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气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苗世光 蒋维楣 +7 位作者 梁萍 刘红年 王雪梅 谈建国 张宁 李炬 杜吴鹏 裴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7-499,共23页
中国数十年来在城市气象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文中从城市气象观测网与观测试验、城市气象多尺度模式、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气象的主要研... 中国数十年来在城市气象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文中从城市气象观测网与观测试验、城市气象多尺度模式、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气象的主要研究进展:中国各大城市已建立或正在完善具有多平台、多变量、多尺度、多重链接、多功能等特点的城市气象综合观测网;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大型城市气象观测科学试验,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研究示范项目;成功开展了风洞实验、缩尺度外场实验研究;建立了多尺度城市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数值模式,并应用于业务;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对降水影响、城市气象与城市规划、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最后指出,未来需要重点从新观测技术及观测资料同化应用、城市系统模式研究、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气候与环境综合服务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天气 城市气候 综合观测网 外场观测试验 多尺度数值模式 大气环境
下载PDF
2017年秋季华西秋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萍 周兵 +1 位作者 马悦 汪佳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04-1112,共9页
利用我国723个常规观测气象站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综合大气环流的季节内-季节异常、海洋外强迫年际异常及降水的长期变化影响,分析了2017年华西秋雨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西秋雨存在3~4、6~9、12~18 a、36 ... 利用我国723个常规观测气象站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综合大气环流的季节内-季节异常、海洋外强迫年际异常及降水的长期变化影响,分析了2017年华西秋雨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西秋雨存在3~4、6~9、12~18 a、36 a等多个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并自1990年以来呈现增加的长期变化趋势。2017年华西秋雨异常偏多是多时间尺度变率叠加影响的结果。2017年秋季,北半球极涡偏向东亚地区,贝加尔湖低槽多冷空气分裂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西,华西地区处于水汽输送异常辐合大值区,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撤退过程偏慢,夏季风北界位置持续偏北,9-10月主雨带维持在华西—江汉—江淮一带。自西太平洋经南海北上的水汽输送的季节内变化,并与东北冷涡的季节内活动相配合,是造成华西秋汛的季节内环流影响因子。华西秋雨年际异常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夏末秋初开始发展的拉尼娜状态是201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2017年华西秋雨的异常偏多也与其近年来的年代一多年代际正距平位相及长期增加趋势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夏季风 拉尼娜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多时间尺度
下载PDF
太湖流域梅雨的划分及其典型年异常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娟 梁萍 +2 位作者 林荷娟 吴志勇 钱琦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针对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流域梅雨划分指标的现状,本文依据最新的梅雨监测国家标准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19862016年太湖流域水文年鉴逐日雨量整编资料,重新划分了太湖流域入/出梅日期,计算了梅雨特征量,构建了梅雨洪水指数(RFI),并... 针对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流域梅雨划分指标的现状,本文依据最新的梅雨监测国家标准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19862016年太湖流域水文年鉴逐日雨量整编资料,重新划分了太湖流域入/出梅日期,计算了梅雨特征量,构建了梅雨洪水指数(RFI),并对梅雨期超设计、超警戒洪水年的环流异常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新标准下太湖流域多年平均在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期长度24 d,梅雨量266.8 mm;与历史序列相比,新标准确定的梅雨量一致率较高,其次是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2)雨日数和副高脊线北跳时间是影响入/出梅确定的两个重要因素,新标准将1992、2013年定为空梅,1986、1987、1989、1996、2005年历史入/出梅日期向后调整,1988、2007年出梅日期向前调整,更为合理地反映了梅雨的高温高湿气候特征,客观性较强.(3)梅雨量越大,雨强越大,太湖水位越高,流域越易涝;以梅雨洪水指数作为参考因子,考虑到影响太湖洪水形成的两个关键因子(梅雨期起涨水位、最大7 d降水量占梅雨量的比例),对入梅起涨水位异常偏高、因集中强降雨引起太湖洪水的指示意义较强.(4)高低纬环流配置关系密切,来自西太平洋经南海的偏南气流、印度洋经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后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太湖流域交汇,太湖流域垂直上升运动异常强烈,触发降雨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暴雨持续形成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梅雨监测指标 降雨强度 梅雨洪水指数
下载PDF
2014—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赵霞 崔劲松 +1 位作者 张奕 谈建国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19-222,234,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闵行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可能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闵行区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手足口病的气象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 【目的】探讨上海市闵行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可能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闵行区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手足口病的气象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4—2018年,闵行区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271.51/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社区为华漕镇、浦江镇和马桥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0~5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年流行高峰期是5—7月。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的发病与周平均气压呈负相关(b=-4.32,P=0.004)、与周最低气温(b=2.62,P=0.040)和周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b=1.71,P=0.010),与周平均气温、周最高气温、周降水量、周平均气压和周平均水汽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闵行区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有较密切的关系,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气象因素 逐步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ZSG-DEA模型的中国六大行业碳减排分配效率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郭茹 吕爽 +1 位作者 曹晓静 王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但如何合理分配碳减排任务一直是个难题。当前国家和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核查主要从行业层面开展。论文基于国家整体碳减排目标,利用ZSG-DEA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分析了2020年中国六大行业碳排... 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但如何合理分配碳减排任务一直是个难题。当前国家和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核查主要从行业层面开展。论文基于国家整体碳减排目标,利用ZSG-DEA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分析了2020年中国六大行业碳排放分配效率。初次迭代后,建筑业的DEA为1,达到了有效分配;但工业的效率值只有0.319,分配效率严重偏低。应用ZSG-DEA模型,对六大行业的碳排放配额进行了重新分配,最终达到了ZSG-DEA的统一有效边界,平均效率值由0.674提高到了0.997。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行业碳减排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G-DEA模型 行业 碳减排 效率 中国
下载PDF
上海中心城区二氧化碳通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支星 敖翔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3期72-79,共8页
利用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徐家汇站的涡动相关湍流通量资料,对该区域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二氧化碳(CO2)通量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年总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城区徐家汇为CO2通量的源区,CO2通量的日变化呈现与交通流量相对... 利用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徐家汇站的涡动相关湍流通量资料,对该区域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二氧化碳(CO2)通量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年总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城区徐家汇为CO2通量的源区,CO2通量的日变化呈现与交通流量相对应的双峰现象,冬季的通量值普遍小于其他季节,尤其在早高峰时段更为明显。节假日CO2通量的早高峰效应并不明显,其峰值明显低于工作日,且有滞后的趋势。各方向CO2通量大小与其周边下垫面情况密切相关,夏季白天在商业建筑密集区和主要道路处,CO2通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上海中心城区CO2通量的年总排放量为44.5 kg/(m^2·a),高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市中心或高密度住宅区的数值,这主要和观测时段相对偏晚、植被覆盖率偏低、周边高层建筑和主干道偏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通量 中心城区 涡动相关法
下载PDF
低排放情景下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在温升过冲前后达到1.5℃的差异
7
作者 徐影 韩振宇 +1 位作者 吴婕 李柔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402,共14页
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在SSP1-1.9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达到1.5℃温升(P1阶段)后继续增暖然后再次返回(过冲)到1.5℃温升时的(P2阶段)全球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指... 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在SSP1-1.9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达到1.5℃温升(P1阶段)后继续增暖然后再次返回(过冲)到1.5℃温升时的(P2阶段)全球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指数的可能变化,并且分析其预估不确定性。结果表明:P1和P2两阶段间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的多模式一致的差异在全球各分区广泛出现,且区域性和局地性特征明显。各指标表征的多模式一致的极端温度变化普遍接近或者超过全球陆地面积的15%。极端低温的P1和P2两阶段差异的空间分布与冬季平均气温差异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相似度,极端高温变化的分布则更凸显局地性。全球范围内低温和高温多模式一致增加的面积都高于其减少的面积,预计欧亚大陆中高纬的西部、北美洲、中国东北等区域的低温风险以及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南亚、东非、北美洲、南极洲等区域的高温风险会升高。各指标表征的多模式一致的极端降水变化普遍超过全球陆地面积的20%,其中增加与减少的面积接近。强降水差异的分布特征与年降水的有部分相似,一致增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南亚、东南亚、南美洲东部和西南端、北美、澳洲和中东欧的部分地区等,一致减少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到东北、青藏高原南麓、非洲南部、南美洲北部和澳洲北部等。连续干旱日数在多数区域表现为增多,集中且连续地分布在中亚、南亚、青藏高原、俄罗斯中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和中部、澳洲中部、南极洲部分地区等。这些都表明即使全球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立即开始减少碳排放,但由于各个区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有明显差异,温升过冲后部分区域的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并未及时回退到过冲前的水平,需警惕区域和局地尺度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温升 过冲 极端气候 预估
下载PDF
中国近30年短时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8
作者 赵煜飞 张强 +5 位作者 鞠晓慧 肖栋 杨和平 陈杰 廖捷 邓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4-1156,共13页
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以往对于日尺度以下的短时极端降水特征和短时极端降水阈值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最新研制的1991~2021年中国2464个台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1 h、3 h降水频率特征,采用百分位法分别统计1 h和3 h极端... 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以往对于日尺度以下的短时极端降水特征和短时极端降水阈值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最新研制的1991~2021年中国2464个台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1 h、3 h降水频率特征,采用百分位法分别统计1 h和3 h极端降水阈值,探究了中国短时极端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和浙江等省的部分台站1 h降水频率较大,可达12%,西北地区1 h降水频率普遍偏低,大部分台站低于3%。1991~2021年期间,1 h、3 h极端降水频率呈减少趋势。共有64.7%的站3 h极端降水频率线性趋势与1 h极端降水频率线性趋势一致。我国降水极值和极端降水阈值空间特征明显,1 h降水极端降水阈值基本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特征,广东、广西、海南阈值相比我国其他地区偏大。海南、广东、广西和江苏省1 h降水历史平均极值超过80 mm h^(-1),其中海南省平均极值最高,达102.7 mm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观测 降水 质量控制 日变化
下载PDF
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拟和未来预估的最新进展
9
作者 熊雅婷 董广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588,共13页
伴随着近年来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快速提高,模式的水平分辨率逐渐精细化。对流允许尺度(分辨率为4 km及以上)区域气候模式已成为当前区域气候模式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文献调研对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式的4种建模方式、相比于... 伴随着近年来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快速提高,模式的水平分辨率逐渐精细化。对流允许尺度(分辨率为4 km及以上)区域气候模式已成为当前区域气候模式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文献调研对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式的4种建模方式、相比于传统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的增值能力以及未来气候预估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式无需使用对流参数化方案就可以显式表示深对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模式对复杂地形和地表强迫的表现能力。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式在模拟降水特征(降水日变化、持续时间、次日尺度降水强度和短时强降水强度)、积雪特征(雪深和覆盖率)、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数量和周期)、热带气旋特征(强度、路径)以及城市热岛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增值能力。目前,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式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今后可利用更高分辨率数据集、改进的云微物理过程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以及更高性能的计算资源,进一步提高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拟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允许尺度模式 区域气候模拟 增值 未来气候预估
原文传递
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方案--国内外“双碳”实现路径的典型案例与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涵洧 陈奇 +2 位作者 孙兰东 吴蔚 刘苏潇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2期73-79,共7页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探索适用于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在行政、立法、能源结构调整、绿色经济转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适应气...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探索适用于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在行政、立法、能源结构调整、绿色经济转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服务“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调整 清洁能源开发 碳中和 实现路径 适应气候变化 低碳技术创新 行动方案 典型案例
下载PDF
合肥市主城区地表通风潜力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韩典辰 闫衡 +3 位作者 张方敏 邓汗青 田红 卢燕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0-610,共11页
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采用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等数据,通过计算天空开阔度、地表粗糙度等城市生态参数,对合肥市主城区通风潜力进行等级划分,并对通风廊道建设提出建议。结果表明,位于合肥市主城区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 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采用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等数据,通过计算天空开阔度、地表粗糙度等城市生态参数,对合肥市主城区通风潜力进行等级划分,并对通风廊道建设提出建议。结果表明,位于合肥市主城区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双凤开发区热岛效应较严重,中心区域天空开阔度较差,大部分区域在0.5以下,南淝河沿岸地表粗糙度较小,但其两侧地表粗糙度较大。大部分区域地表通风潜力一般,东南侧靠近巢湖区域和南淝河沿岸通风潜力较高,建筑区域与西北侧区域通风潜力较差。结合合肥市主城区的风向玫瑰图、城市空间热环境分析,构建了四纵两横的六条通风廊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廊道 城市热岛 合肥市主城区 地表通风潜力
下载PDF
山洪对汶川县村镇建筑的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甄亿位 刘曙光 +4 位作者 钟桂辉 周正正 方琦 郑伟强 梁冀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23,共12页
受“5·12”汶川大地震对地表强烈扰动影响,汶川县近年来山洪灾害频发,对当地村镇房屋造成了严重破坏。汶川县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发生了“8·20”和“8·17”群发性特大山洪灾害,以两场山洪灾害中部分受损村镇建筑为研... 受“5·12”汶川大地震对地表强烈扰动影响,汶川县近年来山洪灾害频发,对当地村镇房屋造成了严重破坏。汶川县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发生了“8·20”和“8·17”群发性特大山洪灾害,以两场山洪灾害中部分受损村镇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灾情数据挖掘和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破坏特征、沿河建筑破坏程度空间差异性和建筑遮掩效应等破坏特点以及冲击、冲刷、淤埋、浸泡等破坏方式。根据调研分析,结合山洪破坏特征,对现有建筑破坏等级标准进行改进,提出了山洪灾害下村镇建筑破坏分级标准。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水深暴露性、选址暴露性、物理脆弱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建筑洪灾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最后基于建筑受灾破坏情况分析,提出了提高山区村镇建筑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村镇建筑物 破坏特征 影响因素 汶川县
下载PDF
降雨数据时空精度对城市暴雨变异性及频率分析的影响
13
作者 庄琦 刘曙光 周正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8-408,共11页
提升城市暴雨内涝防治精细化水平是解决城市洪涝问题的关键。采用16种不同时空分辨率的降雨产品,利用暴雨时空异质性评估指标和随机暴雨移置法,在上海地区定量评估降雨数据精度对暴雨事件时空变异性诊断和频率分析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 提升城市暴雨内涝防治精细化水平是解决城市洪涝问题的关键。采用16种不同时空分辨率的降雨产品,利用暴雨时空异质性评估指标和随机暴雨移置法,在上海地区定量评估降雨数据精度对暴雨事件时空变异性诊断和频率分析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低精度降雨数据得到的年最大暴雨序列发生时间延迟、降水量低估,暴雨过程不均匀性提升、空间不均匀性降低;在不同重现期下,降雨数据精度对频率分析结果影响有显著差异,重现期越大,低精度数据带来的低估程度越大;时间精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可达空间精度的5倍。在城市暴雨洪涝研究中有必要采用更高精度的降雨数据,建议与研究区域类似的小型城市地区在防洪设计中使用精度达(12 h、0.05°)或以上的降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极端降雨 时空分辨率 不确定性 频率分析 IDF曲线 上海
下载PDF
上海梅汛期候降水异常的低频信号及延伸期预报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萍 杨子凡 +2 位作者 谢潇 钱琦雯 常越 《气象科技》 2020年第5期685-694,共10页
提高汛期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能力是目前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上海梅汛期降水为例,利用非传统滤波方法提取多变量季节内分量,分析了梅汛期季节内候降水异常及其相联系的延伸期关键低频信号,进一步综合多变量低频... 提高汛期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能力是目前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上海梅汛期降水为例,利用非传统滤波方法提取多变量季节内分量,分析了梅汛期季节内候降水异常及其相联系的延伸期关键低频信号,进一步综合多变量低频信号建立了梅汛期候降水异常延伸期预报方法,并开展了多年的回报和试报检验。结果表明:①梅汛期候降水异常季节内分量具有显著的40~60d低频振荡周期,与降水异常实况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和较高的符号一致率;②梅汛期季节内候降水异常与超前10~35d的热带及中高纬低频信号有关,主要包括:热带MJO(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自阿拉伯海的向东传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内活动的西北向传播、PNA(Pacific-North American)遥相关型的季节内位相转换以及东北亚冷空气的持续性异常影响;③综合上述多变量低频信号建立了延伸期候降水异常预报模型,对提前10~35d的延伸期候降水异常的季节内分量具有预报技巧,也能较好地预报实际的候降水异常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预报 梅汛期 低频信号 低频振荡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气交换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翁君贺 沈其艳 +1 位作者 谈建国 刘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888,共10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土壤既是污染物的主要汇,又是空气中污染物的潜在来源。土气交换过程是POPs环境归宿的重要环节,该交换过程受POPs理化性质、近地面气象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覆盖等因素的...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土壤既是污染物的主要汇,又是空气中污染物的潜在来源。土气交换过程是POPs环境归宿的重要环节,该交换过程受POPs理化性质、近地面气象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对近期报道的POPs土气交换过程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列出了研究中涉及的重要模型及公式。环境温度的变化既能改变目标物在气固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影响空气中污染物的干湿沉降和气态交换过程,也能够通过近地面温度场的梯度变化影响污染物在土气交换过程中的垂直紊流扩散。此外,近地面水平风速的变化也会影响目标物的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垂直紊流扩散。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种类控制了土壤中POPs的吸附/解吸过程,土壤温度和湿度影响污染物的土气分配系数,土壤矿物组成也会影响污染物吸附和解吸过程。地面植被能够吸收和吸附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POPs,通过雨水淋刷和枯落物凋落转移到土壤中;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温度变化,减少土壤中POPs的挥发。尽管近年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在土气交换过程多因素耦合影响量化评估、动态评估POPs在典型场地原位复杂环境下的土气交换通量、在区域尺度量化植被对城市中POPs土气交换的影响等方面有待开展深入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气交换过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分配系数 微气象条件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覆盖
原文传递
上海城市气象综合观测网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伟 陈浩君 谈建国 《气象科技进展》 2017年第6期99-104,共6页
上海气象观测历史悠久,已基本建立了综合城市气象观测网络,为城市运行提供了关键气象信息应用和服务。未来,上海市气象局将以开展超大城市综合观测试验和智能气象为重点,提高城市气象观测的探测水平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 城市气象 观测 应用和服务 展望
下载PDF
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及产量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艳姝 李军 +3 位作者 谈建国 吴蔚 辛跳儿 周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3-590,共8页
为探索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分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PCD)和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PCP)研究1971~2015年单季晚稻全生育期内降水非均匀分布特征,运用趋势... 为探索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分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PCD)和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PCP)研究1971~2015年单季晚稻全生育期内降水非均匀分布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研究单季晚稻全生育期降水分配情况及各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基于CMIP5全球气候模式情景下降水预估资料,估算2020~2045年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降水量对气象产量影响变化。结果表明:近45年单季晚稻生长季PCD变化趋势不显著,降水分布不均匀,PCP主要集中在7月27日至9月11日,即孕穗期和抽穗期;在分蘖期的降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9.9%,孕穗期占26.2%,抽穗期占7.1%,成熟期占10.8%,分蘖期和孕穗期降水占全生育期的1/2以上;孕穗期降水量与单季晚稻气象产量的负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p<0.05);未来30年内降水量对单季晚稻气象产量的负效应略大于正效应,即减产作用大于增产作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的变化对产量有影响,应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降水量 单季晚稻 产量 预估
下载PDF
巴伦支-喀拉海海温和青藏高原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联系
18
作者 郑锦文 左志燕 +1 位作者 蔺邹兴 肖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3-1522,共10页
基于1961—2017年中国气象局地表气温数据、JRA-55大气再分析数据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延伸重建的海温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巴伦支-喀拉海冬季海温年代际变化可以... 基于1961—2017年中国气象局地表气温数据、JRA-55大气再分析数据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延伸重建的海温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巴伦支-喀拉海冬季海温年代际变化可以激发出向东传播的Rossby波,在西伯利亚对流层高层产生异常的气旋或反气旋性环流,通过影响副极地以及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在青藏高原的南侧产生异常的反气旋或气旋性环流,从而使得青藏高原上空的垂直运动发生变化,导致青藏高原冬季地表气温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季地表气温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夏季高温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涵洧 马悦 史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44-1553,共10页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2000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运用高温日数、平均高温度数以及日最高气温这3个指标刻画1961~2015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夏季高温时空演变,并在对上述指标进行突变检测的基础上,比较其转折前后的夏季高温空...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2000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运用高温日数、平均高温度数以及日最高气温这3个指标刻画1961~2015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夏季高温时空演变,并在对上述指标进行突变检测的基础上,比较其转折前后的夏季高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夏季高温指标在2000年左右存在气候突变,2000年以后夏季高温日数和强度出现显著上升;(2)较之2000年前,2000年后的高温度日数的分布型更为集中,前三个EOF模态解释方差均有所上升,EOF1分布较为相似,EOF2不再呈现带状分布,EOF3局地性特征减弱;(3)2000年后的长三角夏季高温日数增长明显,年平均高温日数达到20 d以上的区域向北扩展至32°N附近,向东扩展至往浙江东部沿海;年平均高温日数达到30 d以上的区域更扩展至31°N以南、121°E以西所有地区,高温日数最多可达近50 d;(4)2000年后高温度日数呈明显增加,从2000年前的10~20℃·d增加到20~50℃·d,以30~31°N一带增长最为显著。浙江中部和南部地区在2000年后高温日数增长明显,但高温强度增长较弱;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地区高温日数和强度均增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长江三角洲 夏季高温
原文传递
CDF-T方法在站点尺度日降水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蔚 梁卓然 刘校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6-805,共10页
基于1961-2015年上海降水观测数据和8个全球气候模式GCMs模拟的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累计概率分布函数构建转换模型CDF-T建立了站点尺度日降水量的统计降尺度模型。结果表明,降尺度模型显著改善了GCMs对降水日数偏多、降水强度偏低和降水... 基于1961-2015年上海降水观测数据和8个全球气候模式GCMs模拟的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累计概率分布函数构建转换模型CDF-T建立了站点尺度日降水量的统计降尺度模型。结果表明,降尺度模型显著改善了GCMs对降水日数偏多、降水强度偏低和降水量偏少的模拟结果。与利用全年日降水序列建模结果相比,利用汛期日降水序列建模更好地刻画了汛期降水的累计概率分布曲线,同时提高了汛期总降水量、降水强度和年平均暴雨日数、暴雨量、暴雨强度的均值和变化趋势的降尺度效果。模型对较长年份的暴雨重现期订正效果更佳。与当代(2006-2015年)气候相比,2016-2095年上海降水呈现以下特征:全年和汛期总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日数减少,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的旱涝年;汛期降水极端性增强,暴雨降水均值和极端值均增加;50年以上重现期的年最大日降水量未来呈前40年减少后40年增加的变化。CDF-T模型为站点尺度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未来预估提供降尺度技术和基础气候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计概率分布函数 统计降尺度 日降水量 全球气候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