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温和降水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鹤龄 张强 +5 位作者 王润元 甘延泰 牛俊义 张凯 赵福年 赵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了明确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典型半干旱区定西试验基地,利用开放式红外增温模拟系统和水分控制装置设置不同降水量(减少20%、不变、增加20%)和温度梯度[大气温度(对照)、增加1.0℃、增加2.0℃、增... 为了明确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典型半干旱区定西试验基地,利用开放式红外增温模拟系统和水分控制装置设置不同降水量(减少20%、不变、增加20%)和温度梯度[大气温度(对照)、增加1.0℃、增加2.0℃、增加3.0℃],模拟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温幅度小于2℃时,降水变化对春小麦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当增温为3℃时,降水减少显著减少穗粒数,降水增加显著增加穗粒数.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对春小麦千粒重的负效应增大,春小麦不孕小穗数与气温呈二次曲线上升.降水减少20%条件下,增温1、2和3℃的春小麦产量分别下降12.1%、24.7%、42.7%;降水不变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分别下降8.4%、15.1%、21.8%;降水增加20%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分别下降9.0%、15.5%、22.2%.春小麦籽粒淀粉含量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增加而上升.增温2℃有利于蚜虫暴发,但增温3℃抑制蚜虫暴发;春小麦锈病发病率随着温度增加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春小麦 产量 品质 病虫害
原文传递
高空急流带对甘肃沙尘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先荣 王劲松 +4 位作者 张锦泉 韦伯龙 刘洪 邓吉录 贾小琴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6-1051,共6页
利用1970—2010年3—5月甘肃41a的气象资料、Micaps常规资料,按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标准,分析研究了48例强沙尘暴过程与高空偏北急流带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带(核)的引导作用,与甘肃强沙尘暴发生、发展、强度以及波及范围有直... 利用1970—2010年3—5月甘肃41a的气象资料、Micaps常规资料,按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标准,分析研究了48例强沙尘暴过程与高空偏北急流带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带(核)的引导作用,与甘肃强沙尘暴发生、发展、强度以及波及范围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偏北急流带发展到巴尔喀什湖附近转为"C"型或"L"型流场时,其中短波分裂强冷空气和扰动性急流向甘肃发展,造成春季突发性很强的沙尘暴,甚至出现"黑风"。这种天气过程移速快,影响范围广,生命史短,破坏力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振荡 高空急流带 波及范围
原文传递
不同覆盖措施对枸杞根系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胥生荣 张恩和 +3 位作者 马瑞丽 王琦 刘青林 王鹤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02-1810,共9页
耐旱枸杞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覆盖时间和覆盖材料对枸杞土壤环境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为枸杞抗旱节水栽培与水分高效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和地膜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覆... 耐旱枸杞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覆盖时间和覆盖材料对枸杞土壤环境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为枸杞抗旱节水栽培与水分高效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和地膜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覆盖后,枸杞根系生理特性和分布、土壤储水量和温度等根系和土壤环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都可以提高土壤储水量,秋季覆盖更有利于冬季水分储存,使土壤储水量在早春分别增大到裸地对照的117.1%和114.4%;地膜和秸秆秋季覆盖使土壤平均温度比裸地对照高18.0%和7.1%,春季覆盖使平均温度比裸地对照分别高6.4%和2.3%;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增大根系比导率年平均值,秋季覆膜比导率变化最显著,达裸地对照的109.95%,春季覆秸秆比导率变化最小,仅为裸地对照的100.3%;覆盖处理在低温季节可以使根系活力升高,而在高温季节可以使根系活力降低;根冠比在秋季和春季覆膜后变化最显著,分别为裸地对照的87.42%和90.35%;表层0~20cm和水平距离40~60cm处,细根分布比例最大的均为秋季覆膜,分别达裸地对照的133.5%和116.7%,细根分布比例最小的均为春季秸秆覆盖。综合分析表明,覆盖模式与植株根系的生长、分布和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使土壤环境和根系分布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利用土壤浅层和横向较远处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覆盖材料 覆盖季节 根系 土壤环境 水分利用率 根系比导率 根系活力
下载PDF
甘肃民勤2001—2010年沙尘暴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明瑞 闫大同 +2 位作者 李岩瑛 张春松 胡丽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4-1149,共6页
根据2001—2010年民勤沙尘暴资料和《中国沙尘天气年鉴》资料,分析了民勤近10年沙尘暴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民勤以局地性沙尘暴为主;一日中区域性沙尘暴较局地性沙尘暴出现分散且早,区域性沙尘暴4月出现最多,而局地性沙尘暴6月出现最多... 根据2001—2010年民勤沙尘暴资料和《中国沙尘天气年鉴》资料,分析了民勤近10年沙尘暴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民勤以局地性沙尘暴为主;一日中区域性沙尘暴较局地性沙尘暴出现分散且早,区域性沙尘暴4月出现最多,而局地性沙尘暴6月出现最多,区域性沙尘暴春季出现最多,而局地性沙尘暴春季最多,夏季和春季相当,年际均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从逐年强沙尘暴次数、平均持续时间、造成的损失等分析,认为沙尘暴强度没有减弱,强沙尘暴强度变化不大。用1971—201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典型沙尘暴个例探空气象资料分析沙尘暴减少的原因为:一是大风日数减少、平均风速减小;二是当地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三是近地层多暖平流、冷空气活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变化特征 原因 民勤
原文传递
春季西风急流异常对甘肃极端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胜才 杨先荣 +4 位作者 张锦泉 王劲松 蔡广珍 闫旭东 赵志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9-1094,共6页
采用1970—2011年春季甘肃42a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按照春季发生的各类别灾害性天气标准,分析研究了干旱、大风、强沙尘暴(黑风)、强寒潮等天气过程与西风急流振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西风急流轴、核的振荡强度与范围,... 采用1970—2011年春季甘肃42a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按照春季发生的各类别灾害性天气标准,分析研究了干旱、大风、强沙尘暴(黑风)、强寒潮等天气过程与西风急流振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西风急流轴、核的振荡强度与范围,与甘肃春季极端天气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的关联性,尤其是西风急流在欧亚范围内稳定,且向高纬度65°N地区发展时,易造成甘肃河西及河东大部分地方持续性的干旱。②西风急流带南下发展到巴尔喀什湖附近,转折为"L"型流场,并向东南方向发展时,其中短波分裂急流轴、核直入甘肃,易造成春季的强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③只要有较强的高空急流带引导,近地面强风场中就有急流发展,大风、强沙尘暴、寒潮等极端天气就会袭击甘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急流异常 极端天气 强沙尘暴 强寒潮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近50a来气温变化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101
6
作者 王劲松 费晓玲 魏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4-732,共9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西北地区135站1960—2005年逐月资料,通过对该地区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了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一些新特征:①西北地区的年和各季节均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但...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西北地区135站1960—2005年逐月资料,通过对该地区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了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一些新特征:①西北地区的年和各季节均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但陕西南部在夏季出现降温的趋势。冬季和秋季,从塔里木盆地西侧到河套地区,在35°—40°N的带状区域内是增温趋势最强的区域。西北区域整体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达0.37℃/10a,冬季增温可达0.56℃/10a。无论是年或四季平均的增温率,西北地区都比全国平均的要高。②西北地区冬季和年的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但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出现气温明显上升的趋势。③西北地区年气温异常首先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变化型,然后依次为南北相反变化型和陕南气温变化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性。且整体一致型变化近50 a来呈加强态势,而陕南与西北其他地区气温非同步变化的趋势在逐渐缩小。④西北地区近50 a来年气温可分为南疆高原区、北疆区、西北东部区3个主要空间异常气候区。且从长期倾向来看,南疆高原区和北疆区有明显的上升变化倾向,西北东部区则表现为波动式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西北地区 气温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甘肃黄土高原苹果物候期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1
7
作者 蒲金涌 姚小英 +2 位作者 姚晓红 许彦平 王位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181-183,187,共4页
利用甘肃省西峰、天水两地1971—2005年气温资料及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84—2005年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甘肃黄土高原自197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9~1.8℃。受此影响... 利用甘肃省西峰、天水两地1971—2005年气温资料及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84—2005年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甘肃黄土高原自197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9~1.8℃。受此影响,苹果叶芽开放、展叶、开花等成熟前的发育期提前了14d左右,叶变色、落叶等成熟后发育期后延了2~5d;≥30℃和≥35℃的高温日数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分别偏多5.8~7.7d/a和2.8d/a,致使苹果的坐果率及品质等有所下降。因此,在苹果生产中,应适当提高栽培地的海拔高度、培育新品种以适应气候的持续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黄土高原 苹果 物候期 影响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暖冬现象的响应 被引量:59
8
作者 蒲金涌 姚玉璧 +3 位作者 马鹏里 邓振镛 王位泰 张谋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7-1241,共5页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两地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及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3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甘肃冬小麦种植区50多年的冬季气温变暖趋势及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气温升高对冬...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两地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及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3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甘肃冬小麦种植区50多年的冬季气温变暖趋势及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最近20多年,冬小麦越冬死亡率下降到2%以下,越冬天数减少了7~8d,整个生育期缩短8~10d,返青-开花期天数延长7d,这有利于冬小麦生产及气候资源的利用.同时,冬季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也使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变差,麦田病、虫危害发生率增加,给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冬小麦 生长发育 暖冬 响应
下载PDF
径流量Z指数与Palmer指数对河西干旱的监测 被引量:41
9
作者 王劲松 黄玉霞 +1 位作者 冯建英 王宝鉴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利用河西内陆河水文代表站1959—2004年逐月径流量资料、内陆河流域灌溉区1949—2001年耕地面积及代表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Z指数,并以径流量Z指数作为径流干旱指数,对旱涝等级进行划分;考... 利用河西内陆河水文代表站1959—2004年逐月径流量资料、内陆河流域灌溉区1949—2001年耕地面积及代表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Z指数,并以径流量Z指数作为径流干旱指数,对旱涝等级进行划分;考虑径流量Z指数的旱涝等级与农业灌溉用水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径流量Z指数的灌溉指标。将径流量转化为降水量,改进Palmer旱度模式,且在作改进后,又将潜在蒸散量的计算法由利用桑斯威特公式改为利用彭曼公式。结果表明:将径流量考虑到Palmer干旱指数中并改变蒸散量的算法,使得该指数对河西灌溉区干旱情况的监测均有所改善。对照河西地区的干旱事件,径流量Z指数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比Palmer干旱指数改进前、后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效果更佳。径流量Z指数能更真实地反映河西灌溉区干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灌溉区 内陆河径流量 径流量Z指数 Palmer干旱指数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中部冬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和春季晚霜冻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位泰 张天峰 +2 位作者 蒲金涌 姜惠峰 黄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利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试验田资料和当地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气温、终霜冻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春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以1.2℃/10a和1.1℃/10a的速率升高,5月的极端... 利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试验田资料和当地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气温、终霜冻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春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以1.2℃/10a和1.1℃/10a的速率升高,5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以1.2℃/10a的速率升高;1997年以来4月极端最低气温波动幅度增大,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2001年和2006年出现了最小值,属于反常年份,冻害严重;终霜日期提前的气候趋势比较明显,速率为3.2d/10a,终霜日地面最低温度表现为波动变化,个别年份出现反常的重霜冻灾害;终霜冻过程的持续日数表现出阶段性增加规律,地面最低温度负积温在反常年份2005-2006年有增强变化;1981年以来冬小麦拔节期以4.5d/10a的速率极显著提前(P<0.01),1997年以来提前趋势更加明显,1997-2008年平均拔节期比1981-1996年提前9d。气候持续变暖,冬小麦拔节期提前的速率大于终霜日提前的速率,表明冬小麦春季拔节-孕穗期遭受终霜冻危害的气候风险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终霜冻 冬小麦发育期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11
作者 万信 王润元 李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4-347,共4页
对1971—2000年陇东塬区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增温表现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时上升。最高气温以季节转换时升幅最大,最低气温多数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且升温较最高气... 对1971—2000年陇东塬区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增温表现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时上升。最高气温以季节转换时升幅最大,最低气温多数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且升温较最高气温显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以12月上升最为显著。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蒸发量显著增大,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增加,无霜期延长,春秋土壤水分减少等。降水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整体变化不显著。认为气候变暖引起的多要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业气象要素 变化特征
下载PDF
2009/2010年中国西南区域性大旱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忆平 王劲松 李耀辉 《干旱气象》 2015年第4期537-545,共9页
针对目前各种干旱指数对干旱事件整体识别能力的局限性,采用一种新的客观识别方法“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 OITREE)”对2009~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的秋冬春连旱进行了特征识别。结果表明:(1)此次干旱事件的发生时段为2009年8... 针对目前各种干旱指数对干旱事件整体识别能力的局限性,采用一种新的客观识别方法“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 OITREE)”对2009~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的秋冬春连旱进行了特征识别。结果表明:(1)此次干旱事件的发生时段为2009年8月25日至2010年4月18日,历时237 d,为近50 a(1961~2010年)综合强度排名第五位的干旱事件,是一次极端干旱事件;(2)此次极端干旱过程最大影响面积为576.82万km2,影响范围涉及到云南全省、四川南部、贵州大部(主要是西部)以及重庆、广西西部,其中,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交界区干旱最严重,其次为云南的中部和中西部,且云南省不论受旱面积还是受旱强度都是最大的;(3)此次干旱过程有4个明显变化阶段:干旱增强、减弱、再增强、最后解除。第一阶段为2009年8月25日至10月下旬,干旱开始发展并持续增强,影响范围最大可达约370万km2,包括西南、华南、华东、华北及东北南部的小部分地区,持续达2个月,受影响的核心区域除了西南地区以外,还有华北和华南的部分区域;第二阶段为2009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干旱强度急剧下降,影响范围最小只有约50万km2,主要在西南地区,持续时间只有1个月;第三阶段,2009年12月中旬至2010年3月下旬,旱情再一次增强,干旱面积再次扩大,影响范围最大可达约200万km2,包括西南及西北地区东部,持续时间为3个月,是4个阶段中发展时间最长的,主要受影响的核心区域为西南地区;第四阶段,2010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干旱逐渐缓解,直到过程结束,旱情解除。OITREE方法能从不同层次和方面完整地描述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点,其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是一种有效监测干旱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西南 客观识别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中国南方干旱风险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晓云 王劲松 +4 位作者 李耀辉 杨金虎 岳平 田庆明 杨庆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0-1091,共12页
为了准确认识和分析与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相关的干旱特征变量,利用中国南方96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Clayton、Frank、Galambos、Gumbel以及Plackett Copula函数,建立了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干旱历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干... 为了准确认识和分析与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相关的干旱特征变量,利用中国南方96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Clayton、Frank、Galambos、Gumbel以及Plackett Copula函数,建立了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干旱历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干旱严重程度两个相关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模型,择优使用Frank Copula函数计算了中国南方干旱条件概率与条件重现期,比较分析了该区域干旱事件第1、第2联合重现期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干旱严重程度(干旱历时)的条件概率分布随着干旱历时(干旱严重程度)阈值的增大而减小;干旱严重程度(干旱历时)的条件重现期与干旱历时(干旱严重程度)阈值成正比。当干旱历时阈值为6个月、干旱严重程度阈值为6时,中国南方整体存在较大的干旱风险,研究区整体第1"且"(干旱历时和干旱严重程度均超过给定阈值)联合重现期平均为4.8 a,第1"或"(干旱历时和干旱严重程度有一个超过给定阈值)联合重现期平均为2.6 a,第2"或"联合重现期平均为3.5 a。当干旱历时阈值为9个月、干旱严重程度阈值为13.5时,研究区整体第1"且"联合重现期平均为12.6 a,第1"或"联合重现期平均为4.7 a,第2"或"联合重现期平均为7.7 a。中国南方的干旱高风险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贵州东北部、广西北部、广东西部以及云南大部分地区;低风险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西北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汇区以及广东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干旱 COPULA函数 重现期
下载PDF
亚洲中部干旱区在20世纪两次暖期的表现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劲松 陈发虎 +1 位作者 靳立亚 魏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利用亚洲中部干旱区1901-2002年近100 a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西风指数资料,分析了20世纪全球变暖的两个较明显时期在该干旱区的响应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变化和太阳活动对干旱区气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亚... 利用亚洲中部干旱区1901-2002年近100 a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西风指数资料,分析了20世纪全球变暖的两个较明显时期在该干旱区的响应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变化和太阳活动对干旱区气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中部干旱区对20世纪全球发生的两次暖期的响应特征是有显著差异的.对1920-1940年代全球发生的第一次暖期,亚洲中部干旱区整体并没有响应,仅在其东部的季风影响边缘区有响应;而对1970年代以后发生的第二次暖期,亚洲中部干旱区整体都作出了响应.冰岛低压的异常加深、同时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的显著增强,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的异常减弱,以及西风指数的异常增强是导致亚洲中部干旱区气温偏高的可能原因,可以初步解释研究区整体对20世纪全球两次暖期响应不同的原因.太阳活动作为外部影响因子之一,对干旱区气温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且在百年时间尺度上,二者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中部干旱区 20世纪两次暖期 响应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其模拟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斐 王润元 +3 位作者 王鹤龄 赵鸿 张凯 赵福年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8-1425,共8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明确其干旱致灾和受灾阈值,建立定量的模拟模型,对半干旱区春小麦进行小区水分控制试验,设置充足灌水(CK)和持续干旱(GH)2组处理,分析干旱胁迫对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明确其干旱致灾和受灾阈值,建立定量的模拟模型,对半干旱区春小麦进行小区水分控制试验,设置充足灌水(CK)和持续干旱(GH)2组处理,分析干旱胁迫对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3 d后,茎、叶、地上部干物质重开始明显减少,胁迫23 d后,穗干物质重开始明显减少,分别较CK组减少40.80%、22.03%、31.29%、32.90%,对应的干旱致灾阈值为土壤含水量减至10.40%[田间持水量(CF)的37.4%]和8.56%的(30.8%CF),受灾阈值为茎、叶、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百分率达到80.39%、92.75%、16.87%、47.18%。干旱胁迫不影响各器官分配指数的排序,但会改变排序的变化时间节点和持续时间。胁迫17 d后,各器官分配指数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茎平均相对减少12.50%,叶平均相对增加8.14%,穗平均相对增加15.04%,对应的干旱致灾阈值为土壤含水量减至9.54%(34.3%CF)。地上部干物重、叶的分配指数受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茎、穗的分配指数受叶片含水率的影响最大。干旱胁迫促使穗的分配指数增加。建立的地上部干物重、叶和穗的分配指数最优模型可有效模拟干旱胁迫下春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该结果可为春小麦干旱致灾过程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致灾阈值 受灾阈值 分配指数 LOGISTIC模型 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农业产量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尹东 《干旱气象》 2007年第2期12-16,共5页
对气象、农业生物、经济计量、作物生长动力模拟这几种农业产量预报技术方法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论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情况和改进途径,提出综合性预报方法思路。
关键词 农业产量 预报 技术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热量资源分布演变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车向军 周忠文 +2 位作者 张谋草 杜军 韩世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2期221-226,共6页
为了研究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提高为农气象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对庆阳市具有代表性的环县、庆城和西峰的1960—2013年的气温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在近54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但各... 为了研究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提高为农气象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对庆阳市具有代表性的环县、庆城和西峰的1960—2013年的气温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在近54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但各具特点;农耕期增加,作物种植界限北移且多样化;热量资源均有增加,中部川道地区最为丰富;终霜日结束趋势偏早,作物遭受冻害的次数减少。各地应根据气候变化,适当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及秋作物的种植比例和技术投入,同时,科学有效的预防由于热量资源增加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热量资源 积温 终霜日
下载PDF
甘肃中部强沙尘暴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先荣 王劲松 +3 位作者 何玉春 邓吉录 任余龙 杨文月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7-571,共5页
利用1970—2006年甘肃中部13个县(市)的21例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各时次高空和地面资料,通过分析沙尘暴过程的影响系统,来研究甘肃中部近年来强沙尘暴天气频繁入侵的成因及特点。结果表明:甘肃武威东南部发生沙尘暴天气时,500hPa高空出现一... 利用1970—2006年甘肃中部13个县(市)的21例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各时次高空和地面资料,通过分析沙尘暴过程的影响系统,来研究甘肃中部近年来强沙尘暴天气频繁入侵的成因及特点。结果表明:甘肃武威东南部发生沙尘暴天气时,500hPa高空出现一支风速≥20m.s-1西北向的急流轴;河西走廊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使沙尘暴移速增快,强度增强,沙尘在翻越乌鞘岭后,相继侵袭白银、兰州、临夏等广大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甘肃中部沙尘暴和强沙尘暴次数逐年增多,强度增强、影响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强沙尘暴 急流轴
下载PDF
田间增温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凯 王润元 +4 位作者 王鹤龄 赵鸿 赵福年 阳伏林 雷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81-2688,共8页
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气象和生态环境试验站,利用开放式红外增温系统设置增加0℃(对照)、1℃、2℃3个温度梯度,模拟田间增温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层温度增加1-2℃,春小麦的全生育... 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气象和生态环境试验站,利用开放式红外增温系统设置增加0℃(对照)、1℃、2℃3个温度梯度,模拟田间增温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层温度增加1-2℃,春小麦的全生育期比对照缩短7-11 d.生育前期增温使株高增高,叶面积指数增大;从拔节期开始增温使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降低,且增温2℃处理的效应大于增温1℃处理.温度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尤其是灌浆后期到乳熟期.增温1-2℃,产量较对照降低25.4%-45.5%,主要是由于穗粒数和穗粒质量显著减少.增温处理明显降低了春小麦田间土壤贮水量,0-10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随温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在100 cm以下深层土壤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春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土壤贮水消耗量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甘肃玛曲草原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兰芳 李宗义 王劲松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4-21,共8页
采用甘肃省玛曲县1967年至2005年的年降水、气温、大风、沙尘等气候资料和1997~2005年卫星数据资料(NOAA14-AVHRR和EOS—MODISD),分析了玛曲草原38年来的气候演变特征和近10年来的草地植被月及年与相同时相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采用甘肃省玛曲县1967年至2005年的年降水、气温、大风、沙尘等气候资料和1997~2005年卫星数据资料(NOAA14-AVHRR和EOS—MODISD),分析了玛曲草原38年来的气候演变特征和近10年来的草地植被月及年与相同时相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玛曲在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的气候条件下,大风沙尘天气却显著减少;秋季降水出现明显转型信号,从90年代中期转入连续增加;近10年中,草原植被1997~2001年逐年显著减少(除个别年份随年降水波动外),2000年最差,草原沙漠化占总面积的5%,退化面积高达45%;2001~2005年间牧草植被缓慢恢复,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的变幅总体小于减少的变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 草原 气候变化趋势 遥感数据 生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