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 被引量:67
1
作者 李显森 于振海 +1 位作者 孙珊 金显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53-2359,共7页
根据"北斗号"调查船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资料,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鱼类群落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指标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航次的优势种共有10种,它们的生... 根据"北斗号"调查船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资料,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鱼类群落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指标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航次的优势种共有10种,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过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分析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鳀鱼、鳄齿鱼、发光鲷,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夏季大于秋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向外部深水区移动的趋势;第二组为带鱼、矛尾虾虎鱼、细条天竺鲷、小黄鱼、刺鲳、白姑鱼、七星底灯鱼,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秋季大于夏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域向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移动的趋势.这两组鱼类不同的移动趋势与其生态习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拖网调查 相对重要性指数 优势种 生态位 长江口
原文传递
基于Ecopath模型的莱州湾中国对虾增殖生态容量 被引量:37
2
作者 林群 李显森 +1 位作者 李忠义 金显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1-1140,共10页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本文根据2009—2010年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构建了由26个功能群组成的莱州湾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利用该模...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本文根据2009—2010年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构建了由26个功能群组成的莱州湾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营养相互关系与关键种,计算了放流品种中国对虾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为1.53,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为24.54,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0.07)、较高的剩余生产量(434.41t·km-2·a-1)和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29),该系统目前处于发育的早期阶段.中国对虾目前不是莱州湾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对虾的生物量为0.1143t·km-2,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生物量增长25.8倍时,仍不会超过增殖生态容量2.9489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增殖放流 生态容量 中国对虾 莱州湾
原文传递
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尤宗博 赵宪勇 +4 位作者 李显森 孙珊 朱建成 逄志伟 樊钢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6-442,共7页
为研究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2015年10月在黄海南部进行了网囊网目为40、54、60mm和70mm的套网拖网试验,采用Logistic选择模型和体周估算法对网囊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渔获主要为蓝点马鲛、... 为研究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2015年10月在黄海南部进行了网囊网目为40、54、60mm和70mm的套网拖网试验,采用Logistic选择模型和体周估算法对网囊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渔获主要为蓝点马鲛、银鲳、带鱼、小黄鱼和鳀鱼;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逃逸率明显增加;极大似然法估算的模型参数,用AIC值检验拟合良好;估算出以变水层拖网捕捞达到可捕标准的部分经济鱼类相应的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小黄鱼71.0 mm、银鲳103.6mm、带鱼92.3mm、蓝圆鲹63.8mm。在黄海目前的渔业资源现状下,为保护小黄鱼、带鱼和鲐鲹等中小型经济鱼类的渔业资源,建议将双船变水层拖网的最小网囊网目尺寸定为6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逃逸率 最小网目 变水层拖网 极大似然法
下载PDF
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逄志伟 李显森 +2 位作者 应一平 吴强 栾青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09-3515,共7页
根据2014年8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虾类20种,隶属于3目10科16属.各调查... 根据2014年8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虾类20种,隶属于3目10科16属.各调查站点虾类相对资源丰度为13-45047 g·h^-1,平均资源丰度为6838 g·h^-1.优势种为脊腹褐虾,常见种为中华安乐虾,偶见种为戴氏赤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各站点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007-1.538,平均值为0.391;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101-1.138,平均值为0.374;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006-0.947,平均值为0.298.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MDS)表明,调查范围基本以45 m等深线为界将所有站点分成两个组群:冷水团组群(Ⅰ)和沿岸组群(Ⅱ),ANOSIM分析表明两组群差异极显著.BIOENV分析表明,影响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底层水温与底层盐度.黄海夏季虾类群落以冷水团组群占绝对优势,黄海冷水团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虾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仁杰 李显森 +2 位作者 樊钢洲 赵宪勇 张国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8-264,共7页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与管理,针对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的网目选择性,于2017年8月在黄海南部的海州湾水域进行了不同网囊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的套网法拖网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与管理,针对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的网目选择性,于2017年8月在黄海南部的海州湾水域进行了不同网囊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的套网法拖网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下主要渔获的逃逸率与幼鱼的释放效果,并结合数学建模方法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权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渔获逃逸率逐渐增加,对幼鱼的释放效果显著,从生态保护方面考虑,根据目前的资源状况,网囊网目尺寸可放大至80 mm以上;当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6 mm时,释放效果显著,当网目尺寸大于56 mm时,经济效益损失显著。研究表明,为了权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将56 mm作为制定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船有翼单囊拖网 幼鱼比例 逃逸率 释放效果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最小网目尺寸
下载PDF
海洋酸化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人工纳米颗粒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昊 赵信国 +4 位作者 陈碧鹃 夏斌 孙雪梅 朱琳 曲克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7,共16页
由于大量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其中约1/3被海洋吸收,导致表层海水pH值降低和碳酸盐平衡体系波动,即“海洋酸化”现象。污染物的海洋环境效应一直是全球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实际环境中,海洋酸化往往与污染物共同... 由于大量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其中约1/3被海洋吸收,导致表层海水pH值降低和碳酸盐平衡体系波动,即“海洋酸化”现象。污染物的海洋环境效应一直是全球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实际环境中,海洋酸化往往与污染物共同存在并作用于海洋生态系统,且海洋酸化极有可能改变污染物的海洋环境行为从而影响其毒性效应。但现有研究大多针对海洋酸化或者污染物单独作用下的毒性效应展开,对海洋酸化与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不足、亟待加强。为此,综述了近年来海洋酸化与典型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新型污染物(人工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海洋酸化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和海洋酸化与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指出当前的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人工纳米颗粒 联合毒性
下载PDF
黄海大头鳕0龄幼体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人元 卞晓东 +2 位作者 单秀娟 金显仕 关丽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0-880,共11页
大头鳕是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沿岸海域的重要经济和生态种,研究其幼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布有助于了解大头鳕的种群动态。本实验根据2016年6月、8月、10月、12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黄海大头鳕种群幼体的生长规律... 大头鳕是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沿岸海域的重要经济和生态种,研究其幼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布有助于了解大头鳕的种群动态。本实验根据2016年6月、8月、10月、12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黄海大头鳕种群幼体的生长规律;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该海域大头鳕幼体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黄海大头鳕幼体为正异速增长,体质量增长较快,b值为3.316 1。黄海大头鳕0龄幼体主要在底层盐度31.7~33.3、底层水温6.6~12.1°C、深度35.8~87.2 m、底质为细粉砂或黏土质软泥底质的海域中生活。研究表明,大头鳕幼体分布的季节变化与黄海冷水团的季节演变过程具有同步性。对大头鳕幼体密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底层水温、底质、底层盐度,而深度对大头鳕幼体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鳕 生长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广义可加模型
下载PDF
不同粒径TiO_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马菲菲 孙雪梅 +3 位作者 韩倩 陈碧鹃 夏斌 曲克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本实验以新月菱形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浓度不同粒径TiO2颗粒(21nm、60nm和400nm)对海洋微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相应的活性氧自由基(ROS)... 本实验以新月菱形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浓度不同粒径TiO2颗粒(21nm、60nm和400nm)对海洋微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相应的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初步探讨了TiO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mg/L 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强,第48h、72h、96h呈现出显著的纳米效应。TiO2颗粒可以诱导藻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新月菱形藻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应激响应,以清除过量的ROS,但剩余的ROS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MDA含量升高,并且纳米级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的氧化损伤大于微米级颗粒。在不同粒径TiO2颗粒的胁迫下,藻细胞SOD和CAT活性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为开展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新月菱形藻 纳米颗粒 海洋微藻 抗氧化酶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塞内加尔沿岸海域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逄志伟 应一平 +4 位作者 张吉昌 李显森 孙珊 张天舒 周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7,共10页
根据2014年11月在中东大西洋塞内加尔沿岸底拖网渔船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东大西洋塞内加尔沿岸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根据2014年11月在中东大西洋塞内加尔沿岸底拖网渔船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东大西洋塞内加尔沿岸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捕获鱼类共64种,隶属于2纲15目41科59属,该海域所捕获鲈形目占有绝对优势,其包含17科32属34种。各调查站位均匀度指数(J)为0.69±0.15,多样性指数(H′)为1.75±0.39,丰富度指数(D)为1.04±0.45。优势种为大眼裸颌鲈(Brachydeuterusauritus)、斑鳍圆鲹(Caranx rhonchus)、黑斑十指马鲅(Galeoidesdecadactylus);常见种为贝氏小鲷(Pagellusbellottii)、北梭鱼(Albulavulpes)、西非拟绯鲤(Pseudupeneusprayensis)、红齿海鲶(Arius hendeloii)、隆背月鲹(Selene dorsalis)、黄鳍石鲈(Pomadasysolivaceum)、离棘真豹鲂鮄(Dactylopterusvolitans)、裘氏石鲈(Pomadasysjubelini)、黑鳍缩口银鲈(Eucinostomusmelanopterus);偶见种为绿鳍鲹(Chloroscombruschrysurus)。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MDS)将所有站点分成Ⅰ、Ⅱ两个组群,各组群典型种与组群间分歧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明显,ANOSIM分析表明两组群差异极显著。Ⅰ组群与Ⅱ组群所处海域的水深、SST、chl-a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几内亚湾暖流对本调查海域秋季鱼类群落的空间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加尔沿岸 鱼类群落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多元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燃料油水溶液对牙鲆幼鱼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庆婷 夏斌 +4 位作者 孙雪梅 马菲菲 韩倩 陈碧鹃 唐学玺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海洋溢油污染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实验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剂量燃料油水溶液暴露对牙鲆幼鱼肝脏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 海洋溢油污染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实验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剂量燃料油水溶液暴露对牙鲆幼鱼肝脏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水平、血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产生的DNA损伤。结果表明:(1)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对燃料油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且同一种酶活性在不同的时间对燃料油污染的响应也不同;(2)溶酶体膜稳定性随着燃料油浓度增大与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解除污染后低浓度组(0.001 mg/L)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中(0.010 mg/L)、高(0.100 mg/L)浓度组则不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3)燃料油暴露可使牙鲆血细胞DNA受到明显损伤,染毒第15 d,低浓度组组与中浓度组血细胞DNA损伤为中度损伤,高浓度组为重度损伤,解除污染6 d后,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组恢复至轻度损伤,高浓度组恢复至中度损伤。因此,燃料油污染会对牙鲆造成脂质过氧化损伤,影响血细胞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最终对生物产生遗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油 牙鲆 抗氧化酶 细胞毒性 溶酶体膜稳定性 DNA损伤
原文传递
黄、渤海区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
11
作者 卞晓东 万瑞景 +2 位作者 金显仕 张秀梅 马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9-702,共14页
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 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的特征,同时将相应鱼种产卵场环境因子引入到卵膜形态特征的认识中,以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鱼种卵膜形态不尽相同,浮性鱼卵和口含鱼卵卵膜较薄,沉性鱼卵和具卵膜丝鱼卵卵膜较厚;浮性鱼卵卵膜表面壁孔密度、卵膜外表面呈现的蚀刻或特殊结构以及受精孔形状类型,沉性鱼卵卵膜黏膜层表面结构、受精孔形状类型,具卵膜丝鱼卵卵膜丝数量、着生位置及受精孔形状类型,口含鱼卵受精孔区形状及周边附着丝数量等均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结构差异与鱼种系统分类地位、产卵场环境和地理分布区相关联。鱼卵卵膜表面结构可以作为区分鱼类科或属的性状,卵膜壁孔密度、表面呈现的蚀刻或奇异结构是鱼卵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受精孔结构则一般具有物种特异性。卵膜结构与厚度可反映鱼卵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而卵膜表面的许多特殊结构和装饰被认为是鱼卵应对产卵场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性策略。本研究将为黄、渤海区硬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个体发生和鱼卵形态分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卵膜 受精孔 亚显微形态 生态类型 生境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