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主要水产养殖地区气单胞菌耐药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邓玉婷 谭爱萍 +2 位作者 张瑞泉 赵飞 姜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75-2383,共9页
【目的】了解广东主要水产养殖地区气单胞菌的耐药状况,为评估水产养殖中的细菌耐药性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6年每年7—9月分别对广东佛山、肇庆、韶关和阳江等4市6区(县)16个养殖户共20个池塘(均为无发病史池塘)进行动... 【目的】了解广东主要水产养殖地区气单胞菌的耐药状况,为评估水产养殖中的细菌耐药性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6年每年7—9月分别对广东佛山、肇庆、韶关和阳江等4市6区(县)16个养殖户共20个池塘(均为无发病史池塘)进行动物样品及环境样品采集,分离纯化气单胞菌,然后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采集的590份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143株气单胞菌,鉴定为8个种,分别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占60.28%)、简达气单胞菌(A.jandaei,占18.11%)、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占7.96%)、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占7.09%)、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占5.86%)、达卡气单胞菌(A.dhakensis,占0.35%)、A.simiae(占0.26%)和舒伯特气单胞菌(A.schubertii,占0.09%)。1143株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表现不一,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7.81%),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和萘啶酸中度耐药(69.55%和46.72%),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相对敏感,耐药率均在20.00%以下。豚鼠气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率最高(25.37%),其次是嗜水气单胞菌(11.11%),温和气单胞菌、简达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相对敏感,多重耐药率分别为2.20%、1.93%和1.74%。畜禽粪便分离菌株的多重耐药率较高(10.53%),其次是鱼组织分离菌株(5.88%),而池塘水和底泥分离菌株相对敏感,多重耐药率分别为3.35%和1.95%。畜禽—鱼复合养殖模式和非复合养殖模式气单胞菌分离菌株均对新霉素完全敏感,但前者对其他1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后者;高密度养殖杂交鳢及复合养殖模式下团头鲂和麦鲮源分离菌株的耐药率较高,而一些经济价值相对较低的品种如罗非鱼和草鱼,其分离菌株多重耐药率较低。【结论】广东主要水产养殖地区气单胞菌耐药率总体水平不高,耐药程度与养殖水平、用药习惯及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水产养殖地区 广东
下载PDF
杂交鲟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静 邓玉婷 +5 位作者 姜兰 宋建宇 梁祥 熊燕 张正兴 张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确定导致云南省景东县鲟鱼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量发病死亡的病原。【方法】从病鱼的内脏中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 【目的】确定导致云南省景东县鲟鱼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量发病死亡的病原。【方法】从病鱼的内脏中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菌;以人工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测试验证分离菌株的感染性并筛选出敏感药物。【结果】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人工感染杂交鲟能复制出类似症状,并能从感染鱼体内再次分离到该菌株,证实其病原性,且杂交鲟2周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4.11×10^2 CFU/g。药敏结果显示:其对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敏感,但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多种药物耐药。【结论】海豚链球菌为引起景东县鲟鱼养殖场杂交鲟大量死亡的致病菌,为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揭示其在杂交鲟养殖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海豚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
下载PDF
加州鲈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绮梨 常藕琴 +2 位作者 张德峰 任燕 石存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474,共10页
【目的】明确引起佛山市三水某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育种基地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体表出血和溃烂的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患病加州鲈的肝脏、... 【目的】明确引起佛山市三水某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育种基地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体表出血和溃烂的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患病加州鲈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革兰氏染色和磷钨酸负染后,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及其染色特性;通过ATB Expression生化鉴定仪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同时以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病加州鲈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180803bj_jzl),为周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iolog微生物系统自动鉴定其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可能性高达99.4%;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分离菌株180803bj_jzl与弗氏柠檬酸杆菌聚类为一支,与GenBank已公布弗氏柠檬酸杆菌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均在99.00%以上,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则在91.00%以上。人工回归感染7 d内的累积死亡率达60%,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加州鲈的症状基本相同;其肝脏组织中央静脉和肝窦有红细胞淤积,肝细胞质内有大量空泡,呈散在变性坏死;脾脏的白髓与红髓分界不清,脾窦和脾小血管内有嗜铁血红素中心;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毛细血管分离,呈球拍状,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只残存少量鳃小片骨架。分离菌株180803bj_jzl对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头孢氨苄和阿莫西林等15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厚朴酚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病理损伤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熊关庆 冯杨 +7 位作者 杨玉涔 段惠民 黄彦博 李泉汐 李志洪 石存斌 汪开毓 黄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的】针对和厚朴酚(Honokiol)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毒性损伤,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将斑马鱼浸泡于和厚朴酚溶液中,研究和厚朴酚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及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将105尾健康斑马鱼随机浸泡于7个试验组中(n=15):对照... 【目的】针对和厚朴酚(Honokiol)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毒性损伤,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将斑马鱼浸泡于和厚朴酚溶液中,研究和厚朴酚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及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将105尾健康斑马鱼随机浸泡于7个试验组中(n=15):对照组(曝气自来水)、助溶剂乙醇组(1%体积比)和5个和厚朴酚浓度组(0.1、0.2、0.4、0.6、和0.8 mg/L),对斑马鱼的临床症状、大体病变、死亡率以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判定,并结合组织病理评分系统评价各组斑马鱼的损伤情况,评估和厚朴酚的毒性.[结果]不同浓度和厚朴酚组浸泡的斑马鱼在96 h内出现不同程度死亡,其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0.530±0.014)mg/L,72 h-LC50为(0.679±0.013)mg/L,48 h-LC50为(0.758±0.012)mg/L,24 h-LC50为(0.816±0.01)mg/L,而安全浓度(SC)为(0.264±0.003)mg/L.此外,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和厚朴酚未造成斑马鱼出现明显的临床及大体病理变化.组织病理学显示,和厚朴酚浸泡后主要导致鳃和脑充血,此外还可见鳃呼吸上皮坏死等,其余组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病变.【结论】和厚朴酚对于斑马鱼存在一定毒性,鳃和脑可能是和厚朴酚对鱼类的主要毒性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斑马鱼 急性毒性损伤 毒性病理学研究
下载PDF
多子小瓜虫感染后草鱼TLR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动态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飞 谭爱萍 +5 位作者 孔璐璐 刘付翠 邓玉婷 潘厚军 张瑞泉 姜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85-1892,共8页
【目的】明确草鱼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基因在防御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为有效防控鱼类多子小瓜虫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多子小瓜虫感染草鱼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明确草鱼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基因在防御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为有效防控鱼类多子小瓜虫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多子小瓜虫感染草鱼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在不同时间点(感染后6 h、12 h、1 d、2 d、3 d、5 d和7 d)草鱼部分TLRs基因(TLR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在其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动态变化。【结果】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后,TLR1、TLR2、TLR9、TLR20和TLR21基因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主要呈上调趋势,TLR4基因在皮肤中主要呈上调表达,在脾脏中则主要呈下调表达;TLR信号通路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的表达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MyD88基因的表达在感染后第1~3 d均呈显著上调趋势(P<0.05,下同),而TRIF基因的表达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IRAK4和IRAK1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也主要呈上调趋势,但在脾脏中IRAK4在感染后第1 d和IRAK1在感染后第6 h的表达呈显著下调趋势;IL-1β和TNF-α在绝大多数时间点均显著上调,但IFN的表达基本没有变化。【结论】草鱼TLR信号通路中的部分TLRs基因(TL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下游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均参与防御多子小瓜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在感染早期和中期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多子小瓜虫 Toll样受体(TLR) 信号通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4种中草药单体对嗜热四膜虫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厚军 康佳磊 +6 位作者 张德锋 常藕琴 任燕 王亚军 蒋俊贤 王琳 石存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3,共8页
利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活细胞计数、CCK-8细胞活力测定、抗氧化酶活力测定等技术,研究了青蒿素、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等4种中草药单体对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为应用嗜热四膜... 利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活细胞计数、CCK-8细胞活力测定、抗氧化酶活力测定等技术,研究了青蒿素、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等4种中草药单体对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为应用嗜热四膜虫筛选抗鱼寄生虫中草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4种单体在高浓度(20~200 mg·L^(−1))作用下均可使嗜热四膜虫凋亡,显著着色发亮。4种单体对嗜热四膜虫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依次为21.23(16.71~28.23)mg·L^(−1)、3.77(1.91~5.54)mg·L^(−1)、1.70(0.18~3.82)mg·L^(−1)和44.56(29.82~98.66)mg·L^(−1),CCK-8细胞活力测定法依次为20.03(13.02~28.45)mg·L^(−1)、6.07(4.39~7.65)mg·L^(−1)、3.67(2.61~4.72)mg·L^(−1)和107.39(66.78~267.17)mg·L^(−1),CCK-8法与细胞计数法所呈现的趋势较为一致。在单体质量浓度为1.25~50.0 mg·L^(−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有升高趋势,而丙二醛(MDA)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先升高后降低。上述结果表明,4种中草药单体对嗜热四膜虫的生长和凋亡有剂量效应关系,凋亡的产生可能与细胞氧化应激状态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单体 嗜热四膜虫 细胞凋亡 半抑制浓度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罗非鱼不同养殖阶段喹诺酮类耐药菌群数量与组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甘林 邓玉婷 +3 位作者 张瑞泉 谭爱萍 赵飞 姜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73-3082,共10页
【目的】评估不同养殖阶段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中喹诺酮类耐药菌产生的风险,筛选出水产养殖耐药性监测指示菌,为建立科学的水产品耐药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萘啶酸(第一代)和恩诺沙星(第三代)2种喹诺酮类药物,通过平板计... 【目的】评估不同养殖阶段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中喹诺酮类耐药菌产生的风险,筛选出水产养殖耐药性监测指示菌,为建立科学的水产品耐药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萘啶酸(第一代)和恩诺沙星(第三代)2种喹诺酮类药物,通过平板计数法统计不同养殖阶段(苗种阶段、中间阶段及上市阶段)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池塘水和底泥)中喹诺酮类耐药菌的数量及耐药率,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养殖阶段喹诺酮类耐药菌群的结构特征及组成变化。【结果】在不同养殖阶段罗非鱼肠道及其养殖环境中的细菌总数相对稳定,罗非鱼肠道的细菌总数维持在4.6×10^(5)~1.6×10^(6)CFU/g,池塘水的细菌总数维持在5.2×10^(3)~2.1×10^(4)CFU/g,池塘底泥的细菌总数维持在4.8×10^(3)~3.2×10^(4)CFU/g。苗种阶段罗非鱼肠道菌群对萘啶酸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中间阶段和上市阶段,分别为34.7%和19.0%。各养殖阶段的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优势菌群均以气单胞菌属、埃希菌—志贺氏菌属、鲸杆菌属、邻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细菌为主。随着养殖阶段的推移,罗非鱼肠道中的气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而鲸杆菌属呈上升趋势;而养殖环境中的菌群结构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在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喹诺酮类耐药菌群中,埃希菌—志贺氏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且随着养殖阶段的推移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结论】罗非鱼养殖的耐药风险主要集中在养殖前期阶段,埃希菌属和气单胞菌属是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菌群,应加强不同养殖阶段的饲养管理,减少病害发生以减轻抗菌药物使用带来的风险。此外,可选用埃希菌属和气单胞菌属作为水产养殖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指示菌,实时监控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肠道 养殖环境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菌群
下载PDF
大口黑鲈白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谭爱萍 赵飞 +5 位作者 郭忠宝 邓玉婷 张瑞泉 赖迎迢 黄志斌 姜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41-1758,共18页
【背景】近年,广东、广西等多地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苗种期间极易暴发白皮病,并且与已报道的症状不同,严重危害大口黑鲈苗种的生产。【目的】确定大口黑鲈苗种白皮病的病原,通过分析生长特性、毒力因子、致病性、... 【背景】近年,广东、广西等多地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苗种期间极易暴发白皮病,并且与已报道的症状不同,严重危害大口黑鲈苗种的生产。【目的】确定大口黑鲈苗种白皮病的病原,通过分析生长特性、毒力因子、致病性、组织病理与敏感药物筛选试验,为该病的研究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患白皮病大口黑鲈的病灶处分离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菌株;绘制菌株的生长曲线,分析温度、盐度及pH对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法检测菌株毒力因子活性,PCR方法检测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通过浸泡感染试验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及其组织病理特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菌株对水产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和6种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从患病的大口黑鲈白皮处肌肉分离纯化到优势菌株ZJS18004,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菌株ZJS1800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8.0,最适盐度为5‰;在30℃时的生长曲线显示0−1 h是迟缓期,1−5 h是对数期;菌株ZJS18004具有溶血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携带aer、act、fla、ahyB、exu和lip等6种毒力基因;感染试验证明菌株ZJS18004在23、28和33℃对健康大口黑鲈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致病力强弱与细菌浓度和水温密切相关;菌株ZJS18004感染造成大口黑鲈肌肉组织溶解,肝、脾、肾脏组织细胞坏死等明显病理损伤;菌株ZJS18004对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4种抗菌药物敏感;三氯异氰尿酸对菌株ZJS18004的体外抑杀菌效果最好,其次是苯扎溴铵。【结论】维氏气单胞菌是大口黑鲈苗种白皮病的主要病原菌,通过分析该菌的生长特性、致病力、组织病理和敏感药物筛选试验,为进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气单胞菌 生长特性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鳜蛙病毒及鳜弹状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梁红茹 黄瑜聪 +6 位作者 付小哲 林强 刘礼辉 牛银杰 黄志斌 林蠡 李宁求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0-295,共6页
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鳜蛙病毒(SCRIV)和鳜弹状病毒(SCRV)的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SCRIV MCP基因和SCRV N基因序列保守片段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MCP基因和N基因分别克隆于pEASY-T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SCRIV和p-SCRV... 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鳜蛙病毒(SCRIV)和鳜弹状病毒(SCRV)的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SCRIV MCP基因和SCRV N基因序列保守片段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MCP基因和N基因分别克隆于pEASY-T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SCRIV和p-SCRV,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SCRIV(400 bp)和SCRV(280 bp)的双重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传染性胰坏死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神经坏死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罗非鱼湖病毒及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等鱼类常见病毒均无扩增条带,而仅对SCRIV和SCRV有特异性扩增条带,特异性较强;该方法对p-SCRIV的检测下限是1 000拷贝/μL,对p-SCRV检测下限是43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对21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方法的扩增结果与单一PCR扩增结果一致,二者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较高,可以用于上述两种病毒的快速鉴别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蛙病毒 鳜弹状病毒 双重PCR
下载PDF
鳢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病原分离鉴定与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3 位作者 王亚军 刘春 陈绮梨 霍礼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3-1220,共8页
为寻找冬春季鳢(Channa maculata)烂身病的病原,应用组织压片、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HE 常规染色法和 Grocott 六胺银染色法、霉菌分离纯化及 ITS 的序列分析等对冬春季患疑似溃疡综合征的烂身病鳢进行了病原学与病理学研究。病变... 为寻找冬春季鳢(Channa maculata)烂身病的病原,应用组织压片、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HE 常规染色法和 Grocott 六胺银染色法、霉菌分离纯化及 ITS 的序列分析等对冬春季患疑似溃疡综合征的烂身病鳢进行了病原学与病理学研究。病变组织压片观察到大量直径 10~20 μm,分枝较少、纤细菌丝。扫描电镜观察到肌肉组织中延伸出大量的纤细的丝状真菌。患病鳢皮肤和肌肉表现为变性、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溃疡灶肌肉内可见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节基本结构由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炎性细胞、霉菌菌丝(横断面呈圆形,斜断或纵断呈丝状)组成,霉菌位于结节中央。Grocott 六胺银染色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棕色菌体。无菌分离培养可观察到典型丝状霉菌;霉菌在灭菌池塘水 20℃过夜, 12 h 后可观察原代孢子群形成,真菌 ITS 序列分析表明其与侵袭丝囊菌(Aphanomyces invadans)同源性为 100%。侵袭丝囊霉菌(A. invadans)是杂交鳢溃疡综合症病的主要病原,为鱼类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丝囊霉菌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鳜弹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红茹 蔡秀珠 +7 位作者 范芷仪 林强 付小哲 刘礼辉 黄志斌 牛银杰 林蠡 李宁求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9-934,共6页
为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鳜弹状病毒(SCR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本实验根据弹状病毒N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构建的标准质粒为模板,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了SCR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 为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鳜弹状病毒(SCR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本实验根据弹状病毒N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构建的标准质粒为模板,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了SCR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质粒标准品在1×10~8拷贝/μL^1×10~1拷贝/μ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SCRV,但对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锦鲤疱疹病毒(KHV)、罗非鱼湖病毒(TiLV)、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SKNV)、神经坏死病毒(NNV)及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等7种常见鱼类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低可检测到的质粒标准品浓度为102拷贝/μL,比常规PCR方法灵敏100倍;该方法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采用该方法对3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为31%,而普通PCR阳性检出率为14%,该方法检出率比常规PCR高。本研究建立的SCR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SCR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弹状病毒 N基因 TaqMan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ip-Pgk融合蛋白乳酸菌口服疫苗制备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玉梅 石存斌 +5 位作者 陶家发 张德锋 孙承文 巩华 黄志斌 赖迎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8,共10页
为研制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单个蛋白抗原免疫效果更佳的多蛋白重组罗非鱼(Oreochromis sp.)链球菌病口服疫苗,该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表达无乳链球菌Sip-Pgk融合蛋白的pNZ8148-sippgk质粒,通过电转化乳酸乳球菌(La... 为研制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单个蛋白抗原免疫效果更佳的多蛋白重组罗非鱼(Oreochromis sp.)链球菌病口服疫苗,该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表达无乳链球菌Sip-Pgk融合蛋白的pNZ8148-sippgk质粒,通过电转化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NZ9000中获得L.lactis NZ9000 pNZ8148-sip-pgk重组乳酸菌,使用nisin诱导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制备Sip-Pgk融合蛋白乳酸菌口服疫苗,通过不同免疫次数隔周免疫的方式灌胃罗非鱼。ELISA检测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水平,在灌胃免疫结束后的第18天通过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攻毒获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乳酸菌诱导表达的蛋白大小为92 kD,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与2次免疫比较,3次免疫该融合蛋白乳酸菌疫苗能显著提高罗非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和对无乳链球菌的免疫保护效果。3次免疫Sip-Pgk融合蛋白乳酸菌疫苗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单一蛋白组和PBS组,其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4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乳酸菌疫苗 融合蛋白 免疫
下载PDF
乌鳢源杀鱼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立霞 马士杰 +5 位作者 徐敬潇 龚建森 杨辉 赖迎迢 赵飞 黄志斌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89-4798,共10页
【背景】江苏省扬州市某乌鳢养殖场发生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的】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乌鳢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乌鳢体内分离致病菌,并从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及... 【背景】江苏省扬州市某乌鳢养殖场发生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的】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乌鳢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乌鳢体内分离致病菌,并从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及特异性PCR检测等方面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分析其致病性,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从患病乌鳢体内分离获得优势菌株SHL,经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及特异性PCR检测鉴定为杀鱼爱德华菌。进一步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乌鳢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为1.6×105 CFU/g,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28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啉、克拉霉素、万古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结论】引起江苏省扬州市某养殖场的乌鳢体表溃烂及死亡的病原菌为杀鱼爱德华菌,这是我国首次从淡水鱼类中检出致病性杀鱼爱德华菌,表明该菌的感染谱在扩大,需引起水产养殖领域的重视,在养殖过程中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合适的国标渔药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杀鱼爱德华菌 16S rRNA基因 GYRB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