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夏耘 邱立疆 +4 位作者 郁二蒙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吉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3,共9页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tta)养殖系统中维持碳氮比为20:1、水温(26.0~2.3)℃、pH7.2-7.8,24h不间断供氧以形成生物絮团,监测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总氮(TN)、总固体悬浮物(TSS)浓度、碱度的动态变化及分析生物絮团的...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tta)养殖系统中维持碳氮比为20:1、水温(26.0~2.3)℃、pH7.2-7.8,24h不间断供氧以形成生物絮团,监测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总氮(TN)、总固体悬浮物(TSS)浓度、碱度的动态变化及分析生物絮团的营养组分,并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物絮团的原核及真核微生物组成和动态变化。养殖水体TN变化范围为6.65-11.15mg/L,第9天达到峰值(10.11±1.05)mg/L,第12天后和第0天时的T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TSS浓度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419.67±11.5)mg/L,第15天后TSS稳定维持在244.67mg/L;碱度变化范围为136.68-239.20mgCaCO3/L,第6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生物絮团的粗蛋白含量为30%(干重)。生物絮团原核微生物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um)、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某些未知不可培养的细菌组成,蓝细菌(Cyanobacterium)只存在于生物絮团培养前期(第0、5、10天),产碱菌科细菌(A1caligenaceae)存在于生物絮团形成的整个过程,且是第5、10、15天的优势菌。组成生物絮团的真核微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的斜叶虫属(Loxophyllum)、隐藻纲的隐鞭藻科(Cryptomonadaceae)及Goniomonas属、硅藻纲的双头菱形藻属(Nitzschia)。其中双头菱形藻属为絮团培养初始第0天到15天特有;斜叶虫属在絮团培养后期分布较多。结论认为,生物絮团系统在养殖的15d左右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能有效调节养殖系统菌藻分布,控制养殖水质,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PCR-DGGE 草鱼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总氮
下载PDF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肠道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高艳侠 张德锋 +5 位作者 可小丽 刘志刚 衣萌萌 王淼 韩雪晴 卢迈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6-938,共13页
【目的】从健康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中筛选一株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等病原菌具有拮抗功能的益生菌。【方法】取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匀浆后进行10倍系列梯度稀释,然后涂布BHI平板,培养1–2d,挑取单克隆菌落。采用点... 【目的】从健康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中筛选一株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等病原菌具有拮抗功能的益生菌。【方法】取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匀浆后进行10倍系列梯度稀释,然后涂布BHI平板,培养1–2d,挑取单克隆菌落。采用点种法初步筛选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选取其中一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LF0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LF01菌株进行鉴定。然后对LF01菌株的生长特性、水解淀粉和酪蛋白能力、药物敏感特性、抗菌谱和生物安全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根据菌落形态和生长时间的差异,从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中筛选出64株细菌,通过拮抗试验筛选出6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LF0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好。根据LF01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gyr A基因的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F01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最适p H值为7,最适盐度为5‰,而且该菌株具有水解淀粉和酪蛋白的功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LF01菌株对多数抗生素敏感,仅对杆菌肽耐药。拮抗试验结果显示LF01株对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鮰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舒氏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简氏气单胞菌、鰤鱼诺卡氏菌等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对鰤鱼诺卡氏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平均抑菌圈直径达28.3 mm。生物安全试验表明,LF01菌株对尼罗罗非鱼、斑马鱼(Danio rerio)和乌鳢(Channa argus)等3种鱼均无致病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本研究筛选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LF01株,该菌的生物安全性良好,而且可拮抗常见的水产病原菌,具有防控多种水产经济动物疾病的潜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无乳链球菌 点种法 抑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海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霍欢欢 可小丽 +4 位作者 卢迈新 李庆勇 高风英 朱华平 黄樟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0-354,共5页
为研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血清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2010年~2011年从海南省各地罗非鱼养殖场中分离到的24株病原菌进行常规细菌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革兰染色阳性、球形、短链状,β溶血,结合16S rRNA基因鉴定确... 为研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血清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2010年~2011年从海南省各地罗非鱼养殖场中分离到的24株病原菌进行常规细菌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革兰染色阳性、球形、短链状,β溶血,结合16S rRNA基因鉴定确认24株病原菌均为无乳链球菌。PCR法扩增菌株荚膜多糖(cps)基因鉴定其血清型,表明24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均为Ⅰa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31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低,对强力霉素敏感。对于多数抗生素,2011年分离的菌株敏感率明显低于2010年分离的菌株。本研究表明近两年海南省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与菌株耐药性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该结论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监测、血清分型及综合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耐药性监测 血清型 罗非鱼 海南省 分离菌株 16SrRNA 基因鉴定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多重PCR技术的黄喉拟水龟亲子鉴定 被引量:22
4
作者 文萍 赵建 +2 位作者 李伟 洪孝友 朱新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4-1141,共8页
利用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微卫星标记,筛选出16对微卫星引物,通过优化各引物比例、荧光接头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建立了基于2组各含8个微卫星位点多重PCR体系的黄喉拟水龟亲子鉴定技术。应用2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通过ABI3... 利用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微卫星标记,筛选出16对微卫星引物,通过优化各引物比例、荧光接头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建立了基于2组各含8个微卫星位点多重PCR体系的黄喉拟水龟亲子鉴定技术。应用2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通过ABI3130遗传分析仪以及cervus3.0软件对428只黄喉拟水龟进行了个体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19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48,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87、0.771。对89只候选母本及296只子代进行亲子鉴定分析,结果显示:在父本信息未知时,母本鉴定率为87%;母本获得的子代个数范围为1—12,个体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为选择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喉拟水龟多重PCR亲子鉴定技术的建立为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家系鉴定管理和选择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微卫星多重PCR 亲子鉴定
下载PDF
白金丰产鲫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樊佳佳 朱冰 +4 位作者 白俊杰 梁建辉 李胜杰 赵俊 黄国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7-352,共6页
为评价新品种白金丰产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nensis♀×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选取体质量为(580.33±198.02)g的1龄白金丰产鲫进行分析,测定其含肉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 为评价新品种白金丰产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nensis♀×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选取体质量为(580.33±198.02)g的1龄白金丰产鲫进行分析,测定其含肉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白金丰产鲫含肉率为66.22%,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9.90%,粗蛋白质含量为17.61%,粗脂肪含量为1.71%,灰分含量为1.13%;采用酸水解法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50%,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12%;必需氨基酸评价显示,白金丰产鲫的必需氨基酸评分均大于1,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模式标准;共检测到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7种,不饱和脂肪酸(UFA)16种,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为70.09%,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为42.48%。研究表明,白金丰产鲫含肉率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组成合理,脂肪酸种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金丰产鲫 肌肉 含肉率 营养评价 氨基酸
下载PDF
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水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5 位作者 余德光 卢炳国 谢骏 郁二蒙 夏耘 种香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3-512,共10页
为探讨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水质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采用水质分析和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葡萄糖强化养殖水体培育生物絮团的过程中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成熟的生物絮团有效降低了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 为探讨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水质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采用水质分析和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葡萄糖强化养殖水体培育生物絮团的过程中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成熟的生物絮团有效降低了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水平,并显著提高了养殖水体的总固体悬浮物(TSS)含量。(2)对照组和生物絮团组水体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在培养108 h后趋于稳定,生物絮团组AWCD高出对照组18%;同时生物絮团系统水体微生物提高了对聚合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的代谢强度;对比2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发现,生物絮团组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主成分1(PC1)贡献度为66.9%,主成分2(PC2)贡献度为12.4%,2组水体微生物差异较大,碳代谢功能差异显著。因此,养殖水体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水质,增加水体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影响水体微生物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生物絮团 微生物群落 Biolog-ECO 碳代谢特征
原文传递
二龄草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玺洋 白俊杰 +2 位作者 樊佳佳 于凌云 梁旭方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541,共7页
为研究草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测定287尾二龄草鱼全长、体长、头长、体宽、体高、眼间距、肛前距共7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草鱼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对体质量影响... 为研究草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测定287尾二龄草鱼全长、体长、头长、体宽、体高、眼间距、肛前距共7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草鱼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对体质量影响不显著的头长、体高及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体宽(X4),眼间距(X6),肛前距(X7),体长(X2)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3048.127+220.925X4+262.367X6+33.776X7+10.648X2。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00,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草鱼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其中体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P=0.430)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选育过程中,可将4个主要形态性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作为草鱼选育的测量指标。研究亮点:国内首次报道了草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为草鱼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共线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及方差检验,系统地探讨了草鱼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找出影响草鱼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选育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鱼腥草浮床对养殖水质及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史丽娜 可小丽 +4 位作者 刘志刚 张健东 姚振锋 柯浩 卢迈新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4期105-113,130,共10页
通过构建中草药鱼腥草与罗非鱼共生池塘养殖系统,研究了该系统中鱼腥草作为浮床植物对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影响和对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持续3个月的养殖实验过程中,实验塘COD、NH4+-N、NO2–-N、TP和PO43–-P等主要水质... 通过构建中草药鱼腥草与罗非鱼共生池塘养殖系统,研究了该系统中鱼腥草作为浮床植物对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影响和对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持续3个月的养殖实验过程中,实验塘COD、NH4+-N、NO2–-N、TP和PO43–-P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pH、DO则呈不规律波动,实验塘与对照塘无显著差异。实验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LSZ)、一氧化氮(NO)、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均高于对照塘(P<0.05),丙二醛(MDA)活力则低于对照塘(P<0.05)。此外,实验塘和对照塘罗非鱼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25%和88.15%;实验塘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达到326.63%和161.19%,远远高于对照塘的264.4%和143.68%。结果表明:鱼腥草浮床对罗非鱼池塘养殖水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可较好促进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鱼腥草浮床可明显提高罗非鱼非特异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鱼腥草浮床 非特异性免疫 水质
下载PDF
中华鳖3个养殖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肖凤芳 李伟 +5 位作者 朱新平 赵建 洪孝友 朱阿莉 史燕 黄启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7-1253,共7页
运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采用体质量和6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中华鳖3个养殖群体(黄河,洞庭,绿卡)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个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影响3个群体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不同,其中黄河群... 运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采用体质量和6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中华鳖3个养殖群体(黄河,洞庭,绿卡)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个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影响3个群体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不同,其中黄河群体的主要形态性状为背甲长和体高,洞庭群体的主要形态性状为背甲长、背甲宽和体高,而绿卡群体的主要形态性状为腹甲长和腹甲宽。3个群体的回归方程分别为:黄河y=-801.208+75.656x1+84.630x5,洞庭y=-504.672+57.146x1+44.990x2-35.820x5,绿卡y=-591.999+53.211x3+48.537x4。相关指数均大于0.85,说明影响3个群体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已经找出,且方程拟合度良好。研究表明,影响3个群体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群体的选择相应的性状才能达到更理想的选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养殖群体 形态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橘色双冠丽鱼胚后色素细胞发育与体色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韦敏侠 宋红梅 +3 位作者 祁宝伦 刘超 罗建仁 胡隐昌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5,共8页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对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1)℃,pH 8.3条件下,仔鱼期: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对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1)℃,pH 8.3条件下,仔鱼期: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素,2 dph(day post hatching,dph)黑色素增加,眼窝变黑,未有视觉功能;3dph卵黄囊尚未吸收完毕,黑色素细胞分支,形态多样;4 dph仔鱼有视觉功能,能自行游动;5 dph仔鱼开口,卵黄囊明显变小;7 dph仔鱼出现虹彩细胞;10 dph仔鱼体表出现黄色素细胞;12 dph各鳍被成鱼鳍膜所取代,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继续增多,视觉看到鱼体变黑。稚鱼期:19 dph有鳞片产生,各鳍条发育完全,30 dph发现红色素细胞;幼鱼期:35 dph幼鱼体表为黑色,初步形成7条色素带,全身布满鳞片;65 dph鱼体部分黑色素开始褪去;85 dph黑色素细胞全部褪去,鱼体变为亮黄色。研究结果为培育褪黑完全而且遗传稳定的橘色双冠丽鱼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双冠丽鱼 体色变化 早期生活史 形态观察
原文传递
大口黑鲈幼鱼低温耐受、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蔡磊 白俊杰 +2 位作者 李胜杰 姜鹏 陈昆慈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5,共5页
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N)、佛罗里达亚种(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幼鱼的耐低温限度、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20℃,降温速率为2h/℃时,北方亚种的半致死低温最低为(3.10±0.17... 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N)、佛罗里达亚种(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幼鱼的耐低温限度、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20℃,降温速率为2h/℃时,北方亚种的半致死低温最低为(3.10±0.17)℃,佛罗里达亚种最高,为(5.05±0.21)℃,正、反交子代介于两亲代群体之间,分别为(4.80±0.06)℃和(4.20±0.17)℃,对4种鱼的半致死低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种大口黑鲈的半致死低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封闭式流水装置测定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正反交子代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136 8 mg/(g.h)、0.181 1 mg/(g.h)、0.168 1mg/(g.h)和0.138 8mg/(g.h),4个群体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差异不明显。窒息点测定显示佛罗里达亚种的窒息点最高为0.4mg/L,北方亚种的最低为0.33mg/L,4个群体在窒息点上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 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 杂交 耐低温 耗氧率 窒息点
原文传递
短期饥饿对草鱼肌肉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夏耘 余德光 +3 位作者 谢骏 张凯 蔡欢欢 朱志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107,共6页
研究短期(15 d)饥饿对草鱼肌肉常规营养组成及质构参数的影响,为养殖生产实践中草鱼品质改善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资料。选取达到上市规格的普通草鱼和普通草鱼连续饥饿15 d的瘦身草鱼各10尾,分别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理化参数、脂... 研究短期(15 d)饥饿对草鱼肌肉常规营养组成及质构参数的影响,为养殖生产实践中草鱼品质改善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资料。选取达到上市规格的普通草鱼和普通草鱼连续饥饿15 d的瘦身草鱼各10尾,分别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理化参数、脂肪酸组成、肌纤维直径和主要质构指标。并根据短期饥饿后草鱼情况延长饥饿时间到50 d测定营养组成和质构参数。结果显示:短期饥饿(15 d)后,草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而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下降,灰分p H和电导率显著上升,短期饥饿使PUFA(碳二十烷酸)的含量显著增加。短期饥饿(15 d)后,对鲜味有影响的特征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上升,而对甘味有影响的特征性氨基酸(丙氨酸和甘氨酸)下降。草鱼饥饿50 d的补充数据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硬度、咀嚼性、胶着性相比饥饿15 d的草鱼均显著升高,但硬度和胶着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咀嚼性与对照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从草鱼肌肉脂肪含量、硬度、胶着性及咀嚼性等常规营养及质构指标综合考虑,如果以降低肌肉脂肪含量为饥饿处理的目标之一,由于短期饥饿(15 d)并不能有效降低草鱼肌肉脂肪含量,饥饿处理50 d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短期饥饿 肌肉质构 常规营养成分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MHCⅠa全长cDNA的克隆、多态性及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黎建平 高风英 +4 位作者 卢迈新 曹建萌 朱华平 可小丽 刘志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4-1145,共12页
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MHC ?α全长cDNA,分析其多态性和组织表达特征。获得的尼罗罗非鱼MHC?αcDNA全长为1533 bp,其ORF为1053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含信号肽、MHC结... 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MHC ?α全长cDNA,分析其多态性和组织表达特征。获得的尼罗罗非鱼MHC?αcDNA全长为1533 bp,其ORF为1053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含信号肽、MHC结构域、IGc1结构域和跨膜区,并存在丰富的磷酸化位点。与其他硬骨鱼类和哺乳类的相似性在26.86%~74.0%。从6尾鱼中共分离得到6条不同的MHC ?α cDNA序列,其序列中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说明MHC?αcDNA存在丰富的多态性。qPCR检测表明, MHC?α基因在脾和心中表达量较高,中等程度表达于鳃、肠和肾中,在脑、肝、胃、皮肤和肌肉中表达量较低。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 MHC?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鳃、肾、心脏和脾4个组织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MHC Iα基因参与罗非鱼免疫反应,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研究尼罗罗非鱼MHC?α的生物学活性、功能和表达调控,旨在为揭示尼罗罗非鱼免疫抗感染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利用MHC?α作为候选基因筛选尼罗罗非鱼抗病相关分子标记、辅助抗病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MHC Ⅰa 多态性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草鱼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婷婷 白俊杰 +1 位作者 王解香 于凌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5期76-80,共5页
主要从形态学标记、DNA分子遗传标记和蛋白标记这3个水平上综述了近年来学者们对黑龙江、长江和珠江三大水系间、长江水系内、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的草鱼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草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野生群... 主要从形态学标记、DNA分子遗传标记和蛋白标记这3个水平上综述了近年来学者们对黑龙江、长江和珠江三大水系间、长江水系内、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的草鱼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草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野生群体较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高。通过研究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终以达到通过不同的标记方法来筛选遗传多样性高的标记位点,用于草鱼的分子辅助育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不同生境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渡 牟希东 +6 位作者 宋红梅 顾党恩 杨叶欣 汪学杰 罗建仁 胡隐昌 章家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04-2010,共7页
为比较不同生境和不同肉色福寿螺的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以探讨其在综合防治中的潜在利用价值,分析了鱼塘、沟渠和水田3种生境福寿螺以及黑白肉色福寿螺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鱼塘福寿螺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最高,沟渠福寿螺... 为比较不同生境和不同肉色福寿螺的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以探讨其在综合防治中的潜在利用价值,分析了鱼塘、沟渠和水田3种生境福寿螺以及黑白肉色福寿螺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鱼塘福寿螺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最高,沟渠福寿螺的灰分含量最高,水田福寿螺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最低,沟渠和鱼塘福寿螺的粗蛋白含量都高于13%,鱼塘福寿螺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须氨基酸指数均最高,但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低;水田福寿螺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沟渠福寿螺,必需氨基酸指数依次是鱼塘>水田>沟渠,白肉福寿螺的总体营养价值较黑肉福寿螺高,福寿螺的总体必需氨基酸组成与鱼粉(CP53.5%)较为接近;在利用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生境和不同肉色福寿螺营养组成存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鱼塘 沟渠 水田 肉色
原文传递
布氏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婷婷 刘奕 +3 位作者 汪学杰 刘超 胡隐昌 罗建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9,共6页
为科学评价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布氏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并与同科经济鱼类和常见的优质淡水鱼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布氏罗非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分别为80.43%、18.63%... 为科学评价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布氏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并与同科经济鱼类和常见的优质淡水鱼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布氏罗非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分别为80.43%、18.63%、0.50%和1.28%;在肌肉(干样)中共测得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干质量的82.03%,其中包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40.70%;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43%,符合FAO/WHO所规定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均衡模式;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和Val;特征性鲜味氨基酸(FAA)含量为32.13%;不饱和脂肪酸共10种,总量为65.0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分别为28.18%和17.09%,并且含有丰富的DHA和鱼油中相对缺乏的DPA,含量分别为3.32%和2.78%。综合分析,布氏罗非鱼营养丰富,具有优良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罗非鱼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生物絮团技术对室内培育小规格罗非鱼种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朝兵 李志斐 +1 位作者 韩林强 杜玉东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7期29-35,共7页
本试验以罗非鱼鱼种[体质量(15.1±0.80)g]为对象,在罗非鱼养殖废水中添加合适的C:N,培养生物絮团,饲养罗非鱼鱼种,研究生物絮团对罗非鱼鱼种养殖效果。采用生物絮团的养殖系统培育罗非鱼鱼种,以不使用生物絮团系统的饲喂组为对照,5... 本试验以罗非鱼鱼种[体质量(15.1±0.80)g]为对象,在罗非鱼养殖废水中添加合适的C:N,培养生物絮团,饲养罗非鱼鱼种,研究生物絮团对罗非鱼鱼种养殖效果。采用生物絮团的养殖系统培育罗非鱼鱼种,以不使用生物絮团系统的饲喂组为对照,56 d后,探讨生物絮团对罗非鱼鱼种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物絮团组罗非鱼鱼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生物絮团组罗非鱼鱼种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含量相反(P<0.05),两组间水分和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生物絮团可显著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含量(P<0.05),试验结束时生物絮团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比试验前含量下降了35.8%,对照组上升了44.7%。生物絮团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蛋白饵料被罗非鱼鱼种摄食利用,提高生长性能,对实现养殖水体的重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罗非鱼鱼种 生长 营养成分 水质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华平 刘玉姣 +4 位作者 刘志刚 卢迈新 高风英 可小丽 黄樟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的cDNA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序列分析结...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的cDNA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AQP1 cDNA长度为1098 bp,包含36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783 bp开放阅读框(ORF)和279 bp的3′非翻译区序列,编码26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各物种间AQP1序列的同源性较高(96%~59%)。聚类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首先与同属鲈形目丽鱼科的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聚在一起,再与其他硬骨鱼类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在水温从30℃逐渐降到10℃过程中,肌肉和肝组织 AQP1基因的表达量从20℃开始均逐渐下调。其中肌肉组织中,与30℃时的表达量相比,耐寒品系在20℃时表达量大幅度下调,当水温为15℃时,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22.16倍。当水温降到10℃时,其表达量下调了107.73倍。而对照组AQP1基因的表达量在15℃时,下调幅度为5.38倍。当水温达到10℃时,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11.30倍。结果分析显示,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肝组织中,当水温降到15℃时,耐寒品系和对照组的表达量下调幅度分别为3.38倍、1.42倍。水温降到10℃时,其表达量上调幅度分别为18.85倍、9.01倍。结果分析表明,低温条件下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AQP1表达对温度敏感,耐寒品系较高的耐寒能力与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肌肉组织大幅上调表达有关。由此可见, AQP1基因在罗非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研究罗非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的耐寒分子机制和开展鱼类抗逆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低温胁迫 水通道蛋白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混养池塘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车建锋 李志斐 +4 位作者 王广军 陈成勋 谢骏 郁二蒙 张凯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2-871,共10页
为了研究高产混养池塘生物膜载体材料附着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特征,采用Biolog-ECO技术和水质分析,分析了罗非鱼和草鱼高产混养池塘生物膜形成过程(0~9 w)中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及池塘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混养... 为了研究高产混养池塘生物膜载体材料附着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特征,采用Biolog-ECO技术和水质分析,分析了罗非鱼和草鱼高产混养池塘生物膜形成过程(0~9 w)中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及池塘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混养池塘悬挂生态基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及对氨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的维持有一定贡献作用;(2)不同采样时间点生物膜附着微生物对碳源的代谢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第3、5、7、8周生物膜代谢活性处于较高水平,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表现为第3、4、5、7、8周明显高于其他周;(3)对6大类碳源利用率的研究表明生物膜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和聚合物类的利用率最高;随着生物膜的形成,附着微生物明显提高了对肝糖、N-乙酰-D-葡萄糖氨、β-甲基-D-葡萄糖苷、1-磷酸葡萄糖等碳源的利用率;(4)生物膜微生物代谢特征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不同采样时间点的样方聚集在3个不同的区域,其中第3、4、6、8、9周微生物代谢差异较小,第0周和第1周聚为一体,第5周和第7周聚为一体,但这3个聚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后续在生产实践中利用碳源强化生物膜形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混养池塘 生物膜 Biolog-ECO 碳代谢特征
原文传递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婷 李伟 +4 位作者 赵建 史燕 洪孝友 王亚坤 朱新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71,共9页
利用筛选到的25个微卫星标记,以中华鳖极大、极小两个群体共120个个体为实验材料,分析这些微卫星标记与体重、背甲长、背甲宽、体高、腹甲长及腹甲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3个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 利用筛选到的25个微卫星标记,以中华鳖极大、极小两个群体共120个个体为实验材料,分析这些微卫星标记与体重、背甲长、背甲宽、体高、腹甲长及腹甲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3个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其中位点LTF1与体重、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均极显著相关;位点LTR87与体重、背甲长、和腹甲宽显著相关;位点LT8与体重、体高、腹甲长、腹甲宽显著相关。将同一性状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位点LTF1中的BE型,位点LTR87中的BB型,以及位点LT8中的CF型、BC型、AC型、CC型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可作为辅助育种的参考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微卫星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