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7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60
1
作者 王浩 王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年第3期352-358,331,共8页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里约宣言》发布以来,中国在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里约宣言》发布以来,中国在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善城乡供水系统能力,推行公众参与式管理,以占全球6%的水资源量,支撑了22%的人口和近10%的经济增长速率。受水资源自然条件、经济社会规模与发展阶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基础设施体系,改革水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管理系统,切实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国家智能水网工程系统、建立水资源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强化水资源的科技支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安全保障
原文传递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应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157
2
作者 张冬冬 严登华 +2 位作者 王义成 鲁帆 刘少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对城市内涝形成机理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并指出相应的关键...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对城市内涝形成机理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并指出相应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指出未来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和综合应对的研究工作重点:①加强城市内涝形成机理的研究;②完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③构建城市内涝灾害数据库;④城市内涝应对与城市水生态修复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形成机理 风险评估 综合应对
下载PDF
盐渍化灌区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被引量:152
3
作者 管孝艳 王少丽 +2 位作者 高占义 吕烨 付小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2-1210,共9页
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状况是指导灌区合理用水和防治土壤盐碱化的重要依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了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EC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地下水埋深对... 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状况是指导灌区合理用水和防治土壤盐碱化的重要依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了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EC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壕渠灌域土壤盐分Cv值在不同灌溉时期和不同土壤深度均大于36%,表现为强变异特征;各灌水时期和不同土壤深度土壤EC值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层0—20 cm土壤空间自相关程度最高;秋浇前不同层次土壤EC值的空间分布在灌域内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秋浇后土壤含盐量的高值区在西北部或东北部;土壤盐分受地下水埋深影响显著,灌域内地下水埋深南深北浅,土壤盐分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二者之间满足指数关系。因此,应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地下水埋深,防止区域土壤盐渍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灌区 土壤盐分 时空变异 地下水埋深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配置30年 被引量:138
4
作者 王浩 游进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5-271,282,共8页
论文分析了水资源配置在水利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总结了国内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发展历程,剖析了新形势下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平衡关系,分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量、质、效三个层次对水资源配置的综合需求,对未... 论文分析了水资源配置在水利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总结了国内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发展历程,剖析了新形势下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平衡关系,分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量、质、效三个层次对水资源配置的综合需求,对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指出了水资源配置需要在多维决策机制下基于高效目标和低碳模式开展,实现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双重目标体系下水资源从低效向高效转化的多维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自然水循环 社会水循环 效率 多维调控 低碳模式
原文传递
智慧水务建设需求探析 被引量:123
5
作者 杨明祥 蒋云钟 +1 位作者 田雨 王浩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6,144,共5页
在"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智慧水务"的构想应运而生。该文文结合当前水务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国家战略部署详细阐述了智慧水务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现有基础、新技术和社会认识3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智慧水务... 在"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智慧水务"的构想应运而生。该文文结合当前水务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国家战略部署详细阐述了智慧水务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现有基础、新技术和社会认识3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智慧水务建设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应落实顶层设计和完善评价体系的建议,为未来智慧水务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务 信息技术 水利信息化
原文传递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模式 被引量:114
6
作者 王浩 梅超 刘家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9-1014,1022,共7页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试从对城市水问题的基本判断出发,分析指出海绵城市的科学内涵,综合提出海绵城市构建的系统模式。该模式从系统思维出发,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系统诊断、基本途径和耦合平衡,并统合于海绵城市"一片天对一片地"核心思想,突破专业限制,从宏观上提出了涵盖海绵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科学范式,可为海绵城市研究、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水问题 构建模式 城市水文 城市化
原文传递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2
7
作者 董飞 刘晓波 +1 位作者 彭文启 吴文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1-463,共13页
为厘清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演变历史,探讨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在系统调研大量水环境容量研究文献基础上,详细梳理水环境容量从概念引入到研究至今的过程,归纳出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公式法、模... 为厘清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演变历史,探讨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在系统调研大量水环境容量研究文献基础上,详细梳理水环境容量从概念引入到研究至今的过程,归纳出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解析了各类方法的基本思路、产生过程及应用进展,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与国外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基于水环境系统复杂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与应用需求,认为中国应强化对概率稀释模型法、未确知数学法及随机规划法等3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环境容量 计算方法 概率稀释模型 系统最优化 未确知数学
下载PDF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90
8
作者 张列宇 王浩 +1 位作者 李国文 熊瑛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5期62-65,共4页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必须具备科学系统的治理路线和技术集成。本文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原则和路线;列举了当前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经济合理、涉及黑臭水体治理各领域的常规实用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必须具备科学系统的治理路线和技术集成。本文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原则和路线;列举了当前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经济合理、涉及黑臭水体治理各领域的常规实用技术;根据我国4种常见类型的黑臭水体提出了针对性治理措施;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热点趋势列举了具有发展前景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以期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科学系统的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治理原则 治理技术 治理措施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评判准则研究 被引量:90
9
作者 王建华 翟正丽 +1 位作者 桑学锋 李海红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3-1029,共7页
随着社会用水和排泄强度的不断增大,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约束因子,也是影响水资源承载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水环境综合角度,基于"量、质、域、流"四大方面构... 随着社会用水和排泄强度的不断增大,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约束因子,也是影响水资源承载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水环境综合角度,基于"量、质、域、流"四大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四层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水资源承载状况的评价标准、评判方法和水资源承载类型的划分方法,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和状态诊断提供方法支撑。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开展现状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分析,研究表明:天津市在入境和本地水总水量35.98亿m^3、生态补水2.8亿m^3、出境水量12.95亿m^3、污水一级A出水COD水质标准的情况下,天津市水量承载力区间为1 686万~1 772万人,水质承载力区间为1 169万~1 393万人,水资源承载力区间为1 169万~1 393万人,均值1 281万人;天津市水资源承载状况属于水资源超载区,类型为水质超承载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判标准 承载状况
原文传递
基于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提高水资源效能 被引量:86
10
作者 王忠静 王光谦 +1 位作者 王建华 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动态性、关联性、预期性、不确定性",以信息技术当前快速发展和应用的物联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概念:其总体架构是集物理水网、虚拟水网和市场水网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系统;其核心... 针对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动态性、关联性、预期性、不确定性",以信息技术当前快速发展和应用的物联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概念:其总体架构是集物理水网、虚拟水网和市场水网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系统;其核心特征是实时感知、水信互联、过程跟踪、智能处理;其关键技术是基于云技术的监测、计算和服务,基于多水源高效能的智慧调度,基于多通道优拓扑的精准投递;其核心目标准确预报、精准配送和高效管理,全面提高水资源效能,促进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联网 智慧水利 水资源效能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 被引量:85
11
作者 胡春宏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共11页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本文在黄河治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十年来黄河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特征,针对黄河水沙大幅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滩区发展与治河...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本文在黄河治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十年来黄河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特征,针对黄河水沙大幅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滩区发展与治河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明确了新水沙条件下黄河治理的总体思路,提出了黄河治理方略"调控水沙关系、改造下游河道",以及相应采取的治理措施"建设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中游降低潼关高程、下游改造河道、河口相对稳定流路"。论文试图为黄河综合治理、长治久安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沙变化 冲淤演变 治黄方略 水沙调控 改造河道
原文传递
鄱阳湖与长江关系及三峡蓄水的影响 被引量:81
12
作者 方春明 曹文洪 +1 位作者 毛继新 黎海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1,共7页
通过机理研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说明了鄱阳湖河相与湖相的分界水位,阐明了长江干流来流对湖口出流的顶托作用,并给出了湖口出现倒流的条件,得到了鄱阳湖对洪水的调节作用系数,初步理清了鄱阳湖与长江干流江湖相互影响规律。分析了三峡... 通过机理研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说明了鄱阳湖河相与湖相的分界水位,阐明了长江干流来流对湖口出流的顶托作用,并给出了湖口出现倒流的条件,得到了鄱阳湖对洪水的调节作用系数,初步理清了鄱阳湖与长江干流江湖相互影响规律。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期的影响及鄱阳湖的枯水特性。三峡水库运用初期,其蓄水的前半段时间,鄱阳湖向长江干流多补水量23亿m3,后半段少补水量11亿m3。三峡水库运用30年后,在河道冲刷、可补水量减少和蓄水的共同作用下,鄱阳湖的枯水季节相当于提前了1个月左右。本研究对认识江湖关系及鄱阳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三峡水库 江湖关系
原文传递
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关键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78
13
作者 王浩 王旭 +3 位作者 雷晓辉 廖卫红 王超 王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7,共13页
水库调度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法和有效举措,能有效缓解区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经过多年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发展,水库群系统调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框架。水库群调度的先驱... 水库调度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法和有效举措,能有效缓解区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经过多年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发展,水库群系统调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框架。水库群调度的先驱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卓越的工作,在传统技术的发展,及在针对新问题的理论突破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旨在于综述水库群调度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当前国内外水库调度领域的热点问题,并探讨未来水库群调度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群调度 多尺度序贯决策 风光水多能互补 多主体博弈 大数据
下载PDF
论黄河水沙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7
14
作者 胡春宏 张晓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8-1039,共12页
19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水沙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晰其过程、特征及水沙变化研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聚焦核心科学问题,重点攻关,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1950—2016年水沙变化过程,梳理了不同阶段各... 19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水沙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晰其过程、特征及水沙变化研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聚焦核心科学问题,重点攻关,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1950—2016年水沙变化过程,梳理了不同阶段各家水沙变化趋势预测成果,辨析了趋势预测结果差异显著的原因。研究表明:黄河水沙锐减,时空减幅不同步,年内利于输沙的流量持续时间和水量、沙量都在减少,含沙量则与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呈现协同的阶段变化,黄河水沙异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仍然持续;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多借助于"水保法"、"水文法"和"物理过程模型法"等开展预测,不同时期的预测成果差异显著,其中机理和机制等的认识不足、评价技术等的缺失及预测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等是导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今后需加强黄河水沙变化机理、措施的群体效应、预测结果可信度评估和治黄策略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为准确预测新情势下黄河水沙变化趋势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沙变化机理 群体效应 趋势预测 集合评估 治理策略
下载PDF
SWMM原理解析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75
15
作者 梅超 刘家宏 +3 位作者 王浩 李泽锦 夏霖 王英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42,共10页
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已成为目前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城市雨洪模拟、城市水污染模拟及城市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模拟等方面研究与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款模型。剖析SWMM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前... 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已成为目前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城市雨洪模拟、城市水污染模拟及城市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模拟等方面研究与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款模型。剖析SWMM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前景,深入分析SWMM的产流、汇流、管网水动力学模拟、水质模拟等模型机理。基于文献调研和系统分析指出,SWMM的优点是具有较完备的管网水流、LID和水质模拟功能,软件界面友好易于操作,模型开源易于实现二次开发;缺点是未实现立体化水流模拟,未实现与GIS紧密耦合,地表产流模拟过于简化,无法模拟地表二维淹没和城市社会水循环;未来应针对其不足改进和完善相关模块,拓展其应用领域。研究成果有助于不同学科与行业的研究者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SWMM,为SWMM的研究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原理解析 应用展望 控制方程 改进方向
下载PDF
城市水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73
16
作者 刘家宏 王浩 +3 位作者 高学睿 陈似蓝 王建华 邵薇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3581-3590,共10页
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80年代正式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城市水文学发展早期重点关注城市供排水工程设计等水文计算问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文过程演化及其伴生效应日益凸显,城市水循环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80年代正式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城市水文学发展早期重点关注城市供排水工程设计等水文计算问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文过程演化及其伴生效应日益凸显,城市水循环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雨岛效应"、"干/湿岛效应"等现象日益明显,城市暴雨内涝、水污染等事件频繁发生,这些新问题使城市水文学研究出现了新任务和新领域.目前城市水文学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两大主要方向:城市化的水文过程及其伴生效应识别与描述;城市水文过程机理解析与模拟计算.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方面的研究较多,对"雨岛效应"产生机理的认识也较统一,但对城市"干/湿岛效应"的研究结论在不同地区并不一致.城市化伴生效应方面,近些年对水环境以及水生态效应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建立了城市水质模型和生态承载力理论等.城市水文过程机理解析与模拟方面,"自然侧"的降水-产汇流研究比较系统,已建立了包括城市屋面、硬化地面、城市绿地等复杂城市下垫面的降水-蒸发-径流定量模拟模型;"社会侧"对城市用水规律和需求预测研究比较充分,然而对城市人工取用水的耗水机理研究较少.总的来看,城市水文学未来的发展需从城市耗用水机理、城市水文极端事件模拟与综合应对,以及城市群叠加水文效应的定量评估和预测等方面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文学 城市化 雨岛效应 干湿岛效应
原文传递
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及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2
17
作者 田雨 蒋云钟 杨明祥 《中国水利》 2014年第20期14-17,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利用,智慧水务已成为许多国家完善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有效载体。国内目前对智慧水务建设的战略核心理念和关键因素尚没有形成共识,本研究在梳理智慧水务在国内外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智慧水务建设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利用,智慧水务已成为许多国家完善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有效载体。国内目前对智慧水务建设的战略核心理念和关键因素尚没有形成共识,本研究在梳理智慧水务在国内外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智慧水务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慧水务的框架,并深入探讨了智慧水务建设的可行发展战略以及关键实施途径,为我国智慧水务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务 发展战略 关键要素 建设基础
下载PDF
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对农田水热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9
18
作者 刘洋 栗岩峰 +1 位作者 李久生 严海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104,135,共13页
为从农田土壤水、热循环角度揭示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机理,于2011—2013年在东北半湿润区开展了玉米田间试验,对膜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玉米田进行了土壤温度、含水率、田间小气候、作物生长、养分积累及产量的观测和分析。结果... 为从农田土壤水、热循环角度揭示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机理,于2011—2013年在东北半湿润区开展了玉米田间试验,对膜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玉米田进行了土壤温度、含水率、田间小气候、作物生长、养分积累及产量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相比,膜下滴灌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的土壤温度,苗期5~25 cm的日均土壤温度增加2.3℃,土壤积温增加87℃;整个生育期土壤积温增加115~150℃。覆膜减少了土壤蒸发,膜下滴灌玉米生育期的土壤蒸发量比不覆膜滴灌降低53%,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的土壤含水率。膜下滴灌提高了典型日的冠层空气温度并降低了冠层空气湿度,可能导致作物蒸腾量的增加。膜下滴灌明显增加了玉米生育前期的氮素吸收量,促进了玉米的营养生长,为生育后期的生殖生长积累了更多的营养物质,成熟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分别比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增加14%和23%,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16%和28%。膜下滴灌营造了有利于玉米生长的土壤水、热环境,平均产量分别比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处理提高11%和2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和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玉米 生长 产量 膜下滴灌 东北半湿润区
下载PDF
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67
19
作者 王建华 胡鹏 《中国水利》 2013年第15期39-42,共4页
在梳理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相关研究现状与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包括水生态系统、水供用系统、水管理系统和水文化系统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开展了各系统的评价指标筛选,明确了各项指标的... 在梳理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相关研究现状与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包括水生态系统、水供用系统、水管理系统和水文化系统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开展了各系统的评价指标筛选,明确了各项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结合水生态文明评价的基本条件和特色性指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内涵 解读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研究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响 被引量:67
20
作者 方春明 胡春宏 陈绪坚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1,共6页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观测数据说明其冲刷已呈减缓趋势,预计水库运用20多年时冲刷量接近9亿m3,之后冲刷发展缓慢。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小流量时水位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减缓趋势明显,大流量时变化不大。小流量时水位下降幅度...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观测数据说明其冲刷已呈减缓趋势,预计水库运用20多年时冲刷量接近9亿m3,之后冲刷发展缓慢。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小流量时水位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减缓趋势明显,大流量时变化不大。小流量时水位下降幅度与荆江河段冲刷量相关性较好,并据此估算了未来枯水位变化。三峡水库运用至2010年,干流不同流量下三口分流能力尚未有明显变化,但三峡水库径流调节使三口实际分流量有所减小,年径流量减小约7%。三峡水库汛后蓄水期也降低了洞庭湖水位,使枯水期提前了1个月左右,未来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用后影响将更大。三峡水库运用后对荆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响应加以重视,研究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 三口分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