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accharopolyspora sp.nov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睿 方玉春 +5 位作者 段琳 杜林 朱天骄 刘红兵 顾谦群 朱伟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6-649,共4页
羽毛山海绵(My ca le p lum ose)来源的糖多孢菌(S accharop oly sp ora sp.nov SP 2-10)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坏死的活性。本文对其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乙酸乙酯层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共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 羽毛山海绵(My ca le p lum ose)来源的糖多孢菌(S accharop oly sp ora sp.nov SP 2-10)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坏死的活性。本文对其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乙酸乙酯层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共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胆甾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2,4-二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苯丙胺酸、脱氧鸟苷、鸟苷和N-乙酰酪胺;并初步评价上述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显示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 羽毛山海绵 糖多孢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产生多聚甘露糖醛酸的突变菌株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洪波 韩峰 +2 位作者 林育姿 韩文君 于文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本文旨在以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QDA褐藻多糖(alginate)生物合成操纵元中的algG基因为靶点,利用DNA重组技术改建褐藻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以期获得产生甘露糖醛酸的突变菌株。首先,利用PCR克隆幽G基因两侧大小分别为1.7kb和1.... 本文旨在以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QDA褐藻多糖(alginate)生物合成操纵元中的algG基因为靶点,利用DNA重组技术改建褐藻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以期获得产生甘露糖醛酸的突变菌株。首先,利用PCR克隆幽G基因两侧大小分别为1.7kb和1.8kb的DNA片段作为同源片段,用编码Gm抗性的aacCl基因替换algG基因,构建成打靶载体pEX100TUDG。将打靶载体转入QDA,利用Gm抗生素和蔗糖为选择压力进行培养,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获得了突变菌株。^1H—NMR、PAGE和GPC分析发现,突变菌株胞外产物为多聚甘露糖醛酸。该突变菌株的获得丰富了具有较高药物开发价值的甘露糖醛酸的来源,为褐藻多糖途径工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甘露糖醛酸 途径工程 假单胞菌 差向异构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