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在比色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达 刘美含 +1 位作者 张伟 练美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6-49,共14页
纳米酶的出现是人工模拟酶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突破了以往人工模拟酶催化效率不高的局限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环境监测及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多种纳米材料具有天然酶活性,并将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纳米酶的出现是人工模拟酶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突破了以往人工模拟酶催化效率不高的局限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环境监测及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多种纳米材料具有天然酶活性,并将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应用于制备比色生物传感器。借助纳米材料自身所具有的催化能力,模拟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其成本低、稳定性高和易于储存等优势,直接实现对生化反应的催化,进而通过裸眼观察或以分光光度计检测溶液吸光度变化对目标物进行快速、灵敏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在比色传感器中的应用为新型纳米比色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纳米材料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对pH值要求较多、亲和力不够强、催化活性不够高等。针对上述问题,大多的研究都集中于材料的改进和优化。现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增加表面修饰、多种纳米材料复合等方法来进行性能的改进和提升。本文首先明确了比色传感器的显色机制,接着从六种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Xene纳米材料)出发详细综述其类过氧化物纳米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最后概述和讨论了类过氧化物纳米酶当前面临的挑战,明确了纳米材料在比色分析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比色检测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原位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青松 曲奕润 +2 位作者 郝朝龙 刘添添 陈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17-2825,共9页
针对传统检测技术无法原位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混合气体的问题,利用气体传感与拉曼光谱两种技术的耦合,研究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热滥用时释放的特征气体组分及其体积分数变化,通过自制的热滥用装置对不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下... 针对传统检测技术无法原位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混合气体的问题,利用气体传感与拉曼光谱两种技术的耦合,研究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热滥用时释放的特征气体组分及其体积分数变化,通过自制的热滥用装置对不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下电池的热失控行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电池安全阀开启温度和热失控起始温度随着SOC的增加而降低,电池最高表面温度和气体最高温度呈现相反的趋势;25%荷电状态下热失控最大压力最高,其他实验组热失控最大压力随SOC的增加而升高;传感器开始检测到气体增长趋势的时间比观测到燃爆现象的时刻至少提前了120 s;不同SOC电池热失控后装置内的CO_(2)、CO、H_(2)体积分数范围分别为1.70%~15.48%、1.32%~13.86%、0.59%~4.15%。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电池安全性及热失控早期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拉曼光谱 气体传感器 原位气体检测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燃烧对热失控传播影响的量化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青松 刘添添 赵子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量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产生热失控气体对热失控传播的影响,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和铜基电池量热法,提出了一种计算热失控气体燃烧对热失控传播贡献占比的方法。选取商用18650型电池,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热失控气体释能测算实验平台获取... 为量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产生热失控气体对热失控传播的影响,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和铜基电池量热法,提出了一种计算热失控气体燃烧对热失控传播贡献占比的方法。选取商用18650型电池,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热失控气体释能测算实验平台获取计算所需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第1节电池热失控气体燃烧释放的能量在第2节电池热失控所需能量中占比达到5.42%,使第2节电池自产热增加了42%,热失控时间提前了29%。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热失控传播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单元层级和系统层级的电池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气体 热失控传播 燃烧 能量传递
下载PDF
双氢氧化物/官能化碳纳米管复合协效阻燃剂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代励 刘恒均 +1 位作者 郭艺琳 杨琪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环氧树脂(EPs)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部件中,为其开发高性能阻燃剂对提高飞机防火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一锅法在交织的官能化碳纳米管(F-CNTs)骨架上生长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纳米片,构建得到二者的复合结构MgAl-LDH... 环氧树脂(EPs)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部件中,为其开发高性能阻燃剂对提高飞机防火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一锅法在交织的官能化碳纳米管(F-CNTs)骨架上生长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纳米片,构建得到二者的复合结构MgAl-LDH/F-CNTs。以MgAl-LDH/F-CNTs复合结构作为力学支撑,进一步负载CuMoO4纳米颗粒,最终得到适用于环氧树脂的MgAl-LDH/F-CNTs-CuMoO4协效阻燃剂。其中,MgAl-LDH/F-CNTs复合结构可助于实现各阻燃组分在环氧树脂聚合物基材中的均匀分散,相较于未经阻燃处理的环氧树脂材料,阻燃环氧树脂在燃烧测试中其峰值热释放速率可降低40.5%,总热释放量可降低7.49%,CO生成量和总烟气释放量可显著降低43.0%和26.3%,极限氧指数LOI提升38.2%,可见经阻燃处理后的E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显著提升。此外,经阻燃处理后环氧树脂拉伸、弯曲强度仅下降7.1%和22.4%,表明CNTs的添加以及MgAl-LDH/F-CNTs复合结构的构建能够有效补偿LDH添加对EP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氢氧化物 碳纳米管 复合结构 阻燃剂 环氧树脂
下载PDF
循环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原位爆炸极限实验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娟 牛江昊 张青松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3-292,共10页
为确保全寿命周期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状态处于可控范围,掌握老化锂电池的热危险性变得尤为重要。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无损检测与原位检测热失控气体爆炸危险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爆... 为确保全寿命周期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状态处于可控范围,掌握老化锂电池的热危险性变得尤为重要。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无损检测与原位检测热失控气体爆炸危险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爆炸极限及爆炸危险性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未经老化的锂电池相比,老化电池在热滥用条件下达到热失控所需热量减少;内部层状结构形变随着循环老化程度的加深而加剧,爆炸范围呈现收敛的趋势,并在锂电池经历120圈循环老化时达到最值。未老化锂电池的热失控气体的最高燃爆温度为203.4℃、最高燃爆压力为0.4585 MPa,老化电池的热失控气体的燃爆危险性显著降低,随着老化程度的提高,虽然热失控气体的爆炸危险性有轻微回升,但仍远低于未老化电池。研究结果证明了CT无损检测与原位检测热失控气体爆炸危险性相结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构建锂电池危险程度演化机制数据库及探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无损检测 气体爆炸极限 循环老化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快速检测及危险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青松 刘添添 +3 位作者 郝朝龙 曲奕润 张伟 陈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27-2233,共7页
为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成分及危险性进行快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拉曼光谱气体检测技术结合经验公式的分析方法。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锂离子电池气体检测平台,使用不同荷电状态(75%、100%)和不同正极材料(LCO、NCM)的18650型... 为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成分及危险性进行快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拉曼光谱气体检测技术结合经验公式的分析方法。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锂离子电池气体检测平台,使用不同荷电状态(75%、100%)和不同正极材料(LCO、NCM)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对热失控气体成分及爆炸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荷电状态(SOC)下,NCM电池比LCO电池在热失控后释放的可燃气体量更多,100%荷电状态的NCM电池在热失控后容器内部CO占比高达22.02%,随着荷电状态的增加,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生成的可燃气体量增加。不同实验工况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的气体仍具有较高的爆炸风险。研究结果证明了激光拉曼光谱气体检测技术检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的可行性,为热失控气体成分和爆炸危险性的快速检测及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拉曼光谱 气体检测 爆炸极限
下载PDF
基于FDS的风扇舱双油池火温度变化特征
7
作者 程关兵 叶豪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航空发动机燃油泄漏形成的油池火威胁发动机运行和飞机安全,为描述风扇舱内油池火复杂的物理传播过程,开展双油池火温度变化特征的研究。首先,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CFM56-7B发动机风扇舱物理计算模型;然后,比较Trent 800发... 航空发动机燃油泄漏形成的油池火威胁发动机运行和飞机安全,为描述风扇舱内油池火复杂的物理传播过程,开展双油池火温度变化特征的研究。首先,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CFM56-7B发动机风扇舱物理计算模型;然后,比较Trent 800发动机风扇舱单油池火温度计算值与试验值,验证网格独立性;最后,借助探测器和切片分析舱内双油池火的发展过程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双油池火温度在舱内环向上经历增加和振荡准稳态2个变化阶段,其变化幅度与探测器和油池的间距相关;油池火向左偏斜现象导致左半边温度较高;火焰在轴向上经历火羽流上浮、火焰开始融合、融合扩大和完全融合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动力学模拟(FDS) 风扇舱 双油池火 温度变化特征 发动机
下载PDF
涉水锂离子电池的腐蚀与析氢风险研究
8
作者 张青松 李东琪 连晓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3-2092,共10页
锂离子电池涉水事件频发,特别是沿海地区及海事应用方面常常遇到高盐度涉水事件。以18650型电池为样本,进行不同盐度条件下涉水锂离子电池的腐蚀与析氢风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涉水时首先发生电解和电化学腐蚀现象,盐度越高,... 锂离子电池涉水事件频发,特别是沿海地区及海事应用方面常常遇到高盐度涉水事件。以18650型电池为样本,进行不同盐度条件下涉水锂离子电池的腐蚀与析氢风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涉水时首先发生电解和电化学腐蚀现象,盐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显著;腐蚀主要发生在阳极帽处,随着腐蚀进行,腐蚀孔向内部深入,直至电池彻底损坏;涉水中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损失速率与电压降呈正相关关系;腐蚀产物主要为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涉水过程中阴极析出大量氢气,氢气产生速率与盐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对于较封闭的应用环境极易达到氢气爆炸下限;轻度腐蚀后电池热失控过程的喷射程度较为剧烈,燃爆危险性较高;而过度腐蚀则会直接破坏电池结构,进而使电池完全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安全 涉水 电池性能 热失控 析氢
下载PDF
基于FDS模拟的大型会展中心主会议厅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
9
作者 薛家为 吕志周 +1 位作者 黄鑫 宋文华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在分析大型会展中心主会议厅防火分区、防火分隔与安全疏散设计的基础之上,基于其消防性能化防火设计目标、火灾增长速率分析和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条件,采用FDS模拟对大型会展中心主会议厅发生火灾时的温度、烟气蔓延特性进行模拟分析,模... 在分析大型会展中心主会议厅防火分区、防火分隔与安全疏散设计的基础之上,基于其消防性能化防火设计目标、火灾增长速率分析和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条件,采用FDS模拟对大型会展中心主会议厅发生火灾时的温度、烟气蔓延特性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各消防设施有效动作的情况下,各设定火灾场景的人员可用疏散时间不小于1 200 s,大于720 s(12 min).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排烟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人员可用疏散时间亦不低于1 076 s,大于720 s(12 min).在自动灭火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均有效或者失效时,烟气均不会蔓延出会议厅而对其它区域的人员疏散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会展中心会议厅 性能化防火设计 FDS模拟 消防设施动作或失效 人员安全疏散
原文传递
基于PathFinder模拟的大型会展中心展览厅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10
作者 吕志周 周靖轩 +1 位作者 黄鑫 宋文华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6,90,共7页
在设定火灾条件下,基于FDS模拟得到的可用疏散时间,利用相对应的疏散场景和构建的Path Finder疏散模型,开展展览大厅和展览小厅的人员疏散模拟研究.在选择案例展览大厅和展览小厅的使用人数分别设计为6 750(6 600)人、2 450人的前提下,... 在设定火灾条件下,基于FDS模拟得到的可用疏散时间,利用相对应的疏散场景和构建的Path Finder疏散模型,开展展览大厅和展览小厅的人员疏散模拟研究.在选择案例展览大厅和展览小厅的使用人数分别设计为6 750(6 600)人、2 450人的前提下,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应疏散场景分别为展览大厅通过疏散出口、展览小厅通过疏散出口直接疏散到室外、展览小厅通过疏散出口直接疏散到室外或相邻分区的条件下,设定火灾场景是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失效、机械排烟系统开启,人员必需疏散时间分别为510、455和543 s,人员可用疏散时间分别为不小于1 200 s,均满足T_(RSET)<T_(ASET).设定火灾场景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将火灾最大热释放速率控制在2.2 MW、机械排烟系统开启,人员必需疏散时间分别为510、455和543 s,人员可用疏散时间分别为不小于1 140 s,均满足T_(RSET)<T_(ASET).在设定火灾场景条件下,设计的安全出口能满足人员安全疏散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会展中心展览厅 设定火灾场景 对应疏散模型 PathFinder模拟 人员安全疏散
原文传递
不同倾角斜面下滑中正庚烷的火焰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李龙基 黄鑫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为了研究正庚烷火焰形态、火焰亮度和火焰温度在下滑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别利用倾角为25°和40°的斜面装置开展了正庚烷在斜面下滑过程中的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斜面下,由于试验箱体内冷热气流因密度不同导致其惯... 为了研究正庚烷火焰形态、火焰亮度和火焰温度在下滑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别利用倾角为25°和40°的斜面装置开展了正庚烷在斜面下滑过程中的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斜面下,由于试验箱体内冷热气流因密度不同导致其惯性大小差异,使得箱体内部前后温度分布不均产生压差,在压差作用下火焰向试验箱体下滑方向倾斜;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加速度的综合影响下,火焰的长度缩短、倾角减小、高度降低,但亮度增强,并且斜面倾角的增加会加剧对其形态、亮度的影响,40°斜面下的火焰形态参数值分别比25°斜面的低6.21%、12.30%、6.72%,但火焰亮度比25°斜面下的高31.98%;此外,在下滑过程中正庚烷火焰因不稳定导致温度降低,40°和25°斜面下火焰温度分别降低了16.05%和22.22%。但40°斜面下的火焰温度比25°斜面下的高,这与竖直加速度减小造成的浮力效应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面下滑 火焰形态 火焰亮度 火焰温度
下载PDF
酸处理对KF/AC催化合成洁净高效灭火剂CF_(3)I的影响
12
作者 周晓猛 任立恒 +4 位作者 彭智敏 王刚 陈文胜 刘建 闫浩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了探究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酸处理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降低三氟碘甲烷(CF_(3)I)生产成本以推进其作为灭火剂在民航领域的应用,采用无机酸(HNO_(3)、HCl、H_(2)SO_(4))和有机酸(CH_(3)COOH、CF_(3)COOH、C_(6)H_(8)O_(7))分别对活性炭(A... 为了探究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酸处理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降低三氟碘甲烷(CF_(3)I)生产成本以推进其作为灭火剂在民航领域的应用,采用无机酸(HNO_(3)、HCl、H_(2)SO_(4))和有机酸(CH_(3)COOH、CF_(3)COOH、C_(6)H_(8)O_(7))分别对活性炭(AC,activated carbon)进行预处理,以处理后的AC作为载体制备一系列KF/AC催化剂,研究其在相同工况下催化合成的性能(以CF_(3)I收率计)。结果表明:除柠檬酸(C_(6)H_(8)O_(7))外,无机酸和有机酸处理均会使AC微孔孔容增加;不同酸处理均会增加AC表面羧基和催化剂碱性位点数量;K元素在微孔中的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性能起关键作用;有机酸处理可使微孔负载量达到未处理催化剂的3倍以上,效果明显优于无机酸处理;三氟乙酸(CF_(3)COOH)处理对催化性能提升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灭火剂 活性碳 酸处理 微孔负载量 氟化钾 三氟碘甲烷
下载PDF
新型PFAS替代气体灭火剂CF3I的合成研究进展
13
作者 闫浩 冯晨航 +3 位作者 陈文胜 任立恒 高红松 孔晓明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由于机载哈龙等灭火剂被联合国限制和淘汰以及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的即将禁用,开发出能够完全满足机载需求的哈龙替代灭火剂成为热点研究话题。三氟碘甲烷(CF3I,trifluoroiodomethane)是一种... 由于机载哈龙等灭火剂被联合国限制和淘汰以及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的即将禁用,开发出能够完全满足机载需求的哈龙替代灭火剂成为热点研究话题。三氟碘甲烷(CF3I,trifluoroiodomethane)是一种不属于PFAS的高效灭火剂,灭火效率接近哈龙-1301并具有优异的环保性能,被视为最有潜力替代哈龙灭火剂的物质之一。目前,CF3I在民用航空领域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合成成本较高。因此,本文总结了现有的CF3I合成工艺并选择出最优技术路线,为推进CF3I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以增强未来民航热灾害防控能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灭火剂 三氟碘甲烷(CF3I) 合成工艺 民航热灾害防控 PFAS替代
下载PDF
循环老化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研究
14
作者 张青松 曲奕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1769,共9页
为研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过程中热失控特性变化及释放气体的毒性危害,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热滥用实验,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基于有效剂量分数模型对热失控气体毒性危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镍含量三... 为研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过程中热失控特性变化及释放气体的毒性危害,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热滥用实验,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基于有效剂量分数模型对热失控气体毒性危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镍含量三元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差,200次循环老化后,电池健康状态低于70%。老化电池更容易进入热失控状态,热失控反应更剧烈但释放能量少,释放气体燃烧效率低。在密闭空间内,电池热失控释放窒息性气体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更高,150次循环老化电池的窒息性气体毒性累积效应比新鲜电池早638 s达到临界值1。随老化程度增加,最终电池的刺激性气体毒性即时效应与气体致死毒性即时效应降低,与新鲜电池相比,100次循环老化后,电池的刺激性气体毒性即时效应降低0.34,气体致死毒性即时效应降低0.19。研究结果可为老化电池安全性评估及热失控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循环老化 气体传感器阵列 气体毒性分析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风险分析方法
15
作者 张青松 曲奕润 刘添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中主要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提出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理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风险分析方法。以点燃参数表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概率,利用2种有效剂量分数(FED)方程与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结果,建立锂离...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中主要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提出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理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风险分析方法。以点燃参数表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概率,利用2种有效剂量分数(FED)方程与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结果,建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动力学模型,进而表征气体毒性造成的后果,分析不同荷电状态(SOC)下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的毒性风险。结果表明:高SOC锂离子电池更易进入热失控状态,热失控释放的CO、HF及气体总量随SOC的增加而增加;锂离子电池SOC越高,热失控释放气体毒性风险越大,100%SOC锂离子电池毒性风险约为25%SOC锂离子电池的8倍,需要11倍的新鲜空气稀释才能达到安全浓度。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及气体毒性评价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气体传感器阵列 风险评估 毒性分析
下载PDF
含氟烯烃HFO-1336mzz(E)的协同灭火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橹 张肖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8-1512,共5页
基于燃烧杯实验获得的火焰高度、火焰温度及火焰形态等参数,探究了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HFO-1336 mzz(E),以下简称1336)与N_(2)、六氟丙烷的协同灭火作用。在1336/N_(2)的灭火过程中,1336体积分数小于15%时为正协同作用,最佳... 基于燃烧杯实验获得的火焰高度、火焰温度及火焰形态等参数,探究了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HFO-1336 mzz(E),以下简称1336)与N_(2)、六氟丙烷的协同灭火作用。在1336/N_(2)的灭火过程中,1336体积分数小于15%时为正协同作用,最佳配比为5%∶95%。1336/六氟丙烷所有比例均为正协同作用,最佳配比为87%∶13%。六氟丙烷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火焰高度,并提高火焰温度,这是因为六氟丙烷的化学反应提供了额外的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含氟烯烃 HFO-1336-mzz(E) 协同灭火效应 临界灭火体积分数
下载PDF
高空机载灭火剂流动输运数值仿真
17
作者 杨琪 王鑫宇 +1 位作者 刘晶晶 范怀良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1006,共6页
为探究高空环境对飞机货舱灭火系统内灭火剂流动输运动态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一小型“哈龙”1301机载灭火系统装置管网中灭火剂的流动输运进行数值建模与仿真模拟,计算得到10000 m及13000 m高空下“哈龙”1301灭火剂在管网内的输运... 为探究高空环境对飞机货舱灭火系统内灭火剂流动输运动态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一小型“哈龙”1301机载灭火系统装置管网中灭火剂的流动输运进行数值建模与仿真模拟,计算得到10000 m及13000 m高空下“哈龙”1301灭火剂在管网内的输运和释放动态,并与海平面高度下灭火剂输运释放过程中压力、相体积分数及相变传质速率三个特征变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环境下灭火剂的输运释放遵循“三阶段”,但高海拔环境不利于灭火剂的流动输运。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机载灭火系统在高空环境下的流动输运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仿真 航空消防 机载灭火系统 气液相变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受限空间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热传递仿真研究
18
作者 张青松 贾燕 +1 位作者 翟祺悦 刘添添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2,共8页
为探究锂离子电池在航空运输等受限空间条件下的热失控热传递来源及占比,以正极材料钴酸锂(LCO)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100%荷电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建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热传递模型,将第1节电池及其热失控产生的热解... 为探究锂离子电池在航空运输等受限空间条件下的热失控热传递来源及占比,以正极材料钴酸锂(LCO)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100%荷电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建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热传递模型,将第1节电池及其热失控产生的热解气体作为热源,通过辐射传热和对流换热对第2节电池进行加热至热失控。研究结果表明:第2节电池达到热失控温度时,电池内部副反应产热占总能量的30.01%;第1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气体燃烧为第2节电池热失控提供能量,且占总能量的5.64%;第2节电池达到最高温度时,电池内部产热占比87.39%,气体燃烧提供的能量占比为1.76%;热解气体的燃烧虽然加速第2节电池的热失控进程,但提供的能量所占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空间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热传递 FLUENT 内部副反应 气体燃烧
下载PDF
基于 MOFs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乔俊宇 李秀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40,共14页
碳纳米管(CNTs)作为纳米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自其诞生以来就成为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凭借其独特的多孔结构,近年来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前沿之一。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具有不同功能特性材... 碳纳米管(CNTs)作为纳米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自其诞生以来就成为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凭借其独特的多孔结构,近年来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前沿之一。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具有不同功能特性材料的复合技术研究,已经成为解决材料应用领域中关键问题的主要方法。而碳纳米管和金属有机框架作为目前材料领域两类十分重要的纳米材料,通过复合技术将碳纳米管的高导电特性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丰富孔道分布特性相结合是研究与应用的必然趋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和碳纳米管的主要复合形式和制备方法,整理了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电池、催化、吸附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两种材料性能的协同提升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指出CNTs与MOFs材料的复合以及CNTs的生长分布具有很高的随机性,对其实现进一步控制是未来的技术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属有机框架 复合材料 原位生长
下载PDF
环境压力对锂电池热失控产气及爆炸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青松 包防卫 牛江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63-2270,共8页
为研究航空变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所释放气体种类及其安全性,采用自主搭建密闭式变压实验舱开展相关实验,在不同压力环境下(101 k Pa、70 k Pa、30 k Pa)对100%荷电状态(SOC)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进行研究,记录锂电池在热失控... 为研究航空变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所释放气体种类及其安全性,采用自主搭建密闭式变压实验舱开展相关实验,在不同压力环境下(101 k Pa、70 k Pa、30 k Pa)对100%荷电状态(SOC)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进行研究,记录锂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的温度及密闭实验舱的压力变化,比较不同压力环境下的热失控特征。把得到的热失控原位气体分别通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自主搭建的锂电池爆炸极限测试平台,对锂电池热失控产气分别进行成分分析及爆炸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电池越早触发热失控,其产生高温和气体冲击的危险性也随之降低。不同压力环境下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含量也有所不同,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CO_(2)含量减少,而不饱和烃C_(4)H_(8)、C_(4)H_(6)、C_(5)H_(10)等气体含量增加,而这也正是低压环境下爆炸风险更大的原因。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爆炸上下限范围随压力降低而增大,从而造成更大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在航空领域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电池的安全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压力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气体检测 爆炸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