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酰胺凝胶快速、高效银染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9
1
作者 梁宏伟 王长忠 +2 位作者 李忠 罗相忠 邹桂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79-1382,共4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SSR标记、SNP标记以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等过程中,但是一直以来凝胶银染方法由于染色时间长、染色步骤繁琐,使得对于开展大批量的实验研究极为不利。文章通过对常规方法的改良,建立了一个银染步骤只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SSR标记、SNP标记以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等过程中,但是一直以来凝胶银染方法由于染色时间长、染色步骤繁琐,使得对于开展大批量的实验研究极为不利。文章通过对常规方法的改良,建立了一个银染步骤只需要10min,整个染胶过程只需约20min的快速、高效的银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染方法 DNA 聚丙烯酰胺凝胶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鱼类资源现状 被引量:77
2
作者 吴强 段辛斌 +2 位作者 徐树英 熊传喜 陈大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5,共6页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口铜鱼、长鳍吻绚、圆筒吻鲴、长吻鲍、草鱼、够类为三峡库区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监测 鱼类资源
下载PDF
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75
3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杨德国 刘鉴毅 甘芳 陈细华 沈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6,共7页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 mg/L以上)下,鱼很快(30 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 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 mg/L,丁香油为8-10 mg/L;苯唑卡因为20-30 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 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 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 mg/L丁香油和20 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MS-222 丁香油 苯唑卡因 皮质醇
下载PDF
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4
4
作者 危起伟 陈细华 +3 位作者 杨德国 刘鉴毅 朱永久 郑卫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2-457,共6页
以1981~2004年间捕获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Gray)亲鲟样本为研究材料,研究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繁殖季节中坝下30km范围内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与统计结果显示,中华鲟雌雄性比由1981~1983年的1.10∶1降低到1987~1989... 以1981~2004年间捕获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Gray)亲鲟样本为研究材料,研究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繁殖季节中坝下30km范围内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与统计结果显示,中华鲟雌雄性比由1981~1983年的1.10∶1降低到1987~1989年的0.63∶1,而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5.86∶1。雌鲟平均体长由1990~1992年的263.1cm增加到1999~2001年的276.7cm,升幅为5.2%(差异极显著);平均体重由1990~1992年的202.4kg增加到2003~2004年的237.4kg,升幅为17.3%(差异显著)。雌鲟年龄的平均值在24年中的前9年里(1981~1989年)波动于19.0~20.7龄,在后15年(1990~2004年)里,雌鲟年龄平均值在21.1~22.7龄之间波动,普遍高于前9年中的年龄平均值。雄鲟群体变化比雌鲟群体变化大。雄鲟平均体长、体重分别由1981~1983年的205.1cm、89.8kg下降到1987~1989年的197.5cm、72.7kg(降幅分别为3.7%、19.0%),然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229.4cm、121.1kg(升幅分别为16.4%、65.2%);平均年龄由1981~1983年的15.4龄下降到1987~1989年的13.3龄(降幅为13.6%),然后上升到1996~1998年的17.6龄(升幅32.3%)。在1993~2004年中华鲟产卵场采集并鉴定了年龄的中华鲟亲鲟中,共发现28尾1981~1989年出生的个体即葛洲坝截流后出生的个体,这证明了在洄游路径缩短622~1166km后,中华鲟的回归本能尚未丧失,同时,由于在葛洲坝截流后的初期并没有实施人工繁殖放流,这佐证了葛洲坝截流后新形成的中华鲟产卵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产卵群体结构 长江 葛洲坝
下载PDF
长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2 位作者 陈大庆 廖伏初 陈文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8-711,共4页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监测 长江中游
下载PDF
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被引量:55
6
作者 杨德国 危起伟 +2 位作者 王凯 陈细华 朱永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1998— 2 0 0 2年期间 ,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 2月龄稚鲟 (全长 7 5— 17 0cm) 17 5 2万尾 ,其中 7795 7尾用CWT进行标记 ;14月龄幼鲟 (全长 5 5 0— 98 0cm) 4 0 0尾 ,全部用外挂银牌和CWT双重标记。放流后沿长江及沿海收集中华... 1998— 2 0 0 2年期间 ,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 2月龄稚鲟 (全长 7 5— 17 0cm) 17 5 2万尾 ,其中 7795 7尾用CWT进行标记 ;14月龄幼鲟 (全长 5 5 0— 98 0cm) 4 0 0尾 ,全部用外挂银牌和CWT双重标记。放流后沿长江及沿海收集中华鲟稚鲟和幼鲟样本 ,4年共回收稚鲟样本 6 4 0 0尾 ,幼鲟样本 13尾 ,检测到携带标记的稚鲟和幼鲟各 13尾。人工放流的幼鲟降海洄游的速度平均达到 2 8 6km/ 2 4h(7 1— 10 0 2km/ 2 4h) ,回捕时离放流点的距离从 346—2 4 5 9km ,平均 16 0 0km ,回捕的标志幼鲟有 4 6 2 %的个体来自海区。初步估算出 1999年和 2 0 0 0年人工放流个体在长江口幼鲟种群中的贡献率分别为 2 2 81%和 0 997%。结果表明 ,人工放流中华鲟稚鲟和幼鲟的生长、洄游及分布与自然种群没有明显差异。放流较大规格的幼鲟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而目前长江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仍以自然繁殖种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幼鱼 分布 人工标志放流 降河洄游
下载PDF
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 被引量:50
7
作者 陈细华 朱永久 +3 位作者 刘鉴毅 杨德国 杜浩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20—100mg/L的MS-222(Tricaine Methanesu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dpenser sinemis)和施氏鲟(A.schrerw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mg/L的MS-22... 以20—100mg/L的MS-222(Tricaine Methanesu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dpenser sinemis)和施氏鲟(A.schrerw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mg/L的MS-222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鱼的活动量明显下降,可保持镇静并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48h后,在清水中数分钟内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50—100mg/L的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适合于进行短时间的操作,如捉拿、称重、测量、外科手术、体外标记等。中华鲟和施氏鲟在高剂量MS-222的作用下,在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前,存在一个临床死亡阶段,这个阶段长达1h左右,在这个阶段,对它们进行“人工呼吸”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施氏鲟 MS-222 麻醉 临床死亡
下载PDF
转铁蛋白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龙华 曾勇 郑英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32-39,27,共9页
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又称为铁传递蛋白、运铁蛋白 )是一种重要的β 球蛋白 ,是脊椎动物体内铁的运输者。自 1 945年Holmberg和Laurell首次在人血清中发现这种非血红素结合铁的转铁蛋白以来[1] ,人们又在猪等其它哺乳动物以及鱼... 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又称为铁传递蛋白、运铁蛋白 )是一种重要的β 球蛋白 ,是脊椎动物体内铁的运输者。自 1 945年Holmberg和Laurell首次在人血清中发现这种非血红素结合铁的转铁蛋白以来[1] ,人们又在猪等其它哺乳动物以及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的血清中发现了Tf的存在[2 ] ,随后又相继发现了乳Tf和卵Tf以及Tf的蛋白类似物。由于Tf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Tf的研究一直受到国际上生命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人们已对许多种属Tf的结构与功能做了大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结构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不同水温和给药方式下磺胺甲噁唑在草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艾晓辉 刘长征 周运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在 18℃和 2 8℃的不同水温条件下 ,分别采用口灌和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 ,给予草鱼 10 0mg/kg体重单剂量的磺胺甲唑 (SMZ) ,以HPLC法测定草鱼血浆和肌肉中药物浓度 ,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 ,结果表明 ,18℃条件下 ,草鱼口... 在 18℃和 2 8℃的不同水温条件下 ,分别采用口灌和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 ,给予草鱼 10 0mg/kg体重单剂量的磺胺甲唑 (SMZ) ,以HPLC法测定草鱼血浆和肌肉中药物浓度 ,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 ,结果表明 ,18℃条件下 ,草鱼口灌SMZ的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 β、达峰时间Tp 均显著长于 2 8℃ (P <0 .0 1) ,其峰浓度Cmax显著低于 2 8℃下的值 (P <0 .0 1) ;腹腔注射给药时 ,SMZ在鱼体血浆和肌肉中的吸收与分布较口服快 ,消除较口服也快。在水温 18℃条件下 ,口灌SMZ在草鱼血浆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带时滞的二室开放模型 ,腹腔注射的符合无时滞二室开放模型 ;水温 2 8℃条件下 ,口灌SMZ在草鱼血浆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可忽略时滞的二室开放模型。根据SMZ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最低有效血药浓度和抗菌药物应用的一般原则 ,制定了SMZ的用药方案 :治疗温水性鱼类细菌性疾病 ,在水温 18℃左右 ,口服或注射 10 0mg/kg剂量的SMZ ,以每天给药两次 ,3d一个疗程为宜 ;在水温2 8℃左右 ,以每天给药 3— 4次为宜。该项研究全面了解了在不同水温和不同给药方式下SMZ在鱼体内的药动学规律 ,为确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以及无公害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Z 血浆 给药方式 口服 磺胺甲噁唑 体内 腹腔注射 草鱼 水温 鱼体
下载PDF
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的水文状况及其与繁殖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43
10
作者 杨德国 危起伟 +3 位作者 陈细华 刘鉴毅 朱永久 王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2-869,共8页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为江海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1981年即葛洲坝截流前,其产卵场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的约600km江段。葛洲坝水电工程阻断了其产卵洄游通道,调查发现自1982年以来,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江段的狭小范围成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为江海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1981年即葛洲坝截流前,其产卵场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的约600km江段。葛洲坝水电工程阻断了其产卵洄游通道,调查发现自1982年以来,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江段的狭小范围成功产卵。对中华鲟繁殖季节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的水温、流速、流量、含沙量和水位等水文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中华鲟产卵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葛洲坝截流后,宜昌中华鲟产卵场江段10~11月份的月平均流速及11月份的月平均含沙量发生明显变化(P〈0.001),而月平均水位、流量及水温的变化不明显。多年观察结果显示,中华鲟产卵时,5种水文因子的参数均有一定的变动范围。1983~2004年期问,37次中华鲟产卵时的日平均水温范围为16.10~20.60℃,平均为18.63℃;日平均水位范围为40.69~47.32m(黄海高程),平均为43.91m;日平均流量范围为7170~26000m^3/s,平均为13908m^3/s;1983~2000年31次中华鲟产卵时的日平均含沙量范围为0.10~1.32kg/m。,平均为0.46kg/m。;日平均流速为0.81~1.98m/s,平均为1.30m/s。分析得到较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温是18.0~20.0℃,流量是14100m^3/s,水位是42.0~45.0m,含沙量是0.2~0.3kg/m^3,底层流速是1.0~1.7m/s。水温是中华鲟产卵的必备条件,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水位、流速和含沙量出现逐渐从高位下降的趋势、而且各水文要素值均达到其适宜范围时,中华鲟即产卵繁殖。三峡工程运行后,下游江段水温的变化可能会对中华鲟的性腺发育和产卵繁殖产生不利影响,而江水含沙量下降对其产卵繁殖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产卵 水文条件 水电站 长江
下载PDF
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中华鲟稚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43
11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刘鉴毅 杨德国 陈细华 朱永久 唐国盘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研究了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 研究了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97(87~109)、83(73~95)、75(69~83)mg/L和71(64~80)mg/L;Cu2+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1(0.29~0.34)、0.20(0.15~0.27)、0.09(0.08~0.12)mg/L和0.07(0.06~0.10)mg/L;亚硝酸氮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7.05(6.22~8.03)、4.07(1.51~7.88)、3.10(2.07~4.34)mg/L和2.57(2.31~2.85)mg/L;非离子氨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7(0.64~1.07)、0.52(0.44~0.67)、0.43(0.40~0.54)mg/L和0.39(0.30~0.45)mg/L。126 mg/L苯酚浓度组中,中华鲟稚鱼的心率(119±10次/min,n=10)明显快于对照组(106±5次/min,n=10)(P<0.05);0.4 mg/L Cu2+浓度组中,稚鱼的心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20.30 mg/L亚硝酸氮和29.20 mg/L总氨氮浓度组中,鱼的心率分别为(112±4)次/min和(112±7)次/min,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苯酚 CU^2+ 亚硝酸盐 总氨氮
下载PDF
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41
12
作者 孟彦 肖汉兵 +2 位作者 张林 李罗新 曾令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2-826,共5页
从患典型出血性败血症死亡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脾脏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性病原菌。依Koch法则建立室内感染模型,一次感染试验和回归感染试验的试验组均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情况下相同的症状,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病原菌... 从患典型出血性败血症死亡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脾脏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性病原菌。依Koch法则建立室内感染模型,一次感染试验和回归感染试验的试验组均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情况下相同的症状,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病原菌半数致死浓度为1.17×107cfu/mL。对从自然发病和一次感染试验的病鱼体内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形态和VITEK全自动细菌生理生化表型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出血性败血症 病原 分离鉴定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 被引量:36
13
作者 熊飞 陈大庆 +2 位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史建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1,共7页
通过各种年龄鉴定材料比较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年轮特征。微耳石和星耳石可用于鉴定年龄,而矢耳石易碎,不适合鉴定年龄。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青海湖裸鲤年龄的判别能力为:背鳍条>微耳石>臀鳞>脊椎骨。对8龄以下个体,用背鳍条磨片... 通过各种年龄鉴定材料比较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年轮特征。微耳石和星耳石可用于鉴定年龄,而矢耳石易碎,不适合鉴定年龄。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青海湖裸鲤年龄的判别能力为:背鳍条>微耳石>臀鳞>脊椎骨。对8龄以下个体,用背鳍条磨片鉴定年龄效果较佳;对8龄以上个体,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脊椎骨上的年轮计数明显低于微耳石磨片,微耳石磨片是高龄青海湖裸鲤较为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特征 臀鳞 背鳍条 脊椎骨 耳石 青海湖裸鲤
下载PDF
养殖中华鲟性腺发生与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陈细华 危起伟 +2 位作者 杨德国 朱永久 刘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3-639,共7页
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人工繁育中华鲟的性腺发生及两性分化过程。中华鲟出膜后3d,原始生殖细胞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肾管区腹下方。出膜后11d,生殖褶形成,到2月龄和7月龄时,性腺中分别出现血管和脂肪组织,直到8月龄性腺均处于两性未分化状... 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人工繁育中华鲟的性腺发生及两性分化过程。中华鲟出膜后3d,原始生殖细胞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肾管区腹下方。出膜后11d,生殖褶形成,到2月龄和7月龄时,性腺中分别出现血管和脂肪组织,直到8月龄性腺均处于两性未分化状态,划分为0期。9月龄(体重0.6~1.1kg),性腺出现组织学水平上的两性分化,性腺划入Ⅰ期。Ⅰ期性腺中,精(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以初级精(卵)母细胞出现作为Ⅱ期开始的标志,精巢和卵巢分别于1.8~2.2年龄(1.55~5.6kg)和2.5~3.0年龄(3.1~8.2kg)进入Ⅱ期。3年龄以后,性腺发育分化陆续达到肉眼可分辨性别的程度,5~5.6年龄(18~35.5kg)时,所有的性腺能肉眼区分雌雄,但精巢和卵巢仍都处于Ⅱ期,其中卵母细胞的卵径为60~24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中华鲟 性腺发生 性腺分化 组织学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繁殖群体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多态性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大庆 张春霖 +1 位作者 鲁成 张信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0-806,共7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青海湖3个不同地区(黑马河,布哈河,沙柳河)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Kessler))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该基因片段1 005 bp序列。通过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比较分析,对比3个不同地区的83尾青海湖裸... 利用PCR技术扩增青海湖3个不同地区(黑马河,布哈河,沙柳河)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Kessler))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该基因片段1 005 bp序列。通过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比较分析,对比3个不同地区的83尾青海湖裸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65个,其中有1个插入位点(b3,nt-569),2个缺失位点(s6和b37,nt-169、nt-170),多态性位点数62。3个群体内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黑马河51个、布哈河38个、沙柳河39个,平均核苷酸位点差异数分别为9.377、7.782和7.510。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遗传距离分别为黑马河群体与布哈河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010 93),布哈河群体与沙柳河群体次之(0.014 23),黑马河群体与沙柳河群体的遗传平均距离最大(0.019 09)。3个群体间的遗传平均距离都在0.01以上,而且3个群体间总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19 26,基因流为12.73。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沙柳河群体聚成一支,黑马河和布哈河群体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从序列差异的分析中得出,沙柳河群体与黑马河和布哈河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黑马河和布哈河群体亲缘关系较近。以上数据还表明,青海湖裸鲤3个繁殖群体间具有较弱的遗传分化,洄游到同一河流里进行交配繁殖的群体内基因交流作用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生长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陈大庆 张信 +2 位作者 熊飞 刘绍平 唐红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对2002年5月—2003年7月采自青海湖的1174尾青海湖裸鲤样本年龄进行了耳石鉴定,并依据年龄推算了生长率。青海湖裸鲤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174×L2.4990(♀)、W=0.0000402×L2.7538(♂),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显著。其体长Von... 对2002年5月—2003年7月采自青海湖的1174尾青海湖裸鲤样本年龄进行了耳石鉴定,并依据年龄推算了生长率。青海湖裸鲤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174×L2.4990(♀)、W=0.0000402×L2.7538(♂),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显著。其体长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51.9301(1-e-0.0711(t+0.3044))(♀),Lt=682.8688(1-e-0.0530(t+0.4240))(♂);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Wt=1237.3431(1-e-0.0711(t+0.3044))2.4990(♀),Wt=2567.3242×(1-e-0.0530(t+0.4240))2.7538(♂)。其雌、雄生长拐点分别为12.57龄和18.67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生长特征 耳石 鳞片 背鳍条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两个鲢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长忠 梁宏伟 +4 位作者 邹桂伟 罗相忠 李忠 田华 呼光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41-1348,共8页
对长江中上游2个鲢群体使用39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并统计了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万州鲢... 对长江中上游2个鲢群体使用39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并统计了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万州鲢和监利鲢群体所检测微卫星位点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128和4.97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07和3.395;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100和94.87;39个微卫星标记共有等位基因259个,173个等位基因为两群体所共有;多态微卫星位点的PIC在0.077~0.865之间变动,平均为0.617;两群体所检测位点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34和0.77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13和0.623;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18,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482。结果显示长江中上游两个鲢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应隶属于不同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野生群体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葛洲坝下中华鲟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效果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鉴毅 危起伟 +5 位作者 陈细华 杨德国 杜浩 朱永久 郑卫东 甘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7-1402,共6页
以1998—2004年(除2002年外)间从葛洲坝下产卵场捕获的57尾(雌36尾,雄21尾)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为材料,研究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中华鲟雌鲟体长240~320cm,体质量140~432kg,年龄15~30龄;雄... 以1998—2004年(除2002年外)间从葛洲坝下产卵场捕获的57尾(雌36尾,雄21尾)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为材料,研究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中华鲟雌鲟体长240~320cm,体质量140~432kg,年龄15~30龄;雄鲟体长153~284cm,体质量70~244kg,年龄12~26龄.雌鲟催产率93·1%,雄鲟催产率100%.卵子可明显分为7种颜色;绝对怀卵量为20~59万粒,平均35·8万粒;相对怀卵量820~3020粒·kg-1,平均1590粒·kg-1.精液明显分为4种颜色;绝对采精量1000~5952ml,平均2597·8ml;相对采精量1·25~31·24ml·kg-1,平均13·3ml·kg-1.多年人工催产受精率平均达到63·7%,孵化率达到48·1%,6年共孵化出苗476·2万尾,保证了人工繁殖放流的实施.资料对比显示,中华鲟繁殖群体自然繁殖力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精液 生物学 人工繁殖
下载PDF
美洲鲥应激后皮质醇激素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3 位作者 甘芳 刘鉴毅 陈细华 杨德国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0-84,共5页
比较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1龄幼鱼因环境改变和运输引起的血清皮质醇激素浓度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鲥转入较小容器中后血清皮质醇含量迅速增加到对照组[(2.05±1.48)ng/ml,n=10]的10倍左右。运输2 h后美洲鲥血... 比较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1龄幼鱼因环境改变和运输引起的血清皮质醇激素浓度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鲥转入较小容器中后血清皮质醇含量迅速增加到对照组[(2.05±1.48)ng/ml,n=10]的10倍左右。运输2 h后美洲鲥血清皮质醇激素含量[(41.97±17.92)ng/ml,n=9]比运输前显著上升20倍左右。2 h运输后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Ca2+比对照组极显著增加(P<0.01),白球比和乙酸胆碱酯酶、血糖、K+显著增加(P<0.05),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无显著变化(P>0.05),C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指标明显变化表明,美洲鲥运输应激后,心脏和肝脏等组织一定程度受损,可能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皮质醇 血液生化指标 应激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繁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春霖 陈大庆 +2 位作者 史建全 祁洪芳 鲁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12,共6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3个洄游繁殖群体-黑马河(HM)、布哈河(BH)及沙柳河(SL)群体各30个个体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用13个引物在三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8个。青海湖裸鲤群体总的DNA多态...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3个洄游繁殖群体-黑马河(HM)、布哈河(BH)及沙柳河(SL)群体各30个个体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用13个引物在三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8个。青海湖裸鲤群体总的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0%。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3个群体总的Nei基因多样性为0.3395,Shannon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4861,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青海湖裸鲤3个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788,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70,表明3个繁殖群体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通过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HM群体和BH群体优先聚类,表示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程度要高于它们分别与SL群体之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DNA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