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泽泻提取物对油酸诱导建鲤脂肪肝细胞损伤中生化指标及CYP1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杜金梁 曹丽萍 +2 位作者 贾睿 徐跑 殷国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6-232,共7页
为了研究中药泽泻提取物对油酸诱导建鲤脂肪肝变性细胞的保护作用,本实验以0.4 mmol·L-1油酸来构建建鲤原代脂肪肝细胞损伤模型,然后用不同浓度的泽泻提取物处理肝细胞24和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然后测定谷丙转氨酶(GPT... 为了研究中药泽泻提取物对油酸诱导建鲤脂肪肝变性细胞的保护作用,本实验以0.4 mmol·L-1油酸来构建建鲤原代脂肪肝细胞损伤模型,然后用不同浓度的泽泻提取物处理肝细胞24和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然后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碱性磷酸酶(AKP)、胆碱酯酶(CHE)、细胞色素酶P4501A1(CYP1A1)和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2E1)的含量等生化指标以及CYP1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0.4 mmol·L-1的油酸与原代肝细胞共培养48 h可以显著提高肝细胞培养上清中GPT、GOT、TG、TC、AKP、CHE、LDH、CYP1A1和CYP2E1的含量(P<0.01或者P<0.05),可以诱导肝细胞中CYP1A的蛋白表达。将不同浓度的泽泻提取物(0、1、5、10、20、50μg·m L-1)与脂肪肝细胞共培养24~48 h发现,泽泻提取物能不同程度抑制油酸诱导的GOT、GPT、TG、TC、LDH、AKP、CHE水平和CYP1A1、CYP2 E1含量的升高(P<0.01或者P<0.05),不同程度降低肝细胞中CYP1 A蛋白表达,以作用时间48 h效果较好。研究证实了泽泻提取物对油酸诱导的鱼类脂肪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泽泻提取物作为鱼类脂肪肝的防治药物还需要进一步的在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肝细胞 油酸 泽泻提取物
下载PDF
油酸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杜金梁 曹丽萍 +6 位作者 贾睿 王涛 顾郑琰 张春云 骆仁军 徐跑 殷国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通过对油酸诱导时间及有效作用浓度的研究,建立油酸致建鲤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本研究以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的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加入不同浓度油酸(0、0.05、0.1、0.2、0.4、0.8 mmol/L)与肝细胞共培养24–48 h,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 通过对油酸诱导时间及有效作用浓度的研究,建立油酸致建鲤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本研究以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的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加入不同浓度油酸(0、0.05、0.1、0.2、0.4、0.8 mmol/L)与肝细胞共培养24–48 h,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分别收集不同时段的肝细胞及上清液,采用试剂盒测定肝细胞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同时测定上清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情况,确定油酸最佳诱导浓度,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肪滴的形成情况。研究结果显示,0.4 mmol/L油酸与肝细胞共培养48 h,可以显著提高肝细胞内TG、TC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提高上清培养液中GOT、GPT、LDH、γ-GT的活性,显著降低上清培养液中SOD的活性,但与24 h相比有升高趋势,0.4 mmol/L油酸与肝细胞共培养24 h,光镜下可见细胞内有脂肪滴形成,以48 h最明显。综上所述,油酸浓度0.4 mmol/L、诱导时间48 h成功构建了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为研究鱼类脂肪肝类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肝细胞脂肪变性 油酸
下载PDF
2,3,7,8-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对建鲤肝组织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金梁 曹丽萍 +5 位作者 贾睿 刘英娟 赵才源 申玉金 丁炜东 殷国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8-251,共4页
利用精密肝切片培养技术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TCDD)对建鲤肝组织的损伤作用,将精密肝切片组织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将不同浓度TCDD(浓度设定为0.00、0.05、0.10、0.30、0.60μg/L)处理肝切片3 h后,收集上清培... 利用精密肝切片培养技术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TCDD)对建鲤肝组织的损伤作用,将精密肝切片组织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将不同浓度TCDD(浓度设定为0.00、0.05、0.10、0.30、0.60μg/L)处理肝切片3 h后,收集上清培养液及肝切片组织测定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等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结果表明:TCDD浓度在0.30μg/L时,对精密肝切片组织损伤较大,可以显著提高上清培养液中GPT、GOT、MDA的含量,显著提高切片匀浆上清液中LDH的活性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可以显著降低切片匀浆上清液中ATP、GSH-PX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显著降低上清培养液中SOD活性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采用TCDD进行急性染毒后,可以造成建鲤肝组织的损伤,使机体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产生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7 8-四氯二苯-p-二恶英(TCDD) 精密肝切片 建鲤 毒性机理
下载PDF
利用地塞米松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
4
作者 王涛 曹丽萍 +6 位作者 杜金梁 丁伟东 贾睿 骆仁军 张春云 顾郑琰 殷国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用地塞米松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并探索最佳建模浓度,初步探究地塞米松致建鲤肝脏脂变的作用机理。建鲤活体取肝,用振荡切片机制备厚度为300μm的建鲤肝切片,27℃培养箱中预培养2 h。将试验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用含浓度为0... 用地塞米松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并探索最佳建模浓度,初步探究地塞米松致建鲤肝脏脂变的作用机理。建鲤活体取肝,用振荡切片机制备厚度为300μm的建鲤肝切片,27℃培养箱中预培养2 h。将试验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用含浓度为0.039 3、0.393 0、3.930 0、39.300 0、393.000 0 mg/L地塞米松的L-15培养基于27℃培养箱中培养12 h,空白对照组用L-15培养基培养相同时间,培养结束后,收集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中上清液和肝切片。参照试剂盒说明检测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肝切片匀浆中三磷酸腺(ATP)、总蛋白(TP)含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结果显示,建鲤肝切片经地塞米松诱导后,ATP含量变化不大;当地塞米松浓度为3.93 mg/L时,试验组的其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说明,用浓度为3.93 mg/L地塞米松诱导建鲤肝切片12 h可以成功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肝切片 地塞米松 脂变 脂肪肝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