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业文化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25
1
作者
乌丙安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28-44,共17页
题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威专家,乌丙安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的最前列。他有关"非遗"的著作,以及"非遗所思"的系列博文,为我们理解和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考路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乌丙安
文化研究
访谈录
农业
学术研究
保护工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被引量:
3
2
作者
陶立璠(口述)
王素珍(整理)
周利利(整理)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3期53-61,共9页
陶立璠先生一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理论教学。在访谈中,他回顾了中国民协1978年恢复工作以来的学术史。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民协的倡导和组织下,中国民间文学队伍不仅重新集合起来,而且日益发展壮大,开创了中国民间文学搜集、抢...
陶立璠先生一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理论教学。在访谈中,他回顾了中国民协1978年恢复工作以来的学术史。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民协的倡导和组织下,中国民间文学队伍不仅重新集合起来,而且日益发展壮大,开创了中国民间文学搜集、抢救、保护和研究的"黄金时代":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神话学会等研究组织;创办《民间文学论坛》学术理论刊物、主办刊授大学、编写教材、培训培养人才;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日联合调查等学术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研会
《民间文学论坛》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中日联合调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匠的规矩与准绳
3
作者
乌丙安
《中华手工》
2017年第5期100-101,共2页
鲁班的传说自古以来家喻户晓。鲁班,他不仅是大工匠的典型,而且早已成为许多工匠的祖师爷了。民间传唱“赵州桥,鲁班修”,旧时木匠作坊也年年为鲁班办“社”,纪念庆贺,民间谚语中以“班门弄斧”而誉鲁班之绝巧等,都说明了技工在历代群...
鲁班的传说自古以来家喻户晓。鲁班,他不仅是大工匠的典型,而且早已成为许多工匠的祖师爷了。民间传唱“赵州桥,鲁班修”,旧时木匠作坊也年年为鲁班办“社”,纪念庆贺,民间谚语中以“班门弄斧”而誉鲁班之绝巧等,都说明了技工在历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早在传讲鲁班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里,工匠的神话及有关文献记载已经有许多了。不过神话以石工为多,如“女娲炼石补天”“禹治水刻石记里”等。关于木工、金属工,周代多有记录,而且分工很细。在《周礼·考工记》中有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补天
民间谚语
考工记
历史时期
民俗学丛话
轮人
梓人
五法
厌胜
匠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真的是在广西大明山吗?——兼与黄世杰先生商榷
4
作者
过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广西民族大学黄世杰先生就地理、堪舆、图腾、敬祖、活化石、民俗等六方面,论证任?《述异记》所记"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就是广西大明山,这与覃乃昌等论证以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是"盘古神话王国"的中心,堪称并存...
广西民族大学黄世杰先生就地理、堪舆、图腾、敬祖、活化石、民俗等六方面,论证任?《述异记》所记"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就是广西大明山,这与覃乃昌等论证以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是"盘古神话王国"的中心,堪称并存之论,也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一家之言。但"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与"盘古化生神话文化"是神话学不同领域的两个课题,是不可以论证了甲也就论证了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氏墓
广西大明山
盘古神话
原文传递
因为爱着
5
作者
李玉祥
《西藏人文地理》
2009年第6期149-149,共1页
有关西藏的历史影像与文献有很多很多,但它们多半都是出自西方学者。国内摄影家拍摄的有关西藏摄影作品里,最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名为《古庙里的春天》的彩色作品,众多身穿黄色僧袍的喇嘛们,宏大的场景给我深深的震撼,我记住摄...
有关西藏的历史影像与文献有很多很多,但它们多半都是出自西方学者。国内摄影家拍摄的有关西藏摄影作品里,最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名为《古庙里的春天》的彩色作品,众多身穿黄色僧袍的喇嘛们,宏大的场景给我深深的震撼,我记住摄影者旺久多吉的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作品
西方学者
摄影家
摄影者
西藏
彩色
原文传递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农村的文化生态
6
作者
潘鲁生
《人大论坛》
2016年第9期52-52,共1页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农村的文化生态,对空壳空巢的村落进行内容补济,发掘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手工艺生产,改善村民生活,提高传统村落的再生能力。首先,传统村落保护要有生活内容,要有传承人。其次,发展乡村旅游要有文化保...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农村的文化生态,对空壳空巢的村落进行内容补济,发掘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手工艺生产,改善村民生活,提高传统村落的再生能力。首先,传统村落保护要有生活内容,要有传承人。其次,发展乡村旅游要有文化保护意识。最后,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手工艺产业",成立农村手工艺合作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意识
传统村落
文化生态
农村
生活内容
手工艺
文化资源
村民生活
原文传递
题名
农业文化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25
1
作者
乌丙安
孙庆忠
机构
国家非物质
文化
遗产
保护工作
专家
委员会
中国
民间文化
遗产
抢救
工程
专家
委员会
中国
农业大学社
会
学系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28-44,共17页
文摘
题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威专家,乌丙安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的最前列。他有关"非遗"的著作,以及"非遗所思"的系列博文,为我们理解和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考路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乌丙安
文化研究
访谈录
农业
学术研究
保护工作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被引量:
3
2
作者
陶立璠(口述)
王素珍(整理)
周利利(整理)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国家非物质
文化
保护
专家
委员会
中国
亚洲非遗工作
委员会
专家
委员会
中国
民间文化
遗产
抢救
工程
专家
委员会
中国
民间
文学大系出版
工程
学术
委员会
中国
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
文联理论研究室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3期53-61,共9页
文摘
陶立璠先生一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理论教学。在访谈中,他回顾了中国民协1978年恢复工作以来的学术史。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民协的倡导和组织下,中国民间文学队伍不仅重新集合起来,而且日益发展壮大,开创了中国民间文学搜集、抢救、保护和研究的"黄金时代":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神话学会等研究组织;创办《民间文学论坛》学术理论刊物、主办刊授大学、编写教材、培训培养人才;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日联合调查等学术活动。
关键词
民研会
《民间文学论坛》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中日联合调查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匠的规矩与准绳
3
作者
乌丙安
机构
国家非物质
文化
遗产
保护
专家
委员会
中国
民间文化
遗产
抢救
工程
专家
委员会
出处
《中华手工》
2017年第5期100-101,共2页
文摘
鲁班的传说自古以来家喻户晓。鲁班,他不仅是大工匠的典型,而且早已成为许多工匠的祖师爷了。民间传唱“赵州桥,鲁班修”,旧时木匠作坊也年年为鲁班办“社”,纪念庆贺,民间谚语中以“班门弄斧”而誉鲁班之绝巧等,都说明了技工在历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早在传讲鲁班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里,工匠的神话及有关文献记载已经有许多了。不过神话以石工为多,如“女娲炼石补天”“禹治水刻石记里”等。关于木工、金属工,周代多有记录,而且分工很细。在《周礼·考工记》中有记载,
关键词
石补天
民间谚语
考工记
历史时期
民俗学丛话
轮人
梓人
五法
厌胜
匠石
分类号
T-29 [一般工业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真的是在广西大明山吗?——兼与黄世杰先生商榷
4
作者
过伟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
中国
民间文化
遗产
抢救
工程
专家
委员会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文摘
广西民族大学黄世杰先生就地理、堪舆、图腾、敬祖、活化石、民俗等六方面,论证任?《述异记》所记"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就是广西大明山,这与覃乃昌等论证以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是"盘古神话王国"的中心,堪称并存之论,也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一家之言。但"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与"盘古化生神话文化"是神话学不同领域的两个课题,是不可以论证了甲也就论证了乙的。
关键词
盘古氏墓
广西大明山
盘古神话
Keywords
Pangu tomb
Mount Daming in Guangxi
Pangu legend
分类号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因为爱着
5
作者
李玉祥
机构
中国
民间文化
遗产
抢救
工程
专家
委员会
出处
《西藏人文地理》
2009年第6期149-149,共1页
文摘
有关西藏的历史影像与文献有很多很多,但它们多半都是出自西方学者。国内摄影家拍摄的有关西藏摄影作品里,最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名为《古庙里的春天》的彩色作品,众多身穿黄色僧袍的喇嘛们,宏大的场景给我深深的震撼,我记住摄影者旺久多吉的名字。
关键词
摄影作品
西方学者
摄影家
摄影者
西藏
彩色
分类号
J405 [艺术—摄影艺术]
C912.4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农村的文化生态
6
作者
潘鲁生
机构
“
中国
民间文化
遗产
抢救
工程
”
专家
委员会
出处
《人大论坛》
2016年第9期52-52,共1页
文摘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农村的文化生态,对空壳空巢的村落进行内容补济,发掘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手工艺生产,改善村民生活,提高传统村落的再生能力。首先,传统村落保护要有生活内容,要有传承人。其次,发展乡村旅游要有文化保护意识。最后,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手工艺产业",成立农村手工艺合作社。
关键词
保护意识
传统村落
文化生态
农村
生活内容
手工艺
文化资源
村民生活
分类号
D923.4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业文化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乌丙安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陶立璠(口述)
王素珍(整理)
周利利(整理)
《民间文化论坛》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工匠的规矩与准绳
乌丙安
《中华手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真的是在广西大明山吗?——兼与黄世杰先生商榷
过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原文传递
5
因为爱着
李玉祥
《西藏人文地理》
2009
0
原文传递
6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农村的文化生态
潘鲁生
《人大论坛》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