理过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浩 王召民 史久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8-412,共15页
南大洋是全球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洋。传统观点倾向于认为由于南大洋与北半球相距遥远而与北半球气候系统关系不大,其全球性气候效应也较弱,这主要是由于以往对南大洋的了解不足。随着观测分析、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的加强,以及对南大洋的... 南大洋是全球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洋。传统观点倾向于认为由于南大洋与北半球相距遥远而与北半球气候系统关系不大,其全球性气候效应也较弱,这主要是由于以往对南大洋的了解不足。随着观测分析、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的加强,以及对南大洋的认识不断加深,南大洋的气候效应日益凸显。从南极底层水、南极绕极流、南大洋海冰、南大洋与热带之间的遥相关、以及南大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多个角度梳理了南大洋物理过程特别是动力过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较为完整地总结了对南大洋气候效应的已有认识,并结合南大洋研究现状对未来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和潜在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以期强调南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推动南大洋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动力过程 南极底层水 南极绕极流 海冰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水平能见度经验公式在青岛沿海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盛立芳 申莉莉 +1 位作者 李秀镇 刘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7-882,共6页
利用青岛4 a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和大气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资料检验了4种能见度经验计算公式的适用性。发现Koschmieder公式和乘幂公式能更好地刻画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间变化趋势上的相关性,但是由于能见度观测的不确定性和气溶胶光学... 利用青岛4 a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和大气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资料检验了4种能见度经验计算公式的适用性。发现Koschmieder公式和乘幂公式能更好地刻画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间变化趋势上的相关性,但是由于能见度观测的不确定性和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的不准确性导致的数据离散性,需要确定更有代表性的经验参数。利用最大发生频率原则确定不同光学厚度对应的能见度值,据此确定适合青岛的各经验公式的经验参数,最后利用MODIS光学厚度资料将乘幂经验公式应用到青岛附近沿海地区能见度的计算,发现春季和夏季的能见度低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能见度 经验公式 气溶胶光学厚度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一次局地海雾抬升成云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苏平 龙景超 +2 位作者 尹跃进 杨万裕 杨伟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共10页
利用洪家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再分析资料、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一次黄东海海雾抬升为低云,使海雾消散的过程。发现近海面偏南风速突然增强,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中机械剪切加强,湍流混合层向... 利用洪家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再分析资料、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一次黄东海海雾抬升为低云,使海雾消散的过程。发现近海面偏南风速突然增强,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中机械剪切加强,湍流混合层向上发展,是导致海雾抬升转化为低云的主要原因。近海面风速突然增加与高空急流北抬、平均层槽脊振幅加大、槽前正涡度平流输入诱使地面低压系统发展、地面气压梯度力增大有关。近海面气温升高对海雾消散也有作用,气温升高的原因是暖平流、绝热下沉和海气界面热通量的综合效应。其中,东海海洋锋(STF)冷区的下沉气流可能对边界层内的绝热下沉增温和低云的形成高度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为海雾消散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层云 湍流 海洋大气边界层 海洋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活动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菲 许士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3-888,共6页
利用1965~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超强台风(STY)进行统计,总结了超强台风的活动范围及季节演变特征。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分析了超强台风活动与ENSO现象的关系以及ENSO现象对超强台风活动的影响机制。... 利用1965~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超强台风(STY)进行统计,总结了超强台风的活动范围及季节演变特征。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分析了超强台风活动与ENSO现象的关系以及ENSO现象对超强台风活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超强台风的数量占全部热带气旋总数的1/5,在7~11月间活动最为频繁,且11月达到超强台风的比例最高,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是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在El Nio年,由于海温和季风槽的共同作用,热带气旋生成的位置比较偏东,再加上弱垂直风切变的影响,超强台风数量会比较多,La Nia年热带气旋生成的位置比较偏西,超强台风活动区域垂直风切变比较强,超强台风数量会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 ENSO 季风槽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北太平洋的年代际振荡与全球变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秦玉 李春 胡瑞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7-224,共8页
通过回顾和总结前人工作,特别是有关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针对近50年来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总结了影响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现象的几种可能机制,推测了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会对北... 通过回顾和总结前人工作,特别是有关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针对近50年来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总结了影响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现象的几种可能机制,推测了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会对北太平洋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归纳指出了研究该问题的复杂性与目前面临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中纬度 北太平洋 海洋—大气耦合 年代际振荡
下载PDF
海雾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程度初探——2008年春季两次黄海海雾过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健翔 黄辉军 +2 位作者 张苏平 刘敬武 王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3-497,共15页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08年4月29—30日和5月2—3日两次黄海春季海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黄海海雾影响沿海地区的因素。分析表明:(1)两次海雾过程均属于平流冷却雾过程。在低层水平方向上,合理的高、低压配置,使气...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08年4月29—30日和5月2—3日两次黄海春季海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黄海海雾影响沿海地区的因素。分析表明:(1)两次海雾过程均属于平流冷却雾过程。在低层水平方向上,合理的高、低压配置,使气流持续地从暖湿海面输送到冷海面上,有利于形成深厚的海雾,进而在海风的作用下影响沿海地区。在垂直方向上,边界层内上干下湿的结构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2)边界层内稳定持续的逆温层结构,使水汽在逆温层内累积,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雾顶的长波辐射冷却作用以及雾层内适度的湍流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而低层风速增大会引起机械湍流的迅速增长,进而导致海雾消散。(3)海雾影响明显时,对应黄海海域上空的暖平流较强,水汽通量较大,暖湿平流来源于较暖的海面。反之,对应黄海海域上空的暖平流较弱,水汽通量较小,暖湿平流来源于较冷的海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沿海地区 边界层结构 平流输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冬季山东半岛局地性降水气候的形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群 周发琇 +2 位作者 汤子东 王启 刘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9-726,共8页
冬季山东半岛存在局地性降水,利用1965-2009年地面、高空观测站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半岛局地性降水与西风指数、气温年际变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其气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冬季风下冷、暖位相此消彼长,形成了半岛地域性降... 冬季山东半岛存在局地性降水,利用1965-2009年地面、高空观测站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半岛局地性降水与西风指数、气温年际变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其气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冬季风下冷、暖位相此消彼长,形成了半岛地域性降水气候,其中冷流降雪是冷位相时最具代表性的。这一局地气候现象,除半岛局地海洋条件外,环流形势是背景依据,大地形和海陆分布在环渤海和北黄海的低层大气形成区域性次天气尺度的定常扰动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冬季降水 地域性气候 冷流降雪
下载PDF
山东雨季季内降水分型及旱涝并存与急转——气候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群 黄菲 +2 位作者 王启 龚佃利 郑明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0-696,共7页
采用1965—2007年山东省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量和同期NCEP日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季内降水分型、季节内振荡及旱涝突变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主要分为全省一致Ⅰ、东西反相Ⅱ、南北反相Ⅲ三种类型。他们的季内旱涝急转... 采用1965—2007年山东省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量和同期NCEP日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季内降水分型、季节内振荡及旱涝突变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主要分为全省一致Ⅰ、东西反相Ⅱ、南北反相Ⅲ三种类型。他们的季内旱涝急转显示了典型的气候意义,Ⅰ型在6月下旬旱涝急转、8月中旬后期和9月初涝旱急转,与山东"夏季"雨季开始、结束时间的关键期是一致的。分型不仅限于山东,而是有着更广的旱涝区域。当Ⅰ型正相位时500 hPa高度场对应亚欧-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为正距平,Ⅱ型表现出西北太平洋西岸的PJ波列,Ⅲ型对应着从西太沿岸-美洲西岸的类PNA型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降水特征 EOF 旱涝并存与急转 气候季节内振荡(CISO) 山东
下载PDF
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的联合模态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菲 谢瑞煌 黄少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1870-2004年的HadiSST的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对去除了全球增暖趋势的印度洋一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作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EOF)分解,得到了印度洋一太平洋海表... 利用1870-2004年的HadiSST的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对去除了全球增暖趋势的印度洋一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作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EOF)分解,得到了印度洋一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的2个联合模态,并且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低频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控制印度洋一太平洋的主导模态,能使赤道印度洋维持一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削弱印度洋夏季风的作用并且将东印度洋暖池的暖水输送到西印度洋,印度洋SSTA在一年四季中都出现全海盆同号变化,因此,第一主模态是ENSO的低频模与印度洋海盆一致模的联合模态;第二模态表现为太平洋上准2a的ENSO位相转换模与印度洋偶极子模的联合模态,ENSO的位相转换发生于春季,与季风的异常转换有关,印度洋上出现异常的气旋性环流,叠加在印度洋夏季风上,增大东西印度洋的温差,在秋季出现西低东高的偶极子型海温分布,印度洋夏季风和这个模态的产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S-EOF ENSO 联合模态 印度洋偶极子 夏季风
下载PDF
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对海表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洋 于卫东 +3 位作者 孙即霖 李奎平 刘延亮 高立宝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1-359,共9页
利用了逐时的热带印度洋浮标观测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SST的日变化振幅与大气对流活动存在显著的反位相关... 利用了逐时的热带印度洋浮标观测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SST的日变化振幅与大气对流活动存在显著的反位相关系,即在对流活动最强时,SST的日变化振幅最小,标准差为0.06℃;在对流活动最弱时,SST的日变化振幅最大,标准差为0.23℃。以浮标观测的海-气通量强迫一维海洋混合层模式可以再现SST日变化特征的季节内差异,据此诊断发现海表净热通量和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内变化是MJO影响SST日变化振幅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季节内振荡 日变化
下载PDF
春季华南沿海海-气边界层动力参数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菲 马应生 黄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共8页
通过对珠江口海岸边近地面边界层的观测资料的研究,发现该海岸带春季大气层结呈中性或近中性状态,强稳定或者强不稳定天气过程较少;摩擦速度不仅和稳定度有关,而且随平均风速呈线性增加,地形引起的扰动对它的离散性影响较大;无因次风速... 通过对珠江口海岸边近地面边界层的观测资料的研究,发现该海岸带春季大气层结呈中性或近中性状态,强稳定或者强不稳定天气过程较少;摩擦速度不仅和稳定度有关,而且随平均风速呈线性增加,地形引起的扰动对它的离散性影响较大;无因次风速方差满足相似规律并符合"1/3"次方定律,在中性或者近中性条件下,u,v,w3个方向分量的相似函数为常数:3.06、2.56、1.33;湍流强度在风速达到4~6 m/s时最弱,且变化不明显,在自由对流状态(风速小于2 m/s)时湍流发展最旺盛,风速大于6 m/s时随风速增大略有增加,水平分量比垂向分量的增幅明显;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在距离海面10 m高处风速为3.0 m/s时最小,其与风速成二次曲线关系;中性或近中性条件下拖曳系数平均值为1.180×10-3,与风速的关系在小于4 m/s和大于4 m/s时不同,且有不同的拟合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岸带 涡旋相关法 湍流结构特征 中性拖曳系数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累积气旋能量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功录 王启 赵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4,共8页
利用1949—2011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累积气旋能量(ACE)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ACE)的年代际变化主要分为1957—1967高值期、1976—1986过渡期和1998—2008低值期。其中强热带风暴... 利用1949—2011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累积气旋能量(ACE)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ACE)的年代际变化主要分为1957—1967高值期、1976—1986过渡期和1998—2008低值期。其中强热带风暴(STS)、台风(TY)和超强台风(SuperTY),特别超强台风是决定成分。副热带高压偏弱,垂直风切变偏小,低纬度低空正涡度异常偏东以及低纬度海表面温度(SST)正异常偏东等背景场的年代际特征,有利于形成ACE的年代高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累积气旋能量(ACE) 副热带高压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