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nton法的氧化机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1
1
作者 包木太 王娜 +2 位作者 陈庆国 郭省学 李希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0-665,共6页
阐述了普通Fenton法、光-Fenton法和电-Fenton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各种类型的Fenton法的优势、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评述,尤其介绍了它和其它技术(生物法、混凝法、吸附法)联用的优势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 FENTON试剂 光-Fenton法 电-Fenton法 联用技术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黄海西部沿岸流系特征分析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 被引量:78
2
作者 韦钦胜 于志刚 +1 位作者 冉祥滨 臧家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黄海西部沿岸是我国人类活动和海洋经济开发较为集中的地带,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较为强烈,其特殊的地形和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该海域的环流复杂多变,沿岸海域各水团与陆架锋以及长江口东北部的锋面一起构成了黄海西部特有的环流体系... 黄海西部沿岸是我国人类活动和海洋经济开发较为集中的地带,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较为强烈,其特殊的地形和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该海域的环流复杂多变,沿岸海域各水团与陆架锋以及长江口东北部的锋面一起构成了黄海西部特有的环流体系和背景场,对该海域的物质输运和扩散、海水运动以及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并制约着沿岸海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了黄海西部沿岸各流系或水团的配置、特性及其与传统上认定的黄海西部沿岸流主体的关系,在鲁南沿岸的流场布局、夏季江苏外海沿岸区域存在北向流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并阐述了各沿岸流系对物质输运的影响,分析了台湾暖流北上在物质输运中的作用。针对当前黄海西部沿岸流系定量研究中的不足,指出应通过建立沿岸流观测系统、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调查方式并利用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场调查和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出各水团及锋面的环境要素特征值,以此为基础模式,开展各沿岸流系的划分方法研究,判定陆架锋与黄海西部沿岸流的依存关系,建立沿岸流物质输运影响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估沿岸流物质输运扩散对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物质收支循环中的作用,揭示黄海沿岸的自净能力与沿岸流物质输运的关系,为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西部沿岸流 物质输运
原文传递
油田污水中聚丙烯酰胺(HPAM)的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包木太 陈庆国 +2 位作者 王娜 郭省学 李希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共9页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大面积推广,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产量在逐年增加。聚丙烯酰胺在为油田生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混合液的粘度和乳化性,使油水分离难度加大,造成采出水含油量严重超标。含聚丙烯酰胺污水具...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大面积推广,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产量在逐年增加。聚丙烯酰胺在为油田生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混合液的粘度和乳化性,使油水分离难度加大,造成采出水含油量严重超标。含聚丙烯酰胺污水具有粘度高、油水分离难度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本文综述了聚丙烯酰胺化学、生物降解机理,总结了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典型的微生物种群,阐述了生物方法的优势,为油田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处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机理 化学降解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蘑菇中的36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59
4
作者 于胜良 杨桂朋 付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1-585,共5页
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蘑菇中36种农药残留的方法。蘑菇中的待测农药组分在30℃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高速匀浆后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选用填料为中性多孔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体的S-X3玻璃柱(22g,19cm&... 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蘑菇中36种农药残留的方法。蘑菇中的待测农药组分在30℃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高速匀浆后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选用填料为中性多孔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体的S-X3玻璃柱(22g,19cm×2cm)作为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柱,流动相为乙酸乙酯-环己烷(体积比为1∶1)溶液,流速5mL/min;收集第7-15min流出的液体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在0.01-1.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各种农药标准溶液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样品中添加36种农药(添加水平为0.01,0.05,0.10mg/kg)的混合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为72.6%-117.1%,相对标准偏差为2.0%-10.8%(n=5),最低检出限为0.1-0.7μg/kg,最低定量限为0.2-2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 残留检测 蘑菇
下载PDF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传松 王修林 +3 位作者 石晓勇 唐洪杰 韩秀荣 辛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16-2424,共9页
根据2002-04~2003-02期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综合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海区营养盐状况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营养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溶解无机氮(DIN)(17.93±2... 根据2002-04~2003-02期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综合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海区营养盐状况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营养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溶解无机氮(DIN)(17.93±2.46)μmol·L^-1,磷酸盐(PO4^3- -P)(0.59±0.11)μmol·L^-1和硅酸盐(SiO3^2- -Si)(15.34±3.23)μmol·L^-1,调查海区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海区营养盐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其平面分布特征呈现近岸高、外海低,沿岸方向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特点;调查海区DIN和SiO32--S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等陆源输入,PO43--P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调查海区的赤潮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营养盐浓度相对较高,而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相对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东海 赤潮 分布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海水与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 被引量:45
6
作者 张泽明 张洪海 +1 位作者 李建龙 杨桂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6,共9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塑化剂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准确分析海洋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种类、组成及浓度水平,对认识PAEs在海洋环境的迁移变化及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海水与沉积...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塑化剂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准确分析海洋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种类、组成及浓度水平,对认识PAEs在海洋环境的迁移变化及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海水与沉积物中PAEs的方法,确定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最佳实验条件。本方法测定海水与沉积物中PAEs含量的精密度为±10%,检出限分别为0.04~0.32 ng/L和0.12~1.60μg/kg;除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外,海水中PAEs回收率为68.0%~114.0%,沉积物中PAEs回收率为76.4%~105.0%。利用本方法测得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与沉积物中PAEs的浓度分别为0.270~1.39μg/L和0.79~34.8μg/kg。实验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大大缩减了海水萃取体积,能够应用于近岸海水与沉积物中PAEs含量的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海水 沉积物
下载PDF
分子结构对咪唑啉缓蚀剂膜在Q235钢表面生长和衰减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静 杜敏 +1 位作者 于会华 王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531,共7页
采用弱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烷基咪唑啉和硫脲基烷基咪唑啉缓蚀剂对Q235钢在饱和CO2盐溶液中的缓蚀行为变化,探讨了吸附膜的形成与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烷基咪唑啉和硫脲基烷基咪唑啉缓蚀剂都是以控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界面... 采用弱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烷基咪唑啉和硫脲基烷基咪唑啉缓蚀剂对Q235钢在饱和CO2盐溶液中的缓蚀行为变化,探讨了吸附膜的形成与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烷基咪唑啉和硫脲基烷基咪唑啉缓蚀剂都是以控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界面型缓蚀剂.在85℃下,烷基咪唑啉成膜相对较慢,吸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脱附;而硫脲基的引入,使得硫脲基烷基咪唑啉缓蚀剂溶液存在自动修复能力,增强了咪唑啉环的吸附性能,提高了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硫脲基烷基咪唑啉水解开环后,成膜性能下降,膜寿命和缓蚀效率也大大降低.最后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 咪唑啉缓蚀剂膜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量子化学
下载PDF
含油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包木太 王兵 +1 位作者 李希明 郭省学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5-871,共7页
含油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石油烃、沉积物、重金属和水的复杂混合物,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且处理难度大,一直是困扰油田的一大难题。目前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由于生物处理法具... 含油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石油烃、沉积物、重金属和水的复杂混合物,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且处理难度大,一直是困扰油田的一大难题。目前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由于生物处理法具有节约能源、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成为最具应用潜力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之一。论文介绍了含油污泥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简要分析了目前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综述了4种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含油污泥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生物处理 地耕 堆肥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青岛近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江涛 谭丽菊 +1 位作者 张文浩 连子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13-2722,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PAHs、PCBs和OCP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AHs、PCBs和OCPs的均值分别为684.80、6.87和13.52ng·g-1,含量变化均...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PAHs、PCBs和OCP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AHs、PCBs和OCPs的均值分别为684.80、6.87和13.52ng·g-1,含量变化均呈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规律.燃料的高温燃烧排放对本研究海域沉积物中PAHs有较大贡献;PCBs主要来源于工业及生活排放,但已受到控制;沉积物中HCHs存在工业和农业双重污染源输入,DDT主要是由于历史上使用农药造成,且在表层沉积物中受到好氧微生物降解.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调查海域沉积物中PAHs、PCBs和OCPs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分布特征 青岛近海 表层沉积物
原文传递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焦念志 梁彦韬 +23 位作者 张永雨 刘纪化 张瑶 张锐 赵美训 戴民汉 翟惟东 高坤山 宋金明 袁东亮 李超 林光辉 黄小平 严宏强 胡利民 张增虎 王龙 曹纯洁 罗亚威 骆庭伟 王南南 党宏月 王东晓 张偲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93-1421,共29页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_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_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_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_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_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_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 CO2“源”与“汇” 碳储库 碳通量 生物泵 微型生物碳泵
原文传递
水库对河流营养盐滞留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1
作者 冉祥滨 于志刚 +3 位作者 姚庆祯 陈洪涛 米铁柱 姚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4-622,共9页
综述了国内外水库对河流营养盐滞留效应的主要进展.尽管在大型水库是否显著改变原有河流输送营养盐的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反映在滞留效率的估算上,存在前后矛盾的结果.但大量的文献仍支持筑坝显著改变了河流原有输送营养盐的特性,并对... 综述了国内外水库对河流营养盐滞留效应的主要进展.尽管在大型水库是否显著改变原有河流输送营养盐的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反映在滞留效率的估算上,存在前后矛盾的结果.但大量的文献仍支持筑坝显著改变了河流原有输送营养盐的特性,并对下游、河口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滞留"的主要过程分为泥沙过滤作用和生物过滤作用,并列举了若干经典的估算滞留效率的方法和部分水库对营养盐的滞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营养盐 滞留效应
下载PDF
新型不对称双季铵盐缓蚀剂在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行为 被引量:40
12
作者 宋伟伟 张静 杜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851-1857,共7页
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自制的含咪唑啉环不对称双季铵盐缓蚀剂(DBA)在1 mol?L-1 HCl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并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缓蚀效率随DBA浓度增加而增大,在25~55℃的实验温度... 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自制的含咪唑啉环不对称双季铵盐缓蚀剂(DBA)在1 mol?L-1 HCl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并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缓蚀效率随DBA浓度增加而增大,在25~55℃的实验温度范围内,浓度为2.89×10-4 mol?L-1时,缓蚀效率均在90%以上,且缓蚀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极化曲线测试显示DBA是一种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式,属于化学吸附.最后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DBA的缓蚀机理做了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不对称双季铵盐 缓蚀性能 吸附 量子化学
原文传递
海洋酸化及其与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37
13
作者 唐启升 陈镇东 +12 位作者 余克服 戴民汉 赵美训 柯才焕 黄天福 柴扉 韦刚健 周力平 陈立奇 宋佳坤 BARRY James 吴亚平 高坤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307-1314,共8页
海洋酸化是CO2排放引起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2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海洋每年吸收的量约为人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即约每小时吸收100万吨以上的CO2),对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海洋吸收CO2... 海洋酸化是CO2排放引起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2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海洋每年吸收的量约为人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即约每小时吸收100万吨以上的CO2),对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海洋吸收CO2量的增加,表层海水的碱性下降,引起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会引起海洋系统内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海洋酸化事件,伴随着生物种类的灭绝,其内在联系虽然不甚明确,却也可能暗示未来海洋酸化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海洋酸化 海洋化学与 物理过程 全球变化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2010年秋季长江口口外海域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闫丽红 陈学君 +3 位作者 苏荣国 韩秀荣 张传松 石晓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60,共10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研究了长江口口外海域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及其河口动力学行为.PARAFAC模型识别出长江口口外海域的CDOM由6个荧光组分组成,即陆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330 nm/3...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研究了长江口口外海域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及其河口动力学行为.PARAFAC模型识别出长江口口外海域的CDOM由6个荧光组分组成,即陆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330 nm/390(430)nm]、C2(390 nm/480 nm)、C3(360 nm/440 nm)、海洋生物产物组分C5(300 nm/400 nm)及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4(290 nm/350 nm)和C6(275 nm/300 nm).结果表明,C1、C2和C3组分在河口混合过程中呈保守行为,特别是在长江口口外高盐度区;C1和C3组分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在整个研究区域随盐度增加呈稀释降低趋势,C2组分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在整个区域保持不变;C4组分在低盐度区呈保守行为,在高盐度区呈不保守行为,其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在整个研究区域呈上升趋势;C5和C6组分则在整个河口混合过程中呈非保守行为,并且它们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在高盐度区呈上升趋势.另外,近岸区和远岸区的CDOM吸收系数a(355)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近岸区明显大于远岸区,并且近岸区的a(355)和光谱斜率S的范围小于远岸区;CDOM吸收系数a(355)与陆源类腐殖质C1、C2和C3以及类蛋白质色氨酸C4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海洋生物产物C5和类蛋白质酪氨酸C6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近岸区主要受河流输入影响,而远岸区由陆源和现场生物产生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河口行为 长江口口外海域
原文传递
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营养盐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姚庆祯 于志刚 +2 位作者 王婷 陈洪涛 米铁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34-3540,共7页
根据黄河首次调水调沙期间(2002年7月)和2002年在黄河利津站对营养盐的月际观测结果,系统分析了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利津站和全年溶解无机态营养盐的变化,讨论了营养盐与水情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了调水调沙期间及全年... 根据黄河首次调水调沙期间(2002年7月)和2002年在黄河利津站对营养盐的月际观测结果,系统分析了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利津站和全年溶解无机态营养盐的变化,讨论了营养盐与水情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了调水调沙期间及全年营养盐入海通量,并和历史资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NO3^--N、NO2^--N、NH4^+-N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9.3-273.2、0.08-0.84、1.39-5.04μmol·dm^-3,平均浓度分别为218.6、0.16、2.27μmol·dm^-3;PO43--P、SiO32--Si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6-0.56、161.4-195.8μmol·dm^-3,平均浓度分别为0.48、166.7μmol·dm^-3.在调水调沙期间,NO3--N浓度与水量无显著相关性,PO4^3--P浓度与水沙均无显著相关性,而SiO3^2--Si浓度与沙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历史资料相比,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溶解态无机营养盐浓度在全年的变化规律并无明显影响.但黄河首次调水调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输送的营养盐通量便占到当年输送通量的一半左右.调水调沙对营养盐输送通量在年内的分配产生重大影响,使得黄河营养盐向河口的输送非常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调水调沙 营养盐 浓度 通量
原文传递
2011年春、夏季黄海、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米铁柱 姚庆祯 +2 位作者 孟佳 张晓琳 刘淑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8-688,共11页
利用2011年4月和8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春、夏季黄海、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调查海域,春季的硅酸盐、硝酸盐的浓度较高;夏季磷酸盐、氨氮的浓度较高。受长江冲淡水影响,长江口-浙闽近海表层营养盐浓度较高,且... 利用2011年4月和8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春、夏季黄海、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调查海域,春季的硅酸盐、硝酸盐的浓度较高;夏季磷酸盐、氨氮的浓度较高。受长江冲淡水影响,长江口-浙闽近海表层营养盐浓度较高,且夏季高值区向外海扩展;外海受黑潮表层水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较低。南黄海营养盐主要受长江冲淡水、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的共同影响,夏季形成强烈的温跃层,在底层维持着一个稳定的高盐、富营养盐的冷水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东海 营养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碳钢/Ti和碳钢/Ti/海军黄铜在海水中电偶腐蚀的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杜敏 郭庆锟 周传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266,共4页
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及失重法研究Q235B碳钢/TA2钛和Q235B碳钢/TA2钛/海军黄铜在海水中的电偶腐蚀规律.测定了Q235B碳钢、TA2钛和海军黄铜在海水中的自然腐蚀电位、腐蚀速率和稳态极化曲线,测定了不同面积比时电偶对电偶电流的大小、方向... 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及失重法研究Q235B碳钢/TA2钛和Q235B碳钢/TA2钛/海军黄铜在海水中的电偶腐蚀规律.测定了Q235B碳钢、TA2钛和海军黄铜在海水中的自然腐蚀电位、腐蚀速率和稳态极化曲线,测定了不同面积比时电偶对电偶电流的大小、方向,电偶电位以及电偶对阳极和阴极的失重速率,由电偶对不同面积比的数据得到Q235B碳钢被Ti电偶极化的动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阳极的腐蚀速率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加;阳极腐蚀速率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有一个极限值,即当阴/阳极面积比大于这个极限值时,阳极腐蚀速率不再增加.这三种金属构成的电偶对,海军黄铜是这个系统的阴极,受到碳钢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偶腐蚀 海水 碳钢 TI 海军黄铜
下载PDF
黄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18
作者 刘淑民 姚庆祯 +4 位作者 刘月良 单凯 张晓晓 陈洪涛 于志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25-1631,共7页
在黄河口湿地的枯水期(2009年4月)和丰水期(2009年6月)分别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Cu、Pb、Zn、Cr、Cd、As、Hg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Cr、Cd、As、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1±5.2),(53.8±7.6),(78.4±1... 在黄河口湿地的枯水期(2009年4月)和丰水期(2009年6月)分别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Cu、Pb、Zn、Cr、Cd、As、Hg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Cr、Cd、As、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1±5.2),(53.8±7.6),(78.4±13.2),(60.5±8.9),(0.250±0.099),(7.7±2.7),(0.055±0.039)μg/g.黄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处于国内河口湿地中等水平,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河口湿地的含量.有机质的含量影响了枯水期黄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Cu、Zn在枯水期以及As、Hg在丰水期与细粒径颗粒物显著正相关,<16μm的细颗粒物能吸持较多的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湿地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下载PDF
核桃壳过滤-超滤工艺处理油田含油污水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立国 高从堦 +3 位作者 王琳 王爱民 温建志 王生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2期23-26,70,共5页
采用核桃壳过滤器-超滤装置组合工艺处理油田含油污水,可以实现含油污水的油、悬浮物和颗粒的去除。研究了核桃壳过滤器、超滤装置的除油去浊性能以及超滤装置的水通量变化和膜的清洗方法。结果表明,处理后水中油的质量浓度由115.70 mg/... 采用核桃壳过滤器-超滤装置组合工艺处理油田含油污水,可以实现含油污水的油、悬浮物和颗粒的去除。研究了核桃壳过滤器、超滤装置的除油去浊性能以及超滤装置的水通量变化和膜的清洗方法。结果表明,处理后水中油的质量浓度由115.70 mg/L下降为0.33 mg/L,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由原来的1 545 686个/mL下降到13 624个/mL,颗粒平均去除率为99.09%,悬浮物质量浓度由18.06 mg/L下降到0.56 mg/L,滤膜系数由3.16上升到28.61。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可以满足SY/T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中A1类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过滤器 超滤装置 含油污水 低渗透油田
下载PDF
黄、东海水母暴发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0
作者 孙松 于志刚 +4 位作者 李超伦 黄邦钦 庄志猛 魏皓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现象,关键问题是对导致水母暴发原因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开展了综合性的研究,对前期的研究进展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发表在本专辑中,涉及水母生活史策略、环境因子对水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水母的暴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新认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暴发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灾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