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培丽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62期10-27,38,共19页
2017年,学者们仍然主要沿着过去的传统分别研究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方面,主要集中研究了劳动力流动、人口结构和人口政策;资源经济学方面,从过去以研究能源为主开始向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林业资源等更多... 2017年,学者们仍然主要沿着过去的传统分别研究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方面,主要集中研究了劳动力流动、人口结构和人口政策;资源经济学方面,从过去以研究能源为主开始向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林业资源等更多资源领域延伸;环境经济学方面,在继续深化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和环境规制研究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渗透到环境经济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绿色发展路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已经设立20周年之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下载PDF
生存是第一要务——新一轮经济周期面前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培丽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1年第11期16-17,共2页
自2008年始,中小企业倒闭现象就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今年温州爆发的多起高利贷企业主失踪案再次将中小企业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更为凸显,且程度更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经济周期 企业经营 国内外 失踪
下载PDF
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被引量:181
3
作者 田晓霞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本综述主要围绕小企业融资需求、信贷配给及宏观经济政策冲击三方面的内容展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所有者个人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决定了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传统理论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信贷配给问题在小企业当中表现突出。但也有观点... 本综述主要围绕小企业融资需求、信贷配给及宏观经济政策冲击三方面的内容展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所有者个人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决定了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传统理论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信贷配给问题在小企业当中表现突出。但也有观点认为 ,引入决定企业存活的真正因素———人力资本之后 ,新建企业并不存在信贷配给 ,这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开启了新的思路。最后 ,由于小企业受宏观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 ,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企业 融资渠道 实证研究 资本结构 POH 融资次序理论 税盾效应 债务融资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的第三次动力转型 被引量:48
4
作者 黄泰岩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共11页
本文提出了动力转型的理论假说,即随着经济增长约束条件的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就要随之更换。经济转型最本质、最根本的要求和任务就是更换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本文运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先后完成的两次经济增长动力转型的经验检... 本文提出了动力转型的理论假说,即随着经济增长约束条件的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就要随之更换。经济转型最本质、最根本的要求和任务就是更换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本文运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先后完成的两次经济增长动力转型的经验检验,揭示了经济周期、改革周期和动力转型的内在机制,证明了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根本原因不是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而是需要更换新引擎,实施第三次动力转型。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第三次动力转型的思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动力转型 理论假说 经验验证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的逻辑体系 被引量:39
5
作者 黄泰岩 片飞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共9页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本文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提出了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以数字化发展为方向,以绿色化发展为要求,...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本文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提出了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以数字化发展为方向,以绿色化发展为要求,以开放合作为国策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体系,力图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的逻辑体系作出全面、准确、科学地阐释,为我国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 现代化 逻辑体系
原文传递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培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就成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小企业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在产业、产品、产量等方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错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就成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小企业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在产业、产品、产量等方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错位。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为了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更高的要求和多样化的需求,优化升级中小企业的产业布局;二是为了适应人民对产品品质和品牌的需求,推进中小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三是为了适应人民对商品和服务富有创意的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中小企业必须从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处理的三大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泰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共3页
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列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新发展,从而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列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新发展,从而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从以往的单一基本经济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体系。因此,不仅需要处理好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三项制度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项制度 经济制度体系 多种分配方式 坚持和完善 高质量发展 治理体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重点和途径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泰岩 韩梦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共9页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及就业重点人群中。针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特征,本文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提出了拓宽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就业重点群体收入来源的基本途径,使其中更多的居民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低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 居民收入来源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上) 被引量:10
9
作者 蔡昉 江小涓 +4 位作者 黄泰岩 魏后凯 韩保江 戚聿东 洪永淼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8,共25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本次大会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本次大会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会同时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邀请国内部分经济学家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撰写笔谈文章,分两期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国代表大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十一世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和平与发展 笔谈文章
原文传递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构建中国经济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泰岩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0,共8页
本文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一是由于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本文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一是由于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因而创立揭示中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特殊规律的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理论逻辑;二是由于经济学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于思想史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经济规律为目的来构建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演进的历史逻辑;三是由于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中国实践就需要中国经济学分别揭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因而把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或者单独把强起来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构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 中国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原文传递
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培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8,共8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揭示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及其实现路径,对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传统扩大内需政策在我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揭示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及其实现路径,对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传统扩大内需政策在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失效,为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提供了学理解释;从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必须置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之下和二者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两个方面阐释了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从释放消费潜力和创造新需求角度分析了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巨大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有机结合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内需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机结合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人民至上”百年历史经验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泰岩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2,共6页
本文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通过揭示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研究假设的理论局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大阶级利益对抗研究假设的当代价值,系统阐述了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基本研究假设的丰富内涵,以及其与中国... 本文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通过揭示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研究假设的理论局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大阶级利益对抗研究假设的当代价值,系统阐述了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基本研究假设的丰富内涵,以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的一致性,证明了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基本研究假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从而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历史经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研究假设
原文传递
马克思经济形态理论及其扩展与创新——兼论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泰岩 刘宇楷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8-84,共17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五章考察“劳动过程”时系统阐述了科学的经济形态理论。由于马克思是撇开了劳动过程的社会生产关系阐释经济形态,因而马克思的经济形态理论属于生产力范畴,是揭示经济形态演进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从...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五章考察“劳动过程”时系统阐述了科学的经济形态理论。由于马克思是撇开了劳动过程的社会生产关系阐释经济形态,因而马克思的经济形态理论属于生产力范畴,是揭示经济形态演进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从而成为解释经济形态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演进,以及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演进的理论武器,西方经济学者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的理论和经验分析,再次验证了马克思经济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和普遍应用性。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关键力量的今天,我国要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推进马克思经济形态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数字经济新理论,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形态理论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数字经济 中国化时代化
原文传递
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的效率和公平关系
14
作者 黄泰岩 李楚昊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4,共11页
推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梳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时期对效率和公平相互关系的不同制度安排,揭示出我国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的演进规律,即效率和公平关系的... 推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梳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时期对效率和公平相互关系的不同制度安排,揭示出我国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的演进规律,即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制度安排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制度变革;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的优劣必须以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唯一判断标准。我国在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演进规律,是对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相互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理论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自主知识。因此,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就需要遵循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的演进规律进行继承和创新,形成符合新发展阶段的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通过对新时代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内涵和要求进行的分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效率和公平 制度安排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任务
15
作者 黄泰岩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6,共11页
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能够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均没有现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作出科学解释、给予科学指导,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世界文... 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能够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均没有现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作出科学解释、给予科学指导,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构建中国经济学。我国实现了比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更快更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理论,具备了构建新的经济学说需要具备的理论和实践条件。中国共产党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到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和任务不断明晰的发展过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前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假定、研究主线、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经验,我们创立中国经济学的首要任务也需要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假定、研究主线、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作出科学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 时代任务 首要任务
原文传递
我国改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新时代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泰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37,共7页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改革40年历程发现,改革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出现了一个中周期和三个短周期。改革周期性变化规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作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运动规律,再加之...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改革40年历程发现,改革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出现了一个中周期和三个短周期。改革周期性变化规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作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运动规律,再加之我国改革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方式,这就使生产关系的变化具有了阶段性特征,并引起了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形成了改革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高度吻合。改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对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恰是改革最佳窗口期;改革进入新周期,才能孕育经济运行新周期;激发人民的改革激情与活力,才能推动改革周期性运动;加强顶层设计,才能推动改革全面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周期性变化规律 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
下载PDF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泰岩 吴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6,共7页
本文从构建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构建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机制以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机制三方面提出了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现机制。构建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必须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优先地位,并以优化居民收入结构为主攻方向;畅... 本文从构建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构建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机制以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机制三方面提出了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现机制。构建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必须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优先地位,并以优化居民收入结构为主攻方向;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瞄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断点、堵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必须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畅通国内大循环 实现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独角兽城市指数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解树江 融世杰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1期169-187,共19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典型产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独角兽作为科创企业优秀代表,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潜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研究中国独角兽城市指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城...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典型产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独角兽作为科创企业优秀代表,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潜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研究中国独角兽城市指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的独角兽与隐形独角兽企业数量进行统计,生成中国独角兽城市指数排名,据此衡量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和城市竞争力水平差异,围绕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政策三个维度对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赛道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兽 城市 指数测度
下载PDF
2014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泰岩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6,共12页
本文对2014年我国17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4年中国经济研究前2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13年的热点排名,分析了2014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揭示出201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是围绕我国经济发展阶... 本文对2014年我国17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4年中国经济研究前2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13年的热点排名,分析了2014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揭示出201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是围绕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进入"新常态"这一主基调展开的,并由此决定了2014年中国经济热点排名变化的动因及其表现出的十大特点,然后从前7大热点问题阐述了201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进展,最后根据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当代使命探讨了中国经济学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改革 创新
原文传递
2013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泰岩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6,共13页
本文对在2013年我国17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3年中国经济研究前2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12年的热点排名,分析了2013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揭示出2013年中国经济学研究是围绕我国经济... 本文对在2013年我国17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3年中国经济研究前2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12年的热点排名,分析了2013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揭示出2013年中国经济学研究是围绕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所要求的四个“着力”,以及要形成的四个“新”这一主基调展开的,从而决定了2013年中国经济热点排名变化的十大特点,阐述了2013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进展,并指出了当前我国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热点排名 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