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倒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 被引量:59
1
作者 张秋英 欧阳由男 +4 位作者 戴伟民 禹盛苗 庄杰云 金千瑜 程式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2-717,共6页
利用珍汕97B密阳46RILs群体及其构建的连锁图谱,对水稻株高和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与稻株抗倒伏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加性效应QTLs16个、加性×加性互作33对。估算了每个QTL的加性效... 利用珍汕97B密阳46RILs群体及其构建的连锁图谱,对水稻株高和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与稻株抗倒伏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加性效应QTLs16个、加性×加性互作33对。估算了每个QTL的加性效应值和每对加加互作的上位性效应值,比较了QTLs的基因组分布。在第1染色体短臂和第6染色体短臂等基因组区域,在相同或相近区间检测到控制相关性状的多个QTLs,其中以第6染色体短臂RM197RZ516区间尤为突出,所检测到的QTLs影响除第Ⅱ伸长节间长以外的其余6个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能力 基部节间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水稻斑点叶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奇娜 杨杨 +2 位作者 施勇烽 陈洁 吴建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大多数水稻斑点叶突变体是研究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以及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理想材料。已经阐明了49份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遗传模式,并成功克隆分离了若干斑点叶基因。综述了这些突变体的来源、遗传模式、基因定位和克隆,基因... 大多数水稻斑点叶突变体是研究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以及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理想材料。已经阐明了49份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遗传模式,并成功克隆分离了若干斑点叶基因。综述了这些突变体的来源、遗传模式、基因定位和克隆,基因的功能以及它们对水稻主要病害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斑点叶 诱变 抗病性 程序性细胞死亡
下载PDF
超级稻协优9308衍生群体根系与地上部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3
作者 梁永书 占小登 +4 位作者 高志强 林泽川 沈希宏 曹立勇 程式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11-1723,共13页
利用超级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及其双回交群体,结合水面无土栽培技术和大田栽培,获得水稻地上部分蘖数、抽穗期和单株产量等10个性状和根长、总根长和根干重等7个根系性状数据,采用DPS统计软件分析XBR、RIL和ZHR群体这些性状相关性。结... 利用超级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及其双回交群体,结合水面无土栽培技术和大田栽培,获得水稻地上部分蘖数、抽穗期和单株产量等10个性状和根长、总根长和根干重等7个根系性状数据,采用DPS统计软件分析XBR、RIL和ZHR群体这些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双亲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且在3个群体中都呈连续分布和双向超亲分离。根长分别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等5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直径与其他6个根系性状呈不显著相关。抽穗期、株高和单株产量等6个性状分别与根长、总根长和根干重等6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分蘖数、穗数、结实率、百粒重等4个性状与根系呈不显著相关,10个地上部农艺性状均与根直径呈不显著相关。这些结果为水稻根系遗传与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还对利用地上部农艺性状与根系间相关性间接选择强根系超级稻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地上部性状 相关分析 XBR、RIL和ZHR群体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的水稻基因数据库信息系统 被引量:14
4
作者 鄂志国 庄杰云 +2 位作者 曹永生 钱前 王磊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0-672,共3页
水稻基因数据库系统是在建的国家作物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国家水稻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功能上,该子系统提供了有关水稻基因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包括基因序列、基因产物、基因功能、参考文献等;系统设计上,基于ASP.... 水稻基因数据库系统是在建的国家作物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国家水稻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功能上,该子系统提供了有关水稻基因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包括基因序列、基因产物、基因功能、参考文献等;系统设计上,基于ASP.NET的程序骨架使得系统在网络上运行时更快捷、更安全、更易维护。用户可通过因特网(http://gene.ricedata.cn/)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 数据库 ASP.NET
下载PDF
水稻淡褐斑叶突变体lbsl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12
5
作者 奉保华 杨杨 +6 位作者 施勇烽 林璐 陈洁 黄奇娜 魏彦林 Hei LEUNG 吴建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7-301,共5页
通过EMS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淡褐色斑点叶突变体lbsl1(light brown spotted leaf 1)。在自然条件下,突变体播种后10~14d,叶片上出现淡褐色斑点,随后逐渐扩散至全叶,第1叶至剑叶上均有淡褐色斑,为全生育期性状。斑点性... 通过EMS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淡褐色斑点叶突变体lbsl1(light brown spotted leaf 1)。在自然条件下,突变体播种后10~14d,叶片上出现淡褐色斑点,随后逐渐扩散至全叶,第1叶至剑叶上均有淡褐色斑,为全生育期性状。斑点性状的表达对株高、生育期、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淡褐色斑点叶性状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将突变体lbsl1与正常叶色水稻Morobereken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最终将该淡褐叶基因lbsl1(t)定位在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130kb的区段上。定位的结果和发展的群体为该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 斑点叶突变体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粒长和粒宽QTL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11
6
作者 余守武 樊叶杨 +1 位作者 杨长登 李西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71,共7页
以第1染色体短臂RM1-RM3746和RM151-RM243区间内呈杂合、背景基本纯合的2个水稻剩余杂合体(RHL)衍生两个F6群体,将控制水稻粒长和粒宽的2个粒形QTL(qGL-1和qGW-1)定位于RM3746-RM243区间内。在此基础上,应用SSR标记检测,从其中1个群体... 以第1染色体短臂RM1-RM3746和RM151-RM243区间内呈杂合、背景基本纯合的2个水稻剩余杂合体(RHL)衍生两个F6群体,将控制水稻粒长和粒宽的2个粒形QTL(qGL-1和qGW-1)定位于RM3746-RM243区间内。在此基础上,应用SSR标记检测,从其中1个群体中筛选到杂合区间分别为RM151-RM10404、RM10398-RM5359、RM10435-RM259和RM10381-RM243的4个单株,应用SSR标记进一步检测4套F2群体,从每套F2群体中分别筛选到母本珍汕97B和父本密阳46纯合型材料各10株,自交获得4套近等基因系材料并考查其粒长和粒宽。利用交迭重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析法,将控制粒长和粒宽的QTL(qGL-1和qGW-1)界定于437.5kb的RM10390-RM1344区间和392.9kb的RM10376-RM10398区间,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母本珍汕97B,表明qGL-1和qGW-1是紧密连锁的不同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形 剩余杂合体 近等基因系 数量性状座位 水稻 精细定位
下载PDF
籼稻不同定位群体抽穗期和株高的QTL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振华 郭梁 +2 位作者 朱玉君 樊叶杨 庄杰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069-3077,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控制不同定位群体水稻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表现的QTL,挖掘同时控制株高与产量性状且对抽穗期影响小的QTL区间,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杂交稻恢复系密阳46作为共同父本,分别与保持系协青早B和珍汕97B配组... 【目的】通过分析控制不同定位群体水稻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表现的QTL,挖掘同时控制株高与产量性状且对抽穗期影响小的QTL区间,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杂交稻恢复系密阳46作为共同父本,分别与保持系协青早B和珍汕97B配组,构建2个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同一地点多年种植,对不同群体抽穗期和株高相关的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定位到12个抽穗期QTL和11个株高QTL,其中2个抽穗期QTL在2个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分别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和第7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区域。通过与前期相同群体产量性状QTL定位结果比较,发现6个多效性区间,其中,1个同时控制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3个同时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2个同时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结论】相对于共同的父本密阳46,水稻矮败型保持系协青早B与野败型保持系珍汕97B对抽穗期和株高的遗传控制存在较大差异,并以株高更为明显。第2染色体长臂RM6—RM240的QTL作用较稳定,对株高和产量性状作用方向一致,且对抽穗期无显著影响,对于通过"矮中求高"实现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座位(QTL) 抽穗期 株高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水稻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R68的恢复基因初步定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亮杰 周海鹏 +3 位作者 占小登 庄杰云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用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中9A和恢复系R68配组,选取F2的高可育株和极端不育株构建2个基因池,用82个完全不育单株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413对SSR引物对双亲和两池进行多态性分析。位于第1染色体的RM283和位于第10染色体的RM5... 用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中9A和恢复系R68配组,选取F2的高可育株和极端不育株构建2个基因池,用82个完全不育单株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413对SSR引物对双亲和两池进行多态性分析。位于第1染色体的RM283和位于第10染色体的RM5756、RM258、RM6100、RM171在亲本、两池间存在多态性,用F2单株验证证明它们与恢复基因连锁。经典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表明,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R68具有2对恢复基因,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位于第1染色体的恢复基因与分子标记RM283的距离是6.7 cM,位于第10染色体的恢复基因与标记RM5756、RM258、RM6100和RM171间的距离分别是10.4、8.0、2.4和4.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和节间基因的遗传定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亮杰 周海鹏 +3 位作者 占小登 楚宗丽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2-434,共3页
R68是带有金黄色颖壳和节间标记的籼稻恢复系。对来源于组合中9A/R68的F2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R68的金黄色颖壳和节间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采用隐性群体分析法,把金黄色颖壳和节间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上,位于RM1230、... R68是带有金黄色颖壳和节间标记的籼稻恢复系。对来源于组合中9A/R68的F2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R68的金黄色颖壳和节间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采用隐性群体分析法,把金黄色颖壳和节间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上,位于RM1230、RM7000和RM227、RM51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7、3.3、2.7和4.7cM,暂将该基因命名为g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金黄色颖壳和节间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抗稻瘟病香型早籼温敏核不育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敏敏 张华丽 +4 位作者 陈俊宇 戴冬青 杜成兴 王惠梅 马良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8-258,共11页
【目的】创制新型抗稻瘟病香型早籼温敏核不育系,为高产优质杂交水稻选育提供资源。【方法】利用CRISPP/Cas9技术在水稻稻瘟病基因Pi21、温敏不育基因TMS5和香味基因Badh2的第1外显子处设计靶位点,构建多基因表达载体pC1300-2×35S:... 【目的】创制新型抗稻瘟病香型早籼温敏核不育系,为高产优质杂交水稻选育提供资源。【方法】利用CRISPP/Cas9技术在水稻稻瘟病基因Pi21、温敏不育基因TMS5和香味基因Badh2的第1外显子处设计靶位点,构建多基因表达载体pC1300-2×35S::g^(TMS5)-g^(Badh2)-g^(Pi21),转化优质常规籼稻品种中早70,测序鉴定分析获得纯合阳性稳定株系。利用稻瘟病喷雾接种和打孔接种方法对稻瘟病基因Pi21的纯合突变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利用GC-MS技术对Badh2纯合突变株系的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T_(0)转基因株系中,Pi21、TMS5和Badh2突变频率分别为87.5%、80.0%和87.5%,突变类型多为双等位突变。从T_(1)代中筛选不含载体骨架的纯合突变株系,获得两种三突变纯合株系。稻瘟病接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T_(2)代Pi21纯合变异株系的抗性显著提高。同时,接种后纯合突变体株系内相关防卫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ROS积累量也显著增加。tms5纯合变异株系表现出典型的温敏不育特性,TMS5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相比显著降低,高温下Ub_(L40)4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在Badh2纯合突变体植株中Badh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并且香味物质2-AP含量极显著增加。【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对Pi21、TMS5和Badh2基因同时进行定向编辑,获得了具有高抗稻瘟病的香型温敏不育系,为高抗、香型不育系材料的选育提供参考,加快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 Badh2 Pi21 TMS5
下载PDF
水稻幼苗中胚轴长度QTL及与Fe^(2+)浓度的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欧阳由男 张秋英 +4 位作者 张克勤 禹盛苗 庄杰云 金千瑜 程式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12-718,共7页
应用珍汕97B/密阳46的RIL群体及其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在4个浓度的FeSO4处理下发芽,测定中胚轴长度。采用QTLMapper基因定位软件检测控制中胚轴长度的加性效应QTL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分别在1、2、3、4、5、6、7、8、9、11、12... 应用珍汕97B/密阳46的RIL群体及其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在4个浓度的FeSO4处理下发芽,测定中胚轴长度。采用QTLMapper基因定位软件检测控制中胚轴长度的加性效应QTL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分别在1、2、3、4、5、6、7、8、9、11、12等染色体上定位了27个控制中胚轴长度的QTLs,其中在第1、5、9等3条染色体上定位了6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s。在CK和FeSO41.79mmol/L浓度下,在第5染色体长臂相邻区间检测到1个加性效应QTL,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父本密阳46,它能使中胚轴伸长0.042cm(CK)、0.172cm(1.79mmol/L),贡献率分别为4.3%和11.4%;在高浓度FeSO4(7.16mmol/L和14.32mmol/L)下分别在1、5、9染色体上检测到的4个加性效应QTL,贡献率为3.5%~10.4%,3个QTL中来自于母本珍汕97B的等位基因使中胚轴伸长0.024~0.046cm,1个QTL来自父本的增效等位基因使中胚轴伸长0.033cm。同时在第5染色体长臂上检测到具有显著的加性效应与Fe2+互作效应的QTL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胚轴长度 数量性状座位 基因型×硫酸亚铁浓度互作
下载PDF
水稻株型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泽川 曹立勇 《中国稻米》 2014年第1期17-22,27,共7页
水稻株型相关性状包括分蘖数、分蘖夹角、株高及穗部性状。株型相关性状都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产量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株型形成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和表达产物行使功能,因此对这些基因的挖掘和功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 水稻株型相关性状包括分蘖数、分蘖夹角、株高及穗部性状。株型相关性状都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产量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株型形成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和表达产物行使功能,因此对这些基因的挖掘和功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尚未完全了解控制株型相关性状的基因及其功能,但也已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本文针对各个株型相关性状,综述了已鉴定的基因及其功能特点,以为分子育种运用及进一步遗传生理研究作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株高 分蘖 穗部性状
下载PDF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hm197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小红 施勇烽 +7 位作者 张晓波 奉保华 宋莉欣 王惠梅 徐霞 黄奇娜 郭丹 吴建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7-456,共10页
通过双环氧丁烷(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 通过双环氧丁烷(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hm197,并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140kb的区段内。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下降。遮光处理表明,hm197褐色斑点的形成受自然光照的诱导。此外,hm197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比野生型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有过氧化氢和大量超氧阴离子O2的沉积。与IR64相比,hm197叶片中清除氧自由基酶系统中SOD和APX活性极显著上升,其余均极显著下降,同时伴随总可溶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上升,hm197表现出早衰迹象。抗病性鉴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叶突变体 白叶枯病抗性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害虫的可持续治理及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光杰 寒川一成 +5 位作者 陈仕高 蒲正国 沈君辉 石敦贵 谯青春 刘祥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41-1947,共7页
以对白背飞虱具有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嘉花1号(抗白背飞虱粳稻品种)和汕优63(感虫杂交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杀虫剂处理对水稻害虫数量及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无杀虫剂处理的嘉花1号上白背飞虱的高峰... 以对白背飞虱具有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嘉花1号(抗白背飞虱粳稻品种)和汕优63(感虫杂交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杀虫剂处理对水稻害虫数量及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无杀虫剂处理的嘉花1号上白背飞虱的高峰虫量仅为汕优63的1/10,在整个水稻生长季节,嘉花1号上的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始终处于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而汕优63却受到白背飞虱的严重危害;无杀虫剂处理的蜘蛛数量比农户管理小区高3~7倍.不施用杀虫剂处理的嘉花1号和汕优63的产量分别下降11.8%和43.4%.与不施杀虫剂处理相比,1次杀虫剂处理的嘉花1号和汕优63的实际经济收入分别下降0.9%~2.6%和2.6%~4.7%,完全不施用杀虫剂时,汕优63的实际经济收入减少32.9%~36.1%,而嘉花1号反而增收2.2%~4.8%.此外,无杀虫剂处理嘉花1号的稻谷收入为9403元.hm-2,明显高于3种杀虫剂处理的汕优63(8632元.hm-2).杀虫剂处理不影响嘉花1号和汕优63的稻米加工、外观和食用品质,却降低了其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品种 杀虫剂 害虫可持续治理 白背飞虱 水稻
下载PDF
一种简便的获得无标记耐盐转基因水稻植株的NaCl有效筛选浓度选择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艳 罗园园 +3 位作者 张晓丽 郭龙彪 钱前 董禹然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以4个粳稻品种(日本晴、秀水11、武运粳7号、中花11)为材料,研究发现,在含NaCl的NB培养基上,NaCl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率与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水稻种子发芽抑制率达50%左右时的NaCl浓度与愈伤组织生长抑制... 以4个粳稻品种(日本晴、秀水11、武运粳7号、中花11)为材料,研究发现,在含NaCl的NB培养基上,NaCl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率与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水稻种子发芽抑制率达50%左右时的NaCl浓度与愈伤组织生长抑制率达80%左右时的NaCl浓度一致,可以作为耐盐基因转化水稻时NaCl有效筛选浓度的重要参考。由此获得日本晴、武运粳7号和中花11NaCl有效筛选浓度为200mmol/L,秀水11NaCl有效筛选浓度为250mmol/L。采用上述浓度的NaCl对BADH基因转化的日本晴和秀水11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化率分别达到38.9%和32.0%。建立的NaCl筛选浓度确定法通过测定NaCl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抑制率来确定水稻耐盐基因转化时合适的NaCl筛选浓度,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无需其他抗性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基因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 转化 无标记基因
下载PDF
一个水稻显性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丹 施勇烽 +6 位作者 王惠梅 张晓波 宋莉欣 徐霞 贺彦 郭梁 吴建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6-975,共10页
通过EMS(ethane methyl sulfonat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显性斑点叶突变体HM113。在大田环境下,突变体褐色斑点在播种后3周的叶片上产生,始穗期扩散至叶鞘。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HM113的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 通过EMS(ethane methyl sulfonat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显性斑点叶突变体HM113。在大田环境下,突变体褐色斑点在播种后3周的叶片上产生,始穗期扩散至叶鞘。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HM113的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突变体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上升。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突变体叶片中积累了大量活性氧,且斑点处细胞坏死。白叶枯病菌接种结果显示,HM113是一个广谱抗性增强的突变体。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HM113中防卫反应基因AOS2、PAL4、PR10和PR1b等的表达大幅上调。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褐斑性状受单显性基因(SplHM113)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法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RM21605和RM418之间,物理距离约为308 kb。本研究为褐斑基因Spl^(HM1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斑点叶突变体 白叶枯病抗性 活性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叶形相关基因定位和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泽川 占小登 +1 位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62-1669,共8页
水稻叶形与产量关系密切。水稻叶形可以解析为叶片长、宽、厚、叶面积、叶片卷曲和叶片直立性。目前通过对水稻分离群体及突变体的研究,已定位和克隆到多个叶形基因/QTLs。为此,本文综述叶形相关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分析研究进展,总结... 水稻叶形与产量关系密切。水稻叶形可以解析为叶片长、宽、厚、叶面积、叶片卷曲和叶片直立性。目前通过对水稻分离群体及突变体的研究,已定位和克隆到多个叶形基因/QTLs。为此,本文综述叶形相关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分析研究进展,总结叶片卷曲和直立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并阐明已定位的基因/QTLs与产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形 基因定位 基因功能 产量
下载PDF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2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莉欣 黄奇娜 +7 位作者 奉保华 施勇烽 张晓波 徐霞 王惠梅 李小红 赵宝华 吴建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9-1528,共10页
通过双环氧丁烷(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红褐色斑点叶突变体spl21(spotted-leaf 21)。大田条件下,突变体播种后约2周叶片上开始出现红褐色斑点,随后部分斑点融合,从叶尖开始发黄枯萎,并沿叶片两侧边缘向下扩... 通过双环氧丁烷(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红褐色斑点叶突变体spl21(spotted-leaf 21)。大田条件下,突变体播种后约2周叶片上开始出现红褐色斑点,随后部分斑点融合,从叶尖开始发黄枯萎,并沿叶片两侧边缘向下扩散,严重时叶片大部分或整体枯死。突变体spl21与野生型IR64相比,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叶片斑点处及周围有H2O2沉积。突变还导致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降低,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下降;此外,突变体中CAT、SOD、APX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OD活性则极显著升高。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法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长臂下端介于In Del-8和RM28746之间约87 kb的区段内,暂名spl21(t),本研究为该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斑点叶突变体 过氧化氢 光合色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定位水稻粒重粒形QTL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安东 孙志超 +5 位作者 朱玉君 张荟 牛小军 樊叶杨 张振华 庄杰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目的】粒重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由大量数量性状座位(QTL)控制,其作用变异极大,但以往研究主要着眼于效应大的QTL。本研究在剔除主效QTL影响的基础上,开展微效粒重粒形QTL分析。【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从原群体挑选... 【目的】粒重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由大量数量性状座位(QTL)控制,其作用变异极大,但以往研究主要着眼于效应大的QTL。本研究在剔除主效QTL影响的基础上,开展微效粒重粒形QTL分析。【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从原群体挑选出1个剩余杂合体单株,构建了在主效QTL区间纯合、在其余区域中13个区间分离的群体,种植于浙江杭州和海南陵水,测定千粒重、粒长和粒宽。【结果】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检测到22个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的12个区间,其中,10个区间在两地均呈显著作用,2个区间仅在杭州试验中呈显著作用。进一步从该群体筛选出1个只在其中4个QTL区间杂合的单株,自交构建分离群体,验证了这4个区间对粒重粒形的效应。【结论】排除主效QTL有利于提高微效粒重粒形QTL的检测功效;虽然微效QTL可能易受环境和遗传背景影响,但仍可具有稳定表现。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粒重粒形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座位 千粒重 粒形 剩余杂合体 水稻
下载PDF
水稻淡绿叶突变体HM14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勇烽 魏彦林 +6 位作者 奉保华 王惠梅 徐霞 黄奇娜 吕向光 张晓波 吴建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5-590,共6页
淡绿叶突变体HM14是通过EMS诱变籼稻IR64获得的,整个生育期叶色均保持淡绿。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除了株高显著降低外,其他农艺性状未发生显著改变。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指数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叶绿素a、b含量较野生型IR64明显下降,突... 淡绿叶突变体HM14是通过EMS诱变籼稻IR64获得的,整个生育期叶色均保持淡绿。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除了株高显著降低外,其他农艺性状未发生显著改变。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指数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叶绿素a、b含量较野生型IR64明显下降,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但蒸腾速率明显上升,光合作用受到显著影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淡绿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构建突变体HM14与Moroberekan的F2分离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将该淡绿叶基因pgl HM14定位在第11染色体短臂RM1812和RM26092两个标记之间大约299kb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淡绿叶突变体 叶绿素含量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