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利奇马”远距离暴雨的关键动力因子和水汽来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希 曾明剑 +2 位作者 王亚强 张雪蓉 魏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6-789,共14页
基于地面加密观测、ERA5再分析、ECMWF全球集合预报等多源资料,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涡度收支诊断方法以及拉格朗日水汽追踪方法,探讨1909号台风“利奇马”造成远距离暴雨的关键动力因子和水汽来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短波槽的加深有... 基于地面加密观测、ERA5再分析、ECMWF全球集合预报等多源资料,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涡度收支诊断方法以及拉格朗日水汽追踪方法,探讨1909号台风“利奇马”造成远距离暴雨的关键动力因子和水汽来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短波槽的加深有利于台风远距离降水(Tropical cyclone Remote Precipitation,TRP)区南北两侧的气流共同增强TRP区域内的低层相对涡度,从而增强TRP。尤其相对涡度的散度项是影响TRP增强或减弱的关键作用项。在TRP增强阶段,有利于暴雨增强的正涡度主要由散度项贡献。负的散度项贡献导致相对涡度减小,TRP雨强也随即减弱。在水汽方面,TRP雨强和区域内的水汽含量密切相关。500 hPa上TRP区域内的水汽由局地和台风“利奇马”共同贡献;700 hPa的水汽主要由“利奇马”台风贡献;850 hPa的水汽则由局地和两个台风共同输送,其中台风“罗莎”的贡献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利奇马” 远距离暴雨 敏感性分析 水汽追踪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科学数据集成和共享 被引量:6
2
作者 熊安元 冯爱霞 +12 位作者 高梅 高峰 张志强 何文春 马伟强 孙方林 张文华 刘娜 赵煜飞 刘媛媛 陈东辉 杨和平 杨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4-736,共13页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相关分析产品进行了整合集成,获得了高原区域长年代、多要素的地气系统综合气象数据,研发了综合气象数据库及其数据共享平台。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科学数据的观测及数据情况,包括中国气象局长期业务观测数据、历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数据、中国科学院部分野外台站长期观测试验数据和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数据成果,描述了多种数据的标准化集成技术和成果,设计并发布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多源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和解决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气系统 气象 数据 共享平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冬季气温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估算 被引量:2
3
作者 武玮辰 魏凤英 +1 位作者 王亚强 朱恩达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使用1951—2021年160个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冬季平均气温及多项大气环流及海温等指数,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影响中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海温等外强迫因子,并建立估算拟合模型,评价筛选出的影响因子组合对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贡... 使用1951—2021年160个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冬季平均气温及多项大气环流及海温等指数,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影响中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海温等外强迫因子,并建立估算拟合模型,评价筛选出的影响因子组合对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贡献。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提取与冬季气温异常相关的影响因子。为体现特征因子之间非线性关系,使用泰勒公式对筛选后的特征进行多项式增广。使用最小二乘梯度提升决策树(LS-GBDT)算法对筛选出的特征因子与冬季气温异常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估算拟合。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对影响冬季气温异常的特征因子进行合理筛选与重要性分析,建立的估算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气候系统特征因子与冬季气温距平的非线性联系。本研究为了解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模拟与估算提供了新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冬季气温 机器学习 LASSO算法 LS-GBDT算法 气候预测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利奇马”台风暴雨预报订正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琳娜 姚梦颖 +3 位作者 巩远发 慕秀香 李依瞳 安建宇 《暴雨灾害》 2020年第5期451-461,共11页
利用2019年7月1日—8月12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与同时段逐6 h地面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立了ECMWF降水集合预报的BMA模型(简称BMA模型),并对BMA模型的“利奇马”台风降水的确定性预报和概率预报与E... 利用2019年7月1日—8月12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与同时段逐6 h地面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立了ECMWF降水集合预报的BMA模型(简称BMA模型),并对BMA模型的“利奇马”台风降水的确定性预报和概率预报与ECMWF原始集合预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BMA模型对台风降水集合预报有较好的订正效果,能有效改善预报的离散度。(2)与原始集合预报相比,BMA模型的连续等级概率评分(CRPS)、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13%、34%和2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的可靠性,但随着降水量级增大,提高程度逐渐减弱;BMA模型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始集合预报对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概率的虚报,提高了“利奇马”台风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落区预报的准确性。(3)在该个例中第25百分位至第95百分位可视为有效预报区间,经BMA模型订正后的有效预报区间对降水观测的捕捉能力更强,BMA模型订正后的ECMWF集合预报捕获率比原始集合预报提高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概率降水预报 集合预报 贝叶斯模型平均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东海黑潮暖舌对热带气旋“派比安”(1807)强度的影响
5
作者 赵振驰 许士斌 +3 位作者 黄菲 董茹月 陈文聪 樊婷婷 《海洋气象学报》 2023年第2期20-30,共11页
通过使用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个例“派比安”(1807)进行了一组数值试验,分析了东海黑潮暖舌对“派比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黑潮暖舌高海面温度(以下... 通过使用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个例“派比安”(1807)进行了一组数值试验,分析了东海黑潮暖舌对“派比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黑潮暖舌高海面温度(以下简称“海温”)导致TC区域内海气界面热通量显著增加,并造成TC边界层不稳定特征发展,形成了有利于垂直对流发展的边界层环境。因此TC内特别是TC眼墙处对流更为活跃,TC强度显著提高,同时黑潮暖舌对TC的局部加热还会引起TC内部对流活动的非对称分布。根据数值试验的结果,黑潮暖舌为“派比安”整体动能增加做出约24.7%的贡献,中心气压变化对东海黑潮暖舌高海温特征的响应时间约为10 h。此外,在黑潮暖舌作用下,“派比安”7级风圈半径扩张16.3%,最大风速半径收缩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东海黑潮 海气相互作用 热带气旋边界层
下载PDF
降水概率特征对概率降水预报检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琳娜 曹越 +1 位作者 齐丹 卢姝 《暴雨灾害》 2022年第6期701-711,共11页
利用2015—2017年6—8月ECMWF集合预报系统(EPS)降水预报资料和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EPS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集合预报检验为例,首先分析了集合预报系统对不同量级降水预报的可靠性和预报偏差样本特征;然后,基于观测事件是... 利用2015—2017年6—8月ECMWF集合预报系统(EPS)降水预报资料和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EPS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集合预报检验为例,首先分析了集合预报系统对不同量级降水预报的可靠性和预报偏差样本特征;然后,基于观测事件是否出现分别讨论了不同观测概率对集合预报BS评分(BS)和集合降水预报区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EPS在中雨量级降水预报中的表现最好;对小雨量级降水,易预报偏大,且偏大样本主要出现在0~2 mm小降水中;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主要以预报偏小为主,且85 mm以上降水几乎全部漏报。(2)实况降水出现时,随降水量级增大,概率预报较实况偏小程度逐渐增大;实况降水未出现时,随着降水量级增大,概率预报较实况偏大程度逐渐减小。(3)通过分开计算观测概率为0及观测概率为1时概率预报的BS,可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因样本分布不均导致BS无法客观评估概率降水预报能力的缺陷,同时可从该检验直接得到预报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预报不足还是预报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概率预报 观测概率 集合预报 B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