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 被引量:190
1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唐启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5,共7页
中国是浅海贝藻养殖的第一大国,年产量超过 1 000万t。根据贝藻养殖产量、贝藻体内碳元素的含量及其贝类能量收支,推算出 2002年中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使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可达 300多万t,并通过收获从海中移出至少 120万t的碳。该结... 中国是浅海贝藻养殖的第一大国,年产量超过 1 000万t。根据贝藻养殖产量、贝藻体内碳元素的含量及其贝类能量收支,推算出 2002年中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使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可达 300多万t,并通过收获从海中移出至少 120万t的碳。该结果不仅为探讨全球“遗漏的碳汇”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同时也证明了浅海的贝类和藻类养殖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了大量的海洋碳,提高了浅海生态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另外,贝藻的养殖活动与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之间关系复杂,相互作用明显,因此,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贝藻养殖 浅海 中国
下载PDF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8
2
作者 张春云 王印庚 荣小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3,共6页
2003年春季,山东省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场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引起的死亡造成约30%的损失。养殖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从患病个体溃疡部位分... 2003年春季,山东省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场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引起的死亡造成约30%的损失。养殖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从患病个体溃疡部位分离得到一种优势细菌KL1,KL1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养成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征”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海水养殖 疾病 细菌 腐皮综合征 16S RDNA
下载PDF
大菱鲆幼鱼表型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21
3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3 位作者 许可 雷霁霖 杨志 曲江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0-545,共6页
随机选取1120尾3月龄大菱鲆幼鱼,测量其体长、全长、体高、头长、吻尖至鳃裂前缘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厚、体重等9个性状,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 随机选取1120尾3月龄大菱鲆幼鱼,测量其体长、全长、体高、头长、吻尖至鳃裂前缘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厚、体重等9个性状,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大菱鲆三月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大菱鲆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R=0.702)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R2=51.84%)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体厚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11,0.094)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长的间接作用(0.5558,0.4342)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911,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长、体高、体厚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6.216+1.294x1+0.518x2+1.293x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中国对虾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06
4
作者 董世瑞 孔杰 +4 位作者 万初坤 栾生 张天时 孟宪红 王如才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2,共8页
测定519尾5月龄中国对虾体长、全长、体重、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1腹节高、第5腹节高、第6腹节长、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10个指标,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 测定519尾5月龄中国对虾体长、全长、体重、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1腹节高、第5腹节高、第6腹节长、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10个指标,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对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经显著性分析,剔除与体重多元相关不显著的第1腹节高、第6腹节长、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建立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5腹节高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形态性状 相关系数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黄、东海冬季底层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87
5
作者 程济生 俞连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4,共6页
根据1991年和2000年冬季在黄海中南部和东海中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东海底层鱼类群落的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与结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指数明显下降,个体... 根据1991年和2000年冬季在黄海中南部和东海中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东海底层鱼类群落的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与结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指数明显下降,个体小型化使生物资源密度显著上升;重要种类成分发生演替,优势度有较大变化;物种丰富度指数(D)下降极其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也有所下降,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冬季 底层鱼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生物量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养殖刺参保苗期重大疾病“腐皮综合征”病原及其感染源分析 被引量:82
6
作者 王印庚 方波 +1 位作者 张春云 荣小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0-616,共7页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本研究对症状较为典型的3家海参保苗期的发病幼参进行了详细的病原学分析,从所有病参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种占有绝对优势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它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保苗期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同时也对3家养殖场刺参保苗养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中细菌含量不高,为(0.8×102)^(1.2×102)cells/mL,其特征与病灶处优势菌不同;而饵料中细菌含量最高可达3.2×106cells/mL。饵料、池水和池底污物的优势菌与病灶处优势菌基本一致,说明饵料可能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腐皮综合征”导致保苗期刺参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及其致病原,对刺参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0-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水产养殖 腐皮综合征 细菌 假交替单胞菌
下载PDF
2004年秋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被引量:80
7
作者 柳丽华 左涛 +1 位作者 陈瑞盛 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2-119,共8页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数量为1392.69×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9.3%;甲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7.31×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0.7%。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0,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8。浮游植物密集区出现在调查区域的中部,靠近长江入海口水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 Grunow)、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 Grunow)、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de—bilis Cleve)、窄隙角毛藻(Chaetoserosa afinis Lauder)和旋链角毛藻(Chaetoecros curvisetus Cleve)。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的浮游植物可划分为:东北部组群、近河口组群和南部组群3个主要生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下载PDF
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80
8
作者 柳学周 庄志猛 +4 位作者 马爱军 陈四清 孙中之 梁友 徐永江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共8页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繁殖生物学 繁育技术
下载PDF
牙鲆抗病群体和家系的建立及其生长和抗病性能初步测定 被引量:77
9
作者 陈松林 田永胜 +5 位作者 徐田军 邓寒 刘寿堂 刘本伟 季相山 于过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5-673,共9页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途径筛选出抗鳗弧菌病牙鲆鱼种,将其培育成亲鱼94尾,建立了牙鲆抗病群体;从日本引进了牙鲆日本群体;以上述2个群体以及黄海中捕捞的黄海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不同组合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其中半同...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途径筛选出抗鳗弧菌病牙鲆鱼种,将其培育成亲鱼94尾,建立了牙鲆抗病群体;从日本引进了牙鲆日本群体;以上述2个群体以及黄海中捕捞的黄海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不同组合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其中半同胞家系54个,全同胞家系9个。生长比较实验表明这63个家系的生长速度存在着明显差异,从中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4个(家系36,42,43和57),生长较快的家系9个(家系27、28、35、39、41、51、60、65和76),生长慢的家系1个(75号家系)。通过对59个家系的抗病能力测定表明,不同家系在抗鳗弧菌感染的能力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从中鉴定出抗病力强的家系3个(家系50,61和68号),其在鳗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高达60%以上;抗病力比较强的家系17个,其成活率为39%~60%;抗病力一般的家系33个,其成活率为17%~39%之间;抗病力差的家系6个,其成活率在17%以下。这些牙鲆家系的建立为牙鲆抗病、高产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抗病群体 日本群体 黄海群体 家系 选育 生长率 抗病力
下载PDF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78
10
作者 曲克明 徐勇 +1 位作者 马绍赛 李健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8,共6页
研究了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7.60mg/L和390.... 研究了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7.60mg/L和390.78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40mg/L和1.73mg/L;而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1.07mg/L和130.66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2mg/L和1.14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大菱鲆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毒的个体开始急躁不安并沿槽壁狂游,频繁发生相互碰撞或与槽壁摩擦,随后行动减缓并伴有侧游或侧翻动作,呼吸速度减慢,发生昏迷并沉落水底,直至死亡。死亡的大菱鲆鱼体弯曲,体色变淡,鳃盖张开。无论在过饱和氧还是在正常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毒性都远大于亚硝酸盐的毒性,同时高浓度溶解氧的存在使大菱鲆对这两种毒物的耐受能力得以提高。提出了在大菱鲆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水体充氧的方式以提高大菱鲆对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大菱鲆 急性毒性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11
作者 李忠义 金显仕 +2 位作者 庄志猛 唐启升 苏永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52-3060,共9页
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应用十分广泛,其在水域生态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生物同位素组成总是与其食物同位素组成相一致,能随食物的改变而相应地发生改变,是生物生存状况的理想指示物,为水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与功能、... 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应用十分广泛,其在水域生态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生物同位素组成总是与其食物同位素组成相一致,能随食物的改变而相应地发生改变,是生物生存状况的理想指示物,为水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与功能、物质流与能量流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综评稳定同位素技术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对其应用于水域生态研究的理论基础与进展进行了总结。该方法的应用以水域中生产者同位素组成差异为前提,主要涉及确定食物来源、食物的贡献比例、营养级的确定、食物网结构的构建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洄游及迁移路线等方面,这些研究对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对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此类研究的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营养富集度 食物网 食性 栖息地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被引量:52
12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2 位作者 史成银 张立敬 俞开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8,共9页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宿主 南美白对虾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下载PDF
黄海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74
13
作者 程济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5,共8页
根据1998~2000年在黄海进行的生物资源底拖网定点试捕调查,所取得的春、夏、秋、冬4季347个样方的无脊椎动物资料,分析了黄海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结构及多样性。调查捕获无脊椎动物53种、2336 896kg、1385397尾。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 根据1998~2000年在黄海进行的生物资源底拖网定点试捕调查,所取得的春、夏、秋、冬4季347个样方的无脊椎动物资料,分析了黄海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结构及多样性。调查捕获无脊椎动物53种、2336 896kg、1385397尾。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生态优势度的度量指标,依此来划定每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IRI大于1000的种类定为优势种,全年只有1种,即冷温性的脊腹褐虾(Crangonaffinis),该种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61 4%;IRI值在1000~100的种类定为重要种,有3种(类),即枪乌贼(Loligosp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pacificus)和鹰爪虾(Trachypenaeuscurvirostris),它们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5 8%。使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性指数(J′)剖析了该水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群落各样方指数D=0 000~2 347,H′=0 000~2 140,J′=0 006~1 000。此外还采用Bray Curis指数CN来比较黄海不同区域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无脊椎动物群落与黄海南部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的种类组成相似性最高,CN=0 846,黄海中部无脊椎动物群落与黄海南部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的种类组成相似性最低,CN=0 478。经分析,黄海现有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优势种及多样性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无脊椎动物 资源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黄海中部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1
14
作者 薛莹 金显仕 +1 位作者 张波 梁振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43,共7页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的食物组成和摄食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的食物组成和摄食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磷虾类和虾类)和鱼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二者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97.45%。优势饵料种类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脊腹褐虾(Crangon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gracilis)和赤鼻棱(Thryssakammalensis)。小黄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食物组成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季主要以虾类为食,其它季节则主要以磷虾类为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夏季的食物组成与秋、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黄海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鱼(Engraulisjaponicus)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黄海中部 食物组成 摄食强度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半滑舌鳎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1
15
作者 马学坤 柳学周 +2 位作者 温海深 徐永江 张立敬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61,共7页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5mm时,一种性腺形成了成簇发育的原始细胞群,性腺迅速增大变宽,后来发育成为卵巢;另一种仍处于休止阶段,相对较小,后来发育为精巢。雌鱼在120日龄形成明显的卵巢腔,开始了细胞学的分化;精巢在100日龄精原细胞开始快速增殖,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输精管原基,在150日龄左右开始细胞学的分化,并形成精小叶,190日龄左右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于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 雌雄异体
下载PDF
鱼类配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61
16
作者 陈松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8,共8页
The current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fish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describ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ryobi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potentials in preservation of aquatic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examined. ... The current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fish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describ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ryobi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potentials in preservation of aquatic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examined. The mechanism of cryodamage was discussed. The recent advances and major problems in finfish gamete and embryo cryopreservation were reviewed. The prospects for cryopreservation research in fish gametes and embryos were looked into. The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in cryopreservation of aquatic organisms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冷冻保存 鱼类配子 种质资源 选育 低温冷冻损伤效应 冷冻精液
下载PDF
渤海近20年来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63
17
作者 蒋红 崔毅 +2 位作者 陈碧鹃 陈聚法 宋云利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7,共7页
通过对1982、1992、1998年渤海近20年来营养盐类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近20年来渤海的营养盐类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活性磷酸盐含量与80年代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硅酸盐含量处于波动状态,80年代硅酸盐含量处于较高水平,90年... 通过对1982、1992、1998年渤海近20年来营养盐类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近20年来渤海的营养盐类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活性磷酸盐含量与80年代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硅酸盐含量处于波动状态,80年代硅酸盐含量处于较高水平,90年代初处于较低水平,到90年代末又有所回升。无机氮含量基本呈逐渐升高趋势。渤海的营养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N/P比值升高,Si/N比值下降。渤海水域氮限制的状况正在逐步向磷限制方向演化,若按此趋势演化,必将造成磷和硅限制。近年来黄河断流减少了主要由风化过程产生的硅的入海量,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总量并未改变,是造成上述变化趋势的主导因子。但对于一些近岸水域,因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有时会造成局部水域的富营养化,使近年来渤海近岸水域时有赤潮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变化趋势 渤海
下载PDF
肽聚糖制剂对南美白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4
18
作者 王秀华 宋晓玲 黄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按一定梯度配制5种含不同水平肽聚糖制剂的饲料,投喂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35d后取实验对虾血样,用于测定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磷酸酶活力、溶菌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饲料中肽聚糖质量分数为500×10-6的... 按一定梯度配制5种含不同水平肽聚糖制剂的饲料,投喂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35d后取实验对虾血样,用于测定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磷酸酶活力、溶菌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饲料中肽聚糖质量分数为500×10-6的实验组,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最高,肽聚糖质量分数为2500×10-6的实验组,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活力最高,肽聚糖对对虾的血清溶菌活力影响不明显(P>0.05)。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质量分数500×10-6左右)的肽聚糖制剂可使对虾体液免疫因子总体活力达到较高水平,饲料中肽聚糖制剂含量过高对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作用效果反而不佳。南美白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对饲料中肽聚糖含量变化较敏感,可作为肽聚糖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肽聚糖制剂 免疫因子 酚氧化酶 磷酸酶 溶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一株海水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系统发育及脱氮特性 被引量:65
19
作者 孙雪梅 李秋芬 +3 位作者 张艳 刘淮德 赵俊 曲克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695,共9页
【目的】确定一株分离自海水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并探索其脱氮特性和机理,以期为解释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机理以及改进海水养殖及废水的生物脱氮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 【目的】确定一株分离自海水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并探索其脱氮特性和机理,以期为解释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机理以及改进海水养殖及废水的生物脱氮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无机氮源降解测试液中的生长和脱氮效率,分析其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性能。【结果】经鉴定该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3%、pH 8.5、温度28℃、碳氮比10:1,在盐度为15%的培养液中仍能生长;可以同时去除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24 h时对NH4+-N、NO2--N、和NO3--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29%、99.07%、96.48%,3种形态无机氮同时存在时,会优先利用NH4+-N,且总无机氮去除率较单一存在时更高,说明该菌株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结论】该分离自海水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在高盐环境中仍能生长,同时具有高效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脱氮的全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单胞菌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生物脱氮
原文传递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56
20
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兰功刚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42,共10页
利用半滑舌鳎胚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u、Hg、Zn、Cd、Pb5种重金属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胚胎在0.01、0.08和0.1mg/LCu2+溶液中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除0.125、0.25和0.5mg/LCd2+会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4种重金属都... 利用半滑舌鳎胚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u、Hg、Zn、Cd、Pb5种重金属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胚胎在0.01、0.08和0.1mg/LCu2+溶液中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除0.125、0.25和0.5mg/LCd2+会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4种重金属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减慢胚胎孵化速率。重金属离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畸形现象,如眼睛残缺、胚胎异常死亡、胚体解体模糊、胚胎尾部弯曲;初孵仔鱼不能破膜而出,初孵仔鱼脊椎弯曲成“S”形、“V”形、“L”形等。综合孵化率、仔鱼畸形率和胚胎畸形程度等指标可以得出5种重金属对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Hg>Cd>Zn>Pb。还研究了Hg、Cu、Cd、Pb、Zn等5种重金属对半滑舌鳎初孵仔鱼、10d仔鱼和20d稚鱼急性(96h)毒性影响,并计算了几种重金属对半滑舌鳎仔稚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重金属 胚胎和仔稚鱼 毒性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