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产力模型初探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元润 周广胜 +2 位作者 张新时 王建林 太华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9期831-836,共6页
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诸气候要素建立了农业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NPP=exp(rR_n(r^2+R_n^2+rR_n/(R_n+r)(R_n^2+r^2)·(0.0015RDI+0.0013)) 用该模型对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农业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敏感性试验表明:我国农业净第一性生... 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诸气候要素建立了农业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NPP=exp(rR_n(r^2+R_n^2+rR_n/(R_n+r)(R_n^2+r^2)·(0.0015RDI+0.0013)) 用该模型对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农业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敏感性试验表明:我国农业净第一性生产力在气温升高2℃且降水不变或增加20%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幅度为0.44%~12.88%,其中,在降水不变的情况下,湿润地区增加幅度最大,为5.46%~12.88%,在降水增加的情况下,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幅度最大,为3.89%~10.92%;在温度升高2℃、降水减少20%的情况下,湿润地区农业生产力增加1.48%~14.63%,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力降低0.44%~2.92%,干旱地区降低幅度较大,为1.04%~6.01%,表明水分为农业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 农业生产力模型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温室效应对未来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问题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素华 潘亚茹 章庆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6,共6页
多数科学家认为,因大气中CO_2及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地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增强,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温室效应对热量资源,对夏季(6~8月)温度、对无霜期的影响,并分析了温室效应对年降水量... 多数科学家认为,因大气中CO_2及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地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增强,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温室效应对热量资源,对夏季(6~8月)温度、对无霜期的影响,并分析了温室效应对年降水量、土壤湿度、蒸发率等的影响,为制定农作物对温室效应响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农业气候 气候资源
下载PDF
我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潜力与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养才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17,共9页
一、前言 柑桔是亚热带的常绿果树,经济栽培寿命长,收益高。但我国亚热带地区柑桔产量和面积增长不快,出现徘徊的局面,地区间、年际间极不平衡,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柑桔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与现有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 一、前言 柑桔是亚热带的常绿果树,经济栽培寿命长,收益高。但我国亚热带地区柑桔产量和面积增长不快,出现徘徊的局面,地区间、年际间极不平衡,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柑桔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与现有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和发挥目前生产水平的增产潜力有密切关系。可是,柑桔面积的扩大及其高产稳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制约。一切新技术措施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也与气候因子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气候资源 柑桔 生产 中国
原文传递
遥感估测冬小麦种植面积 被引量:4
4
作者 谭凯琰 李郁竹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39,共4页
估测小麦种植面积是测产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测算农作物种植面积是未来面积估算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大样方试验,第一次建立了气象卫星遥感绿度值与绿度信息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麦土比、叶面积系数)的直接经验统计关系.
关键词 遥感估测 小麦 面积 栽培
下载PDF
增温对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谭凯炎 房世波 任三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2-908,共7页
为了探索和验证未来地表气温升高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响应的基本特征,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红外辐射器增温的方法(FATI)对冬小麦全生育期进行昼夜增温处理,分析了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及其耗... 为了探索和验证未来地表气温升高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响应的基本特征,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红外辐射器增温的方法(FATI)对冬小麦全生育期进行昼夜增温处理,分析了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及其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增温使冬小麦返青期显著提前,冬后生育阶段整体前移10d以上,全生育期天数减少,但营养生长时间大幅增加,开花至乳熟时间延长,乳熟至成熟时间缩短;在偏冷年份,增温处理保障了小麦的正常分蘖和生长,株高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27.4%,籽粒产量比对照大幅增加;在偏暖年份,增温导致小麦穗分化时间延长,穗粒数增加,灌浆中后期遭受高温危害,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增温致使冬小麦生产耗水量增加。就华北冬小麦而言,冬季及早春一定幅度的升温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增幅过大可能会导致不利结果;而春末夏初升温对小麦生产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影响 增温 冬小麦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春乙 张玉静 张继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03-213,共11页
为了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遇到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干热风)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价,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机理及区域环境特征建立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并构建综合风险模型,具体分析各地区综合风险的大小及主导风险因子,该文利... 为了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遇到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干热风)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价,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机理及区域环境特征建立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并构建综合风险模型,具体分析各地区综合风险的大小及主导风险因子,该文利用华北地区48个农气站冬小麦发育期资料(1981-2010年)和气象资料(1961-2010年)以及近50 a产量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起身期)、中期(拔节期-开花期)、后期(灌浆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充分考虑了底墒形成期(播种当年7-9月)内的降水,分别基于水分亏缺指数和加权干热风日数构建了干旱、干热风等级指数,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干热风灾害以及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的权重分别为0.3272、0.3116和0.3612。华北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值有2个高值中心,一个位于冀鲁豫交汇处,一个位于河北省泊头、黄骅等地,风险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根据该文构建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将华北冬小麦种植区划分为5个不同风险等级区。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为华北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灾害 风险评估 华北地区 冬小麦 干旱 干热风
下载PDF
华北地区植被NDVI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怡 檀艳静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890-895,共6页
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数据和华北地区56个气象站点温度和降水数据,从月、季节和生长季尺度上分析植被NDVI、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及NDVI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从月尺度上来看,植被NDVI年变化以增加趋势为主,温度以... 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数据和华北地区56个气象站点温度和降水数据,从月、季节和生长季尺度上分析植被NDVI、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及NDVI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从月尺度上来看,植被NDVI年变化以增加趋势为主,温度以增加为主,降水量以减少为主。从季节上讲,春季和秋季NDVI空间分布大体一致,与夏季呈相反趋势;春季和秋季时间序列NDVI呈上升趋势,夏季降低趋势较弱;春季升温最快,其次是夏季;夏季降水增加,春季和秋季降水减少。生长季NDVI呈增加趋势,温度每10 a增加0.48℃(P<0.01),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3,4,11月NDVI变化主要受温度限制,植被季节(春、夏、秋季)和生长季NDVI与温度的相关性均大于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顺序是:生长季>春季>秋季>夏季,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顺序是:春季>生长季>夏季>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温度 降水 相关分析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07生态气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雪梅 冯兆忠 +4 位作者 汲玉河 常鸣 申芳霞 余振 要茂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6,共13页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整了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设置了15个二级申请代码,D0507生态气象是新设立的二级申请代码之一。在战略研究专项项目和科学界的支持下,关键词工作组组织专家经多轮研讨确定申请代码下设的研究方向和关键...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整了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设置了15个二级申请代码,D0507生态气象是新设立的二级申请代码之一。在战略研究专项项目和科学界的支持下,关键词工作组组织专家经多轮研讨确定申请代码下设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本文针对生态气象的4个研究方向及关键词设置背景、整体框架、内在逻辑等进行解读。重点阐述了生态气象的总体框架,阐明了4个研究方向(微生物的大气过程、大气变化的生态效应、生态系统对大气的影响、生态气象监测与模拟)各自特点及内在关系;给出了各研究方向及其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近5年(2017~2021年)各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提出在选择研究方向和关键词时的注意事项与建议。通过对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解读,有助于指导基金申请人选择合适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助力精准指派通讯评审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申请代码 生态气象 关键词 解读
下载PDF
沙漠蝗群对印巴边境植被的影响及其未来可能发展趋势 被引量:5
9
作者 房世波 韩威 裴志方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6-332,共7页
2020年初非洲东北和印巴边境沙漠蝗群席卷多个国家,大面积农田及自然植被被啃食,是什么气候条件促成了此次沙漠蝗灾?距离中国最近的印巴边境蝗群成为研究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蝗灾对当地植被的影响如何?其发展趋势如何?从气候学上分析,... 2020年初非洲东北和印巴边境沙漠蝗群席卷多个国家,大面积农田及自然植被被啃食,是什么气候条件促成了此次沙漠蝗灾?距离中国最近的印巴边境蝗群成为研究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蝗灾对当地植被的影响如何?其发展趋势如何?从气候学上分析,蝗灾历史上是否曾经或者未来是否向印度东边迁飞而进入中国呢?本研究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气候观测数据,对沙漠蝗群可能扩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沙漠蝗群的啃食,2020年1月和2月,在蝗群分布区大面积植被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较常年大幅度下降,2月(2月3日数据)的啃食面积较1月明显扩大;(2)发生在2018年5月和10月两次印度洋飓风和2019年12月强热带风暴等几个罕见气旋给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带来的强降水,是本次非洲-西亚蝗灾的形成重要原因;(3)从影响沙漠蝗群起飞的气温和沙漠蝗虫适合的降水条件来看,历史上或未来沙漠蝗群迁徙到印度东边的机会很少,进入中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蝗群 印巴边境 卫星遥感数据 气象观测数据 热带风暴 归一化植被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微波数据与光学数据集成的机器学习技术在作物产量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菊 房世波 刘汉湖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2-1091,共10页
各类光学植被指数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植被监测与作物产量估算中,但这些指数易受大气状况的影响。由星载微波辐射计得到的植被光学厚度数据(VOD)与植被密度、含水量密切相关,数据可全天候获得,在农业遥感监测中呈现着巨大的潜力。作为来... 各类光学植被指数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植被监测与作物产量估算中,但这些指数易受大气状况的影响。由星载微波辐射计得到的植被光学厚度数据(VOD)与植被密度、含水量密切相关,数据可全天候获得,在农业遥感监测中呈现着巨大的潜力。作为来自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与光学遥感数据可以提供不同波长范围内的植被信息。为了更准确地进行作物产量估算,本研究提出将微波遥感数据与光学遥感数据共同应用于冬小麦单产估算中。研究选择L波段微波辐射计SMAP卫星的VOD数据与MODIS的标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PAR数据作为研究变量,分别使用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和PSO-BP神经网络建立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3种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P值均小于0.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GA-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估算值与真实值在3种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中表现了最高的相关性(R=0.755)与最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529.145 kg/hm^(2)),平均绝对误差(MAE=425.168 kg/hm^(2))和平均相对误差(MRE=6.530%)。为了分析多源遥感数据的结合在作物产量估算中的优势,研究同时构建了仅使用NDVI和LAI,使用NDVI、EVI、LAI、FPAR等光学数据进行冬小麦产量估算的3种GA-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作为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微波遥感数据与光学遥感数建立的GA-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较上述3种作为对比的GA-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提高了0.163,0.229与0.05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122.334、158.462和46.923 kg/hm^(2),使用多源遥感数据的组合可以很好地提高作物产量估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光学厚度 光学植被指数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冬小麦 产量估算
原文传递
基于地基可见光图像的喀斯特典型植被长势监测
11
作者 陈燕丽 房世波 +1 位作者 莫建飞 刘志平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8-526,共9页
生态观测试验站为喀斯特典型脆弱生态区植被生长监测提供了高通量冠层拍摄图像,但目前鲜见有关喀斯特地区裸岩和植被混杂下垫面植被提取的研究报道。利用石漠化生态观测试验站获取的植被冠层RGB图像,研究喀斯特植被适用分割算法和长势... 生态观测试验站为喀斯特典型脆弱生态区植被生长监测提供了高通量冠层拍摄图像,但目前鲜见有关喀斯特地区裸岩和植被混杂下垫面植被提取的研究报道。利用石漠化生态观测试验站获取的植被冠层RGB图像,研究喀斯特植被适用分割算法和长势监测模型,为基于地基冠层可见光图像的植被监测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①基于颜色空间、颜色通道非线性组合、机器学习3种算法对喀斯特地区浅绿色植被的区分度均较高,但对裸岩和深绿色植被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晴天强光和阴天弱光条件下3种分割方法对植被分割效果差异明显,机器学习算法分割效果最优,阴天弱光条件准确率超过80%,晴天强光条件下可超过90%。②基于RGB图像反演的可见光植被指数GLA、NDYI、NGRDI和VARI所反映的植被长势变化趋势相似,但NDYI对植被长势差异响应更敏感。复合正弦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4种可见光植被指数的逐日动态变化特征,且对NGRDI变化趋势模拟精度最高(R^(2)=0.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可见光图像 喀斯特 植被长势 石漠化
原文传递
北方苹果干旱触发判识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建莹 霍治国 +4 位作者 徐建文 王培娟 邬定荣 毛红丹 孔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9-108,共10页
基于小样本历史灾害数据和长序列气象、林果生长数据的林果灾害判识,对目前历史灾害数据匮乏的林果等经济作物气象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资料、苹果干旱灾情史料和富士系苹果发育期... 基于小样本历史灾害数据和长序列气象、林果生长数据的林果灾害判识,对目前历史灾害数据匮乏的林果等经济作物气象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资料、苹果干旱灾情史料和富士系苹果发育期资料,充分考虑苹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和降水供给情况,以及前期水分盈亏状况对当前发育阶段苹果生长的影响,在水分盈亏指数计算的基础上,构建苹果干旱指数。通过概率分析、K-Means聚类、欧式距离等方法,厘定陕西省富士系苹果的干旱触发阈值。采用致灾因子序列对比分析、预留样本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验证苹果干旱触发阈值有效性。结果表明:1)苹果干旱触发阈值分别为:苹果果树萌动-萌芽期0.87,萌芽-盛花期0.84,盛花-成熟期0.73;2)基于阈值提取的苹果干旱年份的干旱指数序列与历史灾害样本干旱指数序列具有同一性;预留独立样本指标判识准确率为85.58%;典型站点长时间序列检验判识结果准确率为80.95%。研究结果可为林果灾害指标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象 苹果 阈值厘定 有效性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